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蜗牛的回忆

主演:莎拉·斯努克,柯蒂·斯密特-麦菲,杰基·韦佛,尼克·凯夫,艾瑞克·巴纳,玛格达·苏班斯基,多米尼克·皮侬,托尼·阿姆斯特朗,保罗·卡普西斯,伯尼·克利福德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4

《蜗牛回忆录》剧照

《蜗牛回忆录》长篇影评

 1 ) 有没有可能她在那时已经死了?

有没有可能她在喝下毒药之后故事就结束了,后来的一切,包括与兄弟的团圆,都只是她死前的幻想?

真实的人生或许会有、也或许并不会有奇迹般的转折,只是不停地像蜗牛一样一直向前。

但奇怪的是,无论这个假设是否成立,我都在巨大的心碎中莫名地感到被治愈。

这也许就是真诚的力量,残酷而伟大。

 2 ) 观影笔记

故事简介: 电影审视了格蕾丝在墨尔本与哥哥和父亲一起成长的记忆。

后来悲剧使她与亲人分离,于是她更加孤独了。

导演艾略特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灵感,以同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人在孤独、悲伤中以及克服重重困难寻找归属感的历程。

通过生动的黏土动画,观众进入了格蕾丝扭曲的过去记忆,故事充满真诚和独特的澳大利亚魅力。

观者吐槽中: 导演用《蜗牛回忆录》创造了一个真正富有想象力的世界。

复杂的细节令人惊叹,无论是卷曲的藤蔓还是皱巴巴的纸张。

你感觉自己就像这个古怪社区墙上的一只苍蝇。

定格动画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完全不依赖电脑特效讲述了一个悲伤却又幽默的故事。

电影中有些片段有一种夸张的奇幻美学,但又都足够扎根于现实,让其情感得以体现。

我的意思是别指望会有会说话的蜗牛。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平凡生活的故事,但它讲述得如此优美,使其变得非凡。

《蜗牛回忆录》是那些温柔的电影之一,每一个画面和每一句台词都让人感觉经过了精心考虑,但同时又不会显得过度雕琢。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希望电影能让人在情感上喘口气,但这样的故事不是这样的。

通过描绘格蕾丝到目前为止的整个人生,艾略特得以探索如此多不同的想法,从恶霸给格蕾丝带来的童年不安全感,到吉尔伯特那可怕的爱评判的家庭,再到平基推开所有试图压制她的东西的方式。

平基对生活的热爱对《蜗牛回忆录》的成功至关重要,它既提醒了格蕾丝内在的善良,也提醒了我们必须充分地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刻。

《蜗牛回忆录》肯定不是适合每个人,但在其核心是对创伤、孤独以及人类联系的力量的深刻动人探索。

导演艾略特创造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动画世界,这个世界感觉非常个人化,将观众带入社会中那些常常被忽视的人的视角。

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作品,通过多年的专注劳动充满了明显的热情制作而成,《蜗牛回忆录》无疑因其创造力和引发思考的能力而值得赞誉。

注:本片视频素材来自imdb 官方电影预告视频和海报

 3 ) 蜗牛回忆录,十五年后的call back

能在上映第一天就看上是种缘分。

UGC给我发的邮件基本都是直接被删除的命运,可是昨天的却鬼使神差地被我打开了,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粘土海报,那必须立刻看上,毕竟玛丽与马克思是在我的top清单里的。

这都已经十五年了。

我还记得当时每周固定日程就是在高中门口的音像店里淘盗版碟,然后和朋友们交换着看。

玛丽与马克思是表妹买的,她周末和我一起回奶奶家,本来约好一起看的,结果这人临时决定要去刷数学试卷,放了鸽子让我自己看。

看完后我哭得稀里哗啦,擦着泪语重心长地叮嘱她一定要看,她答应了。

可是直到大学毕业她都没看,也不知道现在补上了没。

看玛丽与马克思的时候我十五岁,正深陷青春期泥潭,一边开心地和朋友们嘻嘻哈哈,一边又精分地觉得这个破烂世界实在是呆不下去了,暴躁又脆弱,和马克思一样,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粘土动画自带一种荒诞笨拙的气质,钝钝的,但是天真可爱。

