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部日剧,印象深的一段对白,是野枝对奈子说的一段,如此自然地,两人一边从家往公交站走,一边流淌出久藏于心中的苦楚,大意是:周围的人都以为我这个兼职讲师会继续往上走,但是,我只是个兼职的讲师,成为正式的讲师,评教授都与我无关,看着别人因此而竞争,而我不过一个无法参与的旁观者,这是一种巨大的空虚感。
我在想,日剧的编剧们真的生活过,体悟过。
好多时候,我也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太虚荣一定要成为什么,是不是我想得到什么好证明自己的存在,找了好久的答案,就是这种感觉——空虚,像在黑灯的舞台上独舞,像是没有锚的行船。
我喜欢看奈子为野枝做饭,一个人做的起劲,另一个吃的满足;我喜欢看他们为邻居翻新纱窗,严丝合缝的小小成就;我喜欢看他们就在家附近找到一爿吃松饼的小店;我喜欢看他们重新挖掘二手废弃物的价值;我喜欢看擅长话漫画的主角,和另一个擅长冷门专业且仅仅是兼职的主角。
我喜欢他们喜欢自己拥有的一切。
那些飘在空中的东西固然令人心向往之,即便是抓住后,还是要脚踏实地地走在坚实的地面上。
我想起我的父亲,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追求那些能力之外的东西,却对生活一无所知,以他的智商,可以活的游刃有余,他却一直不肯双脚落地,担心有朝一日不能同风而起。
而这风刮了六十多年,可惜他却一直误以为自己有一双翅膀,他也羡慕我的妈妈怎么会那么快乐,看个电视剧,种一盆花,参加一次聚会……她总有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她好像从来也没有翅膀,就在地面上快乐的生活,快乐的拥有。
而我呢,也不快乐,我知道我要在年轻的时候,和地面上的事物形成对抗,我才能飞得更高,我要忽视自己的性别,忽视自己的来处,我要对抗一些顽固的力量,对抗,对抗,对抗……这是生命力的体现,但人啊,也别总在黑夜里舔舐太久的伤口,我想我飞得够久了,我想落到地面,从妈妈的视角体尝一下降落在地面的快乐,双脚离地太久,需要习惯。
我已经开始改变,从去年开始,几乎每个早晨都给自己做一份简单的早餐,喝杯茶,城市都睡着,我醒着,很美好。
其他的,我还没想好,新搬到了一个像团地一样的社区,先从了解开始吧,不着急。
野枝和奈子说:五十岁也才刚刚开始,还有好多要学习的呢。
EP03 野枝枝和春日部君的初恋往事,记忆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EP04 插花师的《春光乍现》EP05 两亿日元彩票和住宿区的互助时代EP06 更年期与青春期,女性与激素共处的一生EP07 闺蜜吵架EP09 大家都在跟住宅区告别EP10 圣诞晚会,跨年,新一年换汤不换药的我,也请多多指教。
我的能量已经用完了,没法从暖桌里面出来了。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老了怎么办?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许多年轻人发现自己一个过日子好像也不是不行。
从十年前在日本兴起的「一人食」饮食文化,再到现在的人们更愿意不婚不育去享受单身生活。
独居单身人士平常下班就会回家泡澡、做菜喝酒、过着滋润的夜生活,休假了要么在家躺着玩手机,要么一个人外出逛街、旅行、唱K。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截影)「独居、独食、独乐」,日本人都不会感到孤独吗?
即便现在不会孤独,享受快乐人生,那老了之后呢,生病了又该有谁照顾呢?
不可否认,养老问题就是人们将要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但请你别焦虑,因为日本人又给了当代年轻人一个新思路:《住宅区的两人》団地のふたり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又叫《团地的两人》)豆瓣评分9.2,自开播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口碑,深得年轻观众喜欢。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最重要的是,该电视剧的核心和视角都是两个50多岁的单身女性,“大妈”的日式温情日常竟也能如此丰富多彩?
