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电影节一共只订了两张电影票,两场居然都是日本电影,而且还都是“古装”的日本电影。
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发疯。
开幕那天去看的是《武士的一分》,在影城。
订票的时候只想着导演是山田洋次,因为之前的《隐剑鬼爪》和《黄昏的清兵卫》都给错过了,所以今年这部一定要看。
后来经人提醒才想起,主演是木村拓哉。
倒觉得像是又捡了个什么便宜似的。
“武士的一分”是直译。
山田老爷子解释说,这个“一分”在日语里含有“底线”的意思,因此片名也可以直接理解为 “武士的底线”或者“武士的尊严”。
这个解释真婆妈。
本来在放映之前先解释片名就是个拘泥观众见解的勾当,还解释得这么简短直白。
真是“正确的废话”。
好在电影本身并不让人失望。
其实我倒觉得英文片名更加精准——《Love And Honor》,利落而又恰如其分。
剧情说来简单,不过是一个下层武士因为替领主尝毒而双目失明,妻子被藩头武士蒙骗强暴,于是失明的武士为了荣誉和尊严与藩头武士决斗云云。
我同事很不厚道得一言蔽之曰“不就是个为了老婆去搏命得故事么。
”刻薄之余,倒也精辟。
然而用两个小时来讲这么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还能让观众不打瞌睡不觉厌气,这个就是导演的功力了。
基本上整个故事是从头顺叙的,唯一的插叙部分只是武士妻子加世讲述如何被藩头武士强暴的那一小段,殊无许多艺术电影中时间线跳来跳去看得人云里雾里的臭毛病。
画面也是四平八稳的,像一幅幅幕府时代的白描画,清新灵动。
一度我还觉得加世的和服太过素简,随后才省过来,木村所饰的武士不过是个身份低微的尝毒官,除了名份上的荣耀之外,生活水准和市井中的升斗小民想来也并无太大差别,可不就该是这个样子的么。
我们倒竟是被老张老陈之类的“大片”弄坏了口味,才会觉得所有的“古装”都该是金壁辉煌活色生香的。
木村演的下层武士在影片开始没多久就因为中毒而瞎了,所以我老是觉得应该称他为盲武士。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梁朝伟在《东邪西毒》里的那个角色。
但事实上,除了同样的隐忍之外,这个盲武士要可爱得多。
他会和妻子甚至仆人开玩笑,会用逗趣而又宠溺(即使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语气叫妻子“傻瓜”,会不顾老仆人关于武士形象的唠叨而对钓鱼的小孩子恶作剧……这些,似乎都和武士道一贯示人的刚猛威严形象相去甚远。
可是却更显得他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某种精神的象征物。
看完部电影我一直在想,山田老爷子究竟想表达的是一种对武士道精神的什么情感呢?
毫无疑问,他对武士的尊严、武士的荣誉感是肯定的,否则也不会有这样一个片名了。
然而他真的是要表达对传统武士道精神的推崇麽?
好像又不尽然。
无论是这个盲武士还是他的同僚,在镜头中都没有刻意展示他们的高贵肃穆,反而时时处处流露出自然朴拙的活泼来。
忽然想起女主演檀**(后两个字是日文,没听清读音,也不知道写法)在开映前说的那句话——“山田导演真的是一个内心非常美好的人”。
这一点,由这部电影而观之,我信。
武士精神也罢,普通人的生活也好,他力图展示的,确实是其中美好的部分。
这美好,是他自己感受到了,然后一五一十地通过电影画面转达给我们去感受的,而不是他刻意美化出来要灌输给观众。
这是老头子的可爱之处,对得起我砸下的六十大元。
其实,除了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可圈可点,就连片中的细节琐碎,在我看来都是美的。
比如武士家里那个放热水壶的青花瓷器(抱歉,实在不知道该叫什么),比如那个盛着炖芋头的陶碗,比如那串廊下的风铃……说来都是寻常物件,可是在镜头里充满了生活本身的美感。
那是比一切华丽的装饰渲染都要好的。
物是如此,人更是。
武士的姑姑和仆人德平都是配角,形象却是真切有趣。
尤其是姑姑到武士家里探病,出门时与德平打招呼的那几句寒暄,平实的市井口吻,逗趣的效果却胜过任何花足了力气的“搞笑”。
先是“这不是德平麽”——看见熟人打招呼的正常说辞,然后是“怎么老成这样了啊?
