一直吊着胆子以为是个变态杀手的恐怖惊悚片,肾上激素随时准备着。
随着剧情地展开,预计的刺激并没有到来,镜头平铺直叙地展示了故事的始末,反而让最后的结局来得猝不及防。
讲道理,从法律层面来讲,最后的判决公平公正(希望不是像弹幕说的,只判2年,我疑似看了个删减版),两个无知的年轻人从一开始的作案动机就不单纯。
伊桑是为了报复(家暴的父亲被母亲离异并坐牢),肖恩的盲从是为了证明自己(明明是个优等生,却拼命想摆脱富二代的称号,孩子啊,你们还是太年轻),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到底对这个世界有什么误解...讲人性,老人从一开始的表现就像是个脾气暴躁的老人(冷漠、骂邻居、威胁杀狗),到后来随着剧情的慢慢展开,一个痛失所爱的深情男人逐渐浮现在观众眼前,他的冷漠是出自军人出身,他的暴躁是因为痛失所爱(后来证人说的:他失去了一切开心美好的东西),他沉浸在悲伤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只是军人的自律在维持着他的生活。
对于两个熊孩子捣的鬼,老人似乎还带有着一丝期待,剧中他曾问警官:确定是女人的尖叫?
--让看到后续剧情的我回想起来忍不住差点泪目。
在最后,老人看到客厅桌上的铃铛(实际是被伊森从地下室拿出来仓忙间忘在了桌上),回想起妻子在世的点滴,坚定地相信是妻子在召唤自己,便毫不犹豫地开了枪,悲剧就此尘埃落定。
全片氛围不阴森、不恐怖、不压抑、不刺激,直到最后答案揭晓,才让人因回想起每一幕剧情而倍感沉痛。
遗憾于这个故事的结局,但也释然于老人的解脱。
12年了,老人孤独煎熬了12年,终于去到了他的挚爱身边。
(最后,想向肖恩们说一句:珍惜生命,远离脑残)
被惊悚分类骗了,看完泪流满面啊!
男一(长发)因为儿时经历讨厌隔壁老人,认为老人是个酗酒、暴力、古怪的人。
然而老人是个很爱他妻子的人,温柔又敏感啊,思念妻子而不想离开房子。
男一和男二的见鬼恶作剧让老人回想起和妻子相处的种种事情。
最后老人看到他送给妻子的铃铛——无论任何时候你只要摇响铃铛我都会来找你,开枪自杀。
两个熊孩子害死了一个老人
这部悬疑剧,片头平淡无奇,看起来就像是两个窥探古怪邻居生活的熊孩子,要说唯一有什么不同的,恐怕是背景音乐并不算太可怕。
让人顿时猜测少年们在安装的摄像头里会看到一些超自然现象,正如恐怖片标配。
不料这种猜想在随后的2小时内并没有得到证实,镜头反而更加focus on在孩子的对话中,以及独居老人在碰到这一系列吓人事件的淡定行为。
结局更是出人意外,完全打翻了对恐怖片的印象,原来从头到尾并没有任何supernatural的现象,倒是人性才是导致最终悲剧的原因。
简单概要,*人可以不理解他人的行为和选择,但要学会尊重*。
社会总是对偏离主流的一切事物抱有怀疑和敌对的心态,无论是人或物。
一味地强迫他人接受所谓的主流价值观,恐怕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更有可能造成悲剧。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Alan Turing - 计算机科学之父,年仅30岁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破解二战德军的Enigma通讯加密仪,避免了最终生灵涂炭的悲剧。
然而一个世界级的英雄却因为自己的性取向并不符合主流文化,在战后被法庭判定有罪,要求他在 坐牢 和 服用荷尔蒙药物抑制性冲动 二选一,为了继续计算机的研究,图灵选择了后者,然而在两年后,不堪重负地Turing选择了图有氯化氢的苹果自杀(当然后世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他是被谋害的,因为他当时的身心状态都不错,也没有抑郁倾向,自杀来得过于突然)。
