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阵容,新出炉的影帝影后肖恩·潘、肥温,还有裘德·洛、安东尼·霍普金斯,可惜,电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和电影是政治题材有关,政治题材难操作,大部分观众进电影院都是为了娱乐,谁也不想看复杂的内容。
此外基调也太颓废了,没有一个正面的人物,权力让片中所有的人性格扭曲,看完的感觉是很压抑。
其实平心而论,这是一部好电影,题材有深度,表演出色,制作精良,只是题材不讨好。
有时很喜欢人面无表情,那样就不用猜他在想什么,实际上大概只有我这样想,更多的人是厌恶这样的人,因为无法知道他在想什么。
但是你如果不去爱他或是需求他,你又何必去知道他在想什么呢?
可惜这个时候我们大多是有所求的,特别是在政治上。
《国王班底》是无意中看的片子,却意外地符合口味。
说不清男主角是谁,甚至翻译太糟都不了解整个来龙去脉。
但是喜欢里面那个相貌清秀、眼神无力、面无表情的男人。
他是国王的雇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府公务员,区别只是国王,很信任他。
因为他的背后,是国王的敌人。
这个国王很讨人喜欢,一个本被利用,但凭着自己的力量又爬起来的人。
他喝汽水的时候用两根吸管,而且只喝汽水。
原是小人物的他,怀着出人头地的梦想,靠着自己对政治的理解,攀上了这个最高峰。
可惜他和传统的力量差得太远,他又不想被拉下台,所以最后的选择就是比那些敌人更卑鄙。
他说的话很精典:“明明是一州的公共资源。
为什么只有一个公司从中获利?
”这也是我百思不解的问题,是谁把国家的资源当作发财的工具?
国王的雇员最后为了国王逼死了自己最敬爱的人,虽然他只是讲述了事实。
国王最后被枪杀,和一个曾是伙伴,却被人欺骗的好人所杀,当两人躺在议会门口时,鲜血侵渍了地面的公平之称。
这个结局很好,能让人看到一个规律,政治的结局,那就是死亡,或是公平的死亡。
就算你在做一件你认为正确的事,你也免不了干一些肮脏的事,在这个圈子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清白。
这个国王被人拉下台了,下一个国王是谁?
你的结局又是如何?
看完《国王班底》我还是被深深震撼,尽管它在去年的奥斯卡上一无所获,imdb影迷的评分不高,相关的影评也几乎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那就是喜欢的及喜欢,不喜欢的及不喜欢。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
评判标准,如果没有看过1949年版的电影〈当代奸雄〉,或没看过原著小说,或不了解人物原型的人,作为一部独立的电影来看,这部电影完全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它与旧作(包括小说和电影)最关键的分歧点在于对主人公威利·史塔克的态度。
我没看过〈当代奸雄〉但从内容介绍看,是把主人公及他的班底当做一群政治小丑来描写的,那跟现在版的〈国王班底〉直接就是南辕北辙。
在〈国王班底〉上,威利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在政治上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他是一个代表穷人与权贵富豪斗争的平民英雄,虽然他有很多从低层挣扎出来的斗争方法,作为人的共通的欲望,但他最后悲剧性的被射杀,更加加深了作为平民英雄的悲剧性。
其实在现在这个时候推出这样一部电影是非常适时的,贫富、权力和金钱用自然资源组成的利益集团与平民之间的斗争越演越烈今天,这电影是一个清醒剂。
影片通过杰克的视角,通过杰克在帮威利工作过程中的人性思考,杰克的态度其实就是电影导演要表达给大家的态度。
杰克这样的人,会舍弃个人恩怨情感,最后站在了威利一边,这就是威利给人的魅力所在,他的魅力是来自于他的政治抱负。
影片在音乐、画面、叙事、表演方面都可圈可点,他是配得上奥斯卡的。
例如有评论觉得它的音乐很烂,但有那部电影用如果恢宏叙事的音乐来开场呢,说实话,电影一开始,我先被音乐震住。
为什么失利奥斯卡?
众所周知,所有的评奖都有政治与其它原因,这样一部颠覆原作的政治电影,是现在的利益集团所不能接受的,美国人愿意空谈人性,而也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政治拿出来评判的。
为什么影迷的评分低?
