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纳里

Minari,农情家园(港),梦想之地(台),水芹菜,미나리

主演:史蒂文·元,韩艺璃,达里尔·考克斯,威尔·帕顿,尹汝贞,蒂娜·帕克,斯科特·黑兹,艾伦·S·金,Laurie Cummings,埃里克·斯达克,Esther Moon,Ben Hall,Noel Cho,Chloe Lee,Jame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韩语,英语年份:2020

《米纳里》剧照

米纳里 剧照 NO.1米纳里 剧照 NO.2米纳里 剧照 NO.3米纳里 剧照 NO.4米纳里 剧照 NO.5米纳里 剧照 NO.6米纳里 剧照 NO.13米纳里 剧照 NO.14米纳里 剧照 NO.15米纳里 剧照 NO.16米纳里 剧照 NO.17米纳里 剧照 NO.18米纳里 剧照 NO.19米纳里 剧照 NO.20

《米纳里》剧情介绍

米纳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美籍韩裔男子雅各布(史蒂文·元 Steven Yeun 饰)带着妻子莫妮卡(韩艺璃 饰)和两个孩子大卫(Alan S. Kim 饰)、安妮(Noel Cho 饰)一起从熟悉的西海岸搬到了偏僻而又陌生的阿肯色州。虽然对于丈夫的这一决定,莫妮卡的心中十分的反对,但她拗不过雅各布的坚决和顽固,只得被迫夫唱妇随。 蛮荒之地的生活既不舒适也不有趣,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大卫和安妮很快就开始怀念起过去的生活了。之后,孩子们的外婆也来到了他们的身边,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丝热闹的气息。雅各布没有发现的是,当他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开发农场这件事情上时,他和妻子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荣归主颂边境风云孤勇毒战改变你,改变我生死劫加德满都,天空之镜交叉封锁线我的失忆男友人狗情未了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第十二季奇星记之鲜衣怒马少年时来自谁的启示误入君梦坏头发林场追杀Pastel日常前途海量吸血鬼战争寂静星球爆炸新闻等锅开梨花似雪状王之王恋恋笔记本湾畔倾情第六季五个相扑的少年萝球社OVA:智花的草莓星期天告别前的30分钟玩的就是艳遇瑞喜爱小白

《米纳里》长篇影评

 1 ) 姥姥引发火灾时的表情太让我心疼了

全剧最喜欢姥姥,真实可爱。

中风前性格乐观开朗,中风后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大受限制。

家人去市里的时候,姥姥想力所能及的感谢家务——去焚烧垃圾。

结果不小心(还是风吹的?

)有垃圾掉到地上。

如果这时候姥姥没中风,她可能可以立刻把火扑灭。

然而她拿着拐杖很努力的想把小火苗掐死在苗头,却没成功。

眼睁睁看着火越烧越大,姥姥的内心肯定是非常复杂:恐惧、慌张、不知所措、自责、内疚…… 这些都在她的眼神里。

我看到那里非常揪心,在屏幕前一顿暴哭呜呜呜呜,太心疼了啊,好难过好难过好难过,好想冲进去抱住姥姥。

 2 ) 《Minari》:符号化的沉默与爆发

韩国非常重视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韩国民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心理和国家责任感,因此韩国电影里经常会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和历史元素。

《Minari》也逃不开这样的创作意识,通过符号化的建构来表达强烈的民族意识。

《Minari》的故事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述了韩裔移民Jacob和妻子Monica带着有心脏病的小儿子David和大女儿Anne离开定居的加州,搬迁到阿肯色州荒芜的农场,开始寻求新生活的故事。

剧本以美籍韩裔导演李·以萨克·郑的童年生活为蓝本,属于半自传体电影。

标题“Minari”从韩语直译而来,是水芹菜的意思。

水芹菜,对于韩国来说,具有很高的国民认知度,是他们食品中常用的配料。

而且水芹菜生命力顽强,傍溪而生,耐涝抗寒,易于繁殖。

导演直接将如此个性鲜明的“水芹菜”作为影片的标题,意欲不言而喻。

影片中的“水芹菜”早已不单单是植物本身,而成为了一个变幻莫测的符号,既暗喻了千里跋涉从韩赴美,再迁徙南部的主角一家,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所有的韩裔移民家庭,甚至是更广大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国家、地区的移民群体。

