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子一出场我就喜欢,喜欢燕子豪迈爽朗、不怕苦、肯钻研、上进、努力的优秀青年。
这样的形象在以往的影视剧中鲜有出现,这次看到了是打心眼里喜欢,不仅喜欢,而且希望她成功、幸福。
一个普通人,因为热爱、因为真诚、因为努力、因为坚持就应该成功、应该幸福,这样的社会现实应该是每个人的梦想。
我爱金燕子,我爱让金燕子成功、幸福的时代!
昨晚,一部重工业题材的现实大剧《麓山之歌》(原名《重中之重》),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
首播两集,我坐在电视机前全程追剧,感觉该剧演员全员演技在线,剧情故事也比较扎实有看头。
两集结束,意犹未尽。
故事一开头,就围绕着麓山重工的“重工换金融”计划展开。
麓山重工的董事长方锐舟,为解决企业经营亏损的困境,决定将麓山重工集团的部分设置装备卖掉抵债,然后进军环保和金融业。
但是总经理明德江不同意“重工换金融”的计划。
作为企业老职工的他,认为麓山重工已经干了70多年的重工业,突然转向丝毫不熟悉的金融,既是一种冒险,也是一种资源和人才的浪费。
围绕着这个计划,厂里的职工也分成了两派,有支持企业改换赛道的,也有反对的。
由此,就产生了许多的矛盾冲突和故事。
该剧开篇两集,主要人物多数都已经出场亮相,剧情主要矛盾冲突也都已经交代清楚,角色性格人设以及立场,观众也都看得清晰明了。
再来说说演员表现。
男主角杨烁,在该剧中去油成功,而且比之前瘦了好多。
对于中年男演员来说,可能一肥胖,就容易显得油腻。
瘦下来的杨烁,戴了副眼镜,说话慢声细语,行动也不再粗鲁蛮横,不但不再油腻,也有了符合角色气质的几丝文气和傻气。
杨烁饰演的角色卫丞,是物理学和材料学双博士,麓山大学副教授。
剧情开始,就是卫丞去上课的场面。
但是作为老师的他,不但上课迟到,而且还走错了教室。
于是他就被“发配”到麓山重工去搞科研了。
虽然我一直觉得杨烁的形象,就比较适合演绎像黑老大、土味富豪这样的角色,但不得不说,杨烁在《麓山之歌》中表现不错。
一看就是在拍戏时用心揣摩了角色的。
卫丞是一个沉迷于科研,有点执拗和书呆子气的高级知识分子。
杨烁原本是比较豪放粗犷的外形,但是他在该剧中,放低了声音,柔和了行为举止,颇有几分理工男的风采了。
焦俊艳,在该剧中饰演优秀青年焊工金燕子。
焦俊艳果然是“剧抛脸”,演谁像谁。
她将一个技术好有进取心,为人大大咧咧,热情豪爽,聪明不怕事的青年女工,塑造得生动传神,很有感染力。
卫丞遇见金燕子,就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俩人一文一武,看来会成为一对相爱相杀的“欢喜冤家”。
没想到,刘威在该剧中饰演的是一位疯子卫冲之。
卫冲之是卫丞的父亲,原来是麓山重工臂架泵车项目的总工程师。
但是因为项目的失败,他精神失常了。
卫丞之所以执意要将麓山一号的科研项目搞出来,一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内企业摆脱外企的关键技术“卡脖子”,二也是为了搞清楚当年父亲失败发疯的真相。
短短一个在精神病院的镜头,刘威就将一位执着于科研、即使发了疯也不放弃的知识分子的执拗钻研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演员侯勇,在该剧中饰演麓山重工的一把手,董事长方锐舟。
这样的角色,对于侯勇来说是驾轻就熟,完全不在话下。
其余已亮相的演员,像田小洁饰演的总经理明德江,李洪涛饰演的副省长邱沐阳,丁柳元饰演的全国劳模、卫丞母亲宋春霞,任正斌饰演的电焊能手马大庆,范明饰演的金显贵,从外表到演技,都很符合角色的人物设定。
综上,虽然只播了两集,但感觉《麓山之歌》主配角演技在线,剧情扎实好看,叙事流畅,不拖沓,是一部好剧。
当下反映工业题材的现实剧本来就少,好看的剧就更少了,难得有这样一部从剧情到演员,目前来看都还满意的剧,所以该剧我会认认真真追到底。
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以主旋律的现实剧为主。
但今年播出的众多剧目中,除了《人世间》之外,再没有一个大爆款剧了。
这部《麓山之歌》会成为央视的又一部爆款剧吗?
