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奇怪,我刚才发了这篇影评,出去一趟回来就发现给我隐藏了,现重发一遍。
这内容有什么不妥吗?
还是跟豆瓣的经营有什么冲突吗?
可以说,中国现在的惊悚片基本全是忽悠人的,不是拍电影的不会吓唬人,而是有关部门怕吓坏了善良脆弱的观众而设置了很多保护措施。
几乎所有的电影公司的拍片计划中都有惊悚片题材的规划,因为这东西投资小,好操作,观众上钩的几率高,这基本上就是卖海报和预告片的一锤子买卖,只要把观众忽悠进来了,到底是吓唬你还是恶心你就是我说了算了,于是就产生了前些日子把观众逼得要求退票的《B区32号》。
靠着透支中国电影的信誉来挣黑心钱总不是长久之计,这个以讨巧为主的电影类型要想生存下去,还是要把巧劲用在创作上而不是算计观众上的。
也许《夺命心跳》距离一部优质的商业片还有距离,但我至少在它身上看到了一些成型的类型化创作的思路。
首先,它有了一个能够让剧情在相对合理的思路下走向怪力乱神的设定,那就是当心脏被移植后原器官拥有者对现有载体的心理支配。
这有点像鬼魂附身,但是以《夺命心跳》的情节,我觉得倒是更像美国电影中经常出现的medium,即通灵者。
有一部名叫《灵媒辑凶》的美国电视剧,说的是一个家庭主妇用她通灵的能力帮助执法机关办案的故事,女主角与死者沟通的方式或者是与幽灵对话,或者是死者托梦,提供线索并引导她接近案件真相,这与《夺命心跳》中死者借宿主的身体去追查真凶是一个性质的。
当然通灵这种超自然现象是不允许在内地电影中出现的,于是这里就产生了利用心脏记忆的概念来瞒天过海的设置,尽管这个概念纯属伪科学,但影片自有体系之内,还是能够作为一个强力设定被观众接受的,而这个设定的成立就成为影片最大的亮点,要知道中国的电影一向在设定创意上很弱的。
此外,《夺命心跳》还在基本故事层面向前走了一步,最后关于交错身份的包袱抖得很响,这种东西在美国电影和香港电影出现都不奇怪,但在内地电影中出现,说明有点上道了。
好的惊悚片绝不只是把人吓唬一通就完事了,还是要有点升华的,邪不压正那只是最表层的价值观表达,《夺命心跳》最后走了一下心,让观众能扪心自问一下:我是我平常看到的那个我吗?
上面说的是《夺命心跳》接近类型创作真髓的东西,可以算作这件作品的毛皮部分,也可以说这部分是基本成功的,但问题出在外部的皮毛上。
影片叙事节奏有点拖,这主要是因为事件不够,特别是通过死者所逗露出来的信息量不够,爆点很少,于是情节就开始打转了,而缺少了情节的压迫感,惊悚效果就只能靠生效和光影来完成,主角真正面临生死考验的只是在下水道一场戏,很多情况是在自己吓唬自己。
其实对比一下《灵媒辑凶》的叙事技巧会很有说服力,那里的通灵信息不是采用指向性很明确的方式来传达的,更多的是叙事的碎片,观众才开始看会觉得很奇怪,但随着故事的深入,这些碎片会渐渐显露出叙事意义,从而将故事采用拼贴的方式完整还原,在这个过程中观众除了惊悚之外还会享受到悬疑解谜的乐趣。
【网易娱乐】
昨晚本来准备看《武侠》的,结果被拉去看了《夺命心跳》。
是一次意外。
很坦白地说,对于国内的恐怖片,我从来没有抱过任何期待。
没法期待。
恐怖从来都不止是技巧。
它是一种复杂的非理性的体验,它内在地要求对于一切阴暗的、丑陋的加以直面和审视,对一切神秘的、尚不可知的加以尊重和承认。
因为它是电影,它要努力去吓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成千上万人,所以它必须要在这非理性里深入进去,触及到更深层次,以期与更多人达到一种审美心理上的共鸣。
换句话说,恐怖或许要比其他电影类型更依赖于文化上的接口。
但接口在哪里?