”——似乎语带叹息,让人以为接下来必然是一番“岁月不饶人”之类的感慨,或许还要忆忆旧,谁想到下一句竟然是“我还以为你死了呢”——是担心他已经死了还是发现没死让她失望了?
德平自己都来不及做出反应,这徐娘半老的姑姑已经是一阵风似地径自走去了。
真真让人笑到打跌。
主角就更不必说了。
木村的盲武士固然很好,更难得他的妻子加世,在一派日本女性典型的温良恭俭让之下仍然充满了活生生的稚真清透,而不是一张铁打的妇德的标签。
其实按照剧情设定,这个角色完全有琼大妈笔下貌比兰花命如黄连的潜质,然而导演硬是没有给她一场正面渲染的哭戏,更毋论什么呼天抢地了。
最记得她被休出门的那场戏。
泪是有的,然而给人的印象却很模糊,反而是她最后道别时的说话,导演甚至不给一个清晰的近景,却让人分明能感觉到她的凄决和勇气。
倒让人觉得她像一块温润而又坚实的璞玉了。
还有结尾那场,也是可以煽情的戏,偏偏处理得极隐忍,摆明了不要赚观众的眼泪,却让人觉得心里有个极柔软的地方被触碰了,氤氲起一片暖暖的温柔来。
大学里教编剧课的沈先生曾说过,一部好电影,应该是让人看完了觉得胃里面都很舒服的。
这话当年听起来好生深奥,那一刻,我却忽然明白了这种感觉。
于是还有一个问题——哪儿能买到《隐剑鬼爪》和《黄昏的清兵卫》的碟呢?
如果有人知道,请千万告诉我一声。
想谈谈《武士的一分》(武士の一分),因为电影太好看了,是今年电影节至今看到最好看的电影。
然而,愈是喜欢,愈是无从说起。
容许我支离破碎的谈谈吧,又或者不要听我说了,赶快跑去看电影好了。
散场后,坐在我旁边那两个女生兴奋地谈论着,她们大概是捧木村拓哉场而来看电影节的,其中一个说:“很好看呀!
而且不只木村好看,那个叫德平的佣人(笹野高史饰)也棒极了。
”女生心明,山田洋次的戏中,愈低下的人物愈见可爱,反而那些精英贵族,都是导演揶揄讽刺的对象。
这不是一厢情愿挫强扶弱,想想要是没有德平这个深懂人情世故的老佣人,新之丞(木村拓哉饰)大概要孤独余生了。
大部份观众都等到字幕出尽才离开,然后有阵掌声。
离开时,听到另一对陌生女子的对话:“这个要买DVD,买日版,日版有英文字幕吧。
”好电影,自然有人愿意付钱买正版。
我觉得自已很幸福。
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黄昏清兵卫》、《隐剑鬼爪》和《武士的一分》都是在电影节率先看,而且在文化中心大剧院的银幕看。
我记不起是哪年好像是田中丽奈说,很羡慕香港有这样大的一个地方放电影,也很高兴自己的电影在这样大的一个地方放映。
我其实想问,为什么今年要找到会展搞开幕呢?
