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

理发师,The Music Box

主演:陈坤,曾黎,王雅捷,毕远晋,李丽虹,秦卫东,魏宗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理发师》剧照

理发师 剧照 NO.1理发师 剧照 NO.2理发师 剧照 NO.3理发师 剧照 NO.4理发师 剧照 NO.5理发师 剧照 NO.6理发师 剧照 NO.13理发师 剧照 NO.14理发师 剧照 NO.15理发师 剧照 NO.16理发师 剧照 NO.17理发师 剧照 NO.18理发师 剧照 NO.19理发师 剧照 NO.20

《理发师》剧情介绍

理发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理发师陆平(陈坤 饰)凭着自己的好手艺在大上海过着平凡的生活。日军侵占上海之后,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不得不远走他乡,自此开始了长达半生的颠沛流离。逃往江南古镇之后,陆平遇到了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宋嘉仪(曾黎 饰),俩人一见钟情,无奈宋嘉仪婚约在先,其父宋丰年也想借女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有个依靠,将宋嘉仪嫁给了国民党军官叶江天,嫁为人妇的宋嘉仪从未停止对陆平的爱恋,而陆平在颠沛流离的大半生除了自己的手艺始终没有放下的还有这份感情。一生情缘,半世坎坷,乱世之中这对有情人如歌如泣般演绎着他们的人生与爱恋…… 本片根据凡一平同名小说改编,是导演陈逸飞生前最后一部作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拜托了咖啡大人物豪斯医生第三季旋风管家OAD石油天王纯洁的星期六颜心记华尔街之狼29+1暗涌仅仅因为设计迈阿密老师!是裂口女!绝望主妇第七季地面之洞纸牌屋第四季渔枪小心!我要放大招了只想看着你非黑即白爱在轻声告别时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北欧人:维京传奇赎爱碧蓝幻想第2季萨米之血怪女孩废柴联盟第四季生死路终结的炽天使:名古屋决战篇

《理发师》长篇影评

 1 ) 无言以对

既然是陈老的遗作,我实在不忍说三道四,在这里只说一些自己的感受罢了。

影片中令人困惑的情节比比皆是,导演没有去解释,或是觉得应该捉大放小,不去为之,但是让我这脑袋死活不明白,不吐不快……疑惑一:理发师救了风尘女子上路,女子在最后时刻离开,她为什么离开,在那一刻我相信但凡遭遇相似的女子,又在那硝烟弥漫危机迫眉的紧要关头,应该最渴望的是一个可信任的、安全可靠的肩膀,理发师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

她为何退却?

难道是为了给女主人公让路,还是她已经完成了诱导理发师杀日本人的任务而功成身退,那么与其这样,不如给她一击飞弹送她上路,让人感觉她在即将获取幸福前死于罪恶的战乱,岂不来得悲壮而煽情,也给理发师一个更加愤恨战争及日寇的理由。

疑惑二:在日本人的枪口下,理发师上前给马贩理发,穷凶极恶的日本小队长在一刀砍下了马贩脑袋后,居然没有对小镇上这唯一一个有胆量挺身而出的男子下毒手?

哦对,他是希望理发师帮他理发,也算个理由。

但是后来,理发师为了不给日本人理发,在面对小队长的一刻,用剃刀割破自己的手以示抗议和拒绝,令人惊奇的是,他再一次逃脱了日本人的屠刀,好好的活下来了。

疑惑三:在山头,理发师为一群正要去抗日的八路军剃光头,居然有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听了理光头就哭着要逃跑,这让我哭笑不得,难道就是为了让理发师对这个战士互相加深印象,方便后来在劳改里面的翻身?

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疑惑,就不再列举了,总的感觉就是,这部片子即算不上是战争片,也不应归于爱情片,人物传记吧又有些不够深入和完整,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是浅尝即止,可惜一个多小时的漂亮画面和还算有感觉的影片配乐。

让我最有感触的镜头是片子的末尾,理发师和他的恋人历经坎坷重新相见,万语千言尽在无声的双手相握,相互扶持向广袤荒野的远处走去,身后,一株枯树,还有树下理发师那视为生命的工具箱子。

放下了箱子,对于理发师而言,是放下了一副生命中的枷锁,他可能不会再说我就是个理发的,因为没有了那个时时刻刻提醒他身份的箱子,他的手终于可以去拉着心爱的人,也终于可以去拥抱未来的幸福了……电影结束了,又一个想法蹦了出来,当年盛传姜文拒演理发师,如果姜文从了呢?

