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于沙良这个女人,我不抱好感,但也谈不上多讨厌,只是觉得她女主光环略严重,以一副大龄绿茶的姿态勾引和利用身边的男人。
但在我跟周围的男性朋友交流后,发现这种想法也许是男女审美差异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都把她当成一个极端的神经病来看,可以理解,但无法认同,一直到看完第五集结尾那场戏,才明白如果我是青年,在那个被救赎的瞬间,也不得不爱上她。
青年爱上沙良,要从他内心崩塌开始,而他内心崩塌的直接原因,又要从流浪汉的死说起。
之前我一直以为流浪汉和沙良姨妈的那条线后续还会有展开,结果毫无预警的就被野岛给写死了,一声“卧槽”之后开始思考,想了想终于明白,哦,野岛要开始虐青年了。
而虐他的第一步,就是卸下他的面具。
作为一个身患绝症的人,青年从出场到现在都过于聪明理智淡定,我认为流浪汉功不可没。
青年像树洞一样,倾听身边每个人的苦恼和秘密,比如沙良、弟弟、前夫、老板娘、医生、妹子,他吸收了太多的负能量,唯一的出口是流浪汉。
这个在他最绝望的时候收留他,熟知他的过去,真心对他也被他真心对待的人,死了,世界上再没人能救他了。
就像树洞被虫蛀,却没有啄木鸟帮它。
青年最终崩溃。
情节进行到现在,青年需要崩坏,所以流浪汉必须死。
(你够了!
)心理防线崩溃的青年急于找人倾诉,但他错误的选择了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莎莉,他以为莎莉和自己同病相怜,能够理解他内心对死亡的恐慌,就如同高校教师里湖贺骗町田一样。
可是被他吓到的莎莉最终还是甩开了他的手,因为莎莉是即将被拯救的,而青年只能走向死亡,所以性质不一样。
只是,在他理智淡定的平日,所有人都向他倒苦水,而他需要别人来倾听自己呼救的时候,却被一把推开。
这种落差实在让人看了难过。
所以我很喜欢前夫和青年的那段对话,关于英雄的疲惫。
也许在青年敲下“僕のハートを差し上げます”时,根本没有考虑到之后会承担怎样的重任,就如同一道枷锁牢牢的拷住双手,“甚至不能随意死在街头”。
这种压力,圣母沙良没有发现,自称爱他的小偷妹子没有发现,第一个发现的,竟然是一直大男子主义的前夫。
或许前夫也是这样的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人是群居动物,很容易因为强烈的代入感,把同伴的遭遇安在自己身上,但又脆弱的禁不起这种压力。
面对死亡,原以为已经习惯,已经不用在意,但身边一个亲近的人突然死掉,努力筑起的高墙全部崩塌,压抑太久的恐惧如洪水般倾泻而出,人就崩溃了。
就像03版高校教师,湖贺面对藤村的死时,那种崩溃。
青年也是一样。
青年在流浪汉的帐篷里,抱着他的棉被,绝望的低语:有没有人……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人听到我的呼救,有没有人能帮助我,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没有别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恐惧和绝望?
所以当沙良说听到了他的声音,听到他在问“有没有人”时,青年瞬间湿润的眼眶,是在意料之中的。
在孤独的、狭小而封闭的空间里,长久以来只有自己一人如困兽之斗,突然有一天,一个女人推开门,一缕光线透进来,然后她对自己伸出手……这种救赎所造成的震撼,不爱上对方,太难。
所以青年靠近沙良,如同努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这个女人,只需要看一眼照片,就能分辨出“单从外表像到连父母都会认错”的他和弟弟,这对于一直否定自己存在意义的他来说,是有多么重要。
他不是被弟弟的光芒掩盖的影子,而是唯一而独特的存在,这个认知,正是眼前的这个女人给的。
小偷妹子活力无限,但终不过是厌倦了这个世界,想找个人陪自己一起堕落,青年要的不是这种互相取暖互相欺骗的生存方式,因为一时的慰藉并不能把他从无限的恐惧中拯救。
他需要的是在孤独的迷宫中,能够听着他的呼唤,推开门找到自己的人,而那个人,就是沙良。
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一集的亲吻和床戏,虽然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但其实剧情进行到一多半,这种发展是再正常不过的。
抱怨的人大多数是妹子,并且是堂本刚的粉丝,我觉得作为一个粉丝,以喜欢堂本刚的心态去看一个剧,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单纯因为喜欢青年而憎恨勾搭他的女人,这种忽略剧情本身意义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偏激和不公平。
柏拉图式包涵但不完全等于精神恋爱,说野岛伸司是标题党也许为时过早,但是大开脑洞猜剧情这种作死又打脸的做法我已经放弃了,承认自己把膝盖给了野岛,然后不挣扎,他怎么写我就怎么看怎么接受吧,这样足够。
只求结尾沙良的那句“以后我们一分半刻都不分开”是出于真心,而不是像当初留下医生那样,为了看住青年而故意设下的圈套。
我不知道一个女人要心狠到什么程度,才能在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趁虚而入,如果真是那样,野岛放学别走,我们必须谈谈。
这种想法 现在看起来挺可笑的。
野岛的剧,果真是野岛的剧。。
原谅我之前一直无法进入剧情 [光看到244肉乎乎的脸 就什么都忘了] 。
第五集,终于野岛的感觉出来了,不可避免的 他的爱,总是与光相连 与死相连。
这么说貌似偏激了其实一直对沙良也并非那么讨厌,主要是从来没感受到她身上强加的圣母光环吧,那根本不叫光环 对事情的极度执着 抛弃所有 缩小自己的世界,不过是胆小表现。
对于医生对她的评价;对自己和他人都不感兴趣。
反而让我在思考。。
是不是她从没认知到自己的重要性?