不管Turing是怎么死的,大众对于非主流事物的不理解甚至敌意都是导致这些悲剧的根源,社会精英尚且如此,可以想见普通人的命运。。。。
观影感受:2小时太长了,其中有1小时没有必要看,个人感觉可以跳着看,捕捉到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即可,毕竟这部剧并不以画面和配乐出彩。
有时候好的电影是需要好观众的,幸好耐下心来看完了。
这部电影在最后在悬疑中留一股温油,最后的铃铛是一种约定,老头平静赴死是以为老伴在呼唤她,于是他就以死回应了。
就算这对老头来说是十二年的思念的解放,但也不能为那两个变态男孩的罪行开脱,特别是Ethan,a piece of shit. 并不是说这电影多有新意或者拍的多好,单就剧情设置,演员没有过度渲染,往事穿插也没有把主线打乱来看,是一部值得去看的电影。
接下来是几个我觉得印象深刻的细节:1. 半夜两个变态少年把老头的房间温度调到最低,导致卧室窗户的玻璃破碎后,老头不慌不忙开始梳头发,整理妆容,然后耐心的坐在床尾。
可以看出来因为房间太冷了,吐出来的气都成了雾气。
但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在等待什么,从3点坐到5点。
后来才知道他可能是觉得他老伴回来了,于是想以精神点的样子见她,一直等她“现身”。
这也对应了之前那两个变态少年说,不管屋子怎么闹鬼,老头一点都不害怕。
2. 警察半夜来瞧他们家的门,说邻居投诉他们家地下室有女人尖叫的声音。
他问,你确定是女人的叫声吗?
警察说“是”的时候,老头的表情根本没有恐惧,而是一种有趣又奇怪的“欣喜”。
后来才知道,因为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老伴回来了。
3.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头看到铃铛就拿枪崩了自己。
刚看的时候就隐约猜到铃铛可能是他和老伴之间的一个约定。
看到回忆里他送给老伴那个铃铛那一段,差点泪目了…“只要你需要我一定来”,这十二年可能老头也是在等这一刻,等一个trigger(触发器)。
这段拍的真的很好,因为片段很少,反转却一点也不僵硬,因为在老伴死后,老头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个的脾气乖张、充满戾气、没有灵魂的怪老头。
4. 没有人关心你所谓的真相。
里面最让我生气的一个点是,在Ethan执拗的一定要去老头的地下室去看时,他一直在重复“你不想知道真相吗?
我们有权利知道真相!
”我真想冲进电影里打爆他的头,然后告诉他“没人在乎你的狗屁真相,你没有所谓的狗屁权利去别人家找东西而目的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
”5. 色彩。
在现实世界中老头的家里真的是鬼片标配滤镜,高对比度的冷色调,阴暗冰冷。
而暖色调的家只能永远的存在于老头的记忆里。
即使是改造成病房的房间也是洒满阳光的。
6. 老头子十多年前保护了Ethan的妈妈。
这里只是猜测,如果不是老头在十多年前报警把Ethan的亲爹抓起来,他和他妈妈都有可能被他爸家暴弄si了。
他妈妈一直没有办理这个社区就说明,他妈妈和这个老头一家人做邻居并没有觉得不安全或者不舒服。
总的来说,恶魔也不可貌相。
实在不明白这种片子拍出来有什么意义,完全慕名奇妙的故事,两个智障演员演技差的一比,故弄玄虚的dv视角,并没有抄的高级,特别的鸡肋和莫名。
整个片子看着就来气。
太差太差了。
无法理解的差!!!!!!!!!!!!!!
