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看不够啊!
这家人是怎么做到又吵闹又治愈的…四个孩子一开始都无感甚至说讨厌玛戈和莱斯利,中后期觉得怎么都这么可爱!
白天刷modern family的时候隔几分钟哈哈大笑一次,晚上看德雷尔一家心上好像开了一朵花,然后舒舒服服温温柔柔地关机睡觉。
两种不同的类型但两者都爱,已经迫不及待刷第二季了,另,弟弟的原作《希腊三部曲》买起来呀~
你有时候会不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丧”,麻烦接踵而至,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幻想过,逃到一个岛上生活,就像《德雷尔一家》一样。
美景,诙谐,真挚,治愈......如同其他被称道的英剧,《德雷尔一家》第三季已经飙到9.6分,笑傲剧集链。
这虽然是一部英剧,但故事却发生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
德雷尔夫人是一个遗孀,带着她只有一笔少的可怜的抚恤金和四个孩子,生活在英国西南部的伯恩茅斯镇。
本来独自撑起一个家就很难,偏偏这四个孩子还一个比一个难伺候。
第一集,她就被小儿子的校长召唤到了学校。
校长召唤她的目只有一个:告状。
小儿子被告状的理由也很独特,校长说他宁愿去喂老鼠也不愿意上课。
德雷尔太太没像普通家长一样训儿子,而是指出小儿子不爱上课是因为在学校受到欺负,但校长不仅不在乎,反而说道说小儿子不听话是因为德雷尔太太中年丧夫。
这句话惹火了德雷尔太太,于是她给儿子退了学。
回家后,其他几个孩子听说弟弟退学的消息就炸了。
他们都跟风要退学。
二儿子说,不管你同不同意,反正校服已经被我撕烂了。
三女儿也说,反正自己笨,念书不如找个人嫁掉算了。
大儿子已经成年,没学可退,但他完全不好好上班更让人火大。
还不完的账单,麻烦不断的四个孩子让德雷尔太太每晚消沉的独自饮醉。
生活艰难,也让德雷尔一家每个人都活的不开心。
正如阴冷萧条的伯恩茅斯,一家人渐渐的看不到希望了。
这时候,大哥Larry提出了一个建议,不如逃离英国去希腊的科孚岛吧。
那里不仅物价便宜,生活还很简单,适合家里的每个人。
自己可以去那边专心写书,岛上的动物可以陪伴小弟...
德雷尔太太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毕竟全家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有点异想天开。
但是第二天她又改变了主意,决定接受大儿子的提议。
因为在海滩上,她看到身边的孤独的老人,仿佛看见了多年后的自己。
如果继续这么一成不变的下去,未来已经可以预见,她会凄惨的变老,而四个孩子很可能也要重复她糟糕的生活。
于是德雷尔太太立刻卖掉房子,还清债务,带领一家登上了前去科孚岛的船。
即将面对全新的生活,四个孩子一点也不慌,全都悠闲的瘫坐在船上。
20世纪的希腊,风景美的像画。
不过,诗和远方跟想象中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还完债务后,德雷尔一家接近破产,只好住进远离村落、面朝大海的一所破房子里。
别看外表破烂不堪,屋子里面也是空无一物,而且这个破房子,随时都有变身废墟的危机。
开窗户窗户落地。
天花板也指不定什么时候砸下来给人生命造成危机。
甚至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晚上,一家人都只能睡在行李箱里。
即便如此,每个人对全新的环境还是感到兴奋不已。
大哥Larry拿出了自己的打字机,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二哥Leslie终于如愿以偿,苦练枪法。
女儿Margo也很适应这里,准备先晒个健康的肤色出来。