法国结构主义学家索绪尔将语言视作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并将这个系统分成能指和所指两部分。

其中,能指是符号本身的物质形式,所指是符号的意义概念部分,符号的意义便在能指和所指对应关系的建构过程中诞生。

最早提出电影符号学的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曾在《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中提到,电影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符号系统,影片的意义就是通过电影符号系统要素之间的内部运作而产生的直接效果,能指和所指构成了影片的内涵和外延。

而我认为《Minari》这部影片的魅力,正是在于其符号能指与所指在构建情节过程中营造出来的希望感。

白人男孩直指Jacob的农场是“受诅咒的土地”、不信奉教派的外婆最终如同与魔鬼做了交换一般中了风、小伙伴谈论David扁平的长相、白人帮工Paul烈日下抗着巨大的十字架徒步行走、最后将仓库付之一炬的大火……这些对于现实环境的反映,非但没有给人一种窒息的宿命感与现实残酷感,相反,在整体的符号化建构后,给人以“春风吹又生”的希望。

当然,这种希望究竟是“美国梦”笼罩下的幻觉,还是可以长存的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虽然“水芹菜”作为电影的标题,在影片中已经具有深厚的隐喻意味,但是影片中工厂里“雏鸡”这个符号的作用也不容小视,甚至在影片中早于“水芹菜”出现,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如果说,“水芹菜”是一条明线,更多地是站在亚裔的视角,是一种自我评价,隐喻并夸耀着亚裔移民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影片中的台词所说:“水芹菜真的很好,在哪里都能种,就像野草,每个人都能摘去吃,不管贫富。

”那么,“雏鸡”则是一条暗线,是以美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亚裔。

即脆弱而渺小,需要筛选,坏了便要抛弃,有用的才能留下。

在影片过半的地方有个巧妙的转场——明明是家里的抽屉掉了,下一个镜头却转成了工厂里,乘着雏鸡的框子也掉了,男人和妻子慌忙收拾落在地上的鸡仔,一旁的女工喃喃道:“坏了的雏鸡就不要了”。

这是一句极具隐喻意味的台词。

紧接着,镜头再次转回家中,原来掉下的抽屉正好砸伤了男孩的脚踝,外婆赶来包扎。

然而,充满戏剧与对比性的是,外婆没有批评男孩,而是夸赞他是“最强壮的男孩”,显然,男孩和落在地上的鸡仔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甚至,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David和姐姐寻找火灾之后迷了方向的外婆,一向虚弱的David为了追上外婆居然奔跑了起来,最终他来到外婆面前,敞开手臂,说道:“不要走,外婆,和我们一起回家。

”如此具有对比性的情节安排似乎是一种反抗,对于之前那句台词的反抗,又或者说是一种对于某种思想的反抗,似乎在叫板命运,呐喊不公。

创作者借用摄像机,设置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将创作者自己以及其他众多移民群体的内心世界进行了一个具象化的重现,既包涵他们对于生活环境的感触,也映射出他们对整个社会现实种种遭遇与现象的解读。

当然,这是一个敏感而容易偏激的过程,导演选择用较为含蓄的符号化事物进行呈现与表达。

霍尔曾将受众视为阶级的产物,分为三个“意义体系”:主流控制的价值体系,臣服的价值体系,冲突而激进的价值体系。

这意味着不同的阶级拥有着不同的“意义体系”,比如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一般对文本进行倾向式解读,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阶级往往因为利益受损而进行反抗式解读。

那么,由此再反观《Minari》里“水芹菜”与“雏鸡”的隐喻作用,似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显然,“水芹菜”是亚裔移民对于自己的定位,弥漫着抵抗式的不屈与坚韧;而“雏鸡”则反映了作为主场的美国人可能对亚裔移民产生的偏见及刻板印象。

同《Minari》一样,韩国电影《寄生虫》里也使用了许多符号化的手法对阶级性进行隐喻与建构。

不同的是,《寄生虫》讲述的是社会层面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贫富差距的情绪,而《Minari》讲述了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伴随的是种族歧视的情绪。