Adam Elliot的人物就是为此而生的。

小小的粘土人,配着缓慢但真挚的独白,一点一点地挪过来抱住你。

看完以后,感觉被这部内向孤单但温柔可爱的粘土电影别扭地抱了一下。

在以毒攻毒的作用下,觉得我自己其实也没那么糟糕(虽然只是暂时的)。

两个粘土朋友,玛丽和马克思,给我递上了一罐炼乳,暂时理顺了我张牙舞爪的情绪。

感谢。

当时看马克思的回信哭得稀里哗啦,“人的生命像人行道”的概念自此根植脑海 这部片为我建了一个存档点。

然后嗖的一下,十五年过去了,年龄翻了个倍,这个时间跨度是能让十五岁的我emo一整天的。

蜗牛回忆录还是一样幽默笨拙带点拧巴的粘土世界,仍旧是用平淡的日常讲着戏谑的故事,这次是打碎自我禁锢的主题,但故事比玛丽与马克思残酷了许多,上来就哐哐死人,一产生了很强的距离感。

这次的我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当这是个遥远的故事来看了。

由于前部分过于暗黑,显得最后的结局美好得像女主的幻觉,我始终不敢相信这个故事能够happy ending. 好在有个可爱的灵魂人物Pinky,全片的光,导演借她之口说出了这部电影的金句: 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 /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we have to live it forwards. 这句话就像一个读档的指令,让我回头看看。

人生的人行道各种交错分离,搭建成了立交桥;当时各种复杂到觉得这辈子都处理不了的情绪已经变成了化石,而那些整天为之破防的疑问,有的被回答了,有的变成了笑话,有的估计也找不到答案,有的连题也忘了。

当然期间还在不断地产生新的情绪与疑问,但也不像当时一样会完全依托影视作品来寻找答案了(当然精品电影也越来越少)。

不过很明确的一点是,现在的我很开心能成为我自己。

就算没有电影告知,我也能“ live it forwards”。

蜗牛回忆录是一部有意思的粘土动画,也是玛丽与马克思在十五年后的call back。

希望Mary也能好好生活。

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4 ) 丧到极致就是燃

低落的时候就应该看丧丧的电影,就像这部。

下垂的蜗牛眼睛,不堪重负的身体、灰蒙蒙的天气,一桩接着一桩的不如意,像及了down到低谷的阴沉的自己。

尤其是唯一的生命支柱——哥哥被大火夺去生命那一段,我仅存的小火苗都被浇灭了,共情心泛滥,想和女主一起自暴自弃!

上天怎么就这么笃定地作弄可怜的灵魂!

还好有时候上帝开个小差,我们的主角还是有散发微光的契机,比如有一个多才多艺有趣诗意的父亲和一个正直温柔的哥哥、邂逅一位坦诚相待还能在危急关头拉你一把的soulmate。

虽说无缘生在一个充满爱意温柔以待的环境,但也没有恶人挡道,单纯的天性和一双能够洞察微小事物的眼睛,让她足以构建出一个独有的“蜗牛壳”,在这里她能够完全放下戒备在幻想乌托邦里安全生活。

soulmate曾说过:你的不安是因为你给自己造了一座“监狱”。

当千头万绪挤不下这座房子时,蜗牛壳就成了监狱,再也容不下世间的纷杂。

当她把收藏的“蜗牛周边”全部烧掉,便是凤凰涅槃之时,看,上帝也没这么多功夫针对你,他为你关上一扇门,但为你开了一个保险箱。

转机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哪怕最后的“哥哥重生”让我觉得哪儿不对劲,我还是会热泪盈眶,因为内心的火苗虽微弱,但依然生生不息[爱心]

 5 ) 一个轮回再见

12年前,深陷抑郁症,日日昏沉,还能思考什么的话,就是是否死一死。

那时候看了一部电影,Mary and Max,大哭不止,于是看了Adam Elliot其它电影,把一句话刻在脑子里,死一死念头冒出来就连带想下这句话:Life is a cigarette, and smoke it to the butt. 天知道Adam Elliot在我生命中的分量。

意外发现他新片出了,第一时间买票去看。

一个轮回了,我自认为现在生活还行吧,想得明,放得下,惜命怕死,白云苍狗,行云流水。

Adam Elliot有没有更好些?