实在不理解编剧写这个本子的意义,最差的还是导演的表现形式和选角,简直就是灾难。
学生作业都比这个好。
主线故事:两个小青年为了心理学实验和窥私欲,监视了邻居阿伯的生活,并伪造了他家里有鬼的迹象去恐吓他。
后来实验一发不可收拾,导致了阿伯自杀身亡,二人被法庭判刑。
1.亮点1:梗很好。
”三次元的人以观赏二次元人的生活为消遣,最后发现自己在被反监视——二次元人诞生了自我意识,而且一直在伪装,设法弄懂自己生活的真相。
”总结一下,这种梗的中心套路是“主次颠倒”。
影视作品有《楚门的世界》《W两个世界》《变焦》《西部世界》;小说作品很多,多为科幻,如《艾比斯之梦》中的一个短篇故事。
凡是涉及这个题材的作品,多可以给人绚丽的迷离感。
这个题材还没有被彻底开发。
2.亮点2:在现实生活中对不知情的人做心理学实验,这是一个极大的噱头。
心理学实验本身就是噱头。
被实验者不知情,这让我想到《恐吓运动》,这种发展可以很好玩。
另外,这样的题材很容易挖立意,逼格可以很高。
3.缺点1:故事节奏不足。
全片很有戏剧性,但是中间部分反转没有处理好。
①阿伯地下室有秘密,他可能是个杀人犯 ②小青年想企图闯入阿伯家,探寻地下室秘密 ③升级版的冰点实验 ④就是否继续实验这个问题,两个小青年因为道德观而发生分歧——这都是剧烈的高潮,但是没有被重点刻画。
全片中间显得很平,因为观众一直在期待反转,但是导演没有满足观众这种期待感。
4.缺点2:对观众的情绪引导错误。
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过一般创作者不会犯这种错误,反而那些特别有天赋的创作者,最容易在这上面犯错(比如《大护法》的不思凡)。
这部电影的角色分为两组:阿伯组,小青年组。
观众需要一个放置感情的对象,小青年显然不是适合的对象,他们太坏了,而且逼格不够高。
看了20分钟,观众应该已经把感情放在了受害者阿伯身上,他脾气坏,但是很顽强,是个不错的移情对象。
既然观众对他移情了,那他们就会期待他的反杀。
但是没有反杀,阿伯一直在被虐,甚至小青年最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
观众会很不悦。
(最后的反转分量不够。
)①假如就是要用阿伯来做移情对象,参考《屏住呼吸》和《魔屋》,虽然很套路,但是阿伯反杀很必要。
套路有套路存在的原因,因为观众需要自己的移情对象可以反击或者复仇。
假如不存在复仇,那就是《伊甸湖》,虽然很恐怖很压抑,不过够惊悚也可以接受。
②假如移情对象选定小青年,那他们两就要坏得够逼格。
现在这种坏太低级了,更接近无聊的窥私欲。
“坏主角”的刻画可以参考《夜行者》,或者《当你熟睡》也可以。
其实这两个人本来是可以刻画得更好的,“为了心理学实验而泯灭良知的疯狂学者”,这种设定多带感。
而且两个小青年的道德矛盾也是可以深入刻画一下的,会形成不错的冲击。
感觉这个故事雏形很好,改一下就会变成闪闪发亮的剧本。
在电影中随着剧情的慢慢推开,悬疑都集中到了那个“地下室”,在地下室中有一串镜头,非常好的将观众带去导演想让观众走进的思维“歧路”。
诡异惊悚的主观镜头
预示着“阴谋”或许将被揭穿
老人接下来的意图但是这是一串没有逻辑,没有动机的镜头,不合理,很多余。
只是导演的狡辩镜头。
他不像老人最后开枪的情节,最开始闪前的交代镜头中黑人警察的叙述,以及后面那个孩子持枪进老人屋中,这一切都合乎逻辑,是合理的情节交代。
电影基本来说还是很好看的,从电影的名字“好邻居”,不断闪前的镜头交代,以及电影前部分剧情来看,导演一直制造一种幻觉,孤苦伶仃、不与人交流的老人到底隐藏着什么?
