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深夜,看完HBO的电视电影《Recount》,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用豆瓣的语言来说就是,我当时就贞经了。
我几乎无法相信,一个处处以 自由 民主 标榜自己的国家,其政治制度的基石——选举制度——竟然可以如此漏洞百出,丑陋不堪。
回想起这个国家之前的种种美化自己制度优越性的宣传,我不由感到阵阵恶心——一个政府实在是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啊!!!!
我现在才知道,大文豪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里所描述的场景,真的就是事实;我现在才幡然醒悟,高中政治课本里,对美国竞选制度的评价“不过是在一群不喜欢的人中间选出一个较为喜欢的人而已”原来真的是那么的贴切。
同时,我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自己生活在地球上最完美的政治制度下而感到无比庆幸无比自豪!
我还要感谢美国左派人民艺术家们入木三分的表演,深刻揭露了美国政治家们道貌岸然虚情假意的恶劣本质,鞭挞了所谓民主选举背后种种不公平/不公正/低效率的丑恶现象。
在电影中,这些现象可谓俯首皆是,下面我仅挑选几个“经典”的案例与广大爱国人士分享:【政党操纵民团,请愿游行如同演戏】剧中2党竞选班子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该让我们的民团上街了” “组织我们的选民到XX门口去示威一下把” 或者 “差不多了,我们该把示威的人扯下来了”。
竞选班子会直接给他们的支持者发T恤,标语甚至道具,煽动他们到公共场所示威游行。
这算什么?
这是对民意赤裸裸的操纵,是低级庸俗的政治秀。
这种行为不但大量消耗选民的金钱,而且煽动人民内部矛盾,制造族群对立。
在这点上,我国先进的人民代表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的被选举人从来不会对选举人进行煽动性的蛊惑宣传,不会以利诱选举人的选票;我们的选民从来不知道被选举人是谁,保证了大家都不会有任何冲突,选举肯定在和谐安详的气氛中进行;同时,游行示威必须申报的原则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是真正的执政为民。
【效率低下,选举结果一拖再拖】投票,记票,置疑,重新记票,上诉,再重新记票,再上诉。。。。
马拉松式的记票和上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选举结果从11月拖到12月才公布,使得2000年美国大选几乎成为世界上其他真正民主国家比如朝鲜,古巴等国民众的笑柄。
美国民众不得不走到离家很远的投票站,用古老的打孔针在制作暧昧,含义混沌,及其容易投错票的硬纸卡上投出自己的选票。
相反的,我国的选民就幸福的多,我们从来不需要为选举的形式和内容担心,因为我们深信,一个优秀的制度一定可以保证我们选出自己喜欢的领导人。
而我们的选举结果从来就一贯伟大光荣而且正确,不会有任何人置疑,一次通过,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
【所谓全民,实际“选”民】2000年美国大选,佛罗里达州爆出一个不大不小的丑闻,州政府花了450万美元,专门做了一个数据库,把佛州所有的罪犯,以及那些和他们名字相近的人挑选出来,不给予他们选举资格。
比如你叫奔贝儿霸,而恰好同州里有个罪犯叫霸贝儿奔,不好意思,你的选举权就被剥夺了,你就算去投票也是废票。
整个佛州,因为这个规定而被剥夺选举权的人达2万之多,其中大部分为少数族裔。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不难得出2个结论。
1,佛州政府滥用公努,居然为了一个小小的数据库程序就花了450W纳税人的血汗钱。
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个工程是承包给和州政府有亲属关系的人手里了,这里面有个庞大的利益链,否则很难解释。
2,一个地方政府,居然有权决定哪些人可以投,哪些不可以投。
这对那些鼓吹美国民主,一人一票的“精英人士”来说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实际上,我国才是真正的一人一票,我们甚至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中国的基层政府,如果要收回农民的选举权,往往需要给予经济补偿,出钱才能买到选民的选举权。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选民的普遍选举权是真实存在的,是神圣到只能用金钱去侵犯的,相对于美国这种不告而取,相差不可以道里记。
【执政党利用现有政治资源,压榨在野党】这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00年大选,民主党候选人戈尔自己就是副总统,他可以利用执政党的政治资源优势,攻击竞争对手;而在选举焦点佛罗里达州,恰恰是共和党把持的州政府,州长就是布什的弟弟,他也利用地利之便,为共和党广开后门;双方可以说是你来我往,各显神通,可怜美国的选民,如同提线木偶一般被两党玩弄于股掌之间,还自以为生活在民主之中,真是可悲可叹。
想到自己国家,一党永远执政,多党长期参政,政治协商,和谐共荣,怎能不顿生自豪之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Recount》是一部难能可贵的现实主义电影。
从这把放大镜中,我们可以一窥美国选举制度的全貌。
历经200年苟延残喘的所谓美国民主,已经并入膏肓,行将就木,正越来越被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厌恶和唾弃,而我国独创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将民主和效率结合,正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吸引着朝鲜人民,古巴人民和其他许许多多国家的人民一起,分享我们的优越性和价值观。
最后,我要提醒广大同胞,在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和政府自豪骄傲之余,不要忘记大洋彼岸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2亿美国人民,以及海峡那边深受美式民主蛊惑至今还未醒悟的台湾同胞。
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解放台湾,解放全世界,早日实现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制度,同一个领袖”的阴特娜胸奶耳梦想!
