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看似简单的蜡笔动画,简单清晰的笛声旋律,关于男孩一生的简单快乐和无奈心事,却获得了动画界最高荣誉——法国安锡动画影展首奖。
带着一颗童心,导演展示给你无限天马行空的快乐。
也带着一份失落,寻找现代化城市里最初的心灵家园。
本期麦田电影院,带你欣赏,《男孩与世界》。
童真·家园在蜡笔画的万花筒中开始,一个只有简单线条四肢的男孩出现在画面中间。
沉浸在乡间的花草牛羊,跳跃在蓝天和绿地之间绚丽色彩越发复杂,缤纷的巴西丛林,渐进的笛声和悠扬的弦乐,演奏着男孩的简单快乐。
突然的安静,男孩父母低沉的对话之后,爸爸为男孩演奏了一段笛声,便被火车带向了远方,男孩的世界从此天翻地覆。
在他童年彩色的天空下,看到的每一位男子都是爸爸的模样,听到的每一段笛声、都是爸爸的声音。
对爸爸的思念是空中的音符,是埋进地里的妈妈的歌声,是天旋地转男孩的心情,是妈妈在月台黄昏无尽的守望。
导演完全用儿童的视角,天马星空的想象,心中所思都成绚丽的实在。
追寻·迷失终于在一个雨夜,学着爸爸的模样,男孩带着全家福,在快速变换的线条间,在噩梦一般的气氛里,男孩离开乡村,来到新的世界。
男孩所见的世界始终是儿童的视角,无论是云朵一般柔软的棉花,时而响起欢乐的笛声,符号化为规则方阵的工厂,都是孩子童心的绽放。
和爸爸的笛声一样,音乐是男孩的心灵家园,每一次乐队游行男孩心中都会飞起彩色的凤凰。
男孩纯真之眼所见,并不止于一个色彩和线条的世界,还有种种成人世界的现实。
从第一位被解雇的老爷爷开始,男孩被卷入了城市的河流,在红尘翻滚中颠簸流离,男孩从乡村走过原料生产厂,走进纺织厂,走到大城市销售中心。
工业一层层进步,色调却一层层暗淡。
工业化所象征的军乐团的黑暗色彩,情绪混乱的城市生活景观,一切让男孩慌乱不已。
第一次,像个大人,男孩露出了悲伤的表情。
与乡村的绚丽不同,城市里满是消费的符号,男孩被迫迷失在这座金字塔的最底层。
是底层人民的笛声再次拯救了男孩的失落,卖艺人的万花筒带着男孩看到了城市的全貌,光怪陆离的世界却让他更加思念乡村的三口之家。
导演却执意要把乡村现代化的图景勾勒完毕,于是用集装箱把男孩拉过码头,在另一番颠沛流离中,手工业制品变得充满了电子感。
男孩来到了更大的城市,消费世界变得更加复杂,男孩心中的音乐只能在城市边缘狂欢。
手工纺织厂被黑色的机械取代,在资本家的欢呼中,工人被迫失业,再次回到乡村做原料采集的工作。
导演用男孩的眼光将现代化之路勾勒完毕,在男孩的眼里,一座座城市像金字塔一样孤独压抑,其间只有淳朴人民的音乐点亮了城市的色彩,如同彩风飞舞。
然而这只彩凤最终也敌不过工业化的大炮,在哀鸣中,摇摇坠落,城市里属于男孩的最后一丝寄托成了一地碎片。
家园·轮回世界只剩无尽的难民,无尽的机械恶魔吞噬着树木,工厂的硝烟把彩色的梦幻彻底烧毁。
一段现实的影像加入,钢筋水泥疯狂攻击着城市,城市只剩下无奈的哀嚎。
影片的政治隐喻显而易见,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给人们是家园的摧毁,阶级森严的城市带给人们是同化和压抑。
然而悲剧在于,乡村人们除了城市,也无处可去。
不只是巴西,所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皆是如此。
而普通人,一颗纯真的童心能带来的快乐,也终将迷失在城市的颠簸里。
为了生存,踏上一辆离开家乡的火车,踏入这条红尘翻滚的河流,故国再难回首。
男孩又回到最初的那颗树下,他变成了爸爸的样子,回到白发苍苍的妈妈身边。
看到了深藏心中的种子长成了树,却又不得不离开家乡,踏上爸爸的那辆火车,作为大人,再走一遭城市谋生之路。
明明是从简至上的画风,却能在数种色彩间传达感动;明明是纯真无暇的童眼无忌,却不得不承受成长后的孤独之痛;明明只想要一个治愈的温暖故事,却差点在一张张悲伤的插座脸中仓皇逃跑;明明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之旅,却不得不承受整个世界运转发展的结果。