两部影片的高潮都选择安排在了结尾,一场谋杀,一场大火,皆是毁灭性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

《寄生虫》让我们看到了矛盾彻底激化,爆发出来的样子,偏激而恐怖,而《Minari》让我们看到了为矛盾保存希望,团结起来,不屈不挠的样子,美满而温馨。

这样的结局无疑是面对矛盾最好的答卷,它虽是理想的,却是某种意义上我们应当追求的。

如此符号化结局的安排也是影片希望感的重要体现。

总之,诸如此类的符号化设计,使得影片的内核仿佛舞台上戴着面具的小丑。

《Minari》作为一部节奏缓慢的剧情片,采用传统的古典叙事手法。

单一的时间线加上单调的人物关系,使得整个故事显得平淡而温和,润物细无声,从这一方面看它是沉默的。

而通过对于符号的组接与理解,会发现这种沉默面具背后却蕴藏着无限的爆发力。

作为主题符号的“水芹菜”更是为其渲染上了一层浓厚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色彩。

它让我们看到的沉默背后不是深渊,也不是死亡,而是生生不息的光火。

 3 ) 一场思考

1.如果不分国籍,把东西方文化算成两个整体,本片确实表现了东方社会文化。

2.值得反思,韩国敢于把自己完全展现于世界面前,无论是丑态还是美丽,我能记起的中国电影只有李安的《推手》这么表现过,另一方面,这不仅表现了我国电影的固守,也是韩国电影敢于革命的体现,韩国究其历史,受西方文化侵袭太多,可以说被美国扒光了皮、看光了全身,但也有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但不得不肯定的是,此片展现了两个国家的文化碰撞,韩国以赤裸的姿态将祖国的文化丑陋展现出来,我相信,西方人往往不会觉得这是丑陋的,而是能感受到这是可爱的,能感受到这种表现的可贵和真实之处。

3.东西方文化包括电影大语境下都是处于针锋相对状态,这样的电影尤为珍贵,重点不在于电影表现内容的变革,而在于它放下了东方的架子,敢于平等的正视两种文化,中国电影乃至文化大多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他们都端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盘子不放,认为这和西方文化是完全不同的,殊不知两种菜都是由同样的食物做出来的。

寻求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甚至交融,这难能可贵,本片独特的设定也是一大助力,但试问,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这样呢?

我们是继续走以前的道路,还是积极寻求变革,以另一种方式让世界更懂我们呢?

4.我的一个个人感受:掌握了意识形态分析法的人看很多电影大抵是意兴阑珊的,因为你一旦意识到背后的意识形态表达(有可能是过度分析),你就逐渐树立起防备心,逐渐失去对影片的兴趣,也就慢慢丧失了对超越意识形态的艺术本真的感知。

 4 ) 长在他乡的水芹菜

影片以夫妻俩的争吵开篇,新房子是房车,新住址是乡下,新生活是种地。

Monica是带着气开车来的,见到现实后就更火上浇油了。

争吵的结果是将外婆接来。

但这个问题在于争吵的原因并不是接不接外婆来,而是靠看鸡屁股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但Jacob因为是长子把钱借给了家里,自己又不甘一辈子看鸡屁股,所以赌了一把菜园。

而Monica想要的是用两人挣来的钱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提起来外婆,只是因为丈夫寄钱给婆家的应激反应。

