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屋外雨声滴答,屋内看部喜欢的电影,再好不过的了。
再且,这是一部让人心境如水的电影。
好的(作品质量)……真是无须多言。
这是一部喜剧片,这是一部爱情片。
它,没有带着近年来过于流行的那一类“散漫、感情用事和不成熟之风”。
是的,这就是Enough Said,它是一部中年人的爱情故事片,它是一部社会人的电影。
或许,是因为年轻时的冲动,才让婚姻成为过去式,也才让EX(前任)们相互对着各自的过去有着种种“讽刺”话语。
当然,他们各自相互数落的,那些都只是过去的,毕竟,人的一生也是个成长的过程;当然,也说明,各自真是不适合罢了。
按摩师Eva是个已离婚有10年的单身妈妈,女儿即将上大学;Albert是一个离婚有4年的爸爸,女儿也是即将上大学。
Eva在一个派对上在她的客户介绍下认识了女诗人Marianne,然后又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Albert,当然,没有一见钟情之说,用Eva的话说:”这里(派对上)没有一个能让我看得上的男人。
“但在Albert找Eva的第一次约会后,她从Albert的身上看到了一些吸引她的东西,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自派对后,女诗人Marianne也成为了Eva的客户,她经常找Eva按摩,Eva也开始知道了Marianne也是个离婚的单身母亲,两人顺利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Marianne时常向Eva说起她的前夫的种种缺点,Eva很快发现,原来自己的男朋友Albert就是Marianne的前夫。
想起平常Marianne说起的Albert种种缺点,平常不怎么在意的Eva这时也开始关注起来,她开始审视与Albert的这段感情是否维持下去……当然,Eva有搞砸了与Albert的关系,为什么会如此,Eva对Albert说:“我可能在保护自己,你知道的,因为我们都结过婚,不了解清楚对方的后果是什么我们都清楚。
”不得不说,Enough Said的剧本是充满智慧的。
片中一些次细节都处理的很好:(1)、Eva与Albert的第一次约会结束后,Albert幽默的向Eva索吻,Eva犹豫了,虽然她心里知道这第一次的约会印象很好,但她知道,她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荷尔蒙泛滥的少女,Albert也不可能不明白;(2)、初次约会后,Eva第一次去Albert家,还高兴的手捧着红酒,敲门开门后看到Albert以一身睡衣迎门,Eva有些惊讶了,很快她就明白,原来自己已不是公主,他也已不是王子;(3)、片中多次出现的“说说而已”,让我们明白:人在交际中聊天说话的时候要考虑下周边人的感受,则不然,这个“说说而已”也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是会中伤他人;(4)、当Eva的早已知道Albert是Marianne前夫的秘密被撞开后,双方对峙的场面表现的很成熟,毕竟大家都是中年人了。
Eva突地仓惶一阵表现的很是可爱啊;(5)、Eva的女儿即将离家去读大学,女儿自己内心向往的独立自由与母女分离的焦虑心情映在日常行为中,其摇摆不定的心情,可见一斑;(6)、女儿即将离家,而女儿的同学与Eva的关系迅速升温,在女儿看来,她似乎会“抢走”自己的母亲,会代替自己即将空出的位置。
