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味的笑点,没有一点点电影的感觉。
这种感觉像是什么样子呢,就好像你满怀期待的去美食街,各种排队,你不想等,犹豫太饿,只得找一个没人排队的店,你明明知道肯定不好吃,但让你万万没想到的是,难吃也就算了,卖家居然给你上了一坨翔。
虽然这么说可能会过分了,但,你们拍出来这种电影糊弄观众,就不过分了嘛~
5位主角+1位反派都是老人院养大的孤儿。
贾乃亮的疯癫、玛丽的彪悍、梁超的胆小怯懦和见利忘义、于洋(脸脸)的娘娘腔、屈菁菁的拜金和没有节操、当然更有反派王迅的心灵扭曲,这六个人口口声声喊着“东北人……”,我看你们这是组团抹黑大东北的父老乡亲啊。
在营口大石桥今日影院看到此片大半,我不禁愤然起身,“打扰大家了,看了这部片子,我心里特别不舒服,我们东北人都是有骨气有自尊的,这种公然抹黑东北人的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
”随机放映厅陆续有人离开,并向影院投诉。
我只是一个东北的普普通通的男爷们,我只想说,东北人,勤劳朴实,热情勇敢。
男人女人绝大多数都是好样的,我们很厚道,但是我们有自尊。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别犯贱!!!
看完已经过了5个多小时了还是忍不住想吐槽一下:这TM也算电影!
以前的烂片叫圈钱,这部电影不是圈钱是骗钱!
看的太尴尬了,剧情各种拼凑演员各种莫名其妙的表情贾乃亮浮夸的演技,这顶多算一个小品还属于那种让人尴尬的小品,看了大半忍不住提前离开影院,我想说这部电影你骗了很多人的钱,为骗而做的电影不可原谅!
当贾乃亮出来的一瞬间,那个造型我就知道,这将是一部烂片。
当时我内心里给自己的脸啪啪啪甩了不下20个耳光,让你手贱下载了这部电影。
自己造的孽,含着泪也要作完。
抱着这个想法,我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一个多小时。
电影的故事,我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如果说开始的时候,还走在正路上。
虽然各种不靠谱,但是整体还是讲了一群小伙伴保卫老人院的故事,还是充满了正能量的。
并且反派蔫坏的到位,正派人士二逼的绝对。
但是当画面一转到香港,我当时就倒出了两颗速效保心丸。
一对东北小镇青年,连两万块钱都凑不齐的那种。
到了香港一下子就接头了黑社会,买了枪支弹药。
导演你这个设定,考虑过香港的感受吗?
和谐中国大家庭中的香港,能这么黑暗混乱么?
就算真这么黑暗混乱,能给你这么容易发现么?
再说摄影,充满了上个世纪的那种高光感觉。
各种明亮鲜艳,恨不得闪瞎了眼。
全片唯一正常的色调,居然是金士杰老师出现,然后打死了曾志伟那一段。
这一段情节无比别扭,但是摄影居然是最正常的。
这让我很尴尬。
尤其是金士杰老师一副演无间道的认真范儿,然而电影只是一部矮穷挫!
服化道这方面,估计东北人民要哭了。
我相信东北人民肯定在哭着喊着不要不要的。
雪花膏,破棉袄,妖艳的颜色,还有娘炮。
这个肯定不是真的东北人。
即便我去东北的次数不多,我也知道这不是真的东北人。
东北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改变的刻板印象,比如大金链子黑社会,小镇青年二人转,整天喝酒炉烧烤,在这部电影表现的淋漓尽致。
东北人的努力,一下子被电影搞白瞎了。
这让我想到了春晚的那个《天山情》的小品,这会估计新疆人民也在哭吧!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那么你不需要去看了。
如果你看过了,恭喜你,你和我一样犯贱了!
作为一个东北人来说看过之后真的很生气,本以为能看到原汁原味的东北文化和北方喜剧的笑点,结果呢,不知道导演是什么居心,刻意丑化东北人,整部电影从头到尾没看出来跟东北有一毛钱关系,打着东北往事的旗号讲的全是香港,难道涂个红脸蛋穿个大棉袄操着一口别扭的东北话就叫东北人了?
