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是战争片的基本要素,这部影片达到了,所以夸赞就没必要过多赘述。
影片一开始以极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映入眼帘,粗狂豪迈的沙漠岩石连绵不绝,随后是当地印第安人部落的主人公踏上军营的道路,氛围平缓安逸,像是诉说故事的开头正在娓娓道来。
但随即迎来的不是安逸,而是突如其来的所罗门战役,镜头由干净的湖面慢慢被血红色替代,残破的尸体飘在湖面上,紧接着安静的氛围被枪声打破,男主的小队与日本军队的战争也随即展开激烈的厮杀,残酷且短暂,没有后援且人数劣势的男主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一个个在自己面前倒下,随后自己也被炸倒。
而后切换的又是安逸平缓的氛围节奏,男主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尽管还有一些战争遗留下的心理和肉体创伤,在医院心有不甘的接受治疗,后面通过爱慕自己的女医生的配合,成功重返战场,与支线的印第安人通讯员成功会面,展开故事。
影片从一开始到这里的节奏,堪称过山车,从安逸和战争来回切换,包括在所罗门战争的镜头语言,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能让我眼前一亮,看完全片会发现这种突如其来打破平静的战争比比皆是,算是导演的影片特色。
除去激烈残酷的战争,在来之不易的短暂和平的时间里也能讲好它想表达的故事,男主从一开始重回战场对敌人的愤怒,而后讲述自己对所罗门战争失败的懊悔,一幕幕往事不断涌上心头,与通讯兵一步步建立起友谊,而通讯兵也通过战争逐渐适应战争带来的残酷,每个队员之间的羁绊虽然描述的不多,但把自己的遗志交托给队员这样普遍的行为,却显得沉重。
影片最后能夸的点,就是偶尔会有整个战场呈现给观众的画面,广阔无垠加上炮火连天的画面,有种置身第一人称《战地》游戏的既视感,跟小范围打突破的战争有着明显区别,极为震撼。
剩下的就是觉得差点意思的设定,首先就是觉得配乐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搭,BGM透露着一丝诡异,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悲壮惨烈,甚至如果全部用战争原声去掉BGM都比这好。
其二就是影片可以有艺术成分,但结尾的艺术成分过浓了,过于想要突出男主的思想转变,但是代价就是缺失了真实性,具体的可以自行去感受结尾的剧情。
最后来点个题,每次战争的开始,都伴随着无数条生命的离开,没人在乎他们是谁,没人在乎他们干了什么,他们只是接到了保家卫国的命令,只是接到了冲锋陷阵的命令,或许在今天,或许在明天,就不会有他们存在过的证明,与这个世界也将再无关系,而结束他们感知世界断开连接的过程,也不过是一颗子弹飞行的时间,转瞬即逝,即如草芥人命。
影片中有一段话,五十年前的父辈们以杀印第安人为乐趣,五十年后,和印第安人一起抗击日本的侵略,不知道再过五十年,会不会和日本人坐在一起共同找一个目标抗击。
如果这话是真的在二战中说的,这是神预言。
影片中展现的是现代化的战争,和我们的二战不像是一个年代的,好像是“隔代”的战争。
那时的我们,确实很落后,只是希望知耻而后勇。
有些东西,比如美国人和土著人的仇恨、美国人和日本的仇恨。
这些太值得我们去思考。
或许每个人对电影的感觉不一样,认识不一样 。
或许是这段时间哲学的东西、历史的东西看得有点多,导致了很多念头的产生。
吴导演进入好莱坞后的重头戏,从以前的暴力美学黑帮片改拍在美国被拍了很多遍的战争片,说实话,吴导演拍这种类型的片子的操控能力还是差了点,最大的硬伤就是故事情节经不起推敲。
另外作为战争场面中重要的部队协同作战几乎没有看见,里面的凯奇大叔完全是小马哥的化身,一枪一个,最后就那么几个人搞定了日本鬼子大概一个连的人....吴导想在电影中加入一些对战争反思,人性思考之类的东西,但是总感觉差那么一点儿...
