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朋友之邀,今天和老友一起去看了电影《雾山》。
说实话,观影之前,我并没抱很高的期待。
毕竟,国外多线叙事电影《落水狗》、《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撞车》、《通天塔》等早已珠玉在前,国内又有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业已成名已久。
但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而言,这部《雾山》的完成度却相当地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片子在91分钟内完全牢牢地吸引了我,直到影片结束:最后一个医院的场景,湿漉漉的医院前,两辆看似互不相干的车,却被上帝之手将命运相联、然后各奔东西。
严谨的、稳定对称构图,湿漉漉的场景下刻意红色的布光,让影片更有一丝深意。
大家都知道,多线索叙事并不容易驾驭。
导演必须具备很强的逻辑性、并且要深深地了解剧情和结构。
而此片的呈现,人物性格鲜明、叙事结构严谨、影像风格沉稳大气、类型清晰,影片的人文内涵也诚意满满:对人性中的善良,选择相信,光明和希望之路就在前方。
完全看不出这是导演的长篇处女作。
如果此片的演员卡司再强大一些,影片堪称完美,而这点我们恰恰无法苛求,因为这毕竟是小成本影片。
据悉,该片之前已经入围国际十五个A类电影节之一的华沙国际电影节,还有其他诸多B类和独立电影节,最近刚刚获邀纽约独立电影节。
如果说《药神》是今年类型片的金马佳作、《大象席地而坐》是文艺片的头筹,那么《雾山》在小成本悬疑类型片、多线叙事的范畴下,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据悉,制片人、导演和剧组工作人员们,克服了无数困难,兢兢业业地才把影片做了出来,他们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
我们欣慰,踏踏实实做事的电影人的春天,要来了。
出差在酒店的电视上无意中看到《云雾笼罩的山峰》,刚看两分钟还不知道是电影,以为是什么案件重现呢,因为给人的感觉太真实了,几分钟的众生相就像贾樟柯拍的山西一样,真实的让人不禁想起,这才是大多数人成长的环境。
后来越看越惊讶,原来这些人物都这么巧合的串在一起,让我大半夜在酒店精神抖擞,心中多次发出“哎呦wo cao”的感叹。
网上一查这竟然是今年的电影,而我竟然一点都没有听过它的存在,懊悔怎么错过了这样的好电影。
大半夜看完感觉很带劲,又因为前十来分钟没看到,也想看看豆瓣er们怎么分析这个电影,最好有个图文解析来过过瘾,听听分析时间线什么的(我这智商一般,看完还在琢磨各个镜头的先后顺序😓),结果在豆瓣上一查傻了眼,评分这么低?
竟然大多都是在批评?
网友们对电影的要求这么高?
有些批评在我看来有点吹毛求疵了。
从没写过影评,但想为这个电影发个声,本人水平不行,说的不好请轻拍。
1)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讲农村、城镇题材,场景、台词都比较真实的电影。
因为其实大多数国人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现在大城市的白领、科研人员、搞金融的、软件码农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这种环境下通过上大学走出来的,这是我们的根,虽然在外面久了,会慢慢淡忘老家的事情,也会诟病小地方种种不好的习俗,但看到电影中这些众生相,感觉好亲切。
就像贾樟柯说的,以后想看山西曾经的样子,要从他的电影上看。
所以我并不觉得这类电影多了、审美疲劳了,相反,我希望看到更多这类题材的电影,不一定要和犯罪联系在一起。
2)确实如有些影评上说的,有些普通话的台词让人有点出戏,比如最后在医院里小混混爸爸说的普通话,就感觉比较突兀。
3)剧情我觉得还是很巧妙的,很喜欢。
看完意犹未尽的在琢磨各个先后顺序。
4)为了补上前十多分钟,又在爱奇艺把电影看了一遍,发现几个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和大家分享。
a)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注意到,矿老板把尸体拉回家的时候警车跟在后面,路过卡车的时候,停车的卡车门开了又关了,这么异常的地方第一次看竟然都没注意到。
b)邱伟回家的时候,小孩站在厨房,厨房里黑不隆咚,以为他家也挺穷,结果他出到院子里才发现他家院子房子还是挺气派的,符合占有矿上股份的身份。
想当初应该是个又帅又有钱的主。
他老婆之前跟着他应该也是享过福风光过的,他儿子之前在朋友面前应该也是很受欢迎的。
发生这样的转变是因为矿难死了三人和吸毒,那我就在想,究竟是哪个在前呢?
