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罗盘》,投资方是新线公司,发行方是华纳公司——前者缔造出《指环王》这样经典制作,后者则让《哈利波特》风靡全世界。
可以说,这两家公司(现在已经是一家了)是近几年好莱坞拍魔幻片的带头人物,当他们凑到一块时来倒腾一部电影时,似乎没理由不拍出一部经典的魔幻片。
然而事实偏偏是残酷的,新线和华纳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1+1甚至会小于1。
从较为粗浅的角度来看,新线的《指环王》是属于成人魔幻片,华纳的《哈利波特》属于儿童魔幻片,于是他们便一起整出了《黄金罗盘》这样一部儿童魔幻“史诗”大片。
可问题偏偏在于,他们的本意是“史诗”,而不是“儿童”。
因此这样一部电影便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作为同样是欧洲名著改编的影片,《黄金罗盘》所受到的待遇简直和《指环王》差得太多。
《指环王》直接带动了全球的魔幻热,而《黄金罗盘》甚至没有让观众提起去了解原著的兴趣,这几乎连《纳尼亚传奇》这样一部准儿童片都不如。
影片的故事背景虽然也是处于一个架空的世界中,然而可悲的是这个架空的世界给人的感觉始终像一个魔幻小城,在影片开头虽然也有一个声音在神神叨叨告诉观众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但这个唠叨的结果是几乎让观众对这个莫须有的世界更加糊涂,而相对比《指环王》开头的那段女声独白,短短几句,便将故事的由来以及整个中土世界的架构清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正式进入影片后,我们便看到了小主人公。
而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几乎就有一种儿童片的趋势。
影片没有交代我们的小主人公是如何学会的玩转罗盘,换句话说,这个救世主当得颇有点莫名其妙。
而当我们的主人公受到无数人眷顾并到达北极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个“儿童改造中心”几乎有点让我喷血——这个承载着反面角色(教会)改造全世界儿童决心的机构,看起来居然只有一个孤儿院的规模,这几乎让人难以想象这个是教会支持的“大型机构”,而更像是恐怖份子用来关押人质的地方——要知道,一个小镇的儿童都比这个机构里的儿童多。
我没有看过原著,我也相信,原著也承载着更多的内容,但到了影片中,一些本该重点着墨的没有着墨,让观众看得有点云里雾里。
而一群儿童加几个部落和军队的小规模冲突,却硬被渲染得如“史诗”一般,这比在《纳尼亚传奇》中几个小孩子带着一群动物过家家似的打战更啼笑皆非,在影片中这场在黑夜里的大战,丝毫没有激动人心之感。
剧情单薄,战争场面欠缺氛围,到目前为止,一部史诗片所需要两大元素在影片中已经全部被糟蹋了。
那么我们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究竟是为了什么?
好吧,我承认,只有特效有一些看点。
《黄金罗盘》的特效团队是维塔工作室,这个靠《指环王》崛起的工作室现在已经成为好莱坞唯一可以和工业光魔抗衡的特效团队。
虽然我无比热爱这个工作室,但我到现在仍然认为,今年奥斯卡的最佳特效应该颁发给缔造了《变形金刚》的工业光魔。
虽然这部影片里的动物栩栩如生,毛发的渲染效果也已经以假乱真,但这一切都是维塔工作室前几年的老本翻新——《金刚》里的大猩猩已经将毛发技术处理的登峰造极,《黄金罗盘》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多大的突破。
这部影片的特效比《金刚》和《纳尼亚传奇》更为出色的地方便是——这部电影里要说话的动物确实是多得多,而这也是特效方面唯一看得到的“进步”。
当然,如果你对动物的数量不感兴趣而仅仅对毛发感兴趣,并且以及对《金刚》和《纳尼亚传奇》中的特效有点审美疲劳的话,那么我也找不到劝你去影院看这部电影的理由了。
当一群数码小动物和真动物的区别就是是否会说话的区别的时候,那已经到了忽略特效的地步了,《纳尼亚传奇》尚且会有一大群动物来打战,而《黄金罗盘》连堆砌一群动物的心思都没有——想在这部影片中看到让人瞠目结舌大场面是不可能的,稍微有点激烈的镜头已经全在预告片中了。
