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欲望促使他去酒吧钓凯子。
已婚妇女之间会谈论性生活频率。
自我不认同,搞得夫妻两个都很痛苦。
敏感的闺蜜看出她跟丈夫有问题。
性不和谐是个大问题。
漂亮的金缕梅。
夫妻俩,谁比谁勇敢?
为了所谓的声誉,两个人要维持着虚伪。
你觉得我们能看穿这些事物的表面吗?
就像超越落魄的儒雅,视为曾经沧桑的华殿。
在这个年代,我这个白人女不能跟你这个黑人男在一起,但是,你很漂亮。
仅仅靠目光和腹肌就能勾搭上。
爸爸,我今天学了劈叉,你想看吗?
丈夫对妻子说:我爱上了一个人,他想跟我住在 一起,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我在艰难抉择。
好闺蜜最终也无法完全理解她跟一个黑人交往。
值得骄傲的生活、美好的生活。
曾经爱过,虽然得不到。
车站离别的场景好美。
俺对天发誓,俺是纯粹随机挑了一部片子看的,看封皮儿真的是挺正常的爱情电影。
绝对目有想到,又被俺碰到homosexual情节。
不过吧,就俺本人理解,此片儿比“同志”更主要的一条线确是“种族”,故俺不能算作是又看了一部同志片。
整部片子节奏挺慢的,但慢的并没有让你觉得不舒服,不是拖沓的那种,而是舒缓,要如同主人公们的生活和举止一样,随便的一瞥看过去都能察觉到浓浓的优雅从容。
却,从标题就看得出,人生Far From Heaven,所有人都是,即使是貌似最光鲜,最夺目,可以被拿来做“五好家庭”标本的那一对碧人也不会例外。
Julianne Moore很适合Cathy这个角色,可能从The End of The Affair开始,我就习惯了她煞白面孔鲜红嘴唇的扮相,从The Hours开始,我又习惯了她做50年代中产家庭主妇优雅姿态的代言。
这样的完美主妇让俺自然联想起DH里的Bree,不过显然,不像Bree那么极端,比Bree心智更正常,且不会像Bree般酗酒的她要更加完美。
不光是语言礼貌和善且贵气十足,对所有人都永远保持仪态,对弱势群体关爱有佳,把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她几乎是被所有女友甚至整个小镇上的女人膜拜着的。
俺印象很深的一段是她意外发现老公跟一个男人搞不清楚之后,两个人语无伦次地说着什么,面对承认且痛恨自己problem的老公,她愤怒,绝望,困惑,惊恐,最后却蹦出两字“Thank You...”其实选这部看还有个原因就是Dennis Quaid,俺一直挺喜欢这个“爸爸级”男星,从俺最爱的那部The Parent Trap开始。
米有想到这部里面老帅哥变身Gay了。
大叔的表演过关但是并不特别出彩,有可能是出场机会比较少,没啥发挥空间和表现余地吧。
(汗,看来俺还是很挺他)50年代到底久远了,保守了,那时候连最前卫的美国人民也不怎么能接受这性别错乱的爱。
所以Dennis一角始终在挣扎,他不能容忍甚至鄙视自己的problem,他爱自己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家庭、事业和声望。
他配合着做最大的努力想要beat the thing, 回到正常的生活,继续跟妻儿相亲相爱,留住属于他们一家的天堂。
但是,就像医生说的,即使是百分百配合愿意治疗的人也只有最多3成恢复的可能。
在此必须对自然表示一下俺的敬畏之情,把动物设计、制造的如此神奇,玄妙。
最后不得不让Dennis大叔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痛哭流涕。。。
50年代的美国真遥远啊,看到艺术展上众白人对Raymond父女投来怪异的眼神,俺这才突然醍醐灌顶,回忆起几乎彻底遗忘的的马丁·路德·金先生。
慨叹了一小下原来这世界上还有那么一段彼时彼地,黑白二色如此不相容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艺术是高雅的,此等场所出现了黑人面孔,大家自然纷纷把原本对艺术的注意转移到那与众不同的肤色,更何况这黑人貌似跟镇上的模范女性打得火热,这更是爆炸性头条;Cathy和Raymond走的稍近,聊了聊天,吃了个饭就会被中产白人妇女随意夸大诬蔑成可耻的婚外情,甚至连dearest, closest friend El都不能接受她居然和一个negro做朋友的事实,立刻由supportive转为不想掺和;Cathy了解到事态严重,黑白不得不终止友谊,临别的街头随便一个过路的白人男性都可以对Raymond大声怒喝“放开她的胳臂!