“武士三部曲”分别在零三、零五和零七年在电影节作开幕首映。
我发觉,那三年的电影节都过得份外充实。
零五年,《隐剑鬼爪》的开幕首映,有导演山田洋次和男主角永濑正敏亲临现场(可惜没有松隆子)。
山田洋次说,他早在零三年就想来,可惜当时正值沙士。
永濑正敏说,他很多年前就跟导演合作了。
他指的是《儿子》(息子)和《学校II》(学校II),两部都是很棒很感人的电影。
说起来,除了低下层庶民,残障人士也是山田洋次关注的课题。
《武士的一分》的木村拓哉盲了,《儿子》中永濑正敏心仪的和久井映见是失聪的,《学校II》里永濑正敏面对的是智障学生。
这些人在山田的电影里都带着尊严活着。
《武士的一分》的中文字幕翻译是内野Esther,据我记忆她是个嫁了日本人的香港女子,本身是个山田洋次迷。
零五年暑假百老汇电影中心搞了个“山田洋次特集”,内野Esther是搞手,那本A3 SIZE免费派发的特刊,当中大部份文案都是她所撰写。
谢天谢地,字幕翻译有板有眼踏踏实实。
现在有很多正场电影字幕都搞“深加工”,自作聪明,浮夸得很。
舒琪日前说:“我甚至觉得山田是在用小津的方法,来导这三部的藤泽(藤泽专写不得志的武士,与小津专写家庭、山田专写庶民,三者对人文的关注,竟何其相类与接近?
)-你看那个八卦多咀的姨母、一班得个讲字的同僚、个个口不对心的亲戚,不就都是从《彼岸花》、《早安》、《浮草》等小津电影里跑出来的吗?
”影痴们都爱小津。
我说,喜欢《东京物语》的朋友,都值得去看看《儿子》。
山田洋次喜欢拍系列电影,拍了四十八部《男人之苦》,拍到寅次郎过世才停下来,多产、通俗、票房成功、喜用当时得令的俊男美女做主角,加上从不故作曲高和寡,令很多人轻视了他的艺术成就。
有些主题,有些关系,可以一拍再拍,值得一拍再拍。
对比韩国主流电影那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究极创意,你会发觉重覆和坚持也是一种能耐。
山田洋次的武士片有决斗、有血、有切腹、有一剑夺命的场面,却从来没有将暴力美化,暴力场面可能令观众有一时半刻大快人心,但马上就回复至清醒的悲凉,因为当中根本没有胜者。
近年常常听人说“暴力美学”一词,我至今仍不理解暴力与美怎样可以并存。
原文刊于(附连结):http://blog.age.com.hk/archives/580
半年前刚刚在《外国文艺》上看了藤泽周平的武士三部曲的三部小说。
我觉得木村拓哉演这个主角不是很合适。
木村拓哉更多的像一个敏感而单纯的男人,不太像是一个身怀绝技而有城府的人。
《黄昏清兵卫》里面的真田广之就比较适合这种低调却深藏不露的角色,我认为《黄昏清兵卫》比这部电影拍得更加传神。
这个电影基本上是完全忠实原著来的,不同之处大概有以下几点:我记得小说里木村拓哉这个角色是没有找剑术老师来求教的,而是自己练习感悟,最终杀掉了仇人。
这个改编我觉得是针对木村拓哉的,原因就是他确实看起来不像一个身怀绝技的高手。
小说里决斗似乎也是直接一刀致命,没有断胳膊一说。
——话说回来,木村在院子里练剑那两下还是很有力道的。
电影的结尾却对小说进行了一些改编。
首先是木村说“不要让仆人跟踪就好了,不知道就好了,当个傻瓜就好了”,我认为这些话不符合这个武士的性格特征,这些话也是明显的糊涂虫才会说的话,在这里说很不合适;其次把原来的妻子找回来做饭时相认的场景也做了很大改编,第一次做饭后就相认,而且当时就抱在怀里哭泣。
我觉得这个场景也是为现代气质的木村而改编的。
你想想看,好的时候平时说话都不用正眼看妻子的武士,在当时完全大男子主义的日本,而且双方确实有一些嫌隙,此刻怎么会感情如此外露,而且第一次来马上就相认。
这一点原著小说处理得非常好,最后相认的场景可以说是画龙点睛,非常感人,很符合这个日本武士的性格。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小说来看一看。
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一部电影,很多细节都处理得很好,基本没有什么破绽,表现了日本电影现有的水准。
比起山田洋次導演的前兩部武士作品,《武士的一分》顯得秀氣有餘卻粗曠不足,木村拓哉臉頰太俊俏,鄉野美景色調又過華麗,反而遙遠了與那個顛沛滄桑劍鬥時代的浪漫懷想。