这样 即使剧中那么多狗血逻辑男 前仆后继喜欢上她 却对将死的青年完全无吸引力吧。。
于是带着这样的心情 看着剧情走向。
一直觉得青年过度美好 。
对待死亡超乎常人的冷静与沉着。
没有想过多 而在键盘上敲下的,把心脏给一个完全认不到的人的承诺 。
对待沙良 弟弟 前夫 小偷妹子。。
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能放心的倾吐自己的烦恼。
青年是聪明的, 始终站在外界 观看与他完全不相关的世界。
沾不上任何东西,完全理想的分析他人的烦恼。
所以 暖男什么的 恰到好处的盖在他身上。。
但是 不论是美好还是温柔 背后一定有能盖过它残忍东西。
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必须要用不一样的表情 来维持平衡。。。
青年选择用温柔来维持 不可否认 青年与堂本刚本人过于相像。
细腻 温柔 过度体贴他人。
所以最初一直没注意短短出现几分钟的流浪汉对青年的影响。
以为流浪汉与姨妈又是另一断爱情故事 直到他莫名死了。
完全突然 无任何预兆。
甚至无大喜大悲,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要说是对于青年而言唯一的树洞消失的话,还不如说 青年由此联想到了自己。
不知在哪一天 随时会倒下的自己。
于是为了剧情走向 为了 柏拉图式 起码能恋起来。。
野岛大大准备虐青年了。。。
然后 第一次 看到了青年的崩溃 在独独捡到身怀绝症的他的流浪汉死后 他倒在流浪汉的帐篷里 世界天昏地暗的覆盖着内心崩塌的声音。
除了自己 什么也没有的 生命消逝的巨大声响。
抱着他的棉被, 急促的呼吸掺杂着绝望的细语;“有没有人。。。。
这个世界上。。。
除了我 还有没有别人。
”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 莫过于一个人面对死亡吧。
无论什么样的死亡。。。。
独独恐惧 是分享不了的。
这么说 虽然很残忍 但确实,直到这时候才感觉终于真正的抓住了青年。
在青年最脆弱的时候, 过早成熟的小偷妹子终于找到他 把他捡走了。
或许不可否认 他们真的很像,不可告人的一面。
只是青年从她身上看到的只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东西。。
若有生命就可以好好的生活,却因痛苦而残忍对待自己身体的女生。
变质的温暖难以下咽。
甩开拉着他的女生 吼着:并非想找与自己一同堕落的人,那样拯救不了他。
” 难得一见的生气 更多的是恐惧吧,像触到火。
被烫到,一下急忙收回手。。。
他触到崩溃的慌乱的自己。
慌乱,一直维持他安静的流浪汉死了,所以 终于 安全感被抽空 让他看见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 需要马上找到能救自己的人。。
于是看到笑的开心的同患绝症的莎莉让他以为,对方能理解自己的恐惧。
“你不怕死吗“你是怎么克服的 会消失的 “自己会消失 存在被抹杀 不会觉得害怕吗“不会觉得寂寞吗 求你了 告诉我“能救我的只有你只是 莎莉不过14岁,被他吓得急忙收回了青年握住的手 只是莎莉从小就与死亡面对面 恐怕只是习惯了,只是 她最终会因青年的心脏被救赎。
本质的不一样。。
被逼到绝境了吧。
青年。。
那个所谓的'英雄'的光环 居然被沙良的前夫戳破。。。。
不过是一个恐惧的灵魂 跌跌撞撞 破烂不堪的 寻找救赎 与生隔绝。。
最终却只得以 把自己的心脏捐他人 延续他人的生命。。
毫无关系的他人。
现在 甚至不能随随便便的死在大街上于是他放弃了挣扎吧。。
一如往常的回到沙良家里。。
一如那样温和就像安静的回到自己满是困境的世界。
无论再怎么大声求救 也没有人能听到的世界。
安静的 甚至泯灭了消失的声音。。。
所以 当沙良说 听见他的声音时,承认了他的求救时。。
告诉他 世界除了他 还有自己在时。。
那种爱的诱惑是超越所有的存在。。
在我们看来 或许不过是沙良的乘虚而入。。
但是 在什么都看不到的黑暗中 能互相对的上对方的声音 何尝不是一种命定和救赎 在狭窄而又封闭的世界 每一口的呼吸 都是自己一个人 与死亡挣扎过来的。
那样的痛苦 那种时候有人如光向他伸出手 那种救赎 所造成的震撼 不爱上对方 太难。。。
即使仅仅对他的生命的承认 对他的痛的承认。
于是 看着青年那一瞬间内心防线被击破 渐红眼眶, 内心翻天复地变化 一定是狂呼尖叫 却又悲哀 从而呈现出的表面几近破碎的平静。。。。
轻声说着:我可以靠近一点吗?
