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985,1985年
导演:陈俊彦
主演:科里·迈克尔·史密斯,维吉妮娅·马德森,迈克尔·切克利斯,艾丹·朗福德,郑智麟,比尔·赫克,瑞恩·皮尔斯·威廉姆斯,蒂娜·帕克,亚历克斯·妮科尔·麦康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迈克尔·切克利斯(《哥谭镇》)以及维吉妮娅·马德森(《指定幸存者》)将加盟一部艾滋病题材的独立剧情片[1985]。影片由华裔导演陈俊彦([你好、再见 ]、[人来,人往])自编自导,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详细 >
全片黑白滤镜下,显得更压抑了。
看睡了两次。黑白影调控制的挺好,很多时候让人想到早期的贾木许,男主眼窝深陷,在开场的室内戏时拍的他整个人沉静神秘,还有些孤寂,感觉上是对味的。剧情很简单,只拍了男主回家后跟三位家人还有青梅竹马的互动,后面揭晓他身患绝症。设计上最突出的是把故事背景放置在里根时期(母亲还特意cue了一下),这个父权回归的时代再配合本片中硬派、强势的父亲形象,有种时代悲剧的氛围。另外具体时间放在圣诞节,也是凸显人物的悲剧属性。跟绝症+家人类似配置的诸如《没有我的日子》等同类影片不同,本片主角没有个明确且固定的任务主线,他这次回家大概是寄希望于获得理解(男主作为gay的身份在本片表现的隐晦),所有情感都表现的模棱两可只靠台词堆砌他境遇惨,在美国的亚洲创作者能赋予电影隐秘的情感氛围,但不该像本片这样让主角寡淡的毫无可辨识度
18年的电影。黑白色的旁白,导演我真佩服你的实力拍出来,表现的淋漓尽致!
看了十几分钟,感觉可能是LGBT题材,一查还真是,gay达是越来越准了。然后通过几个细节提前得知了男主的病,知道后来告诉朋友才真正确定。1985年的父母就能够如此,真是今日还望尘莫及。和Andrew的兄弟情虽然只是结合小片段,但真正体现了血浓于水,不管彼此分离多少年,有多大的年龄差,依然是最懂彼此的那一个。情绪一直淡淡的,但催泪弹却一个接着一个,再加上背景音乐,绝配。
父亲穿上儿子买的衣服,母亲关上了宣讲惩罚的电台,弟弟抱着哥哥枕头哭,最亲爱的玩伴承担了最重的责任在胆怯中验血。这四个是导演安排的主角最后被爱的四个,生命最后的几个月不知道他会不会和家庭和解,平静的说出所有家人心碎的事实,但他都知道,这四个人在关心着。我越发迷恋这种平淡的故事片,摘出一个生活的片段,让观众去感知电影里的生活喜怒。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电影中美国八十年代的同性生存环境正如现在的中国,隐忍、爆发、崩溃的过程熟悉又陌生,对这一群体几乎是一击必中的情感冲击效果,一点遗憾是电影的年代感太弱了。
无家可归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灰天黑地人如狗,哭得很厉害,后劲也一直很大,一直念念不忘的be。情感浓烈的黑白片。240101重看,还是被情感击中,桥下呼呼大风吹得绝望冷冽,再苦再难也打不倒的我被他人伸出的温柔触手狠狠感动哭。记忆里是绝望的be片,没想到其实父母都有所了解有所改变了,但太晚了就更绝望遗憾。对弟弟的寄语依旧感动。
草,拍的真好
太多话没说出口,在1985
冷静内敛的情感克制地表达着这最后一场告别之旅。到他朋友死的那段我哭了,是不是太脆弱了?我讨厌这个时代,愚昧不堪,庆幸的是2020年比1985年好了太多,某些地方的倒退显得颇为讽刺。
三星半,看完不好受
这导演真的好擅长拍这种极其细腻走心的情感啊,人来人往也是的。他们都知道,但没有人说出口。父亲的“我是你最大的靠山”和母亲的“如果你还没准备好就不用告诉我”真的年度飙泪大戏。只是他无法陪着同样性取向的弟弟长大。黑白画面更有质感,镜头语言是我喜欢的风格。
盘。黑白。艾滋病死前过圣诞节与家人朋友告别。
no good as before
就还挺无聊的
3.5 镜头语言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平静的故事下却很有力量感 以及真实感
You don't have to tell me until you're ready. And I'll try to be ready when you are.
暴露在空气里的皮肤完好无损,隐藏在衣服下的躯体在慢慢溃烂,父亲了解真相却选择保守秘密,自己身患疾病却依旧坚强微笑,皮箱里的圣经写满虔诚的祷告,教堂中的朗诵满是祝福的赞歌,将美好的回忆留给家人,把死亡的气息带向遥远的彼岸,事情往往在变得光明之前,会有些黑暗,孤独的到来,孤独的离去,黑暗之后是光明,光明之后又是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