是有钱的时候禁不住诱惑吸了毒,然后发生矿难雪上加霜了?
还是因为矿长采购的材料不合格,导致发生矿难,之后都把责任推给管安全的他来背锅,他才颓废吸毒了?
不论哪个,他妻子和孩子无辜又无奈的承受这种急剧的转变,尝尽人情冷暖。
c)开头军坡给他弟弟打电话时的小饭馆,和结尾处三个小混混吃夜宵的小饭馆是同一个。
开头军坡吃饭的时候在想他弟弟;结尾小混混三缺一吃夜宵的时候虽然沉默着嘴上不提,但心里可能也惦记军坡他弟吧。
还发现三人桌上放了4个碗。。。
不知道是不是习惯性的也给他们的兄弟点了一碗面。。。
d)结尾处矿主豪宅中在吃晚饭,第一遍看的时候一闪而过的念头是原来矿主还有个儿子,第二遍看才反应过来,这是邱伟的儿子啊,矿主当晚就把他接到家里吃饭了,静怡还贴心的给他夹菜。
静怡跪在个垫子上,猜测可能邱伟儿子坐的地方是平常静怡坐的地方,静怡让出来给他坐,自己跪在个临时的垫子吃饭,要知道当晚她也是劫后余生,也是刚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天,真是个善良的小姑娘。
第一遍看完我想邱伟儿子以后可怎么过啊,爷爷和爸爸都死了,妈妈跑了。
第二遍看完觉得,矿主应该以后会负担邱伟儿子的成长费用,就此养在家里也说不准。
e)有影评诟病这个电影的点是说军坡掉井里之后怎么会傻到先扔箱子上去。
我想说第一,在很慌张很紧张的情况下做出的行为和你置身事外上帝视角看电影时理智分析下的行为不一致很正常,掉进井里摔的那么疼,还在旁边发现了尸体,怎么能冷静分析该怎么做最合适?
第二,我想说要是我,我也会先扔箱子的😓,那可是200万啊,那可是救命钱啊,先扔上去自己再爬出去嘛,自己先爬出去把箱子落井里?
旷课翻墙出学校不是也先把包扔出去人再翻过去么😓,至于箱子开了钱散出来了,这也是没料到的事情嘛。
f)最后两家一起在等车的时候,董老板弯腰关心儿子,儿子立刻靠向妈妈;后来爸妈都想搂着他肩膀的时候,儿子很抗拒的把他们俩的胳膊都甩开了。
这段太真实了,像极了平日里孩子生病了才诈尸式关心孩子,孩子不适应的感觉;还有这么大的小孩很讨厌父母搂着,觉得受拘束,还是喜欢自己站着。
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细节,也惊讶于导演注意到了这么细节的地方。
g)最后上商务车。
商务车中间那排是脸超后的,坐着并不那么舒服;后面那排是脸超前,算是更好的位置。
上车后老板坐后排,孩子和妈妈坐中排。
这细节说明了老板坐后排坐习惯了,老婆孩子也习惯他坐后排。
平时处理事情肯定一直坐后排,那样开了车门外面也看不见车里是谁。
与之前在车里找小混混的镜头相对应。
啰里八嗦的写了这些,总之,我觉得这是个好电影,非常喜欢。
也为错过了它院线的上映没能支持一下而遗憾,会像亲朋好友推荐它,想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希望以后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好电影。
电影结束于一片血红之中,湿漉漉的地面尽显苍凉,医院门口停留的长镜头重重的讽刺和戏谑着电影中被命运摧残和嘲弄着的人物。
这一片红色,留下的是生命的荒芜和悲情的人生,或许还留存着些许伤痛后迸发出的暖意,破碎战胜了希望,只剩苍白和窒息叫人回味,但这不是挣扎的叫喧,而是悲悯的升华。
生活本是如此复杂,人与人的关系本就神秘,人生境遇本就如一场过山车。
“上帝”,他在看,也在做。
【“我们是否永远无法逃离我们所是,无论身处岛屿还是大陆?