曾经是有的。
比如我们有《聊斋志异》。
但在合则用,不合则“保护”的方针指导下,这些传统文化里的妖精狐鬼一路,已经被“保护”进了历史的博物馆,贴上诸如“优美”“不朽”的等等好听的标签制成标本,它好像还活着,但却不被允许继续发展,所以它活跟死也没有什么两样。
曾经是有的。
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就知道。
他们从他们恐怖片里提炼出来的那些经典的意象:深院古宅、密林枯井、长发遮面的白衣女鬼……有哪样不是从我们这里扒过去的?
可我们自己呢?
林已经被伐了,井已经被填了,深院古宅已经被强拆了,有幸被保存下来的几座是要我们掏钱才能看到的,已经离开我们的生活很远了。
至于女鬼,新社会不是已经把她们都变成人了么?
曾经还是有的。
即使在最主流的儒家文化里,一样不缺乏取材的对象。
无论日韩恐怖片,都有大量讲述当传统伦理道德被违背、被践踏之后所带来的恶果的故事,一样能令人不寒而栗。
但在当下,儒家文化又是什么东西?
是组织几百个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给母亲洗脚吗?
当这个社会已经扭曲到“唱 红歌”要比死老妈更重要,那么“儒家文化”四个字,不提也罢。
接口在哪里?
《夺命心跳》这部电影最得我好感的,不是它有多好——事实上它并不够好。
但这种“不够好”,在目前国产恐怖片的水准线上,却已经可以大模大样地算是合格了。
或许这才是真恐怖吧——而是它有意识地、很努力地想寻找一个接口。
——它想为这个恐怖故事建立一个尽可能可信的“科学体系”。
用这个“体系”,把“离奇”妥帖地包起来,把“恐怖”衬好、衬实,让它变得更可信。
这个路子是对的。
当非理性越是变得“煞有介事”,变得可信,恐怖越可以被放大很多很多倍。
而且,它让电影脱离了一点单纯依靠诸如异物突然入画、音效一惊一乍的廉价趣味,而变得有了些些独特的气质。
可惜,不够好。
我相信导演一定很得意于那个结尾。
很多人做梦都在想复制《第六感》式的成功。
(的确,相对于国内大部分恐怖片令人泄气的结局,我想《夺命心跳》的结尾反转应该能打到不少观众。
)可在我看来,《第六感》的真正的难度,反倒不在结尾的那个“奇”,偏偏正在于揭底之前90分钟一点一点铺陈下来,让你不知不觉沉溺于其中的那个“正”!
《夺命心跳》在布局、在剧情设置上都花了心思,缺憾是始终只停留在“故事”的层面上,而达不到将恐怖的效果无声无息地化入肌理,一点一滴,逐渐渗透累积的程度……恐怖始终是来自于细节的,导演努力想要建立的那个“科学体系”,靠演员嘴说的多了,观众切实能见的少了,更主要的,是这个“体系”与电影的整体影像风格还是缺乏关联,依旧“体系”归“体系”,惊吓归惊吓,双方各自为战,没有能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的整体。
这使得当电影进行到结尾时,距离导演所期望的那个效果,终究还是要差了一层。
说到底,还是接口的问题。
《夺命心跳》想接的是科学,想借科学的力来让你相信,然后,恐怖。
可惜的是它做不到尽。
(而我看过的其他国产恐怖片只有做得更糟。
)它的所有的惊悚效果,都依赖于类舞台化的手段:黑夜、阴影、音乐、奇异的色彩和构图……而一旦真进入到生活的戏,真进入到阳光下面,进入到真实的那部分,它就被和上述的那些东西分割开来了,它就现了形,就接不上气。
这是国产恐怖片的通病。
可以说,在现在国产片的所有类型里,恐怖片是最假的,最可怜的,最没有地气的。
它找不到它的接口在哪里。
西,我们连人家的皮毛都没有得到;中,六十年来,几千年所种下的文化的根都几乎要被掘断了。
我们的恐怖片总是很“薄”,漂浮着,靠拾人家的唾余混日子。
恐怖在电影里缺少一种渐进、渐厚、渐深的层次感,其效果多数只停留在一个很浅的表层上,依靠粗暴甚至低劣的手段做简单的重复。
向上,它没有升华的空间;向下,它没有挖掘的余地。
它基本没有共鸣,和我们的文化不发生质的联系。
再多说一句。
中国的文化是讲阴阳的。
恐怖片,大致可以算是阴的一面。
