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 这部片子其实拖了好久才看 从去年夏天到今年金像奖颁奖礼后到本来买了票的北影节 最后才到现在看完 我也不知道我是疲于观港影还是干脆疲于观影 关于演技:是四哥影帝之作 但看片子过程中我确实好难感受到他的演技 大概是因为他的角色本身就是内敛不形于色➕片子其实整体都是摇曳的慢节奏 没有强烈的爆发段 没有表演痕迹本身就是顶峰状态了 关于故事:我目前大概比较悲观主义 本来我觉得英雄迟暮垂垂老矣少年为情爱撕扯无病呻吟 中年人一事无成做寄生虫 片子是叹息但也在挣扎(如片名 杀 出个黄昏)但我看到结尾莹没有堕胎且最后生下了宝宝 秋和凤与其仿佛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而且至少是一个相对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 我一边长舒一口气一边觉得并不美满 选择生下小孩子无疑是又一个悲剧的开始 但是我在寥寥无几的豆瓣影评讨论里看了半天 突然也意识到 虽然前路多崎岖 终归是要行下去 坏选择总伴随着小满足 这样才串起了大多平庸之辈的一生
林家棟監製並與何靜怡合作編劇的《殺出個黃昏》,講了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
三個年老的殺手退出江湖多年後突然重操舊業,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如今只殺那些已然喪失生存意志、一心求死的老人,而他們的顧客就是他們要殺死的人。
他們幫助老人解脫苦海,送他們上天堂。
夠荒誕吧?
然而,現實的香港本身就荒誕,當我們的特首說得出移民離開香港的都是逃犯,那麼,老人花錢僱傭殺手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許也很符合香港政府的邏輯。
現實中的香港,年過七十還在工作謀生的大有人在,電影中不言退休的殺手,只是把這種情況再誇張化而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也曾為電影「背書」,他說,當大家都能活120歲的時候,60歲其實剛剛中年。
即使連這些身居高位的人都已經是年過60的老人,但他們卻從不善待老人。
2019年,林家棟的契媽,知名老牌綠葉演員夏萍去世。
夏萍生前和子女關係疏離,晚年一直主要由林家棟照顧。
林家棟對香港老人晚年的淒楚深有體會,所以直言很想拍成這個電影,希望老人議題能得到更多關注。
值得順便一提的是,林家棟對年輕人也算有心,他對香港電影的貢獻雖不及影視大亨古天樂,但近年卻也參與了不少新導演的作品(參演或監製)。
貴為金像獎影帝,沒有一心只想着賺錢,很難能可貴了。
作為喜劇,電影其實並沒有把老人拍得特別慘。
關於三個老殺手的送老人上天堂服務,電影也沒有花太多筆墨講述每一個個案,只是以蒙太奇的方式輕輕處理便算──如果電影以這些尋死的老人作為重點,整部電影的荒誕感和現實意義會更加厚重。
每個老人都有各自面對的困難,而未必純粹是經濟問題,像片中講述得較為詳細的一個個案,老人是個有錢人,其老伴去世後便一人獨居山中豪宅,子女一年頂多探望一次,對他來說,這種生活生不如死。
然而,畢竟這是一部商業電影,所以它最終還是選擇一種比較平庸但更討好觀眾的做法。
故事的重點放在三個老殺手的個人境遇上:不認老又孤僻的田立秋(謝賢飾演),年輕時削人如泥,年老後在麪店掙錢過活,卻因手腳太慢被炒;葉一叢(林雪飾演)除了嫖妓,似乎無慾無求,年輕時錯過了愛情年老時卻愛上妓女,妓女縱使對他有情,也終究不是愛情;即使三人中看似生活得最風光亮麗的蔡鳳(馮寶寶飾演),在家人眼中,也只是提款機而已,最後甚至被兒子、兒媳逼着賣掉房子、歌廳,去支持孫子讀九龍塘的名校,而她自己落得個住老人院的下場。
經濟問題並不是真正的問題,更為重要的問題是,曾經幾乎無所不能的他們,在年華逝去後,終於成為了老無所依、無所寄託的人,用片中蔡鳳常掛在嘴邊的話說,就是生活只剩下等喪鐘敲響。
片尾放出三位主演合唱主題曲的花絮,錄音時無不落淚哭泣,我相信那是真誠的眼淚,那其實正是一種感慨年華逝去的憂傷。
三人的狀況最終因一個女孩(鍾雪瑩飾演)的出現而改變。
她被父母拋棄,又被男友「中出即飛」,她僱田立秋來殺她,但田立秋下不了手,女孩便纏着他不放,慢慢滋生出爺孫一般的感情。
這位缺愛的女孩,讓同樣缺愛的田立秋和他的兩位老友有了新的寄託,最戲劇化的是,這三名一生以殺人奪命為業的人,最後卻是為了拯救女孩肚中的孩子。