但最后化解矛盾的妥协方案却是把外婆接来。

这就像是你埋怨丈夫将钱都买游戏装备了,家里揭不开锅了,结果他给你买了瓶SKⅡ的神仙水,你消气了,但家里还是揭不开锅。

外婆来了后除了种了水芹菜之外似乎没干什么,不会做饭,不管收拾,就是看摔跤,玩牌九。

甚至忽视David的心脏问题,让他去挑水。

想喝水还让孩子去倒,不然也不会喝到尿。

而且和Jacob基本上毫无互动。

影片以夫妻俩的争吵结尾,连David的病有希望自行痊愈都无法熄灭Monica的怒火,基本上开车回来后,就是各自生活了。

结果外婆一把火烧毁了仓库,也再次把他们分开的决心烧掉。

Jacob第一晚就提议的大家一起睡地上,在最后一晚终于实现。

似乎没人再提分开的话题了。

但就和开篇的解决方案一样,真正的问题并未解决。

只是再一次被突发的更紧急的问题掩盖了。

Jacob去找了木棍寻水者,然后带着David去看水芹菜,似乎一切没有发生一样。

但问题呢,贯穿始终的夫妻俩对于生活方式的本质分歧丝毫没有改变。

影片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却没有找出应对的办法。

只是靠着外婆来住、外婆中风、外婆放火。

以外婆的一己之力让这段婚姻关系苟延残喘的存续。

这难道就是全片的意义么。

 5 ) The Violent Bear It Away

《米纳里》的韩裔移民色彩基本没有引起我特别大的兴趣,反而是非常浓厚的faith conversion内涵令我联想到了美国南方作家Flannery O'Connor,尤其是长篇小说《暴力夺取》。

这部作品简单点说就是一个逃离信仰最终被强大的神迹折服的故事。

少年Francis Marion Tarwater被舅爷爷赋予先知的使命,一是要为死去的舅爷爷立十字架,二是为白痴堂弟施洗,为了逃避这两个使命Francis放火焚烧老宅后逃走并意欲将白痴堂弟淹死,然而在淹死堂弟的过程中他下意识念出了施洗词,返乡后又发现舅爷爷被黑人邻居安葬并在坟前树立起了十字架,事实上完成了两桩使命。

这种越是逃离越是靠近命运的宿命意味,与本片极为类似。

更为直白的是人物们的名字,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暗合主要角色的经历与信仰。

导演的英文名 Isaac。

在旧约中Isaac是亚伯拉罕的儿子。

男主的名字Jacob。

在旧约中Jacob是Isaac的儿子,生平非常传奇,一生漂泊,是以色列人的先祖。

女主的名字Monica。

基督教中最知名的Monica是圣奥古斯丁的母亲,一名虔诚的基督徒"who never stopped praying",嫁给了一个品行恶劣的非基督徒,靠终日祈祷感化了丈夫和儿子。

电影的情节,也极富先验色彩。

外婆来美后嘲笑女儿Monica相信外国宗教,在农场附近的小溪边种下了来自东方的植物——水芹菜,即标题所指Minari。

不久后中风,行动不便。

笃信基督的Monica带全家人去教堂,教育自己的小儿子睡前祈祷,临近结尾小儿子心脏病奇迹好转。

经历了移居阿肯色州的诸多磨难后,她对丈夫说出了“我已对你失去信任(Faith)”的台词。

Jacob带领全家人离开加州来到阿肯色州创立农场种植东方蔬菜,相信智慧(Mind)不信神。

没想到靠智慧寻找到的水源在酷暑季节彻底干枯,为了维持蔬菜浇灌,不得不选择付钱买水。

结果农场果实在眼看生意就要成功的时候被外婆意外引燃之火付之一炬。

片尾,Jacob求助于一开始就劝他们通过自己寻找水源的本地迷信活动从业者寻找新的水源。

东雅地区的父权传统,终被解构,最后西方的神权传统恢复主导。

更遑论这美国南部强大的宗教力量,神秘主义加诸于个人主义之上,你可视为另一重枷锁,却也是推翻你父亲的一道外力。

暴力夺取封面

 6 ) 韩国人的美国梦——水芹菜之歌

这是一部讲述韩国人美国梦的故事,以米纳里(水芹菜)为比喻,歌颂韩国人如同水芹菜一般,无论在任何国界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当雅各布打定主意种植卖给韩国人的蔬菜时起,他就和去了美国只生活在唐人街的中国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在实现美国梦的道路上,不只有韩国人艰辛,中国人可能更加艰辛(在国内是精英的华裔,在美国却阶层低的可怜),即便是身处祖国的美国人也并不轻松。

孩子姥姥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设定,先是有很多的劣根性,玩花牌说脏话,也不会做好吃的,好像确实没有女儿女婿奋斗。

