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华语系列电影能做7年,凭什么?
点开这篇文章后,请先别往下读。
在脑海中简单搜寻思索一圈——有几个华语系列电影(真人电影)能坚持做到5年以上?
华语电影分上下和上中下的系列本也不多,按顺序做12345……的就更少了。
好看且赚钱的,可能就更更更少了。
所以——《反贪风暴》系列电影能从1拍到5(《反贪风暴5:最终章》),一做7年,并在内地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观众口味越发挑剔的情况下,前四部连续创造了总计超15亿(0.95亿、2.08亿、4.42亿、7.99亿)的票房……在华语影界,这真的是一件值得注意、思考甚至庆幸的事。
庆幸什么?
港片未死,港片不死。
所以——一个华语系列电影能做7年,凭什么?
【英雄如故,大案常新】暗流涌动、扑朔迷离的贪腐大案,是《反贪》系列每一部的标配。
《反贪风暴1》:廉政公署执行处首席调查主任陆志廉与队员,对抗推翻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当中包括了退休高官、警队高层、商界富豪、资深律师、会计师等,事件更牵涉到香港政府用作扶贫的150亿“关怀基金”。
《反贪风暴2》:香港廉政公署调查一起马会与外围赌球的贪污案件,并将罪犯绳之以法。
《反贪风暴3》:陆志廉和刘保强两人分别侦查贪污及洗黑钱案件,但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两人却发现贪污案和洗黑钱案有着千丝万缕关系,与此同时二人也身陷危机之中。
最终,在陆志廉化险为夷,与刘保强一起瓦解了巨大的洗黑钱集团。
《反贪风暴4》:廉政公署陆志廉卧底狱中,与狱中两大势力斗智斗力,调查取证罪犯与监狱惩教员私相授受的案件,最终引出并成功破获大案。
可以看出,《反贪》系列在每一部剧情创作上的更新和突破,并为日渐式微的港片内容作出一份贡献,也带来了希望与生机。
《反贪风暴5:最终章》也不例外。
(以下简称《反贪5》)《反贪5》讲述了陆志廉(古天乐 饰)在参加某次会议中遭遇恐怖袭击,目标直指正在调查东南亚妇女贩卖案件的大法官庞爱玛(宣萱 饰)。
而陆志廉与同事程德明(郑嘉颖 饰)在调查中发现一起涉及海关、移民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的人口贩卖大案,证人逐个被灭口。
而此时受邀到香港演讲、被JFIU廖保强(张智霖 饰)秘密保护的庞爱玛,也陷入巨大的危险中......“涉及海关、移民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的人口贩卖大案”,这一句看上去便已颇为勾人。
与变化多端、凶险难测的重案形成对比的,是“反贪”如故且一如既往坚守的核心人物们。
古天乐饰演的廉政公署调查主任陆志廉,一直是“反贪”系列的头号硬汉,作为社会正义的代表。
追随在他身后的,是郑嘉颖饰演的程德明、张智霖 饰演的刘保强等等义无反顾的兄弟搭档。
纵观《反贪风暴》系列的五部电影,主要演员为古天乐、张智霖、郑嘉颖、谢天华、张继聪等人,都是香港现今颇具影响力的中生代演员代表。
一直以来,港片缺乏“新鲜血液”、“后继无人”的说法不断。
《反贪》系列几乎维持不变的演员阵容似乎佐证了这类说法?