”】 那天下午,赶着迷雾,进入飘忽寒冷的云雾里,直至被紧裹进几千张DVD和百本书籍充溢着的幽暗的观影室中,终于,开启了私人观片之旅——《云雾笼罩的山峰》。
观影结束,感觉自己就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外科手术,虽然片中几组人物身上都能够看到他们被隐藏的人性温暖的一面,但这些“麻醉剂量”依旧不足以压制从表皮延伸到精神内里的创伤疼痛。
很多时候,我们谈及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创作倾向是严肃的,其最终呈现有喜也有悲。
目标往往将镜头对准普通民众的普通生活加以真实的记录,将叙事观点(亦或是零叙事观点)夹杂进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将最光鲜与最肮脏的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再将人的情感、生死以及社会走向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我想起了英国导演迈克·李,和肯·洛奇,这两位导演都是走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的,虽然两者电影中的现实主义的质感是不同的,但都是对这个社会赋予了更多的批判和怀疑意识。
《雾山》它留下了冷静的回响,它没有喧嚣,没有该张扬的场面,没有喊天喊地,却留下了悠长的暗世人生图景以及映射自我的强烈反思。
导演有意保持一种距离,又假意之下介入其中,他把自己围进雾山之中,同时,又像观众一样远观着也深陷于云雾之中的各个人物,他们被打碎又重圆。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不一定某个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卷入其中,隨之而來的要么是解救要么是葬生。
在漩涡中,我们都彼此承担着各自的不幸,也同时看到了附着在他人身上原自我们自身的劣性与可悲。
而到头来,我们自己是那个始作俑者,亦或是只沉默的羔羊。
《雾山》中,为了重病的女儿向煤老板连贵讨薪水的军坡,逼上绝路拐走了煤老板的女儿,不能说他是一个恶人,只能说,他这个人物反映了作为人在某种情境下的一种最绝望的无奈之举,而这里面又延续出了作为绑架者自相反的人性的柔情与关怀,也许因为他也有一个女儿,或许这就是导演心中的善良;而逃命的鸳鸯虽没有《邦妮和克莱德》那样的“以暴制暴”、“救世扶贫”,但却也是本土社会之上滋生出的畸形产儿,可他们同样不叫人生起恨意,而是投入我们更多的同理心;连贵跳出了以往电影中煤老板的形象,语气温和,遇事冷静,也有苦也有抽不开身的麻烦事,最终当连贵找上他时,他也做出了人类这一高等动物阶层性向下的压迫。
连胄因犯了事,在哥哥连贵的帮助下躲进山里,一副不羁的架子,为哥哥“行侠仗义”,他在乎的不是自己,而是对方,直至最后救下哥哥的女儿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份救赎......而对于四个生活背景不同的孩子来说,导演在以最简练的铺陈下,加以凝练的细节添置,发起了最至深的叩问——儿童的无辜与天真该何去何从?
喜欢电影的文学性中夹杂着哲学式的讨论,正如命运不可知,有时急需从某种艺术中去灌注,亦或是掏空。
有时,复杂的形式外表下掩藏的只是一个普遍性的终极问题,但要解决它确实很困难的。
《雾山》的非线性叙事将六组人物命运相互勾连,交叉讲述,折射出那逃不掉的宿命论,还有相比较之下人在困境中的精神抉择与困顿。
近几年循环叙事、环形叙事、套层叙事等这些把玩着结构形式的片子也越来越多,有时在观影中会感觉这种技巧所带来的额外惊喜,但有时也会被技巧所牵引而忽略片子里那最本质的东西。
但《雾山》真的是带给我的不只是耳目一新,更多是它除了这种多线叙事下之外的色调、构图、配乐、精简的台词、还有留白的沉默感等所产生的更深入的沉浸感和思考。
【诗意美学下的隐喻呼吸】 隐喻暗自涌动,诗意沉稳的镜头力量,暗色的基调,有一种被绑架的压抑感,幽深黑暗的山洞,云雾笼罩着的重山,脱去叙事的外衣,影片显得格外冷静与克制。
在这里我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部影片是否展现了一种诗一样的意境,就可以间接性的表明作者成为诗人的身份?