那会是一个什么结果?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值得咀嚼的话题啊,呵呵……

 2 ) 《理发师》

《理发师》 一直对姜文印象不是很好,总听说他干扰导演的创作,在片场吆五喝六、自大之极。

观影之前,对《理发师》的那场风波自然也偏向陈逸飞一方。

看完电影才发现自己错了。

姜文的做法或许不大妥当,但他对这部电影的认识似乎更接近这个故事的本质。

他和陈逸飞的争执不是导演风格的差异,而是认知上的差异。

尽管我也偏爱唯美的风格,也喜欢小桥流水的意境,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有婉约的手法讲述,尤其是像《理发师》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

《理发师》确如姜文所说,带一点黑色幽默的色彩。

表现的是小人物在大历史面前的无力,个人的命运在历史波澜的推动下发生了匪夷所思的改变。

一个小小的理发师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了国民党的将领,在不经意间,一会儿成了英雄,一会儿成了叛徒。

这样的经历看来可笑,想来却有一份身不由己的悲哀。

导演的再创作必须建立在剧本的基础上,必须在尊重剧本气质的前提下自由发挥。

如果端庄优美地讲述一个荒诞的故事,结果只能是一部既不唯美又不荒诞的四不象。

陈逸飞是视觉大师,这一点无可争议(虽然我个人认为这部影片在视觉上也没有什么可称道的)。

然而他对表演的掌控真是不敢恭维。

整部影片的表演不仅幼稚可笑,而且俗不可耐,基本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产电视剧的表演水平上。

最糟糕的人物就是那个寡妇和她的情人,好端端的一个卑微人物也有高尚气节的故事就被他们演砸了。

最糟糕的桥段就是那个结尾。

老情人相见这种情节落入俗套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表演上也处理得拖沓乏味,真是俗上加俗。

曾黎的表演让人不知说什么才好。

我只觉得,跟她相比,陈坤简直就是表演艺术家。

电影拍成这个样子也不好全怪罪陈逸飞,因为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也许远比电影本身来得精彩。

该电影背景之复杂不是我一个普通观众所能说清楚的。

况且陈逸飞也去世了,电影结尾也弄得像纪念陈逸飞的纪录片一样。

对一个逝者指手画脚本就不厚道,此情此景,愈发让人觉得再说什么都不合适了。

 3 ) 小人物的执著

《理发师》是一部淡淡的片子。

淡到在抗日的大时代背景下,没有硝烟,没有激战;淡到在上海滩这个十里洋场,没有霓虹,没有火花。

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执著,这份执著,交织着一出哀怨凄美的爱情。

影片开始的布置甚为精当,紧凑的小屋,狭长的巷子,残破的壁垣,昏黄的小镇。

技艺高超的理发师陆平,提着他的工具箱,离开他意外杀死日本军官的上海,逃难于此,投靠他的师伯宋丰年。

这个不起眼的小镇,正是陆平与宋嘉仪命运交错的开端,也是陆平颠沛流离的开始。

然而,一见钟情的陆和宋,却难以各自倾诉心中那份情爱,只能以“表”相称,暧昧的背后,是对现实的妥协与屈服,是对命运无言地抗争。

然而,这样的抗争,未免甚是无力,胸中的执著,需要等待命运的安排。

做头,捉鸟,骑车,嬉戏,陆和宋温馨快乐的场景终究短暂,他们单纯而精心营造的柏拉图“围墙”,不但肯定会被推倒(宋丰年推倒那个墙壁),还会被炸个粉碎(陆平宋嘉仪摔倒在草丛里)。

不过,这一切陆平都不会在乎,他惟一在乎的,是他的工具箱。

他宁愿相信,自己不过是大海中的一帆小船,没法自己掌握航行的方向。

与其去争取,不如守住他手中的理发刀。

影片要描写的陆平是腼腆自卑的,甚至是怯弱的。

无论是在小镇里,还是后来的军旅生涯,他淡淡的笑脸,避让的眼神和惊恐的神态,都无疑折射了一个大时代下小人物荒唐悲惨的境遇。

大时代中没有大场景,只有这位弱者的各种片断。

这些片断虽然时断时续,甚至有些地方颇为牵强(比如宋丰年的出场、劳改场的巧遇、那封在的信函、大漠中宋嘉仪忽然出现),但构成了一幅幅精巧的画面,细腻而真实,展现出一位近乎偏执的理发师屈从于时代安排却执著于理想的无奈与凄凉。