可是等到新鲜感过去后,这个家庭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孩子们不愿意工作,也不愿意去找食物,家里随时面临着,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的危险。
德雷尔太太再坚强,也敌不过四个叛逆的熊孩子。
她无比热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能全心全意的照顾他们,让一家人能好好的生活下去。
但熊孩子毕竟是熊孩子,就算换了地方也一样熊,经常把德雷尔太太气得抓狂。
大儿子不上班天天在家吵吵当作家不说,还喜欢给妈妈介绍满口黄段子的油腻男人。
二儿子到处搞事,他拿猎枪差点伤到人,还被污蔑打死了农户家的火鸡,多次被警察带回警局。
女儿一上岛就惹麻烦,在当年保守的希腊,她的比基尼惹来了僧侣的抗议。
开心的只有小儿子。
科孚岛对他来说就是天堂,从小爱动物爱自然的他每天都恨不得住在森林里。
不过就有一点不好,他总把喜欢的动物往家带,大到鸬鹚火烈鸟,小到蜘蛛蚂蚁,这对怕虫子的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但是,孩子们终究会长大的;虽然依旧蠢萌,虽然反应慢半拍,虽然天天对彼此毒舌,但是他们也开始变得体谅别人,为家庭着想。
老大也会给三妹买杯酒喝,两人平静地坐在街边看人来人往。
三妹说,这就是我喜欢科孚岛的原因,人们总是不慌不忙。
老二玩枪打伤了弟弟的宠物狗,虽然嘴上不肯服软,但他会给狗狗做支架赔罪。
老四的蝙蝠死了,他很悲伤,大家就一起给蝙蝠办葬礼。
哥哥吐槽,这比老爸的葬礼还隆重。
孩子们懂事了,妈妈就轻松了一些。
她也可以考虑下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了。
在第一季里,妈妈的官配是全岛最帅牧羊人,斯文。
真的帅掉渣,不仅有生存技能,还有文艺细胞。
只可惜,妈妈和他都到结婚前夜了,才发现他是个同性恋。
那能怎么办呢,婚礼没有,但生活还要继续啊。
第二季妈妈的感情线是一个岛上的英国商人,休。
天天送花,浓情蜜意。
只可惜,商人想要回英国发展,母亲选择留在这里。
两人最终和平分手。
第三季妈妈仍旧为孩子们操心,可自己已经不再期待爱情。
一直陪着她的老司机Spiro这一季还在,在妈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永远都会出现,可惜两人终究还是没有在一起。
本片根据Gerald Durrel 的希腊三部曲改变。
是作者(剧中小儿子)的自传体小说,他们一家真的在科孚岛居住了几年,后来大哥成了作家,二哥是专业枪械人士,小儿子则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家,还被英国女王授予过勋章。
剧中纪录片般流畅的镜头,极致地呈现了海岛自然风光和地中海建筑优雅朴素的美。
每一帧画面都优美如油画。
童话般的科夫岛为德雷尔一家提供了完美的故事背景。
有人说剧情平淡不刺激,但德雷尔太太的人生,才正是我们妈妈的平凡人生。
她不是超人,也会有各种烦恼琐事,像是心痛的余额,管不好的熊孩子。
但是就像德雷尔太太对生活的态度一样,她没有开挂,也没扭转命运,在面对麻烦的时候她都不觉得这是「丧」,永远认真乐观的对待家庭和孩子们。
她坚信教育的目的是充分挖掘一个孩子的天资和潜能。
她热情地拥抱受挫的孩子们。
毫不追究,毫无评判。
她持续地反思家庭相处的模式。
即使经济再拮据,关注的始终是快乐与否。
德雷尔太太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告诉了我们,怨天尤人不会解决问题,苦着脸也只能影响身边人的情绪,但反过来,你微笑对生活,生活也会微笑对你。
有小沮丧就会有小确幸,生活有不如意的一面,也就必定会有能让你笑出来的一面。
全季看下来,满满的温馨,细致入微感情丰沛的妈妈,表面上无所事事招人讨厌、其实情商最高(妈妈小棉袄)的大哥,楞头楞脑的耿直得可爱的二哥,时而傻气时而机灵的老三,喜爱动物与自然的可爱老小。
