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联盟》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在十部提名里它的获奖概率极低。
因为它不符合“大奖影片”应有的时代气质,也不符合奥斯卡传统基调。
因为《留校联盟》实在太丧了,而且从头丧到尾,是圣诞季电影里少有的悲情,一般圣诞电影的氛围是温情脉脉,轻松喜剧小品为主。
《留校联盟》本来也是这个类型,但是看着竟然如此催泪,连夹杂在其中睿智幽默的对话,都无法缓解落寞的氛围。
一个被家庭遗落,父亲患了精神病,母亲改嫁后嫌他是累赘的问题学生,一个刚在战场失去独子的学校餐厅黑人女经理,和一个严格,孤僻,不受欢迎的老师,在圣诞节期间留守学校,发生的故事。
颇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以曾相识的古典江湖武侠世界的做派,我们都知道身在江湖生不由己,一旦开始相互救赎,就难免牺牲。
作为调皮捣乱的唯一留校生安格斯,不小心在学校健身房摔骨折,他为了不连累老师保罗,谎称保罗是他的父亲,不能让母亲知道,申请不用保险结算,使用现金,这样没有记录就不会被家里知道他受伤。
和老师保罗一起在波士顿街上偶遇一位混的顺风顺水老师的前同学,同学的妻子开始吹嘘成就时,安格斯称自己是老师的侄子也为保罗吹捧起成就来。
最后安格斯的母亲和现任找到校长,因为他在波士顿期间未经许可去看望过在精神病院的父亲,要把他转学,老师保罗一人揽下责任,他被开除了,安格斯得以留下。
这种英雄间时而剑拔弩张又惺惺相惜充满整部电影,就像最后安格斯送别老师保罗一样,尽管知交半零落,相互到珍重。
尽管他们都曾想尽力融入圣诞节的气氛中,奈何新英格兰的皑皑白雪太厚,保罗在学校曾捡起橄榄球,用力一掷,落到大雪覆盖的地上竟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但是他们至少尝试过,在那个七十年代的短暂圣诞假期像一个家庭一样用餐,电影结尾安格斯应该送个礼物给自己的老师保罗,一副墨镜,他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旅行时应该用得到,重点是别把一切都看的太清楚,保罗,时间证明,那对你没有好处。
Paul Hunham: As Dr. Greene used to say, "Our one true purpose is to produce young men of good character, and we cannot sacrifice our integrity on the altar of their entitlement." I'm just trying to instill basic academic discipline. That's my job. Isn't it yours?Paul Hunham: Mr Tully, for most people, sex is 99% friction and 1% goodwill. Call me old-fashioned, but I place value on physical intimacy, so should you.Paul Hunham: There is nothing new in human experience, Mr. Tully. Each generation thinks it invented debauchery or suffering or rebellion, but man's every impulse and appetite, from the disgusting to the sublime, is on display right here, all around you. So, before you dismiss something as boring or irrelevant, remember, if you truly want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or yourself, you must begin in the past. You see, history is not simply the study of the past. It is an explanation of the present.Angus Tully: Maybe when she looks at me, she sees him. Maybe she's right, I can't keep it together. I lie, I steal, I piss people off. I don't have any friends, real friends. I'll probably get kicked out of Barton, too. And when I do, it'll be my own fault, get sent to Fork Union and maybe to you-know-where. And nobody will care.Paul Hunham: You are not your father. Because no one is his own father. I'm not my Dad, no matter how hard he tried to beat that idea into me. I find the world a bitter and complicated place, and it seems to feel the same way about me. I think you and I have this in common. But don't get me wrong, you have your challenges. You'are erratic and belligerent and a gigantic pain in the balls, but you're not your father. You're your own man. Man, no. You're just a kid. You're just beginning. And you're smart. You've got time to turn things around. Yes, I know the Greeks had the idea that the steps you take to avoid your fate are the very steps that lead you to it, but that's just a literary conceit. In real life, your history does not have to dictate your destiny.Paul: You keep your head up, all right? You can do this.Angus: Yeah, I was gonna tell you the same thing.the last straw 最后一根稻草slip the leash 摆脱束缚curl your toes toe-curling激情满怀的,令人称奇的
打动我的,让我热泪盈眶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人格魅力,是心底里的那份热诚和柔软;也是友情,是朋友间的理解陪伴和帮助;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善良。
如何对待操蛋的天气,例如冰天雪地和寒风刺骨?