話說回來,應如何表現時代的真實感才叫真實,這也弔詭。
無論如何,別說倭國的浪人切腹精神,連爸早年的農稼生活都無法想像,父子時光相互交疊,但存於父體質內之絕大部份,卻非我所經驗(FM流行樂如何被AM胡亂講膏藥廣告徹底打敗),猶如現下經歷之生活(全球化、網路語彙及台海關係的角色對換),亦必成為難以理解的歷史。
我們攪和與共,共同渡日,共同遺忘,共同捏造未來的可靠,但過站的吉光片羽,偶得追憶而借屍還魂,卻永構不成真實。
感受為真,記憶為妄,試圖釐清真實的可信,許就是人生最大的弔詭與矛盾。
那是个多种正义并存的年代,是武士的黄昏。
用剑捍卫着荣誉的人们将要作最后谢幕。
一片穷途末路,与泥沙俱下的新时代之间,怎样保持一个武士的尊严,也有多种选择并存。
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视线对准幕末下级武士,远离京都的穷乡僻壤,也被时代的动荡波及,一切正在悄悄改变。
发生了一些哀婉而庄严的故事。
武士的身份并不能给主人公带来多少好处,在森严的等级中俯在最下层,以忠诚服从为天职,命运并无多少掌握在自己手里。
可是,他们还有深沉的爱,有信念,还有手中的剑,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武士的一分。
(一分,日语“尊严”)我是倒过来看三部曲的。
最先看的《武士的一分》,还主要是被海报吸引了:武士抚刀而立,刀柄上悠闲地立着两只小鸟,在一片晚霞烧红的背景下,动静结合,有种大气的美感。
想起那首著名的俳句:“武士伫立,在倾听莺儿歌唱。
”乡村武士大鹫文吾几经良师引导,咏出这样饱含仁慈与诗意的句子--协调武的暴戾,约束武的放纵,让武士的利刃听从于更高的道义,听从于美。
木村拓哉扮演的低级乡士三村新之丞,俸禄微薄,兢兢业业做着一份为领主餐前试毒的工作,不幸中毒,就要被像垃圾一样抛弃。
境况虽然不合理,但对于武士来说,这就是他们难以抗拒的天职吧。
三村的理想也就是找机会辞去这份工作,和妻子在乡间开家道场,教孩子们剑术。
还没来得及.......木村拓哉还是太帅了,一开始怎么看也觉得他和环境不协调,那样文秀中带着些贵气,倒有点像被流放的光源氏。
他自己也很不自在的样子。
盲眼以后,表现就好多了。
不管怎么样,武士精神没落,在迷惑中一些武士开始寻找自己的道路。
《武士的一分》中,三村对于所谓天职感到厌倦,盲眼后,为找回尊严,也为替被骗奸的妻子复仇,所进行的那些奋斗;《黄昏清兵卫》中,木讷的清兵卫大人,因为全心全意照顾妻儿家小,无暇洗漱,像条臭咸鱼一样出现在主公面前,对主公吩咐的任务一味推诿;《隐剑鬼爪》中,宗蔵索性将上司给杀掉了.....走向不同道路的武士,遵循的是自己内心,也许会站到完全的对立面上,但都无愧于武士的称号,算得上真正的男人,很奇怪吧?
就是那样一个奇怪的时代。
政治的让位于道义的,再让位于人性的。
在黄昏的微光中匆匆赶回家的清兵卫,怎么看,都是巨蟹座的好男人。
老母鸡一样爱家护家,呆瓜一样沉静寡言,笑起来忠厚温暖,遇事一味退让,完全没有侵略性好欺负的样子,一旦真的下了决心,却不可动摇......可是,真田广之却是天秤座的,一个圆滑的星座。
毕竟是拍过《远山的呼唤》、《幸福黄手绢》、《寅次郎》系列的老导演,拍出来的武士片,也平静温厚,一派家常风味。
爱与恨,矛盾冲突,还原到一粥一饭,洒扫庭除。
很传统的镜头运用,尽显寂静谐和之美。
好像看秋原上一条河的流淌,也许有点乏味,可是,找不到什么破绽。
这是一个关于武士的故事,也是关于一个不想做武士的男人的故事。
一个由于试毒而失明的武士,恰恰是在失明后彻底地成就了武士真正的精神。
许多的矛盾与冲突使得这一部电影充满哲学的意味,而行云流水的叙述使这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不会枯燥。
我几乎没看过以武士为主题的电影,与我而言,武士这个名称总会和切腹自杀联系在一起,一如日本人极端的行事态度。
可是山田洋次的这个故事颠覆了我狭隘的理解,更玄妙的是他所选择的是一个极力摆脱武士职业的人。
一个盲武士,还能称为武士吗?