24小时 不分开 可能对青年是最大的温暖 只是 不知沙良 若只是为了女儿的心脏 而利用他。。
那么。。。
野岛大大 你个混蛋但想想 为什么沙良能听见青年内心的声音 恐怕 是因为他与青年是一样的人吧。。
童年不被父母喜欢看重的青年 ,从未承认过自己的生的青年 是否也与不觉得的自己重要的沙良一样呢 。。。
或许 她也爱上了青年?
看着青年最后跪在地上,像是被折掉了直立的能力。
折掉了能行走的能力,悲哀又渺小的 跪着 向他生命中最后照进来的爱移去。。
小心 却又。。
几乎带着生命的绝望 渴望着。。
终于看见 眼泪从他平静的脸上平静的流下。。
两个人都是如此 不断不断接近。。
然后 最后的 KISS..话说 我很喜欢这个场景呢。。
那种难以言喻的东西 应和着最后沙良说的话: 我们真的得到了救赎吗?
只是为毛还有床戏?为毛?
爹呀。。
赶紧把光一找来。。
比起其他什么的 床戏才真正虐到我作为饭的心吧。。
哇哇哇 我家小刚啊。。。
作为刚桑的脑残FAN 。。
已经各种容忍了。。
看到小刚肉肉的脸上眼泪就有种想把导演拍死的感觉。。
抱抱啊。。
附;百度了一下 柏拉图式恋爱也是指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所以 就。。
不太纠结船戏了吧?
或许 台湾的对这剧名改编《极致的爱》?
更适合吧
看了“贤者之爱”开始对中山美穗好奇,为什么53岁的她被日片中奉为越老越美的女人,在这部片中所以男人都称她美的惊人。
细细琢磨日本人对美人的评价确实是从骨子里发出来的他们称之为女人味的东西。
中山的美也许来自她的姿态,她把美的隐藏,不笑时岁月在她脸上的线条和眼袋基本上是写在脸上的,甚至还有些忧郁和冷淡;笑的时候也是礼貌的笑居多,再细细看她发自内心的笑并不多但是真笑的时候确实真的美,无关岁月在脸上的痕迹。
而她柔弱身体下隐藏的坚忍、奉献、独立、善良的内在美也许是对美的一种肯定,也是女人稀缺的美。
为了女儿的病,她放弃一切全心全意照顾女儿。
与捐献心脏的人相爱,她识别到了她的同类,那种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还有对爱的存粹的认知。
这部剧确实看点很多,如何面对死亡、什么是爱情?
是沙朗这样精神至上的爱,是沙朗前夫这种行动派物质式的爱,堂本刚扮演的奉献者的爱,他的流浪朋友迷失的爱,抑或是沙朗弟弟无奈世俗的爱到沙朗的姨妈活在当下的爱,一步短剧想表达这么多的观点态度而不乱称得上佳作。
而死是什么,凡人成为救世主确实是万分之一加上勇气的事情。
但是把生命化作奉献确实是升华生命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对死带给人的恐惧的一种胜利。
而真正的爱也藏在这种奉献的死当中。
也许一个人甘愿为另一个人死来定义爱似乎更合适。
如果有这样一位确实可以称之为救世主,明亮之星呢!