最让人感动的是剧中妈妈的伟大,能包容鼓励一家性格不同,想法各异的孩子们,并支持着孩子们做想做的事,时刻充满激情感染着家人,体贴而细致入微地照顾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
刚看这部剧的时候,觉得除了妈妈,四个孩子实在都比较奇怪,而四个孩子的关系也很奇怪。
首先,他们一家5口搬到岛上,似乎大家对这种糟糕的环境都没有什么负面的情绪,甚至连没有电都能忍受。
四个孩子之间没有相亲相爱,或者尊长爱幼这样的传统中华美德,就是互相讽刺,揭短,各玩各的——总之就是一盘散沙。
而妈妈始终保持着优雅,即使住在破败的房子里家徒四壁,有一天二楼塌了差点砸到她,也不影响她在破桌子上铺桌布,用茶杯喝英式茶,每天穿着旧的但是干净整洁的衣服,每次还会带着帽子外出,发型一丝不乱。
随着在岛上日子越来越长,也可以看到家里环境越来越好,墙壁涂上了颜色,家具增多,在贫困的情况下,她依然尽力把家操持的十分舒适温馨。
只有在大儿子阑尾炎发作,以及姑妈一家到访的时候,有点情绪失控;二儿子被指控偷窃并且和2个坏小子交朋友,小儿子和一个囚犯整日混在一起时,她都能强忍心中的愤怒、恐惧、焦虑尽可能的妥善处理好这些事情。
国外剧这点做的很好,不会去直接通过当事人的言行去表达情感(比如一些煽情的语言或者流泪,营造感情氛围),而是通过其他的事情不经意说出来。
比如妈妈为了营救有可能被指控抢劫的二儿子,用饼干去贿赂那两个坏小子,第二天这两个坏小子果然如妈妈要求的那样说莱斯利并没有参加抢劫,我以为是饼干起来的作用,还在奇怪,后面就借妈妈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之机,扯出了原来妈妈为了救二儿子而牺牲了自己的结婚戒指。
——这里可以脑补一下,妈妈在面对这件棘手的事时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对比最近正在热播的某国产剧,挺好的内容,片子里非要搞很多煽情片段。。。
越往后看越来越爱了。
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在二儿子的提议下,全家在不会涨潮的地中海里摆上桌凳吃饭,天啊,这在我们这不是瞎胡闹吗?
听一个傻孩子的建议?
但是真的很特别、很有趣,还有点浪漫,虽然后来海水把屁股都打湿了。。。
片子的色彩太美了,阳光海滩,英式的服饰,还有希腊的浪漫,我最喜欢在她们家雇佣的当地女仆格鲁雷西亚,觉得她的每一个细微眼神,表情,以及肢体动作都特别有趣,很有特点,虽然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绝对起了很好的衔接作用,以及喜剧效果。
大儿子larry每天神经兮兮的做着作家梦,并且在镇上四处游荡交朋友,还热衷给妈妈找男朋友。
二儿子一根筋有点傻傻的,总觉得自己啥也做不好还很倒霉。
三女儿一到岛上就跑去晒日光浴,还有点像个花痴,而且每天既不学习又不工作,除了发呆就是无所事事。
小儿子格里喜欢动物,到处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昆虫,还因此交了许多朋友,包括让他妈妈的非常担心的一个囚犯。
四个孩子都个性十足,且互不相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处在失控的边缘,妈妈真的是心大,我不想用“伟大”来形容,那样有些道德绑架,妈妈只是在尊重孩子的人前提下,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做好她应该做的事,给孩子一个可以随时回来栖息的港湾,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妈妈又强大的包容力,且要非常明智勇敢。