现在的我抬头望向天空时,天空只分为了简单的蓝色或灰色,只有夕阳或朝阳的拜访能给天边增添一些情绪色彩,但粉色的天空,是童心才能想象得到的吧。
有一点冲动,去翻翻家里的旧物柜,看看小时候的我画的画是什么样子的,看看那个时候的我,是否就已经乖巧的接受了老师的命题和所谓的规则。
明明是从简至上的画风,却能在数种色彩间传达感动;明明是纯真无暇的童眼无忌,却不得不承受成长后的孤独之痛;明明只想要一个治愈的温暖故事,却差点在一张张悲伤的插座脸中仓皇逃跑;明明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之旅,却不得不承受整个世界运转发展的结果。
现在的我抬头望向天空时,天空只分为了简单的蓝色或灰色。
1. 其实这是关于每一个人的故事,从离开家成为少年的一刹那,再到为了生活奔波的时候,然后再到年迈的只剩下回忆的时候。
四个字,物是人非。
已经满是泪了。
2. 其实这个男孩一直保持着一种孑然一身的感觉,尽管他改变不了周围的世界,但是他却依然保持着一份难得的童真。
考的就是音乐。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音乐改变人生的故事,因为简单的音符背后保有的是磨灭不了的童真。
3.说实在的,片子开头很难让我进入观影的状态,缓慢的节奏,简笔画似的画风,很难推动的情节发展。
但是,能让我坚持看下去的,应该是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所以这也说明一个问题。
只要形式画面上充盈了满满的想象力,简笔画也好,油画也好。
也只是承载的形式而已。
4.海报的暂停脸做的太内涵,因为看到最后,没人愿意播放到那个物是人非的年代。
音符成为了一个代表价值观,甚至阶级的符号象征,充满了满满的爱,以及人文,生活在里面,他甚至可以物化出来一只凤凰。
而老鹰则是有军乐队演奏出来的形象象征,他会因为军队,砍伐,商业主义变的越来越大。
故事最后演绎出来的,凤凰无法战胜老鹰这一事实,让人看后无限感慨,特别是面临消失的树林,闪烁中的金钱至上主义。
再切到小男孩,他在这样一个历程中的确做不了什么,唯一做的就是被动的流浪,寻找,体验。
但是他的身上却深深的烙上了每一个人的影子,不愿意长大的小男孩,好奇,体验,失望,然后寻找一种寄托,然后继续寻找,尽管最后可能没有任何结果,但是你经历了,你充实了,你没有白来这一遭。
唯一的遗憾依然是回不去的童年。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海报中的醒目的暂停脸。
5。
说说印象深刻的画面:那个可以自由伸缩的大炮,棉花,音符上的飞翔。
可以储存音乐,看万花筒时候,无意之间的走遍整个产业链,无数的一样的爸爸的形象,线条勾勒出的棉花场景。
美让人幻入,现实让人抽离。
以小孩角色贯顾自己的一生,找父亲,实则遭遇了自己。
小人物湮灭了性命身份,只有在自然在家庭里找到自己,而现代社会把家庭都崩散,于是,无处安放的自己。
小人物看不到世界,更看不到世界中的自己,与自然融合,是作为现实中的我。
开头那段画风极美,后来插入表现自然破环的那段,成功恶心到我了。
若导演想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很成功,做到了。
人的一生可不是这样么。
如果一生用来追求物质,人就顺着物质消失;追求家庭和谐,没有人记得你了,你再没意义了;追求国家大和谐,国家灭亡了,你被遗忘被标签化被宣传;追求自然与我的统一,自然消失,你也消失了;探索宇宙与内心,宇宙沉寂,你也沉寂。
更远的呢?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的世界了。
人死了,作为个体是没意义了,但可以把人生置放在某种宏大的背景中,渺小、清醒着。
把动画简略到几乎是最原初的方式,而所表达的也是人类社会中生产运作演化成资本积累中给最基本的人及家庭的影响。