原因有三,一是从电影本身,他不是一部商业电影,同时也不是一部艺术电影,给评判标准带来影响;二是如果带有对原著原电影的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改编不是很成功,其实这正是它的成功之处;三是对政治电影的爱好,这也是影评极端不一至的原因。
题材比较小众,“国王班底”般豪华的演员阵容也未能挽回人气,票房上遭遇滑铁卢,可欣赏此片的还是大有人在表演难说有问题,很多明星配角甚至都没有什么发挥空间,差就差在导演和编剧,对于任何一部电影,三者缺一不可,色调和音乐倒都很大气现在回过头看,Sean在其中激情澎湃的政治演讲,感觉是在为《Milk》热身,哈哈,这片子可惜了这一干好演员
没看过小说和原版电影,所以反而觉得这部的叙事虽然隐晦但还是线索清晰能够理解的,片中的史塔克一直强调他不会用腐败这种方式,他对付权贵的方式是“抓小辫”,虽然有瞬间我会想他若不死,有可能会在这方面走偏,因为他要求杰克无论手上有没有料,都尽其所能,当然,转念一想,这或许是因为作为共同的理想主义者,他相信杰克,他知道杰克做事的底线,他没让别人和别的方式插手便足以说明这点。
不过史塔克的对手弹劾他的原因却刚好正是“腐败”,从某个角度也隐喻的说明,这世界要确立“腐败”,有时不需要证据,只需要话语权,或者说,只是权力和资源。
本是为了Jude Law看的这部片子,当然本身也阵容强大,他表现权贵阶层的优雅算是拿手之事,杰克这个角色除了此点之外,还有埋藏在心底里的理想主义,这或许是他既长于权贵之家,知道他们的游戏方式,而记者这个职业又让他看到更广阔的人民的处境,所以他的理想主义是压抑着的,史塔克初被诱骗竞选州长时他一眼就看出个中玄机,却没有说出来,只是旁观,或许他只是认为眼前的事太常见了,史塔克也不能改变什么,而史塔克清醒之后的反抗和斗争,令他看到了他的理想主义或许是有机会实现的,所以当史塔克要他为他工作时,他同意了。
而他为史塔克工作的方式,也并非像史塔克那样激情的,而是带着旁观的审视的态度,包括别人和自己,他的独白说明了这点,他是清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是夹在中间的人,他在观察史塔克,他在权衡,然后才是慢慢一步步突破他所能为他做的事,包括因此而在亲情、友情、爱情中的挣扎。
但史塔克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处事激烈,虽然他的确能把对手的弱点和已方的需要看得很透彻,他当然还有不少男人有的那种风流缺点,放现代估计加油添醋也能当丑闻了,所以我感觉杰克其实对史塔克是有提防的,他看着他煽情的演讲,除了史塔克突破权贵防线的初次他是真心喜悦并带着看权贵阶层笑话的笑外,之后镜头多次给到他看史塔克演讲他都是旁观审视在想着什么的态度,与台下民众的激动对比强烈。
有人觉得Sean Penn的演讲表演太过,不过我觉得还好,正如片中史塔克知道“乡巴佬”怎样才能激励“乡巴佬”。
而杰克也知道,也在观察,只要威利史塔克仍然是那个威利史塔克,无论他有什么缺点,甚至可能跟他有些希望复合的初恋有一腿,他还是那把可以改变现状的锐利的刀,还是那个可以实现他理想主义希望的人,他就继续是他的“国王班底”。
直到史塔克被刺杀,刺杀他的是一个具同情心的高贵正直的人,前州长的儿子,杰克的朋友,只是在政治的漩涡中无法看清,成为代他人执刀的侩子手。
而他们的鲜血融汇在一起。
买这部片子确实是出于庞大的卡司班底。
因为一部去年的片子都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充分说明其在剧情上肯定一般,所以压根儿也没有很高的期待。
正所谓期望越低,失望越低。
有以下几个观后感:第一,肖恩潘演绎了一个小流氓形象的政治家。
对于肖恩潘,我个人没有特别的喜爱获厌恶,但是在这部片子里,他演绎的Governor在我看来内涵不足,作秀有余。
不知道原著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第二,整个影片以Jude Law的视角来叙述也未免不够有说服力,因为他很早就已经成为了肖恩潘手下的一只狗。
但Jude我还是很喜欢的,有梁朝伟的影子,难怪会去拍蓝莓之夜。
第三,凯特温斯莱特肯出演这样一个小角色我觉得很不值得,戏份少的可怜却又不出彩,不知道她怎么想的。
最后,剧情实在是拖沓,分散,没有一根的主线贯穿。
中间我看不下去的时候还做了些别的事,十多分钟回来再看也丝毫没有连不起来的感觉。
最后的最后,如果有可能我希望看一下原著小说,或者1949那版电影。
肖恩·潘,裘德·洛,安东尼·霍普金斯,凯特·温斯莱特,导演兼编剧斯蒂芬·泽利恩,不是国王班底是什么??!
可能是剧情的单调和大众化,该片反响不热烈,评分也不高,很多时候是在播肖恩潘的演讲,男女激艳场面更少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推销员,到最后成为一方枭雄,又被人枪杀,勾心斗角,阴谋阳谋。
嗯,不是大众娱乐的口味呢,但是里面每个眼神每句话都能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肖恩潘在里面的演讲,很能煽动人心的说(两眼冒桃心)为了此片,偶还专门拜读了下原著,嗯,也值得一看。
不过,肖恩·潘和裘德·洛之间的气场= =|||有点让人YY
他的那段对白我没看明白难道仅仅是不愿意破坏那种纯洁的感情吗?