据我看来,这份执著分两条线走,主线是理发刀与工具箱,其中穿插着一条爱情副线:理发刀是能够操控的,即使小人物也能掌握在手中的——即使它什么也改变不了,只能给人做个头而已;而爱情却是自己把握不了的,只能由时代去安排。

最终,导演给了陆平圆梦的机会,让这两份执著,划了一个交叉——在解放战争之后,陆平在西北劳改场遇见了曾经让他剃过头的同志,然后又在荒漠的一颗枯树下等来了他的宋嘉仪。

中国解放了,陆平也解放了,他和宋嘉仪在经受了二十多年的精神折磨和情感摧残后,还是携起了手,沿着枯黄的沙走回属于他们的自由世界。

陆平的工具箱被遗留在树下,那部留声机一直在转,仿佛记录着一路的颠簸和心酸,记录着这个已逝的无情岁月。

此外,影片在主副线交织的背后,还有一幅大构图,那就是宋嘉仪、张寡妇与俞棉三个女人的一台戏。

宋嘉仪,代表的是爱情的执著,是一种有节制的叛逆,她不能主宰自己的终身大事,但她始终不放弃那一丝丝仅存的希望,在饱经命运的洗礼过后,终于在西北的荒漠中找回自己的自由;张寡妇,毫不避讳、坦荡无拘地追求自身的欲望,犹如叫春的猫,她有她选择的权利,这是她的执著。

在民族大义面前,她会忠诚于给过自己快乐的男人、会勇敢面对鬼子的枪。

人是虚伪的,像张寡妇那样,或许才是生与死本来的面目;俞棉,这位上海女人,令得陆平辗转奔波,最终他们得以相遇在际遇交叉的饭桌。

虽善良使她宁愿安心成家,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事实,任凭给了她好处的叶江天的摆布与强暴。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浓妆淡抹正相宜。

影片没有给予这三个女人轰动的背景烘托,没有给予这三个女人过分的情节渲染,只有一系列貌似平淡的镜头组合,但这已经足够,我们不要大场面,不要复杂的情节。

因为我们读懂了她们——在作为小人物和时代的弱者的身上,那份始终坚守着的执著。

即便,这种操守在很多人看来不值一提,认为她们不过是随时代洪流而漂泊的牺牲品罢了。

很多人认为陈逸飞这部遗作故事简单、情节突兀、构造松散,而我认为,这恰似片头出现的油画,讲究的是一种画面的延伸,这些画面纵使像拼图,也能给人无限想像,因为它们讲述的便是与之搭配的小人物们的故事。

画面以昏黄、灰暗为主,以小场面为主,伸拉有度,弥补了宏观场面铺排的不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陆平的戏份足,然而台词少,所以演好这个人,靠的是出神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而陈坤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很好地展现了一个处于时代洪流底层的弱势理发师的命运。

这部片子看完了,有一种去博物馆看过画展的感觉。

要的不是情节,而是一种意境。

相信你和我,暂时也是个小人物。

我们能掌握的,也只是手中这把“理发刀”。

《理发师》属于旧片了,在此也想推荐一下。

尤其喜欢艺术的朋友,不要错过。

 4 ) 自此喜欢上陈坤

太好看了。

看完一部喜欢的片子,心里会沉实下来。

然后就不那么焦躁,不那么执拗,放下对许多事物的偏见。

我一直不太爱看以战争、杀戮、文革这类为背景的片子,太堵心了。

尽管我知道里头可能很有些动人的宝贝,可仍觉不足以抵消那样的难过。

生活本身已够艰难,何必再给自己找罪受,还是看个轻松愉快的文艺片划算些这部电影给我的视觉感受使我不断搜罗记忆,画面的美感和以往所见的,统统......不一样。

陈逸飞,他的电影散发着油画般色彩,缓慢、唯美中见苍凉,却不知那苍凉是随了哪一抹油彩而来?

《人约黄昏》,是我所知道的陈逸飞导的仅有的另一部,只好小心翼翼地不舍得看,看完了,就再也没有了。

我一直不太喜欢陈坤,觉得他有些脂粉气。

演过的片子,有一搭没一搭的看过一些,但即便是《画皮》里头的将军,也显得阴柔有余,气概不足。

本片开头一幕,他被不同品种的人类呼来喝去却始终温和纯净的双眼,在旧上海理发馆暧昧的灯光下,竟是桃花般清澈。

以前看八卦娱乐,听说他生了一双桃花眼。

呵。

桃花除却娇媚,亦不失柔韧纯美。

除了他,我想不出还有谁更适合陆飞这角色。

英雄的故事常叫人荡气回肠,然而普通人在命运的摆布之下,以什么样的姿态生存,能够保全自己而不失尊严呢?这命题真让人为难。

女子隐忍教人敬爱怜惜,陆飞,一个对旧社会的终结、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群众的解放全都无关紧要的理发小生,他的隐忍不免教人心酸。