他好像还是老样子。

我边看边哭边叹息,你怎么更黑暗了?

可是结尾又明媚到耀眼不似真实,还是十二年前的Adam Elliot。

前2/3妥妥拉着我回忆了一遍抑郁症时期,一脚踏进泥沼陷了大半身,甚至怀疑走出电影院我还能回归正常生活吗?

所以结尾那么突兀刻意(所以少一星),我却非常喜欢(所以是否是五星?

)非常感动,谢谢你!

哪怕这个明媚的结尾太假不会发生,让这部电影看上去plastic,但我迫切需要。

因为我在以现实生活来实践去相信,会的,一切都会结束,生命值得努力走到尽头,绝不辜负。

好好生活。

嘿,转了一圈你还是老样子啊,我真的move on了。

PS:TIFF对面的Second Cup Cafe拿铁真的好喝,好喝到每次去都喝一杯程度。

特意去吃Millie Patisserie,不料搬了,遗憾。

 6 ) 观后感

这本自传式小说以一只名叫蜗牛的小生物为主角展开了一场关于成长、自我认知和生活态度的思考之旅。

故事通过描绘蜗牛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及他们的悲欢离合。

作品情感细腻且笔触流畅给人以温暖而深刻的触感让人反思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充满温情与思考的优秀读物值得推荐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

 7 ) 成长痛偶尔会让我们画地为牢

《玛丽和马克思》上映15年后,导演再次推出一部长篇力作!

依然延续了泥塑动画的风格,非常风格化的视听串联起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家庭和个人的成长史。

这一次关于亲情,关于自我成长,关于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挫折我们的态度的影片又再次击中我的内心。

双胞胎兄妹的出生带来了母亲的去世,单亲父亲温暖但局促的生活让两个孩子的童年虽然困难却也充满温情,但遗憾的是父亲也离开了。

兄妹的分离让两个人走上了不同的命运,哥哥被收养到了像邪教一样的苹果工厂家,而妹妹Grace则拥有了一对不回家的养父母。

孤独,嘲笑,对生活的不解都伴随着她们的成长,但同时也在彼此支撑。

Grace的人生遇到了不好的爱人,听到哥哥的死讯,却拥有Pinky这位忘年交老友,她像是生活里唯一的光亮和指引,带领她穿过痛苦。

Pinky的离去是故事的开始,也是一个圆圈让故事延续,Grace收到了Pinky的遗书,重新出发,解放自己。

“对我们来说最糟糕的笼子,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迈进。

”这两句是Pinky的信里最激励我的话。

Grace确实一直活在恐惧里,囤积着也包裹着自己。

然而逃离现实并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好,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可能。

第一次主动离开错的人就已经是一次进步了,重新面对生活或许就是下一次的进步机会。

这件事不仅给了Grace重新开始,烧掉房间里的“笼子”的勇气,也激励了作为观众的我,会让我重新认识到负面情绪并不可怕,但面对它的勇气更加珍贵。

哥哥最后出现的时候我真的爆哭,虽然看起来很像一个大团圆结局,但更多的也许就是Pinky所说的“生活的小幸运”应验了吧,当你真的有勇气面对生活,生活总会给你一些奖励和甜头,而善于发现的人们也会得到更正向的反馈和更多的幸福吧。

我很喜欢导演的配乐,在这个画风以外,音乐让我的感官放大,拥有了更多可以感受到他人命运的机会和体验。

这样的风格创作总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但当有这样一部好作品出现时,又觉得好像一切都很值得。

 8 ) 我们的孤独,严丝合缝。

双胞胎就像是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诅咒,是同一个肉体分离开的两半,失去一方另一方便承受着失去半身的痛苦。