偷窥的镜头,两个年轻人制造的“幽灵”,这一切的悬疑、惊悚效果都让观众深受其引导。
有些人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希区柯克的后窗, “一位摄影记者为了消磨时间,于是监视自己的邻居并且偷窥他们每天的生活,并由此识破一起杀妻分尸案的故事 老人房中无故的响声”,相似的感觉。
骤起的音乐,以及门的异常等,一种偷窥以及操纵的上帝快感弥漫其中,不禁让人猜测接下来的剧情或许是两个年轻人发现了一起“惨绝人寰”的谋杀案件,再由其事件达到高潮部分。
很可惜观众都被导演欺骗了。
一开始看简介以为是那种类似《后窗》的惊悚片,不过于是几个小屁孩发现自己的邻居其实是个变态杀手,然后遭遇一系列疯狂报复的故事。
心想很久没看过这种类型的片了,拿来“爽一发”即便是烂片也没什么问题。
说实话,看完这部片后,真是感觉淘到宝了。
没想到是个反套路片,而且看完结局后回想前面的细节很对应故事的结局,也就是事实的真相。
更加值得称赞的是,导演不会过度解释,留下空间给观众思考,不会像一些国产悬疑片,结局来个旁白解说,生怕你前面打了个瞌睡略过了什么细节以至于无法了解剧情,所以一部好的电影也需要好的观众来仔细观赏。
没错,我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好观众。
下面有剧透,没看过的绕一下道。
--我是剧透分割线先说事实,真相就是老人只是个普通的老人,并不是什么变态杀手啥的。
片名好邻居,说的不是老人,而是那两个小青年。
为什么呢?
以下结合一下片中的细节和真相解释一下。
在老人的妻子没患病前,老人也像很多一起生活了很久的丈夫一样,对妻子的要求视而不顾,甚至或许有家暴的倾向。
片中从几个青年的对话得知,老人有打妻杀狗的流言,相信不是空穴来风,起码是有一定原因的,这表明老人起初,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一开始出现的几个细节,例如小青年恶作剧关灯老人没什么反应,警察来检查老人却态度不好不让警察进门,倒垃圾时碰到遛狗男恶言相对,这几个细节一开始是让观众以为老人脾气暴躁,屋内或许有什么猫腻的变态。
但事实上,独居老人,十二年前丧妻,孤独了十二年,有点怪癖很正常,脾气暴躁也很合理,失去了一个挚爱,对一个人的打击跟影响都很大,对于周围的事物也不会太在意,这就不用多解释了。
至于讨厌狗,没看见他养猫了吗?
喜欢猫不喜欢狗,个人喜好的倾向,也很正常,至于说恐吓要杀狗,也是脾气暴躁的一个体现。
到了小青年的“鬼开门”实验,纱窗门不断的扇动,老人却站着在面前沉思,后来愤而拿起斧子把门砍烂,然后拿起斧子深夜坐在摇椅上发呆。
这可以说是最体现老人是个变态的细节,当然,是对于不知情的观众和两个青年而言。
而事实上,片中出现的回忆片段就是妻子让老人帮忙修门,老人不顾。
等到了两个熊孩子的“鬼开门”作战,老人回想到过去是妻子的要求,以为是妻子回来了,在拿那扇门出气。
这是第一层误会。
而老人对自己当初对妻子不管不顾的行为很懊恼,也很自责,因此拿斧子砍了门撒气。
在最后结局的真相大揭露可以看到,那扇纱窗门是被老人修好了的。
后来,到了“晓夜圆舞曲”行动,也就是在深夜遥控播放器播放音乐,老人被惊醒,走到大厅播放器前,沉思,却没反应。
第一次,老人打开地下室的门,在里面呆了一个晚上。
这一现象在旁观者看来,似乎是地下室有什么东西,很有可能是尸体,然后老人在下面呆了一晚,暗示很有可能老人是个“恋尸癖”之类的变态。
这也激起了两个青年对地下室的好奇。
而事实却是,老人的妻子曾在半夜打开音乐,喝着酒在大厅里跳舞,后来还倒在老人怀里哭泣,可推知老人的妻子知道了自己患病,从结局后面妻子头上围了头巾推知应该是癌症,因此心绪不宁,而老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妻子即将要离开自己了。
正所谓,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老人开始珍惜自己的妻子,温柔以待。
哎,想想都觉得悲凉。
而小青年好奇的地下室里面,只是藏有老人妻子的遗物,老人把地下室的门锁起来,是不想睹物思人,讲过往的记忆锁起来而已。
半夜响起的音乐,也就是第二层误会,让老人以为是妻子的鬼魂。
