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什么,这个才是开始一件事时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具体,清晰的目标。
编剧和导演,想粘一粘伪纪录片的剑走偏锋,那你走到底啊,就开始一个戏中戏用了点伪纪录片的技巧,之后就是正常的戏剧三面墙;想用用中国传统民俗里的“怨念”概念,因为有人不做好人,导致好人做了鬼,然后怨鬼不断做坏事,好啊,至少中规中矩,但导演编剧又一排脑壳整个什么“13”层阶梯,干什么?
装基督教体系的不喜欢13啊?
吓人的点是恐怖电影的本分。
你是想模仿鬼影实录那种非咋咋呼呼突然爆发的让观众自己找恐怖细节的“细心带入模式”?
还是想搞一上来就正面刚的僵尸(含中外僵尸),或者日式恐怖但无悬疑就是不断刺激你肾上腺素的模式?
编导显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们用了最不该的方法,啥都没用,啥都用了,啥效果都没有,电影风格混乱如猪大肠,羊肝,薄荷,巧克力,冰淇淋的一锅乱炖。
是看完第二部才返回来看第一部的,才想起来当年确实是被这个浓浓山寨风的封面给劝退了,两部都看完以后,才发现第一部反而比第二部更精彩一些。
刚看的时候会感觉剧情和人物有一点乱,但仔细看看,尤其是到女记者翻看视频记录的时候,屏幕上标明了时间线,这才明白前面很多剧情是再2012和2016两个闰年之间来回跳跃,串联起这两段时间线的就是芯乔,她之所以能在2012活了下来,就是因为已经被女鬼附身了,在2016她原本要报复跟她分手的阿全,但最后还是让阿全活了下来,让自己作为五个必死之一,但阿全由此被鬼附身。
阿全为了活下去,到了2020再次找到五个来替死,轮回的接力棒交会由阿全继续传递下去。
由于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真正意义的现代华语鬼片只能看对岸了,我们这边只能走近科学。
这部女鬼桥的最容易误导观众的部分就是片名和海报了,都起到了很明显的劝退效果,其实看完以后发现影片本身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尤其是其中鬼的形象,虽然大部分时候只出现在光线较暗的场景里,吓人的动作姿势主要也是靠镜头的快慢调整,但总算是可以让观众看的比较清楚一些了,单这一点就很赞。
影片中女鬼的形象有点美式泰式日式鬼的结合,在被发现附身以后,通常都是眼圈和皮肤逐渐发黑并且纤维化,这个变化比较美式;悬浮在半空中和出现在人体模型堆里的样子,比较泰式;伸出脏兮兮的黑爪保住被吓得半死的角色的时候,有点参考日系咒怨的风格。
这几种风格结合在一起,效果看起来也挺不错的。
总体来说6分多体现了豆瓣上对于恐怖片过于苛刻的要求,感觉是因为前半段剧情里三个时间线的事情穿插的有点太频繁了,才导致一些看不太明白的低分,要是能把时间线标的更加明白一些,对初次观看的观众会更加友好。
给本片7+分是符合其制作的水准和用心程度的。
晚上睡觉前闲的没事找来看的,搜了搜知乎和部分影评人的推荐说是构思很新奇,模糊时间线的手法的确是用得不错。
个人感觉导演利用了部分观众看片不记人的特点和12年16年都参与了试胆大会的乔芯学姐,以及各种需要认真观看影片并观察的场景和细节,故意给人一种时间线的破碎感,让观众在贯穿整个影片后半段的各路追逐战中重新拼凑事情的真相。
但是有个问题,这电影太吵了!
吵得我大晚上脑壳痛!
特别是后半部分,男的吼完女的叫,凌晨一两点钟我都感觉我的脑壳和我家房顶要被一起掀飞了,出现过于频繁的jump scare和连续不断的尖叫真的让人没有一点点刺激的感觉和探寻真相的欲望,更别说有那种用心理暗示等手法给观众的压抑窒息感了,一路看下来只觉得烦躁。
而且这部电影剧情也略显俗套,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升华或者是关于主题的深刻讨论,最后结尾就是戛然而止的感觉,很突兀。
听说这电影还要拍第二部吗?