而阳的一面,眼下则要属到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旋律”电影了。
我一直都认为,“主旋律”电影从来都不是拍得不好看,而是它在人民普遍乐生恶死、追求权利和幸福的年代里,反潮流地强制推行一种宗教式的、抛弃自我的、殉道的价值观。
这种“反人民”的精神内核,才是“主旋律”电影真正被观众抛弃的原因。
而从这一阴一阳里,中国文化的现状如何,也大致可以窥见到了。
由此写了《夺命心跳》。
冲着林熙蕾和梁家辉以及我最喜欢的恐怖悬念招牌进的影院。
说恐怖,不足;但说悬念,有余。
情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包袱一个接一个的抖出来,每次在我觉得原来如此的时候,马上又给出一个新的惊喜,结局让我想起来《万能钥匙》,不错。
那么邪恶的结局跳出了国产片的樊笼,很有欧美的味道。
喜欢。
很多人认为接受了江的心脏的林,怎么就会忘记了自己原本的容貌。
这一点我是这样理解的:江的记忆是逐渐覆盖林的记忆,进而最终林变成江。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林手术后醒来,对于自己容貌那一块的记忆已经被江的记忆覆盖。
所以林不知道每次在镜中看到的那张陌生的脸原来才是自己。
基本,我认为,悬念这一点,这部影片做得算很不错的。
冲着那么多一星,想狠狠来个五星红旗但怕有失公允,还是4星吧,再接再厉。
下午同朋友看了这部恐怖片,与其说恐怖我倒更愿意认为它的悬疑多一些说实话,比预想的要好,国产的恐怖片我们都是不报什么希望的。
虽然剧中的漏洞比比皆是,同一场景下前后的裙子不同,对白的空洞但我想至少看过之后,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也许是处在这个时期的原因,总是把一些都和选择,扯上关系一直在想,蒋牧所做的一切,当他把江北燕的心脏换到林嫣身上时,当他成为x杀死北燕时,当他死时,是否走着他的路。
我不知道,可我始终认为他是值得的,也许代价过大,可他至少找到了他的路。
夺命心跳夺的到底是谁的命,北燕死了,蒋牧死了林嫣恐惧中寻找着自己或是比人马本科似乎还不知道他将会带着谁的记忆继续生活没有人幸福。
最后的最后,当马本科站在城楼上俯视着一切时,他是否看到了这世界的荒凉。
所谓爱情,所谓梦想,到底敌不过宿命。
很庆幸,林嫣终于在后视镜中看到了自己,那一刻似乎暗示着所有的结局。
我们看到的自己到底和实际的自己相差多远没关系,去寻找吧,不管你是谁,正做着什么。
这世界的某个角落是否真的会有某个人和我拥有着同样的心情,同样的记忆,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我吗?
稍有剧透,慎入。
看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这其实应该是喜剧片或者说是搞笑科幻片还比较贴切。
故事构想还是不错。
女主角林嫣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不断做着被淹死的恶梦。
后来才发现那是心脏带有捐赠者江北燕的记忆,为了不被那些记忆侵占身体,林嫣一步步发掘江北燕的死因,其中的曲折就不剧透了。
就结局来说,导演可能是想来一个大转折,但这种设定已经被太多国外的优秀惊悚电影用滥了,所以看到最后,也没什么惊奇的地方,反而觉得早就料到了会是这个结局。
电影的气氛也是惊悚片惯用的,用音效和昏暗的光线渲染气氛,突然冒出来的“鬼”等等,不过我都没被吓到,因为早有心理准备。
剧情太过平铺直叙,没有紧张感,对白也无力,甚至有点搞笑。
一直有个爱好就是在看惊悚片或者喜剧片的时候找笑点,可能是为了不让自己那么害怕。
不过今天观影的时候,笑点不是勉强挖出来的,真的是忍不住。
主要是在一位专门研究心脏记忆的医生出场时笑场,实在是演得娘的过了头,让人不得不笑。
还有个地方,是林嫣打开电视,里面正在播药家鑫的新闻,又是一阵狂笑。