電影沒有深刻的社會批判意識,沒有深入探討老人年中真實存在的各種社會問題,但以老人作為主角的香港電影,本身已經很難得了。
要知道,劉德華今年即將六十歲,其實還在演年輕人。
三名主演的實際年齡差距其實相當大,但三人的氣質放在這三個角色上又似乎相當適合,也擦出了不錯的火花;當中最老的謝賢,又和才20多歲的甜美可愛的鍾雪瑩搭戲,也十分有趣,頗有點致敬《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意思。
最早对谢贤四哥的认识还是在他和儿子谢霆锋一起出席活动的时候,一个老人家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一身肌肉,然而,在这部戏里面,明显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暮年形象,皮肤凹陷,看到干瘪身材,和当年那个肌肉健硕的老头,完全不像一个人。
说起这部剧,我以为啥时候黄昏会更加在于现实题材的描写,对于那些没有金钱,没有能力生存的活下去的人的一种解脱,在这个情况下,产生了故事。
结果去布局得导演讨用着这个现实题材的壳子撞了一个非常俗套的港剧,三个老人,年轻时都 有江湖的色彩,伟岸的形象。
到了现在产生了很大形象上的偏差。
造成了色衰体弱心虚。
可能导演最最开始的时候,通过漫画型的展示就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探讨现实生活的故事。
他没有最现实的直白的勾画,香港对底层些人的生活状态,比如吃不起药,看不起病的人,仅仅是一个噱头,而不是真正的细节,那那些活不下去的人,更多的来展示只是一个符号,而没有勾画他的底层的含义。
这一点我对这部电影有挺大的失望的一个好的切入口,却把它勾画的变成了一个最俗套的故事。
少女的成长故事和老年人自己的转型重获新生 熟悉的故事下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演员的演技,老演员能看到他们的实力,然而我真的不觉得。
四哥演得有多么令人出彩。
林雪和洪宝宝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碎俗套的观感,完全没有人物的区别和其他也处理都是一样的。
而这里面所谓的女主角,那个少女演的真的太匠气了,完全就是一种卡通片的展现?
本以为一部气象奖最佳男主角的电影会有很大的特别,我真的让我看到港剧的户型,没想到还是一个很普通的片子,我没有看到任何让我真正眼前的样子,点可能出了这个题材的想象力吧,然而,拍这种老年题材,我觉得他不如飞越老人院。
老年人的体裁有太多可怕的了,尤其是这种现在的生活状态,包括这个社会的一方改变,颠覆,甚至是这种老后贫穷,其实太多点可以着重描写这部片子,片子拍成这样,有些让人可惜。
夕阳红杀手三人组的业务在香港经济日渐凋敝的大环境下居然逆势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只不过承接的业务已经从黄金时代争财夺利的腥风血雨,变成了现而今我下单杀我自己,帮我脱苦海、助我上天堂的半慈善业务了。
一次意外的接到了一个意外怀孕的未成年少女的业务,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故事就此展开。。。。。
单身老年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破裂家庭的未成年人问题,啃老族婆媳关系难题,底层民众医疗和生存难题一一都展现到了,虽然有自己下单杀自己的戏剧夸张,但表现的都客观和克制,不煽情不卖惨。
可惜想诉说的太多,故事线无法承载太多支点,也无法深入表达导演的人文关怀。
导演的叙事功力还需要锤炼,节奏感的把控也缺火候,尤其表现在问题少女与杀手秋哥建立祖孙感情的过程上,冗长拖沓且不自然、强行耍宝扮乖。
问题少女下单杀自己的原因交代的太迟,不但没有制造出悬念效果,反倒令略显冗长的祖孙建立感情的过程牵强又尴尬。
虽然蹭了杀出个黎明的片名,但全片完全没有片名的那种魔幻和暴力美学的质感,无论是摄影,分镜,叙事,光线都差强人意。
不得不感叹香港电影真的是一日不如一日,就像领衔担纲的两位老人谢贤和冯宝宝,真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让人不胜唏嘘。
但谁说这又不是本片最大的看点呢!