初见嘉仪,她骑着脚踏车从小巷子里经过,细长的麻花辫儿垂落双肩,曼妙旗袍衬托着美好的腰身,浅浅看不见的车轮印上了他苍黄的心。

为什么用苍黄呢,噢噢,那是大上海歌女半眯着眼微斜着身儿缓缓吐出的老情歌,那里有你侬我侬,也有你休念我休想。

老唱机添了很多的暖,这沉默而忠实的老兄弟,在他手指的温柔拨弄下,发出动人的旋律,抚慰着空落落的屋子,和被战火荼毒的世界。

我想,嘉仪对他一见钟情,其中一定有这架老唱机的功劳,它营造的氛围赋予这相貌俊俏眼神专注的青年一股在当时不可多得的文艺气质。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们都需要一些幻象,那是某种被称之为憧憬的东西,,,如果世界上还可能有更美好的东西,我们就暂且活下去吧。

最后他的老唱机瘸了,发不出声音来,他也瘸了,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空洞,一瘸一瘸地奔跑等待着嘉仪下了车来寻他。

而当裹着粗重衣裤的嘉仪终于远远地站着,喊出那一声熟悉的“表哥”,他犹信不过自己的眼。

嘉仪卸去了胭脂,一张苍白的素脸望着他笑,伸出手去握他,而他竟缩了一缩,始终不相信似的,我的心都快苍黄了。

待到他确信地用力握住了她的手,一瘸一瘸地在黄土地上走,我又晚节不保,眼泪哗哗哗下来了。

不知道合不合时宜地想起一句被说滥的话,他们不过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片子也有多处牵强,最开始眼见着歌女被凌辱而战战兢兢地继续给另一个日本人理发,我正暗自着急呢,,,他忽然失手划过那日本人的喉咙,力道之大,下手之准,让我直接傻眼了。

以他谨小慎微忍辱负重的性情,这样的“失手”也太戏剧了。。。

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了不给日本军官理发而自伤手指,我看了心里大感痛快,那倔强的表情我很欣赏。

不过心里总觉得这是导演在安慰我们呢,并不符合他的性格,他虽然是个“玩刀的”,但实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青年,所求不过是温饱与安宁度日,他怎会冒了生命危险做出这样激烈的反抗?

好吧,我可以理解成他因为看到了胜哥和寡妇的死而受到了刺激,或者再往前追溯是因为给一帮八路军敢死队剃光了头而受到了鼓舞,,,然而这么一来他的利用价值也就没了,居然没有被盛怒的皇军枪毙掉,这太匪夷所思了,那位皇军显然不可能是被他的正义凛然所打动,比他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在当时一抓几大把,皇军要那么有同情心那么有爱心那么有正义感,就不会在出现在那地方了。

于是我想,估计是导演舍不得让他这么早死,后半部分我一边欣赏着俊男美女一边提心吊胆着,生怕一个不小心他就突然死了。

我当然不希望他死,但是在那种氛围下,每个人的生命都那么轻贱,不由得你不做好这种准备。。。

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芙蓉镇》里的姜文来,也是个隐忍的文生,不过他隐忍得彻底,所以我坚信他不会无故被弄死。

插个小八卦,陈逸飞原先要选姜文来演陆飞的,后来不知怎么没谈拢。

为此我感到深深的庆幸,我是很喜欢姜文的,但姜文不适合这个角色。

首先,他没有桃花眼,其次,他有点胖,还,,还有点大胡子......所以他可以演文人,但“文弱”的就不行了,他气场太强大。。

 5 ) 一个人的作品

晚上一点钟开始,连夜把《理发师》看完了。

只是因为一直有个名字在萦绕:陈逸飞。

关于《理发师》,听说了它的遭遇,团队的分离、导演中途离世,剧本几易其稿。

如此多灾多难的它而今还是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如果这可以成为一个理由的话,也未尝不可。

发现整部电影一直浸润在陈逸飞的艺术境界内,浓郁的油画气息,彷佛每帧影像都是一幅逸飞的画,记起来陈逸飞那幅成名的周庄油画,而整部电影的场景仍然是这么一个周庄似的江南场景――一个逸飞艺术生命维系的空间。

喜欢他这种颜色的处理,浓郁而淡雅,不是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却有一种清洁而绵长的意味。