不完整仿佛贯穿了Grace的前半生,破碎的家庭,伤痛的学生时代,冷漠的人情冷暖,这些造就了她的孤僻。

唯一支撑她生活下去的只有来自另一半身体的残存联结。

在漫长的分别过程中,她像蜗牛一样慢慢成长,蜗牛是她母亲,也是她自己,怜爱蜗牛也是怜爱自己。

人类的温度或许值得怀念,但是阴暗和潮湿才是Grace人生的常态。

萍琪的魅力在于,她抛开世间的成见,放肆大胆地活着,她看似疯癫,确实最为清醒的存在。

正是她明白Grace生命的真正解法:走出关押自己的牢房。

牢房四面光滑,上至通天,下似深渊,用自怜填满整间房子,用想象画出整个世界,却终究没法踏出一步。

或许是因为曾被父亲去世不得不离开温馨的家,或许是因为曾被名为学校的义务伤害过,或许是因为曾被看似美丽的爱情背叛过,外面看上去是那么危险。

颤抖的心最终破碎,在萍琪也离开的时刻,看似确实没有什么更值得留恋。

但是她说的,被囚禁是这世界最恐怖的事,而上锁的人正是Grace自己。

但命运仍留了一线生机,或许背着壳也无所谓,正是怀抱着这样的孤独活下去,坚持下去,一直向前进,Grace才能最终拼上那严丝合缝的另一份孤独。

 9 )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走自己的路,只会永远向前”

2024澳大利亚动画片《蜗牛回忆录》,豆瓣评分8.4,IMDb评分7.8。

如今黏土定格动画片非常罕见,我还以为只剩下英国阿德曼工作室在坚持,如今看到又一部黏土定格动画片很是惊喜。

定格动画片是我小时候经常出现的动画片形式,很有情怀,很有怀旧感。

本片在画风上要比阿德曼工作室粗糙些,不过因为如此才有了黏土动画特别的味道。

影片绝大部分剧情都在缓慢地叙事,女主用自述旁白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一生,影片绝大部分时间节奏平缓,并不引人入胜,蜗牛元素的含义并未体现。

精华全在最后几分钟,在老太太去世后留给女主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可以倒过来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走。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走自己的路,只会永远向前。

在影片这句话出来时,我感到豁然开朗,突然领悟了影片的主题,一下子明白了为何影片中有很多蜗牛元素。

正是这句话帮助女主走出了人生的阴霾,开始面对新的人生。

回顾过往是为了以史为鉴,回顾过往是为了指导未来,而不是沉浸在过往。

在这句话出来之前,影片让我感到挺无聊的,一边看一遍纳闷豆瓣8.4这么高分是怎么来的,直到这句话出现,我才明白影片在此之前平缓的剧情都是为了引出这句画龙点睛的人生哲理,我才明白之前的一个多小时都是值得的。

没有之前的平淡人生叙事,就不会衬托出这句话的份量。

影片的味道让我想到了前些天看的国产电影《走走停停》,都反应的是人生的味道,人生的过法,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电影特别适合四五十岁的中年观众观看,因为中年观众既有阅历,又有感受,还有未来,这样的电影会起到点拨的作用。

这样的电影不适合年轻观众观看,因为阅历不够多,感受不够深,品不出电影的味道。

这样的电影也不适合老年观众,然会有很多人生的感慨,但已没有多少未来。

影片的尺度挺大,可能是黏土动画的尺度,有很多裸体画面,还有同性恋情节,虽然这些元素不算什么,但放在黏土动画中还是非常震撼的。

 10 ) 你不是爱我,而是专爱我的胖,所以你会把我关在笼子里喂胖

作者 神棍糊 20250124人们常常提到接纳。

接纳就是看见你本身的样子,接受你本身的样子。

对于有被遗弃恐惧的人们来说,它的诱惑很大,可是我想说这并不等于爱。

爱里一定有救赎。

这个救赎是我不但看见了你的黑暗,接纳你的黑暗,还心疼你的黑暗,反复在你的黑暗里放上我的火苗,希望你能从中获得温暖和力量。

你拉我一把,我拉你一把,爱就这样无中生有了。

爱绝不是让你一路滑进越来越深的深渊,把你的黑暗当成某种食物大快朵颐。

对于只是喜欢互相舔舐伤口的人们,我想告诉你,爱还关于希望。

电影《蜗牛回忆录/Memoir of a Snail》里女孩以为男孩爱着他,因为他喜欢她所有的不被人接受的怪癖,包括她的肥肉。

在她因为兄弟逝世进一步放弃自己后,男孩只是给躺在床上的她端去各种高热量食物。

她以为这是爱。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男孩的剪贴册。

厚厚的册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胖女孩照片,最后一个就是她,记录了她从微胖长到两百多公斤的过程,目标是三百公斤。