谢贤,冯宝宝两位前辈的表演轮不到我做评价,单是如此高龄能完成度如此之好,其职业精神就令人钦佩!
导演也算菩萨心肠,故事结尾还是温暖的,有希望的,有光的。
最后希望香港的电影也像片名一样,能杀出黄昏。
以后就会有希望,有光!
香港电影最稳妥的题材,就是社会议题。
可每次都只是空有满腔怒火,不是过度悲情,就是过度吹捧。
2021年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映,并获得较高口碑的电影还有谢贤、冯宝宝、林雪等人主演的《杀出个黄昏》。
故事所讲的同样是社会议题,但《杀出个黄昏》更像陈小娟导演的《沦落人》。
电影以富有人情味的故事来包装,侧面描写老人的议题,以黑色幽默方式道出有点悲情的生老病死课题,竟然出奇地令人惊喜。
三个晚年杀手为了生计,不惜给别人进行另类的「安乐死」,直到一个一心求死的年轻女孩闯入他们的世界,才改变了他们那绝望的人生。
电影讲述一个老人,涉及到了死亡的议题,却没有一味控诉或渲染悲情,反而以幽默的手法笑看人生。
没有过度自嘲或感叹时不我与,反而道尽了低潮、孤寂的人生也可以活出希望。
活得太累不一定只有走向死亡一途,老来还可以重拾青春,女孩一角关联到三位角色,将亲情、爱情、友情融会贯通,并没有浓重的说教痕迹。
整部电影不但笑中有泪,娱乐性还十分充足,足以成为2021上半年香港最佳电影作品之一。
谢贤、冯宝宝、林雪这三大长老,竟然愿意放下身段出演几位老年人,三条故事线都有戏可演,尤其是谢贤依然帅气十足,抢尽风头,无论戏内戏外,老人也一样能活出精彩人生。
田立秋、蔡凤、叶一丛在年轻时曾是著名的杀手团伙,三人情同手足、出生入死,老来却成了孤独老人,过着被遗忘的人生。
某天,蔡凤想出妙计,让三人再次联合执行任务,以另类方式为厌世的老年人提供安乐死服务。
在一次任务中,田立秋遇上了一心求死的女孩屈紫莹,二人同有着孤寂的人生,竟因此而照亮了彼此的人生。
当他们逐渐变成形同爷孙的关系时,屈紫莹的一个秘密最终让众人必须再次执行任务…电影探讨的是现实社会的悲歌,描述老年人得不到关怀、厌世、患上绝症、被儿女遗弃,就连三位主角都同样有着莫名的痛,此外还涉及到房屋问题、婆媳纠纷等问题。
当中以冯宝宝角色的那一段最令人叹息,再以一曲叶德娴的《倦》做配音,简直就是一个心酸的故事。
电影的初段让我想起了菅田将晖和小松菜奈主演的《线糸》,也是讲一个「活得很累」的故事。
要剖析这个沉重的议题并不容易,如果剧情照这样发展下去,或许就是一个亲情故事,估计会变得很俗套。
可电影里的一切全都没有任何说教的成分,一切情节都点到即止,只不过是让观众了解到这群人有多孤寂、有所反思而已。
电影不需要过度渲染悲情,反而让一群「老杀手」去笑看风云,创意确实极具惊喜感。
01.人老了就没有了希望了,只能怀缅昔日风光?