后来两个小青年把取暖器关闭了,然后加上之前在窗户上涂上的某些化学物质,使得玻璃在低温下会破裂,然后把老人冷醒,后来老人在试图重开取暖器失败后,听见窗户破裂,陷入沉思后,在冰冷的房间里坐了一个晚上。
不知情的观众,看到回忆中年轻女人和老人有脱衣服的动作,还说了什么你的妻子快回来了,我们应该快点,很容易误会他们两个是在做一种不正当的交易。
结合前面来敲门疑似是老人妻子的老女人和这个年轻女人,也很容易让观众怀疑那个地下室可能藏有年轻女人的尸体或者藏有年轻女人也说不定。
而事实上,那个年轻女子只是护士,他们只是在准备在那个房间里安置妻子,应该是妻子最后的日子了,想在家里度过。
而冰冷的房间让老人回忆起当初那一天也是很冷的一天,第三次,老人误会,房子里的确有他的妻子。
最后,其中一个青年闯入地下室,发现有个铃铛,却不小心摇动了,惊醒了老人,青年慌忙中拿走铃铛,把地下室的门锁了起来,并把铃铛放在了大厅的桌子上,然后自己躲了起来。
这是最后,也是将老人推至死亡的误会,老人看见地下室的门锁了起来,而原本在里面的铃铛却在外面,想起当初自己对妻子说,“只要我听见铃铛,我就会来,无论怎么样。
”误以为是妻子的鬼魂来叫老人一起走了,也就举起手枪自杀了。
结局也就是两个熊青年被判了两年缓刑和500个小时的社会服务。
补充一下两个细节,一个是警察曾经进到地下室里面检查,却什么也没发现,这就说明了地下室确实没有东西,而青年们却偏执地以为只是警察没找到,这也是普通惊悚片的套路,谁会想到,这其实就是事实。
另一个是其中一个青年的父亲因为家暴和老人的证词被抓,也说明老人也是个乐意帮助他人的人,因为青年的母亲向他求救了。
看到很多评论都说两个青年被判刑太短了,而且最后一个青年的笑容说明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我是不认同的。
下面说说理由。
犯罪者被判罚的刑期,在我看来,并不是衡量一个犯罪者是否得到足够惩戒的标准。
在当今社会,媒体如此发达,这一事件,对两个少年来说,影响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理由也不必多解释。
而且法律的宗旨,并不是让犯罪者得到足够多的惩罚,而是要让犯罪者知道自己犯下的罪行的严重后果,并且不再犯。
从整部片的宗旨来看,反套路,也就是说明导演和编剧让观众别往坏的方向想,要向人性善良的方向想。
本着这个基调,青年为什么笑了呢?
那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了他“真正”做了什么,也就是给孤独的老人,带来了久违的回忆,他的妻子。
对于孤独了十二年的老人来说,他的自杀,正如另一位豆友所说,是“死得其所”的,即便,他的自杀,是基于一层又一层的误会之上。
不过这个也只是一个脑洞而已,思考了一下,还是感觉他的笑是因为自己已经变得famous了,片中也多次提到。
不过无论怎么解释最后那个少年的笑,对于老人,两个小青年,就是他的好邻居。
也就是这部片的片名。
这部片对我来说,还是略带温馨的悬疑片。
---这是脱离这部片以外的想法---这部片,让我想起了雷米的《心理罪:教化场》,里面正好说的是心理实验对于人的影响,更多的是不好的,而且影响不知情的实验对象终生的影响。
真是细思极恐。
或许,你的我的或者是他的人生,早已在别人的操控和影响下,自己的人生,也被规定好了,就想《楚门的世界》,那该有多可怕。
看完这部电影,你就会发现片名《好邻居》是个讽刺,与老美提倡的“好邻居”相对的是像老头这样孤僻、古怪的坏邻居。
老头之死除了是因为2个无知愚蠢的2B青年的恶作剧实验之外,还因为人们根深蒂固的对于异类“除之而后快”的偏见,因为某个人孤僻和捕风捉影的谣言,所以他被窥视、被抓弄也是罪有应得的这种心理。
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
一开始老头的形象是怪癖的、暴躁的,当看到他用斧头砍门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他是疯狂的,及至他在地下室过夜,他的“变态”形象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人们一向认为“眼见为实”,然而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吗?