而四个孩子竟然也渐渐爱上岛上的生活,没吃没喝,也没有什么书,物质的匮乏反而促使精神的丰满,小儿子是原著书的作者,他在这个岛上尽情享受自己的爱好,每天观察研究动植物;大儿子为了能借到伯爵夫人家的书而去给管家读书;二儿子在经历失恋和结交不良朋友后也成长不少;三女儿虽然还是有点傻兮兮,但是也在工作学会了承担责任。
我在想,物质太多其实真的不是好事,意味着选择变多,这会令人迷茫,只有瞅准了一个目标,排除其他芜杂,看清楚一些本质,尽情享受地沉浸到里面去,才是真正幸福快活的事。
这部剧可以说是今年上半年最喜欢的英剧了,光影和色彩处理得真是绝妙。
一个画面里出现很多个色系却不会让人觉得过于艳丽和杂乱,相反,这些色彩的平衡感带给人一种很享受的明快、轻巧的感觉,对比只知道用滤镜把黄皮P成白墙的部分国产剧,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不过刚开始我还不太能接受大光圈的运用,后来看多了觉得其实还挺适合这个带有年代感的故事。
要和德雷尔一家短暂地说再见啦,心里很不舍,不过就像剧里说的一样,“life is a circus and it keeps moving on”。
德雷尔夫人优雅迷人,和她所处的境地相比,难能可贵,因为隔着屏幕也可以感受到囊中羞涩,每日都会担忧养家糊口。
金钱物质匮乏和剧里洋溢着的希腊之风情万种对比甚多,现在想来,这部剧里双眸、耳畔、脸颊和肌肤是最为享受科孚岛的美好。
但我最羡慕的就是德雷尔夫人和自己孩子的拥抱,在这里我想称她为路易莎,这样感觉和她更拉近一点距离。
初来科孚岛 尤其当每个孩子难过委屈时,总会和路易莎倾吐,扑倒她的怀里,路易莎则给他们一个爱的抱抱,平凡有力弥足重要,每个孩子都是这样,路易莎在他们需要拥抱的时候,总会出现。
反观,我自己的话,难过的时候我更愿意自己呆着,不会和妈妈说,可能源于童年时代没有和妈妈一直相处,所以我很羡慕他们的相处模式,家人之间总会吵不完的架,生闷气,但是都是会和好的,而且不会记着,每个人似乎都对自己的亲人有天然的原谅色,当然是选择原谅你呀这样。
我听过一个妈妈说过,小朋友在三岁之前得一直在妈妈身边长大,这样长大的孩子特别有安全感。
和格里谈心 当时听完这句话,我就感觉自己的心窝窝颤动了一下,没错,一直以来,我一直知道自己缺失这种安全感,所以才一直想办法读很多书,了解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充盈起来,勇敢的爱人和接受爱,拥有爱的能力,让自己那一块缺失的心窝窝长满,就我目前的状态来说,还差点,但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很重要。
所以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每当路易莎的孩子扑到她的怀里时,我可以感受到那种力度,被双臂包围的依赖,妈妈在孩子头顶的喘息声,还有妈妈身上厨房的气息,还有手指轻轻的拂过孩子的头发,说着那种在冬夜围坐一起热腾腾吃饭的话语。
安慰难过的马戈 关于路易莎,我对于这个角色非常依赖,爱人离世后,她是这个家庭的轴,她带动着生活的轮子载着四个孩子充满生气的前进。
他们的生活缺失了两个重要角色,父亲和丈夫,这在家庭生活中是很重要人物,意味着粮钱和保护、力量和远见。
但是路易莎对于婚姻的美满幸福感到满意,这给予她力量要带着四个孩子要过快乐的生活,她很在意的就是每一个孩子是否开心。
所以,有妈妈在,家就会被找到,“我要回家了”这句话就有了底气。
我不禁想到楼下的喵妈带着喵宝,从秋阳暖到现在风萧瑟,冷雨落的时候也带着自己孩子一起等着好心的姑娘喂给它们猫粮,另一只小猫就没有这么幸运,还没有学会捋直小短腿跑,就失去了猫妈妈的体温和充满营养的乳汁。
自然界里宝宝和母亲的天然联系,有妈妈在我们才是宝。
充满期待的路易莎 所以,我会常常想念上小学时,到了周末可以和家人相聚,这种回忆里总是冬天,灰色的天气,冷冽的风,鹅毛大雪,我们一家人挤在小厨房里,热气腾腾的吃羊肉汤,那个时候妈妈做的菜好好吃,她会很有耐心的做饭,爸爸总是都会说,你咋做这么好吃的!