但是姥姥却带来了家乡的食物,家乡的种子,还有给他们补贴家用的钱。

姥姥是他们这个快要破碎了的家急需的一剂粘合剂,虽然作用有限。

大卫说了很多次,姥姥,就不该来美国,这小小的抱怨,倒像是以他之口,说出了全家人的窘境。

原来想要来美国解决生存危机和情感危机的夫妻两人,并没有因为地理的位置改变而改善。

除了姥姥和大卫,其他人发挥的并没有那么好,史蒂文元的表现中规中矩吧,这是他的第二部烧房子电影,不知道回来有没有机会凑成烧房子三部曲。

即便表现并不完美,节奏也非常一般,但是这依然没有耽误导演把每个主要角色都刻画到位。

比如雄心壮志却总是出师未捷的爸爸,想要改变却深感无力缺乏安全感的妈妈,不像个姥姥却宠外孙宠倒不行一心要帮衬家里的姥姥,当然还有调皮的让观众担心随时失去心跳的大卫。

整个故事的挫折感非常到位,也为影片赚取了不少同情分,故事讲述的趣味性比《第一头牛》要好不少。

融入一个国家或许很困难,但是我们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肆意生长。

在这片国土上,无论高低贵贱,都有做美国梦的权力。

这大概也是水芹菜的另一层寓意吧。

 7 ) 2021年写的矫情评论

米纳里,故事性比我想象的强很多。

这电影要说什么呢?

说新移民的境遇,肯定是的。

同时也说了代际关系,说了宗教,说了婚姻以及家庭,说了阶级。

一个文笔非常工整的大杂烩——不算贬义。

要我说,这片子最有魅力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故事里的多个人物,各自都可以成为一条贯穿全片的主线:爸爸可以,妈妈可以,小外孙可以,外婆可以。

甚至从那个基督信徒帮工的视角,也可以把这整个故事讲出来。

这也是前面所说的大杂烩主题带来的副产品。

第二,故事本身一直在反一般的戏剧套路。

王菲唱得好: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

最典型的一个细节,小外孙刚刚和外婆貌似建立了一定的亲密关系,转脸仍然在外婆病床前低声细语:你不该来美国。

当然,还有其它几个重要的戏剧转折,也是让人事先捉摸不到的,我就不剧透了。

可能创作者们想说:这就是人生吧。

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一切的一切又都是偶然而成的必然——甚至包括人的想法。

我看豆瓣上有人质疑妈妈的情绪转变,觉得她不该在那个时候崩溃发作。

但我想,我们都不是她,我们都无法替她决定那一刻的心情。

而这正是现实中的常态。

我喜欢关于“心里的洞会自己慢慢合拢”这个隐喻——它几乎与随遇而安、生命力顽强的水芹菜是相辅相成的。

相较于这个世界,人实在是一种太弱小的存在。

永远有些事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当然,在其反面,也永远有些事的糟糕远超你的想象。

我想问个问题:究竟是当地的山泉水起了功效,还是外婆带来的难喝汤药起了作用?

这问题自然没有答案。

 8 ) Minari

导筒上有篇文章,《米纳里》和《无依之地》荣获2020全球最佳的三部片子之一,而这两部恰恰又都是亚裔导演,就很好奇这是啥片,名字还怪怪的,直到看完才知道原来米纳里就是Minari,就是水芹菜的意思,象征着韩国移民在美国阿肯色这个连美国本土人都不愿意待的地方一样可以扎根生长。

其实亚裔的导演很擅长地便是拍摄接地气的生活片,《小偷家族》、《一一》、《春江水暖》……等等揭示有特定特色的人的生活气息的片子,不管在土生土长之地,还是在不熟悉的远方,而往往这样的片子很少出于韩裔导演之手,因为韩片更多的以政治、时事、社会热点为主,所以当史蒂文元带着儿子面对水芹菜重新开始并黑幕时,我觉得确实很生活很美好,而且也和杨德昌、是枝裕和大家不同之处是有着韩国电影的特色,这便是融合,这种融合也许刚刚开始并不习惯,但是必须要存在的。

《米纳里》虽然用手持不多,但是取景和镜头感都很好,那种荒地上的平地而起的激动和色调的变化是相符相成的,看着很舒服,而且在舒服之余又能体会到韩国移民家庭来美国阿肯色的不容易,好在每一个小的波折之后是小孩天真灿烂地插入,让人舒心一会儿。

导演的这种适时的穿插让人不会因为平淡的生活而磕睡,又易于让人有代入感。。

另外史蒂文 元的脸就是坏人的代入感太强外,以致于他做错的每一件事我都觉得是他应得的,尹老师就不用说了,她的出现和李舍管的出现就代表着本片的优质和稳!