此时,那个同学的母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女儿也被别的女人(Eva)“抢走”了,也才有了怒气冲冲车来拉女回的镜头。
这些片段,也间接的表现了四位女性间不可思议的内心复杂情绪:虚无、彷徨、无依。
安全感在哪儿,她们也不知道吧。
(……还有很多可点的)Enough Said,是一部中年人的爱情故事片。
没有浪漫与哭哭泣泣的悲伤离合,这是一部简单不过的中年人爱情故事片,它是成熟的、充满智慧的,更是有着与Albert的幽默感。
Enough Said,是一部社会人的电影。
EX们对前夫的喋喋不休抱怨、中年人的处事心态、为人父人母教女道理,剧本充满着智慧与感动。
人到中年,感情这种东西或许真的是已无须多言,更哪怕是有过婚姻且儿女长成的呢。
人,也并不是完美的,简简单单、能包容,就是适合。
同步 http://www.wenzige.com/post/enough-said.html
当离婚按摩女遇到离婚胖男,越聊越欢直到上床级别后,按摩女把自己的乐事全盘告诉了自己的客户女,结果发现,胖男竟然是客户女的前夫。
被客户女一顿洗脑过后,按摩女只差一点就要放弃胖男。
结果,又被胖男最终知道三人的关系。
一顿争吵撕破脸皮后,按摩女经过前思后想深思熟虑,终于又找过对胖男的情感,胖男也默默接受了按摩女的再次回归。
既然大家都说够吵够了,那还是继续一起爱吧。
尽管影片具有文艺片气质,但还是少不了美式重口味桥段,没办法,重口味已经成为美式的一种文化。
如果再有人喜欢,就正好投其所好了。
1、演克洛伊的Tavi Gevinson是我看到的亮点,曾经很火的博主。
2、如果时光倒流,本来不在一起的人,会在一起。
-“这个世界里,还有那么多美的音乐、电影、书籍没有来得及去听、去看、去读,可时间在跑,我拖不住它,想到这里,我竟然会泪眼朦胧……”@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
女儿即将离家上大学的单身妈妈,按摩师Julia Louis-Dreyfus 在一个派对上认识了两个人。
一个Catherine Keener变成了她的客户,和潜力朋友。
James Gandolfini变成了她的潜力男友,两人约会后产生好感,但Julia发现Gandolfini是Keener的前夫。
一方面,感到空虚的她崇拜Keener的生活,想保留她这个朋友,另一方面,她想要听Keener继续对Gandolfini发牢骚,以了解他到底是怎样的人,从而保护自己。
对两边隐瞒实情这一个设定以及其背景安排的可信度不低,并没有肥皂剧感。
全戏有很多细致入微的瞬间辗转,很好笑、很聪明。
Dreyfus 跟 Gandolfini两个人从陌生到了解彼此的过程演绎的很精彩,很舒服,两个人非常默契,非常自然,非常无暇。
演员Gandolfini 本人的死在片子里面非常有存在感。
至少对我来讲。
并且电影里还展现了他温柔的家庭妇男的一面。
他的第一次出现,她们第一次接吻,他开车的样子,做饭的样子,受委屈的样子…都让我蛮感慨的。
Julia Louis-Dreyfus 表演的虽然没有离开自己以往的角色很多,单身妈妈,check,笨拙的对话技巧,check,尴尬的场面,check,但是正因如此,她很自然的全部做到了满分,而且这个人物并没有笨拙到底,她说错了话,或者感觉到了尴尬后,可以很自然的挽救一下,显得很真实,没有Seinfeld感。
电影结束后,演员表和功劳表中间有一页黑屏,上面只有两个白色的词:For Jim,然后坐在我前面几排的女孩呛声而泣,由于背景音乐的干扰,我不确定周围有多少人在抽鼻子。
Bye Tony!