而作为诗本身,它可以将某种事物以它自身的语言机制而刻画成两种极端的对立。
在《雾山》中,抛尸后的杀手团伙坐在缓缓行进的小船于如画般的湖面之上;鲜橘色的秋叶下幽深的山洞里军坡骑着摩托车慢慢驶出;门洞间前景暗影下无力的军坡与后景亮白下被绑架的静怡的相互对照;再加上镜头的缓缓推移,以及色调的烘托,产生了一种凄美的诗意感,这一内在又有着强烈的张力与情感。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乡愁》里有一句话:“诗歌是无法翻译的,音乐也是”。
就好比画面一样,影片结束后,如果有一场画面让你铭记在心而久久不能忘怀,那么音乐也有着同样的功能。
音乐更为有力的进入人类的感官,当它融合进电影中时,所带来的反应更为彻底。
这也让我想起了近期看过的《大象席地而坐》中的配乐,不多不少,每一次给的点都是那么的有力而精确。
《雾山》的配乐悄然流淌进故事中,又为电影中的人物增添了一份深沉,同时,它又调动着观众的情绪的变化,如静如动。
《两杆大烟枪》是英国导演盖·里奇的处女座,《云雾笼罩的山峰》是导左志国导演的处女座,从沉淀中打磨,从沉淀中绽放。
虽夹杂着颗粒的缺陷,但闪光清晰可见。
能感受到,导演就好比那一座云雾笼罩的山峰,而世间众人都会是那层层云雾笼罩之下的座座山峰。
迷雾之中,洞悉人性,走进风帆之上的命运。
在被复联碾压式排片的当下,我居然找到了本片一天中唯一的上午场,也算是侥幸了。
看完全片还是挺压抑的,贫穷的原罪、贪婪的人性、丑陋的欲望、色心本性通过镜头和故事的展开一一揭露出来,这样的赤裸裸,这样的直接而残忍,我们常说有些电影没有精神内核没有表达追求,但当真实的让人害怕的语境呈现,我们准备好安然接受了吗?
电影源于生活,更是真实的操蛋人生。
虽然多线叙事比起常规的平铺直叙式的讲故事更具悬疑性、更能抓人心,但线铺得实在是太多了就显得有点乱(当然可能是个人欣赏不来),其实好好讲一个完整而精彩的故事也是能吸引观众的吧。
对于导演来说,故事怎么讲比一个好故事真的那么重要吗?
结尾富人和穷人的座驾安排虽然显得有点刻意,但还是让人感叹面对操蛋的人生,你是有多无力多渺小。
怎么破怎么破?
为了过审而通用的字幕播报人物结局也是让人心生凉意,遗憾,难过,而且这会是相当长时间内的惯常操作吧。
何时休何时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为一个合格的影迷,或许应该做到这样:不以雾喜,不以己悲。
这样观影过程会多些欢愉吧。
故事线一环紧扣一环,犯罪的蝴蝶效应,情节紧凑,脉络清晰,构思巧妙。
在人物角色塑造上,人物品性是恶与爱的混合,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
在影片拍摄上,把几段故事编排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电影。
影片拍摄的画面是淡淡的,给人一种朴素、寂静的感觉,是我个人喜爱的风格。
该影片的确很值得一看,思考人物犯罪的动机,每个人的犯罪动机都是不同的,可以从中看到人性的诸多面。
院线小惊喜,多线叙事比预想完成得更好,6条线由矿老板一个人串联起来,多而不乱,当然也可以说是三件本身非常简单的小事复杂化,强行塞入涉事人物和叙事线来“伪烧脑”。
频繁更换视角,来揭露上一组人物盲点中的真相,不可避免地一次次倒拨时间线,尽管导演已经尽量使用简洁的视觉语言和跳接,减少了叙事的重复累赘,但还是线太多了,很容易视觉疲劳,尤其是为了讲清楚真相,步子迈得太小太慢,每一段的故事进展都挺捉急,整体看下来就会觉得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怎么已经过去一小时了。
剧本来说,环环相扣,情节圆上了,巧合多也正常,矿老板捞到尸体做贼心虚这一段很巧妙,其他部分就都是建立在各人物智商下线的基础上了。
表演上除了青青其他人都还可以,因为本身都是很扁平的人物。
可惜本片的结构很大,格局却很小,没有去探讨人性的复杂黑暗,杀人也全是失手意外,只展现了很肤浅的见利起意和一点点温情,至于有评论说的关照现实的社会医疗、贫富差距,这还停留在多少年前的cliché?