那就希望第二部能更有进步吧,加油。
电影故事原型来自真实传闻已久、发生在台中东海大学“女鬼桥”的校园灵异事件:相传有一位女学生被负心男抛弃,午夜时从桥上跳河自尽,自此那座桥就发生多次灵异现象,故被学生命名为“女鬼桥”。
2018年时有一位学生凌晨独自到女鬼桥直播,期间有网友突然发现直播背景的树上疑似有一名身穿白衣女子飘在空中。
当时这件“撞鬼直播”事件引爆网路讨论,《女鬼桥》的故事就由此延伸,更配合一连串以观众为第一视角、不间断的惊悚恐怖场面,务求令观众一路惊到尾,直奔最后惊人结局!
1,三女似乎喜欢学长阿全2,试胆大会在前,记者报道在后3,孟汝柏是怕黑需要手机照明4,学姐的黑手?
5,分不清是真人还是鬼作怪,这点挺有意思的,一直让观众猜。
6,鬼片里必不可少的厕所桥段7,厕所男怎么这么多戏!
8,不是你的头在动?
9,经典电梯10,分开必死环节,如果沸羊羊在三女就没事了11,果然转身逃跑了
台湾的大学,真的有那么多灵异事件吗?
估计也就是吸引眼球的一种方式罢了。
不过,用来作弄一下学弟学妹,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毕竟,这也算是某种“入会仪式”。
而刚踏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们,好像也需要某种证明自己长大的方式。
从这方面来说,倒也是“各取所需”。
如果,再加上点人为的恶作剧,再加点狗血的三角恋,这大学的“生活”,可就是“无比精彩”了。
别回头,别数台阶。
这奇妙的灵异事件,无法用科学解释。
可是这一切偏偏就发生在“知识殿堂”的大学学园。
媒体的介入,让这所谓的“灵异”事件更加的“扑朔迷离”。
可是,真的灵异事件也罢,人为恶作剧也罢,神奇“反转”也罢,都没能激起太大的兴趣。
整个故事,只有一个疑惑,这座水塔上的俩字儿,究竟是啥意思。
推荐学习温子仁导演的恐怖片,他那个才真的叫恐怖,心理各种暗示,不是直接出来吓人的;他属于魂系恐怖片的大师级导演,我很敬佩他的;真正的恐怖是活在情节中,生活故事的背景色彩,这就更真实了;当演员已经走到那里知道那里会发生什么的时候,恐怖情节就已经没有了,情节上的恐怖暴露信息其实从恐怖本身而言,暴露后的恐怖就已经失去意义了,最多也就只是看到了电脑制作的鬼脸像,或鬼脸画出来的妆而已;真正的恐怖不是从台词展现出来的,台词一展现你恐怖直接就叫不恐怖了,演员不能明白恐怖,而是发生恐怖的“事件”本身;不好意思哈,我这是属于导演眼光。。
哈哈(饰演人员一定要对故事情节饰演出未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台词太干燥,因为台词本身是用来表达意义重点的,废话太多就会将恐怖的感觉减弱了;饰演情节是表达未知将会是怎样的生活状况中,台词表现的信息量都可以是围绕在故事生活当中的,而不是体现在要去见鬼的表面上总之不要老去想着见鬼就行,真正的恐怖是发生在生活中的未知情况,然后却又很实际的看到这个事件后,引发了恐怖灵异;而不是演员刻意因为知道恐怖而表演见鬼。。
这就没什么意思了);说到这里反而感觉有点想笑,真正的恐怖不是要演员去见鬼的表演。。
后来想了想,其实我这个是写给导演看的吗。。
好吧
电影《女鬼桥》根据大学中的灵异事件改编而成。
在女鬼桥上,久远的传说和每四年一次的轮回,使得女鬼桥更加神秘。
《女鬼桥》时间线很有意思,一开始认为是一条时间线,看到最后,才发觉,其实是三条时间线。
第一条时间线是2012年,芯乔(T恤为黄色),石头,松哥等人举行试胆大会,死了五人,芯乔被鬼附身。