“世界安静得可怕,一束温暖的橙色光芒照射进来,那里还有闪着光的美丽泉水。
我们两个还是一无所有,但心却已经满足。
神啊,这是梦吗。
”最后一家三口看起来其乐融融的海边旅行,结尾的台词是沙良的“夕阳好漂亮。
”还有剧终的选图,青年举着纸鹤站在一片夕阳里。
就算海报一片蓝色,故事也还是个橙色调的小清新。
被小偷妹子带到ラブホ的时候青年说,我不是在找一起堕落的人,这样的事救不了我。
说好的青年小天使,简直是最白烂的少女漫画女主角级别的矫情啊。
揣着一颗拍电视剧的心却被前女友的现实打了脸,好像开着上帝视角却比不过沙良黑,差点就不够浪漫了。
还好有流浪汉去世前的精神上豁达至极,陷入恋爱后的沉迷到可以放弃生命,将死之人才能做到的在感性里溺死。
果然是电视剧。
在女人和母亲的身份里选择,也是够极端的设定。
从第一话的结尾就立起了“绝对不能爱上他”的flag,中途的感情第一次疏通的少女心,到最后一话在青年不知道的情况下安排自杀,居然还会有人怀疑是不是沙良会一路黑到底,想要24小时把青年绑在身边,安排了强盗杀人取心。
这可是在看电视剧啊。
就算沙良听到青年的呼唤这件事缺乏伏笔也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半路杀出的孪生弟弟只为了给能够开始platonic找一个契机,结尾的抢劫犯出现的时机太过凑巧……但因为这是电视剧啊。
世界上仅存的另一个人,能听到的我的呼唤,这么浪漫,这么柏拉图式。
不愧是电视剧。
所以也很喜欢这个结局。
说什么虐心虐恋,只不过是一个本来就不能以大团圆收场的故事。
青年实现了从ワタシ到ボク到オレ的夙愿,沙良心里永远有一场女人身份下秘密的恋爱,浑浑噩噩的普通人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向充满希望地浑浑噩噩下去。
每个人都得到了幸福。
这就是电视剧啊。
还好这是电视剧。
真可惜这只是电视剧。
标题的这句话来自安德烈·纪德的作品,在这里我稍稍做了改动,在心里我是把野岛伸司归到这里所说的优秀的创作者之中的,如果多看几部野岛的剧,就会发现他的剧中有一些共同的主题,价值观以及困惑,在野岛早期的作品,尤其从03年的高校教师,可以看到编剧本人当时的价值观以及产生的困惑,这些在野岛的不同作品中都有表现,而在14年这部柏拉图式中得到了解决。
03年的高校教师和柏拉图式的这个故事其实是很近似的,它们都表达了在特殊困境下普通的人性如何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同情和理解)得到救赎。
在两个故事中主角都是突然得知身患不治之症的社会人,由于患病而进入社会边缘,使这一部分人具有特殊的心理(这里不得不说,编剧对于绝症中的人的内在观察真的是非常到位,甚至让人猜测是否编剧本人的人生经历中就有着与此有关的重大事件) 。
柏拉图式的这个故事中,两个主角有着相同孤独:“世界安静得可怕。
这个世界,有没有人?
”在高校教师的故事里,这种像镜子一样的心情是后来得到的。
野岛伸司表现了“同情”和“理解”的极端情形。
高校教师故事里的湖贺郁巳,对女孩说谎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年,让他得到了一个镜子中的自己:“谁都可以,只要能够了解我的悲哀。
”电影《吗啡》里有一个情景:年轻的医生染上了吗啡瘾,护士不能理解消沉的医生,她给自己注射了一针吗啡,“我也想打一针吗啡。
我想知道你为什么如此中意它。
”,仅仅从理解他人的角度,我觉得两种情形中有非常相似的东西,并且把对他人的理解推向极端。
野岛对人性的态度与我第一个精神的启蒙者尼采(野岛伸司应该也阅读过尼采的,这点在他的作品里有表现,还有从他的对事物的看法里我觉得尼采的著作应该在其早年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当然这一点就只是我的猜测了)对于人性的要求形成了对比,就像之前说的,野岛的作品表现的是普通人性中的力量,因为环境或命运而使人物身上本来的高尚体现出来,而尼采的要求则是“强有力的人性”,但这种人性是人所不能达到的,我觉得在尼采的实践者中走得最远的一个是茨威格,他在他的长篇小说《同情的罪》中写道:“但是,同情恰好有两种。
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
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只有下决心走到底,直到最终的痛苦的结局,只有怀着巨大的耐心,才能帮助别人。
只有决心作出自我牺牲,只有这样,才能助人”,书中上尉和康特医生可以说是这两类同情的代表,但茨威格要求的同样是一种“强有力的人性”,或者说“(更)高尚的人性”,一种只能透过艺术而得以存在的人性,但野岛的作品中的人却是普通的人,就像他常常用他的人物自我解释的那样,他的作品不倾向于虚幻的高尚人格,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从特殊境遇的剥离中重返普遍性。
柏拉图式是高校教师中主题的继续,这个主题就是“爱与死” 。
最深爱的人死去了,要怎样做才好呢?