答案不言而喻,取暖。
你可以多穿点,可以窝在被子里,还可以烤火、运动或开暖气。
但如果操蛋的是这个时代呢,我们又该如何?
人们被偏见裹挟,互不理解、彼此伤害,更有甚者国与国相攻,悲剧和惨剧不断!
——诚如影片所说,这是一个日趋腐烂的世界,没得救了。
但我们总能做点什么吧?
哪怕人微言轻?
是的,能。
可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事情再小,能帮到人就是最大的意义。
多一份善意就多一分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少操蛋那么一点点。
片中那位老师让人泪目,还有这样的老师,这个世界就还有的救,就还有希望。
向这样的老师们致敬!
年轻人啊,你们是未来的希望!
面对这个操蛋的世界别灰心,抬起头,向前走,You can do this! You got this! We count on you!
对于很多人来说,每年的“圣诞-新年”期间,总有几部电影会在这时候被重新翻出来观看,这些电影往往内容都是反映这一时间段的故事,整体基调温馨美好,不论是全家观看还是两人欣赏抑或是一人回味,都能让人在漫天飞雪的节日之夜里获得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在我的“新年片单”中,就有《真爱至上》、《生活多美好》和《小鬼当家》这几部温馨美好的电影,不过,从2024年开始,这个片单又要加入一部并不那么“美好”的新成员了,那就是由保罗吉亚马提主演的《留校联盟》。
01《留校联盟》的故事发生在1970年的“圣诞-新年”期间,预科学校巴顿学院里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历史老师保罗被迫在这个假期里监督几个无法回家的学生,与他们一同留下的还有学校的厨师长玛丽。
没过几天,其他几名学生纷纷被家里接走,偌大的校园里就只剩下保罗、玛丽和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学生”安格斯。
于是,三人在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假期,而他们每个人,也都在这个假期中,与自己过去的不幸再一次重逢。
说实话,这部电影的故事虽然是发生在圣诞节到新年的这个假期里,但从内容上来看,这部电影似乎并不适合加入“新年片单”之中。
因为,相比于那些温馨美好的电影,《留校联盟》显得非常的“失败”与“孤独”。
这部电影里的三个角色,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破碎人生”:保罗有着自己先天的疾病和不堪回首的往事、玛丽要面对的是失去儿子的切肤之痛、而外表桀骜不驯的安格斯实际上却是一个被家庭抛弃的孤独者。
然而,就是这么三个失意者聚到一起,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另类的温馨故事,故事的结局并不是皆大欢喜、也不是得偿所愿,但却让人在看过之后心情平静却又久久难忘。
整部电影看下来,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这并不像是一部2000年之后拍出来的电影,无论是画面质感还是叙事节奏,都有着浓浓的复古感。
它并没有现在电影的“新鲜感”和“躁动劲”,而是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坐在新年的火炉旁边,伴着柴火燃烧的噼啪声,向你缓缓地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失意者们如何痛苦,又如何继续向前走的故事。
02在这部电影中,保罗给学生安格斯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他说:人类的历史进程没有什么新鲜事,每一代人都觉得那些反叛、苦难和放纵是属于自己时代的产物,但人类的每一种冲动和欲望,从下流到高尚,总是时刻在我们身边上演的,所以,当你因为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而想要放弃某些东西的时候,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自己或者当下的局势,你必须要从过去开始。