第二条时间线是2016年,芯乔(T恤为蓝色),三女,阿全,文耀等人有一次举行试胆大会,死了五人,阿全被鬼附身。
第三条时间线是2020年,女记者和摄像师阿全,来学校调查女鬼桥的事情。
这三条时间线相互穿插,尤其是2012年和2016年两条时间线,很容易看成一条时间线。
在这三条时间线里还隐藏着另一条时间线,就是女鬼桥这个传说的源头,在民国时期,女鬼和男朋友相约在桥上相见,并私奔,但是男朋友没有出现,女鬼被五人强奸,含恨而死,由于怨气太大,所以产生了女鬼桥的传说。
三条时间线相互穿插,很容易弄混,但是注意细节的话,很容易发现2012年和2016年这两条时间线的差别。
被女鬼附身的话,很容易猜出是谁。
2012年的时候,只有芯乔没有死,再加上在2016年时,讨论是谁选择女鬼桥时,芯乔却匆匆把这个问题糊弄过去了。
2016年的时候,只有阿全没有死,再加上2020年时,他跟随记者来采访,全程没有出现露脸,只是出现了声音。
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死的时候太割裂了,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再加上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例如鬼打墙,电梯停不到自己想去的那一层,厕所等等,就好像是把这些恐怖片的经典场景大杂烩似的融汇在一起,但是没有很好的串联在一起。
但是,这部电影的精髓在于时间线,三条时间线相互穿插,很容易被混淆,也使得电影更加好看了。
看了这部电影,很容易联想到别的恐怖电影,例如,数楼梯的阶数是否一样,想起了《女高怪谈3:狐狸阶梯》;这种伪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想起了《死亡录像》。
这部电影虽然有些不足,但是真的挺好看的,几条时间线相互穿插,不仔细看的话,很难分辨的。
片头的介绍也很有心意。
值得一看的华语恐怖片。
影片的最后,记者阿全又找到了五个人来到女鬼桥上,开始进行每四年一次的仪式,这说明女鬼桥的轮回并没有打破。
女鬼桥的传说还在继续,每四年的轮回还在继续。
鬼月马上就到,看了这部刚更新的台湾恐怖片。
疫情期间在台地区仍然不撤档的《女鬼桥》,靠着jump scare 创下了台湾两周票房冠军,铁定成为上半年全台本土票房第一。
我对台湾恐怖片仍然停留在陈柏霖早期作品《见鬼十法》我以为这次是台湾恐怖片卷土重来,实际是在厚积薄发。
据说台湾有种说法,澎湖当兵的年轻人经常会看到 穿着早年军装的鬼在列队行走,很可能是从金门跨台湾海峡游过去的。
这篇就很好的的迎合台湾民众喜好,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讨论校园灵异事件,那我就来拍。
另外喜欢这类故事的在Youtube上搜索陈为民讲鬼故事,鸡皮疙瘩直起。
见鬼十法 (2005)6.52005 / 中国香港 / 喜剧 惊悚 恐怖 / 彭发 彭顺 / 陈柏霖 杨淇
B站搜女鬼桥花絮,精彩连连。
这不是在鬼月拍得,据说当时现场状况不断,有法师做法才顺利杀青影片是纪实灵异记录,看起来很像鬼影实录+昆池岩,摇晃不清的手机镜头更是让人满身鸡皮疙瘩直起。
还是那句话,铁齿的年轻人最容易遇到鬼。
据传早年间有学姐因为情伤坠湖溺亡,从此每闰年2月28日那天,台阶就会多出一截,走在台阶上不管发生任何事都不能回头。
东湖大学的六位青年打算在闰月拍摄灵动现象,这是在干嘛,跑50米吗?
不能回头。
还搁那块儿美呢,一会儿就让你哭
孟耿如,91年,你不知道她是谁无所谓,我也才知道。
黄子佼妻子,黄子佼知道吧?