请问所谓的东北往事在哪里?
只看到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在那里闹哄,能写出这剧本的人也真是够弱智了,拜托敬业一点先好好了解一下东北好吗,这什么鬼东西,没有骂街就已经很仁慈了,实在是太失望了!
《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电影大概讲述了成立兵、庄骄傲等人守护养老院与香港无良开发商斗争的故事。
故事一开头话剧式的铺垫和电影大部分金典插曲并没给电影加分,反而让我觉得很掉分。
电影中很多镜头都是刻意模仿,比如:老丫头打完架接帽子模仿《放学后的屋顶》、老丫头打架那几个动作模仿《功夫》等等……其次故事人物出场没交代清楚,比如:老丫头突然出场、莫名其妙出场的王大师。
这部电影给我一个感觉就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故事!
有时候好东西凑一块不一定好看!
就好比把漂亮明星的五官凑到一个人脸上不见得好看一样!
为什么呢?
因为那样就不协调!
“我不是要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别人知道,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当贾乃亮在五光十色的香港,说出这句《英雄本色》中的经典台词,我有一种冲动——想在放映厅里站立起来,鼓起勇气高喊一句:可以退票吗?
我也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亲手拿回来,不只是金钱,还有时间——我甚至觉得,在办公室里喝喝茶,跟同事们聊聊春节见闻,都要比看这部电影有趣太多。
这不是我所熟悉的东北人。
念大学那会儿,我们班就有一哥们儿,是黑龙江七台河人。
是的,如果不是因为他,我都不知道有七台河这个地方。
我这同学,小伙儿长得贼帅,因此被称作闽侯阿汤哥。
阿汤哥这人很幽默,在我看来,就是那种让人亲切让人熟悉的东北人的幽默——他有时候会彪,有时候会犯二,有时候会强撑着要面子,有时候会耍些小聪明,但他很真诚,很直爽,很爷们儿。
如今阿汤哥已远在东瀛,为中日两国间友好的经济交流而奔走。
如果,他有机会在百忙中看这一部电影,不知会不会像原来那样,给出一个阳光般灿烂的微笑,耍帅似的吐掉嘴边的烟头,骂一句傻×。
表演夸张与浮夸完全是两回事,这道理我都懂得;用一堆陈词烂梗堆成一部电影,不会是佳作,这道理编剧、导演也该知道吧;找一帮水军刷刷豆瓣的评分,就能骗些观众花钱买票,有多少片方是这么想?
……有人把这部杂乱无章上天入地七零八落的电影,比喻为东北乱炖,我以为不妥——东北乱炖是我去东北菜馆吃饭,最爱的一道菜之一,喜欢它的味道,它的实在,做这样一个比喻,是对东北乱炖的侮辱。
我从来不发影评。
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这叫电影啊,我是一路快进看完的,幸好没在电影院看!!!
而且这个标题,纯属于抹黑东北,那脸抹得的那样,想表现啥,天冷冻得吗!!!
真想爆粗口骂导演还有主演这几个!!!