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研究,同时也对现在发生的事情做出了解释。
表面上来看,这段话是保罗在跟安格斯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历史上都无数次发生过,学好历史会让你在面对时代变化的时候更加冷静。
但在我看来,这句话其实是在讲述这部电影的核心,那就是不要羞于面对自己的过去,无论是痛苦也好、羞耻也好,那都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你并不需要逃避它也无法逃避它,而是要正视过去,有错误就改正,做对了就坚持,这样你在面对当下和将来那些重复发生的事情时,才能抬起头走下去,而不是沉湎于痛苦的轮回之中。
因此,在影片的最后才没有出现像《闻香识女人》那样的慷慨陈词,而是保罗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过去的他就是如此,曾经的他因为不愿屈服而失去了学历,如今的他面对失去工作的可能时,依旧没有选择屈服。
失去工作对保罗来说固然很可惜,但他仍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让自己以后的人生能够继续抬着头走下去,而不是带着愧疚继续畏畏缩缩呆在巴顿学院里。
03如果你看过20年前的那部《杯酒人生》,那么在看这部《留校联盟》时你会感到格外地亲切。
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是由亚历山大·佩恩执导、保罗吉亚马提主演的,而且,两者在故事上也十分相似,讲述的都是“失意者”的故事,甚至有那么几个瞬间,让我感觉保罗吉亚马提这20年来都不曾改变。
最让我感概的一个镜头,是在这部电影的结尾。
独自上路的保罗吉亚马提将车停在路口,灌下一大口路易十三白兰地,那一瞬间让我回到了20年前的那部《杯酒人生》的结尾,保罗坐在快餐店里猛灌珍藏许久的白马庄园葡萄酒的场景,两个失意者跨越时空实现了重合,虽然一个吐掉了酒一个痛饮下肚,但相同的,是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破碎的人生,继续坚定走下去的信心。
虽然这部电影并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仍然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新年”电影,尤其是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新年里并不快乐的人来说,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老朋友一样,安静地来到你面前,给你一个温暖地拥抱,对你说:“新年快乐”。
最后,再说两个关于这部电影的小事。
一是在这部电影中扮演老师保罗的保罗吉亚马提和扮演厨师长玛丽的达明·乔伊·伦道夫分别获得了第81届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奖项,而且本片也获得了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五项提名,包括含金量最高的最佳影片提名。
二是在本片中出演安格斯的多米尼克·塞萨是首次出演电影的新人,他在片中爆发出了令人惊叹的演技,并且因此获得了美国评论家选择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诸多奖项提名,希望他能在以后塑造出更多精彩的角色。
一部很暖心的片子,三个有创伤的人如何互相治愈,理解对方也拯救自己的故事。
各方面都很打动人,不论是配色,人物还是故事。
巴顿学院的历史老师保罗,他终日沉迷于古代历史世界和古籍,为人古板无趣不招人待见,实际上并不是墨守成规的老古董,曾经被有钱人的小孩倒打一耙,导致被哈佛退学的保罗一直是个愤世嫉俗的叛逆少年,也是一个因为自身病理缺陷散发体臭而自卑的小老头;父亲患精神分裂症,母亲改嫁的中学生安格斯·塔利,表面上调皮捣蛋不服管教,内心却孤独自卑,害怕自己变成像父亲一样的怪人,不停为自己做的所有出格的事情自责;还有学校的黑人厨娘玛丽,她心地善良却遭遇不幸,先是丈夫去世,心爱的儿子在越战中丧生,这令她久久难以释怀,总是沉浸在往日时光。
