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呼叫转移》就是。
《爱情呼叫转移》是一部烂片,但它至少还算言之有物,还算有点儿想法。
而它的姐弟片《命运呼叫转移》则彻底无可救药地沦为一部广告片,能对这样一部电影满意的恐怕只有刘仪伟本人和中国移动了吧。
整部影片由四个短片组成,分别由四个导演执导,四组演员表演,其中刘仪伟扮演的大头贯穿其中,是一个灵魂级的人物。
不过虽然有这么一个人物在里面穿着,但四个故事依然让人感觉毫无关联、各行其是,捏在一起更是不知所云。
如果非要总结出一个像样的主题的话,那就是“中国移动,改变你的生活”。
故事总的来说没劲,细节上更是经不起推敲。
就不举例子了,因为全片都是例子,举不胜举。
一部电影,如果其他方面不好,还可能在另外的方面出彩,可是如果剧本不行,那基本上就是无可挽回的烂片了。
影片里名角是不少,但是因为影片本身的局限,给他们的空间就很小,因此再好的演员也没有发挥余地,再多的明星作用也仅仅是让观众得到一点点找熟脸的乐趣。
一部让好演员没有发挥余地,让观众的乐趣仅仅停留在找熟脸层次的电影,可想而知是一个怎样的水平。
不多说了,我已经在这部电影上浪费了近两个小时,就别再为它写影评上重蹈覆辙了。
中国移动的广告片,一部电影分成四个小故事、四个导演分别拍摄。
情节虽然漏洞百出,但因为短,目的又是娱乐,就像听一个蹩脚的小笑话,不至于坚持不到结尾。
观后感大概跟《蜘蛛侠》差不多,所以应该算是一个可看的娱乐片,没有过于空洞粗劣。
第一个故事,在给中国移动的3G做广告;第二个,说明移动的服务小姐很漂亮,所以服务质量是很高的(满屏幕只见范冰冰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第三个,连没有电的山区都有移动的信号;第四个,车祸之后还是要靠中国移动才能脱离险境。
有的评论说,每个故事的广告手机也不同,我倒没注意。
另外看到一个评论,说影片的音乐其实不错,特别是葛优那段。
我倒想起来,葛优骑车去充电的配乐,居然让我突然想起“鬼子来了”里面,村民赶着马车送回鬼子的那段音乐,悠扬美丽至极。
这么说来,葛优那一节的配乐确实很不错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看过了《集结号》、《投名状》这么残忍郁闷的片子,《大电影2.0》、《棒子老虎鸡》这么无聊透顶的片子。
你就会和我一样,觉得《命运呼叫转移》还算是本好看的电影。
觉得最好笑的一段是:春燕背着筐进村,看见磨台上放着一个手机,正要摸,躲在墙角的葛优马上跳出来,兴高采烈地大喊一声:我的。
还有刘仪伟的那个面水浆糊的笑话。
别的好像就没了。
就不为这影片正儿八经写影评了,随便胡侃几句和《爱情呼叫转移》相比,有突破,至少,手机确实在这部影片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比《爱情呼叫转移》中的那个“概念手机”现实多了,不过问题也就来了,有人说这是一部中国移动的广告片,这话没错。
电影是四个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各说几句吧《误会》三个大男人(而且还是有钱的男人)用一样的手机还互相拿错了,这一不靠谱,而且用的都还是波导的手机,这更不靠谱,要知道,要三个有钱的男人同时用波导的同一款手机并且还出现在同一空间内——这概率我估计不会比彗星撞地球高多少。
但是,人家制片方拿了波导的广告费,忍了。
除了这两点,这个小片段还是挺有意思的,台词有味道,笑料较多。
《生之欢歌》 最不靠谱的一个故事了,可老子居然看得津津有味,堕落啊堕落。
关键还是范美人那妖精样实在勾人。
这个片子整一个移动员工形象片,建议中国移动单独买下这片段,放在演播厅反复播放,再签下范美人,当形象代言人。
《山区》这就整一个中国移动形象宣传片了。
这故事就一主题——手机改变人生,间接引出——中国移动带您致富。
葛优的演出出彩,看着像冯小刚的贺岁片。
只是波导手机的特写多了,又是波导,得瑟……《山难》没事乱煽情,最没意思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你,要捉奸,找中国移动,要救人,也找中国移动。
从头到尾我都一直在笑,不是剧情有多喜剧,是我一直在想,这样的东西也能叫电影?