很喜欢,本来想五星推荐,但是第三幕的烧屋子太像致敬沧东大诗人的《燃烧》了,而恰恰史蒂文 元又是《燃烧》的男反,这回烧得是真仓房,而还不是《燃烧》里的车,于是我错落了。

当然除了不喜随意致敬外,这里用烧仓房来做为第三幕太刻意,两个人因为生活与奋斗的选择矛盾到了最爆的地方了,就让这个最爆的地方如何进一步的影响生活就好了,真没有必要这么一把火烧尽了所有,看着重头来过的女儿和女婿和两个孙辈,我真得不知道尹老师是怎么挺过来的,那种沧老而无用的自知,与前文刚刚开始时的俏皮和关爱孙辈的对比,温柔的壳被岁月和移民生活的刀毫不留情的斩碎,是最无情的结局。

 9 ) 米纳里的另外两个名字:梦想之地,水芹菜

如果在弱冠之年看到水芹菜这部电影,也许会对第一代移民的生活环境生出畏惧,或者因为调皮捣蛋的姥姥感到懊恼。

但现在知道,真实生活就是这样:意外会以无法预想的方式展现它自身。

好在,我们不必独自对抗这种意外。

即便像雅各布和莫妮卡这样的韩裔移民,身处偏远的阿肯色州,也不是独自在对抗一切。

人们以某种怪诞又无可奈何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这种不情不愿的羁绊,才是“梦想之地”的真正含义吧。

患有心脏病的孩子大卫,被胡搅蛮缠的姥姥吆喝着做这做那,大卫每天被姥姥烦的要命,说“你一点都不像个姥姥,姥姥不都应该会做饭麼。

你不会做饭也罢了,还满嘴喷粪”。

大卫烦到极处,灵机一动把黄色的山泉水换成了尿液,给在看摔角比赛的姥姥端了过去。

爸爸知道大卫给姥姥喝了一壶童子尿后,破口大骂,让他出门找根棍子来受罚。

结果大卫找了半天找来一根芦苇,姥姥大笑,抱起孩子说:“好了好了不打你了,孩子真聪明。

”和姥姥相处一段时间过后,大卫的心脏病被诊断出戏剧性的好转,医生建议他保持现在的生活环境,不必迁去大城市。

另一边,姥姥却中风了。

中风的姥姥,颤颤巍巍地往焚烧的铁桶里添加可燃垃圾,几个烧得正旺的纸袋掉出,火种顺着稻草蔓延,烧掉了父亲雅各布下周要交给韩国物产店老板的所有果蔬。

雅各布和莫妮卡在抢救果蔬时差点双双丧命,濒临断裂的夫妻关系却意外复活。

为什么莫妮卡会对雅各布失望?

莫妮卡最需要的是安全感,阿瑟肯州的房子龙卷风一来就会被卷跑,这里只有十五个韩国人,所以没有韩国人教会也没有紧密的社区,医院离家太远...可就像绝大部分男人一样,雅各布无视了一切不便,在坚守农场和坚守家庭之间,始终选择农场。

实际上,雅各布做一辈子小鸡性别鉴定师也可以把家人供得很好,但他不想看一辈子鸡屁股,不想在加州住鸡窝一样小小的房子,不想只有一亩土地,五十亩土地才够格。

他想证明给孩子看,异乡人只要有决心也可以做一番事业。

这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么?