是追随他而去,还是继续留在世上,野岛伸司回答说:“要带着所爱的人的那一份,继续活下去”,这是柏拉图式最后给出的答案,剧终的那一幕真是表现得太好了,沙良看着父女在沙滩上,那时她的眼睛是向下斜眤着的,那是沉浸在秘密恋爱里的她,然后她看到女儿在向她招手,她回到这一刻的生活中,走到女儿和丈夫那里,并且说了一句:“看,夕阳好美啊。
”这部剧是野岛对这个主题给出的最明白无误的答案,其实在03的高校教师里野岛就形成了这个答案的萌芽,那里是湖贺对雏说的这句话:“我希望成为你美好的回忆,把我当成你的秘密,偶尔想起就好,交一个男友,然后幸福的结婚,有两个小孩,在运动会玩两人三脚,拿第一名。
”在高校教师里结局是开放的,最后一幕雏拿着两个晴天娃娃站在天鹅湖眺望远方,在唇膏中也有类似的表现,教官得知蓝已经死去,投海之后被救,然而蓝却不相信教官已经死了,最后两人相见,教官说:“我知道你没有死,因为我还活着。
”但这些回答都不及柏拉图式里直接和明确,这个问题在编剧多部作品中都得到了不同的表现,在编剧本人的个人思想中应该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在这里他最终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里不负责任地做一点小猜测,我觉得这个主题也是编剧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中逐日积累的热情的表达,野岛的观念中有很多能引起我同感的地方,野岛理解的爱是严格、纯粹和强烈忘我的,这和现代社会中浅薄、轻浮、精于计算回报有着强烈的反差,另外他对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观点,比如逝爱中,女主说到现在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放到Twitter上,她说,写这些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
我也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的人只想着把自己的生活传到网络上让人家评论和点赞,忽视了在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因为对当代信息化的生活方式十分排斥,所以对昭和大叔还是深有同感的,看到现在赶时髦的老人,就不由得要想到三岛由纪夫在《不道德讲座》里谈及的没有老者尊严的老年人了。
我认为在野岛的剧中,至少有这两部剧是能够被视为艺术的,并且,柏拉图式是成熟的艺术,这部剧中给出的“艺术上的”解决是无懈可击的,最后的矛盾通过意外事件得到了解决,这恰恰就是只属于艺术的解决,还有从那个预言师的设定也可以看出编剧技艺上的日趋成熟。
这部剧是在15年回国初看的,当时人生和内心都处在剧烈的变化中,可以说“正是适合的时候”,一生当中总有那么些时候,能够遇到适逢其时的东西,和人当时的处境、心境以及关于命运的预言相呼应,当时的感受能力还不是像之后越来越变得的那样糟糕,在看最后一幕的时候能够清楚地得到编剧想要传到的答案是:“带着所爱的人的那一份继续活下去”,就是很明确地得到了他的答案,以语言的表现方式,所以,虽然当时有强烈的感受,之后却因为表达和感受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即使想写也觉得不能正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想法儿放弃了,有一次特别想写些什么是在一次突然回想起剧中的一幕,青年去见了之前的女友那一话,片尾青年铁青着脸走上去掐沙良的脖子,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个画面很突兀,但那时候突然理解了这个,当人生的谎言被拆穿,人能够产生的攻击欲是难以言表的,不管这个拆穿者是说谎的人本人还是其他人。
高校教师中也有与之对应的情节,湖贺郁巳在得知患病后选择隐瞒病情和女朋友分手,后来也有一次和前女友的再会面,但高校教师中并没有直面这个问题,也就是没有表现前女友得知情况,柏拉图式中则把这种暧昧明显化了,就是直接表现了女朋友其实是知情的,在得知生病后,不管是湖贺还是这个青年,他们的内心是相同的,也就是选择向女朋友隐瞒病情的初衷是相同,那就是想要对他人抱有希望,他们在心里一定保留有这样的幻想:要是呼救的话对方就一定会过来帮助,要是告诉对方实情的话她就一定会留在自己身边安慰自己,要是出了声的话就一定可以见到某人,要是让她知道的话她会变得不幸,要是……他们打心里不想让这幻想破灭,并且也因为这个幻想,他们才能够咬紧牙关,缄口不言,编剧让柏拉图式中的人物直面现实,这一切都是人生的谎言,是自我欺骗,然而幸运的是,在谎言被拆穿之前,青年就已经遇到了真正的救赎。
剧名很吸引,柏拉图式恋爱是自己一直认为最浪漫的相处模式💞打开剧后,原来是关于心脏捐赠,所以预料到会虐……果然看完后觉得自己心脏要不好了😅这结局虽然一早就被预言,可这方式……💿感情部分引用一首歌就足够:已经抱得太紧 已经忘掉体温已经爱得难于追问 果里那因已把赤躯贴近 深深感应那灵魂共震全部世事亦沦落陪衬 眼中只得身边这个人亲 多么的清楚我内心看我这一脸傻泪 语言全徒劳了表情如何延伸 细意赞叹某种缘份我的亲 知否此刻一对灵魂终相认了寻觅百年来和你相印———张敬轩《灵魂相认》在这地球上,和某个人产生牵系,是命运,是因果,是必然!
可用人的思维,果然许多事情的发生还是难以消受‼️看过的野岛伸司编剧的作品里大多存在黑暗的部分,甚至违背常人的三观,可这部分对我来说又非常吸引,而沉浸在极度孤独和无助情绪时的自己其实是享受的……《沉睡的森林》到这里的中山美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到这里的堂本刚,对我来说这时间跳跃有些过大😂…中山美穗一直是那种温柔知性姐姐的气质🙍🏻♀️堂本剛已经进化成那种世俗之外的气质,眼神特别纯净,仿佛世间万物都可以在他的眼神中被感化…心无一丝杂念的人真的会有强大的力量,连病魔都会逐渐远离!