我希望它可以成为爆款,有更多的人追一追这部剧。
毕竟,像这样反映重工国企新时代科研人员与工人风采的电视剧,实属凤毛麟角,也有助于普通人了解我们的重工制造业,了解那些为了工业建设的发展默默战斗在一线的工人们。
追这样的现实剧,有意义,有共鸣,比追那些无聊狗血言情剧有意思多了。
(文/第一滴露珠)
开局到十集一度停追,但耐不住本身立意有高度,老戏骨演绎诠释管理层精彩,虽处在考试备考期间还是安排两晚上+一深夜追完大部分剧集。
方锐舟、明德江和卫冲之人像出彩、个性鲜明,足够摄人眼球~看到第二十集以后画风逐渐明亮而且追到最后不烂尾,点赞整体来看,剧情主线矛盾逐个袭来逐个化解,作为支线的人与人的交集感情线也较能打——温暖且免俗(可能与个人阅历少有关)。
意犹未尽地提一句,就是关于后面29-36集:真是一集比一集扣人心弦!
亮点是,作为工业剧不仅题材新颖而且因为有现实紧密相连,愈往后愈不容易追得心累,也愈发似装了“安全带”坐“过山车”一样不仅轻松解意且精彩纷呈。
看了四集,3星半吧。
凑个整数以鼓励工业这个题材,并以防我看的太少以致打分仓促而打低了。
男主这个角色在短短几集里就立住了,是个很好的设计。
但问题也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工业题材的影视剧,矛盾冲突依然集中在家庭伦理之类的戏码,格局未免也小了些。
虽然现实中的矛盾可能确实非常复杂,影视剧难以完全呈现,但这种表现其实和那些大家都看烦了的都市职场剧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小问题就说几个典型的吧:海彼欧的专利猎头给张彬打电话,上来就是“hey”太不专业;麓山重工的原型不知道是哪家,但一个大型国企不应该是这种组织结构,剧中为了集中冲突,弄得有点不尊重现实;一个去北美读工学phd的,在汉堡王打工,有点太想当然了,实验室里干活或者当tutor啊,除非确实没本事;省国资委点头的国企科研项目,工商局就这么直接来贴封条?
真要细纠的话,小毛病还是不少的,但总体我还是很看好,会接着看。
还以为学校出新校歌了所以点开😂这剧名真的绝绝子……………………和家里人零零碎碎追了二十一集了(因为我爸要看)😂主要陪家里人看,适合全家欢欢乐最喜欢的就是马大庆真实朴实真诚有烟火气对老婆好看上去普普通通老老实实其实有大智慧宋春霞嫁他血赚不亏为啥他不是男主???
“作为大国重工题材,该剧追求以恢弘的主流叙事来呈现中国装备制造业跨越低谷、永攀高峰的不凡历程,在创作态度上,也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
”
电视剧《麓山之歌》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获得了《人民日报》的高度评价。
作为一部工业题材剧,《麓山之歌》虽然存在一定的观剧门槛,但凭借扎实的内容和良心的品质,开播首日收视率破1,此后更是稳步攀升,在上周以1.320%的收视率位列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第一。
豆瓣也为这部剧打下了7.8分的好评,这也算是同类题材剧中比较亮眼的分数了。
正如豆瓣网友所言,虽然这部剧没有一枪一炮,但传达的力量让人跟着忍不住一起热血沸腾。
为何《麓山之歌》能收获一份这么亮眼的成绩单?