男孩每天那么热衷于做饭只是想把她喂胖而已。

女孩看着册子说,爱是盲目的,里面藏着黑暗和恐怖。

她终于发现原来你不是爱我,你只是专爱我的胖。

或者说,原来你只是专爱我的伤。

如果我健康了,站起来了,会和你毫无关系。

你只是需要这个破碎的我,来满足你的癖好。

这是一个不想治愈的女孩,所以才会对喂养黑洞的行为毫不敏感。

她不明白生命为何如此累人,如此扭曲。

她无法向前,她的心空空的,她努力保持的乐观被生活中的变故打磨的不堪一击。

女孩从小就是唇裂,一直遭到同学的霸凌,可是有双胞胎兄弟保护她,帮她打架。

妈妈生下孩子就死了,但还有爸爸,爸爸给她做蜗牛帽子,带大家去游乐园玩耍。

后来爸爸也死了,孩子们还有彼此,两个灵魂一颗心。

后来儿童福利组织把他们拆散了,女孩从此开始在陌生的地方流浪。

遭遇校园霸凌的时候不再有人帮她出头,她只是一只躲在壳里哭泣的随时会消失的女孩。

她给自己搞了很多很多蜗牛,只要是和蜗牛有关的都要得到,因为妈妈最喜欢蜗牛。

她的房间被物品堆满,她消失在了蜗牛堡垒里。

狂吃,狂买,狂囤,大概都是为了填补某种空虚。

当人迷失在灵魂之外的路太远以后,心就会变空,躯壳也成了牢笼,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

女孩结婚前传来兄弟在邪教农场因为性向被迫害死的噩耗,两个人约好的你做表演我做动画的梦想再也无法实现了。

女孩说,我好讨厌自己,如果我不囤积那么多东西,我就可以用这些钱去看他,不会到他死了我们都没有再见一面。

女孩不再出门,把家里囤积成了蜗牛圣殿,只有这样被物品淹没才能感觉到安全。

女孩唯一的朋友是孤身一人的pinky老奶奶(以下简称粉红奶奶)。

粉红奶奶看见女孩是蜗牛,便说年轻时以为自己是鸽子。

奶奶的一生自由不羁,还帮助女孩减肥,带着她玩耍。

不过奶奶也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她在孤儿院长大,从来没有被抱过,一直住在带锁的牢笼里,她的乐观和豁达并不是因为童年有多幸福。

粉红奶奶说,最可怕的囚笼是人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囚笼,而这个囚笼根本就没上锁。