那种感觉很怀旧很悠远。

很是赞赏陈坤的表演。

是一个活生生的上海男人,简直演活了。

一个把剪刀玩活了的精巧的技艺,貌似柔弱的外表下怀着的是一颗非常坚强的心,包括一刀了结日本军官,一刀自残手指。

但给人感觉总是儒雅的,虽然他总是说,自己只是一个剃头的,但,最终还是勇敢的把他和嘉怡的感情揽在了怀里。

很多人看《理发师》时,都不自觉的把它和《活着》作了比较,我也是。

因为两部电影有着相似的地方。

都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大变动的时代里艰难的人生历程和丰富的心路体验。

相比之下,《活着》让人震撼的是那么多巧合的生活累积以及生活命运的无法改变还有悲剧性的结局.而《理发师》则是另外一种抒写,明线上,它也是一种命运注定的无奈,以及一个小人物的随波逐流,但一条更大的线,却是小人物慢慢改变着一切原本注定的命运。

也许永远是悲剧的命运让人更加深入骨髓。

《理发师》最需探讨的也许就是这点。

总之,这部电影是属于一个人的作品,那就是陈逸飞。

它更多是属于陈逸飞的艺术,而不是影视。

也许从一个艺术家的眼里,电影也可以是这样的。

电影何尝不可以是这样呢。

耐人寻味的是,在电影结束后有一段拍摄花絮,镜头集中在了陈逸飞一人的身上,一笑一颦,一举一动,现在看来总是被一种悲情笼罩,毕竟出师未捷身先死。

也许,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就是一个陈逸飞。

 6 ) 他也许上天堂,但未必能等得到喝彩

片子据称是要描述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命运,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的选题,横向纵向,从电影到小说都能找到不少。

和真正的经典作品相比,《理发师》就只是校园文学社团的创作水准。

怎么说呢,也许是原著就欠雕琢。

陆平每一次命运转折极其“戏剧化”,没有铺垫,不合罗辑,简单生硬。

看着像一记者拿街头巷议里的片断,硬是将其丰富成一部一脸认真的报告文学。

这种传奇性真没啥意思。

《理发师》想说的是什么?

只是人生的无常感吗?

但陈逸飞显然想在小碟里搞出一锅叫宏大的菜,想说的太多,又没有能力将之说清楚。

每次我以为该有高潮的地方,都莫名其妙地收束。

在解放前夕,陆平被“擢升”并奉命要抵死防守。

镜头打几个陈坤发呆的表情,画外音一句:战场上绝望气息让我无法忍受(大意)。

然后,陆平就拎着箱子走了。

还是沿着大铁轨慢悠悠地走了。

这就走了哇??

战场怎么绝望了?

电影镜头跟四格漫画一样跳跃才让人绝望呢。

寡妇偷情,小男女私会这种桥段上倒费墨不少,让人着急。

被盛赞的电影画面也一般,真没找出油画的感觉。

只有一个镜头微微有点震撼:低空呼啸而过战机的阴影,一船逃难男女的仓皇。

陈逸鸣说哥哥会在天堂等待喝彩。

片尾剪进了一段陈逸飞生前执导的花絮,我突然觉得有点悲哀。

有很多事人们总以为用心就能做的好,但多数时候会是心有余而力不逮。

 7 ) 理发、艺术与性

一部被媒体热炒的艺术大师遗作的电影《理发师》,不管实际上能否像导演生前期待着那些传世,或者能否配得上艺术作品的称号,作为影迷,即使是不懂艺术的影迷,也还是应该看看的。

影片画面漂亮,其实片头更加的漂亮,符合导演陈逸飞的身份――一个出生于浙江的上海油画家,淡淡的青烟缭绕,若隐若现的油画美人,便道出了江南水乡的精致,繁华上海的优雅,油画作品的庄重和沧桑。

插一句题外话,这些油画就是陈逸飞的代表作品,没有他的风格肯定就见了鬼了。

从《金粉世家》开始,我对陈坤这个表情怪怪的演员就没什么特别的好感,只是奇怪他居然能够一红再红。

在本片中他扮演男主角陆平可谓努力,让我感觉似曾相识,又欠缺了什么。

慢慢的看,便想起来了,因为任何看过波兰电影《钢琴家》的人都不可能忘记男主角安德烈•布罗迪那双令人绝望的眼睛,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