01两个女人野枝(小泉今日子 饰),女,50多岁,离过一次婚,目前单身,兼职大学讲师的工作。
一下课,野枝就坐上了公交车前往她闺蜜的家里蹭吃蹭喝,吃饱喝足,她才会回自己家睡觉。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小奈(小林聪美 饰),女,同样50多岁,单身,自由插画师职业。
她是野枝的闺蜜、知根知底的发小、儿时的玩伴,她们从早到晚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简言之,两个50多岁的女人都没老公、没孩子,但有工作、有收入、也有房子住。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小奈曾经是很有实力的知名插画师,可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从1G到5G时代,人们对插图的需求减少,插画师的职业就不吃香了。
野枝曾经也是拥有博士学位、前途大好的高材生,她当年差点就要成为副教授,可因为无中生有的谣言,野枝只能兼职做大学讲师。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人生无非就是起起落落,野枝和小奈没有气馁过,她们不抱怨,还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02抱团养老野枝和小奈所在的住宅楼,可以说是和她们一起“变老”的。
她们看着住宅楼从被年轻人争先选择居住再到被年轻人嫌弃。
新房子逐渐变成了老破小,年轻人都搬走了,只剩下她们这样上岁数的老年人还留在这里。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没有年轻人的社区,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想要寻求帮助怎么办?
别担心,还有野枝和小奈呢!
她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文能武身怀绝技。
随便动动小手,就把邻居阿姨家的纱窗修好了。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野枝下班,就能吃到小奈煮的饭,偶尔她还会给小奈买街边小吃制造惊喜。
野枝休假,她就跟小奈两人坐在阳台上吹吹小风、摘摘菜、聊聊天,忙得不亦乐乎。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别看她们在年龄上是老年人,但她们思想和行动上一直主动学习,什么利用二手交易软件卖东西赚钱,简直易如反掌!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这对老姐妹的业务规模也是发展得越来越壮大,从帮助上岁数的邻居阿姨修纱窗再到给邻居小孩打蟑螂、关爱留守儿童和小区流浪动物,样样在行。
想不到,她们年过半百还能把日子过得如此丰富精彩。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由于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社区里的孩子都没几个了,“老龄化”又遇“少子化”,就连教书的野枝都不得不感慨。
在大学教书本就不好教,老师熬夜备课,学生上课却睡得又香又熟,偏偏他们打不得也骂不得。
以前社区多热闹啊,到处都是小孩子的声音,她备考期间都要戴上耳机才能安心学习,现在则是安静到令人寂寞。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白天晨练,晚上遛弯,野枝和小奈的老年生活就像这样。
作为彼此的闺蜜,一起犯花痴、聊八卦和看电影,她们还聊着曾经的初恋,吐槽着遇到过的渣男,感叹着以前的朋友和现在的变化。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活到105岁,或者一直当个小孩子,你选哪一个?
”转眼间,竟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
野枝和小奈不惧怕衰老,还像小孩一样去幻想两人105岁的样子。
03什么是人生平凡普通人的一生哪有许多电视剧里演得那样充满激情与冒险,人生就是细水流长、平平淡淡,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
人生呀,也总会遗憾,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小事发生。
你看开了,也是过一辈子;你看不开,照样痛苦过一辈子。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值得一说的是,该剧是小泉今日子、小林聪美两个女主演时隔20年的第二次合作,当年在日剧《西瓜》中演同事的两人,这次是好朋友、好闺蜜的关系。
导演松本佳奈的作品也总是离不开「治愈」二字,《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森林民宿》《蔚蓝海岸》《春天来临时》,这些作品也都有小林聪美的身影,治愈剧+小林聪美,再通过主角聊身边人和身边事去浅浅的讲一点社会现象和生活道理,简直不要太好看!