男孩独自寻找出门打工的父亲,一路旁观各种世事变迁,社会变革下各类人物变换着的生活轨迹,最后年华逝去回到原点仍不忘当初家庭的美好,批评社会物质膨胀下的冷漠,对情感的诉求及美好的渴望,是为本片最重要的主旨及关怀。
我感觉是反应工业时代的一些思考🤔。
人类生存状况?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是用最简单的孩童画形式,不用什么语言,充分表达了工业文明给人类生存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人类的生存状况而言:工业化剥夺了人的个性化和创造力,让人沦为麻木的工作机器,也让人失业不知该何去何从,降低了人生存的幸福感,工业化生产的产品缺少温暖。
原来小男孩家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后来爸爸出门务工,爷爷年老体弱,无法劳动,妈妈从在农村摘棉花,到去工厂织布,每天做着机械化一模一样的工作,妈妈很少有快乐了,而小男孩的成长也一直渴望得到爸爸的关爱,但爸爸却一直没有回来,最可怕的是当火车门打开,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小男孩开心的以为爸爸回来了,可是下车的人全是爸爸,都长的一模一样,小男孩已经不知道谁是爸爸了,我的理解是在工业文明之下,爸爸失去了他的个性和温度,就像机器下生产出的产品一样,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工业文明,让车间里面的人成为了没有感情的机器,也是工业文明,在解放双手的时候,也让一大批工人失业,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机器生产出的东西都一模一样。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当机器代替了人工,机器将砍刀无情的挥向森林,森林被过渡砍伐,空气被严重污染,人正在疯狂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就人类在工业文明的自我救赎之法,影片中有展示:那就音乐和色彩。
音乐和色彩让生活恢复生机活力,让人保持个性和创造力。
看完《男孩和世界》,整个世界都仿佛掉了下来。
我被生命的延续惊醒,我像男孩一样找不到人生的出口,走上和父亲同样的路,延续着人类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的路,然后一代代的工业文明传承,生生不息,不是剥削就是被剥削,资本主义不断重现。
回首童年,清澈的溪水在我心间甘甜地流淌着,于是乎我信手提笔,续写了这个温馨而残忍的故事。
——写在前面男孩和母亲相拥告别,为了生计,他踏上和父亲相同的路。
透过动荡的火车车窗,他依稀能看到苟延残喘的鸟儿倒着飞,云彩是黑色的,树木枯黄,河流干涸,还有在污染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儿,男孩打开母亲给他的粉色小包,脑海中回忆起来了自己的名字叫毛毛。
三十年后的繁华都市中,一家家工厂鳞次栉比,黑烟直冲天,建筑物外壁贼亮贼亮的,沾上一层黑油,此时的毛毛正准备上任一家大型汽车集团的副总裁,高楼下的石阶上,毛毛西装革履,身后站着一个保镖,从大厦里迎面走来的人物身后站着两个保镖,他笑着和毛毛亲切握手,迎接毛毛的上任。
毛毛打了打领带,盯着建筑物的一扇窗看,走了神,他看到了父亲的身影,父亲在建筑物外的一根钢绳上吊着,正辛苦地擦着玻璃,毛毛一下心酸了起来,一旁的工作人员沿着毛毛的视线看去,只见什么也没有,但不敢催促,只得陪着毛毛看。
在闪光灯光怪陆离的光线下,毛毛再次打了打领带,用手背挡住了刺眼的媒体光线,只听见台上的著名主持人嘴里念叨着毛毛的名字,叽哩咕噜说了一大串溢美之词。
台子下面有人群窃窃私语。
“这个要上任副总裁的大人物为啥叫毛毛?
他没有姓名么?