可能是我的先入为主的观念,陈坤的忧郁更多的有一种无病呻吟的做作,不像安德烈•布罗迪的忧郁那样与生俱来。

命运无常的17年间,陆平除了令人惊讶保持着几乎不曾改变的容貌,人生不同阶段的眼睛特写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结尾部分突然呆滞的目光,让人依稀想起来了《活着》中的葛优,可惜没有把握出那份饱经沧桑的感觉。

令人遗憾的是哥哥张国荣不在了,据传闻说,陈导中意过梁朝伟,不知为何没有下文了,如果成行,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今电影中的女孩子都是一个赛一个的漂亮,不管是天生丽质,还是化妆师的巧夺天工,不可否认,观众都是乐意看的,养眼。

曾黎扮演的女一号宋嘉仪,我这个外行看来,没有什么大的难度,绝不像媒体事先渲染的所谓“演出一个女人一生中三个不同的阶段”。

她本身的美丽加上一点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的眼神,诠释这么一个花瓶,足够了。

女二号王雅捷扮演的交际花俞棉的美丽丝毫不逊于曾黎,由于其歌女身份的需要,再加上一段让人想入非非的强暴戏,其妩媚风流对男性观众的杀伤力估计还要来的更加大些。

大陆的电影总是90分钟左右的长度,为什么不能拍的长些?

这是我百思不解的问题,几部较长的作品《霸王别姬》、《活着》都是很优秀的,《理发师》既然定位是含蓄优美的艺术片,当然应该拍的再长些,再细腻些,情节的展开更舒缓些,有些片断明显感觉话没说完,又戛然而止,总是让人感觉欠点火候,令影片优美画面的成色大打折扣。

再指出一点近乎苛刻的小纰漏:民国时期的旗袍,即便是妓女,开叉也只开到膝盖偏上部位,可这部片子里每个女人好像都统一快开到了大腿根,有几个是良家妇女,呵呵。

那些粗枝滥造的港台片子自然不必以此来苛求,之所以在这里指出来,是觉得陈导是个精细的人,一部打算传世的作品应该要考虑到的这些细枝末节的却叫人反复回味的地方,难道还是仅仅因为要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关于情节,我不敢奢谈陆平和宋嘉仪的感情是否应该处理成一个悲剧,造成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惆怅感觉;陆平在他不平凡的人生的几次命运剧变后,其性格行为是否应该有些转变;影片在表现命运无常这个永恒主题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陆平的理发箱像一部录影机,贯穿始终的默默的记录着自己主人的命运,几次戏剧性的场面,用长境头对理发箱的处理表现了陈导和摄影师相当的功底。

最后说说片中的核心理念,理发,准确的说应该是理发艺术。

陈导对理发这一意象的处理近乎意淫,宋嘉仪、俞棉、刘寡妇(女三号,也挺漂亮的)在陆平的剪刀下几乎都获得了类似于做爱的快感――我是从她们的表情里读出来的。

这也难怪,无论是冠冕堂皇的传记或者是道听途说的小报传闻,艺术和性总像是一对孪生子,大师总是离不开女人的,片子的前半部更像一部美仑美奂的情色片。

大概这就是陈导想要传达给观众的:理发是一门手艺,到了一定的境界,那便是艺术。

记不清是哪位大师说过的了,艺术带给人的最高享受便是做爱的感觉。

可惜我是个俗人,总觉得理发和艺术却不是一个味儿,理发师陆平摆弄剪刀时总不如钢琴师瓦瑞在触不到的钢琴前隔空弹奏时那么优雅,借用片中反面角色军官叶江天的一句话来为小文作结:剃头的总归是个剃头的。

 8 ) 漩涡

影片的节奏很舒缓,而从那精致的画面中,我却读出了人生的无奈。

陆平,一个懦弱但却有着深深的民族尊严的理发师,总是怀抱着他的宝贝箱子,满怀欣喜的为别人理发。

也许他本来可以过上一种最最平淡的日子,但是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是无法想象的。

他被人粗暴的塞进了太多他不愿做的事。

他被迫离开工作之地上海,他被迫离开喜欢的女人,被迫给日本人剪头发,被迫呆在猥琐的国民党军官们的夹缝中,被迫接受安排的婚姻,甚至被迫接受死亡。

为什么呢?

也许他也是这么想着的,于是他在极度的痛苦中选择逃避。

第一次是杀了日本军官时,匆匆的跳上了火车,从此改变了人生原本的轨迹。

第二次想要逃避与嘉仪的感情,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共产党员偷袭日本军队事件带着手伤再次回到了小镇。

当他最后一次想要逃离国民党军队的腐朽时,还是被共产党抓住了。

他的每一次逃走均以失败告终。

而寻本溯源,他想要的,只不过是在一件小小的理发室里修整别人的头发而已。

他说,我只是个剃头的。

是啊,只是个剃头的,但为什么连这么卑微的梦都不能实现?