还是不愿意负责任望明白人给我解答呀
JUDE今年三部片里最不期待的一部居然最先看到了|||首先,我很意外小裘的戏份居然很多,占了很大篇幅,我相如果西恩潘不是影帝的话,他的名字不一定能排在第一位。
这与我之前意想的他的大龙套差别了很多,就算看了预告片或是剧照我也不敢奢望居然能有这么多戏分……一部分人骂的可能是好片,但如果所有人都说不好那就一定有它失败的地方,因此在悲观地看了关于这部片的惨不忍睹的评论之后,俺怀着更悲观的心态来看,居然发现它不是那么差劲(当然我如此努力居然还没有看出它的好,真是失败的可以)这样题材的片,换个人演我根本都懒得扫上一眼。
剧本编的太糟糕了,我想是不是导演根据原版改的时候想体现出自己奥斯卡级编剧的功底拼命加重戏剧冲突,从西恩潘开头蒙太奇的演说片段,到最后ADAM的死,甚至包括ANNA在JACK面前宽衣但JACK不为所动,都似乎想拼了命证明他可以另辟蹊径拍出脱离程式化的东西……可还是失败了。
如果西恩潘的演技水准足已打一百分的话,那么这部片他的表现就是100+1。
不是好过100,而是几乎可以等于零分,这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从头到尾,根本没有看到他做为一个政客的手段,只是歇斯底里的嚎叫,拼命煽动群众的情绪,而后就是过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这是影片前一个小时的内容。
后来进入第二个小时时,突然开始交待起JACK这个开篇明义定位为旁观者的人来了。
谈到他的家庭,他的友情,他的爱情。
可惜同样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不停用闪回的镜头来交待。
听过一种说法,不会讲故事的导演通常都会用两招:闪回和旁白。
这片儿占全了。
他的义父与他的感情互动没有看到,他与安娜的感情互动没有看到,于是当看到他的义父自杀而对他情绪的交待居然令人发指的薄弱,或者是后来ANNA莫名其妙的抽了他一个耳光时,我都觉得有些云里雾里……如果只是交待威利,那么影片短一些,将他的colorful描写的再充分一些,这部片也不至于这样;如果真的是叙述JACK这个前记者的生平,那么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也许更符合ATKM的电影名)来解析。
而不至于这样首尾失衡的不伦不类。
继续说回到演员的表演。
sean penn太信任自己的演技了,也许他认为自己可以在悬崖边上自如行走,而不必担心不及或是过的度没有把握好,但从头到尾,除了他令人抓狂的演讲,就是不断扭曲的表情和恶心的高八度口音。
显然这次他的尝试失败了。
这不全是导演与剧本的过错。
kate winslet还是没有觉得她漂亮,而且也根本没有可供发挥的地方。
在我希望她出彩的时候……就是她拿钥匙开门,然后回头看到JACK对街的剪影时,那个眼神做得很不到位。
如果她真的是个演技派的话,那么我认为这部戏里,她不在状态。
Anthony Hopkins是这部戏的豪华配角,表演也完全不在状态,在他和JACK那段父子对谈的戏里,他的语速比平常快两倍,感觉像他赶着收工回家|||不过和sean penn的那场对手,他的收与SP的放形成了对比——结论是我果然欣赏不来豪放派。
Mark Ruffalo的角色我很喜欢。
少年时的友情,一起走回家时,看着自己的妹妹与最好的朋友牵着手,有一些吃惊,然后微笑着点头说好。
支在钢琴上单手按琴键的镜头出现很多次,有点落寞,有点无所适从。
可惜我最喜欢的角色最后成了SP的陪葬,不甘心……最后说jude。
因为戏份多,客观来说他的状态也不太稳定,感觉有点像一场比赛里面错失三四个大好机会但还是进了球赢了比赛的球员,打分不知道怎么打才好。
首先导演根本不知道如何安排角色的出场,因此每次轮到JUDE的戏份时,他总是靠在车上,靠在墙上,靠在栏杆上,摆好一个甫士,无一例外的从远及近,而后再真正开始表演。
我觉得这限制了他的发挥(我觉得导演是知道有我这种HC的存在故意这样安排,因为他的镜头出现时的定格真的好看极了||||)。
另外由于他的角色开始定位为旁观者,因此在每次西恩潘的演说时都要穿插几个他的镜头(这也是俺忍受了SP的演说的原因,实在不想漏过他的镜头),我觉得偶一为之还算不错,可如果通篇都是这样,那就太缺乏新意了。
他在与SP的对手戏方面,也许是受了SP的影响,不自觉地语调与表情幅度有些舞台化的痕迹,我不太喜欢。
但是他在别的场景中都特别好,尤其是与ANNA和ADAM的互动部分,我都很喜欢。
可惜剧本太垃圾,让很能出彩的几个戏剧冲突点根本都没有体现,郁闷。
最后一点,本片有JUDE这样的SG,有KW这样的美女……居然连吻戏都没有!!!!