”好像在理直气壮地宣布“她只属于我们白人,你根本不配碰”;黑人小孩儿进过的游泳池像是突然生出了瘟疫,众白人立即惊呼着离开,几秒钟之间原本热闹的泳池空空如也。。。
其实Cathy和Raymond这番绝对称不上是爱情,充其量是从对黑人弱势群体的友好发展而来的情意。
任何人,即使面对再好的朋友也都有不愿说出口的尴尬境遇。
心里的酸楚要发泄只有找那个离自己圈子最远的地方,加上Raymond碰巧是个绅士风度十足的黑人,于是自然而然,完全两世界的人成了无话不能说的朋友。
可在那样的年代,这种情谊已经足够严重,以至于影响了各自的名誉和生活。
不被社会接受的友谊不能继续,丈夫又终于屈服于他的problem,所有heaven般的生活就这么渐行渐远鸟。。。
好吧,虽然电影有点儿悲情色彩,不过不能阻止俺钟情美国小镇风格的生活,大洋房,小花园,男耕女织,时而party难怪出事以前这样的生活是叫heaven的阿。
两个孤独的人相遇,一个因为丈夫同性恋,朋友不理解他,另外一个因为种族歧视带来的不堪,虽然两个人一开始都在和舆论作斗争,但始终被现实所屈服,女主面对丈夫提出的离婚,都能果断地解决,但不愿割舍对黑人的感情,最后女主提出要和黑人一起离开,但即使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依然会有种族歧视,仍然改不了的。
今天第一次看关于种族歧视的电影,设想下当时黑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所面临着各种压力,让人觉得怜惜!
电影舍弃了剪辑的精细刻画,换来的却是浓郁得像是花丛的生活气息。
在摩尔饱含情感、神韵得当的拿捏举止间,优雅温柔和善良的中产阶级主妇的形象在脑海中浓得化不开,而其他角色的表演也同样鲜明各异和情态充沛。
音乐和摄影都如此直白和简单,却再好不过,因为Cathy的故事是如此平凡。
而丈夫的谎话和懦弱、镇子的流言蜚语、面对人种歧视的无力感,又是那么不幸。
但终归,一个充满希望和寄予情感的送别,让Cathy即使远离了天堂的美好,却有着充满了人情味的动人。
电影剧情趋于平淡,波澜起伏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但却丝毫不影响让人沉浸在久远年代的牵动人心的情感关怀里。
电影名称是“远离天堂”,那么天堂在哪里?
当富有油画质感的画面徐徐展开,上世纪郊区中产小镇上的惬意生活,优渥的生活条件,体面人的舞会Party,觥筹交错中的礼节性言辞,故作的优雅与绅士风度,表象于外人的家庭幸福与夫妻恩爱---这是不是就是“天堂”?