其实不然。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全新重案,在反派设置上,《反贪》系列一直都在使用新面孔,为观众带来更多新鲜感。
从《反贪1》的王敏德,《反贪2》的周渝民,《反贪3》的栢天男,再到《反贪4》的林峯,以及《反贪5》的黄宗泽……可以说,反派都俊朗有型,各有独特气质(和风情),出彩不断,让观众又爱又恨。
【树起新旗,守住功底】一直以来,港式警匪/动作/犯罪片,通过对不同题材的仔细划分,已经产生众多经典系列,形成IP效应。
《无间道》《窃听风云》《寒战》系列等等。
警匪/动作/犯罪片作为香港电影最后的王牌,《反贪风暴》系列从题材上打出了一张新牌。
“廉政公署首席调查主任陆志廉。
”“ICAC查案,不方便透露。
”“ICAC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信仰。
”7年5部,可谓十分高产,足够在观众心中留下廉政公署这个特殊机构的名字,和ICAC的传奇色彩。
实话实说,《反贪风暴》系列远比不上许多同类型佳作,从起跑线就输了——时移事迁,无需赘述。
但是,守住了香港电影看点的功底,不负观众对港片的情怀,包括《反贪风暴5:最终章》(以下简称《反贪5》)。
在《反贪风暴5:最终章》释出的片场花絮中,有古天乐紧张刺激的追车戏份。
为了追求效果真实,古天乐亲力亲为——一遍又一遍地奋力追逐和全力撞击,强忍疼痛以求最佳效果。
而郑嘉颖赚满泪眼的情感戏份,竟然是全程绿幕无实物、无台词表演,隐忍之下爆发的演技,沉默背后的真情流露。
微博热搜上的“优秀打戏”层出不穷,但真的出彩好看的又有几个?
比起被水军营销号嘎吹起来的那些慢镜头、浮夸到一看就假的花拳绣腿,《反贪5》的中年演员们献上了看得出“力”、看得出“痛”、看得出诚意和努力的动作戏。
在大银幕上,可以感受到,从主演到配角,从一拳一击到一跃一摔都真切可感,没有失掉港片打动观众的基本功底。
尽管,那些演员已经真的不再年轻,也不再英姿勃发。
《反贪》系列以“反贪”和“社会正义”为主题,有紧张刺激的枪战和惊险耐看的动作戏,有风平浪静之下的暗潮汹涌;不乏惺惺相惜的港式兄弟情和细腻的柔情,和不作为点到为止但也动人心处的爱情。
《反贪风暴5:最终章》中,一直硬汉的陆志廉(古天乐 饰演)流露出了不少脆弱——兄弟被炸死让他回忆起妻子被迫害惨死的往事,痛苦地质疑自己——在我身边的人,是不是都没有好下场?
陆志廉的助手美莉,也在无时不刻地关心他——加班的便当、因担心而眉头紧皱……这样草蛇灰线的暗恋细节,也让故事有了别样的温情。
但导演在这对暧昧关系的处理上,保持了高度的克制——那句没说出口的爱意,站在终章角度来看,亦是一种意难平的美学。
最后,回到标题,也是此文设下的问题——【一个华语系列电影能做7年,凭什么?
】凭对电影的投入。
全方位的投入,从内容创作到演员表演。
这样的投入之下,是坚守和尊重。
所以,在香港电影人才凋零、产业江河日下的这几年,《反贪风暴》系列电影能做7年,且成功7年。
不妨再提一次,《反贪》系列远远比不上同类型的那些港片经典佳作,但是——在当下,“一年一部,一部一看”已然是众多观众不舍的常态。
《反贪风暴》系列,留住了7年观众对港片的情怀。
到《反贪风暴5:最终章》,确实——讲不出再见,不愿告别。
这是《反贪》系列对抗“港片已死”这句断言的最后一击,伴随着主题曲谢幕,在观众心上,余音不绝。
点映看了,很失望😞。
和误杀2,毒液2,黑客帝国4,速度与激情9等是一丘之貉。
拍了5部,这ip也算是没有剩余的利用价值了吧……剧情bug多,结局过于仓促(感觉是为结局而结局),而且最大反派死的也太莫名其妙了吧😅😅😅。
总的来说,想看古仔的可以去电影院看看(古仔这剧颜值演技都没掉线,也算是少有的亮点吧),不过我真不建议去电影院看,感觉真值不回这票价。
古天乐的系列作品,这一部为了结束而结束,造成了领盒饭人数过多,编剧前言不答后语,槽点实在太多,不是刚看好,连点评都不想点评;1,开局带着炸弹找萱萱的是女杀手还是被胁迫的女路人,如果是杀手,怎么可能因为古天乐几句话就不按炸弹,如果是胁迫的,根本没有交待;且东南亚这种级别的会议没安检没警卫,和逛菜场一样;2,郑嘉颖上来就和黄宗泽说你去自首吧,结果一不需要他再去刺探情报,二也没送他跑路;自己找了个小屋子让他躲,然后又让他跑出去被杀手追杀,前面说的话就烟消云散了?