最终他刺穿了那位“高级”武士的手臂,这又意味着什么?
即便剥离武士身份不谈,这样的为尊严而战同样激动人心。
盲武士杀死了高级武士,连盲武士的好友都没料到,像说一个玄幻故事一样说给盲武士听“有人杀死了岛村大人”。
影片对人物的刻画相当精细,连一个只有几分钟镜头的配角也演绎得相当到位,这着实是一部有一定水准的作品。
加之瑰丽、撼人心魄的音乐,相当值得一看。
至于有人疑惑:何谓“一分”?
乃“尊严”之意。
也许是漫画的关系,我对日本史的兴趣只停留在暮末时期,最多再加上平安朝。
我对乱世充满幼稚的热爱,连中国史我都很喜欢维新和辛亥革命- -我觉得大概是我确实很萌个人英雄主义那一套,大时代里,个人的命运和努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变历史的面貌,就是那种又纠结又狗血的情绪弥漫,这种时候我通常都觉得自己还是个有理想的热血青年= =+++真是幼稚的历史观啊……所以说,我看山田洋次的时候,总觉得隔了很多距离。
他的武士,距离平安朝已经太过遥远,而冷兵器时代最后一击的末日光辉又尚未来临;弱点很多,但是又被描绘成内心强大的人,过着世俗的情爱生活,但是又怀有虚弱的骄傲和自负。
黄昏清兵卫的好处在于浅淡,虽然宫泽理惠美得夺目,但是电影本身却是“昏昏灯火话平生”。
隐剑鬼爪我没有看,评价已不如前作,而到了武士一分,山田洋次的平民情怀依然保留,浅淡的美感却空留其表,老实说,这是一个令我失望的故事。
邦妮写道“这一部几乎前半部都是在描写夫妻感情,而且,太苦情了!
太浓烈了!
女人为了残废丈夫去卖身被丈夫遗弃后来丈夫杀了奸夫再度复合…… ”我看完的感受也正是如此,大概是因为最近一直在看芒果台,又是九指新娘又是苦恋花的节目预告看得我痛不欲生,我竟觉得这简直就是台湾苦情大戏的粗略脚本><有人说,山田的武士电影写寂寞远多过荣耀,三村新之丞的一生,大概只有这一次挥刀一搏的机会。
电影描写新之丞从开始练习盲剑到决斗的后半部分其实不错,张力和镜头感相比黄昏清兵卫丝毫不差。
可是我完全接受不能的,是新之丞挥剑的理由。
电影英文名作love and honnor,大意说爱与荣誉即是那武士的“一分”,可是加世作为新之丞唯一爱着的那个人,一直处在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上,新之丞的爱,首先要靠战胜所谓一流武士来完成一次自我认同和价值修复,再以一个重新站起来的强者的立场去宽容又满怀深情地接纳加世回归。
对我而言,这并不是我能够理解的爱情。
而作为电影中最为重要的女性角色,加世的立场态度也相当暧昧软弱。
以黄昏清兵卫而言,我以为山田导演要表现的女性道德美不仅是传统的善良和温顺,还有沉静坚韧的生命力和坚定的立场。
可是加世身上太缺乏的正是这两点。
她对新之丞的爱,其实软弱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不,应该说,这两个人对彼此的感情同样脆弱。
由于基调已经被定下了,于是整部电影在我看来充满违和感。
无论是一丝不苟的镜头的运用,光线的调子,还有配乐,都没有办法使我产生共鸣,当然也包括了演员的表演。
坦白说,我觉得木村演得很不错,尤其是后半部分,一招一式气势都很足,加上之前看一分特典里他练习的姿态留下的深刻印象,他的认真和投入完全传递给了我。
在这一点上,非常感谢。
但是在前半部分里,琐碎的日常生活情境,与檀丽相比,他的表演确实略显得浮夸和流于表面,小动作、眼神、嘴角的表情浅笑,仍然保留日剧的影子,有那麽一些不合时宜。
2007.6
山田洋次导演的细腻,恐怕后来人中很少再有,原因应该和现代的狂躁有关,卷钱的极速滚滚洪流,任谁都很难立足江中,更是很难望岸难上,怎么可能还静的下心来。