一路追到临近收官,小编逐渐明白了这首“歌”想要表达的意义。
一、坚守发展理念,掀动时代风云之“歌”总导演毛卫宁和编剧王成刚在剧本的创作初期就达成了共识,“对于工业题材来说,从人物塑造以及事件选择,都采取了直面现实的一种创作方式”。
何为直面现实?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毫不避讳智造转型大潮下的危机与矛盾,用写实的镜头将其一一呈现。
因此,《麓山之歌》的开篇就围绕着国有上市企业“麓山重工”的危机展开。
时代在发展,曾经辉煌一时的麓山重工如今面临着资金链断裂、车间工人何去何从等现实问题。
为了寻求破局,科研人员卫丞、董事长方锐舟、总经理明德江分别走上了三条不同的救活企业的道路。
卫丞有着科学家的严谨和对技术研究的执念,他希望可以利用已经研发四年的“麓山一号”从技术上进行革新,待到量化生产后开拓市场前景;
方锐舟作为麓山重工董事长,深知老牌国企的未来以及上万员工的命运都背负在自己肩上,为了解决眼下资金的燃眉之急,只能采取“重工换金融”战略。
而明德江虽然和方锐舟同为麓山重工管理层,却并不支持方锐舟的一意孤行,他主张保守保壳,将发展目光对准了环卫机械板块。
三条不同的发展策略让各种人物关系浮出水面,也增强了戏剧冲突感的看点。
观众自然而然能很快被代入剧情之中,并关心起人物的命运、企业的发展等问题,“看得进去”,就是对一部工业剧最好的褒奖。
抛出戏剧冲突后,剧情的落笔始终围绕着麓山重工的发展展开。
从初期的“重工换金融”策略,到中期和海外集团的专利争夺,再到后期卫丞、方锐舟、明德江三人殊途同归达成一致决定开发i5车间寻求技术突破。
最新的剧情中,三人合力说服老工人们同意变卖厂史馆地块,用以支持“机器换人”的技术革新,而这恰恰呼应了副省长邱沐阳最初所提的理念,“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答案就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实体经济。
这也是为什么,工人最后会被集体说服,重新燃起雄心壮志参与到这场技术改革的浪潮。
正如《麓山之歌》所传递的那般,它道出了劳动改变世界的力量和重工业传承的价值,也概括了这部剧的主歌脉络:面对智造转型大潮的冲击,工业制作者们必须顺应潮流求新求变,才能站在时代的风口促进工业发展。
二、创新镜头语言,奏响工业美学之“歌”《麓山之歌》作为一部工业题材剧,在质感上一定要“硬”,既要有技术含量,也要有镜头美感。
正如总导演毛卫宁在接受采访时谈论的那样,他眼中的工业美学,一定是以重工业机器为表达主体。
所以在开机前三天,整个制作团队先演员们一步走入拍摄场地,用时三天熟悉、拍摄各种工业机器,并培养对机器的情感,感悟机器的生命力。
只有把机器当作“人”来对待,才能彻底了解工厂整体的运作模式,拍摄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这样的情感也被注入到了剧情的设计中,比如很多场戏都展现了人物和机器“深情凝望”的过程,在他们眼中,机器是工作中最好的合作伙伴,是生活里无话不谈的倾诉对象,更是技术变迁和个人成长的见证者。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呈现工业之美,制作团队也在拍摄手法和创作理念中进行了开拓创新。
当观众对工厂的印象还停留在脏乱差的工作环境时,《麓山之歌》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
镜头里,现代智能车间干净整洁,大到自动化的工业机械,小到增添生机的绿植、池塘,包括工装风的造型穿搭也颇为亮眼。
这并非剧情刻意赋予的现代艺术,而是主创在采风中的真实感受,更是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缩影。
三、贴合年轻口味,传递新时代能量之“歌”基于年轻观众正在逐渐成为严肃主题剧的核心受众,《麓山之歌》在创作时也进行了一些年轻化的表达。
从人物刻画方面来说,《麓山之歌》的侧重点不仅仅是赞颂方锐舟、明德江、卫冲之等的老一辈人的坚守,更聚焦了卫丞、金燕子、董孟实、方霏、马炎、朱可妮等人代表的青年力量,全面展现出新时代追梦人的志气、骨气和勇气,传递出属于青年一代牢记使命,坚持创新发展的可贵品质,也拉近了人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细节上,剧情也契合了年轻受众的精神追求与态度表达。