最后黄宗泽坐着两分多钟要引爆的炸弹,就瞬间出现了拆弹专家,然后这两人一个轻判,一个包庇的官复原职?
3,前一阵亲如兄弟的张继聪为了古天乐解压,约他去心理医生处,被古天乐一顿开喷,说你就是个普通线人,算我的谁;然后莫名跑出来一个带着炸弹的女人,张继聪就这么光荣了;兄弟情非要这么诠释?
炸弹这么好做?
满大街背着玩?
4,张智霖代表保安局请萱萱离开别添麻烦了,最后又是不了了之,继续公开演讲,一定要南亚人出来屠杀一把才算完;5,全片是缺经费吗?
开枪的警察加上Icac就这么十来分人,不管对手是Ak还是狙击步枪还是最后宛若杀神一般屠杀了十来分钟;还以为身处南非或是巴西贫民窟;什么飞虎队,什么EU,都人间蒸发啦;最离谱的最后阶段,演讲现场停了EU,布置了N多警察;结果呢,枪战开始,全下班了?
一个都看不到?
害得古天乐和张智霖带着萱萱一路狂奔到一个人都没有的香港天文台,当中出现过三四个军装打了几枪,然后又不知所云;最后为了古天乐的牺牲。
真的是费尽苦心真的,粗制滥造可以,稍微走点心;现在的港片不是找几个老戏骨,挂一个名字,就能买个情怀了
「 反贪风暴 」全剧的bug是为啥Emma举证非要通过演讲,不可以在网路上发布吗,一大堆人因为拯救她而牺牲,而她因为包庇父亲而包庇犯罪分子,看得太气了。
结局居然是悲剧,过于草率和烂尾。。
古天乐饰演的角色在爆炸中牺牲。。
张智霖黄宗泽萱萱饰演的角色活下来了。。
最终大boss牺牲了他的秘书,他秘书出庭后被杀,他被他秘书杀,这过程也是够草率的。。
典型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冲着演员阵容及反贪题材,还是有追“剧”的欲望!
林德禄半路出家,对他也不能苛求太多,单纯地平铺直叙,流水账式PPT表达,毫无技法可言,前面特写的陆Sir创伤性应激心理障碍症,本以为打埋伏做铺垫,原来也只是一时兴起,想哪打哪。
还有一些毫无逻辑的剧情过渡,类似廉政公署在抓人之前肯定是收集证据,而深谋远虑的男主却选择打草惊蛇,所谓的诈下boss,最后成了炸死兄弟…最后结局更是把反贪拍成反恐,请问香港的飞虎队在哪,号称全球最安全的城市居然需要ICAC来火拼恐怖分子,编不下去了就摘掉主角光环,让他们同归于尽,草草收场… 黄百鸣肯定想不到反贪系列能够活到2021年,更想不到能有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所以电影的主题曲选了情怀金曲《讲不出再见》,面对遍地黄金,是人都说不出拜拜!
只是如此结局,可谓残局,再见,再也不见!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Ifeng电影】
问:近10年,国产真人电影最长寿、最卖钱的是哪个系列?
答:《反贪风暴》系列!
没想到吧。
即便是高规格的《窃听风云》拍到第3部也断了,强如《叶问》也只拍了4部,而口碑并不理想的“反贪”竟然在7年内整出了5部!
即便算上动画电影,也只有“熊出没”和“喜羊羊”两大顶级IP比它拍得多。
“反贪”系列不但长寿,而且几乎打破了“续集魔咒”,猫眼、淘票票口碑部部高升(豆瓣评分持续下跌),票房成倍上涨。
堪称近年来华语影坛的奇景。
《反贪风暴5:最终章》的首日票房更是高达1.47亿元,打破2019年《反贪风暴4》上映首日7667万元的票房纪录,成为该系列首日票房最高的作品,还以五毛特效获得了IMAX的加持。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样本,口碑持平、稳赚不赔,怎么做到的?