像肖在片中所说的那样,“人们看到的是他们想看到的”。
有时你看到的可能只是部分的真实,有时候甚至只是假象而已。
然而通过电影的闪回(老头的回忆),我们也慢慢发现与老头固有形象不符的事:1.他对于患病的妻子很温柔,甚至对她凌晨3点跳舞的行为也很容忍。
2.人们说他有杀过狗,但是他养了一只猫——暗示了他不是个毫无爱心的动物杀手。
为什么老头性格如此古怪呢?
我们可以从镜头不止一次扫过的那张他和妻子的结婚照(穿着军装)和他退伍军人的身份推断出来:他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具体表现为暴力倾向(砍门)、情绪管理失败(家暴、暴躁易怒)等。
可以看出老婆死后老头很自责,加上对老婆深深的爱,老头基本上是守在房子里混吃等死的状态了。
可以说,两个2B青年的实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几个闹鬼的把戏恰好与老头妻子有关的几件事重合,使得老头以为妻子鬼魂召唤他,于是这个本来就毫无求生意志的人毅然赴死。
这部电影有几个很有趣的“矛盾”的对比设定,一个是老头的古怪暴躁形象和爱妻子行为的反差,另一个是两个主角这对基友的设定。
伊森是个典型的小混混,而肖则是有钱的优等生,这两个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是好基友,甚至在实验开始后形影不离,这其实是很奇怪的。
在肖知道伊森在自己房间装摄像头之后,他脾气大爆发,并且戳穿了伊森如此执着于这个实验的真正目的:报复间接导致父母离婚的老头。
而伊森也毫不示弱地吼回去:要不是我,你哪有现在的风生水起?
这才是他心底的真正想法,其实他是瞧不起这个书呆子的,并且认为对方是占了他的光。
这甚至让人怀疑,他们混在一起其实是不是因为伊森看上了肖的钱和聪明的脑子……这里也有一个很有趣的对比,肖发现自己房间也被装了摄像头后暴跳如雷,然而他和伊森两个人却不止偷窥老头,还做闹鬼实验,即便他知道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窥视别人和被窥视他是有双重标准的。
然而这部电影最大的讽刺是,由于偷窥和闹鬼实验造成老头死亡的2个人,最后却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在社会舆论的谴责下,渴望成为网红的伊森毫无愧意,甚至为自己终于红了而洋洋得意。
这部电影除了探讨心理暗示实验对于实验对象的伤害,还探讨了人们的窥视欲和偏见的可怕,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
对于恐怖电影爱好者来说,2016年绝对是大丰收的一年。
今年出现的恐怖电影不仅数量多、类型多,而且质量高。
其中大受关注的既有《招魂》的续作《招魂2》,《科洛弗档案》的续作《科洛弗道10号》,也有丧尸电影《釜山行》;还有一些稍微小众但同样非常优秀的作品,比如《关灯后》、《女巫》、《好友请求》、《屏住呼吸》等;另外还有像《一路向南》这样的恐怖片类型集锦的电影。
这些恐怖电影各有所长,或有鬼怪或无鬼怪,有些血腥暴力,有些惊险刺激,还有些隐含着深沉的文化背景,但都同样达到了让观众脊背发凉的恐怖效果,都是值得推荐一看的好电影。
但是在上述的这个恐怖电影的粗略清单中,有一部没有被提及的恐怖电影——《好邻居》。
之所以没有把这部电影放在一起说,是因为这是一部反类型、反套路的恐怖电影。
这部电影既没有邪魔鬼怪,也没有血腥刺激,甚至连恐怖片标配的诡异音乐和铺垫的悬念都用得很少。
用插叙和正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平淡的故事,最后却让人为之震惊,大呼创意十足,还证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好邻居》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两个高中男生无事可做,想以邻居中的一位孤寡独居老人为对象进行一项社会学实验。