”“这家伙是草根人物,没有背景,据说小时候就一直叫毛毛,成年后打工无数,脏活累活、苦活都干过,累得以致于忘了自己的姓名,所以现在老了也一直都叫毛毛。
听人说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但这家伙还是坚持用毛毛的名字嘞。
”舞台上下,媒体记者的若干台摄像机、高级单反、手机对准了毛毛,人潮声袭来,毛毛嘴角的皱纹抽搐了一下,视线一斜,瞬间晕倒,台下一片哗然。
本来要发表入职演讲的毛毛的晕倒照片,出现在了第二天的新闻头版头条上。
当毛毛醒来时,毛毛白发苍苍的母亲出现在他的病床前,毛毛下意识摸摸自己头上的三根毛,母亲也摸摸这三根毛,微微地朝他笑了笑,毛毛也努力地笑了起来。
毛毛知道母亲肯定心里十分难过,毛毛知道父亲年轻时母亲也这样摸过父亲的三根毛。
蓦然间,母亲眼角的流水挂着微笑,滴在了毛毛充满皱纹的额头上,要知道毛毛才五十几岁,可俨然已经是七十岁的模样,母亲虽然是七十几岁可俨然已经是一百岁了。
母子俩的皱纹,远看像蜘蛛网,近看像巴西地图一般。
一护士走到病房门口,凶神恶煞地大声叮嘱毛毛去缴费,路过的另一个护士小声说,这个老头身份是某汽车集团副总裁,你说话可别得罪了他,该护士听后和颜悦色笑了笑走了。
母亲也冲着护士笑了笑。
病房很宽敞,是VIP病房,只有毛毛母子二人。
窗台上花儿很漂亮,只是根茎有点蔫,或明或暗的阳光零散照射着,屋外的空气中飘满了悬浮物,而屋里的空气则有专门的空气净化器,还有二氧化碳变成氧气的专用转化器。
母亲视线看着病房窗外渐渐模糊,他看到了病床上的毛毛变成了丈夫的模样,看到了丈夫吃力地背着砖头艰难行进,也看到了毛毛跟在其后一步一个脚印吃力地走,父子俩的汗水滴在地上瞬间干涸,毛毛的脚丫通红地迎着毒辣的太阳。
几天以后,毛毛病情好转出院,他开着豪车带着母亲巡视工厂,母亲看到工厂里的工人都在笑话自己,可母亲明明一身穿戴整洁,可是工人们还在嘲笑,毛毛大喝一声,都他妈的不许笑,都快给老子干活,瞬间工人们都闭嘴干活,顿时鸦雀无声。
一旁年迈的母亲叮嘱毛毛对工人要和蔼一些,毛毛悄悄凑到母亲耳边说,我要是对他们和蔼,他们就会让我下岗,他们方才嘲笑的不是母亲,而是出身卑微的我,我是草根。
母亲无奈地看了看工人们,环顾一周,也没有找寻到丈夫的身影,她多么希望眼前的工人堆里有丈夫存在,哪怕是幻影也好啊。
如果那样,领导儿子毛毛便会格外照顾丈夫,使他不那么辛苦,不那么绝望,不那么看着全家福照片望眼欲穿找不到回家的路。
回到家中,毛毛和母亲正在饭桌上享用晚饭,毛毛离了两次婚,至今还是孤身一人和老母亲住在一起。
第一任妻子嫌弃母亲和毛毛土气、粗俗、脏臭,大概只喜欢毛毛的一点存款,所以卷款走了,没有孩子。
第二任妻子虽然不爱毛毛的钱,但却因为毛毛的钱不够而得肺癌失去了生命,怀有毛毛三个月的孩子也胎死腹中。
毛毛痛定思痛后,决定不再续娶,打算把母亲接过来安享晚年,然后努力赚钱孝顺母亲。
毛毛和母亲虽然是母子,可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对老夫妻,脸上都种满了皱纹和斑点,都有如银线的白发,区别只在于老头子少一些,老太太更多点。
母亲不止一次询问过毛毛打工吃苦的经历,但是毛毛每每说起又都欲言又止,或许是怕母亲心疼,也或许是不愿面对那些年的遭遇和过去。
母亲只知道,毛毛至今还留有三个毛就是因为要纪念父亲的离去,毛毛童年里都缺少父爱,长大了也缺,只是缺口更大了一些。
毛毛做了副总裁,上门的客人多了起来,母亲疲于面对,就都打发走了,毛毛虽然有些生气,但也只能随着母亲性子。
毛毛花巨资将家里的地板装饰成了绿草地,周末他和母亲二人在草地上野餐,一起促膝长谈,家里四周墙面变成了银幕,鸟儿、昆虫飞在湛蓝的天空,将卫生间改造成小瀑布,毛毛和母亲一边野餐,一边听流水的声音,映着鸟语花香,温馨袭来,母亲和毛毛肩靠肩相互依偎,在音响中传来的鸟叫声中快乐地哈哈笑。