欢迎进入“凤娱指数-影剧综榜单”小程序,搜索“反贪风暴5:最终章”并发表你的看法。
成本稳定,收益持续暴增能赚钱,是电影拍续集的唯一原因。
“反贪”系列,在盈利方面是极为优秀的典范。
2014年上映的第一部《反贪风暴》,制作成本预估在7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不到4500万元。
首作的全球票房为1723万美金,约合人民币1.1亿元。
考虑到后续版权收益,第一部应该是小赚不赔。
纵观系列5部电影,“反贪”在制作上几乎没有过冒进,一直维持中等体量。
阵容始终以时下“性价比”最高的港星为主阵容,为获得“合拍片”待遇而选用了少量内地演员,如丁海峰、李昕岳,成本都在可控范围内。
摄影、服化道、场景、特效等硬件上,也是流水线量产水平。
《反贪5》最后的爆炸场面,堪称5毛特效,实实在在配不上IMAX银幕。
可能是因为最后一部,自暴自弃了吧。
但仅看内地票房,几乎实现了连续四部票房翻倍。
相当于成本未增加,但收益一直暴涨。
《反贪5》票房为猫眼专业版预测票房尤其是《反贪风暴4》,根据出品方耳东影业的招股书显示,这部电影带来的总收益高达1.5亿元人民币,位列耳东影业14个盈利项目之首!
如此出色的收益,自然为续集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档期上的捡漏王反贪系列在档期上选择,并未追求什么“仪式感”,也鲜少进入大档期厮杀。
第一部位于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但《反贪》罕见地选择周六起片,避免和周五上映的《驯龙高手》《庞贝末日》等电影正面竞争,尤其是前者是口碑不错的好莱坞大片。
这样在院线可以节约排片费,以获得周末更多的有效排片。
最终排片率和票房占比位居第二,还算不错。
第二部选择不受重视的中秋档,和其他电影一样提前1天起片,这个档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喜剧片《大话西游3》,《追凶者也》和《七月与安生》都相对小众。
《反贪2》成为仅次于《大话西游3》的影片,拿走了当年中秋档40%的票房。
第三部位于9月中旬的一个普通周末档期。
此时的《碟中谍6》上映15天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另外一部《镰仓物语》则是相对小众的日本进口片,不足为虑,这就使得《反贪风暴3》空降排片冠军,同时也拥有更好的上座率,拿下非常漂亮的首日票房。
第四部位于清明档,提前1天起片,该档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输赢几乎一目了然。
因此《反贪4》进一步提高了首映日的票房成绩,同时一举拿下清明节档期的票房冠军,成为非常成功的案例。
纵览反贪风暴系列,可以发现在档期选择上,首先不扎堆春节档、国庆档等传统大档期,主要选择中秋、清明、元旦这类中小型档期,同时主动避开好莱坞大片,与小众文艺片竞争。
这样的策略可以避免被超级大片淹没,同时有效节约发行费用,可以说年年“捡漏”成功。
众星云集,观众满足感强这几年主旋律拼盘电影,使得在电影院数明星成为常态。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就已经开始把众多影星集结在一部电影里让观众看个过瘾,最典型就是《家有喜事》系列,而这个系列的缔造者黄百鸣,同样也是“反贪”系列的监制。
“反贪”系列,自诞生伊始同样获得了群星DNA,每一部都会汇聚不少老一代港星,对于80、90后这些主力观影人群来说,有相当程度的吸引力。
以上是维基百科中整理的全系列港星角色分布图,当你同时集结了张智霖、郑嘉颖、谢天华、廖启智、谭耀文、卢海鹏、麦长青、罗兰等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香港演员时,自然能在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
“反贪”系列,虽然豆瓣评分持续下跌,但猫眼、淘票票评分则节节攀升,排出“评分通胀”的情况,也足见普通观众对该系列的好感。
系列电影常规操作,一个都没错除了上述几大维度外,“反贪”作为系列电影本身,自然也拥有常规优势。
“反贪”系列主要以ICAC办案为主故事,五部连在一起很像“单元剧”。
虽然主要角色、背景都没有修改,但每部独立性较强,门槛低,几乎不需要看前作,从哪一部开始看起,都不影响理解剧情。
《反贪风暴》第一部聚焦关爱基金案,第二部马会赌博系统,第三部洗黑钱,第四部监狱风云,第五部跨国人口贩卖,构建了俗套但标准的类型化叙事模型。