这都不知道,那没招了哈。
相凡画室最可怕,这种头套上次看见是在谈过泰国恐怖片里面,女明星演恐怖片结果被附身,忘了叫啥了,知道的帮我评论一下满满的紧张气氛,小屏观看都不能掩盖恐惧,每次的jump scare都吓到我,我也认了。
最后导演还吊人胃口估计有第二部。
现在对别人创造的东西越来越宽容,之前看片嫌弃逻辑不严谨,嫌弃主角智商低,现在自己造出学术垃圾理解了也成长了,创作从来就不容易,拍片又不是写论文,要有严谨数据支撑,吓到人就行了。
真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还行吧,别骂了,情节老套怎么了?
就说吓没吓到你吧哈哈哈
咳咳,我的公众号推荐了好多,不嫌烦可以看一看
【香蕉船快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喜欢吃香蕉船冰淇淋,外加网名 小孙快跑
要是没有这个女记者最后发现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我都想忍不住骂人了。
常看鬼片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校园鬼故事,然后导演从各种鬼片中寻找素材拼接各种恐怖情节,然后呢,再让受害者一个个大声的吼啊吼的,然后一个个死去。
然后,我们看的一脸懵逼,昏暗的镜头下,老套的鬼故事桥段在不断上演,一点意思没有,最后几分钟,女记者发现了事件的真相,然后给故事注入了点灵魂,才算是最后拯救了一丢丢电影的失败。
虽然大家都说老套,可是我一直把屏幕斜着看,因为我被吓哭了。说不吓人的,麻烦你深夜,独自一人,熄灯,耳机🎧戴起来。女鬼桥比红衣小女孩恐怖多了好吗?!
好老套的剧情🙂
请大陆恐怖片导演组团学习如何拍小成本恐怖片。除了演技略糟糕,整个电影的架构和恐怖桥段都撑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恐怖片。以及好羡慕女鬼们脸上都有一个自信的笑容,这种笑容堪比职场上的商业女强人。
恐怖气氛够。故事看起来简单,也有点新意。4年一轮的杀戮,吓人的不是鬼,是人。
还是挺吓人的
在2025年的2月27号观看,代入感强强的🌝
愿这世界不再有恋爱脑鬼子
不错,别看是低成本的恐怖片,内地还拍不出呢
乔芯(张寗)1988的来演高中生? 顶着一张整容脸太吓人l额
完全不懂怎么被吹起来的,前期还算可以,后期女鬼露面之后肉眼可见的难看起来
先看的游戏觉得还行又看的电影,游戏的剧情基本补充了电影的剧情,不过有的地方改编的有些恶趣味,另外就是美化了季德全这个男人,这么来看电影其实还可以
要杀就杀,干嘛还要吓人
竟然开始玩儿时间线,剪辑障眼法真好
3.5星,比及格好
1.電影裡能有“真鬼”果然比某些裝神弄鬼故弄玄虛最後說是精神問題什麼的帶感多了,於我而言,前面女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偶爾現身比較有嚇人恐怖片的氛圍,後面化身“殺人兇手”花式要人命反而變成魔幻犯罪片的趕腳;2.胡言亂語:《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的應思聰精神失常,沒準也有他多年前曾遇到鬼的影響;賀承恩學長不好好在《越界》裏打排球,以張松癸之名參加什麽試膽大會,結果死得未免太慘;……3.觀影時最常聯想到的電影是《昆巖池》;4.片尾兩彩蛋,暗示有續集……
恐怖片拍成这样,还可以啊
不错的恐怖片,比预想中要好看!想不到的时间线,好多细节~演员都演的挺好~
总会有人出卖灵魂给恶魔。多人一起看还挺欢乐的
还不错,双时间线运作,女鬼附身走进2020,校方不作为,早该找道士和警方共同镇压老女鬼治本,第二部还是值得期待
这品质在国产恐怖片里面也算可以了,就是现在实在看不动这种类型的恐怖片,当喜剧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