我一个人这样也就不说了,全场爆笑的情况不下7、8次,也说明了这部电影的搞笑功力确实不俗。
不过最后还是谢谢豆娘和UME娘让我看了场轻松搞笑的惊悚片。
这是提前看片之后的一个“作业”,关于观影的感受还是放在最后写了;先说说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本身还算“过得去”,虽然之前有“抄袭”的传闻(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54763/);但从故事本身来论,放在国内来看,还不算太简单得不用拍脑袋去想想就知道结果的那种。
从片子本身反映的故事来看,林熙蕾移植了安雅的心脏,于是携带了她的记忆;而安雅的男友黄维德想知道女友为何自杀,不断逼问林熙蕾;深爱林熙蕾并为她移植心脏的梁家辉医生为了和林熙蕾厮守,在知道自己身患脑癌的情况下,制造了黄维德垂死的现场,并把自己的心脏移植到黄维德体内,实现了“借尸还魂”。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和过去的“灵异片”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过去是灵魂附体,现在是心脏移植,只是看上去更“科学”了一些。
只是观影之后,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被移植心脏的人,是安雅;而贡献心脏的人,是林熙蕾。
安雅的男友是梁家辉医生,他为安雅移植了心脏,却未曾想安雅却从一开始就拥有了林熙蕾的记忆,在镜子中看到真实的自己却不敢相认;她根据林熙蕾的记忆去了黄维德那里,那是林熙蕾生前居住过的地方。
最后在黄维德家里发现的照片,背面写着2008年8月8日,正面是林熙蕾的照片,而认为自己是林熙蕾的安雅却不敢接受这一切,最终她被黄维德投入井中,而这一幕却被一直跟踪的梁家辉发现并拍照。
梁家辉为了能够和安雅厮守,利用这个机会将黄维德深度麻醉,并完成了心脏移植。
所以片中最后看到的黄维德,已经是梁家辉医生的转世。
当然,如果这个剧本进一步改进,还可以是这样:这个片子中,真正一直活着的,是安雅和黄维德。
梁家辉和林熙蕾都是他们虚构出的前世幻象。
给这两个人做手术的,是片中出现的另一个医生。
手术很成功,只是分别带上了前世的记忆;坠崖事件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而患脑癌去世的梁家辉医生也故去有十几年了。
只是这段心脏移植的过程中,安雅和黄维德不断在回忆前事,渐渐把十几年前的坠崖和随后的心脏移植关联起来;而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整个故事拨云见日,而他们也不再有梦魇。
从剧本来看,我认为如果按照这个改进的剧本来拍,可以很像《神探》这部作品;当然如果在拍摄手法上借鉴《记忆碎片》,更可以成为国内的经典之作。
只是从导演张琦过往的执导经历来看,这只是我的一种幻想罢了。
这部片子的四个主角,非港即台;故事写在西安,也可以看作是西安的宣传片:四四方方的城市,黄土吹地的气息。
只是我觉得,林熙蕾还是回去继续拍银河的片子吧,Kelly还没到那么需要靠到内地圈钱养活自己的地步。
最后想说一下观影的感受,组织有一些混乱:我12点45到的影院,12点50联系负责人,告知随后会有通知;于是等到13点15,只看到《重庆晚报》的观影团,既没有豆瓣的提示,也没有相关的说明;再打电话时,居然是已关机!
还好随后看到有另一拨人聚拢在一起,凑过去才确认到是豆瓣活动。
希望下次组织的时候,能够组织得更明白一些,免得早到的人在傻等。
我一直支持国产电影,可是国产电影如果都拍成这样,实在让人伤心。
导演还沉浸在自己以前的《救我》里,自以为是的重复着《救我》所有的不及格的部分。
这个导演很适合拍电视剧。
什么是电影,他还不明白。
不是恐怖片,而是正宗的悬疑片。
整部片子一直在给你线索,每次在你以为推理出了剧情的时候,却又突然地峰回路转。
结局很意外,答案很完美。
只是,你看出来了吗?
