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特岛7月22日
Utøya 22. juli,恐袭夏令营(港),7月22日重生(台),U - July 22
导演:埃里克·普派
主演:安德烈·伯恩森,亚历山德·霍尔门,布瑞德·福里斯达,艾丽·瑞亚侬·穆勒·奥斯本,苏陆士·萨达特,马格努斯·莫恩,张特兰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18
简介:在2011年的7月21日那天,650个年轻人正在于特岛上参加夏令营,他们刚刚得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奥斯陆的一座政府大楼被一个全副武装的右翼激进份子炸毁,接着激进分子就来到了于特岛。影片将跟随一名叫卡佳(Kaja)的小女孩,在听到了激进分子的第一声枪响后,令人窒息的72分钟生存挣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于特岛惨..详细 >
无感,被长镜头晃晕。
过于纪实,不能提示深层的思考和矛盾。只在影片中间提到挪威和欧洲不是民主政治,政府不尊重人民意见,政府放进来大量移民,结尾却把人民内部矛盾改为敌对矛盾。当然罪犯试图暴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我其实认可罪犯的一些想法,但他依然应被重罚,即便有精神鉴定。
一镜到底的片子,理论上主角是一定有主角光环的,但是居然敢。。。最后一个转场,高级,妹妹的人物弧光完成。峭壁之下,居然也能做出那一秒的惊悚感。本来勉强六分的片子,看完,比大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的同一事件改编的电影要好太多了
2512
看完是没反应过来的,不看背景,单凭电影还是给了四分。后面看了评论“真实惨案”“圣母乱政”…我天原来是这个意思,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说“先生大义,以身入局”这般言语?!我滴个老天,是我浅薄了局限于惨无人道的杀戮,我就说为啥当时这个男主的状态不大对劲,演绎状态逻辑没走通。最后的最后…精彩!!!
是的,比那部7.22,这部只有一个人的视角,抢手就是一个影子,看不见前因后果。而且,女主最后。。。
看的真的很惊悚,难以想象当时岛上的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有多害怕
镜头晃得厉害
就是…挺晕的
手持的第一视点(在最后跟随主角一起躲避枪击)长镜头存在感极强,故事编排和镜头调度完全为了长镜头而服务,或许难以评价是好是坏。利用同伴的话语进行提示、推动主角动身,总感觉有点机械。虽然在银幕之外的我们能够“冷血”地认为女主角在作死,但是真正身处其间时我们能做到独身其身吗?0903@国贸百丽宫 挪威影展
在只展现受害者视角的情况下,恐惧、惊慌、无措的生理情绪反应很真实,但有些时候人物动机也确实挺难理解。一镜到底的完成度很高,但一直晃动的手持镜头让我认为这个是败笔,一直怀疑现场是否存在拍摄者,存在的话却没有与其他人物有如何交流,客观拍摄的话又何必用如此晃到吐的手法呢。
观影前零了解零预告,观看过程中鸡皮疙瘩一直此起彼伏。很多评论都将重点放在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其实全被混淆了焦点。个人觉得这对影片要营造的基调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事件的全方位描述或许并不能表现出受害者当下的极端恐惧。
女主就像故意送死一樣,生怕別人不知道她在哪
压迫感
幸存者角度,不如另一部上帝视角的。犯人没有正面出现过,女主主角光环,在那种环境下应该尽量不出声才是,她却打电话,还跟另一个男生聊洗澡,进议会,唱歌什么的。凑成90分钟的烂片,浪费题材。
同样题材的两部电影,一部去了柏林,一部去了威尼斯。相比较《7月22日》,这一部简直就是灾难,还是全方位的。全程使用了手持的长镜头作为拍摄方式,表达混乱,究竟是作为观察者的视角,还是亲历者的视角前后始终矛盾。此外,单一脉络向前行进显得都格外吃力,除了渲染紧张外没有任何情感上的递进。
这么长的一镜到底,真的不容易,以及欧洲的电影都好冷静,一点配乐都没有,只有呼吸声
本片的最大亮点应该就是跟拍一镜到底,并且保持摄影机与人物主角的高度保持一致,无论是躺卧趴立,代入感更强,这点倒是让我眼前一亮。但是论剧情,这是挪威《血战钢锯岭》吗,想了解722事件,还是看保罗格林格拉斯的那部以及纪录片吧...
演员演得很好了!恐怖主义,就是挑战全人类的罪大恶极的!!!! 有点压抑,不推荐给不喜欢这类电影的朋友! 但是很真实!演员很棒了
数一数大概就十来个场景,每一个都很无趣,估计把宝都压在了反传统的结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