我能听见风想要从厨房门缝,玻璃窗缝挤进来,呼呼呜呜的声音还有一丝尖锐,这个声音夹着香喷喷的饭菜,还有那个敏感的小时候,可是那个时候还是害怕妈妈突然因为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就会说出刺痛的话和发怒,这样一来,饭香就变得毫无意义,还要遏止泪水,所以路易莎这样的妈妈,对于我而言是心灵上的厨房温存余味。
拭目以待 路易莎总是很美,穿着富有温情,目光总有企盼,神色挂念,口红宛若食深红色浆果,背影腰肢像是猴面包树那样,仿佛可以采摘面包,蜂腰在这里是肤浅的。
而当剧中医生高龄初为人母后,这种美的感觉也可以在她身上捕捉了,这就是作为妈妈的独特魅力。
我认识的一个小姐姐,年二九,做了两个孩子的母亲,看看她五年内的变化,愈发美,美的可以寻着背后她的呵护,她一边做老师,一边兼职,和爱人一起赚取更多的钱粮,养育孩子。
赚钱总是很令人费心思的事情,但是她愈发美,因为,她在爱,在积蓄,所以赚钱就变成了幸福的事情,她花的心力变成了养料肥美了幼子,而岁月为了奖赏她,又给了她玫瑰的魅力。
路易莎也是。
贫穷而记得拥抱的气息多么美好。
野餐湖中波文章原创,转载请联系。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给我点个赞嘛,真的是对我鼓励,加油写出更好的文字和大家分享,蟹蟹🦀。
被妈妈的教育方式感动到,允许每个人自由生长,给予建议又不过多限制,虽然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也没有强迫孩子们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让孩子早日懂事、早日长大。
并且每个孩子犯错以后妈妈总是很温柔的给予一个拥抱,每一个拥抱都让人感动。
电影里面有两个抉择让我印象深刻。
妈妈的抉择:在婚礼早上临时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情,很多人可能会为了面子工程,选择把婚礼进行下去,但是妈妈勇敢的做出了选择,把婚礼临时改为party,没有将错就错。
并且所有的孩子都支持她的决定,当客人来了以后也都表示出了理解,我喜欢这个包容度很大的处理方式,而不是每个人都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说你应该怎样。
杰瑞的抉择:电影结尾在婚礼临时被改的party上,杰瑞本来打算放生所有的小动物,但是在最后一刻又放弃了,我看出了他眼中的犹豫,我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肯定会有种骑虎难下的难堪,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我怕别人不好的眼光,但是杰瑞勇敢自信的说出:我想让他们再陪我一段时光。
没有一个人会去觉得他出尔反尔,而是尊重他的决定。
如果是在中国恐怕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勇气吧。
杰瑞能够勇敢的做出这个决定也来自于妈妈平时对他的教育,对每个人都是那么友爱,不管他们做了多糟糕、翻了多蠢的错误,妈妈都是表示理解并且寄予安慰和鼓励。
看的时候有的情节打开了弹幕,发现弹幕里面的戾气特别严重,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所以干脆就不看了,免得受影响。
大家也可以把弹幕关了,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感受到的。
终于,非常舍不得的追完了这个剧。
一口气看完,很遗憾,没有经历每年4月的追剧等待。
这个剧真的超级治愈,不管是色调还是故事。
Durrells一家就像暑假里回姥姥家才回遇见的邻居,那种带着饱和滤镜有很柔和的颜色的暑假。
它和之前看的所有英剧都不一样又很相似。
它们都是絮絮叨叨,都是有曲折的成长。
但它,Durrells逃离了一个狭小的资本主义环境,来到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岛屿,在一战二战喘息间的大背景下过着肆无忌惮的生活。
整部剧透着自由,为所欲为。
这部剧看见的英国人更加原生态,他们懒散,古板,奇奇怪怪,但又可爱,很不像那些影视剧里形容的大城市的英国人。
整部剧里虽然Mrs. Durrells的桃花烂的实在有点狗血,但她手忙脚乱做母亲的样子却让人喜欢;Larry虽然浪荡的潇洒,但他在家里表现的精神担当和对言论自由的捍卫让人沉醉;
Leslie虽然莽撞又傻乎乎,但他的认真和组织能力还有那份担当让人钦佩;Margo虽然呆头呆脑总是不知所言,但她寻找自己的坚定令人佩服;Gerald虽然总是"不学无术",但他对动物态度的成长令人欣慰。
(写的像小学班主任的期末评语哈哈哈)P. S. Gerald着实有点长残了,以及小孩子长的好快啊,看的时候只盼着小Sheldon不要一夜之间就长这么大。
The Durrells (Original Theme Song F9.5Ruth Barrett / 2016还有那些配角,每一个都鲜活的可爱。
这部剧真的很适合疫情期间看,令人深思,当你的生活因为不可抗力而改变你又会做出什么改变呢?
或者说,当生活除了时钟嘀嗒意外一切都暂停了,那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活的不单调呢?