全员智商成疑,矿老板放下赎金不要女儿就走,仙人跳二人组不管赃款就下车开吵,混混组抛尸又捞尸抢尸焚尸一系列行为都笨得无语,都是这种有贼心没贼胆的人物,导演还是狠不下心,每次刚有一点惊悚的氛围下一秒就要笑场了,荒诞没有,都是泄气。
三星给风景(云雾缭绕的大远景真的美)和结构设定,最后一幕的🏥交集也挺有意思,缺点固然明显,对处女作来说还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最近,受朋友邀请看了一部受益匪浅的影片《云雾笼罩的山峰》,观影前特意在网上搜罗了一圈关于此电影的报道和有关信息,抱着看一看的心态走进电影院,没想到一波波惊喜打得我措手不及,拎着剧方送出的“心意”红酒走出影厅,观影结束后我的脑海只有一个词“震撼”,这绝对是一部诚意之作,它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开心麻花的《驴得水》甚至更胜,整个故事就像被打乱的魔方,六组不同人马,六个不同故事,被肆意打乱又紧紧相连,每个演员走心的表演极具代入感,仿佛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走投无路的农民工父亲“军坡”,麻烦不断的矿场厂长“连贵”,还有他那随时随地闯祸不断的弟弟“连胄”,以及陌路逃亡的“梁益、青青”,他们是坏人吗?
是的,他们是好人们,是的,也许在他们的人生中在他们面临的选择前,他们也只能那样选择。
看完这部影片,我由衷的佩服导演,他把人性恶的一面完完全全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却让我们无法辩解。
好的影片不会被埋没,更不会在市场消声,《云雾笼罩的山峰》毋庸置疑,最后写下我最啰嗦的一句话:“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善恶一瞬息人生已变样。
”
三年前,宝爸宣布要离开广告设计,走向电影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他到底准备干什么,看他信心满满,我也决定好好支持。
我问他准备和谁一起,他说,同学老左。
我知道老左的时候,他还在做广告,现在竟然开始拍筹备拍电影了,宝爸说他早就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了,这次要参与的是他第一部电影。
宝爸开始画人物定装图,渲染图,分镜图,初感这部影片悬疑惊悚暗黑。
等拍摄完毕,看完初始影片之后,感觉有些烧脑,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多线同时发生在一天之内,沉重迂回,跳跃式思维和人物间的交互承接在故事里潜移默化的汇聚,地方方言又带有些幽默感,每个平凡小人物的镜头背后都藏有隐忍和不甘,最后,每个人都有罪行,每个人也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多线叙事对于编剧来说需要一定的功力,老左既编又导,还是第一部院线影片,真心佩服。
接下来,电影入围34届华沙国际电影节,又在美国电影节夺魁,作为一位参与者,为电影出海之路取得的成绩欢呼雀跃,听到电影终于定档4月26号全国公映的消息,真是特别开心,从拍摄到上映,一波三折,还遭遇院线《复联4》碾压式100%的排片,不管如何,总算尘埃落定。
法国规定一部影片在任何一个影院的排厅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也不能超过该电影院总场次的三分之一,而这也是政府出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考虑做出的硬性规定,在雾山即将上映的前三天,由衷的希望我们所喜爱的电影都能在影院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希望因排片不足而造成的“可惜”和“遗憾”能够少一些。
最后,很荣幸设计了《云雾笼罩的山峰》的海报,并期待雾山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这几年我不太爱看国产电影,除了徐峥极少数几个导演拍的,其他导演的基本不看。
最近看的国产电影是徐峥演的《我不是医神》,还是在上映之后好久之后听人家说好才去看的。
老实讲看完之后也就觉得那样,这个社会本来就是这样的残酷,反而是最后男主角倾家荡产地给病友送福利,让人觉得不现实,破家救人,这样伟大的情怀也不是平常人都有的,再说一个人的力量也有限得紧;再加上自己身边也没有类似的案例,对于这病、这药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
人要是事不无己的话,是不会有太多心灵的触动。
这样观影体会在我看本片时也有。
在这部小成本的电影里,导演想要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在诸多阴差阳错命运安排下众多人物的悲喜剧,这里面有穷人、有富人,有绑架犯、也有杀人犯,没有哪个人是单纯的好,也没有哪个人是单纯的坏。
绑架犯是一个拿不到钱去救自己女儿的父亲,而黑心的老板同样疼爱自己的女儿,就连那个二流子的老板弟弟在发现自己侄女被人拐带了之后也拼命把她给救出来。
人性总是复杂的!