他们潜入老人的家中,安装了各种监控设备和可远程操控的仪器。
然后,在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内对老人的生活做出一些细微的操控,并观察老人相应的变化。
电影的开头曾解释过这个实验曾在英国进行过,他们告诉一组志愿者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可能会有一些受雇佣者潜入你的生活,他们可能是餐厅服务员也可能是周围的路人。
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些潜入者,但是志愿者们却从内心开始疑神疑鬼,害怕风吹草动,为之担惊受怕,甚至有一位志愿者从此开始信奉了宗教。
两位男生正是希望能够模仿这次实验,以此证明该实验得出的一个结论: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改变一生。
而整部电影便是实验外的摄像头,完整地记录下这次实验的整个过程,其中既有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彼此的反应,并插入部分实验对象的心理活动和回忆,整体构成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实验过程。
电影作为一部恐怖片,其最反套路的地方在于该实验的本质便是通过人为操控让实验对象产生屋中有鬼的错觉,称之为“闹鬼计划”。
整个计划的大前提是,这间屋子确实以及肯定没有鬼怪。
首先,他们通过操控电子设备无规律地扰乱老人家中所有的电器,比如让电灯闪烁,电视机花屏,当然这只是让老人开始怀疑家中的电力出现了问题而已;接着,他们有通过机械设备让老人家中的一扇门不断地自动开合。
此时故事出现了不一样东西。
因为老人曾经就这扇门的问题和去世的妻子有过争吵,老人由此开始怀疑这是妻子亡灵的暗示。
当然这一切对于两个男生来说是未知的,而老人也不知道这是被两个男生人为操控的。
一道互相不了解的分水岭由此出现,而观众作为“上帝视角”看清了这一切,明白了所谓的鬼魂或者灵异事件是如何一步步演化出来的。
之后,两个男生让老人家中的音响自动播放,窗户玻璃自动碎裂,恒温器失效,而这一切竟然巧合地都与老人关于亡妻的记忆有关。
比如亡妻曾经酒醉放着音乐要求老人一起跳舞、老人曾在低温的家中与人偷情等。
这一连串的巧合让老人越发相信这是妻子亡灵的暗示。
一个鬼魂就在这些巧合下被人为创造出来了。
整部电影最大的一个悬念便是老人家中的地下室到底有什么,当然这个悬念对于处于上帝视角的观众并不是问题。
但是对于无法接触实验对象的两个男生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疑惑,因为老人经常半夜进入地下室直到早晨才会出来。
为了查清地下室中的状况,两个男生甚至不惜报警告诉警察听见地下室中有女人的尖叫,以此让警察前去了解情况。
但是这又一次让老人误解了,因为地下室中放着他亡妻的一些遗物,而这个所谓的女人尖叫声,让老人越发坚信妻子亡灵的存在。
最后两个男孩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潜入老人的地下室看见了一切,并又一次在细微处作出改变:把老人亡妻遗物中的一个铃铛放到了客厅。
这个铃铛是老人在亡妻卧床病危时送给她的礼物,在她有需求的时候可以摇铃铛以召唤老人。
所以当老人在客厅看见这个铃铛时,关于妻子亡灵的想法越发真实了。
他坚信这是妻子亡灵在召唤他,所以他一无反顾地吞枪自杀了。
最后两个男生被捕,因为非法侵入和私自破坏的罪名,被判两年监禁缓刑和社区劳动500小时的惩罚。
电影由此结束,关于两个男生是否被判过轻和他们是否悔改的问题同样值得探讨。
但是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还是上文中所说的,鬼魂或者灵异事件是如何被人为创造出来的。