冯宝宝演的那一段戏最令人心痛
这三位曾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老来只能做一个货车司机或面店老板,最终还是被时代所淘汰,要想活得精彩还能使用自己技能,还不如做回老本行。
刚开始看这些杀手的任务似乎很有趣,实际上很令人心疼,而这也是电影里较为精彩的一环,以幽默的方式去包装这些议题,真是笑中有泪。
笑点真的会让观众把手掌拍痛,「泪」点也并非让你痛哭流涕的那一种,而是既能令人泪在心里流,也能令人由衷感动的那一种。
何静怡的原创剧本无疑为故事注入能量,让一众角色与故事极为立体。
高子彬初次执导,却也信心十足,驾驭起几位老牌演员来很有经验,拍出来的效果戏味十足,可看性极强。
02.电影通过一位女孩串联起所有角色,让故事显得温情洋溢如果电影只是找来三位老年演员,演一个「时不我与」的故事,也许空有噱头,很难让观众看得投入。
最妙之处就在于加入了一位女孩,串联起这三位角色,大家互相成长、互相学习,既有着几分青春气息,也不会让故事的「暮气」过重。
虽然屈紫莹是一位女孩,但她却像这群老年人一样的孤独,他们之间互相扶持,发展出有如亲人般的关系。
当中,她和田立秋之间的关系尤其耐看,感情慢慢发生变化,到了结局还给出一个高潮戏,剧情发展流畅。
谢贤与钟雪莹之间的对手戏演得自然而富有人情味,还有不少深刻的笑点,为整个故事锦上添花。
03.谢贤即便饰演的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老人,仍有几分活泼灵动的色彩三位老戏骨的戏路都相当均衡,全都有戏可演,没有谁被谁比下去的情况,这也是电影铺排上的优点。
谢贤所演的田立秋,难得他脱下眼镜,演一个外表冷酷内心充满人情味,还有几分老顽童感觉的角色,不但帅气十足,还有活泼灵动的时候,每次出场都很有压场感。
冯宝宝饰演一个杀手集团的幕后主脑,可她却被自己的儿子看不起,私底下也有着难言的痛,一场在美发屋里的崩溃戏份,她演得很有层次感,尽情展现了她的演技,真是宝刀未老。
林雪饰演一个患病的孤独老人,只能在「烟花」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感情寄托,他收起一贯的搞笑、「猥琐」的形象,他那背景故事同样让人看得唏嘘。
三位老前辈在电影中并没有刻意去「飙演技」,感情全都自然流露,同场演对手戏时还不乏火花十足的浓郁喜剧感,让观众看得十分投入。
新演员钟雪莹在这三位老演员之间,演技虽然稍微稚嫩外露,甚至还几分舞台剧的演法,可作为调和一众角色的一员,演得也算是恰到好处。
总而言之,《杀出个黄昏》算得上是香港2021上半年难得的佳作,这也说明了香港依然可以拍出好电影。
电影讲述一个沉重的社会议题,没有刻意渲染,也没有粗口痛骂,也一样能够达到所需的效果。
即使三个主角都有着各自的痛和累,但都只是点到即止,再以黑色幽默方式来包装,议题相当突出,没有流于说教,显得言之有物。
何静怡和林家栋合作编写的剧本,好玩又有趣,感情自然真挚,极富创意,能让观众反思问题。
高子彬初次执导便信心十足,拍起戏来游刃有余,跟几位老戏骨合作无间、十分默契。
谢贤、冯宝宝、林雪三位老演员在电影中真情实感的演出,也使角色更立体,故事更刻骨。
圍城之內,有人想進來,有人離開,有人離不開。
2021年的香港因移民而出現了棄老個案,在高齡化社會老人問題是對政權的助燃劑、社會的情緒壓抑無法排解。
近年香港電影出現了不少關注弱勢社群的電影,形成本土風潮的一道小風景,更是由新導演執導,關注露宿者有《麥路人》與《濁水漂流》、同志性小眾的有《翠絲》與《叔叔》,同時後者《叔叔》也是關心老人議題的。