作为武士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武士的一分》依然在山田洋次的细腻水准,但,很明显有“凑”完成的感觉,这是三部曲中最勉强的一部。
木村拓哉是这三部曲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超级巨星,帅极了,看得出他也异常的努力,有意愿留作品于世的倾向。
但是很遗憾,总感觉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那个让人涌动的东西没有出来,而且极有可能是他使第三部失分了。
当然,导演在最后几场戏中似乎也没有调整好,本可以稍做修正,就可以使人身不由己的哽咽、心疼不已的,结果也未能推上去。
而且结尾如果改一下,没那么小圆满的话,可能更会流芳灵性不等于熟练工,物理的水准能通过学习、追求就可以不断提高,可是才气,是永远学不来的
誓死維護人性尊嚴在電影市道並非大好、而世情和人情又日趨市場計算的時候,能看到一部講人性尊嚴的電影,實在難得。
大概拍電影為償心願這種舉動只能發生在有心人導演身上,例如日本老牌電影作者山田洋次。
生於1931年的他,自1961年起執導,至今拍了63部電影,其中47部是長期賣座的《男人之苦》片集。
他導演的作品都是庶民劇,講現代社會小人物的故事,與時代脈搏很貼近。
然而誰也想不到這位在日本歷久不衰的導演在70歲時候轉去拍日本武士,以新角度來寫日本歷史上這種獨特的人物,並完成了三部曲,分別是《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和最新這部《武士的一分》。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皇宮戲院放映的那個拷貝,清明通透,畫面顏色和質感皆接近完美;看到一位老導演嚴格要求,很認真去創作,實在感動,因為這部片攝影、音樂、服裝、佈景都是高水準,實在看到賞心悅目。
今時今日還有人(松竹影畫)肯投資拍攝誠懇的言志電影,真值得表揚。
幸好這部片在日本賣座甚佳,更為可喜可賀。
此片講的故事主角很新鮮,是避免藩王受人陷害食物中毒的試食員(由年輕偶像木村拓哉飾演)。
該位服務藩王的武士很討厭這份工作,正想離職之時,卻不幸真的中毒,導至失明。
這嚴重的打擊令他幾乎崩潰,失去職業之外,也失去尊嚴,老婆去茶室當女侍,被藩王內部總管欺負。
山田洋次在今時今日把這個跌落谷底的高貴人物搬上銀幕當然有其現實意義,因為今天世界上正處於轉型的時代,各處都有很多這類人存在。
本片導演與他的多位編劇並沒有花很多篇幅描寫他的苦況,而主要是寫他對失明的多種反應,他努力生存下去,對家事的關心可能並以前更多。
他的老婆出外賺錢,他叫家傭去跟蹤她。
當他知道老婆被人欺騙、勾引之後,他盛怒在雷雨夜把老婆趕出家門。
另一方面,他重投師門練劍,儘管自己失明還是要把自己武裝起來;他要與騙他老婆的藩王內部總管決鬥。
山田洋次的看法表達得很清楚,人要維護自己的尊嚴,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這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導演在今天重振日本這種文化和德行。
事實上,切腹這種日本獨特的行為確實有在本片裡出現,在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之後,負責廚房的那位總管便切腹自盡,雖然後來查明該次食物中毒並非仇人陷害、而只是食物季節性的天然因素,但他仍然以一死來為意外負責。
山田洋次態度樂觀的,他安排的結局一片光明,仇人死於武士劍下,而失去了的老婆也回到武士的懷抱。