虽然是老套的“loser”人物设定,但这样简单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精准打击到我。
或许是因为这三个人物身上总有一些地方,露出了我们身边人的影子,我们身边有过这样的老师、教职工,也有过这样的同学。
比起讲“人生导师”,这一部其实更像是伙伴电影:保罗教安格斯学会礼貌和包容,学会什么是有气节的反抗不公;安格斯教会保罗把自己从画地为牢里解放出来,不再害怕说出那句“fuck them”。
三个holdovers是平等的,我们各自的棱角背后都是创伤,我们既关怀对方,也治愈自己。
其实把片中所涉及到的主题挑出来,每一个都能拍成一部现实主义大片:反战、阶级矛盾、权利体系、教育系统、原生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但剧作者选择把这些主题都融入进一个小小的留校圣诞长假,其实让电影有更加丰富的回味的余地。
有人指责这部片子说剧作很老套。
首先,剧作老套和它能打动人并不冲突,比如结尾对看哪只眼睛的call back 很戳我,比如参加Ms.Crane的圣诞派对时,给Angus看着圣诞老人水晶球的长镜头,最后Angus父母杀到学校来说Angus的生父Tom用Angus送他的这个水晶球砸护士。
第二,片中有几处设计我个人认为让我眼前一亮,比如在雪地里点燃樱桃冰淇淋,比如最后Paul偷了校董送给校长的酒,用这瓶酒来漱口。
最喜欢的设计还是Paul在波士顿的酒店,无意中发现Angus在吃抗抑郁药,Angus搪塞过去关上厕所门,Paul摇了摇头,拿起自己吃的同一款抗抑郁药吞了下去,只是Paul的药瓶比Angus的更大。
其实,Paul曾经也是像Angus一样的叛逆少年。
“人类历史的进程没什么新鲜事儿,每一代人都觉得那些反叛、苦难还有放纵,是专属于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但是人类的每一种冲动和欲望,从下流到高尚,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上演……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你自己或者当下局势,你必须要从过去开始,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研究,同时也对现在发生的事情做出了解释。
”关爱彼此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人类的痛苦在历史上一代代地重演,我们缺的只是沟通、理解和一点小小的记得和关心。
很温馨也很真诚,走生活流风格,整部电影就像一条卢比孔河,三人组建的临时家庭就像河上的一艘小船,他们各自的苦楚化作河底的暗石,老师的是孤独与孤高,厨师的是失独与悲伤,学生的是缺爱与桀骜,小船磕磕碰碰,想要划到对岸,只是电影最后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我相信他们都已抵达光明的彼岸。
电影情节不出彩,故事结构也很普通,能支撑它入围奥斯卡的可能就是它的风格与叙事方式。
不似当今快节奏爽片或慢吞吞文艺片,《留校联盟》的叙事速度快慢兼备,同时又淡化剧情,在这三人意外的临时家庭氛围中传达出点点温情,在圣诞假期的推进中揭开各自的身世与秘密,缓缓加浓人物情感,看得舒服顺畅。
且因故事背景是贵族学校,老师又是教历史,所以本片也运用大量用典与名言,让老师台词有趣有韵,也对勾结腐败式教育提出批判,最后一口酒吐给贪污领导。
留校联盟 (2023)7.82023 / 美国 / 剧情 喜剧 / 亚历山大·佩恩 / 保罗·吉亚玛提 多米尼克·塞萨
人们彼此靠拢的原因是像原始人一样获得群体温暖,这种古老的遗传倾向正遭遇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想靠拢,却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靠拢。