用孔子他老人家的话讲就是,对于每个具体的人来讲,总会有亲疏远近,就跟水面上的琏漪一样,最重要是最中心的人。
陌生人终究是陌生人,能够指望上的帮助是有限的。
在片中,每一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脸谱。
矿工是绑架犯,但同时也是好父亲、好儿子、好兄长。
矿头是黑心老板,但同时也是愿意赎回女儿的父亲,庇护了犯了法的兄弟。
被仙人跳的富商,找黑道去追杀那对讹钱的男女,外面乱玩,但却也有自己的家庭义务,有老婆有儿子。
仙人跳的小妹,相信爱情,愿意跟男友搞仙人跳去骗钱,从本质上讲也是一个想要改恶从善的姑娘。
就连那几个混混,看起来会为了钱去打架,但也不肯杀人,不管是诚心诚意也好,还是虚情假意也罢,放过自己的兄弟,给一包钱让杀了人的兄弟跑路。
电影的情节全是巧合。
巧合过多,有人说不正常,生活中哪里有这么巧呢?
一环套着一环。
可是电影本来就是生活故事的提炼,导演让这么多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情发生在这么几个角色,也许就是让人看一出可笑的荒诞剧。
生活的荒诞就笼罩在一片云山雾海里,没有人看得清楚,也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
不过,电影虽然有这个立意,只是最终还是停留在表面。
似乎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落在一个钱上面。
矿工女儿治病需要钱,这是绑架的起因。
仙人跳是为了钱,仙人跳的男女加入绑架依然是为了钱。
在结尾,矿工的弟弟把他跑路的二十万钱给侄女治病,看起来最初的毛病被最后的金钱给解决了。
可是,我们其实还是要在心里问问自己,所有的问题真的只是钱的问题吗?
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没有再向深处去挖挖社会深一层的矛盾,这也许是遗憾。
让这本不俗的片子最终只是停留在所谓的惊悚之上,少了那么一点回味的味道!
朋友关注一个呗!
4月26日我们定档了,是时候要补上欠自己的影评。
作为参与本片的一分子,我想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说说这部电影戏里戏外相关的人和事。
《云雾笼罩的山峰》(以下简称“雾山”)讲述了一个一天之内、一座山上,六线并进的故事。
初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很担心,一个新导演,要将一个如此复杂的故事讲述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待看到成片的时候,我惊喜于它的结构,整个故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很多人会拿《心迷宫》同本片做对比,我个人反而觉得两个片子的风格差异很大。
《心迷宫》向大众传递的是小人物的贪婪和欲望,而《雾山》反映的则是小人物的挣扎、隐忍和疼痛。
身为父亲和绑匪的军坡,同为矿长及哥哥的连贵,作为兄弟和逃犯的连胄,以及为人子女和劫匪的青青(涉及剧透,在此不多说其他角色),每个人物都有着双重差异化的身份。
这样对立身份的处理,让每个人物从一开始就已经自带矛盾,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让每个人物从头至尾一直处在一种挣扎和对立的状态当中。
直至最后,医院门口,红色灯光照着湿淋淋的道路,犹如一片血海,人生的路口迈向各自的两端。
全片没有歇斯底里的呐喊,没有撕心裂肺的痛哭,将内心的挣扎、隐忍和疼痛压抑到了结束。
而那种被生活碾压的苦楚,扎根于心底,又绽放出希望!
因为这部戏,让很多人的生活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
丁建国老师和我各自多了个称号,我叫他花姐,他叫我娜哥!