故事顯然說明,人一定要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只要抱持同歸於盡的決心去爭取,總會得到美滿的結局。
本片不是大製作,然而攝影、音樂、場景都很認真,比較以前日本電影興盛時代的作品不遑多讓。
服裝特別值得一提,既符合傳統設計,又具備今天時裝元素,大肩膊、線條硬而明快,相當不俗,怪不得近年多部中國古裝大片都找日本人口負責服裝。
山田洋次老而疆堅,他今回與年輕偶像木村拓哉合作很好,令後者脫胎換骨,也是成就。
木村迷因此而去看這部電影很值得。
(完)
http://fun.china.com/zh_cn/movie/poster/more/11032131/20061206/images/13794649_2006120616114026838700.jpg 这个名字我想了很久也未能理解。
从电影的情节而言,只是讲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
很难有所联系。
导演山田洋次是个牛逼的人。
因为看所有的评论者在他们鸟瞰状的评论中还是不免都对这个名字肃然起敬。
我们这些人,因为导演以前的作品而更不敢怠慢。
名声使这部平淡简单的电影获得了从容和纵容:花时间看下去的从容和对平淡的忍受以及纵容。
但看完以后,就不得不说,这电影确实牛逼,牛逼到不能言语,好比让我们形容绚丽多彩的烟花相当容易,但是要去形容平静的水面上的涟漪以及山雨欲来却不来的惊涛骇浪,就有些力不从心。
有想去夸它的冲动。
但知道一声“好”字好喊,但详细说好在哪就得有迎接砖头准备满脑袋是包的勇气和觉悟。
武士三村新之丞拿今天来讲就是一个平庸的职员,在五百强企业挂着白领的名义上班,却干着一个羞于启齿的岗位,为领主食物试毒。
虽然老婆觉得这应该是个很拉风的职业:可以当着BOSS的面吃东西,有着与BOSS亲密接触的机会。
三村新之丞是个不愿被善意误解的人。
因为他根本没有与BOSS接触的机会。
每天与几个委琐的同僚困在一起。
等待着品尝那些被试毒的食物,然后彼此之间品首论足一翻,聊以无奈。
有些人总是不甘于现状,比如我们这些办公室动物们,过着朝9晚5的平庸生活拿着30石的微薄口粮,总不免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比如三村新之丞要辞去工作,和妻子退隐山林,教小孩剑术谋生。
比如我们虽无山林可退,也想市井嬉戏,粗茶淡饭只要不看人眼色就快乐余生。
三村新之丞的梦想是被人嘲笑的梦想,但他的妻子加世没有。
平凡人家的妻子都有无数现实的理由可以劝阻男人们思想上的可笑偏离。
三村新之丞的生活一如既往,品尝主公的食物,和无聊的同事聊天,直到一天。
一个上升到化学层面的食物中毒让平静生活就此终结。
我们现在也要说小白领的生活远没有人们和他自己想象的那样表面光鲜。
很多时候,在最深处的悲哀是 他们还不能象普通百姓那样可以真实的情感对待自己的灾难。
三村新之丞中毒的结果是失明。
就象现在的福利制度不能保障工伤的人民一样。
三村新之丞需要面对的痛苦除了失明更重要的是失业。
这时候他的家族就发挥了一点作用,一群家长在表彰了自己的显赫往昔以后,就表示出了对现状的无能为力,我们真的见多了这钟为充面子不遣余力但也实在无力可遣的工薪阶层。
他们议论后的结果就是让三村新之丞美丽的妻子去寻找帮助。
不幸的是,他们寻求帮助的对象是个色狼。
一个名叫岛村籘弥的无耻主管。
由这部片子发现日本人的生活阶层与我们的生活如此如出一辙。
就不由心心相通同病相连。
小人物的乏力,就剩下一己的体力。
以盈弱一己对抗这巨大的现实压迫。
故事虽然以圆满的复仇结束,但昭示的却是那种不平的显而易见以及无可奈何。
导演山田洋次是一个精通平淡之美的东方大师,一如茶道一样,强调的是闲淡之心中的哀而不伤。
最后查下:《武士的一分》中的“一分”,是指尊严和面子。