当种种矛盾与问题被一个个揭开,“天堂”顿时变成“地狱”,男女主角都在“远离”。
一部立意绝佳的影片,触及了那个年代的敏感:同性、种族,但同时有无可奈何选择逃避和远离,这也是历史定格在那个阶段的社会问题,当近半个世纪后时过境迁,现代人所能体会到的,还是一份无奈,因为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依旧层出不穷。
都是绝佳演员,只是整个剧情过于平淡细腻度也不够,不能让演员爆发式或是静水流深般的演绎。
无限美感.....压抑难挡....再过半个世纪再看亦无妨相似的心绪在观众心里翻腾。
感触最深的是,仅仅几十年的差别,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有了很大提高。
对于种族歧视和同性恋的不公平待遇现在看来是如此落后甚至残酷。
这也都是无数人好像凯丝一点点努力的结果。
现在的社会仍然存在各种不公平,可能多少年以后回看也像今天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希望自己也能对于社会的不公在能力范围之内做点积极的事。
片子的色彩,服装,道具,布景堪称一流。
背景音乐细腻精致、优美动听,好像是拨动心弦。
故事也是娓娓道来。
朱丽安摩尔的演绎含蓄、细腻、隐忍,角色温柔又勇敢,善良又果断有执行力,富有魅力。
只是作为戏剧,情节设计的张力欠缺,不够抓人。
贤惠的主妇Cathy,富有的金融家Frank,这对夫妇令人羡慕。
然而Cathy爱到半夜送餐却撞见丈夫男同打破一切,她给丈夫医治的机会,丈夫自己也想改变,同时也忙于社交,和好友El见到长舌妇Mona,而她老园丁死后儿子Raymond继任,她发现他善良有趣而体贴,对艺术也有研究,她也是黑人权益倡导者,家仆Sybil和R都是黑人。
她在丈夫难以改变之际和R外出游玩改善心情被Mona看见而到处议论,而黑人们也不待见他带白人。
丈夫生气,她只能解雇他,偶尔见面仍会被所有人歧视。
圣诞节度假,丈夫再搞男同,黑人进游泳池全部人跑了。
丈夫终究改不了男同,而R也被黑白一起打压,女儿被三个他还示好过的白男孩石头砸,他最终被迫离开,她只能无奈告别。
同性恋不是病,种族歧视才是病。
原来复古Sirk,我说配乐一股黄金时代味。
可笑的是,最终她跟好友El袒露自己对黑人的爱时,好友也鄙视她了。
El的信任,建立在相信黑白没有越界接触上,说几句话她前面已经觉得不太好,更别提真的有爱情。
1957年的秋天,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上,凯茜与弗兰克一家过着堪称完美的标准中产生活,刻守着家庭礼仪、社交繁节,还有2个不到10岁的孩子。
但平静生活的外表下,却潜藏着未知的不安因子。
有一天凯茜惊讶地发现丈夫竟然和另一个男人发生了关系,震惊之余她那安稳的世界也完全失控。
凯茜一直在种族问题上持开放态度,在与风度翩翩、教养良好的黑人园丁雷蒙德交谈中,她得到了安慰和鼓舞。
然而这种柏拉图式的友谊很快便招来了流言蜚语。
同时她与好友及女仆之间的交往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风雨飘摇中,凯茜与弗兰克艰难地试图重建原有的天堂般的生活……
丈夫出轨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丈夫出了柜。。
但还有更可怕的就是心理医生对同性恋的医治(例如电击疗法)以及白人对黑人各种人格上的践踏与侮辱(最近看《拥抱战败》这本书,越来越能感觉到美国真是全世界最流氓的国家,没有之一。
)。。
福柯在他的《疯癫与文明》中写到人类对于疯子的行为以及态度的变迁,就像同性恋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被认为有精神病,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更惊悚的是我泱泱大中国在2003年才将同性恋从精神病中移除。
马克斯韦伯认为我们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二元分裂的世界,对价值问题我们只有主观意见,我们随意去摆布一类人群,隔离他们。
也许有一天我们某一个人就被归为了某一类然后就像我们去对待疯子与同性恋那样,谁能说得准呢?