人到中年,忽然让我想起美国丽人,只不过这是部描写中年人之间感情方式抒发的电影。
我看到的更多是人到中年时为人处世对待事物的宽容。
尤其是临近片尾的那一幕,当女主的朋友再一次看到抽屉里不该放的东西时,选择了宽容对待。
有时候回想年少轻狂的放纵固然痛快,激烈,但激烈过后等待的我们的是无尽的琐事。
暂不提子女对于中年父母的不理解,但就和周围人相处方式,和自己曾经或者现在爱的人的相处方式都要做一个重新的审视。
片中女主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个生活的小丑,给别人演绎着他们应该看到的喜怒哀乐,自己独处的时候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无奈,真正的悲喜却在内心,现实生活没有给她一个合适的发泄或者倾诉环境。
最后故事的结尾,作为一个年轻人的角度看,没有任何的浪漫色彩,当说出我想你这句听起来很肉麻的话时,还是在彼此冷战后的第一次对话当中,但却饱含了中年人抒发情感的方式。
女儿即将上大学的单亲妈妈Eva在派对上分别认识了一男一女——Albert和Marianne。
他们互相都很有好感,于是同样是女儿将离巢的Albert成了她的恋人,而Marianne则成为她的闺蜜。
看起来Eva逐渐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生活步入正轨,直到有一天她猛然意识到Albert和Marianne原来是离了婚的夫妻。
Albert和Marianne彼此并不知道对方和Eva的关系,而问题是Eva在发现此事后也没有向两人摊牌。
为什么?
她嘴上说是因为不想失去Marianne这个朋友(Marianne的才气和成就是她所羡慕的)甚至Marianne需要她,但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出于私心——她想多从Marianne那里打听到关于Albert的更多消息和习性,尤其是刺探两人为什么会离婚。
这可不是出于什么近乎疯狂的想知道对方一切的爱慕,而是在二次选择人生伴侣时一种自我保护的慎重。
结果,在Marianne不断的吐槽和抱怨中,Albert以前的种种癖好甚至优点现在不知不觉的都变了味,而缺点更是被无限放大。
她开始迟疑,开始挑刺,直到有一天,不出意外的,事情败露了。
Albert深感被骗和失望,选择离她而去。
此时她才发现,原来她是那么喜欢这个男人;她没有探问自己的内心,却任由别人的观点遮住了眼睛。
“Enough said”,无须多言,片名的意思应该正是指不要听太多评论,而要用心感受吧。
短短90分钟的爱情轻喜剧,导演关注了子女长大成人离家后父母的情感冲击(孤单、空虚感),探讨了人到中年在二次择偶时(没有山盟海誓没有一见钟情的)爱情的分量和意义,展示了我们如何轻易受到别人观点的影响而对同样的人和事产生不同的看法,刻画了一位母亲无意中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来养的现象。
主题是到位了,风格也够“轻”快,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喜”点不足。
像主角被揭穿一幕作为全片的高潮,完全可以戏剧性再强一些。
这一点,另一位女性导演兼编剧Nancy Meyers几年前的作品《It's Complicated》(《爱很复杂》)就做得更好。
不过这两部片在最后都给女主角的爱情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起码让观众们能会心一笑的走出电影院。
小时候浸淫在Woody Allen片场的Nicole Holofcener早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尤其是她那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悟,在影评界颇受赞誉,烂番茄的新鲜度常在80%以上。
本片是她的第5部电影,全部自编自导,也全部跟Catherine Keener合作。
不过Keener这次的戏份并不多(虽然一如既往的给力),主角则是两大电视界明星——《宋飞传》(《Seinfeld》)中的Julia Louis-Dreyfus和《黑道家族》(《The Sopranos》)中的James Gandolfini。
于是我们看到50岁的肤浅易怒略带神经质的Elaine Benes和躁狂抑郁集慈父和黑帮老大为一身的Tony Soprano像高中生般小心翼翼的谈了场恋爱。
这听起来似乎很不靠谱,但多亏两位主演真实细腻的演绎,使得观影时的感觉要和谐的多。
最终,Louis-Dreyfus喜获自己的第一个电影类重要奖项提名——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音乐喜剧类),而Gandolfini则拿到了演员工会奖和评论家选择奖的最佳男配角提名。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Gandolfini的突然去世而蒙上了阴影。
Gandolfini是在2013年6月在罗马度假时因心脏病发而猝死在浴室的;本片中女主角还曾拿他的体型开玩笑,事后看来很不合时宜。
3个月后本片上映,那一天原本是他的生日。
片末的字幕将这部他生前倒数第二部作品献给他。
他的家乡新泽西则为这位三次艾美奖获得者降半旗致哀,并把一条主干道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是一部温情和幽默的成人喜剧片子,爱与不爱,对与不对,可能最关键就在于合适与不合适……在被伤害后人都会本能的更加小心谨慎,但若做的过头,可能真的就会错过被爱机会。
所以,无需多言,放手去爱吧!