强 调尊严和面子的社会我个人认为才是和谐社会。
http://city.udn.com/community/img/PSN_ARTICLE/marrie/f_617793_1.jpg导演简介 山田洋次1931年出生于大阪。
1954年东京大学毕业,同年作为导演助理进入松竹公司。
62年以《2楼的别人》走上导演之路。
69年拍摄了《男人真命苦》系列,其他代表作有《家族》(1970)、《故乡》(1972)、《同胞》(1975)等作品。
其中《幸福黄手绢》在第一届日本电影学院奖评选中获五项大奖 。
2002年的《黄昏清兵卫》不但横扫日本各大小影展共计50个大奖,还在日本创下极高的票房记录,更代表日本获2004年的奥斯卡外语片提名。
随后的《隐剑鬼爪》受邀参展柏林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
山田洋次曾获得过艺术选奖文化部大臣奖品,每日艺术奖,菊池宽奖等奖状。
迷糊的时刻 碰上迷糊的电影
淡雅与乏味仅有一线之隔,全靠高手拿捏。和服袍带,花,鸟,萤火虫,蝴蝶,热水泡饭,细节工稳贴心。加代的下巴上的小坑、圆润的下颌曲线非常美。不过这种夫妻相爱到如此程度说话还客客气气的,真是感动又着急。木拓的美是连月代头也无法撼动的啊。
不要低估了一颗武士的心
没有时代剧的古板 温情反而更突显武士的尊严刚毅
月带头是个害人的发型
真希望这句 你失去的东西都已经在别处得到了 是对的
俸禄30石的三村新之丞家里的情况比50石的黄昏清兵卫看上去强多了,这是个漏洞?抑或是因为新之丞家中有个贤惠的妻子?
超级沉闷无趣的电影,拖沓极了,而且著相了。可怜啊,就像福特一样,人老了连电影都不会拍了。
武士三部曲最后一部 依然是用非武侠的手法来讲武侠的故事 每部都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下层武士形象 三部加起来武士道精神的方方面面都被形象立体的表现出来了 但愿山田洋次能一直拍到100岁去
武士的日常生活
木村下排牙齿不齐。。。。。。他好帅- -
放下,得到一切
看完之后我只想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岛田,我该如何得到加世这样的大美人又全身而退?强占不可取,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财力,收买新之丞的亲戚,尤其是他的姑母。让她变成王婆的角色,软硬兼施,并许以丰厚物质回报,并且答应全力辅佐她的儿子成为武士。侄子已经是瞎眼的废人,家族需要新的靠山,新的出路。加世跟着他也没有前途,良禽择木而栖。这才是正道啊!
木村拓哉不是只会演偶像剧
我承认我当时很不专心,可是我真的忍不住分神去想象,某些台词要是用中文说出来,得多恶心。另,叙事太糜费了。
日本人的生活如此精细呀...
加代为新之丞不得不委身于岛田,新之丞得知后首先感到的是自己尊严的受辱,执意赶走加代,通过击败岛田重新找回自己的尊严后又念起加代的好。唉,男人啊。(又看了一下,原来片名又叫《武士的尊严》,这名字还真贴切
非常厌恶,为了他,不得不的剧情,这样爱还会纯粹么,这样有气质温柔的女主被猪拱的电影有一部不看一部,木村拓哉梳着这么难看的武士头,依然帅的一批。
第一部是惊喜第二部还不错第三步只让人觉得乏味;为什么越拍越做作呢为什么
虽然是06年的电影,在叙述结构和角度上不能要求太多。但是武士三部曲里,这部确实有些鸡肋的感觉。茶米油盐里讲述武士的风格被淡化,大和抚子类的女性更是刻画得很离谱,完全成为衬托武士精神的附庸,剧情推进刻板,实在是很难称得上是一部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