这就类似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定律一样,当观众看到“反贪风暴”四个字,马上就会知道电影故事大致是什么样子了。
《窃听风云》系列、《澳门风云》系列,也是同类操作。
当然,这样的系列电影需要固定的主角,或者固定演员阵容,来和观众建立情感连接。
主演是系列电影的根基,直接决定了影片整体气质和观众认知,甚至某种意义上算系列电影的icon,是图腾一般的存在。
就像《反贪风暴》系列绝对离不开古天乐,《寒战》不能缺少郭富城、梁家辉,《拆弹专家》必须要有刘德华。
《反贪》不止主演未变,幕后团队也很稳定。
在ICAC正经打过工的林德禄,连续执导了5部《反贪风暴》,黄百鸣连续担任了后4部的监制,从创作和资本上都保证了稳定。
的确,《反贪风暴》系列每一部的品质都不高,但它严格遵守同一套生产模式:节约成本+精确定档+狗血剧情+固定主创+群星云集=口碑尚可、稳赚不赔。
电影没有强情节,只有大爆炸;没有复杂人物建构,只有飞快的节奏;从导演到演员都非常纯粹,一切只为最终通关来服务。
虽然不能提供太多,但至少有点爆米花味儿。
这些年港片没落的说法耳朵都快听出老茧了,像“反贪”这类“畸形儿的确反应了电影市场的一些问题。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拆弹专家》《扫毒》《叶问》这类叫好又叫座的香港电影。
事实证明港产系列电影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也依然是华语影市的中坚力量。
只是,从长远市场发展来看,像“反贪”这类始终坚持粗制滥造的系列电影,不应该再得到市场的任何嘉奖。
希望这一部最终章也代表着市场、观众对这类电影的某种完结。
行文至此,《反贪风暴5》里自我调侃的那句:“ICAC文职人员嘛,看看文件请人喝咖啡不好吗?
你当你是007啊?
”也就有了更多层次的意味。
这样的系列电影真的不用再拍啦!
剧情俗套不说了,那摄像师你是咋了?
帕金森吗?
不停地抖,一开始以为是影院的过,结果仔细一看摄像师的锅!
后期制片方发现不了吗?
逼得我看到一半就走了,抖吐了🤮还有那5毛特效!
香港片现在为啥真么烂?
导演们每天都在用脚拍电影吗?
烂到家了!
靠这些烂制作早晚没人再去看港片,网上那些水军真是醉了
七年,五部电影。
不知不觉当中,这部反映香港廉政公署的系列电影已经陪我们走过了七个年头。
虽然这部电影一直都是以反贪,反腐,倡廉为主题思想,但是每一部都有自己的新主题。
即使不去回顾前面讲的内容,单独来看,每一部都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最后的一部,真的是太燃了。
各种爆破、枪战、追车、心理战,凡是你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文戏武戏全用上了,除了大量的粤语台词,让不少观众需要分心去看字幕以外,可以说几乎没有浪费任何一个多余的镜头,每一分每一秒的剧情都是好看的。
等过一段时间,真的闲下来,我想找机会把这一系列的电影重新再重温一遍。
我从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烂的一部电影,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还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
让这段时间的开心在最后一天倒计时的几个小时里毁于一旦。
从开始的十分钟里,令人尴尬的打斗戏就让人觉得有点难受,不知道是剪辑还是镜头还是配音,总感觉有些僵硬。
本以为后面会好起来,但是没想到会让人绝望。
香港作为亚洲最安全城市,没有警察是吧。
前期和犯罪分子后期和恐怖分子枪战的永远都是那么几个人。
开场的枪战特警来迟一步,我就觉得很让人尴尬,但毕竟是在东南亚的城市。
谁能想到了香港,全篇没有特警,没有重案组,只有廉政公署。
在会展中心这种地方,枪战二十分钟没有增援,没有特警。
一路打到另一个展馆,从一楼打到二楼,二楼打到里面,又挟持了半天,就是没有警察过来。
行,难怪廉政公署比重案组比特种部队还能打,原来是没有其他的警察了。
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炸弹爆炸,救护车上的人刷新闻都刷到了,都没有警察过去增援是吧,呼叫了半天,还没有记者来得快。
行,咱就不说在国内发生这种情况会怎么样了。
有狙击枪、冲锋枪、烈性炸弹这样重武器的一群恐怖分子入境,高层还知道的情况下,就没有任何行动?