不是。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兑现自己的诺言。

兑现自己当初从韩国移民到美国,许下的“要相处搀扶”的诺言。

梦想之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啊。

-写在最后* 看完电影给一位很会讲故事的朋友发信息:终于知道为什么你说的每一件事我都能记得了,不是我的记忆力好,而是你在讲述事件的时候,会描述那些最重要的细节和事件,轻描淡写地、不带任何煽情地说,这已经足够让人记得很清楚。

因为情感、因果、趣味,都藏在这些线索里了。

* 背着重重的十字架,苦苦行走的基督徒,没有像样的住处甚至没有自来水,他坚信雅各布是上帝派来的,是自己和旧时韩国的连接、和上帝的连接。

* 这部电影是身体课的老师推荐的,当时他把水芹菜的BGM放给我们听,让我们随着音乐做呼吸练习。

我久违地有了一种超脱感。

幸运的是,当时我妈跟我一起在上课。

终于有一个我幸福的瞬间,她也是在场的。

 10 ) 好一部打着移民幌子的美国片

《米纳里》虽然是讲述初代韩裔移民追寻美国梦的电影,但就故事内核来看,与我们惯常所见的开拓西部的美国电影有什么区别?

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

电影里的韩裔移民家庭如果换成从落后之地跑到西部开疆拓土的美国家庭,故事同样成立。

所谓韩裔移民的元素,完全倚托在了从韩国过来的姥姥身上。

问题出在西部开拓这一叙事模式上,将这个移民家庭从当地的社区环境里脱离出来,从而逃避了对两种殊异文化之间固有冲突的探讨。

《米纳里》唯一能对文化冲突做出表达的是教会生活。

但由于女主对宗教的信仰与当地美国人保持一致,从而导致了教会不仅没能为美韩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创造出更大的冲突,反而让两者奇怪地融合。

这难道没有违背移民题材电影在主题表达上本该完成的任务?

由此可见,《米纳里》更像本土美国人的视角,移民题材成为博取好感的工具。

在思想深度上,《米纳里》远不及另一部同样探讨韩裔移民话题的《在哥伦布》。

《米纳里》短评

移民的美国梦,本届奥斯卡提名里最喜欢的一部了,虽然最后结局有点过于借鉴《燃烧》的感觉。但是对移民视角的拿捏真的精准,以至于都会劝退有移民想法的人

8分钟前
  • typacm
  • 推荐

给美国人这样激情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挺无聊的

13分钟前
  • Yinanaa
  • 还行

演员就只是演员,还没有成为角色。导演很一般。结局假煽情。

17分钟前
  • ❄️
  • 较差

根植于梦乡的《米纳里》与《边缘状态》中的「乌德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影片借着一个韩国家庭殖民美国的过程来试图展现西方文明对于韩国民族文化反向殖民的过程。作者认为,这个家庭接受西化的前提是因为孤独。显然,并不孤单的小孩子不知孤独为何物。真正体味这份孤独的是在这片《无依之地》上打拼的成年人:一边身体力行地证明着原始文明的价值,一边在向他的孩子普及着社达理论。然而他们真能将资本原则抑或伦理之法扔进垃圾桶烧掉——化作《心香》吗?我们看到,这套竞技式生存法则本身就与东亚文化里的家庭观念并存且形成矛盾。这场猛烈的「龙卷风」首先摧毁的是女性心理防线,尽管母亲的到来让这个已为人母的妈妈平静了许多,但她的孤独感并没有通过宗教、科学和金钱从根本上解决。父辈在他的《爬坡人生》中尽显无能和疲态,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20分钟前
  • Muto
  • 还行

其实我常常会想,当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怠惰不前陷入死水时,需要的不是那一根稻草彻底压垮或是残喘更需要的是一场无源之火,将一切火光冲天,将一切熊熊烈焰可以选择冲进去,同生共灭也可以安然地欣赏,等灰飞烟灭后,让自己彻底的无能为力后选择涅槃重生

2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在冷战时代的大背景下,这部电影包含着太多对于过去苦难的记忆,特别是战争创伤下韩国移民潮中一个普通家庭的奋斗,剧本更多地在刻画着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分析,夫妻之间对于稳定收益还是努力创业的分歧、韩国的外婆和孙子之间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幽默、甚至在韩式教会与美国教会之间转换的不适应,家庭成员之间不是附属,而是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好的演员和好的角色互相成就的典范,但就如统领全片的水芹菜的意象,水芹菜能顽强地在陌生的德州的土地上生长,移民们也终究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创建自己的家园,电影的高潮戏居然就发生在一天之内,这个家庭经历了过山车般的生活的考验,但结尾却也是开放性的,就如我们无法预测命运一样,命运也无法击溃顽强的我们,