(日剧《住宅区的两人》截影)总而言之,她们是很纯粹和相互扶持的友情关系,愿我们老了之后也能拥有像她们一样的生活状态和超出常人的平静从容的“心境”。
最后,小派想说,在如今这个追求快节奏、大尺度、重口味、高能反转、逆袭打脸等流行题材的影视剧和短视频这个时代,总得看些慢节奏的治愈剧去中和一下,而日剧中的治愈剧就刚好是首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图源于网络/ 图片腊月初八 / 作者
小日本最擅长拍小日子题材,因为这种剧情放在中国,投资方会问你有什么意义。
中国的发展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对意义的追问之上实现的,只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强大。
有人追求强大就有人追求平凡,这种自由并不见得是理所应当的,经历过泡沫经济的人,肯定更加明白为什么要做无意义的事情,今天的意义在明天都会化成云烟。
意义的定义本来就千人千面,798的创始人天天坐在咖啡厅看书,人们问他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他反问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
拥有博士学位的野枝因为流言蜚语从距副教授一步之遥到变成兼职讲师再到不被续签,如果她是一个紧抓学习的意义的人,站在超市收银台的时候她回看自己这一生,绝对要高声呐喊一句“读书无用”,不过更可能的是她拉不下面子去做收银员,于是成为家里蹲,最后孤独死。
小区里好像总会有那么一两人,年纪不大却不上班,穿着普通的衣服,每天休闲地晒着太阳,不知是靠什么生活。
野枝的青梅竹马樱井提前进入了谜样阿姨的状态,年轻时是插画家,没有横空出世的才华,在AI取代她之前,她选择了回到住宅区,过上自己的隐居生活。
两人都经历过没有任何结果的恋爱甚至婚姻,当55岁重新在住宅区聚首的时候,身上的头衔都要加一个“前”字,这一生的意义唯有他俩知道。
生活的意义是,他们都曾经为某人心动过,又在相处中知道自己原来不擅厨艺,原来自己会过度地配合他人。
曾经雷厉风行,所以如今更想在工作日闲坐垂钓,再无聊的事情只要有闲情逸致都会变得有趣,试想一下在工作日的下午吃着松饼喝着咖啡,和周末在人挤人的咖啡馆里做同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心情相同?
身边发生的事情总让我深感意义本身的意义,某位很努力研究AI的朋友在我的鼓励下把自己应用的成果写成了论文,论文发出之后他转发到自己的linkedin上,这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吧?
结果某品牌驻海外的总监看到,问我朋友发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
不知道朋友是什么回答的,但是这位总监第二天也注册了那个论文发布的平台账号,还在xhs写了一篇关于AI的笔记。
如果没有意义就不去做一件事情,那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情实在有太多。
回看住宅区的两人,可谓这两人的无意义人生纪录,最好的朋友小全得重病离世;初中临时做情人节巧克力结果最后自己吃掉了,活活浪费了两情相悦的初恋;和山东大叔对抗救助流浪猫;帮新搬来的春菜打蟑螂;帮新搬来的辣妈融入小区;还有安抚恋人离家出走的插花师,插花师这份职业可谓意义感低中之低。
在讨论区我看到有人觉得野枝和樱井的努力大半辈子结果却还是回到原点,可谓失败或是不够努力,可是如果原地虽不是罗马但足够美好,又为何一定要离开呢?
回头想想那些中年被裁要死要活的人,为何得不到旁人同情,因为他们不甘心过的却是大部分人都在过的普通日子。
夕日野小区位处东京,阳台大得可以放得下小桌子和两张折叠椅,而且客厅和房间都有阳台。
步行距离有便利店,便利店的店员还是颜值和性格都同样高的韩国留学生,稍微走远一点就有咖啡馆,单车可到的距离有钓鱼场,放在中国哪一个城市,要三者兼得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小于30岁看不懂这部剧很正常,如果您愿意,希望您过了35岁再来看一次。
之前看《西瓜》时就在慨叹,可惜这样一部神剧没有后续,没想到啊没想到,近21年后居然来了部《住宅区的两人》,那个夏天里未完成的故事,终于在一个温暖的秋日里,找到了它完美的结局。