没有驻港部队、没有飞虎队,只有从头打到尾的廉政公署。
拍了五部,让主角的妻子,兄弟一个一个的死,死到最后再让弹尽粮绝的主角和恐怖分子同归于尽。
然后最终的大boss幕后黑手死于内斗,在法院门口俩人互捅倒地是吧。
正义最后得不到施展,反派就必须得互捅才能收场。
拍了这么多部,从没见过最后终局幕后黑手就那么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被古天乐上门试探一下之后就开始内斗把所有的证据都拿出来给警察的场面。
男主没了老婆,没有情感戏就别硬加行吧。
给下属的兄弟情、主角的兄弟情硬生生搬上来,弄到最后是把洗心革面的人都得草率惨死才对得起主角必须家破人亡的设定是吧。
行,剧情无力吐槽。
国语配音女主像是青春偶像剧的声音,让人听到就出戏。
镜头,你抖什么啊。
动作戏镜头抖来抖去晃来晃去,在房间里说个话镜头也抖?
不想拍就别拍,圈钱也不用这么恶心观众吧。
一定要在大过年的亲手把自己的招牌砸的稀巴烂然后再吐上一口吗?
反贪七年,成了一场笑话。
行,英雄就不能有个好结尾,必须得死,哪怕是死的如此潦草让人发笑。
什么恶仗硬仗找死仗打完最后和恐怖分子同归于尽,合着也不用这么费力查案是吧,反正最后没了主角,黑手也得互捅索命。
全程让人尴尬,最后让人绝望。
这不是2021年看过的最烂的一部电影,而是有史以来在电影院看过最烂的一部,没有之一。
先说结论:烂,烂穿地心污染地球文明的烂!
(ps :非专业影评,纯吐槽向主观色彩浓重,囿于个人认知很多细节见解不客观,粉丝请绕道!
)说它是电影我都觉得侮辱了这两个字发展到今天所代表的思想和文化,它只配叫动态画面,哦还是有噪音的gif。
以上是作为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的观众走出影院最直接的想法,尽管我本没对它抱很高的期待,毕竟前面四部的烂口碑在那放着,都终局了冲着演员阵容我想着就当是祭奠青春,实在是跨年档也没别的可看了,做好了准备瑜不掩瑕,可是,根本没有瑜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两个小时我一直在想,只要出现一个正常合理的地方,我都愿意给它二星,可惜直到灯光亮起,我失望了,从来没看过这么烂的片子,简直超出了我的认知!
当然男神女神们的脸蛋和身材没话说,但有时候皮囊也不是万能的 !
非专业人士,看电影也不算多,只是但凡面向普通大众的故事,想具备基本的交流互动能力,最起码的标准应该是相通的,私以为首先得处理好人物跟剧情。
人物是否有立体,行为是否合理,剧情是否连贯,故事能否说圆等,当然更高级的还有镜头,伏笔,逻辑,深层主旨啥的我都不要求。
可是这部非常难得,全都没有,整个空的!
先说人物,从主角到配角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像从隔壁进错场了一样,手足无措地做了提线木偶,上演了智障全武行(不针对任何演员,他们都是我少年时代的男神女神,也是冲着他们去的影院,当然演员也很失望就是了)开头牛逼哄哄的大会聚集了一帮大佬,这样级别的晚宴能让一个看起来就神经衰弱的恐怖分子混进来也就算了,还混进来个持枪的加强团,开始火拼,然后看起来官级比陆sir 还高的大佬为了保护个女法官居然自己堵枪口,现在的官员可真是大爱无私呢,最重要的是这么一群大人物没有一个保镖,作为文职的首席调查法官一个人追着亡命之徒就冲了,冲并拿枪顶住了持枪悍匪头的陆sir一没杀人,二没缴械,先跟对方深情对视??