影片中有一情节,陆平沿着铁路逃走,一个铁路线分成两条时,他选择了一条弯曲的。

他想选择自己的路,不想被推着向前,然而似乎不管他走那条路,都不能逃到他想去的地方,他总是被不同的人拦住,抓走。

强迫陆平走上不愿走的人生的到底是什么吗?

是命运?

太虚幻了。

我想是时代。

在一个风起云涌的乱世,那些站在某个高度的领导人们会遵循成王败寇的法则,选择生死,而最平凡的小人物们,注定被时代的潮流推向位置的方向。

永远无法选择自己的路,是一种极致的悲哀。

 9 ) 美丽的画面 失败的情节 还好有我喜欢的陈坤

今天走进电影院看了这部《理发师》。

理由有三:一,每次假期我都一定要进电影院看电影,这是固定的假日娱乐;二,电影的拍摄过程中,陈逸飞意外离世,这可以说是他生命最后的绝作,而且我对之前那部《人约黄昏》的印象十分好;三,陈坤这个演员,我一向是很有好感的。

灯光渐渐黑下来,银幕上不断浮现一幅幅陈逸飞的经典画作,那些唯美的仕女图,随着袅袅轻烟展开又隐去,音乐也很优美,仿佛要带人进入画卷。

可以说,这部电影有个很美的片头。

然而,后来的剧情展开,就让人失望了。

这里我不想再赘述之前几篇评论都早已提到的那些荒诞的情节,只能说,编剧失败,太失败。

如果这就是一开始的设计的话,我很可以理解姜文要离开剧组的理由了——编剧没有起码的常识!

对很多人来说,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剧情,如果这里失败,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一切都不再有意义。

我之所以讨厌张艺谋近几年的作品,就是这个原因。

带着那么多的不满,还继续看下去,很大原因是因为陈坤。

看他的表演,看他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随遇而安的淡然,置生死于度外的超脱——既然无力改变,不如就平静地接受命运的无常。

与其说是陆平,不如说是陈坤本人,他一直就给人这样一种超然无我的感觉,这也是我欣赏他的原因。

一直不觉得陆平对嘉仪有什么爱情,还不如对那个上海歌女俞棉呢,至少他曾因她而杀人,曾试图带她离开,不在一起了还反复听着她的唱片;而对嘉仪,也许只是岁月积淀下的感情吧。

而嘉仪对这个“表哥”的一往情深,投怀送抱却是显而易见的。

曾黎这个演员,曾在几部电视剧里见过,典型的上海女人形象,美则美已,红的嘴唇白皙的肤色,入画很好,但在动态的电影里表情却总是不够鲜活,不过这也是画家陈逸飞一贯的选择——木然的静态花瓶。

其它角色,不想多说。

叶师长的角色想必原先是定给葛优的吧,想象如果换作他,一定会出彩得多,但是就现在这个剧情状况而言,陈坤的角色若还由姜文来演,我肯定看不下去了。

By the way,电影的配乐很不错,大有厚重壮阔,小有婉约柔美。

总之,还没看的朋友们,除非很富裕,否则在现在这个电影票价的情形下,劝你们别浪费银子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了。

 10 ) 《理发师》鱼骨:我只愿承认这是陈逸飞的素材

[img]http://culture.people.com.cn/mediafile/200603/28/P200603281059301376280305.jpg[/img]陈逸飞走了,作为他没有参加剪辑和最后完成本片,我无法承认是他的作品,从现在的成片而言,《理发师》砸了陈逸飞的牌子,此片和高农民片子一个量级,我们无法责难陈逸飞,只能怪活着的不争气。

画面和叙事是必须兼顾的,作为素材,影片的单个场景有着陈逸飞式的精雕细凿,然而,这个电影怀揣着个人史诗的野心却无力展开叙事,特别是陆平最后在西北劳改营的镜头只是导演为了那棵诗意的枯树,造作而滑稽。

本片最大的可惜是除女主角之外的女角选用的错误,我们再也见不到《人约黄昏》里张锦秋的妩媚眼神,我们在《理发师》里看到的只是一些四马路式的招牌眼神,中国女人的妩媚被低俗地表现为眼神的肉欲放浪,这种出自于中国底层妓女的眼神正在一如既往成为当下女演员的标准眼神。