两名主演小泉今日子和小林聪美再聚前缘~依然是好朋友,齐心协力在小区里在小区换窗纱,吃黄澄澄香喷喷的松饼,有一搭没一搭地瞎聊天。
情节依然是那么搞笑无厘头,好喜欢她们的对话,能get到笑点的都是有趣的人~小区的日常,用音乐比喻的话,大概偏向The Beatles后期或The Stone Rose早期的那种略带朦胧感的英伦小曲;如果是画作,大概是类似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主色调是温暖的橙黄,如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落在地面上的斑驳光影,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永恒的微凉初秋午后。
尽管已经开始步入老年,实际上她们还是给我一种小女孩的感觉,依然会为好吃的食物雀跃,齐心协力帮忙找彩票,照顾流浪猫,害怕曾经有好感的男生的中年潦倒,为便利店的韩裔男生敷面膜等等。
食物永远是日剧的重要元素,看着她们就算吃个简单的炒菜,不知为什么就觉得充满温情。
好笑的是原来今日子高中居然没给喜欢的男生送巧克力,因为小林聪美做得太好吃所以自己偷偷全部吃掉了哈哈哈~看着她们的生活,似乎年老没有那么可怕,一个人生活也很好,没有梦想也可以,就是普普通通的生活,零零碎碎的快乐和烦恼,喜欢这样的平淡。
这一类家长里短的治愈系日剧真是神奇的存在,像是有人悄悄地跟正发誓奋发向上却刚刚又拿起手机的你说:没关系,这样的你也很好~当然,温情背后,剧集巧妙地触及了一些社会议题:少子化、老年空巢,如何面对失去等等。
说到底,所谓幸福,就是一点点接纳自己,对生活持一种坚韧而又柔软的态度吧。
小林聪美的剧似乎都很治愈,她的剧完全值得重刷一遍~话说《西瓜》星光闪耀,大家记得凡是有市川实日子、 罇真佐子、片桐入这三个人的剧集切记万万不能错过(还有黑木华)。
这几年类似的还有《0.5的男人》、《蔚蓝海岸》、《古泷兄弟与四苦八苦》等等。
英剧的话我想到的是《万物生灵》(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另外,说到《西瓜》,想起来之前看过一部韩剧《闪烁的西瓜》,时空穿越讲儿子和爸爸音乐梦想的,也还可以(跟西瓜没啥关系,节奏有点慢)。
在《住宅区的两人》里,小奈是一名正在独居中,靠偶尔接稿和卖二手物品养活自己的自由插画师。
她好像正过着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梦想中的生活:和最好的朋友住在同一个小区,随时可以敲门进去一起吃饭聊天,跟小区的其他住户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同一个住宅区的大家常有正向互动,包括不限于和好闺蜜一起钓鱼看展打太极,在露台上喝酒聊天,和同小区的人一起去咖啡店喝咖啡吃薄煎饼,或者和在附近便利店打工的韩国帅哥在祭奠上表演唱跳节目等等。
只不过如此富有吸引力的生活是一个老龄化的版本,小奈和野枝枝本人已经五十多岁,同小区的人大都是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了,作为隔着屏幕的观众,看到大家老了还在好好生活的时候,是我最能感受到这部电视剧传达出的力量的时候。
我很向往小奈的生活状态,也喜欢她安然自在的生活态度,她的房间不大,刚好是一人住的大小,处处都体现她本人的气质,迷信一点说,在她的家里坐一会儿,好好吃一顿饭,似乎整个人的气场都会变得安定。
1. 开放空间这个房子最大的好处是采光足够大,白天整个屋子都亮堂堂的,同时这是一个足够开放的空间,开放到会让我有一点点不安:一进门只要稍微环顾一下整个家的所有布置基本一览无余。
我注意到了一些推拉门,不知道平时会不会用上。
这家得多通风啊她和野枝枝平时的活动位置主要有三个:最靠外的餐桌,主要场景是用餐;其次是稍微靠里一点的沙发,野枝枝会带笔电过来工作,她不忙的时候两个人就坐在沙发上喝咖啡闲聊,到了冬天沙发前的小茶几就变成暖桌。
在这个房间的角落摆着电视机,所以她们有时候也会打开电视看,在第10集的时候这台电视机光荣退役了,不过两位主人公是并不怎么依赖电视和互联网生活的人,没有电视机,自己表演节目也能玩得不亦乐乎,不知道这个角落之后会摆上什么东西。
在茶几旁摆几个小蒲团很方便
在暖暖的室内吃柑橘类水果也太幸福了吧!
第三个位置是阳台,看完这部剧后我必须呐喊:开放式阳台真是提高生活幸福感的一大好物,如果阳台外面的景色好还要再加一百分。
小奈的阳台上摆着一张桌子,一盏矿灯充当照明,阳台上摆着花和绿植,浇水的水壶放在空调外机上。
夏天的夜晚,她们会拧亮矿灯,坐在阳台上一直聊天。
开放阳台就是要养点绿植啊!