每到周末,毛毛都会这样把家改造布置一番,尽管母亲劝说不要浪费,可毛毛总是说钱挣来了不花有什么用,于是家庭装饰,快乐继续。
周一到周五,家里卫生间依然是卫生间,客厅依然是客厅,一到周末,卫生间变成了瀑布,客厅墙面变成银幕,地板变成草地。
一个周末的前一天晚上,停电了,卫生间的水也突然停了,一声响,母亲打开卫生间一看,行动笨拙的毛毛静静地躺在了地上,嘴角还留有余温的鲜血。
母亲拄着拐杖一拐一拐地打救护车电话把毛毛送进了医院。
抢救中,毛毛不止一次地呼喊着父亲,仿佛神明的召唤一样。
毛毛在打点滴的梦境中回到了童年,清澈的溪水,还有自由自在的蝴蝶。
(有影视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博:@海德文)
五彩的泡沫承载着年少轻狂的想象,却终有幻灭的瞬间;跳动的音符舞动生命的活力,也终有曲终人散的时刻。
作为现代文明的创造者,我们想方设法谋求生存之道。
出卖肉体,亵渎灵魂,冷落亲情,消耗精力,只为追求那存在于泡沫之中的美好未来。
或许那么一点物质回报会让我们忘却现实的残酷,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整个过程我们是否真的快乐?
有没有反思真正令我们快乐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有人会说,我们现今疲于工作是为了今后更加自由充裕的人生。
于是乎我们每天朝九晚五,到点吃饭,到点工作,到点睡觉,像个被设定好的机器人往返两点之间,在一个近乎封闭的区域做无限循环运动。
唯一与人造人不同的是我们内嵌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担负着离职的风险;又有人说,我们现在疲于工作是渴望能为家人创造更舒适的环境。
于是乎我们除了睡前一句“晚安,好梦”醒后一句“亲爱的,早上好”就再也找不到交流的素材。
家庭临近破碎边缘自己却浑然不知;还有人会说,我们现在疲于工作是为了能够充实自我,不虚度光阴。
于是乎我们在不断创造现代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又不断消耗现代文明成果,由完美几何学构造的现代都市磨平了我们桀骜的棱角,弱化了我们独特的人格,剥夺了我们作为动物最根本的权利。
我不断回忆着小时的我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一个模糊却真实的形象浮现在脑海里。
那时的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刻便是和邻居同伴奔跑在大街小巷,捉蚂蚱,追蝴蝶;那时的我每天最温馨的时刻便是和父母、爷爷奶奶围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饭;那时的我每天最疯狂的时刻便是入睡前的一小段时间,幻想自己驾驶着月亮为漆黑无助的夜晚提供沁人光泽。
那时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欢乐;绿树成荫,花草芬芳。
那时的我古灵精怪,无拘无束;奇特的想象常常令自己心花怒放,激情澎湃。
然而,现代文明的步伐终究会超越年龄的增长,残酷的现实终将束缚想象的翅膀。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男孩注定被驯服为一个现代文明的铸造者,一个自认为是为自我为将来拼搏实则为现代文明打工的机器人。
我们常想抓住时间,却不知是时间定格了我们。
我们常说创造了一个时代,却不知是时代造就了我们。
我们常认为最至高无上的任务是延续人类文明,却不知人类文明并不能延续人类无穷尽的欲望。
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呢?