不得不佩服导演,还有中国移动的伟大。
电影广告是门艺术,像大腕那样把广告渗透进电影,那叫功力,像命运这样把广告赤裸裸的摆你面前,这叫NB。
我脑中反复出现一句话,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晚上去看了《命运呼叫转移》,看完使俺加深了对“挂羊头卖狗肉”的理解。
打着命运的牌子,搞得主题如此宏大;打着群星的幌子,弄得海报那么诱人。
看完才知道,原来是拍一广告大串烧。
整部电影:中国移动广告第一个故事:酷派手机第二个故事:nokia手机第三个故事:波导手机第四个故事:中兴手机感觉就像吃西餐,花一大把银子吃了一水果蔬菜拼盘,搞得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却没什么味道,纯属混事儿、蒙钱、凑热闹、欺骗群众。
特别点名强调一下,第二个故事最烂,整个一又臭又长的MV广告。
虽然是有人请客,自己一分钱没掏,但还是很后悔,毕竟掏了时间。
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猫在窝里睡觉,至少养神。
之所以敢这么拍,一是仗着有人掏银子,移动外加四种品牌的手机,真会拉赞助哈。
恐怕上映之前就收回成本了,所以根本不在乎票房,大户人家呀。
二是仗着一堆明星撑场子,有那么多铁杆“粉丝”,不怕冷场。
充分发挥了人多力量大的愚公移山精神。
一个明星十万条粉丝,十个就是一百万,票子哗哗的。
希望葛同志以后别参演这种无聊的电影了,有损形象。
问候制片、导演他祖宗,表达一下俺的愤慨。
大家都受党教育多年了。
你们可以欺骗群众的RMB,但不能欺骗群众的智商。
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电影,不能无聊到这种地步。
真是商业电影啊范冰冰都成了移动的客服人员,其他的可想而知!
I服了THEY电影一个情节比一个情节没意思,第一个还能提起点兴趣,最后彻底丧失兴趣了。
范冰冰和王学冰的爱情故事,那场演唱会你怎么不打上《同一首歌》的旗号呢。
央视没准还给你个广告费。
葛大爷那真是山民吗,穿的那叫一个鲜亮啊,海军衫还是!
瞧那一尘不染的领子,真是一个无业游民。
最后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他怎么就没死呢,真是命运给转移了总之很差劲的一部片子,不看也罢!!!
记得去年是被人忽悠着去看爱情呼叫转移。
看完后老娘认为刘大叔脑缺氧:这孩子不怎么精神。
今年老娘看了命运呼叫转移。
完全是出离愤怒了。
刘大叔你把全国人民当弱智耍吗?
你花了六百万就整了这么个玩意儿出来吗?
就算是贺岁片也不能贱到这个程度吧?
刘大叔你脑子已经被鸡踢了。
你还是赶紧抽自己俩嘴巴子滚回去做菜吧。
谢谢了!
昨天在家里看了一部今年的贺岁片《命运呼叫转移》,看演员阵容也是大腕云集,本以为能看到一部类似于《东成西就》的片子……却意外地发现这是一部赤裸裸的广告电影。
有网友评论说:中国移动真牛X啊,楞整出一个广告电影来!
即使这样,还是有人说“好”。
我也觉得“好”,广告电影能拍成这样,应该说够水准了。
既然是广告,你们凭什么打着电影的名义?
我容忍你做广告,但你不可以让我花钱看广告,这不是颠倒了吗!