但是这样真的不会招蚊子吗🤣2. 厨房空间利用合理感觉没有人在看剧的时候不想吃小奈的饭,日剧的饭(先不说味道怎样),看起来真的让人很想尝几口看看,这部剧也给了做饭足够多的镜头,小奈基本不会外食,她会在每周都设计出下一周的三餐食谱,然后用冰箱贴连同日程安排一起贴在冰箱门上,足够显眼。
吃饭的桌子有两张,一个是紧挨着流理台的小圆桌,另一个是沙发前的小茶几,前者可以吃正餐,后者则用来喝茶吃蛋糕,两张桌子闲时都能拿来办公,不过小奈也有自己工作的书桌。
real虔诚的厨子因为是开放式的设计,所以并没有隔出单独的厨房,流理台的空间也不算大,所以合理利用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小奈的厨房给我最大的启示主要在于小户型厨房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垂直的空间,例如在墙上打了几层架子,用来放调料、常用的餐具和水壶,几种锅挂在灶台的上方,既方便沥水,也能节省橱柜的空间,还有一些类似“挂钩的一百种用法”的巧思:把冰箱紧贴着流理台,所以在冰箱侧边加挂钩和支架放锡纸、保鲜袋、钢丝球和厨房纸,在比较高的橱柜底部竟然也加了挂钩,用来放洗碗巾,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窃喜:又让我学到了!
这张图里能学的太多了这样的厨房也有缺点,就是不能做油烟太大的食物,否则会沾得满家都是,只能清心寡欲,戒掉重油重辣,专心享用食物的本味。
大概只能做这种吧3. 书桌旁边就是床除了开放的部分,小奈也有属于自己的比较私人的工作和休息空间。
谁说把工作的桌子放在床边不好的,这放得可太好了,只有被工作蹂躏过的人才知道面对电脑写到崩溃的时候转头就可以扑到床上抱着玩偶娃娃猛吸几口气是一件怎样的妙事啊!
小奈的工作很随机,大部分时候她在画自己感兴趣的插画,她的书桌前面有一扇很大的窗子,白天采光很好,晚上需要打开台灯,床不大,我总喜欢这种贴着墙角的放置,莫名很给人安全感。
家里有很多柜子,每个放的东西都不一样4. 极简而丰富地活着看这部剧的同时也在读吉井忍的《东京八平米》,她极简到了让人震撼的程度,因此读完后我总在思考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空间才能展开自己的生活。
我认为小奈是一个活得足够简单,同时和身边的物品自然地相处着的人,她的衣服不多但每一件都很配她的style,冰箱塞得并不满但可以随时做出好吃的,浇水的水壶被画上了可爱的蓝色花纹,她也有一些不那么实用的东西,会把人家送的气球小狗拿回家,会在超市的豚骨拉面打折的时候激情购入,闲置不用的东西对她来说根本不算压力:把物品本身打扫干净,拍下漂亮的图片上传到交易平台,卖出后再认真地包装好去便利店寄走,如果太久无人问津怎么办,那就自己留下玩呗。
物品在她生活里来来去去,从来不会成为牵绊和困扰她的东西。
萌萌的小猪水壶总体上看,这部剧还是贯彻了日系治愈糖水片的气质,对于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负面内容展现得非常克制,我也相信小奈一定是有自己生活的难处,只是没有被展现出来而已,但是,既然她正在认真地贯彻自己的生活态度,那么就继续这样充满干劲地生活吧。

前九集完美,但最后一集的“包饺子大团圆”有点粗糙了,佐久间阿姨的回归合情合理,可强行让福田女士“灰溜溜”跑回住宅区是何居心?
明明前面将住宅区众人因福田潇洒、传奇半生而产生的艳羡、不解甚至“嫉妒”的尺度把握得很好,真实又不招人厌烦,偏偏最后一集要亲手折断福田自由飞翔的翅膀…可惜更可恨…好在瑕不掩瑜,住宅区带给我的治愈、欢乐是无可替代的🥰这是一个重人物轻故事的作品,佐久间、小春菜、福田、东山甚至野枝枝父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一点也不完美但着实温暖~对两位主角的刻画更是厉害,每一集都会抖落出她们新的人物侧写,但却不会让观众有与前几集形象ooc的错愕,反而能直观地感受到人物在越来越丰满、立体。
人物以外,是制作方填充的满满细节让夕日野社区的时间真正流动起来~晨起太极、逛便利店寄快递、在健身器材上躺躺消磨时间、每天都不能忘的垃圾分类、好吃极了的松饼、小奈家的阳台放松时间等等等等。
真正盘点起来,才发现我不知不觉参与了那么多住宅区人们的生活时刻;这部剧告诉我们生活不是只有夏日祭典、重建计划这样的大事值得被看到,一支切实影响日常、掉进冰箱夹缝的芥末管也该被记录🤲另外我觉得最难得的是,制作方展现出了对“老旧小区存亡”这一社会命题深切的关爱与人文情怀。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爬楼梯的老房子被高层替代似乎理所当然,可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其中居民的诉求呢?