《殺出個黃昏》以老人為題材,不去探究社會問題的前因與如何排解,沒有以上提過的電影有立場與偏鋒的視野,一旦有立場就會有麻煩,批評太多恐怕會趕客影響票房收益,加上市民也不想看悲情牌頭的電影。
《殺出個黃昏》是關心老人的,當中亦有令人唏噓的內容,然而它的設定是苦盡甘來,既道出老人的青春鞔歌亦講求自愛與自救。
電影以幽默、自嘲的形式、市井而帶有教化作用。
同悲同喜,生活都要繼續。
再者,在這段社會出現離別情緒時間出現,教人關心老人,兼具活在當下的意義。
黃金一代遇上年輕人首先要向林家棟先生說感謝,他與古天樂可算是撐起香港電影的命脈。
現在連吳君如也擔綱做電影監製,香港電影暫時死不去也多得投資者。
坦白講,聽過幾位導演講過要賣樓賒數拍電影,即使有錢如楊凡也要賣樓。
林家棟與導演高子彬相識於無綫電視,導演高子彬從電視到電影也擔綱過數次副導,已屆中年才得到正印導演的角色。
林家棟跟他商討決定先拍《殺出過黃昏》並拿出與TVB編劇何靜怡合撰的劇本,看看能不能打響名堂,而這亦是個難得的機會集齊謝賢與馮寶寶兩位昔日的電影明星出山。
特別是四哥除下眼鏡滿是眼紋演出冷酷而若有所思的廢老殺手,馮寶寶昔日是灸手可熱的童星,92年復出後最主要演媽媽角色。
有留意粵語片、懷舊的觀眾會感到親切,幾十年來老戲骨再一次初逢,除了謝賢作為小生外還有配角的周驄叔也曾經是粵語片小生。
以前謝賢的電影多是配南紅與嘉玲,馮寶寶是比他少十幾年,這次合作演朋友也沒有違和感。
《殺出過黃昏》是稀有的片種,近年四哥罕有在電視劇《法證先鋒4》出現,拍電影更是稀客,身體力行支持新人與新導演。
要讚的是電影的確殺出條血路,亦做到新老的傳承,特別是顧定軒與鍾雪瑩的運用。
鍾雪瑩扮演中學生稚嫩、反叛、展現對老人家有人情味與關心,與謝賢一段似幻似真的爺孫情,橋段參考伊朗導演阿巴斯的《東京出租少女》、《似是有緣人》,將陌生人當成是認識的人將錯就錯,而這段爺孫關係由錯誤開始,紫瑩(鍾雪瑩飾)僱用殺手殺害自己,田立秋(謝賢飾)不忍下手,雙方的關係由情感勒索開始到後來信任對方,老人家從古板從脫節到走進青年人的世界,並立心擔起保護年青人的責任。
一老一嫩同是孤獨人互相守望,紫盈得不到父母的愛,以為得到愛情就是得到全世界,極力留住渣男。
經過一系列的事,由老人家勇救年輕人。
長輩同心救年輕人,支撐年輕人,為她撐起頭上的一片天,意義上寄語社會老幼一起承擔,一起面對未來,不須心灰,頂硬上。
離苦得樂 解脫人生電影其中的大命題是孤獨、是老無所依、亦都是助人自救。
主角們感受到時不與我,被麵店解僱的田立秋重回到老本行當殺手與昔日同伴再戰江湖,但他們要殺的不是壞人,而是買凶殺自己的無依長者,成立耆英天使的互助社。
田立秋、阿鳳(馮寶寶飾)與葉一叢(林雪飾)曾經是聞風喪膽的殺手,秋負責動手、鳳負責把關補刀、叢負責開車,三人互相合作。
而三人的年紀實際亦有差距,在粵語片時代謝賢可以做馮寶寶的父親,謝賢也可以做林雪的父親了。
三人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出奇地沒違和感,那當然謝賢一出永遠都是主角,鋒茫太露,第一眼一定集中在他身上。
林雪很適合做下把角色,癡情的嫖客、傻傻戇戇、肉肉酸酸、搞笑能手;馮寶寶的媽媽角色根深蒂固,被兒子與家嫂壓逼只有委曲求全。
三人各施其職,分工適宜,人人有戲有故事。
電影前半三位去殺一心求死的老人,滿足他們的願望,正所謂可以笑的話不會哭,有錢有健康,開心怎會想死?
殺手佈下精心局面,不留手尾、謝賢手起刀落,殺人也可以殺得帥氣,天下唯獨一人。
再論,西方社會有錢可以安樂死,香港人連選擇也無,甚至連談論的權利與自由也因其正確性而被剝奪。
周驄叔演的老人,兒孫滿堂又如何?
有錢又如何?