每一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伤与难言之隐,为了保护自己要么伪装自己,要么反向形成,总之不想让人靠近,或者不想靠近别人。
所以可能你会讨厌一些人,你会喜欢一些人,可是,你讨厌的人可能是你真正需要的人,你喜欢的人并不是相合的人,只是我们因为表象而互相背离,找不到彼此的存在。
这个世界或许对好人,对有道德的人,尤其是老实人极不友好,不过没关系,世人的偏见伤害不了任何美好的精神和真正的价值。
真正受到伤害的反而是这个社会,因此失去了一个真正维护社会价值的人而已。
“历史不止是过去,它也是对现在的解释 。
” “没有一个人会像爸爸”。
这些句子充满睿智又朴华无实,迷茫的人,遇到一个清醒的指示是人生之幸。
如果有一天,你能遇到一个人送你一本沉思录,而不是恭维和华贵的礼物,请一定要珍惜。
真正对你有益的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它既不辉煌,也不惊心动魄,他只是充满诚意和目光长远,又充满善意和温暖。
一个刚正不阿的老师在圣诞节期间作为留校老师照看学生的故事。
仿佛故事的开头和校长的对话就已经暗示了这个故事的结局,老师是奉献了,学生可能也升学了,只有家长是自私的。
严格的说这部电影的题材过于老套,电影的剧情也仿佛被同样提名的《美国小说》讽刺的一样,从《闻香识女人》到《绿皮书》这样的公路电影故事太过于模板化,套路化,但大奖往往也正是这类电影会获得评委的欣赏。
类似的剧情下套进不同的人设不同的身份关系,然后仿佛模板一般的相互不认可,相互争吵,相互揭伤疤。
然后共同经历同样的旅程后,相互理解包容,并成为朋友,亲人。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可能剧情是感人的,但对于我个人来说人设难以立住,一个贵族小孩,母亲却只想将他甩开,只为了不影响自己新家庭,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转变也过于刻意,老师为了孩子的前程还是奉献了自己的工作,离开了这个学校。
不过演员的演技着实令人佩服,老师的眼神颇有些《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的味道,而男孩也确实像个傻缺高中男生。
但是难以掩盖剧本的硬伤,就去电影开篇的音乐说唱到:"文本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好莱坞未来能少些这些缺乏创新的心灵鸡汤,多些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总得来说,在提名的片中这部应该总体都会弱些,大概率陪跑吧。
因为陈老师对影片剧本的高度评价选择在今天二刷,看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但是正如二月八号评价的那样,那个时候我所提出的问题在二刷后依旧保留。
问题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中两点是技术上的,一个是在前半段五个学生一起留校的时候戏核人物不突出,编剧希望通过原本一大群人一起留校,但是只有主人公安格斯留下来来塑造更强的孤寂感,以及制造安格斯和老师保罗两个人的纠葛,但是导演在这一段的处理中对于从安格斯角度出发处理的力度还是不够,尤其是韩国学生和摩门教徒学生遭遇情感危机的时候,由于镜头语言的处理,我们的关注点都转移到了这两个人身上,原本是想要借此突出孩子们的精神危机越发严重,以此来让观众感受到安格斯的精神危机,但是这样处理反而让我们忽略了安格斯,这样一方面观众没法带入安格斯,不知道该看什么(剧作原则是观众需要对故事有一个预期),另一方面安格斯从被留下后很长一段时间情感价值没有太大变化,稍显平淡,直到这帮孩子离开后当故事完全聚焦于安格斯和保罗的时候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才逐渐清晰且节奏明快了下来。
另一个问题是黑人食堂经理玛丽与两个人的关系,第一遍观看时我就觉得她的丧子之痛的释怀与保罗和安格斯两人关系进展这一影片主线的关系不大,但是陈老师说她刚好与保罗和安格斯形成了一个家庭式的关系,她作为母亲的角色弥补了一个空缺——我只想说想法是好的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实现。