说到底,就连特效都未必有足够的吸引力了。
该结束了,照这样的质量,千万不要再整出个第二集,不过我估摸着,新线和华纳也没什么心思整第二集了。
《黄金罗盘》,无聊到只剩下特效。
书的精彩在电影里面打了太多折扣,特别是很多背景的知识省略了,没有看过书直接看电影的话很多不明白,电影院里不时听到有人在问问题:(
虽然有点落后,看到大白熊还是好兴奋。
很典型的儿童戏,小孩子扭转乾坤力克强敌比纳尼亚好,比哈利波特差。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始终不喜欢只有小孩子可以的设定。
不是因为不是小孩的关系。
不由分说没有理由,就因为你是大人所以你钝胎,你是小孩所以你精灵,感觉有点自己给自己设限画框的味道。
哈利波特也是小孩救世界,但不是因为哈利是孩子所以必胜,而是因为有人帮忙,有古老咒语,有爱。。。。。。
嗯,好吧,我承认这个也很土,不过我比较接受
慕名看的,剧情很简单,也比较儿童化。
很多人都说没有拍出原著的味道/故事/人物。
不过我这个没看过书只看过介绍的就不说什么了。
但是毕竟有经典的故事作基础,还是很期待续集。
这里面有很多寓意,比喻,象征或随便你用什么话来形容,总之,寓意深刻隽永,实在是回味无穷。
1)创造了一个人和灵魂分开的世界,并用各种你能想象到的动物来比喻人的灵魂,实在是很美妙的创造。
妮可扮演的邪恶科学家的灵神是一只金丝猴,女主角Lyra的灵神是一个似鸟似狸的小怪物,有权势的什么主角手里盘着一条蛇,最搞笑就是那个开飞艇的老头子,他的灵神竟然是一个耳朵竖的高高的小兔子。
片子最精彩的就是这些人和动物灵神互动的场面。
比如Lyra一开始和她叔叔的对话,两只动物在旁边也剑拔弩张;妮可和Lyra的初次见面,两只动物的相处的那个镜头也立马让人分辨谁好谁坏。
印象最深刻就是最后战争前的场面,一群貌似俄罗斯军人和他们整齐划一的凶神恶煞灵神(统统是犬啦虎啦)vs一群小朋友和他们鸡飞狗跳的可爱小动物灵神,一时之间,真的是又为他们感到紧张揪心,又觉得好笑。
2)为了突出妮可的不正常,有一个镜头是妮可打了她的灵神一巴掌,然后又怜惜歉疚地把它抱起来爱抚。
这立马让我想到了“精神分裂”。
因为打灵神相当于打自己。
3)孩子是纯洁通灵的,是将来,是神圣而携带着秘密的。
不论是妮可和她的统治力量或Lyra和她的正义之师,矛盾的焦点都是孩子。
但是,有意思的是,双方的原本意图竟然都是为了孩子的好。
唯一区别是一方代表自由而另一方代表独裁。
而双方的成人代表竟然就是父亲(自由)和母亲(独裁)。
4)死亡被演绎得很好看,尘归尘土归土,随风飘去,不带一点痕迹,这是作者心目中最完美的死亡吧。
5)大白熊的衷心让人感动,不就一件盔甲么,竟然使生命和终身效忠去回报。
大白熊渴望灵神的一幕也让我很感动,TNND,为什么只有人和巫有灵魂,动物即便出色如大白熊那样能说话,能统治,有阶级,会阴谋,但还是没有灵魂,至死都没有。
也许有人说故事情节跳太快,很多没有交代清楚,好像是一个蹩脚的魔幻童话,但这绝对不仅仅是个童话。
《黑暗物质三部曲之金罗盘》:创世纪狂想曲·序章 ■文/火神纪 创造几个概念;再构建起一整个世界。
温床。
阴谋在滋生;于是英雄横空出世。
瑰丽如诗;淡雅如画。
所谓假想——也许仅仅只是那夜梦呓后的低迴。
——火神纪。
题记。
创造几个概念需要多大的勇气。
当一部电影用一些只属于它所独有的理伦和语言开始低喃起它的故事,而不是用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语式开始讲述;那么它所面临的将会是它所构建起来的那个世界是否具有说服力,以及这个世界里所发生的故事又是否足够精彩。
一切似乎都很不错;整个框架的构建、故事情节的展开与发展、充满想象力的情景设置以及最后出来的视听效果。
《黑暗物质》(His Dark Materials)三部曲,这部电影至少开了一个好头;唯一有点美中不足的是,假如没有看过原著以及没有弄清楚这部电影所创造的那几个概念,那么这部电影看起来有点生涩、费解甚至让人感觉吃力。
近年来的魔幻电影正大行其道;所以这个系列改编成电影或许也并非偶然。
从纯粹魔幻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至科幻与魔幻结合的《X战警》(X-Men)系列,或者是带着传奇味道的《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系列等等;一直盛行不衰。