本片是华人导演吴宇森转战好莱坞连拍了几部票房口碑不错的商业片后,改变风格,拍摄的有深层次种族主义思考的战争片。
但该片在美国本土的票房口碑奇差,吴宇森从此在好莱坞也没有什么大作为了,再后来只好回国拍戏;同为转战好莱坞的华人导演李安当年也同样遇到过拍摄了不被美国人认同的《绿巨人》(本人很欣赏李安的这部超级英雄片,电影中那一丝丝伤感让人思考,区别于好莱坞千篇一律的超级英雄片拍摄模式,这是李安在商业片中加入了自己的才华,这一点上李安其实比诺兰都要强)的境遇,但后来李安又重新开始自己擅长的文艺片《断背山》的拍摄,一鸣惊人,成绩有目共睹。
说回吴宇森的这部电影,本人认为这部电影其实也很不错,至少在吴宇森的好莱坞电影里算不错的了,说他把战争片拍成了枪战片,那是因为他着重表现了庞大战场上的局部画面;的确种族关系的刻画有那么点刻意,但也是为了尽量突出主题,另外凯奇和两个印第安演员的表现都很不错,也加分。
吴宇森的电影,场面确实暴力。
印第安人生存不易,是美洲的土著居民,受到美国白人的歧视。
在战争中,身为风语者,掌握传递着无数的秘密电波,依旧被白人大兵们边缘化。
虽然说导演通过战争,通过人性,通过凯奇的人设来讲述了这些人对印第安人的排斥到接受,但现实生活里却并不是如此。
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
这其实与个别人的意志无关,这是人性的选择,一场战争改变不了什么。
要想让自己的民族不受欺辱不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只有自身强大。
影片显然有辱片名。
论风语者,应该是ben为理所当然的主角。
结果却是作为护卫的enders抢了风头。
大幅的宣传海报上,也是一个nicolas cage伟岸的身影。
实在名不符实。
影片充满意识形态色彩。
enders为了ben而牺牲了自己,有论者认为是白人对美国印第安人的一种偿债。
两位纳瓦霍人在片中也代表了两种民族态度。
一种自卑但暗里不服气,一种乐观自信迎面而上。
ben的态度显然是受到白人欢迎,也是影片作者所认同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片不适合给吴宇森导演,他毕竟不是美国人,没有深切体会过美国种族的深刻矛盾,因此无法用更巧妙的手法表现意识形态,显得过于直白的流露出过于浓重的意识形态企图。
这种情况,就如我们看样板戏,简单的高大全式人物塑造方式显然不为人们喜爱和欢迎。
难怪这部片子的票房遭到惨败,被称为吴宇森的滑铁卢之作
看这部电影是意外之中,因为在学校放映室里借错了碟,感受也是意外的感动.没想到一个满是男人的战争片里,有那么温柔的一瞥,那刚毅的抉择.感动的我和密友,在众目睽睽之下泪如雨下.喜欢这些原主人的眼神,永远质朴,理想也很单一.但是意志格外坚强.喜欢妻子的守侯,孩子的微笑,是那么充满动力.喜欢语言的怪异,不知道就是最有趣的.我觉得很值得看.所以我推荐.
本来是冲着尼古拉斯-凯奇去的,没想到收获了那么多感动。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海军军官乔·安德森,与他以往一段时间的演绎角色相同,都是略带些灰色的。
在平常,他是一个我行我素的酒鬼,战场上,他是英勇的男人。
他总是藏着自己的感情,不投露自己的恐惧,爱,和关心。
最后他说:不会再有人死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这个承诺,他最终也没有下得了手。
本-亚齐(亚当-比奇饰)其实是一个让我出乎意料的角色。
没想到他演得那么好,黑黑的牙齿,健康的肤色。
还有即使美国对待他们并不公平,仍旧为了国家的尊严奋勇前行。
爱妻子,爱孩子,对人谦和友好。
标准的好男人。
白马,我在他的身上找到了共鸣。
多分的自尊,真心地对人,好胜。
家里很有钱却从不张扬。
对待国家有和本-亚齐一样的认真。
用无私感动了本就不忍心下手杀他的朋友,最后,用那么坚强确信的目光点了一下头,为了祖国,让安德森杀了他,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还有一个美国兵,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从排斥本-亚齐到接受他,要去印第安居民地拜访,这种转变应该是有吴宇森导演的个人意愿。
那个美国兵说过:今天我们和他们打得你死我活,也许五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会和这些日本人面对面喝着小清酒。
安德森告诉他,不要想得太多了。
他愣了一下说:第一次有人这么说我。
从这个略显幽默的情节里,我看到了两点启示,战争带给人们的还有思考的机会。
另外,我想起了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态度,我们似乎忘记了并不遥远的过去。
现在即使它们参拜靖国神社,它们篡改教科书,我们依旧过分发扬着中国的传统美德,宽容宽容!!!
然而,日本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民族,善良遇到邪恶依旧善良,邪恶却愈加邪恶。
这是我们的同情未免有一点懦弱。
犹太人至今仍咬牙切齿的恨着德国人,虽然德国人已经深深的忏悔。
而我们呢?