26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

今年看来真的是没有好片的,绝对有点过誉,远远不如韩国本土导演的作品,但是第一代移民的共同记忆造就了这片子

28分钟前
  • 文西
  • 还行

李沧东已经在用看不见的燃烧探讨形而上了,这边还在试图用一把火解决写崩的剧本呢。差太远了,导演估计看了几部侯孝贤,然后一拍脑门把芭乐换成了水芹菜。

33分钟前
  • 深邃
  • 较差

補標

37分钟前
  • 白石春子
  • 较差

这都是啥啊……完全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39分钟前
  • AJ.Chen
  • 较差

美国梦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移民家庭祖孙情都是不错的点,况且外婆这个人物个性还这么可圈可点,但是在两个都要讲于是哪个都没讲好的基础上,还扯上了宗教问题。

40分钟前
  • matchbox
  • 还行

看完很想知道水芹菜是啥味道

43分钟前
  • 奶奶徐
  • 还行

和《别告诉她》配方好像(感觉A24有些偷懒了),而且也有个很抢戏的奶奶……史蒂文元是个好演员,导演和编剧太拉胯了。

47分钟前
  • Unbeliever
  • 很差

节奏真的太慢了。中国人移民估计就是开餐馆和超市吧,最多在阳台种大蒜。

51分钟前
  • 我在工地挺好的
  • 还行

无聊

55分钟前
  • 梦想高飞
  • 很差

也就滤镜挺好看,但剧情和人物毫无带入感也没有起伏。水芹菜一般顽强的生命力也没有看出来。妹妹的设计游离在故事之外。奶奶的表演还挺加分。其余,真的平庸。

59分钟前
  • ZitzuT
  • 较差

移民也是奥斯卡青睐的题材,再加上美国梦的装饰,自然成为颁奖季的香饽饽。这个移民家庭的追梦故事太过散漫,故意反戏剧化的日常生活情节里藏着导演的精心操控。东亚式生活片与美国独立片两种叙事扭合在一起,导致节奏感不够自然流畅。而涉及的话题显然太多:文化差异、夫妻矛盾、子女成长、宗教信仰、亲情羁绊,蜻蜓点水似的都没能深入展开叙述。只剩下演员的表演值得一看,男女主角和小演员均可圈可点,最抢眼的还数尹汝贞,她有望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表演奖的韩国人,延续韩国影人继去年《寄生虫》后的佳绩。

1小时前
  • 罗宾汉
  • 还行

两个小演员选得真好,长得好像爸妈,David可爱瞩目。前面让我觉得是在看温情版的《伟大的孤独》,来到陌生之地重新开始,开拓属于自己的土地。最后的争执和火灾让我又到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几位演员真好,最喜欢的是开篇没多久家人一起在土地上。

1小时前
  • 乐浪公主
  • 推荐

后半段有些过于戏剧性的地方,与前面的日常感略显冲突,但观影体验还是很不错的。内核是很经典的美国移民梦,想起Saoirse Ronan的《布鲁克林》。但对上一次在大屏幕看到日常亚裔美国人都是什么时候了呢?有representation还是挺好的。可惜Steven Yuen和韩艺璃都市感太强了,怎么都不像验鸡鸡和种菜的。

1小时前
  • Helicopter
  • 推荐

我一直在苦苦思索“阿肯色州的韩国移民”这一设定的必要性,因为电影看似触及“耕作”“家庭”“移民”三个主题,但只是将三者的浅显观察拼接在一起,并没能挖掘出这个背景的独特性。剧本很糟糕,沉着铺垫所积蓄下的努力,在刻意的戏剧性转折和爆发前尽数折损了。而真正有灵性和洞见的时刻,都是出自两个小孩之眼,也不难猜出导演自己在故事里的身份其实是小孩,而非父母。那么,在试图兼顾更多的议题前,不妨先把自己这一代人的问题讲清楚。另外,在描绘“耕作”上,游戏的优势大太多了。

1小时前
  • Minty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