他们像被遗忘在了时间的夹层里,固执地想念昭和。
住宅区迟早会重建,而导演的镜头带着一层怀旧滤镜,温柔地留住了夕日野,也拍出了我记忆中的老小区。
是的,我和野枝枝、小奈其实有着高度一致的经历,也和好朋友一起在同一个小区里住了快二十年…虽然现在我已经搬走了,但一想起那个曾经的家,巨大的怅然若失之感始终挥之不去。
因此非常感谢制作方的用心,在这10集里我好像又踩在了那片土地之上,沐浴到了当年放学回家时伴我同行的夕阳~
第三集的感触最最深所以跑来这里写一堆话因为妈妈是在五旬光景离开,所以一直对这个年纪的阿姨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有着说不出来的复杂感情。
一方面她们温柔亲切会想起她,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再看到这样子的她,又遗憾又气愤。
但是剧里老婆婆们在客厅欢唱那一段又让我想起了今年五月在日本的一段相遇,那是在伊豆的车站,因为好心让一位老婆婆先行就一直被老婆婆拉着说话,虽然一直欧巴酱~欧巴酱从一直以来日剧得来的日语经验分析大意应该是“婆婆老了,谢谢你哦”之类的话,虽然听不懂但是一直被这种亚撒西的氛围笼罩着,所以一直放慢脚步陪她走了一段才分手的。
虽然日本文化有些不能苟同,但是我就是一直被她们的亚撒西文化治愈着。
这个世界上就是不能没有女孩子,女孩子也可以变老的啊喂!
嘛,好想看到自然老去的妈妈,明明日语说的那么好,住院了都在看日语书打发时间,明明生病前就做好了去日本的计划……不过爸爸说妈妈可以一辈子年轻漂亮哦(明明自己看到老婆婆也会感触。
再说爸爸,妈妈离开之后一直说自己以后一定会回老家养老,虽然五旬老汉还在另一半的城市拼事业。
但是老家就是有一帮同学好友,一起回忆青春,托福我也听到了好多往事。
看到野枝枝的初恋这样,也狠狠理解了人还是喜欢追忆以前的自己,好像是对半辈子辛勤打拼的补偿。
再说我的初恋哈哈哈跟野枝枝好像,在初中小卖部的第一次相遇,从幼儿园到初中一直一起的楼上boy突然叫起独属于自己的称号,一下就被击中了。
(虽然初三暑假一段时间的相处就没了那种感觉了哈哈)但是那种特殊对待我真的超懂哈哈,自己就觉得跟他有不一样的默契。
也是久违的怀念起待了十多年的院子,一起玩红绿灯的时光……最后还是百合大法好啊哈哈哈,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PS第四集:野枝枝真的是三十年后的我啊啊啊Leslie 每次看都会被帅到
一:好友日常,吃吃饭,说说话,帮帮忙,卖卖二手二:不要上年纪上的毫无价值,成人了真的有能力做很多事,可以改变很多事,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好喜欢第三集,人和人的互助,毕竟我们无法改变衰老嘛(野枝枝真的贪吃,把情人节巧克力吃完没送人真是笑死)四:好温暖,发挥岁月之价的老年人好可爱,可以有一个地方不再隐瞒秘密的生活下去,这个小区真的很好呢(话说奈子和野枝枝的内心对话好搞笑)五:开头就结局有猜到小区里的老奶奶们肯定会帮助这对年轻夫妇,算是中规中矩的一集,不过还是会为他们帮助邻居全员出动而暖心,可能这就是剧集存在的意义吧,还是要给人以希望呀六:福田女士和尹君这里,果然是误会,但是这个年纪学韩文也是很帅呢;小奈真的很温柔,野枝枝为了免费去检查确实是大家都会干的事情。
未来还很长呢,还有 32 年,还有梦想要实现,生活还有奔头呢。
七:好友的吵架,确实会就这样就和好了呢,也不是什么大事。
守墓的小狗竟然是小空,确实很悲伤呀八:住宅区的重建,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呢;福田女士真的洒脱,为爱奔赴海外;日本的住宅区真的很好,以人为本,那个间距、绿化,太舒适了九:回归现实了,野枝枝妈妈突然中风,大家开始离开,小奈要去静冈,俩人能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背后是父母的背负。
不舍得离开是怕小空回来找不到人,日式友情真的!