很治愈很细腻很聪明的一部片子,里面的配乐都很棒,有几个小细节导演把握的恰到好处,男主居然不在了,为了大爱的二当家值得给四星!
很久之前看到过烂番茄网上有一个清新的小电影评分颇高,电影名字叫做Enough Said(中文翻译为无需多言)。
今天终于有了机会一睹为快。
女主角的扮演者是Julia Louis,她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演员。
平和而有趣,对于喜剧有着非常独特的表达方式。
她不夸张,她不做鬼脸,她不扮丑,她不做奇怪诡异的事情。
她从来都用一种自然而简单的方式演绎喜剧,我觉得这样的喜剧演员是最棒的。
不刻意,却能让人会心的一笑。
同时推荐一下她演的电视剧Veep。
男主角的扮演者是James Gandolfini。
很不幸,这部电影成为了他的遗作。
我没有看过他演的其他电影,只知道似乎他以前经常塑造的是意大利黑手党的形象(确实有点像)。
曾经看过国外的一个影评,说是这部电影让人看到了另一个James,看到了他难得的喜剧天赋,多么希望能看到他在更多的喜剧里面发挥原本隐藏的天赋,可惜再没有机会了。
愿他在天国安息。
电影的主线故事很简单,是一对中年男女相识相遇,却因为一个有趣的巧合而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碰撞。
女主Eva是个按摩师,女儿Ellen即将进入大学离开家。
在一个Party上面,Eva遇见了Albert,虽然当时没有产生什么火花,但是经过日后的相处,两个人相处的十分和睦幸福。
在同一个Party上,Eva成功得到了一个客户,是一位女诗人。
Eva时常去给女诗人按摩,还听她讲述关于她前夫的事情。
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女诗人居然就是Albert的前妻,女诗人口中日日抱怨的前夫居然就是Eva的新男友。
她发现了这个巧合之后,并没有选择阵营,而是盘旋在两个阵营之间,直接导致了她内心的矛盾,和她后来对于Albert的各种挑剔行为。
Eva自己也说“I was protecting myself. I didn't protect us.”在这种情况下,Albert尴尬地发现了现实,并且心碎选择离开。
其实在片中,Eva的行为可以理解。
经过了离婚之苦,Eva发现在感情依然浓情蜜意的时候,潜在的矛盾都往往被忽略了。
例如,她和她前夫。
他们的矛盾其实在其他人看起来是在正常不过的小事,鸡毛蒜皮,但是却是堆积的矛盾和问题使得感情暗淡下来,最终导致分开。
Eva一直在害怕,因为太在乎Albert,她害怕自己会跟Albert会走进同样的死胡同,最后落得心碎的下场。
于是,Eva开始试图通过女诗人仔仔细细地审视Albert。
而女诗人则是完全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控诉Albert。
Eva则因为对女诗人产生了一些崇拜的感情,所以十分盲目地跟随着女诗人的控诉。
Albert是一成不变的,而原先对于Eva来说不是问题的事情,却都逐渐被放大成了问题。
于是,两个人开始变得奇怪。
Eva开始挑剔Albert,太胖,不会小声说话,买了无数的漱口水,存着无数的牙刷,不买床头柜等等。
但其实,电影展示出了十分明显的区别。
女诗人家是非常漂亮非常整洁,女诗人自己是个爱整洁的人,于是批评Albert脏乱差。
Albert自己说的时候,也提到女诗人对于自己的不满,也笑称自己是个“slob”。
但是,当镜头转换到Albert家的时候,并没有到达“slob”的程度,只是简单舒适的样子,只是没有把东西都完美的摆整齐而已。
Albert在整部影片里面给人的感觉是十分亲切舒服,时而风趣,时而浪漫,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能力,当然也是有缺点的。
但是无论如何,怎么看都不像是女诗人嘴里那个“邋遢”,“loser”,“恶心”的前夫。
这些使得Eva变得困惑。