整部电影围绕的是两人的面容这一点来说的。
很多人以为二者的身份,其实没这么大。
林嫣其实是安雅,江北燕则应是林熙蕾。
林嫣(安雅)移植了江北燕(林熙蕾)的心脏。
梁家辉家里的心脏是安雅的。
梁家辉爱的是林嫣(安雅),黄维德的未婚妻是江北燕(林熙蕾)。
林嫣(安雅)有心脏病梁家辉为了她勾引江北燕(林熙蕾)并利用其噪音恐惧症杀了她,得到江北燕的心脏,救活的林嫣(安雅)可是他却没有料想到心脏有记忆功能。
林嫣(安雅)会慢慢的开始有江北燕的记忆。
他更没料到的是林嫣(安雅)这时候在对自己的面容方面已经完全被覆盖了(或者说她的心脏正完全控制着她对脸的认识),在她的意识里林嫣就是长着林熙蕾的样子。
本片的开始正是林嫣(安雅)在心脏移植后,她的意识里林嫣应该是林熙蕾的样子,江北燕应该是安雅的样子的时候。
这正是电影呈现给我们的。
电影也正是林嫣(安雅)在面容被覆盖成江北燕(林熙蕾)后的主观意识和视角拍摄的。
但是她被心脏同化的仅仅只是对面容的意识,在生活,工作上,还是林嫣(安雅)自己的。
所以这时候以为本该是林熙蕾样貌的林嫣看到镜子里的脸是安雅的时候会以为见鬼了。
于是产生了各种被鬼抱啊等等幻觉。
而梁家辉和黄维德不会被同化,所以他们看到的林嫣就是真实的林嫣(安雅)。
电影的开始,面容被同化成林熙蕾的林嫣,工作,身体也开始慢慢被控制,她的陶艺不行了,却会开车弹钢琴。
但这时候的她对自己工作生活方面的意识还是清晰地。
所以她对此不解。
她告诉梁家辉,梁家辉爱林嫣(安雅),看到的是林嫣正是安雅的样子。
如今这些改变却是江北燕的,于是就开始阻止她和黄维德接触,告诉她这仅仅是心理问题,在盘山公路,在湖边借口会停止呼气,他害怕她真的成了江北燕(林熙蕾)。
黄维德看到的林嫣也是安雅的样子,但是却在她身上看到了未婚妻江北燕(林熙蕾)的影子,一方面他以为自己害死了未婚妻江北燕,害怕林嫣想起,另一方面。
,他迫切想知道妻子出轨的对象X是谁,于是,让林嫣帮助自己。
调查江北燕的死因。
在调查的过程中,林嫣通过另一个医生知道了心脏记忆功能,也知道了梁家辉是X,她告诉梁家辉在心脏移植前若输入血就会有心脏记忆功能,也从梁家辉口中得知其为了自己杀了江北燕。
于是因为愧疚而被噩梦困扰,终于选择自杀。
但是,林嫣的自杀没有成功梁家辉救活了她,但单她醒来的时候她却说,“你怎么在这,我的车呢,水”这些的记忆却完完全全变成了江北燕的。
心脏记忆真的使她变为另一个人。
这是梁家辉最不能忍受的。
听到这梁家辉彻底绝望了。
于是他在看到黄维德的时候重重的打了他一拳。
也正是这拳头上的血让他想到他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始的借尸还魂。
林嫣(这时的林嫣依然没有完全成为江北燕,因为在她醒来的时候猴子又活蹦乱跳了)在怪医生处研究所逃出后在街上无助的转,碰到黄维德两人一同回林嫣处,林嫣无意中在黄的包中发现了看见了江北燕的照片,她不知道为什么黄会有自己2008年8月8号的照片,这时黄在喊刀子在哪里,惊吓之余她以为黄是坏人。
逃出。
这时候梁在外时机而动,绑走了林嫣。
将她关进地下井中。
并把绑架照寄给黄,让黄来救,自己设下埋伏,伏击黄。
最后将自己的血打给了黄,自杀,将心脏捐给黄。
以此通过心脏记忆复活。
、不过最后,林嫣通过警方给的照片,镜子等终于发现自己原来的脸就应该是安雅的而不是林熙蕾的。
也终于完全找回了完完整整的自己 林嫣(安雅),而没有变成江北燕。
电影最后一幕像是导演设的谜,梁到底有没有成功借尸还魂。
我个人更倾向是没有的。
首先电影最后黄在拉手风琴,之前他会钢琴就是有音乐方面的修养,而电影中没有体现梁有音乐上的知识。
其次林嫣没有变成江北燕,当然这可以解释为移植前没有输血,但是电影中林熙蕾逃出孟医生的研究所的时候,那只输了血的猴子又活蹦乱跳了。