打发时间从来不真的只是打发这个动作而已啊。
希望我们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永远都有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坚定自己信心,尽管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意义都能顺利,但至少这样我们会无愧于生活馈赠给我们的经历。
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只能由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所拥有和控制,其他人无权使用。
比如说,静静花了自己的钱买了一辆车,除了她,其他人如果没有得到静静的许可就不能使用这辆车。
而排他性的前提就是分清我/我们和他/他们。
我/我们可以有权支配这样物品,而他/他们则不行。
群际关系心理学这样分析了这种“我们”与“他们”心理的形成原因。
1)资源:世界上优质的资源总是很有限,所以我们才会和有相似价值观的家人/朋友/公司同事结成联盟去对抗和自己争抢资源的“他们”。
《人类简史》中提到人们之间的闲话让大家分清谁是自己可以信任的,由此可以与他结成联盟,让自己团体的势力更加强大。
美国现任总统川建国就是运用了这种比较极端的心理去鼓动传统且对外界世界知之甚少的美国人去相信移民会抢夺走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最终失业。
川建国还会力挺美国白人极端势力,让美国的各个种族之间关系紧张。
而这次“城市包围农村“的2021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则证明了现在美国的大多数对外来人口和不同种族还是持相对包容态度的。
2)归属感:心理学上还有种观点是:人们愿意被分成不同的团体是为了有归属感,和资源多少无关。
比如,我们会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
其他国家的人们也会有相似的国家自豪感。
如果归属于LGBTQ团体,这个人也会感觉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很多像他一样被传统价值观所不接受的人陪着他。
团体归属感让我们感觉到被接受和认可,让我们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好像没有那么重了。
看完四季《德雷尔一家》,感觉虽然他们一直尝试和当地人一起跳舞、办活动、参加当地部门,但却总是没有被科孚岛的本地人接纳,变成“我们“。
这是因为虽然穷困潦倒,德雷尔一家潜意识里还是以自己是英国人为荣的。
骨子里的那种傲气不留意的时候还是会散发出来,被当地人察觉到。
比如说,他们没有提前去了解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去农贸市场卖没有因地制宜改良过的英国点心让当地的希腊人腹泻不止。
当房东来找自己要房租而自己没钱付的时候,心里一点都没有愧疚之意。
在外人面前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自己一家再不付钱就要被房东赶走了。
没有钱交房租,那他们怎么有钱去请当地保姆的?
没有足够钱租这个房子,完全可以找个小一点的房子住啊。
这完全是没钱还穷讲究。。。。。。
《三十而已》里漫妮那种“精致穷“也是受到了同款消费主义的鼓动,导致拼命工作赚来的钱都拿去喂饱了各种品牌,自己并没有留下多少存款。
最近在看的油管频道”20岁了还没有去过星巴克“里的主角老马就带着我们去体验痛打消费主义的乐趣。
虽然他的节省有点极端,但这无疑也是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钱不多,也可以世界各地穷游。
无产阶级的日子也可以过得滋滋有味,没必要去借钱强撑着过”他们“那种有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世界上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分成“我们“和”他们“,这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力量。
我们不应该强求去成为”他们“那样看起来更风光的人,也不能因为”他们“的物质条件没有自己好就去恶意中伤别人。
人这一生短短几十载,最重要的就是珍惜当前的生活,以平和、积极的态度过好还拥有的每一天。
参考资料: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finding-new-home/201908/the-psychology-us-vs-them*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https://weibo.com/u/3179898575