孤獨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離苦得樂,無怨無悔。
阿鳳為家庭付出,為兒子鋪橋搭路,換來的是有手有腳住老人院,而她根本未到要別人照顧的層面,還要仰人鼻色、寄人籬下,欠下一身兒女債,連一世人打拼回來的歌廳心血也付諸流水。
其中鳳在飯桌上罵廢柴兒子李燦琛的一段有影后味道,飯來將口還要不懂感恩,家裡的相見好同住難,父母與仔女的交惡將照顧責任外判,是冤孽。
無奈的是這亦是很多家庭的寫照,畢竟親情與利益兩難全。
看得也讓人揪心,一個人老了就是家庭的負累,仔女成家立室也有自身考慮,婆媳間係自古也兩難全。
電影內外也要面對現實 《殺出個黃昏》是一套側寫社會問題的片,點出了家庭、社會的疏離感與老人政策、社福政策的不足,戲裡戲內同呼吸,當我們不能表達,圍城裡只有反抗與接受,一同荒謬。
在電影中阿叢體弱多病也只能在醫療系統裡拖症,最後竟然要以坐監方能「躺平」。
坐監至少有人照顧有食有住,也免卻了在社會打滾,三餐不繼的憂慮。
電影用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態度,淡然面對當中的社會問題與人生態度。
現實的香港因移民潮而棄老,或者將照顧責任外判給留港的家屬,老人問題只會有增無減。
去年香港一年有四百多宗老人自殺案、因病的、因疫情的、情緒病、厭世的,數字是歷年之冠。
面對前路,無論是那個階層也是摸石頭過河。
特別是現在連發聲的渠道也沒有,社會愈走向消極時,我們更應該想法積極,自己轉念與盡量做可做的事。
回到電影本身,也要面對拍攝的缺點。
在劇本前半大開殺戒,到中段紫瑩的出現改變了事情的推進,由很爽快地殺人到世代之爭、家庭、愛情的支線,內容包羅萬有,奈何結構散亂,無疑是眼高手低。
對新導演還是要求稍低,現在要拍電影隨時等十年八年,還未知以後會如何,這部片拍攝期間還撞正香港社會事件期間拍攝與疫情對電影業的打擊,在香港這個時候讓老人開心,讓年輕人認識老演員,大家一起愛護香港人、愛護香港電影,一起懷舊、一起進步才是正事。
雖則電影還是靠演員與情懷支撐,現在的港片在敘事手法上普遍花的心思與功夫也不足,已是通病,即使大片也一樣婆媽,所以劇本很重要。
個人亦比較想看導演的劇本,畢竟導演已經是中年人了,是需要建立自己的名牌,走出來。
擁抱 青春 夕陽無限好 黃昏的風景也燦爛 老年人驀然回首,青春韶華老去,仍可以再青春,只要心境年輕、開明仍然可以擁抱青春。
比如,現在的老人中心竟然有電競、老人家有跆拳道班,活到老、學到老。
在電影中主題曲《青春之歌》與插曲《倦》是神來之筆,林家棟多才多藝參與填詞,亦找來酒廊歌手黑妹演唱,在戲中阿鳳的酒廊如今已是夕陽工業,只餘老一輩光顧,而黑妹是同時代的歌手,由她演唱份外合適,她的歌聲豪氣雄亮,不畏年老,勵志打氣,「我有無盡希望 像玫瑰般盛放」,寄語要擁抱青春,存樂觀的心。
在電影結尾,加插了一段彩蛋,三位主角翻唱葉德嫻的《倦》,流出真摯的淚水,唱出老人家年老老無所依,要寄人籬下的苦處,看盡世態炎涼,不來也不去。
老人家開金口唱歌,戲內戲外,動之以情。
對於這部電影,有不足處但仍有提醒與鼓勵,祝四哥與寶寶姐老如松柏,無論如何《殺出個黃昏》確是創了紀錄,教人如何不愛四哥與寶寶姐。
非常赶巧,这个周末看了两个关注边缘老人题材的电影,突然很想写一写影评和感想。
《酒神小姐》是讲的韩国老妓女的晚年,《杀出个黎明》讲的是香港杀手小团体的晚年,都出现了生活拮据,儿女不在的孤老状态,并且没有了之前的社会地位,变成可以被替代的无用之人,甚至连儿女的嫌弃。
两部影片都出现了捡破烂这样的情节来表现垃圾人生和糟粕。