再加上女诗人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生活,还有粉丝过来感谢女诗人用诗拯救了她的生活。
女诗人的形象在Eva心里变得十分伟大,伟大到Eva有点想要变成女诗人的倾向。
具体可以表现在Eva要求Ellen和Chloe在家里脱鞋脱袜子,其实是有点学女诗人的要求。
Eva开始倾向于相信女诗人所说所想,并且开始从女诗人的角度去审视Albert。
Eva原本对于Albert的爱恋和温柔细腻的感情,渐渐被一种审视的目光代替。
他们两个也开始陷入了矛盾的漩涡中。
直到一切崩盘的那一刻,几个人都无比尴尬,最后以Albert的心碎离去而结束。
Eva去找Albert道歉的时候,两个人都明显拼命地抑制着心里的感情,Albert苦笑着说“You broke my heart. I am too old for that.”Eva只能拼命说着“Sorry”。
解释自己在保护自己,而Albert却问她有没有想过保护他们的感情,Eva才意识到自己根本就部没有想过保护他们的感情,而是一味地想着怎么避免自己受伤害。
当然最后两个人还是因为无法割舍的爱恋,走回了一起。
至少是有象征着和好的趋势吧。
其实不必多说,真正的爱恋是要两个人去体会的。
婚姻我不懂,恋爱我只懂一点点。
但是无论如何,在感情里,自己去体会才是最好的了解方式。
别人的评论并非不重要,并且别人的评论是一定要听的。
我记得读到过,如果你周围的朋友都不喜欢你的另一半,这可能以为着这个人不一定是你最合适的生活伴侣。
而别人的评论多多少少都带着自己感情的因素,想要分辨出客观和主观的意见是十分难的。
想要平衡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意见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当我们退一步想想,哪段感情不是在共同探索中一步步前进的?
但是探索一定不能武断地下了结论,带着偏离轨道的审视眼光,那样一起勉强往前走,还不如现在撒手,各走各路。
共同探索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携手,意味着交流,意味着共同发现问题,意味着努力沟通并试图解决矛盾。
没法解决的,带着遗憾,带着不舍,带着感情,带着感动,带着美好的记忆,平和地分道扬镳。
可以解决的,带着快乐,带着幸福,带着喜悦,带着摩擦,带着争吵,带着一起往前走的勇气,携手共度人生。
不必多说,让我们一起走。
其实力荐这部电影,最后得来的肯定是会遭部分人的骂。
影片没有很多的惊喜之处,平凡地诉说一个两已婚中年的爱情故事,招数也不算新鲜,没有肌肉俊男,没有火辣美女,更别提什么高科技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部淡淡的电影,却会在最后,不自觉地就会带随着你去感动,去惋惜,去希望,一切都要好好的。
有时候,生活中令你感动的是,那些经常围绕在你身边,而你从来没有去发现,去珍惜的东西。
亲情,爱情,友情。。。
最后,for jim,带给我们这样一部优秀的遗作。
这是一部特别平淡的故事,象流水账一样记录着女按摩师伊娃的生活。
她的工作,她的客户,她和女儿以及女儿闺蜜的对话,她们去买衣服,一点点家长里短,但都不是很戏剧化的那种。
连恋爱也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无所谓,谈一谈似乎也没什么损失,接吻都是有商有量。
好在对方(艾伯特)虽然长得很胖,但其实还是有点内涵的,特别是对女儿的疼爱让他们一下子有了共鸣。
艾伯特虽然话不多,但并不是呆板的人。
两个人相处时,伊娃总在不停地说,不停地提问。
作为一个聪颖、幽默、独立的中年女子,伊娃言语颇多,且表情丰富,而艾伯特可以对伊娃的各种好奇的问题有问有答,或者带着专注理解的眼神看着对方,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故事这样不咸不淡地继续着,直到伊娃愕然发现她的一个女客户居然是艾伯特的前妻。