我得承认这一家子一开始看上去并不怎么样。
爱抽烟、不务正业、给自己老妈找了个恶心人号船长的老头子的Larry。
做事冲动、容易被人利用、没什么脑子的老二。
只想嫁个帅哥、每天像花痴一样的女儿。
把家里搞成科孚野生动物保护区的Garry。
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切实际,不事生产,还有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
还有一个溺爱孩子、粗鲁无礼的寡妇。
为什么能看下去。
首先是因为拍得好呀。
勿忘我花般湛蓝的海水和天空,科孚岛独有的土黄色的规整的小房子,遮天蔽日的林荫,有趣的鹈鹕和乌龟,随手一截,就能截到花团锦簇。
清新的拍摄风格,淡而暖的色调,让人觉得还能勉强看下去。
看着看着会发现,原来德雷尔一家很幸福。
Larry出版了他的小说拿到了稿酬;老二每天为家人打猎,虽然偶有麻烦但是总会摆平;女孩找到了照顾伯爵夫人的工作;Garry甚至真的开了一个动物园,在照顾动物的同时他也学会了很多。
Louisia虽然没结成婚,但是婚姻和爱情在她的生活中并不占太大的比重。
她和她的孩子们坦然地面对,热情地接受未来的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生活。
谁也不能否认德雷尔一家在科孚岛的生活,缺衣少食、鸡毛蒜皮,就如同无法否认他们真的很幸福。
成为房产代理人也许会比窝在小岛上写作更加稳定和体面,但不一定会更快乐;读寄宿学校也许比打猎、照看抑郁症患者、养动物学到更多知识,但一定不会更自由。
在英国生活也许更体面,但不一定会更幸福。
很多人一边做不喜欢的事,一边抱怨不幸福,另一方面还在嘲笑那些追求幸福的人。
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是75分左右——没那么好,也没那么不好。
不过对于处于社会主流价值中的安全感、对一份体面稳定工作的得意还有房车这些足以在主流文化中立足的资产的拥有,让很多人暗搓搓给自己加了不那么稳当的10分。
德雷尔一家,就是敢于承认并抛弃这虚假的10分、去找真正的幸福的一家人。
因为幸福是一双合脚的鞋子。
看完这剧,才明白什么是温暖而治愈。
治愈可能不是感动得你稀里哗啦,而是潜移默化地治疗破碎的价值观。
看之前是姨婆那样的人,看之后大概想——养一只鹈鹕。
确实很治愈。然而这位妈妈的生活我一天也不想过,我宁愿嫁给开头那个老头,把四个孩子送进寄宿学校。
一切貌似平平无奇,一切却又斑斓多重
光影色调还不错 看了两集已弃 没钱为什么要生四个孩子 四个孩子都那么讨厌说明从小就没好好教 不理解这剧要表达什么
希腊三部曲先看了第二部,在看第一部,想来不过瘾,就继续把没看完的剧看起来。再看剧,跟书中的部分故事就能对应起来了。因为原著是杰瑞视角写就,也就懂了杰瑞为啥爱动物以及由杰瑞视角下描述的一家人的性格,大哥拉里毒舌,二哥傻憨,三姐幼稚。老妈和事佬角色。还有斯皮罗的热情助人的品格,他一向如此,并不会让你觉得奇怪。 看到一些讨论说无法理解此剧价值观,也请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带入那个年代和别国。看影视作品不应该是审视,而是捕捉和了解。能get到一点创作本意已经实属难得。最后拉里想要离开又留下及杰瑞打算放生又挽留…我懂了并为之感动,不觉得价值观有任何问题。
景色好,各类动物也比较有趣,可是我不喜欢
和这一家人相比女仆学习英语的进度是不是太快了一点 大家都还挺可爱的 但是有个问题所有男士都完全不hot 这还让人怎么看 最可爱的就是全家说大哥啥也不干的时候狂乱敲打字机
最近真得粉上凯莉霍威了
一集弃了
温吞水剧情,没啥感觉,没感兴趣的角色。最主要的是演员面相,演女儿的,演小儿子的两个演员的脸让我非常不喜欢。坚持完一季弃。
又美丽又可爱,看完之后心情变好啦:)
景色美、小儿子可爱,但带入妈妈的角色一点也不田园牧歌,面对一地鸡毛还能情绪这么稳定,当个好妈妈真难真累!
每个人都在生活里往前走,真好。虽然有人快有人慢,有人勇往直前有人原地打转。但依然能一起向前走,真好。#我们习惯了被父母按标准活成一样,他们各自不同,母亲就努力让他们更舒服地各自不一样##又一部看了让人想移民的戏#
挺喜欢这种听邻居唠家常感觉的叙事。
希腊半岛应该是最适合过柏拉图生活的地方
没有影版有趣,一家子快刻画成极品了。
😍😍😍😍好喜欢这种类型的剧 妈妈真的好难 好累然后除此之外我好像也没发现其他吸引我的点
又是记录一家子的生活片子,看很多了,已经腻啦。画面背景不错
看了那不勒斯四部曲也要看希腊三部曲,但是这部真的拍的好一般,一直着眼于家庭的鸡毛蒜皮事,除了在水里吃饭那一场戏,基本没有任何一帧拍出了希腊的美🤪
景美人甜!٩(ˊωˋ*)و✧(原来90年前就有了“这么帅不会是弯的吧”这种思潮)
除了音乐和风光之外就乏善可陈了,最赞的是片头动画。这类戏剧冲突不强的故事要靠细节、对话、情感和演技来支撑,这部剧就靠一个“二”字,主角一家除了小儿子都是二货。类似题材的《托斯卡纳艳阳下》要好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