当有一天看这世间万物都很美好的时候(就像剧中青年常讲的:“我现在…不讨厌任何人”)也许我们都会如此🙏💿写完想到另一首歌:当天地昏暗低温刺心信念总未下沉 知道日出会近当厄运淹浸伤口太深仍拒绝怀着怨恨 失落中自困凭自信遮挡天意 以细心精巧处事以爱心真挚来成就大意义从不卑亦从不亢 绝处尽头仍开朗雷暴雪雹过了定会见到好风光恒心坚定从不放 为美善全情奔往期望以大爱感动枯竭地方路颠簸绝未沮丧 绝处尽头仍开朗雷暴雪雹过了路径定会变康庄或许苦路是冤枉 为美善全情奔往期望以大爱感动冷漠一方———谢安琪《大爱感动》
粗略瞄了几眼影评,说这片结尾是狗血的我只能说我不太赞同,大概是被野岛虐习惯了,毕竟当初人间失格我听到菱田凉在小诚的灵位前放声大哭的一瞬间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太尼玛心酸了其实这剧已经看了好几天,看完的那天已是深夜,没睡地马上开刷能够搜到的看起来封面最甜的244的剧,于是接下来就看了让我糟心不已的第二春之祸这片里我一共哭了三次一次小哭,是在女主单方面断了女儿的初恋以后,244在医院里对女主眼眶红红地大吼“生存和活着是不一样的!
”的时候,眼泪就这样掉下来,一瞬间想到了青年以前的幸福突如其来的灾祸和再次做的选择一次中哭,244回想起以前得病没多久,看到了前女友和另一位同事在街上并肩同行的时候自己悄悄闪到一边,回到和女朋友从前滑冰的溜冰场。
我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回忆,因为我看到244慢慢地跪在溜冰场的那束追光下,然后慢慢向前方抬起手,接着突然镜头直接对着他泪流满面的脸。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我真的是遭不住他哭,看他哭我就心疼他,只能在空气里握住以前的回忆,后来他还哭得蹲下去,我真的是心疼死了一次大哭,是结尾。
我不觉得这个结尾狗血,这个结尾真的是一堆刀片一下子全部灌到我嗓子眼里,我看到女主跌跌撞撞地跑到手术室,我还没来得及按暂停就看到一个人手里抬着一个冰柜走过来。
我突然脑子里就出现一个244没有心地孤零零地躺在手术室的画面,后来哭到眼睛肿得看不清东西。
这个结尾对我来说是意料之外但也是合乎情理的,小天使就是小天使,这剧我不愿再看第二次了
我的天啊。
我的天啊。
我的天啊。
幾乎就像是只有這句話足以表達,或者說總結我忽然之間大量累積的理解、頓悟與認同。
一集之間。
只在一集之間,就像是所有的遮掩赫然掀開一樣,突然清清楚楚的袒露出來。
我的天啊。
我哭得好誇張。
我本來以為它在談的是極端純真的惡意。
一種誰都有的,與生俱來的,為了自我保護的不擇手段。
《人間.失格》裡也是一樣。
可以說每個人都惡,但每一個卻也都再普通再平凡不過。
每一個人都是,看起來都是按部就班過著日子的好人的樣子,但每一個人都會,每一個人都會有意無意的散發或小或大的惡意,而這些惡意極端純真,不是因為想作惡而作惡,而是自然而然,乃至不會背負任何的罪惡感。
每個人都想要保持美麗,都會為了保持美麗而行動。
善不是內具本有的。
我們不壞,但我們更習慣以為自己比壞更良善。
但是遠不只這樣。
直到第五集以前我大約都是感覺迷惘。
大約類似在解謎或閱讀文本時好像找到了一個解題或理解的切入點,但卻又感覺似乎哪裡還沒有看見。
好像看見了一小角的冰山,卻總要想水面下是不是還有沒看見的很大很大一塊。
而這一集就彷彿是一瞬間把所有的水抽乾。
死亡。
生命。
愛情。
原來,果然。
打從一開始這部戲就不斷的說它要談論的是這些主題,只是我一直找不到可以窺看的鑰匙洞,直到它直接把門打開。
原來如此,果然如實。
我的大哭源於我的強烈認同。
一種近乎敢喊「完全懂」的心情。
或者,說我投射。
期待美善卻只更加看見自己的醜惡,好人的形象卻只是一種偽裝,對於死的絕對拒斥及對生的極端渴望,特別是,對於居然出現在眼前的另一個自己。
人的愛情都是給與自己的,而自己如何能從夢和鏡子裡走來。
「你居然來了」。
所以得救。
柏拉圖式的。
影戀的。
原來、居然如此。
不可思議。
我的大哭是因為它居然能夠讓我自己從它當中朝我走來。
2014.06.28
这真的是从头悲到尾的一部剧,虽然从一开始就奠定了男女主角的悲惨命运,其中穿插点希冀与奇迹,但终归还是会给你一刀(真的是一刀😭😭😭)。
那种让人痛入骨髓的悲伤,想哭却又无法悲天恸地,如一颗石头堵在心头,压的无法喘息,只能任泪水静静的涌出…其实每一集单独来看,不要太在意结果,这剧还是很治愈的(堂本刚的笑容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治愈了)。
全剧用了最典型的日式柔光,要不是主演们除了永野芽郁年龄都蛮大的了真的会有种在看纯爱剧的感觉;其中纯粹的母爱,或感同身受或绝望中寻求依靠的情爱,还有一些我无法理解的感情都温柔的让人憧憬;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几位主演浑身上下散发出的温柔, 中山美穗和堂本刚两位也算老戏骨就不说了,永野芽郁这妹子自从看了【音恋】之后就很喜欢,她真的笑起来好甜啊剧中也有很多大段大段的哲理对白和隐喻,对生活、对家庭、对死亡、对爱情的各种探讨,有时候都被里面的三观震的一愣一愣的(看到过说“其实并没有三观正不正,只是三观合不合罢了”,很赞同这话,人与人的交流其实就是思想的碰撞,如果三观相同就能成为朋友啊)很喜欢这部剧的一大原因是其中塑造的【青年】这一角色。