你让恐惧把自己吞噬了。

自怜没什么,可是不要让自怜拖住你。

生活只能倒着理解,而人只能向前走。

蜗牛从不会回头。

奶奶说,我已经很老了,啃一口苹果牙齿就会嵌在苹果里,想去抚平丝袜的皱褶才发现那只是腿上的皱纹。

我的脑袋已经很混乱了,我该死了,可是你要好好活下去。

其实女孩有着金子一般的心。

她能看见各种渺小的,被丢弃的,需要帮助的人,并给予帮助。

她只是停留在过去走不出来而已。

与粉红奶奶的相遇让她打开了心。

她们互相照顾,互相陪伴,互相打气。

这才是能救赎人的爱,而不是那个她以为符合她幻想的爱情。

最后女孩和其实没死的兄弟重逢那里很感人。

火花在我们身上留下的伤疤就是我们永不会失散的纹身。

你的伤疤是嘴,我的伤疤是眼睛,我们凑在一起才完整。

伤痕会结疤,结疤后就是铠甲。

爱会让我们的伤变成一只笑脸。

只要是你的,就是好的,你就是明星。

我很喜欢鼓励他人展现出各种傻不拉几的自己,这在有严苛客观标准的世界里就是种治疗。

我们不是什么大明星,可是我们是自己的明星,是爱自己的人的明星。

我们都是站在自己小舞台上的明星,就算不时髦,也是土明星。

所有的人生建议都可以浓缩为一条:你是你世界的创造者。

你可以屏蔽掉他人的投射以及各种由此及彼。

别人不是你,无法恰如其分的理解你。

很多他人的期望,评价,代入,听听就过去了。

理解他人的不理解。

你的路只能你自己走,你想去的地方只有你自己看得到。

他们没走过你走过的路,也无法来走你未来的路,每个人都只能活在自己的局限性里。

你的感受最重要,不想做的说不就可以,你不欠任何人任何解释。

你一定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所想未必为你所想。

你被外界压迫,你被过去困扰,你被心魔笼罩。

你以为你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你以为你拥有的自由意志,其实都是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

你不知道,唯一且必须需要你的人,是你自己。

人们不知道反面走得通的路正面也走得通,不知道怎么利用主观的力量来重塑自己的神经回路。

生活的本质在于我别用借口让自己永无止境的等待下去,走向心告诉你的地方。

所有人,不管男女老少,都需要和把别人当自己延伸的父权做割裂,才能活出自己。

你恐惧陌生里的未知。

恐惧就一定是坏的吗?

恐惧可能说明你在走出牢笼。

已经适应黑暗的眼睛一时间适应不了光明,废掉太久的翅膀一时间也无法带你飞起来,你只能戴着墨镜用肌肉萎缩的腿颤颤巍巍往外走,甚至已经适应猪食的你会觉得自由人类在吃屎。

你挑三拣四,忍气吞声,设想了一堆失败,为的就是不让自己自由。

黑化的你是最耀眼的幸存者记住,长成今天这副模样的你已经很厉害了。

你不仅仅是受害者,你是幸存者。

你有防身武器,你有一肚子的凭什么还没来得及问,你有整个世界的爱。

不管防御对不对,它把你救了下来,先要谢谢它。

只有谢谢你的大脑,你的大脑才会放过你,才能慢慢被你重新编程,让你被爱包裹起来。

你作为你,就是足够的。

没有他人的认同你也是足够的。

你在自己的眼光里就是完美的,所有的瑕疵只能证明你很勇敢,你从那个洞里爬出来了。

那些缝隙只是为了让你的光发出来,不要去嫌弃它们。

把所有被植入的评判自己说自己不够好必须这样那样的声音赶出去。

文章合集:聊天咨询树洞服务爱和亲密糊糊是谁重塑自己亲子及教育人格障碍读书看剧笔记世界的真相

《蜗牛回忆录》短评

是个挺普世的成长故事,选材依然奇情且沉重,用天真人讲可怕事,非常童话的故事发展。但每个人物的小细节设计非常精彩,豚鼠、农夫与邪教、高尔夫球、未婚夫相册,惊悚氛围拉满,是比前作新鲜的地方

4分钟前
  • 半弦月
  • 推荐

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可怜什么?温馨的故事,不管生活多难,总会有人及时出现拯救你,不要封闭自己,好运会来!用蜗牛自喻,很形象,也可以看作是书信往来的形式来叙事,结尾是有点落俗那种

5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完全不值得浪费时间看。故事晦涩、人物造型丑陋甚至恶心。没看到“新生”的希望,只是让社畜本就疲惫的心,在下班之后看了这烂片后,心情变得更糟。我甚至怀疑心里没点儿疾病,都鼓捣不出来本片。

9分钟前
  • AGPの黄昏
  • 很差

谁不是蜗牛呢

10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Adam Elliot那几乎跟心血一样被供奉的寂寥与苦楚,像是一枚又一枚即将干涸的蜗牛躯体,叫人不忍心揭开,窥看,而那大抵因为漩涡一般的纹路里,弯弯绕绕照见的无非人生真相——失去,失去,失去,失去,偶有一回拾得,天旋地转地如同神迹降临,再失去。终归我们拾取重生的力量,是宛如蜗牛前行的闪闪发亮的踪迹。他是真懂制造让人发自内心怜悯疼爱的小人物啊,我事先就要严阵以待。在这脆弱但巨大的慰藉里,还有为同性的发声。真好,这部唯一不够好的地方,是《玛丽和马克思》太过珠玉在前。四星半。

15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人生好难啊。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努力再活一活。才看了个开头就觉得与《玛丽和马克思》风格很像,看完一搜索:真的是同一个导演。2009/2024,两部电影隔着十五年,十五年啊就这样流走,果然,始终打动我的永远是同一类叙事。

20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你的笼子没有上锁,你一直有走出去的自由。”

22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7。Dendy Newtown @Yajing /Pinky told us, don’t look backwards, always look forwards! It’s ourselves who made the cage for our lives, but the truth is it was never locked. /I prefer Mary and Max though.