比如科研精神线,卫丞在科技研发的过程中资金短缺犯难,但当外国公司企图买断专利时,他宁愿抵押房产也要将专利保留给国内。
比如个人奋斗线,金燕子始终以戴上白头盔、成为大工匠为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当然也有温暖的爱情线,卫丞和金燕子的“欢喜冤家”设定,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因为对工业有着同样的热忱,彼此吸引,共同成长等等。
剧中的台词设计部分,也值得细细品味。
卫丞:“尊严,就是无论你到了任何地方,都会被当成一个人物看待,而不是一样东西。
用你自己的本事换来的尊严,最值得尊敬。
”卫丞: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方锐舟:“多朝着有光亮的地方看,就不会被脚下的阴影所困扰了。
”金燕子:“人生豪迈,永不言败!
敢打必胜,绝不言弃!
”金燕子:“这个世界可能并不完美,有不公,也有歧视,甚至很残酷,但我依然热爱它,只要开心地活着,就是意义。
”卫冲之:“人这一辈子,总要有一件事值得去奋不顾身。
”本周五,《麓山之歌》将正式收官,它用现实主义的写实和理想主义的浪漫,通过影视化的手段,为我们展现了工业、工厂、工人在时代变迁之下所凝聚的家国情怀、企业文化以及工匠精神。
这样一首“歌”,值得我们一听再听。
上一部让我全情投入的献礼片还是《山海情》。
也许是从小在工厂长大,我喜欢麓山之歌是要远胜于山海情的。
这部电视剧由若干个重要事件串成,从重工还金融到高原试验,从和外国公司打知识产权的官司到民企国企合资的液压公司,再到最后的机器换人计划。
能感受到我们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逐步脱离靠人海战术去拼产能的年代了。
智能生产逐步替代可能会疲倦的手工,但是却不放弃大国工匠,老手艺不失传。
这些年我在北京生活,北京高楼鳞次栉比,有时候会感觉工厂已经距离我很遥远,甚至会觉得实体业已经消失在我的生活中,周围充斥着带货、直播、流量,似乎微信里每个人都想靠卖东西来赚我的钱。
曾经出现在这座大城市里的大型工厂如果转型成功,就会变成了文创园,一种历史回忆的象征,如果转型失败,不上不下,供养着一些没什么奔头的职工,周围有些萧索破败,除了卖地,不知道未来在哪儿。
这部电视剧让我感觉很燃的地方便是这些工程师们为了自主创新工程机械中的泵,没日没夜,奔赴高原,对数据精益求精。
其实我们这个国家缺少很多“心”,比如芯片,虽然有很多工程师为之奋斗,但却不知道为什么,道阻且长。
我在工厂中长大,也在工厂中工作过,小时候生活的工厂,生产火车中的电机,工厂中也有很多合资公司,日立、捷力,小时候只觉得在合资公司上班的人工资一定不菲,从这部剧中了解,有时候合资是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无奈,外资控股,我们只能做简单的工作。
甚至从这部电视剧中我突然顿悟了招投标这个方式的意义所在。
长大后我在工厂中工作,整个工厂工资最高的人事技术开发部的,可是所谓的技术开发部是这样的,把外国某种图纸,改一个挂钩,类似上下挂改成左右挂,就成了一张新的图纸,去申请一些奖金。
其他的时间,苦练踢毽子,于是他们成为了全厂工资最高,而且踢毽子水平也不错的技术人员。
时间久了以后,曾经学过的真技术也被踢毽子的真技术所替代,如果练就一身不错的体格也算有所收获,可他们除了踢毽子,还热衷于KTV唱歌喝酒,曾经还闹出过一些不太道德的事情。
于是,整个工作生涯,除了技术没进步,其他从体重到酒量都进步了。
希望我们的未来多一些真正的技术工作者,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也希望实体经济未来前景一片大好,让我们的学生不要想着毕业区做直播,做网红,而是真的脚踏实地,实现理想。
角色都各有优缺点,形象鲜明。
是我最近喜欢的剧,但不能看得太仔细。
但确实细节很多有点奇怪,尤其是在科研的部分。
真的很多跟国内科研环境不相符的地方,实验相关的部分看着太别扭了,倒是挺像美剧里的🤦♀️以后相关剧组麻烦多看看聊大国重器的纪录片,国内的实验室(除了特殊需求)基本不会有那么暗的照明,墙不会刷大片深色漆,有窗户通风。
最最让我生气的场景是长测成功在实验室开香槟那段!!