全8集里都没有出现过他的名字(我一直有点自动带入堂本刚本人),我觉得这大概有点类似于“雷锋”这种设定吧,前几集在女主无比绝望之时,这个突然出现的青年, 因自己身患绝症不求任何回报的愿意捐赠自己的心脏,无论和谁交谈无论遇到何种逆境都会展现出最治愈的笑容,不禁让我怀疑他不会真的是天使吧…但在第5集因熟识的流浪汉突然离世而表现出对死亡无比恐惧的青年,让我意识到其实他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啊,之前的尽善尽美可能只是他在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后经过各种挣扎后的逞强吧,这样就更加让人心疼了;最后他近似于自杀式的捐赠了心脏,达成了女主女儿能在沙滩上自由奔跑的愿望,这时只有用剧中提到过很多次的“救世主”三个字来概括这个个男人了虽然知道这是一部悲剧,但是还是被结局深深的震惊了,第一遍看时,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有眼泪不住的流出,但最终也只能像女主一样,无奈的一笑关闭视频…大概,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吧,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时不时给你一些小挫折,也会给你一些小希望,不管你跨不跨的过这道坎,不管你在其中牺牲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生活总还是要继续的
在野岛的剧本里,人性从来不是善的,或者,用老友记里Joey的话说,“嘿,抱歉这可能要让你失望了,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私的善举”。
人的本质极端自私,无论看似多么无私的行为,背后总归有不可告人的私心。
青年自告奋勇成为捐献者是无私吗?
不,他只是想在最后,至少,为自己的死亡加注一些价值;沙良15年来呕心沥血照顾着生病的女儿,是无私吗?
不,抛弃一切其他身份,只作为一个母亲活着,把生命和精力奉献给一个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人,这样狭隘的生活,固然狭隘,但却是简单的、安全的。
孤独,是野岛的剧本里另一个贯穿始终的母题。
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因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事件,形成了这样那样的、或深或浅的纠葛和联结,但是他们同时仍然是孤独的,彼此之前是无法理解的。
青年,令他恐惧的是死亡吗?
他感到自己是一个不被爱着的人,小时候父母更爱弟弟,长大后已经谈婚论嫁的女朋友在分手后没多久就和别人走在一起。
“想要被爱啊,不想要被遗忘啊!
”躺在流浪汉棚子里的青年,想着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从世界上消失的流浪汉,内心想必是这样呐喊着吧。
我想,已经鲜少接戏的堂本刚会接下这样一个剧本,也是因为跟青年这个角色产生了许多的共鸣吧。
与沙良相遇时的青年,是一个好温柔的人,好像从来也不会发火,好像能够接纳和包容一切的质疑和非难。
但我们都知道不是这样的,正如青年自己说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在剧中我们看到过他情绪爆发的几个瞬间。
那时候我们明白了,那些温柔、从容、平静,并不是看透了生死,看淡了世事,只不过是青年用来欺骗自己的伪装。
野岛的主题曲选的好啊,“Honesty is such a lonely word. Everyone is so untrue. Honesty is hardly ever heard, and mostly what I need from you.”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连对自己诚实都做不到,但却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坦诚相待,这有点讽刺,但更多的是悲伤。
在野岛写到青年的病有治愈希望的那一刻起,这部剧从剧情上来说就陷入了一个死局。
除非野岛大发慈悲空降一个外人可以成为心脏捐献者(那样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就不是野岛伸司了)。
在不增加新角色的前提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参与者——沙良、青年、佐伯、沙莉,甚至把小舅子也算上好了,必须要有一个人死。
是谁呢?
不会是小舅子,这家伙才正要开启一段新的乱七八糟的人生;不会是佐伯,他或许爱沙良爱女儿,但最爱为家人打拼奋斗奉献的自己;不会是沙良,没有人会同意这件事并让这件事发生。
自然,也不会是医生、预言家和拜圣母教的店长。
那么仍然只能是青年了?
但是,得知自己有活下去的可能性,尽管爱着沙良,青年所能做到的全部也只能是“不接受手术”,但他是无法再作出“仍然随时待命”这样壮烈的承诺了。
即使他能,知道全部实情的医生在这个时候也是绝对不可能同意手术的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放任事情保持目前的状态下去,死的只能是沙莉了。
我想,会不会到了这一步,野岛也陷入了困境呢?