John Hurt 老爷子扮演的前国务秘书说:“what kind of hope are we giving other countries that want to share our values?” 义正言辞的美国精神,外国人看来多少有点搞笑。
尤其是,当均由英国人扮演的“老法师”代表美国两大政党握手开战时,情况越发微妙了 看着Tom Wilkinson的强势做派,我忽然间理解了为什么英国会与bulldog划等号
每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也是同学关心的热点话题。
有学生提出“美国的总统选举热热闹闹,布什克里轮番辩论,全民投票那才是民主,我们的选举民主吗?
”、“共和党、民主党相互指责揭穿对方的老底,政党竞选纷纷许下执政的承诺那才是民主。
” “为何总讲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民主,多党轮流执政看上去很民主。
”“我们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否可以变革?
”。。。。。
一个同学更是直截了当地说“我看过很多国外的报道,说中国的选举制度是很不民主的!
”这些观点和问题都客观地深深地存在于同学脑海中,如果课堂上不涉及或回避掉,那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学生是不会信服的,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荡然无存。
让学生主动质疑,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求知欲,这也是拓展课的真正作用。
在解答的过程中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发挥正确观点学生的积极作用。
有个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反驳:“当今媒体很发达,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全过程我都看,候选人已被包装成明星,民众把选举看作为一场娱乐演出,最着急得倒不是两位候选人,是他们身后的大财团们,难道这也叫民主吗?
” 我马上通过一些2004年美国大选典型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并再一次用设问法提问:“今年美国大选用了纳税人多少钱?
”“美国为何最终只有两个政党在执政?
”“反对党的监督自由、选民的自由选择有它的历史进步性,但其实质是什么?
”“为何美国人对总统选举的参与性一次比一次低 ?
”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再一次掀起高潮,激发了同学强烈的参与性,他们把平时看到听到的点点滴滴感受汇总成自己的观点,基本上认识到了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民主选举的实质。
毕竟我是不懂政治与法律的,所以我在看完了《选票风波》之后,唯一的想法就是,那些当年选择了小布什的人,那些当年那么奋力为他辩护的人们,现在究竟是否一如当年呢?
或者他们还是会说,有谁会预知未来的八年会发生什么呢,要是知道有911,有伊拉克战争,有经济危机,干脆连选举都不用进行了。
不错,说的也对,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大吗小布什的种种恶行的时候,戈尔已经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仍在为抵抗全球变暖四处奔走。
时间真是一个好东西可以让所有人在八年里都啼笑皆非。
你的选择是对的吗?
你确定吗?
十年之后依然如此肯定吗?
二十年呢?
或者更久呢?
所以王书亚说,我们渴望投票,其实是渴望犯错的机会,而不是渴望投票可以产生真理。
我们渴望选举,但心理又知道真正的选择高过我们的选择。
2020大选处在余音绕梁阶段,看这部电影时有几点感触,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近半年来的滔天争议,我最大限度的描述一些可能是公认的事实。
1、电影:互相攻防,各有胜算,最后赢家始终存有悬念;2020年大选:从大选投票日开始,几乎全部主流媒体都断定拜登赢了、川普不认输,并认为没有可靠证据证明大选存在大规模舞弊,斥责川普言论里包含了太多太多阴谋论。
2、电影:大家都在现有制度内、法律框架下玩耍,大家都是文明守法的三好公民、高素质人才;此外,电影中没有提到任何外国势力。
2020大选:2020大选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从重要性上来看,不是如何重新计票、重新计票的标准是什么,而是收到的选票是否合法、是否应该被计入;此外,有关本次大选被外国势力干预的言论甚嚣尘上,绝非可被忽略的小话题;3、电影:各级法院处于中立方,判决的尊严、执行力都得到了保证,且与竞选双方保持距离。
大家都一边严格遵守着法律,一边努力钻法律空子。
2020大选:法院是否始终中立呢?