有点像散文的感觉,有个明确的主题:反资本,反工业化。
这个愿景过于理想化了,巴西这个国家就是高度依仗美国以及学习美国的一个国家,一概的思路就是出售国有资源换取美国支持,反资本就把自己反死了。
初级原材料出口国,自然资源属于老天爷喂饭级别的发达,但运输并不方便(不临太平洋),不是有那么个地狱笑话么,巴西这个地理位置最占优势的贸易就是三角贸易……我上面说的东西其实和本片关联巨大,还真不是跑题。
片中的出现的种植园经济,前来收购工厂的(美国)资本家,失败的城镇化,贫民窟现象……都是各种各样的巴西景观。
本片制作以及播出的2010至2013年的这个时间段正是巴西刚刚开始经济大下行的时段,情况直到今天都没有什么实质好转。
创作团队把一众社会颓势通过小朋友儿童画的方式展现出来,把这些问题归罪于工业化和资本化,同时也对国家和美国的关系了产生一定的质疑。
你问我何以见得是美国?
军政府帮助打赢七彩桑巴凤凰的黑鹰,短暂的现实画面中一闪而过的由挨斯刀勒,巴西可是有自己的货币哦。
唉其实创作团队有点敏感了,毕竟能帮巴西的只有美国,历史上帮助过巴西的也只有美国,被拿捏就拿捏了。
很好地反映了社会现象,讲得很贴切。
我为什么对巴西很感兴趣,只是对没用的知识一贯精力充沛罢了。
过于注重形式,更何况形式也没牛逼到突破天际
本片获第8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既然这么痛恨物质世界,向往它干嘛?虚伪!
男孩遇见了自己,片子实在忒悲伤了,看得人想哭啊
穿过长长的文明与历史终于回归到那片鸟语花香的土地。
略虐 有点像游戏 配乐赞
表现力有一套,音乐也加分,故事还好没有很惊喜(或者是我看得有点不在状态),真人片断略违和
简单的线条勾勒,拼凑起来却是如此纯真美妙和谐的画面,色彩相当不简单,配乐也好。与小男孩一起踏上一条寻觅之路,光怪陆离,波折离奇。但又处处暗含成人世界之苦,看懂的会落泪。看到最后,原来是一场春秋大梦,所遇全是他。如果生活注定艰辛,那么还要继续这么活下去吗?只要还有曾经那么美好的回忆。
魔幻现实主义在水彩动画中的巧融,《男孩和世界》呈现而出的是以孩子视角所见光怪陆离的世界,那天马行空的奇想,在纯洁简约画风中的勾勒是对现实社会中资本主义对人压迫的深刻纵深,一部简单的动画,却留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与沉思。
补标
讲述了一个男孩寻找离家打工的父亲,迷失在现代工业社会之中。最终孩子长大,踏上了和爸爸一样的路。片子还借机控诉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掠夺。片子的色彩、艺术风格、音乐与音效都很出众。很好看。
小孩的世界简单美好得 听听音乐就仿佛获得全世界
结尾写实了还算不错。
寓意深刻,但不好看
主题略沉重 画面太好看了 城市里广告漂亮衣服的剪贴画风加深了这些现代产物的消费感 刚开始还吐槽说 怎么你小子跟着谁谁失业 后来发现原来失业的一直是你小子 太惨了...但最后村里小孩又奏响多彩的音符 彩色小鸟又开始成长 就觉得还是有生生不息的希望的
整个画面非常的赞,特别是色彩,赞
5 被画风吸引住觉得好美好梦幻!以为是成长故事其实是另类世界变迁史。社会高速发展其实我也在经历类似故事。配乐好好听!好喜欢那件彩虹披风!
童真如何面对成长的苦涩与世界的现实?宛如巴西版的囧男孩,一家务农生活
年度最佳动画, 缤纷的色彩加上巴西tropicalia音乐,梦幻般体验。主题似乎可以再晦涩和集中一些,但这个仅导过两部短片的导演才华令人瞩目!期待蓝光
配乐很好听,可惜我看的时候一直在分心。
技术不够创意来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