25分钟前
  • Metis”
  • 还行

在找到自己这件事情上,人类或许做得没有蜗牛那么利落,害怕就躲到壳里,要往上爬就使劲伸头,留下一地粘液,管什么自我不自我。可我们是人类,我们需要花一生的时间找到答案:我究竟是谁。这个过程太苦,就像这部作品的导演,《玛丽和马克思》之后十多年,才创出了这部哀伤里透着暖光的新作品来。

30分钟前
  • 号子
  • 力荐

Adam Elliot那几乎跟心血一样被供奉的寂寥与苦楚,像是一枚又一枚即将干涸的蜗牛躯体,叫人不忍心揭开,窥看,而那大抵因为漩涡一般的纹路里,弯弯绕绕照见的无非人生真相——失去,失去,失去,失去,偶有一回拾得,天旋地转地如同神迹降临,再失去。终归我们拾取重生的力量,是宛如蜗牛前行的闪闪发亮的踪迹。他是真懂制造让人发自内心怜悯疼爱的小人物啊,我事先就要严阵以待。在这脆弱但巨大的慰藉里,还有为同性的发声。真好,这部唯一不够好的地方,是《玛丽和马克思》太过珠玉在前。四星半。

31分钟前
  • 独行者太闹心
  • 力荐

pinky那一part略长了

32分钟前
  • 维拉角的采珠人
  • 还行

受不了了真难看,adam Eliot再出片子我不不不不不不看了!太丑了。如果我有一天感觉亚当艾略特的片子好看,那我绝对是精神状态有点问题需要调理,呸呸呸!不精彩的,絮叨的,丑的,毫无特别之处的,可能本来希望是,细腻的,小确幸的,特别的,美的。

36分钟前
  • Claudia
  • 还行

欣赏不来

39分钟前
  • 豆友283585297
  • 较差

m2506:每个人的牢笼岂能那么容易冲破?自我保护与自洽都会导致孤独,最后时刻陪伴在你身边的一定要是生命里最亲密的人,这样才能温和地向前走。

43分钟前
  • Timing
  • 推荐

一个贫乏的剧本,拍成动画片,就可以高分了?

47分钟前
  • 老爷你慢点走
  • 较差

7,前面真的一般,最后20分钟大升华!

48分钟前
  • 史矛革
  • 还行

黏土类这种濒危种类还是很罕见,这部的触动感没有M&M那么强烈,但是起码这个还是很decent,就女主这种还是可以relate到但是又不那么relatable,把好多种叠到Grace上。另外就是里面forward backward的几句金句确实说的很好,感觉至少是部很不错的

52分钟前
  • 失去梦想的柴犬
  • 推荐

3+ 非常规的常规 重心移向后半段会更好

53分钟前
  • 米花町哈莉奎茵
  • 还行

因为导演前作玛丽和马克思而期待过高,虽然是时隔十五年的长篇回归之作,但总体还是偏工整安稳。蜗牛寓意只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愿出行的人例如女主,但也有第二层含意会在结尾揭晓。尽管是泥偶定格动画,但有成人元素可能不太适合小孩看,而且没想到有少数群体的元素但也合理。大人能看到生活的影子,总体故事悬念不大,前面惨惨惨,后面又回归了童话,说不上失望但也没有很惊艳的感觉。蜗牛背着沉重的躯壳前行但谁又愿意轻易离开这个舒适的保护。顺带一提女主旁白配音来自出演继承之战女儿的Sarah Snook,没听出来,看片尾报幕才意识到她是澳洲人😂

54分钟前
  • MrBlueOwO
  • 还行

真的太刻意了

58分钟前
  • BuBBle_Br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