法院判决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呢?
竞选双方是否都严格遵守了法律呢?
争议太多,见仁见智吧。
4、电影:双方竞选团队吵得让人脑壳疼,看到一半的时候真的无比想让上帝一剑劈死这群一脸疲惫却鸡血满满的家伙,一个人但凡少点理智都会唾弃这种争吵不休的制度,可也正是这种制度让电影的结局散发法治和公民社会的光辉。
2020大选:感觉竞选双方想干死对方!
5、电影:最终当选总统的布什发表获胜演说:“……共和党想要为整个国家谋利,民主党也一样,我不是被选出来为政党服务的,而是为整个国家服务,美国总统是每一位美国人的总统,无论种族,无论背景,无论你们是否投票给我,我都将尽我所能为你们的利益服务,力争赢得你们的尊敬”2020大选:当选总统拜登发表获选演讲:“……我以民主党员身分光荣参选,我如今将成为美国总统。
对于没有投票给我的人,我也会努力以赴,无异于投票给我的民众……”最后说一段:把美国制度无限美化,妄图单单依靠制度就能阻止人性之恶的人,应该是吃撑了;把美国制度无限丑化,妄图以此抬高自身的人,应该重修幼儿园;带着电影传递给你的美好自信闯荡现实,没被铁拳锤打过的人,谈论美好等同于空中建楼阁;
讲述了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因选票的特殊性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以2000年布什戈尔之战为背景,讲述了美国政治中的一个实例。
这部电影也很系统地呈现了2000年美国大选的情况。
评论家说明谁赢得了福罗里达州,谁就赢得了选举。
最终布什成为了美国的第四十三届总统大选。
当然有的人满意,有的人不满意。
由于两位总统候选人的票数相差不是很大。
并且在网络公布的数据和新闻数据不同,原因是一台投票机错误地计票。
所以戈尔的支持者们想通过票数重计的方式挽回局面。
人们权力阻止戈尔发表演说,终于在戈尔发表演说前让他知道了事情真相,在人们强烈要求重新计票的的情况下,佛罗里达开始了重新计票程序,但是这个州的法律限制了重新计票。
经过分析之后,甚至觉得人工计票才是最公平的,但是人工计票是有限制的的,首先是法律限制,即除非软件或硬件错误的情况下才能人工计票,其次是人工计票需要大量时间。
因为在这个州的有些地方计票器不先进,导致大量无效投票。
最终的结局没有反转,布什胜利,戈尔落选。
在这部电影中,重新计票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戈尔决心赌一把,还是有其他的阴谋?
我们要搞清楚地是,就算重新计票的结果会出现什么状况。
首先,当官司打到联邦最高法院之前,佛罗里达州务卿已经宣布布什当选,也就是说,从程序上讲,布什已然当选,不管这中间布什是否耍了心机,。
其次,戈尔要求重新计票,并得到佛州最高法院的判决支持。
这个判决无视此前依法按程序确认的结果(布什领先300票并确认当选),无视当前客观情况(是否可能在短短3天内完成计票),也无视未来可能的结果(如果未能按时完成计票,布什仍然会合法当选)。
如果按照佛州最高法院的判决重新计票,却又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按照佛州法律,将由佛州政府(也就是布什弟弟的政府)指定选举人。
也就是说,不管是否重新计票,都无法阻止布什当选。
然而,如果戈尔真的在重新计票中翻盘,布什的总统合法性将遭受严重质疑,这对于整个国家将会是一场严重的宪政危机。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中戈尔说“就算我输了,你也赢不了”。
所以这才是戈尔德最终阴谋。
而事实也在另一部美国纪录片中得到了证实。
布什当选总统之后,许多人对他的总统合法性质疑,但由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才没有进一步的抗议。
知道911时间之后,布什才在美国政府奠定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以至于在2004年能顺利连任,并且在众多总统中也算是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了。
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文斯对多数方的判决表达了异议意见,其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话:“我们或许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到底谁是今年总统大选的赢家,但最终输家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个国家对法官作为法治公正的守护神的信任。
”这段话其实是道出了最高法院在这场纷争中的无奈。
他们自认为出手挽救了这个国家,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宪政危机,却为此背了一个干涉政治的黑锅。
按照规矩,总统的选举由选民的选票决定,并在国会确认。
也就是说就算有争议,也是国会的事,而不应该扯上最高法院。
在纪录片《华氏911》中我们也的确看到在确认程序上,许多众议员发言质疑布什的当选。
然而我们也看到,正是因为最高法院一锤定音,才让这场闹剧戛然而止。
随后的国会确认程序上,众议员们也只不过是发发牢骚,却没有任何一名参议员附议。
难道民主党的参议员们心里不清楚这个结果对他们有多不公平吗?