她已然在双方处听到了不少对对方的各种描述和评价。
一开始的慌乱之后,伊娃应该产生了一种偷窥的得意。
一贯的理性角色以及hold不住其内心的熊熊八卦之火。
她继续着和两人的交集,不动声色的刺探他们对彼此的观感,却没有想到这种刺探代表的背叛与伤害,真是no zuo no die。
最后,双面间谍般的假象当然是被戳穿了,好在她的生活并不是建立在一个客户和一段感情之上的。
虽然有点尴尬,但生活仍然在继续。
影片的结尾貌似显示,伊娃得到了艾伯特的谅解,他们能够再续前缘吧。
毕竟,不是爱得死去活来的年纪了,谁没有些小缺点小毛病呢,作为能谈得来的人,认清了一些事情后再相处,不是更容易吗?
这种温吞水似的影片,居然有一大堆获奖提名,不过不是我的菜。
我的欣赏水平果然还是更接地气呀。
一群TV怪咖的爱情小品,Lovely~当看到Eva try to be funny and kind in daily life 却屡遭误解时,真的会想去抱抱她,所以为Dreyfus最终没能拿到金球奖而可惜,但不影响自己愉快的将这部电影收入年度十大
★★★☆ 出色的獨立小品,故事設置讓愛情初期的甜蜜和婚後多年的抱怨碰撞在一起,影片的趣味性和可看性都由此而來,但是碰撞過後點題不夠明確。James Gandolfini太搶眼,他證明了男人就算再怎麼平凡、再怎麼丟到人群中找不到,只要幽默感十足,就立馬可以魅力值爆表。
北京国际电影节第十一场。很喜欢这种轻松的轻喜剧,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剧情,絮絮叨叨的生活片段真实的再现了一群中年人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危机”和感情。电影用很轻松的语气告诉了所有人不要别人的意见而左右了自己的意愿,坚定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幸福。朱丽娅和甘多菲尼演得超好!
精雕细琢的台词让本身较老套的剧情显得颇有新意。温馨的中年爱情小品加上完美的两位表演。甘多菲尼遗作
没有任何预期所以特别惊喜
关于爱情的到来,无须多言,静观其变
很有趣的爱情喜剧,剧情走向并非出乎意料但是很喜感,尤其是几对男女坐在桌前各种吹侃。黑道家族男主的最后一部电影了吧,哎。
如果能發現問題,當然不採取立場會更好
剧情略狗血,但感情很真挚。遇上合适,好不容易。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心都是软弱的,要智慧的面对生活,无须多言。
我确实需要一部电影来舒缓我紧张纠结的神经#无须多言#一部没有没有高潮迭起的大场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科幻镜头没有生离死别有的只是生活中琐碎的镜头。life can be really a mess.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绪,没有完美的人,我们都有自己的小毛病,关键往往在于包容,在于理解,可是但是然而...
积毁销骨
确实无須多言
四平八稳的电影,就像那个年纪和那些爱情。
爱上爆米花,说点俏皮话。甘多费尼还是应该减肥的,这样或许能活得久一点。
到处都是尴尬的笑容。。。
中年人的爱情小品。其实我觉得flabby男主蛮不错的。
甘多菲尼最后一部电影。我觉得这电影就是给这两演员量身定做的。剧本不错,表演自然,氛围刚刚好。
BOSS ;_;
对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按摩身体或心灵。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知音体话唠片,中年大叔大婶的小清新不是咱这年龄段能感同身受的,一星送这已逝的James倒数第二部公映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