最后一集:太温暖了,果然住宅区是重建不了的,阿姨们是要回来的,两个人一起过年一起扮演红白歌会一起定新年目标,一切才刚开始呢
《住宅区的两人》真是好伟大的一部剧!
中老年人是绝对主角,但生活情致依旧自在。
老年人拍照手指很容易挡住镜头,这种细节;五旬青年组合被邻居误认为是拉拉情侣,万般羡慕,这种《西瓜》🍉粉丝狂喜的情节;儿子想接年迈的父母同住,全家人的第一反应是要看儿媳妇的意愿,这种态度……
友情的默契,人的优点与缺点,身体的困境,环境的无奈变迁,全都顺其自然地呈现出来了。
最重要的,小林聪美和小泉今日子这两位五旬老太(五旬青年)真的好可爱!
小林聪美主演的剧不可能只有社会问题,做饭、做早操、钓鱼、吃松饼、逛打折零食店、突然放声唱歌,熟悉的“乐活”气味,而且今年是长篇!
我好喜欢,日后必定重复观看。
2024年度日剧√治愈良药√心灵绿洲√淡斑精华√。从还吃着冰淇淋的夏末到躺进暖桌的初冬,好像才过了两个多月,但从happiness三茶到夕日野団地的这条路,我们却跟着小林阿姨&kyon2断断续续走了21年。坏掉的纱窗修好了,二手旧物找到新的主人,吵架之后会和好,重建的计划被终止,离开的人再回来,失业的人重回岗位,好像在这个住宅区里,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经历所有波折后,一切都“无事发生”,仿若最初的模样。这不就是大多数人追求的人生常态嘛~这个世界不能没有小林聪美,日本影视剧掌管治愈的神🥺kyon2也是极其幸运,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能遇到属于/适合自己的生涯作品。
非常老套,老套的温情,老套的语气,老套的演员神态
不像两个年过五十岁的人的情商对话,像是年纪30岁左右的人硬着头皮写的台词编剧。第一集两个分开女对另女说你今天一定是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才会抱怨公交车吧?明白想要以此表达她们之间的熟悉,但是于此相关没有任何其他的镜头和情节支撑,毫无说服力。整个过程乏味、枯燥。
两集弃。
两位竟然能拍出这么无聊的剧,如此失望。
我只有一种感觉就是deep fake,一层样板壳
不合我的胃口
以为我已经看腻了日本温馨日常剧,但又再一次被击中了。一开始喜欢主演(《西瓜》里的女主们),喜欢整部剧的质感色调,后来喜欢这个社区,喜欢这种日常,让我觉得安心。这种生活流日剧真的很擅长把所有细微美好密集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提供了一种想象,关于50岁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这当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这是美好温暖的那部分,喜欢美好温暖的一切。
两集后看不下去了
太无聊了,演技也很做作,发现自己就是爱看帅哥美女
属于那种 能把想自杀的人劝回现实生活的好 太好了
太悲,看不了
做五十五岁的寄居蟹也没有关系哦~
又假又做作,跟那种很假的虚幻还要上价值的国产剧没什么区别
看不下去
没什么情节,人物也没什么成长,没什么所谓弧光,它甚至不相信改变,不变最好,50年住在同一个住宅区最好,按传统剧作眼光看,是个松散得不行的本子。为什么能给人安慰呢?在原子化的自由社会,反而向往过去的紧紧相连的田园时光。
这种东西真的是给日本退休老太太蹲养老院里看的吧
未婚无孩女是两块砖,哪家需要往哪搬
真的好喜欢!从《大豆田永久子和三个前夫》获取40岁生活灵感之后,现在开始提前观看五十岁女子的友情日常!虽然是日常剧,却也带入了老龄化、少子化的现象,人们如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如何面对,如何讨论,都轻轻地展现出来,简直是一幅时代画卷,或者说是时代切片。我们也需要这样真实,治愈的片子!
能活到2024看到这部剧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