我们来具体看看她倒地经历了什么——放学礼拜被提及去世的儿子、为了纪念儿子主动留下、给日常大家做做饭有点小摩擦、推动保罗参加圣诞晚会、晚会崩溃、推动保罗给安格斯过圣诞节、去姐姐家过节释怀、陪安格斯度过至暗时刻。
影片中有提到玛丽的妹妹早都邀请她去自己家过节,但是她因为自己儿子的原因迟迟不肯动身,理论上讲他决定去妹妹家过生日应该是释怀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说在这件事之前就应该完成一个人物的转变,而人物的转变理论上应该是安格斯,或者是安格斯与保罗的关系的变化带给恩物的——我相信导演也是这个想法,并且可能去做了,但是我认为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我两两遍都看得很仔细,这种情况下我都只是隐约感觉理论上应该是这样,那么普通观众当然是看不出来的,因此证明不论是导演处理还是编剧在这个人物转变的设计上都存在一定问题。
从人物动态关系转变这一角度来讲,玛丽最后和安格斯变成了一个及其亲密的关系,那么一开始她和安格斯应该是一个极其冷漠的职业关系,然后他看到安格斯的脆弱一面升起母性光辉去帮助他,然后也许是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的关系升温让玛丽重新获得了快乐和宽慰以此减轻了一些丧子之痛从而有一定的释怀,或者说能更好的接受儿子的离去。
但是实际上影片并没有表现清楚这些,目前看上去更像玛丽因为妹妹产子和妹妹聊天很开心从而释怀——虽然这一段从理论上讲应该属于玛丽这条线的尾声,也就是释怀以后得事情。
综上所述,玛丽的处理目前属于不够多但是又不够少,往两个方向处理都更好点,但是遗憾的是最终呈现出了一个不上不下、不伦不类的境地。
第三个问题是我觉得影片中看到的东西不够新,也就是在影片的主题讨论上。
当然这种属于相对主观的见解,仁者见仁,可能对于年纪比较大、经验更丰富的人对这种更站在保罗视角上讲述的故事,最终表现为保罗献身以此来挽救问题学生的主题更加有兴趣,但是对于我这个资历尚浅的年轻人而言,可能这样的主题实在是不够“先锋”不够“酷”,因此我才主观地在评价上多扣了一星。
因此其实影片主要的客观问题也就两个,对于一个影片而言是尚可包容的,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个有着诸多有点的影片——不论是对于影片复古的视听风格的选择也好,对于保罗和安格斯这一主要线索人物的关系变化展现也好,以及剪辑中对于气口的选择等等诸如此类,影片都做到了一流水平。
因此如果不算最后的兴趣问题,这部影片在我看来也能算是白璧微瑕的佳作。
Sweet Christmas film. 像是复古欧洲片没想到是美国的. 被留下的圣诞节 无人在意的节日就只剩下痛苦 孤独的灵魂各有各的烦恼 互相取暖 生命熠熠生辉. Keep your head up in this bitter and complicated world. 很美的胶片摄影 在冬季发出低饱和的光.
老派的片头、配乐、镜头和场景,像圣诞版的死亡诗社,也是献给寂寞星球寂寞人的跨年礼物~
复古镜头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在看一部老电影。人物刻画非常细腻,非常感动。
听到这里面的插曲莫名其妙跟着唱了半首中文,然后发现这不是张韶涵的《寓言》吗,原来是翻唱的圣诞歌啊
so tedious and dreary. Glad I didn't watch it on Christmas Eve😓😓
不难看,前面最喜欢三人在停车场烧焦糖樱桃的情节,本来要打三星。但是很讨厌这个结局,为了学生不转校放弃了唯一的归处的教师今后要怎么办呢?这么惨痛的结局就为了衬托两周的温情相处有多美好吗?少年价值就一定比中年珍贵吗?假如从头到尾都是和和美美的那还可以理解前面的温吞,有点不理解整个片子的落点是什么了。
假装单纯,假装怀旧。还有些笨拙
前半程枯燥乏味,看完后却后劲十足,一度怀疑不是这个年代拍的电影
不发朋友圈的人可以引用: He is not entitled to my stories. 三星半,故事其实很老套,男主的表演倒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喜欢的