董博(邱伟扮演者)出演了人生第一部电视剧,JOJO李珏(青青扮演者)回到了她的四合院,继续经营她的云上别处。
王海涛(军坡扮演者)签了新的经纪公司,后来还带着他的经纪人过来看了《雾山》。
杨昭剪短了头发,结束了公司,专心干起了分镜师,如今奔走在各个剧组。
老左和李昕也斩断了之前所有的业务,一个打算专心做导演,另一个则当起了职业制片人。
孙海涛成为了编剧,又转回到广告界,但我相信电影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早晚有一天,它会生根发芽,开出满树繁花。
要感谢我的老板,德丰影业董事长李纪丰先生,现在我都能记得,那天他签完协议时望着我笑的神情:“我都不知道你到底弄了个什么戏,我居然就签字了!”请原谅,毕竟很难用5分钟的时间将一个六线叙事的故事描述清楚。
另补充一段,李总后来看完成片,问我:“豆瓣评分应该能到8吧?!
”真心希望所有的影迷都象您这样喜欢这部影片!
之所以说我们是过江卒,是因为于本片而言,戏里戏外的人生都一样,那时候的我们初出茅庐、横冲直撞,有的人历经磨难,有的人无怨无悔,在平流缓进的路上勇往直前。
以后,我们有些人可能会逐名而去,有些人会奔利而往,但当我们回想起《雾山》的时候,都会惊讶于自身最初的勇气,和对电影的热爱!
这种勇气和热爱,毕生可能仅此一次,它会一直盘踞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在很多很多年后的某一个夜晚,它依然熠熠生辉,照亮着我们内心的一方净土。
最后,我想说说华沙电影节颁奖的前夕。
那天薄雾笼罩着华沙郊区,入围电影节的几个剧组聚在一起。
《秋田》的导演周立冬对我说:“小郭,一会要是我喝开了,你一定要拉住我。
”到后来,撸起袖子,举杯叫嚣:“今天我一定要挑战自我,一定要把它干了!”强哥(周强老师,贾樟柯多年合作的制片人)醉了,趴在桌子上,突然又站了起来,振臂高呼:“电影万岁!”我很想记录下这些画面,强哥连连摇头:“不要拍,不要拍,这太真实了,太真实了!”
图为薄雾笼罩的华沙4月26日,一个好故事,让我们拔云相见!
多线叙事,还不错了,致敬心迷宫,不要太苛刻。
就近了来说,是另一个《心迷宫》模仿秀。表现手法较为生硬,看多了心也累。
想玩多线但玩的不高级,想法太多太复杂,突然一下子好多事没交代发生在一起,只有一头雾水乱七八糟的感觉
烧脑的片子我可以!!:
支离破碎,并没有达到它想达到的效果,不论形式还是内容上。
多线叙事本来是很吸引人的,但是前半段线索,交叉剧情过多,后面基本就是平叙,没用好,感觉没有太突出的点!
多线结构做得不错,明面上的七张线索牌之外,还有张倒扣的暗牌,至少在类型层面完成了自圆其说。角色塑造问题太大,换股小哥上秒感伤下秒顺包,资产亿元起步的矿主极端情况下暴露出来的居然是些软性格。最致命的,表演烂穿地心,这伙人真的是职业演员?
拍的不错,应予点赞,国产电影就应该这种朴实的写真
怎么说呢,同样是多角度板块式叙述,这个就是没那么吸引人,可能是拼图切分还得不够巧妙?但还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星鼓励一下,毕竟小成本。如果连胄在与警察交战时死掉,结尾不出字幕,就进步了,可惜我们做不到,这是国影之囧。
在能力不够时反而去炫技只会让自己短板暴露的更明显,创作一定要是真诚的表达而不是自我感动。
鼓励一下!
当心灵被欲望笼罩
没有任何眼熟的明星,叙事有点太怕人看不懂了,所以每条线都有点重合的感觉,虽然让人恍然大悟,但是感觉手法还是不太对。多一星鼓励
如果细节能处理的好一些,会是一部经典的片子
低仿版心迷宫
挺有意思的讲故事如何说一半留一半
20190607:端午节,和婉华女儿一起在家看的
请来了制片、导演、主演等一众主创来母校与观众见面,效果很好。本子有《心迷宫》的感觉,比较扎实。个人认为本片:剧本>剪辑>摄影。一个不错的小成本优秀作品。
19.6.9未看完,还是鼓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