差点没把我给气死!
在实验室喝东西已经是犯错了,何况是喝酒!
至实验室安全于何处!
而且是在大学实验室!
院长看到能气到螺旋升天!
国产剧稍微多了解普通人正常人的生活一点吧,这种时候符合一般规律的庆祝场面甚至还不用多浪费支香槟,只需要一句:“大家收拾收拾,各自把手头的东西整理好,今晚头请大家吃火锅吃烧烤!
”群演:“耶!!!
”又真实又能体现成功的快乐。
作为一名湖南人,在观看这部湖南工业之歌写实片的时候为我省工业发展感到骄傲。
自古以来,湖南人有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优良传统。
我们把这种精神发扬到重工业研发中,从而诞生了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优秀重工业企业。
剧中从第一集就冲突矛盾不断,从摩擦到磨合,从对抗到抱团,大家通力合作,自主研发出长期被外国“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成功组建i5智能车间,完成工业智造2.0改革升级。
这是一部歌颂湖湘儿女工匠精神之歌,也坚定了国人的信念:重工业是中国的未来!
核心技术才是未来的核心!
由毛卫宁任总导演、张彤导演、王成刚编剧、侯勇、杨烁、焦俊艳等主演的36集电视剧《麓山之歌》正在央视一套和芒果TV热播,该剧8月19日首播当天收视率便达到了破1的好成绩,此后热度口碑持续上涨, 9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电视剧〈麓山之歌〉:奏响大国重工的热血乐章》的报道。
相关话题在主流社交媒体上热度不减。
为什么一部内容严肃的重工业题材电视剧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响?
我个人认为是做好了以下几点:契合时代发展主旋律中国崛起来源于工业崛起,改革开放后,中国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在工业发展上突飞猛进,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逐渐成为一个工业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这类题材的作品就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
贴近生活的表达我发现这部作品拍摄的相当接地气,今年上半年还火了一部电视剧《人世间》,也是写实的作品,这样的台词和场景,牢牢抓住观众的内心,让观众迅速融入作品中,在《麓山之歌》中,始终围绕着工业、工厂和工人在推进剧情,卫丞、金燕子、方菲、董孟实等年轻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因此引发了情感的升华。
性格饱满的人物设定男主卫丞是一个“科学怪咖”,双料博士,有科学家的严谨、对技术研究的执念、不谙世故的“轴”和卓异的才华;而金燕子是个手握焊枪的姑娘,她热情开朗而又率性,同时有强烈的上进心,代表了新一代的工人形象。
杨烁和焦俊艳极为出色地演绎了这两个角色,观众因此也对这一对欢喜冤家津津乐道。
除了两位主角之外,这部剧还刻画了一群国企领导的形像,最为精彩的便是侯勇饰演的方锐舟。
他是麓山重工的董事长,他将自己大的半生都奉献给了这家历经七十年风雨的国企,但和我们此前在工业剧中常见的那种魅力超群、能力出众的“救世主”式企业家形象不同,方锐舟恰恰是一个有缺陷、很矛盾的国企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