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
看到片名和演员的时候,我就有预感这是一部烂片。
结果没有让我失望,果真就是一部烂片。
全片烂的非常扎实,从演员的表演,到剧情,到人设,基本上无一是处,绝对可以入选近年来烂片的经典案例。
作为同一类型的喜剧,跟这个一比,肖央的那部差强人意的情圣简直可以称为神作了。
贾乃亮媳妇的演技比路人高出了一个喜马拉雅,但是贾乃亮本人的喜剧功力,却比路人低出了一个马里亚纳大海沟。
作为主演,贾乃亮在这部片子里面长串下跳,造型表演都极其浮夸,我明白他想努力的搞笑,但是那别扭的表情和姿态,诡异并且被冲击的支离破碎的剧情,就是让人笑不起来。
马丽作为女主,在片中的存在感极低,低幼的剧情没有让人感觉出这个角色巾帼不让须眉的硬气,反而强化了马丽一贯以来女神经的气质。
而另一位女演员屈菁菁,习惯了她一贯冷艳的感觉,这种邻家小妹妹的角色也真的不太适合他。
此外大长脸,还有代乐乐公司的那个长毛,还有兔牙王迅,给人的印象都不深刻。
唯独例外的是金士杰的那场戏,眼神阴暗,气质霸道,从眉毛到嘴巴全部都是戏,本片唯一的亮点。
更奇葩的是剧情。
主演过于闹腾,支线的内容过于丰富,剧情松散,以至于严重的影响了主线的推进。
头天还在东北闹腾,结尾就浪到了香港怀旧。
头几幕还是简单的商人无良,后面居然引出了更深的阴谋,剧情的推进主要依靠角色之间的嘴炮,和无聊乏味的闹剧小插曲。
就好像一对争吵不止的夫妻,已经把三十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了出来,早就不知道这次吵架一开始是为了什么。
影片当中贾乃亮还邀请了老婆孩子进行亲情客串,甜馨的确可爱,会自嘲之后的李小璐演技也节节攀升,但遗憾的是,这么烂的本子,请谁来估计也白搭。。。
相对于春节档的其它影片,东北往事和大闹天竺不仅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还有各大晚会疯狂刷脸。
加上两首主题曲『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和『东北吃货进行曲』在微博上的热传,似乎有很大的期待值。
尽管影片本身刻有强烈的“东北烙印”,也不妨碍它可能成为一部好电影的潜质,参见“火锅英雄”。
故事的背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处于改革发展浪潮中的东北。
讲述了几个不同性格的东北青年才俊,因为从小在老人院长大,从而相知相熟。
因为无意间陷入“香港黑社会”的阴谋里,上演各种桥段,只是为了保护老人院。
剧中的演员,马丽表演依旧很用心,只是相似的人设很容易跳戏到马冬梅;贾乃亮确定不是在拍小咖秀大锦集么;于洋的进步是有目共睹啊,笑果也很好;王迅是无功无过,而且后面反转的太突然,都没有内心戏;金士杰和九孔是达到了预期效果,很自然的流露。
最后,剧中频繁出现的BGM,大多都是强行加入,生硬无比,唯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快点让我在雪地上撒野。
事实上,贾乃亮一己之力把本来不太恶心的几个人的恶心一面全都带出来了,从来没见过这么恶心的演员
并不差
给4星是为了东北二字。造型过于丑陋,情节也不够脱俗。
是快手出来的导演不?
二人转大乱炖。聚齐了贾乃亮癫狂表演最典型的两种形态,装傻充愣和耍帅卖乖。
该笑的时候笑的欢乐,该尴尬的时候面无表情,看完之后更想去东北过冬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东北文化同化了,觉得还是挺好笑的啊~还顺便学了很多新的东北话,特别是“破马张飞”,原来这也是个东北词,而不是什么典故或随便乱起的😄
东北笑星大战香港古惑仔。一群货真价实的东北明星为全国观众贡献出一部原汁原味的东北喜剧电影,同时又致敬了香港经典电影,简单轻松又欢乐。
东北日常被黑。
主线剧情还是能看得清的,无非是天朝棚改起源那点事儿。全是套路的笑料,浮夸的演技,还有悄显漏洞的段落,以及强行happy ending 的结局,都使得这部喜剧只能给个及格。but,贾乃亮有些段落还是挺触动我的,毕竟屌丝总会相惜,根本没法逆袭。等分数回到6分,我就给三星
我妹请我看的第一部电影,一星都不想给,笑点在哪儿我都不知道,东北人民都臊的慌.马丽这辈子就这么定型了么?总演这种“便宜老婆”吃苦耐劳、能喝能挡枪、一心一意爱无能小男人,能不能换个套路了嘛.
有亮哥就是好片!
我是第一次他妈的看到恶心的想吐的片子,motherfucker,youstupidfuckingcunt!
邓超式喜剧
蛮有味的哈哈哈哈,贾乃亮很傻啊
感觉有点装傻充愣,硬搞笑。而且画面实在太假了,实在很不用心!
香港那段枪戏real尴尬。
我觉得还满好看的
还行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get了好多东北话,有零碎的笑点,有点剧情,马丽总是演深情的人,最后那个片尾曲亮了
觉得也还不错哇~小甜馨儿~亲爹呐~东北味儿东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