差点忘了,还有唯一的一个女人,深爱着安德森。
为了他,帮他作弊,上战场,无休无止的写信却得不到安德森的一点音信。
最后安德森死了,我想她一定很伤心,但一定不后悔。
其实,这部片子也没有摆脱好莱坞的模式,但是用心看还是会有触动的。
乔.安德森在一次战争中被命令坚守阵地,导致他的15个战友全部阵亡,自己中耳也受伤导致身体平衡有问题。
他一直心存愧疚,想方设法回到一线,被命令保护密码战士—那些纳瓦霍人,他们用自己的当地语设置密码,他的任务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密码战士落入日本人手中。
因此他一开始与本.亚孜保持距离,在一次次任务中,两人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安德森想调走不再监视亚孜。
和亚孜一起的小伙伴白马在战斗中被日本人俘虏,为防止敌人获得密码,安德森甩手榴弹把白马和敌人都炸死了。
也预示了亚孜将来的命运。
亚孜两次装成日本人混入敌人阵营都获得了成功,最后发报求救后,亚孜和安德森成功突围。
在快被俘时,安德森没有杀掉亚孜,而是背着亚孜突出重围,自己却死去了,死前他告诉亚孜他并不想杀死白马。
电影的最后,亚孜告诉儿子,乔是他的朋友。
背景是白人对印地安人还存在歧视和偏见。
二战期间美国人和日本人争夺塞班岛。
战争的背景下,战友的性命和上级的命令,哪个更重要?
吴宇森的电影还是关注男人间的感情。
战争中人本能的恐惧,逐渐变得嗜血杀人麻木,战争的创伤,对亲人的思念,杀死自己人的无奈。
战争场景的描述。
大家都说吴导滑铁卢之作什么的,可我觉得还好,没记错是在初中吧,有幸第一次在中央六台看过此片,当时精神匮乏的我把此片归入个人经典百大电影名录难以自拔。
故无论舆论如何,票房如何,哪家公司破产均与我无关。
只有一句,这是好片。
理由有三:1.战争场面达到好莱坞工业平均水准,枪炮烟火以及音效水平不差。
2.叙事逻辑有鼻子有眼,剧情相当引人入胜。
3.凯奇以及其他演员超自然演技,看得很舒服。
角色阵亡时让人深感心痛,泪如泉涌。
以上,所以请各位豆油手下留情,不要不懂装懂非要跟节奏说这部电影差了。
战争片豆瓣7.6的评分足以证明此片在大部分人群中还是接受的。
又看一遍,发现还是好看的.凯奇还是演得不错的.
Oh shit 没看懂
还好了,就是战争环节制作的成问题。
和女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可惜旁边还有其他10个同学……那时在新街口胜利影院,怀念!
虽然有演技还在水准之上的凯奇叔助阵,但把《英雄本色》里的慢镜头特写放到战争片里就会变得非常催眠,且多了些美国精神的灌输,少了些大战前的紧迫感,略有遗憾。
真TM无聊,战争题材太没意思了,演员演技真TM烂,总之看了不爽。 结尾处理的还像样。
非常棒!吴宇森的片剧情都好!
一直记得<wind talker>是部好电影.可是却不记得好在哪了.昨天看到4点才完呐.第二天还得漂流,嘘..只是,最后10分钟片子的高潮部分把握了片子的精髓.order和life.遵命还是拼命...太悲壮了.让我哭也找不到泪流!胸臆间激荡着正气!哈哈!...快关起电脑的时候,QQ竟然闪了.这么晚,不可能有人以为我还在.竟然是许久不见的老哥来话了.好长一篇.虽然我已经困得不行...知道一定是老哥有感而发了.每一行字都让我揪心.这些感情和感受,我们都长存心底,然后平日里看起来麻木的生活.工作.只是我还很感激
凯奇哥被JOHN WOO无情的糟蹋了,并且从此一蹶不振
商业没有思考余地
我一开始把这电影和马语者搞混了,看了半天,还在寻思,马在哪里呢?
实在太假了…
纯为了看塞班风景,结果屡屡看不下去……情感太表面,技法不高明。各种港式升格镜头实在欣赏不来。吴宇森把战争场面都拍成了黑帮火拼,失真严重,比如 Cage 在战场上只用手枪……原来现实中的 Monument Valley 位于 Navajo 保留地
哇哇,03年北电剧作专业研究生考试影片,谁想得到?
故事不错,编剧一般,场面更一般
恩,里面的那个什么地方的人啊,其实他对密码这么行的可以当个数学家
片子还不错,只是吴宇森拍啥都英雄本色,战争里你凯奇拿个小手枪啪啪啪,日军就跟割韭菜似的一倒一大片,简直弱爆了。另外,豆瓣上三万多人看过的片子居然没有好影评。
2010.8.20 中国可以用南通话或者无锡话当密码。
pure war 宏大的场面真的是很热血沸腾。单单宣扬战场的友谊,总觉的有些单薄
尼古拉斯凯奇摩羯座,我现在很怀疑摩羯座人的品位以及摩羯座演员接片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