说明孟医生没完结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因为他对猴子的研究也只是初期的没有进行到最后。
也许之前林熙蕾以及猴子的症状只能说是心脏移植的后遗症或者说是排斥期适应期。
并且在电影中,孟医生也只是说,“没有输血不知道会不会带心脏记忆功能,输了血就一定带心脏记忆功能"。
但这并不表示心脏记忆功能就能完全覆盖另一个人这只是个他的一个假设,没做过实验。
但梁却把这个假设误以为真了。
最后从药家鑫的事件来看这部电影是建立在现实社会的背景下的。
也很可能建立在当前的科学背景下,目前医学界并没有关于心脏记忆复活的结论。
当前心脏移植附加记忆有这种现象也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如果有这方面的考量的话,这部电影也应当回归当下社会科学背景。
讽刺的是,电影中梁家辉疯狂的病态的爱着林嫣,可是林嫣却并不领情。
电影的最后与警员说“我只是一个试验品”。
林嫣并不是一个实验品,梁在给他做手术,策划她的移植手术的时候是不知道心脏记忆的。
他是真心爱她的。
而林嫣的转变让他绝望让他相信心脏记忆并利用了它。
也许他是带着一丝希望企图用心脏复活来与林嫣团聚。
短短的一年两个月,也许爱上她,只是应为在给她治疗时一个温柔的微笑,也许是她小小的关怀。
这一切我们都不知道。
导演到底是怎么想我们也不知道,至少我看到了这些,也愿意这么理解。
至少到目前为止,这部是我看到的水准比较高地悬疑电影了,当然还有点小漏洞。
如其他影迷说的片尾梁的眼睫毛在动,影片中小女还不应当说我听到江老师的声音。
七月一号的西安,高温橙色预警。
我和损友手握两张不久就要过期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我们相视一对后就毅然决然的放弃了party片,我们要看冷一点的电影,夺命心跳就成了不二的选择其实和大家所想的一样,这部国产恐怖悬疑惊悚心理的一系列时髦噱头堆加起来的电影又是在河蟹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结束,中间夹杂的数次集体笑场更加证明了我国影迷正逐步掌握看此类国产大片的攻略学会自娱自乐。
我和损友边看边展开严肃的讨论,就电影中明显加入的一些逗人乐的包袱彼此交换了意见;后面的一对情侣在电影刚开始十分钟左右就猜到了以后将近一个小时的主旋律走向 ;还有的群众不断地在电影主色调红色上不断积极发问;左前方的妹子总是在最尿点的地方发出一声高素质高质量的叫声然后配合地倒在男友的怀中;电影中的大bug不停地挑战大家的忍耐极限;投资方也没闲着,不停滴在曲江附近逛荡,把曲江集团最近几期楼盘做了全方位的展示,让人惊呼房地产广告的大手笔;导演才是王者,不声不响的瞎折腾了90分钟,直到他名字出现最后的演员表才揭示真相,原来他只是玩票导演,其实他是一个纯演员,为以后观众问候家人时提供了绝佳借口。
总而言之,电影进行的过程中,无一观众临时退场,本来就1/5的场子还是那么如开场一样。
每个参与到这部电影的人都慢慢找到了对这部电影自娱自乐的好方法,不得不说中国观影群众在多年国产影片的洗礼后,级数已经越来越高。
当导演孤注一掷把所有拉屎的劲儿都憋在最后五分钟准备来个华丽的结束时,还是由于功力不足,现场发出疑惑的询问声,打断了原本秩序井然的嗑瓜子嚼爆米花,实在很美中不足。
电影结束后,我说:西安真在电影中挺漂亮的,但是撒时候打车那么好打了损友答:万达的空调真好,早知道不穿短裤了,对了,电影叫撒名?
看来,我们玩的都很开心。
出去有个美铝抱怨:什么电影太无聊了!
我和损友相视一笑,开来有人认真了,我们决定装逼的装着我们真的认真看电影了,回头答:就是,太TMD的无聊了!