从题材上来看,这部电影也许并不能简单地归类于之上所说的任何一种;严格地说它既不魔幻亦不科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并且带着浓烈的传奇味道。
也许可以说,它是一种更纯粹的幻想。
当然,原著小说本身被简单地归类为儿童文学;所以,合理的想象、故事的简化以及作风上的严谨健康都是必须的。
平行宇宙;这也许是科幻片的主要方向之一。
故事发生在平行宇宙中的一个,那里的人们和我们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都拥有一个具体而形象的类似于保护神的动物,他们称之为“灵神”,作为人的灵魂、思想、精神世界的具象存在。
同声同气,共活也同死;从一个孩子降生,他就有了一个可以不断变化的灵神,性别与主人相反,等到孩子长大了灵神就稳定下来不再变化了。
这一个假想也许是这部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概念;当然,这也许也是由人类本有的图腾崇拜和动物信仰演变而来的。
除了平行宇宙,还有黑暗物质。
不论是平行宇宙里的哪一个世界;由尘埃连接起来。
黄金罗盘由黑暗物质制造,它能揭示一切真相。
达科塔·布鲁·理查兹(Dakota Blue Richards)饰演的女主角12岁的孤儿莱拉,之所以成为主角;因为她勇敢、好奇、反抗权威、充满想象力并且渴望真相,但是更重要的是只有她一个人能够解读黄金罗盘所揭示的秘密。
肉体与灵魂的分离,具象的灵魂非常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当然,电影所要做的仅仅只是让人与自己的灵神对话。
这样的表述方式显然是比较新颖的,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也许是让人不免对原著小说的行文产生更大的兴趣,尤其是像我这样没有读过原著小说的人们。
这一点应该是一种比较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它无疑也是比较失败的。
也许是因为它的说理不清,或者是它没能把文字更好地转化成为影像;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有些概念依旧不甚明了,于是有了想去看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的冲动。
而且我很期待继作,因为这部电影的视听效果很是出色,而它所构建的这个世界也让我颇感兴趣;但是我会选择去读原著或者去看续作却没有半点想再看一次这部电影的冲动。
这是一个充满了童趣的世界。
比如人与其它物种的对话,像硕大无比的披甲熊;比如人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似乎除了大师们有这样的本领之外平常人永远也做不到。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所有这些来源于童话以及渴望伟大的狂想都被实现了。
在童话故事的教导下,每个人自小总会渴望自己如同童话里的主人翁一样会是一个英雄;在这部电影里,小小超人的救世狂想也被实现了。
我们不能不佩服英国人在儿童文学上的想象力;当然,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好莱坞把想象转化成史诗般影视神话的能力。
在我看来,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并不见多大突破,而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看起来似乎还没有他的灵神那头充满霸气的优雅白豹那么引人注目,同样戏份不多的爱娃·格林(Eva Green)比起他来更像神来之笔一样让我为之惊艳。
最星光四射的反而是小小年纪担岗主角的达科塔了,在这部电影里她是最出色地塑造了她的角色的小演员。
作为开局,这部电影也许只能算是称职地完成了作为创世纪的序章而远远称不上出色。