骂它的人分明有种自己的权益被侵害的感觉。
导演已经彻底地撕下了他的遮羞布,我甚至能听到他躲在银幕的背后狞笑:“我叫你看盗版,我让你看广告!
我就做广告了!
我无耻,但我无耻并幽默着!
”观众骂过了,还是要冷静地走开,也许在心里默默地想:“电影是你的职业,不是我的。
算了,算了……”这不是某一个导演失德,而是一群人在行业危机的压力下“失德”,那些大腕的演员们不是去捧场了吗?
如果他们有足够多、足够好的电影让他们露脸兼赚钱,他们还会理睬这种小瘪三似的电影吗?
或许不会这么痛快。
中国那点可怜的票房,除去分给某几个大牌导演的“大片”以外,所剩寥寥无几。
不作为的政府和符合“经济人”假设的广大观众,共同培育了一个这样的市场——投资商血本无归,大部分有才华的导演不能获得体面的收入,新人勒紧裤带过日子。
我们像是口口声声爱电影又不愿意花钱买票的后娘啊,今天终于看到电影自谋出路,自寻收入了。
上帝死了,电影很孤独,所以它越来越学坏了。
《命运呼叫转移》的态度是一次赤裸裸的挑衅,甚至还带着一点不怕死的青少年式的无耻。
照着《命运呼叫转移》的路子发展下去,若干年以后,我们只敢要求电影人为我们拍点真正的电影,而电影人为抗议“盗版”而集体裸奔。
经济学家说得没有错,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生产者的保护,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归根到底还是对消费者的保护,它使消费者能够买到质量优秀、价格合理的艺术产品。
我信这句话。
只有纠正了对合法权益的侵害,才能纠正电影市场的价格扭曲,才能渐渐纠正畸形的产品结构,才能出现我们自己的电影大师。
做电影的人不必堵在“国外拿奖”、“露点色情”、“大大大片”这几个狭窄的出口边缘,苦苦地挣扎。
误会很好玩 生之欢歌的范冰冰美灿了 山区的故事太经典了 山难比较败笔
事实证明,范冰冰就是一颗老鼠屎,和王学兵,那叫一个苍白莫名,外加脑残啊。葛优,佟掌柜,姚晨都很好。
虽然里面全是中国移动的广告,但是故事本身还是不错的
怎么取消看过的阿?我没看过其实。。。
手机很无常,老三很无聊,美女很无脑,奸商很无敌。
还行 几个不闷的小故事打发自己的时间
看了前几个故事 最后一个貌似没看
为什么这帮人的脑子里只能编出这么猥琐的故事呢,还想用猥琐的故事将大道理...
大家居然都在骂 果然豆瓣聚集了最大量全球口味最刁钻和苛刻的看电影的人。
很久以前看的了,对葛优那个印象深刻,对徐峥那个也还记得挺清。“请平哥出来说话。”呵呵。另外两个故事好像很乏味。
四段小品,土!烂!还很主旋律
13还可以,24是垃圾
还可以,几个故事至少还是完整的
人生中充满了惊奇和巧合吗?
一个十足的烂片,竟然票房还不错。唯一记得的是其中一句台词:“你别想了,你左脑子里全是水,右脑子里都是面粉,不转还好,一转全是浆糊。”
从爱情上升到命运,不知会如何胡搞
《误会》与《山区》还行,孙周的摄影明显让另三位导演看起来像业余玩票的。《生之欢歌》做作煽情得令人呕吐,不得已只好快进;《山难》令人毫无感觉,是个凑数的命题作文。
作为转移系列,这部算是最拉跨的了!广告太硬,剧情还离奇的松散,都是短剧 ,时间篇幅那么短还能这么松散,真是不容易。误会,高开低走了!而葛优的那部其实是我最喜欢的,轻松欢快,又有寓意。四颗星仅以缅怀那个思潮时代!
葛优那段算是有点意思 其他的。。。
电影工作者真的不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