但他们心里更清楚的是,最高法院为什么会做出此前的判决——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宪法的尊严。
他们的抗议会给整个美国丢脸,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议员们必须为它争取荣耀,而不是把丑事一闹再闹,直到人尽皆知。
这场重新计票本来就是美国政治上的一场闹剧,是美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笑话。
美国自身应该加速完善自身的法律机制来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又见Kevien Spacy,这个男人的魅力实在是……不说什么了我。
不过说实话,这个片子我很难去看懂,还是看完之后在豆瓣上将美国选举制度补了个课,让我去看这么一部片子就好像让老外来看我们文革时期电影一般,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特有的政治环境,我实在是看得一头雾水……但是又不忍心打两星,就冲着这个男人,我还是给了三星。
真正的商业电影,应该是可以做到用最简单的素材,最普通的叙事手法,最平淡无奇的人物,却说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同时这个故事或多或少还存着一些可以令人思考的东西在里面。
这个说法很简单,但是对于执行者其实要求非常高,几乎,几乎没有太多的电影可以真正达到这个境界。
大多数观众选择买票看电影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题材,类型,明星,甚至是虚假的新闻等等。
这个扯远了一点,没啥意义了。
回归电影本身。
《选票风波》是2008年美国HBO电影频道出品的一部电影,故事有点争议性,当年看过这部电影后,专门研究了一下美国大选的制度,当然,其实那些有助于理解电影中的细节,但也不是绝对,因为其实电影交代的已经很详细了。
影片是从一个那一场选战中,戈尔方面一个高层选战负责人的角度出发,详细地描写了从选战开始一直到最后功败垂成的过程。
听起来很沉闷的一个题材,而且不像一些可以攻击布什的电影,会捏造一些假的秘闻等等,这部片子都没有,可以说是相对公正的描述这么一个简单的事件而已。
但是却拍得非常好看。
故事本身没什么太大的意思,就是不断的出现新的情况,然后各自应对,在尽可能公平的基础上,攻击对方,然后拉抬自己的声望,以获取最多的选票。
还有就是在计票等等环节上不断死抠字眼,处理,等等。
很琐碎,但是因为节奏感强烈,看得心情真是跌宕起伏,非常过瘾。
快,剧情发展迅速,同时设置一道一道不断起伏的剧情线索,抓住观众,是这部电影最高的一手。
凯文•史派西主演的角色临危受命,负责整个选战,一步步见招拆招,向着成功迈进,但是最终还是很理所当然的在最后一刹那跌入失败的深渊。
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平和的心态。
整部电影看得人完全不废任何精神,但是又高度集中,信息含量巨大,非常好。
不过没有查到相关导演等等的资料,与这部电影相似的就是去年奥斯卡的大奖片《社交网络》。
同样是毫不出奇的一个题材,一个故事,却能够通过最紧凑的剧情,以及简单却有效的一点闪回手段,迅速地抓住观众,在技术手法上高人一等。
这才是商业电影的本质。
再回到国庆档《白蛇传说》的问题上来,尽管电影很一般,但是从商业电影角度而言,它其实是成功的,在各个环节都没有短板,只是缺少成为经典的追求,再加上一些坏运气吧。
影片最后,Ron Klain在机场问James Baker,他是否能够确定,真正优秀的人已在选举中胜出?