喜欢这个故事,期待第二部《精工小刀》(The Subtle Knife)和第三部《琥珀望远镜》(The Amber Spyglass)。
华美的写景以及恢宏的布局让我相信,下一部应该会更好。
2008-03-15;戊子年乙卯二月甲寅初八。
芳春节、插花节。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The Golden Compass ■译名:黑暗物质三部曲之金罗盘 ■编导:克里斯·韦兹(Chris Weitz) ■原著: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 ■主演:达科塔·布鲁·理查兹(Dakota Blue Richards)、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 ■类型:动作/奇幻/惊悚/剧情/冒险 ■片长:113 分钟 ■首映:2007年12月7日(美国) ■出品国家:美国 ■语言发音:英语 ■制作发行:新线电影公司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82235848382/
如果这只是一个CG show,那他是完美的,无论是精灵,还是宏伟的城市,特别是盔甲熊的决斗,高超的CG技术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如果他只是一个电影,那他是不成功的,情节老套让我想到了《绿野仙踪》,个性化的面孔,让我在开头就看出来善恶,最后莫名的结尾也让我摸不着头脑。
或许,我应该仅仅把它当作一场CG show。
差点因为差评而弃看此片了,因为最近冬歇片荒了才重新决定看。
个人觉得这片子还不错,但是这种开放性的结局绝对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有些人一定要追求一个HE或者SE。
开放性结局的好处就在于有可能拍续集,不过就票房来看好像没戏。
用纯粹的眼光看我觉得剧情也还是可以的,因为我要求不高吧,只当是一部童话不作过多的情节要求,只有有丹叔和Eva看我就很开心了。
最棒的是酗酒熊雄起了,那一老拳把对手的下巴都打飞了。。。
(话说我看了三遍都没看清楚飞出去的是啥,还以为是盔甲捏。
看评论才知道是下巴哈哈),我就喜欢看废柴重生(就像007一样重生),就是喜欢熊哥萌萌哒。
如果要我评分也是五颗星,纯粹因为有我喜欢的角色我高兴就给五颗星,就是任性。
如果硬是让我评四星,只能因为前面007没刮胡子不够帅,后面刮了胡子不登场且没有续集哈哈哈哈哈。
奇幻的种种设定非常有意思,但也不代表很棒。
一人一动物用同一个灵魂,两者有一方伤了,就都会疼,有一方死了,就都会死。
蛮有意思的,只是好鸡肋。
大概这也是看到哈里波特赚钱后也想赚,对我来说,小女孩做主角就如小男孩哈里做主角一样,不为我所喜。
所以我也不讲究它的情节怎么样,我本来就不喜欢。
有没有续集,我都不会看的。
极地冰熊那段算是最看好的。
Made In Zeal http://www.zeali.net/entry/562标签 ( Tags ): 魔幻 , movies经过了一段和谐的外国大片真空期之后,三月份的影院开始重新成为好莱坞巨制的天下。
《史前一万年》的预告片让我有买票的冲动,但看到豆瓣上的评价之后还是改变主意选择了《黄金罗盘》。
虽然新线后来出品的魔幻系列每一个能跟魔戒相提并论,但这次的Golden Compass能够击败变形金刚拿走奥斯卡最佳视效,对我这个迷恋CG的人来说诱惑实在不小。
上次看投名状碰到八佰伴搞活动;这次又碰到平安信用卡搞活动,10块钱一张票的噱头又是引来超级排队购票长龙,所有的大厅一律上映史前一万年,黄金罗盘和国家宝藏2都只好挤在百来人的小厅放。
等到检票进去之后,这小厅之小还是超乎了我的想象:要是家庭影院那算是超豪华的,可摆上一百多把椅子在这块豆腐干前面,实在是狭促到家了。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不够震撼的观影环境做为先决条件,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不像网上评论的那么差 -- 至少比纳尼亚要好。
CG的确很强,双熊争霸那场戏多少有点三龙战金刚的味道(但为什么大黄蜂没有斗过披甲熊捏?