《夺命心跳》:只是想要这样一种感觉我小时候看过的最恐怖的影片,是《画皮》,那个狐狸精用指甲尖利的手指从书生的肚膛里掏出一颗鲜血淋漓的心脏,那个镜头,经常在我儿时的恶梦中出现,前两年看了新版《画皮》,倒觉得周迅演的狐妖挺可爱的。
前些天不经意地问桔子看过的最恐怖的影片是什么,桔子也说是小时候看过的《画皮》,这么说来,我俩的小时候,都受到了这部影片的“摧残”。
记得有一年看过一个关于婚姻心理障碍方面的文章,说的是一对夫妻,为了追求刺激,夜深时翻墙去黑森森的公园,找了一片草丛做爱。
情浓欢爱时,竟遇到了几个强人,强人当着男人的面,奸污了女人,男人很愤怒,却只能在一旁忍受这样的耻辱。
强人完事后,放过了这对夫妻,女人没有责怪男人,因为那种场合,即使男人反抗,也是寻死而已,当然,女人自己也没有过度的反抗。
两人默契地不提此事,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没多久,这对夫妻还是自愿离婚了。
男人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他觉得自己不能保护妻子,懦弱无能,无法面对妻子。
女人也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她觉得自己在丈夫面前受过辱,从此和丈夫再也不能激情。
所以,假设要体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要给女朋友(老婆)安全感,就好好锻炼身体吧,带她看一场恐怖片,也是不错的选择。
往往灯光一暗,女人就不由自主地抓住你的手,往你的肩膀使劲地靠,你呢,很大方地搂着她,不时地拍拍她的头以示安慰, 心里,油然而生的,是疼爱女人保护女人的男人气概。
看恐怖片,对一个成年男人来说,要的,只是这样一种感觉。
如果不能体现这一点,那真是没什么看头。
就拿这部《夺命心跳》来说,尽管林熙蕾玩命表演恐惧感,梁家辉也不断地以眼神杀人,但对我来说,还真是一点恐怖感也没有,一些恐怖桥段,比如镜子异像、水中恶梦、荒郊候车等等,只是小儿科了,装神弄鬼的,差点笑喷。
有时,实在无趣,就猜下一个恐怖镜头会是什么,如果不幸猜中,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同时鄙视一下编剧,更多的时候,是在挑刺,觉得这种恐怖感还不如搔痒痒。
不过,旁边有一个女人不时地发出尖叫,紧紧地拉住我的手,倒是体现了这部片子的价值--满足了男人的保护欲。
不过,如果当悬疑片来看的话,倒是不错,谁是X,谁杀了江北燕?
林嫣的脸到底是哪张,每当一个疑问解决了,马上又来了一个新的,直到影片最后才给出了所有答案,从这一点来看,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国产悬疑片中,最得力的一部了。
好啦,仅此而已,值得消遣一看。
很多细节的铺垫和透露,比如药家鑫的时间坐标...国产的恐怖片,能拍成这样已经给我大大的惊喜了。
我最讨厌国产恐怖片不用情节吓人而是用音效来吓人,也太低级了。在一个很普通的场景转换里,竟然用恐怖的音效,脑子进水了?
其实并不像评论说的那样烂
如果连唯一不烂的剧本也是抄袭的,那只能说这导演是个傻二。
有点意思的!
挺好的 能这样挺好的 最然让人想起了一切国外电影 但是起码编剧用心抄了
这是部西安宣传片
前面看看还蛮紧张的,后面乱了,变来变去搞糊涂了
先以为是惊悚片,后来成为警匪片,快结尾了发现是狗血剧,最后是医学科教片。
又是这种模式儿
积点口德,这片儿至于烂到1颗星吗?冲那结尾,我给三星半。
恐怖片就算了,确实很悬疑~
你能有点新意不?
故弄玄虚 2星半
真相大白之后觉得没意思了。摄影师配乐师还是不错的。
这剧本放在好莱坞还能是部还成的B级惊悚片,这个导演手法有点儿贫瘠。吓人全靠闪,结尾真相大白的力度不够。
国产恐怖片真是在考验我的耐性!!!
林熙蕾老了
俺是来看林熙蕾来了
骗观众的钱!导演还钱!怎么能这么烂?可惜了四个演员!居然导演还炮轰梁家辉,没有梁家辉这片子更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