相信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也遇见过一些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事情,有些人会因此转而向神鬼之道求解。
比如所谓的鬼压床、鬼打墙之类的事件。
虽然目前科学已经可以解释大部分所谓的灵异事件了,但也依然存在一些解释不通的地方。
但是从这部电影来看,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这一切都是缘自巧合而已。
正如电影中,如果老人不是恰好有着这些关于亡妻的记忆,他并不会真的就因此相信鬼魂的存在。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世间无数的故事都只是因为巧合而已。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原文配图,可戳
挺好看的,适合夜深静下来看。从女性角度描写了很多现代女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怀孕后期39周失去孩子,派对强奸,强奸案法庭审判,家庭暴力,两性关系中的控制欲。这么好的片子没有赌场字幕组翻译只能说明题材太劲爆刺激了某些男性世界观,呵呵
很不错的剧啊,确实惊悚,不是那种一惊一乍的,而是从心理上让人感觉深深的压抑,看到后面都胸闷难呼吸了。性侵创伤、情感控制、失去孩子的内疚、移情,步步深入,把女性创伤的隐秘又沉重拍得很好,女导就是厉害。
有点悬念但不多,一般般吧,后面看不下了
实在冗长无趣
还不错,可以让我一直追下去,剧情有点老套,演员演的不错,喜欢不停的有反转情节
我真的好爱看这种悬疑剧!而且房屋结构设计是真的美!看着是一种享受…就是有点虎头蛇尾,强反转太明显
女主好降智,剧情拖沓故弄玄虚
差
弃了实在看不下去
故作玄虚,完全看不下去
你不走非得在这浑水里淌着,谁能救你?
英剧通常短,所以能规避掉一些硬拖悬疑的理由。但过于架空的建筑设计(包括科技和契约的部分)一直让人觉得很难完全投入进故事里, it's too good to be true,只有心很大的人才会觉得住进这样的公寓没问题。看点是几个演员的演技,台词没有太不合理的地方,相对netfliex长且莫名其妙的悬疑剧集,这部剧的节奏把握得还算合理。
前任男第四集出现送花的时候就感觉到他要反转成坏人了,前面为了让大家觉得黑人男是坏人,剧情太刻意。
一直提着心看到最后……还是要有勇气面对真相
高开低走,很多地方都不太合逻辑,剧情走向也能猜到八九不离十,到最后悬念揭晓时硬是给我看笑了。
现在还在看最后一集,还没看到最后,但是我想说,男主都说分手了,艾米又不马上搬出去。另一个女的怀孕了,又怀疑男主,那就不要生啊,到处去问,去调查,既然不相信就离开,而不是非常正义的说你就是有问题。到底想证明什么。我是女生,也很讨厌控制欲强的男人,但是其实双方都有错的。不合适就分开。艾米角色太不讨喜了,跟着男性友人回家被强暴不敢报警,被发现又谎称别人闯入家中持刀强迫。甩掉前男友和男主在一起,各种作,男主提分手她也不离开房子,被坏人找上门不报警还要前男友来守护。看得真无语。这些女子觉得对方有问题立刻转身离开就好了,住在别人家,又骂别人,意思别人要把房子送给她?看得生气。男主真无辜。看到最后一集一半、感觉那个一直好形象的前男友才是坏人。
前面铺垫氛围挺到位的,到结尾男主人设崩掉
故弄玄虚,不合理收尾
Sometimes things are far from what they seem, they closer we get to the truth, the more we need to let go of what we think we know.
搞得云里雾里花生卷大肠…结局竟然…这么烂…虽然我很喜欢女主清醒地抽丝剥茧最后又毅然离开的样子…也很喜欢引入打生桩这个概念,但是这个破房子,太不智能了,这些男人,都表现的太生硬了…三颗星吧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