不服啊不服),基本让我没白冲最佳视效而来。
故事性方面虽然还是太过于儿童化思维,好在不像纳尼亚那样有一堆小孩子在演绎,不至于杂乱无章到不可收拾。
伊拉贡也罢,纳尼亚也好,还有这个黄金罗盘,都在用小孩子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发生在小孩子身上的故事,原著本不应该被如此改编。。
因为影片提到了 Star dust 的缘故,刚巧收了星尘的9区碟,看完黄金罗盘之后又在家看了星尘。
相比之下,星尘的导演兼编剧 Matthew Vaughn 就有才得多,可以把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童话故事编排得妙趣横生,所以说想导演编剧一肩挑不是不可以,但要勉强为之就还不如专心一意的好。
讲述了平行世界中的少女在诸多人的帮助下突破教会层层阻力寻找同伴的历险故事。平行世界的世界观完整奇幻,想象力丰富,人物造型细腻。但对原著所表达的宗教哲学思想探讨浅尝辄止,在改编电影中需要反思。
4月2日 此片问题非常多 改天等我有兴趣来写评论。小女主角象女痞子。在影院看的,勉强当看效果了。Freddie Highmore献声,完全没听出来。
除了熊王PK以外毫无看点的青少年向魔幻片,而且没头没尾,对背景的讲述也不清不楚,让我下意识的以为难道是一个系列电影的第二部。 ps:大妮可的扮相真不好看。
看完了觉得:岁月无情,年华易老。妮可脖子上的皱纹啊~一声叹息~
只是将几个转折节点生硬地串联起来,叙事东一头西一句没有任何波澜起伏,最终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天选之女自带神力拯救世界的童话故事
這童話很政治啊...(聽說還很宗教)但是情節明顯被切得斷層(改編都這樣)而且像開掛似的總是很快就贏了。場景絕美!肯定很花錢!還有很多熊人和喵咪看!票房這麼爛公司估計得倒閉了 大家都說那小妞很找抽但是我很愛她的歪嘴抽臉!而且女主角的父母都像害死她這設定不覺得很帥嗎!我要看書
1.2007年的平行宇宙,由“尘”连接;2.妮可·基德曼+丹尼尔·克雷格+伊娃·格林的戏份有超过10分钟吗?我是因为这三个演员看的这部电影;3.开篇其实挺有意思,但后面成为女孩冒险成长史,就开始无趣。而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女主角满脸知道自己拥有主角光环的表情和言行,让剧情毫无戏剧张力。
这样潦草糊涂的本子,浪费了这样铺张的特技。这种东西看了只能叫人生气。
单看电影还是不错的,不过话说完得似乎简单了一点儿~
其实这片子就是给孩子看的 你一快中年的人来骂他智商低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堵么
妮可奶奶票房毒药
要我说打多了羊胎素的妮可基德曼真是在聪明的小罗莉和漂亮的女巫相形见绌啊…
这北极熊跑步的时候从背面看真有喜感!
让人人都拥有自己的“灵神”。
尽管特效很华丽,但这并不能掩盖剧情的苍白。感觉整部片就像一个拼盘,把很多东西杂糅在一起,却看不清整体是个什么东西。没有看过小说,感觉连理解剧情都有困难。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版本有问题,但实在提不起兴趣再去找另外一个来验证。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不错嘛~我也想要个小精灵!!变来变去的啮齿类那种。。。Eva Green很美的~
提醒成年人别忘记还有其他的世界。
Souless nonsense
一般,很一般,不过就记得当初是和老婆一块看的。
08.1.25我喜欢. 18十年后再看却觉得肤浅了。改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