这几乎是这部本来就没人看的片子更乏人问津了……当然俺这样的死忠JUDE粉例外……
其实只凭西恩潘的个人魅力就足以构成看片的理由,因为他也是个狂热的疯子,常年坚持不懈的反布什,花钱在报纸上登广告,绝食抗议,静坐示威,我怀疑他如果从政也是个疯狂的政客,imdb网站上这部影片关于西恩潘的政治倾向的讨论就长篇累牍的好几页。
政治的更替循环想必是有其奥秘所在,即使在那个年代,西恩潘扮演的州长以压倒性的优势当选看起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在号称更民主的今天,几乎更是不可复制。
贫穷和屈辱并不足以使人民反抗,反抗总是出现在人民得到一些权利的时候,同理,信仰也不足以产生力量,除非上面附着着希望。
这样看来,他的胜利当选就在于向人民贩卖了足够多的希望。
无疑他深谙这个奥秘,上百场的循回演讲,夸张的形体动作,煽动的语调,即使只面对着独木舟上的一个人,他的激情仍然不减。
那些时刻,他是深信自己身上负着使命的,并且有着带给人民平等自由的热望,这个倒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在制度体系里夸大个人的作用无疑是不现实和不理性的,与其抨击官僚的个人道德素养还不如重建或者完善制度,所以电影里着重想表现的也是通过Willie的变化探讨人性。
遗憾的是,随着细节的付之阙如,变化的脉络也模糊不清,无法深入或感动。
Jude Law的精致脸庞和忧郁眼神总是让人难以忽略也难以接近,如果你认同美好的东西总是有距离感的。
他想竭力逃避的那个破灭虚空的自我,需要重建,投身入于一场运动,一个组织,一种思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也许这正是他和willie灵魂如此接近的原因。
kate winslet的文艺气质在片中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体现,实在是浪费。
Anthony Hopkins不过不失,霸气仍在。
饰演Jude Law妈妈的Kathy Baker短短的几个镜头看的出上层阶级生活的病态、隐秘和残存的温情,kate的哥哥一出场就表现出了脆弱和神经质,倒是足以为后来的情节埋下伏笔。
总体而言,影片前半段太过沉闷,简直让人昏昏欲睡,后半段包袱抖开了,情节发展又太过俗套。
串起整部影片的Jude Law的旁白太过文艺腔,有矫揉造作之嫌。
政治狂想,商业奇情,人性剖析夹杂在一起,又各自流于表面,无法相融。
导演野心太大以至不能驾驭。
虽然鸡尾酒也有鸡尾酒的味道,但我更倾向于喝一杯浓烈的威士忌。
细微之处,还要靠个人体会了。
恕我无能,撑半小时已经到达极限。西恩潘就跟喝醉没醒酒似的……
Jude很美但也弥补不了此电影的无聊 豪华卡司被浪费 配乐也有些莫名其妙 有些台词不错 不然2星~西恩潘我实在太太太太不待见他了!!!!他死了我一阵无敌的爽感
结尾2个人的血流在一起很点睛
剧情神神叨叨,配乐一惊一乍,西恩潘演啥都像反派,裘德洛这角色简直不知所谓,就连凯特也显老,总之,难看。
本不该如此不堪吧 到底是怎么了……
本应精彩呈现 现实是令人昏昏欲睡政治片 西恩真的有演技 理想主义者的堕落
成功用它催眠三晚 说什么好呢 为了Law叔拼命给看完了
就瞅瞅演员班底算了
看得出来,这是一部雄心勃勃,要在奥斯卡上取得成绩的影片……
有一星给主演的光芒
喜欢看那个时代的片子~喜欢看西恩潘演政客~
呵呵,所以某党也是这个言论,说把富人的钱拿出来补穷人,其实补足了自己,傻逼穷人。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白痴。
裘德·洛! 片子不评论。
台词很深刻 男二号是外强中干的富二代 到最后都迷茫着 男主是逆袭了的腹黑屌丝 到最后还是憋着一口恶气
看的昏昏沉沉的
好人还是坏人,这是个问题。
我都没坚持到裘德洛出场……
完全被震住,从任何一方面来看都好的无以复加
用最强的阵容拍出了最烂的作品。全片演技最佳的是Patricia Clarkson
好电影,但看得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