他们在年轻时代就是边缘职业,拿不上台面的职业,但还好剩下风光,剩下名号,比如说“洋公主”,“一刀秋”这样的称号。
并且当时她们不缺钱。
那个时代需要他们的存在,拿人钱财替人办事。
老年后,时代变了,要做光鲜亮丽的职业,所以他们就像垃圾一样被对待。
也是因为他们不再年轻。
他们也同样对孩子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不过韩国电影里比较狠,小男孩只是短暂出现在酒神小姐的生活中,并且没有过度煽情,没有产生过多的情感。
只是提及过一点当年和黑人美国大兵同居时有过一个孩子,被自己送去保育院。
而在香港电影中,主要剧情情节还是出现了爷爷对于孙女的感情,我也看到了一些评论都是吐槽这一点不真实。
而且不是很认同最后老年人的幸福是建立照顾儿孙上。
老年人面对死亡的消极情绪两部影片都异曲同工,老杀手更得心应手一些,都是打给他去帮助他们自杀的,所以三人小组的踩点行为变得非常多余而搞笑,消解了杀手这个职业的难度。
韩国妓女就要靠完全笨拙的方法,但同样是帮助人,不是杀人。
死者都是老人,想早点去死的老人。
结局呢,韩国电影还是延续了往下走的风格,让酒神小姐借由警察调查而承认罪行,这样在监狱中管饭有住的地方,不需要交房租三餐有人管,这最简单的生活诉求,就是她的生存需要,监狱刚好可以提供她,而每个人不也是在社会的囚牢中找生活需要吗?
每个人都有一座自己的囚牢,以为那是投降后,最好的归宿。
香港这边就有些戏剧性了,两个老人居然让未成年人生下了孩子,共同抚养,明明都要活不下去了,怎么可能会让孩子生下。
不太能理解,我相信这也是打分低的原因吧。
都是大主角的戏,不出意外的都是得了主角奖。
谢贤应该赢得了人生第一个奖杯吧。
有些心酸的是,很有可能是各位主演的最后一部作品了。
想到这里,我也有些难过的,确实生活有限,珍惜一切吧。
你的晚年会怎么度过?
会想早点自行了断吗?
会很幸福吗?
老当益壮也得服老,老人家就应该做老人家应该做的事。
几个老戏骨可以啊,老当益壮,很有当年的风采。
他们演绎的特殊人群的确很有韵味,这个社会的分工是模糊的,但年龄是恒定的。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注定无法改变的。
老当益壮也得服老,老人家就应该做老人家应该做的事。
几个老戏骨可以啊,老当益壮,很有当年的风采。
他们演绎的特殊人群的确很有韵味,这个社会的分工是模糊的,但年龄是恒定的。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注定无法改变的。
片中最让人惊喜是那段儿孙情的剖白,“中出即飞” “赵完松”,两词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时代不同表达的方法不同而尔罢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可抗力的处境,包括年长了对新事物的抗拒、年长了与家里人的不和睦、年长了对自身身体情况的急速下降,最重要是心态怎样面对它。
就如四哥根本听不懂什么叫中出即飞,如果你愿意倾听年轻人的心声,就会知道原来是赵完松。
老戏骨谢贤年逾八十,冯宝宝也快七十了,两位影坛常青树撑起整部电影的气场,笑中有泪地反映老人生活的凄凉晚景:无论富贵贫穷都有各种原因需要买凶帮手自杀;而三位高龄杀手各自生活的烦恼又何尝不是来自老龄被社会边缘化。
老戏骨的黄昏恰恰映照了香港电影的黄昏,当这批跟随香港电影一路崛起经历黄金时代至今的老电影人渐行渐远,是否还后继有人?