影片开头有一个战壕的镜头,这只是陈逸飞砸钱造景的一次个人满足,我们可以比较英国电影《重生》等就可以知道。

陆平杀人在租界,那个细节来自于日本人的小说《敦厚的诈骗犯》日本人可恶,但是在租界里莫名其妙强奸在理发店做头发的红歌星这剧是极左粪青编的吧,建议好好学习上海租界历史(南京路一带是英租界,日本人对于英国人还是有所顾忌)这不是南京城,不要想当然。

租界让我想起一句话:马照跑,舞照跳。

古镇的戏和“表妹”的相遇,我跳出的是《雨巷》,诗意是画家的欢喜,可是,景色不能剥夺故事的合理性,民国女子是啥模样,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里有,可惜电影里的张扬有些过。

在国军里的经历一看就知道为劳改营准备着。

对于死者陈逸飞我们不应该猜度,然而,我似乎感到了某种第六代的目的。

音乐的选择颓废和片子左倾的无当的情绪成为隔阂,音乐甚至在影片里喧宾夺主。

整部片子就像MTV的大杂烩却忽视了作为悲剧电影应该有的张力和悲剧推动。

今天我看的是16:50场,场内10个人,没有早退和笑场一些想法,稍后详谈。

【附录:影片资料】《理发师》2006中国英文名:《The Music Box》 导演:陈逸飞 执行导演:吴思远艺术总监:吴思远 主演:陈坤、曾黎片长:110分钟个人评价:艺术性3,欣赏性1(无法证明是陈逸飞作品)2006年4月28日 星期五 下午23时30分 卡夫卡·陆(Kavkalu)海上 寒鸦精舍

《理发师》短评

三星全送给颜了!!

6分钟前
  • 则列
  • 还行

总觉得这里面的爱情有点无厘头...一星是为结尾的陈逸飞打的。

9分钟前
  • 橘兮。
  • 还行

因为是陈老师的遗作所以看的,有着陈氏的风格与美感

11分钟前
  • Lady_小兔
  • 还行

看完之后很难评价,曾黎和陈坤美的不像话,可故事单薄的如同当时溃败的主线战场,攘外必先安内,这部胡闹呢…

15分钟前
  • TheK_
  • 较差

陈逸飞遗作

20分钟前
  • 暗地花朵
  • 力荐

没什么印象了。

22分钟前
  • 逆走时钟
  • 还行

这样的爱情 只出现在电影 和从前 你敢不敢 这电影从stoke on trent 的 Quality Hotel Stoke 看到London 用了3个月时间 2009.12.25 London

26分钟前
  • 饲养幻想
  • 还行

恰如其分的演员能把观众的关注凝聚于自身,成为电影的一种美学象征。这些美的片段在这部影片中只有寥寥数笔,却让人唏嘘难忘。

28分钟前
  • 小礼歌
  • 推荐

烂成这样不容易

29分钟前
  • 很差

C+

33分钟前
  • 如果
  • 还行

光荣影院 15RMB

36分钟前
  • 長川
  • 还行

我到底看没看过。。

41分钟前
  • 覀苽
  • 还行

怎么说呢 就是感觉故事编的不好 有些地方太假了

44分钟前
  • haylin
  • 较差

挺精彩的陈逸飞~~~~

47分钟前
  • DJ-dumpling
  • 推荐

平凡人的日子【陈坤的手好好看^-^

49分钟前
  • PumpkinHoo
  • 还行

发型乱了,可以换,梦久了,就做不来了。男人天生是为有光彩的女人而生,女人天生是为有手艺的男人而活。

52分钟前
  • 木木
  • 推荐

画家陈逸飞导的片,画面效果不错。男主选陈坤还算气质得当,女主的演技看不出任何可圈点处。此外,剧情、台词,都弱得发指。

55分钟前
  • afflatus
  • 较差

为了坤姐!如此烂片我也忍了!坤姐再美,画面再美,也挡不住此片一塌糊涂的烂!!喂,饥渴的女人,讲话而已,用得着凑那么近么!分明是觊觎坤姐的美貌啊!还表妹!表你妹啊!梳个头而已,用得着娇喘连连么!!还有些神马乱七八糟的台词和剧情,真是雷得我闪闪发光!!!

60分钟前
  • 荞麦安娜娜娜
  • 较差

为什么我总是跟云水谣搞混

1小时前
  • 9号
  • 推荐

没有爱情也没有情欲 剧本台词导演演员全都乏善可陈 女主没演技 陈坤扮相也不至于颠倒众生吧

1小时前
  • Yo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