所以还是善待每一个人吧。
就像仁波切说的那样:爱就是感同身受。
文/caesarphoenix简单笔记。
一、影片显在的源流该片的表现主义用色、用光,音乐,空间设计,大致的情节线,人物身份(家庭主妇、园丁)都来自《天堂所允许的一切》。
从整体呈现出的风格来说,这是一次惊人的翻拍。
但《天堂所允许的一切》中隔开女主角和园丁的主要是阶级和年龄。
(但因女主角是保养有道的中产阶级,和男主角的年龄差并不明显。
)法斯宾德在《恐惧吞噬灵魂》中放大了年龄(外观上看几乎是老太婆和肌肉男),抹平了阶级(女人变成了独居的清洁工),加入了族裔问题(德国的阿拉伯移民),删去了孩子。
《远离天堂》把这个欧洲移民问题替换为美国最常见的人种问题(历史遗留的、困扰美国的顽疾,有色人种中最突出的黑人),把孩子低龄化,给园丁添加了女儿。
而且不同于前两部,丈夫并没有死,而且有着同性恋问题。
(丈夫在迈阿密看到小gay的段落,甚至有点想到《魂断威尼斯》,通过镜头运动将视点后置,当然总体完全不同)由此阶级、族裔、性别、性向,文化研究最爱指涉的问题全了。
(但此片中的阶级问题主要是由族裔差别带来的,读商科、看画展都展现了该黑人园丁和女主角隶属于同一个文化阶层)所以影片虽然从风格上看是对50年代Douglas Sirk的惊人再现,但其内容却是平权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后才可能涉及的,是21世纪重构的50年代。
二、两种边缘人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其实也可以将这些安排在一个人身上,即让女主角爱上一个黑人女性。
【为什么很难这样做,值得另外讨论】但影片将这些分配在两个人身上,便构成了两个边缘人的对峙。
妻子是同情甚至爱恋黑人、支持黑白平权的白人女性(家庭妇女-小镇社交名媛),丈夫是有着同性恋烦恼的白人男性(事业有成)。
丈夫在Gay吧和办公室进行的恋情,去心理医生那接受的治疗,虽然秘密也没能被妥善的保管——休假一个月、职位岌岌可危,但他终究有选择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的空间。
而想要跨越人种,女主角不但要被白人们嘲笑,而且黑人们也要去砸园丁家的窗户。
丈夫的行为不过是不规范/离经叛道,而妻子的行为既是一种政治主张,同时也被白人男性看作自己的“财物”被黑人僭越。
而对于社会秩序冲击越大的,便越不可容忍。
小餐馆、电影院门前的公共场域比隐秘的gay吧更易被视为挑衅。
(结尾女主角在火车站,甚至不能像大卫·里恩《相见恨晚》中的那样跑着追两步)在影片讲述的年代及之后,通过大规模的黑人平权运动,有色人种平权在美国已经成为政治正确,这也使得今天白人女性终于可以比较自如的和黑人男性交往。
而当同性恋不再满足于自己的社区,而日复一日地追求全面平权后,则跟保守派发生了更广泛的冲突。
不同的边缘人的结构性关系的变化,让我们注意到时代的发展,这也许是托德·海因斯这部Far from Heaven的隐秘含义。
即为了主流观众市场在主体上讲述一个跨种族恋爱悲剧(也完成cosplay《天堂所允许的一切》)。
然而当观众意识到在美国这个“天堂”里跨种族的爱恋已成为现实,那么让美国还far from heaven的就是稍微隐性一点的同性恋全面平权了。
故事叙述的不清楚
还有很多没有缕清楚
最后半小时太精彩了
没有很吸引我 在保险柜里露出金发丝的时候 就感觉到女主要死于非命(gold issue)
引人深思,第二天还在思考:在多尔蒂太太死在律师的怀里时,他的脸上竟然也没有一丝痛苦和悔恨,他可能早就已经成为一具空壳。所以说,看到这男的前任是金发的时候你就要知道他有金发issue,不要靠近他会变得不幸
这反转可还行
建议去掉最后一幕,留点悬念
我认为本是很有趣也很能够发挥的剧情设定,但是这电影拍的没头没尾不清不楚,可惜了。
印度人颜值不行
好冷门的片子啊,但是还挺好看的
五颗星全给最后半小时。律师也好,检察官也好,都存在一个角色的冲突:一方面,职业要求他们闭上眼睛稳坐在一边;另一方面,多年的法学教育让他们无法抛弃对正义的追求。借助公权力也好,自己动手也好,总有一种自己成为审判之神的冲动。电影有把这个冲突表现出来。
bilibili
可以让一般人更具体地了解无罪推定的必要、绝对正义的危害,减少对所谓事实的执拗——你永远没办法百分之百确定自己所了解到的是不是事实。故事是好故事,就是剪辑水准有待提高,按顺序剪,没有乱插叙可能还更好,如果是诺兰导演,说不定会更有悬念一点。
反转过多,对人性的探究又有点浅。熟知辩护规则战无不胜,却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出中迷失,钱赚到了,初心也丢了。男主的发型比较失败。
小而精的片子 展开得非常流畅 很精彩
女主有我爱的颜值,是部接近现实的题材。过程不断反转,是个值得深思的电影。
找中文名字《辩护律师》好久。
非常好看的电影!这种律师的电影一般都逻辑清晰,没有费的篇章,结局大反转很精彩!
逻辑混乱,剧情拉胯
最后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