他是否能够确定,这个胜出的人会成为一个好总统。
这个问题,在四年之后,美国人似乎仍无法回答,直到八年后的今天才似乎有了共识。
但无论如何,就像James Baker那段话所说的——"But more important than all that is that the system worked. There were no tanks on the streets. This peaceful transfer of power in the most emotional and trying of times is a testament to the strength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o our faith in the rule of law."
个人比较喜欢看这类的电影简介说对08大选有借鉴作用?!
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08大选好像不会处2000年的这种事吧?
舆论都认为那个黑人已经赢了!
个人虽然倾向于麦凯恩 但是看样子还是有点隐忧的Anyway,说到这个影片,其实都是这样,在任的总统会对下届大选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就像现在布什任内的最后碰上“9.11”和经济衰退,结果就对GOP的选举不利了,就象2000年。
克林顿任期内,先是莱温斯基案后来是对古巴的一个小男孩的事,让佛州选民对民主党很是生气,因此结果就是这样了...我们其实除了看看结果 还能做什么呢?
这是人家美国人选领导人,人家在怎么选,选一个中国人认为不合适的人也跟你没有关系,无论谁当选都会一手按着Bible,一边宣誓效忠美利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嘛,不是象中国人为自己捞所以有人说美国大选其实就是一个最大的娱乐片!
那我们就好好的欣赏吧你说呢?
看着很辛苦。而且,剧情的张力似乎不够。
这段美国历史必须梳理一下。好奇哪些细节是戏剧化处理过的。(正片最后戈尔竞选团队核心人物登机前交谈的信息量好大)最后彩蛋部分都是真实影像,和电影对照起来看很有意思。真是很好的米国大选科普片了。为了阻止人工计票,Republican真无所不用……
3.7 既然更多聚焦在選舉背後的兩個團隊鬥法,群戲儼然顯得弱了些,感覺只是走了個過場。但片子節奏倒是挺好,尤其一開頭的十五分鐘。邊看邊聽土豆說小時候對這件事的印象,感覺速覽了番美國選舉(這片配樂和人生切割術的配樂該不會是同一人?也太像了!!)
大选年就是要看看这种玩意提神醒脑啊,too close to call是我觉得最好笑最滑稽的场景,笑死我了最后这个胜方发言10多年后又是一个巨型回旋镖
你赢了,你也赢不了!
一次又一次感叹Laura Dern真是个好演员。对民主的信仰以及国家的热爱在贫富种族和话语权面前等诸多不平等面前成为可笑的幌子。引以为傲的历史传统与对所谓初心的笃定在不堪入目的手段计量下异化为跟丫死磕的执狞。
作为法律学生,不仅对于这部电影的结果被剧透了,连过程也被详细地剧透过了...
不感兴趣,但客观讲,还不错
在2020年胶着的大选期间看这部老片别有一番风味,凯瑟琳一开始就说,如果重新记票,除非有一场飓风,结果两边的政客和律师就在茶杯里一层一层搅起了一场飓风。影评最后立意还是认可系统,相信国家先于政党,谁也没预料到16年后,更先进技术出现,可“打孔屑”也换了一种形式永远存在。
主创是民主党的吧......
发现我对美国大选题材都很感兴趣。现实中的一场场好戏,拍出来自然不会差。
历史由胜者书写 但是电影可以记录下失败的人的姿态 政治果然是权力的游戏
斗争、妥协、规则,and we put country before party
看完《规则改变》,又回到2000年的选举,也是胶着。史派西说我们要行动,布什兄弟可不会体面行事。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说:也许,但是我们拥有理论上最伟大的民主制度,如果我们不能合理体面处理,怎么跟别的国家分享我们的价值观?一语成谶?20年过去了,虽然更不体面,但是丝毫不影响分享“我们的价值观”。Ps.怎么哪里都有TinaFay和SNL,哈哈哈。丑恶到无法看完。。
就算早就知道结果,还是会跟着剧情一步步走啊,政治和法律,永远都是相互利用的吧。善用规则才是王道啊。总觉得凯文史派西的角色还挖得不够深。不过当然,我们国家似乎短时间之内很难发生类似故事,只能看看美国人的热闹了。劳拉邓恩真是个有意思的演员!
值得一看
一些时事评论家认为,克林顿总统抢走了一个古巴小男孩,失去了迈阿密的西裔铁票,使得民主党在势均力敌的总统大选中痛失江山。“关键的少数”在关键时刻扮演了关键角色
政治有没有真像
50年之内,中国绝对不会拍出这种电影。
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