(镜头就是这么表现的),然后对方一梭子弹在陆耳边炸开,刚还猛虎下山独身刚枪的勇士第一应激动反应不是扣扳机是呆了傻了(不好意思这里经评论区伙伴纠正,应该是陆没子弹了开不了枪杀不了人,是我疏忽)匪徒也没再来一枪干掉他反而依依不舍上车走了,我那时还天真地以为这是个伏笔,那个悍匪其实是卧底,两人眼神交流确认身份,然后陆sir做戏放跑了他。
战斗结束了,武警部队和小秘书同步到达了,不是我说武警兄弟你们这跟穿着高跟鞋一路跑楼梯下来的女秘书看齐的速度是中途开了桌麻将吗?
如果说后来一秒都不愿意等孤胆英雄做习惯了凡事必身先士卒自己冲锋陷阵哒哒哒哒哒,导致查人口贩卖点结果受害人全被打死反派全逃走,办公室张张嘴就找到了听起来很厉害的反派大boss 然后跑人家跟前劝自首,以及又一次单枪匹马救女法官结果把自己搭进去的陆sir 脑抽是因为真的脑子有病(字面意思),那程sir 和他弟这俩人就妥妥是编剧脑袋有坑的产物了!
他弟莫名其妙的中二就不说了,但是一个爬到了ICAC 总调查主任位置的人,知道弟弟犯罪前一秒还劝他自首要他交代犯罪事实,后一秒看到弟弟被反派追杀却开始帮他躲警察,我以为程sir 这招叫以退为进攻心为上,果然桀骜不驯的弟弟一个汉堡就感动得稀里哗啦老实交代了其实自己啥也不知道,按理来说,程sir 不会不知道他弟那点小错误主动自首根本就不严重,可警察找上门来他努力帮弟弟逃跑了,感情他是觉得警察比人贩子危险,还是说失忆忘了弟弟正在被追杀?
这下我相信这两兄弟是真的感情不好了(至于人贩子吃饱撑的为啥要追杀屁事不知道的中二青年咱也不敢问,可能看这个少年骨骼清奇适合做人体炸弹吧,还有陆sir 怎么突然因为几次找不到程sir 就开始监听老搭档了,老手程sir 怎么就连路口明晃晃的行车记录仪都注意不到,大概这就是你跑我追,你插翅难飞?
情趣罢了)我累了,还有那个女法官,她到底是来干嘛的?
反派派来收割人头的吗?
出场必枪战,必死人!
柯南看了都说给力!
我以为人家手里有什么威胁到反派的重要把柄,打了半天原来是反派有她受贿的把柄,她唯一的作用是能冻结反派资金还是账户来着。???
这是对反派的侮辱了吧,能在东欧边境做人口贩卖的大boss ,怕被冻结资金?
怕得以身犯险自投罗网?
还有非得做现场演讲,科技这么多年的发展,全息影像技术都能虚拟现实了,满足不了她公开说几句废话的需求?
我不明白,明明知道有人要杀她提前不跟组织通报一声交代一下,就是刚!
算了,能把受害者招来做助理的法官脑子本就不同于常人。
最冤的估计就是反派了,我从未见过如此憋屈一反派,莫名其妙出现,莫名其妙死去。
人家拿的明明是跨国通缉犯剧本,愣是被演得好像个办假证的,警察查到人家办了一沓护照就锁定这人是幕后大佬了,还有那是丧心病狂的人贩子,跟大毒枭一个级别的,最懂趋利避害的生意人啊!
又不是表演型人格的变态杀人狂,明知山有虎他非得去遛虎,幕后大boss 难道不应该在某个私人海岛上纸醉金迷晒太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吗?
全程身边可用之人居然只有一个做公关送钱的女下属,杀手是女下属花钱雇的,官员是女下属花钱贿赂的,合着这还是最节省成本的夫妻档经营模式?
好吧为了成本老板亲自上阵做员工的励志事件值得鼓励,成大事者不拘小节,boss委屈自己在女下属手下做下属,我以为这招叫扮猪吃老虎,但尼玛这招重点是吃老虎,不是扮猪上瘾成为猪!
他莫名其妙跑去警察局举报自己女下属是鬼上身吗?
难不成这里面还有分赃不均借刀杀人事件?
这边女下属被领导背叛由爱生恨恨不得杀了领导,那边就真有人递刀,又一次!
蓬头垢面看着就精神失常的某个受害者突破了法院门口的层层安保,走到了女下属跟前捅了她,然后女下属拔出了刀反手就捅死了旁边的大反派!