老年人悲剧。
借一个杀手迟暮的故事来关注社会上老年人群体老无所依的生存现状,出发点是好的,也能看出编剧兼监制的林家栋的人文关怀,但是剧作是真的比较有问题。无论是人物之间的情感建立,还是剧情的转折和冲突的铺垫,整体的信息都太直给了。后半程完全拉垮。我可以勉强接受这个设定,就是最后这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一起拓宽“家”的定义这一点,同时老年人真正感受到了老有所养,安享天伦之乐,但还是觉得在家带孩子这件事,跟他们的人设一比,实在是太不酷了。表演加分,别的也不剩啥了。退一步讲,用一个架空的故事来讲现实的话题,这一点本来就蛮分裂的。两星半。
其实有点低于预期,不过以老人的视角展开故事这一点还是挺好的。
开篇既是缅怀,中间道出迟暮的困境,结尾给出希望。非常有创意的设定,一面是老江湖的人情道义,一面是新人类的自私狡诈,老无所依的背后满是社会问题,正如现在的香港。
冯宝宝唱哭我三张纸巾!!!角色本身有生命,故事未完美,但人文关怀温馨不尴尬,很打动人。
谢贤重出江湖当杀手,勇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85岁谢贤首次获得影帝的作品,《杀出个黄昏》。讲述三个杀手的老年生活。年轻时的风光,更映衬出老年生活的一地鸡毛。虽然他们的挣扎和改变,更多看起来是顺应时势的将就,但谁不是这样呢?在现实世界里,活成自己最体面最自在的样子。很多人也许和我一样,是第一次见到不戴墨镜的谢贤。哪怕容颜苍老,仍然保持着挺拔的身姿,身手不凡,严肃又慈祥,这是一位退役的杀手,也是老年的谢贤第一次和观众真诚相对,这俨然是一位退休的巨星。片中的插曲《青春之歌》,歌词真是写满了老年生活无奈,作词人是电影的编剧和监制,林家栋。他的梦想,为老演员拍电影,这是老演员的黄昏,也是港片的黄昏,可喜是,他们确实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体面,有余味。
故事很奇怪,但情感动人。爷爷很酷,怀孕劈腿的青春很狗血。
几个香港老炮的故事,难得谢贤、冯宝宝、林雪等一起出演,真是老有所为,故事温情、有趣,不过后来与小青年之间的来往情节,有点刻意,看着觉得有些俗套。倒是林雪与妓女的一段交情颇有趣,显得有情有义。
立秋。
本质讲晚年困境,剧作上的问题太大了,主创应该都是有情怀无生活的那种人,唔知点解这几年的港片选材虽然各种取向少数/弱势群体,但视角却愈发的想当然与刻板印象。试图侧面表现一些社会问题,但除了上学分区教育资源不平均之外没有任何问题表现得对路,耆英天使多好的桥段,结果周聪一段简直离大谱。最后结尾倒是有趣,今时今日不同的导演拍青年人或老年人的最后出路都是监狱,这种黑色幽默式的绝望还能说什么;冯宝宝依然唱得,她出场时一开声讲话就不一样;希望贾晓晨多多出来演戏,不要浪费才华。三星鼓励分。
三个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没有主线,没内容,所有人物都是游走的纸片人,想起什么讲什么,最后硬把仨人往“主线”少女怀孕男友出轨的事情上拉,显得很莫名其妙。全片就像片名一样莫名其妙。
举重若轻的黑色幽默,结局削弱了深度。。。
BJIFF 有生之年竟然还能在大荧幕看四哥的男主戏,怎能不泪流满面,把孙女线全删了我愿意给五星。谢贤+冯宝宝+林雪的阵容太顶了,三个老人的生活困境浮于表面,有点可惜。今年的北影节之旅以这部结束,心满意足。
【北京电影节展映】中规中矩剧情片。情节夸张、设计感强,协助自杀情节本可发展成深刻的社会议题探讨,然而却浅尝辄止,转而硬是去贴合少女与老杀手的情节设定,剧本随即崩塌,漏洞百出。好在演员表现都在水准上。证明谢贤、冯宝宝这样老一辈高龄演员还能演戏。两星半
无可挑剔的港片!
穷途末路,人近黄昏。PS:我的楼凤女友,我的啃老儿子,我的堕胎孙女。
浪费了一个好点子,2.5
给五星吧!主要是因为评分太低了。看到几个老演员好像看到了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2022年伊始,香港加油!
暮气沉沉下的割裂故事,夕阳老人、医疗问题、家庭矛盾、渣男…罗列一堆尖锐问题之后,居然回归到老来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