The Holdovers再看一遍还是很好看,还是特别喜欢配乐和开头使用的歌曲,以及白雪环绕的大学。讲述的是三个悲伤孤独人的故事但整个电影的节奏却很欢愉,有很多幽默感,看完总是觉得心暖暖的。我感觉这部将成为日后最推荐节日电影之一,非常适合圣诞、感恩节期间观看。而且Paul Giamatti出演的教授太能损人了,感觉他说的每句话都可以摘录背诵学来用,句句都是金句。
原來是心碎者聯盟,一開始還以為是會像《早餐俱樂部》那樣的青少年群像,沒想到導演突然一個轉折把幾個少年全都送走了,到頭來剩下了最純粹的一個配置,中老年的男人,中年的女人和一個少年。三者都是心碎人,年齡和性別又都有區別,就導致每個人的閱歷和思想都可以互補。電影本身最出彩的肯定是對70年代電影風格的還原,從片頭開始就已經進入了70年代的狀態,從質感,到色調,到街景人物真的已經達到了90%的還原程度。但是這又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我想看一部關於70年代的劇情片,我為什麼不直接找70年代的電影來看呢?而是要看一部2023年卻偽裝成70年代的電影,有一種吃力不討好的感覺。而且,這部電影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故事,看故事是否能跟大多數觀眾有共鳴,很可惜,我覺得這個故事不算差,但也不夠好,看完內心並沒有什麼波瀾。
很复古的一部电影,就好像看了一部70、80年代拍的胶片老电影。但看到IMDB上的介绍知道尽管这部电影有着让人联想到70年代的厚重胶片感,但它完全是用ARRI Alexa Mini数字拍摄的。胶片的所有特征,如胶片颗粒、光晕、污垢和门纹,都是在后期制作中添加的。三个孤独的人在这个圣诞节假期抱团取暖,只是在这样治愈的情绪当中却有着淡淡的忧伤,是那种不会在看第二遍的片子。另外看完你会很想找这里面的歌来听🎵。
B. 像是看过无数次的电影,却也难免在结尾被片刻打动。如果每个颁奖季都非要有一部《绿皮书》,那我情愿它像这样,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老派,又扎扎实实琢磨人物的细节,从而从那些由对话冲撞开的细小裂缝中,流淌出一种让人甘愿“落入俗套”的真诚。希望自己也还能看见并拥有这样的缝隙,去让别人走近,也去走近别人。
故事题材很不错,就是导演功力太差,中间穿插了太多莫名其妙的桥段,显得过于繁杂和冗长,要是把故事型结构更加精炼一点,应该会更好。这么好的题材没拍好,有点小可惜。
Crying never did nobody no good no howLaughing sometimes does somebody some good somehow
死亡诗社+触不可及的vibe,温情暖心又笑料十足,建议加入圣诞节必刷片单:)
成年人的家人是自己攒的
非常佩恩的电影,低于期待值。我觉得太长太散,也不太喜欢全部是怪咖的人人物塑造。音乐很好,年代氛围也很好,寒冷圣诞节就是要和家人朋友们在一起呀!
还可以,就是结局一定要二选一制造遗憾有点离谱,被气到,还不如设定成老师想去追寻自我借机被离职。。。。
好久没看过这么柔软到触及内心的电影了,在这个世界和情绪里沉浸了两个小时。情感也很久没有被打动过了。
温暖得不像是来自21世纪的电影,整个篇章徐徐展开,好久好久没体味过这种师生情了,无论是在电影还是现实。一位怪老师,一个坏学生,一个食堂阿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伤疤。Boston的冬天真是个奇怪的季节,它冷得刺骨,那寒冷蔓延到骨髓;它又暖得正好,那温暖足以将三个破碎的灵魂融化在一起,三个处于各自人生瓶颈的人相互救赎,就像Angus 说的“我觉得这个世界既苦涩又复杂,世界也如此待我,这就是你我的共同之处”。所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好好活着的意义究竟何在?最关键的一点:"They're still there!"Tully,Angus,Mary,每个人心中那团火焰都在熊熊燃烧,就像最后Crying, Laughing, Loving, Lying响起,Angus向这世界啐了一口烈酒,明天在前方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