只能是青年了,青年必须死去。
于是野岛决定制造一个意外,一个人为悲剧,即持刀抢劫犯。
我绝不打算替制造了这样武断粗暴的结局的野岛说好话,但,即使武断粗暴,野岛还是在这个结局里,传达了他认为那个能为自私而孤独的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的东西——爱。
在这个抢劫事件中,青年其实有好几次选择的机会,可以避免他最终死亡的结局。
最开始只要不反抗乖乖把钱交出去可能就没事了;最后只要不拔刀可能就能得救了。
但他主动选择了死去。
我不认为那是理性的决定,我也不认为那是英雄主义驱使的行动,硬要说的话,我认为那是爱的瞬间爆发力,一种失去理性的蛮勇与冲动——在死死按住歹徒朝向自己的握刀的手时,突然觉得,就这样松手让刀刺进自己的身体的话,好像也不是做不到的;把刀从身体里拔出来,就这样放弃生命,好像也不是做不到的。
青年是知道的,看到离婚协议书的那一刻,他是知道的,如果他活下去,他就不能够跟沙良在一起了,那样,活下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生活和只是活着,是不一样的啊。
看到劫匪那把刀的时候,对沙良的爱,以及对与她注定分离的绝望,这两种强烈的感情席卷了他的全部心智,这或许激发了他心中那种被弗洛伊德称之为“死亡本能”的东西,想要不顾一切地爱一次,自己终于感觉到被爱着了,于是也想要成为施与爱的人——“制造氧气的人”,即使以自我的毁灭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爱的瞬间爆发力”,起这样的标题可不是要歌颂爱的伟大。
这里的爱,青年的爱,与其说是伟大的,不如说是狂热的,甚至近乎病态的,或许是大部分人所不能苟同和共情的。
但我们知道,这因情爱狂热的青年,在赴死那一刻,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野岛x244的组合,特么244这么理性大好青年就要来个虐心虐恋啊!剧情题材其实和流星差不多,就是为了心脏移植而结婚,244怎么会这么苏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拜托你多接点戏行不!野岛的台词每次都不要这么现实直白好不!虐死了!画面好美BGM好戳!!
神剧。男主脑子坏了然而智商满分,理性又坦诚像个机器人,善良暖心的又像个小天使。p.s.小泉的儿子竟然这么萌帅
第一集就哭到眼睛肿,共情多到疯狂掉泪,青年坐在逆光橘色的夕阳里,默默收起自己对人生的期待,倒下对着摄像头比出V字笑颜,神性满满。偶尔会出戏,肉乎乎的小熊猫仰着头,总觉得对面的人该是51
青年说「僕のハートを差し上げて」,献上了心与心脏,他没有名字。多年前,我一定在某处看过这个结尾时青年望向镜头的片段。如今,我可能无法冷静地再看这个片段了。我难以停止的眼泪是因为心疼这个温柔的人,也是因为懊悔自己当年不知他为何人。相比于二十年前的《人间失格》,这一部更高明。每个人物都真实地活着,活得奸诈又纯情。堂本刚说很高兴野岛编剧找他来演这个角色,野岛编剧说这是他作品中最好的角色。配乐很绝,非常绝。哭到窒息,窒息中对自己说好好活着。
结局必须扣一星
喜歡這種老日劇的氛圍,但是人物背景的設計,有點為悲而悲的感覺,脫離現實的悲傷,懸浮在半空中的悲劇。
在极限环境下观察人生众态,男人女人黑的白的都被剖析了个遍,人物个性都刻画得鲜明又多面。个人觉得结局很好,编剧的铺垫来看(尤其第7集那个挂掉电话的神铺垫),这就是唯一的结局,“柏拉图式”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除第5集感情发展突兀外,剧本方面几乎没有大的槽点。分集评星:4,5,4,5,3,5,4,5。
Seriously?
有时活着的人却比死掉的人还要痛苦,青年虽然离开但也许他真的去了天堂……看罢内心深处又多了一份节目中可以看到两位爷撒狗粮是如此美好的珍惜感!青年的几句话感慨万分“生活和活着是不一样的。你为我感到悲伤我都觉得很幸福。死的恐惧是怕自己被遗忘”看结尾想到这几句和青年死前的微笑,老泪纵横
小熊猫太温柔了
日本病人
244不留胡子真不习惯
前部分抓人心,结局不能理解
三观剧 三观都太扭曲了野岛你 堂本刚的声音很好听 女儿很可爱 最后居然还是虐哭 其实一点不柏拉图 七夕节追完 呵呵呵
10年过去了,野岛还是不肯放过244......
结局。。果然就和弹幕预测的一样啊TUT
结局着狗血撒的,椰岛就是不放过244!
在间歇性怀旧症(感觉应该有像“拖延症”一样发扬光大的潜力)的影响下,和《人间失格》有着同样两个tag的作品就不得不看了。看完后发现,我果然是为了这两个tag看到了最后,除了偶尔亮眼的台词,其实完全欣赏不来故事。
野岛伸司专注虐244二十年,244专注献心脏14年
野岛伸司近期的佳作,虽然结尾收的太仓促和平淡愧对之前的冲击,但男女主选角都太神了(联系到中山阿姨最近的新闻),billy joel的两首选歌想到了之前pride里面queen的o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