大boss 用生命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真谛,当事人现在就是十分后悔.jpg !
我大意了什么反贪风暴,这明明就是职场风暴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职场找个靠谱领导很重要,领导要是自己不靠谱的话找个容易忽悠的下属很重要,不然就会两败俱伤鱼死网没破渔翁得利!
还告诉我们做领导的不要太抠门,也不要可着一个人压榨,要是他肯花钱做人才引进,多培养些有用手下这些事用得着自己出面吗?
吐槽不动了,想到哪说到哪,剧情就是没有剧情,大量无关情节,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各演各的,根本串不起来,人家别的烂片剧情推进最起码还能有个巧合,这个靠转场,ppt 那种生硬转场,演不下去就转,一言不合就枪战,为什么打,打出了啥不重要,导演说这么打提神醒脑,说不定给大家集体搞出耳鸣了导演组还能上耳科医院要抽成。
不说了浪费感情,一天过去了记忆里的剧情细节有些可能跟实际有点出入,真难为了一大帮子人能把这定格动画似的破玩意凑两小时,每一帧都是槽点,台词出戏,配音做作,动作尴尬,连字幕都能有错(人身打成人生,怪我专业学编辑忍不了错别字)还有两个啼笑皆非的镜头过于尴尬以至于印象深刻,一个是张继聪演的那个线人被炸死时,旁边的老婆在那毫无感情地喊麦,身子都没动一下,然后陆sir 因此消沉,说自己老婆也是被炸死的,他想老婆了,然后抱着脑袋哭转笑变成苦笑,我真怀疑可能是笑场了(虽然但是,求求了硬汉就别硬煽情了,气氛没到真的很跳戏)还有一个是大boss 都被捅成筛子了,旁边的律师还在问你怎么了?
要不是在电影院不道德我真的要尴尬笑了,这样的东西都能跨年档,再这么下去,院线电影恐怕要玩完了
刺杀不派刺客,派了一群Berserker,专挑人多的地方搞爆破……而且反派头子亲自扛枪上前线,这年头太卷了,反派的钱也挺难赚的
最终篇,细水流。
太粗糙了,强行玩起了反恐,和《拆弹专家2》、《怒火重案》这些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就像片子里自嘲的那样,你们是ICAC哎,整天穿着防弹衣、拿着枪到处跟人开火,你以为你们是007吗?看着古天乐在这一系列越来越僵的脸,有点感伤。
第一幕枪战就离谱
最后一部精彩完结~古仔一如既往的精彩演出。经典值得在刷一遍
这部感觉到了经费在燃烧。只要是古仔 我永远打五星❤️
虽然但是,最后陆sir死了他们好像还挺开心的。强行爆炸
没想到一见面就是告别,不知道香港警匪片还会不会有接班人、好题材。陈木胜走了,古天乐也演不动了。
这个系列火的真的很谜,尤其这一部,感觉就像是重金包装了一坨💩,海报看起来是一线大片质感,但拍的非常粗糙,整个影片包装感觉像是小学生做的PPT😮💨
icac不是文职吗?你以为自己是007啊。编剧和导演主动做掉了主角。
反贪成了枪战片,剧情简单,结束的草率。
香港电影已经把香港搞成全亚洲最不安全的城市了2333
ICAC查案,不方便透露,古天乐的反贪系列真的有特殊意义,只是很不满意最后的牺牲,和反派的突然被反杀,真的很违和好吗?
都下线了,蓝禄真不应该出来
这个结尾真的是天才写的。。。。
讲个笑话 肖卓亚最后被捅刀律师冲上去问他肖先生你怎么了 后排有个男的说捅了七八刀你看不出来他怎么了吗?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大概就是如此 最后五分钟回忆来凑 编剧不想写了字幕来凑 蔡瀚亿长得不错但是不凶 不适合这个类型下次别演了
古天乐晚节-1,古天乐小学+1。
最后的结局有些儿戏了
6.1,还可以,多一星给古校长和这个系列终于完结了。
奔着最终章的噱头去看了,真的不行。导演的调度水平实在太差,各种没用的镜头,最后的天文馆枪战大戏跟过家家一样,我看着都想笑。当然,古天乐还是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