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的如此自然,虽然是配音,但是影片中毫无违和感。
学校里的几个演员,梁家辉感觉比土生大陆演员更显自然。
喜欢这样的电影,平凡平淡到闪闪发光,一生如此,谁都如此,不管是经过风雨还是平凡之路,都是满满的几十年时光,没有感觉虚度年华,也没有感到碌碌无为,只要认真对待,每一刻都是生命的高光时刻!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片子了,一直以来看的都是做了太多宣传的影片,除了一阵喧嚣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刚才竟然把我看哭了。
梁家辉果然不是盖的,演什么像什么。
虽然秦海璐的演出稍微逊色一点,却只是白璧微瑕。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在平平淡淡中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影片没有告诉你应该奉献什么,没有让你去崇拜人民教师,没有让你甘于清贫,只是告诉你一个普通教师的一生时光是怎样度过的。
有人说影片像流水账,主要是因为时间跨度太长,但是这帐确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你看下去,只要你是一个乐于静静仰望天空或者默默凝视小桥流水的人。
我喜欢边看电影边想下面的剧情,一直想着老教师的学生应该回来看望他,带着成就来安慰他,但是最终我也没有看到。
后来就释然了,看不看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已经足够了。
不理他的演技好到怎样...我欣赏的是故事中人物的形像..我也想过这样的人生..但我没那种意志..
电影中的几个美妙的镜头以及精致的结尾,着实令人惊喜不已。
尤其是结尾,小兰戛然而止的来信以及新相机前的那个空镜头,令人玩味的同时,将电影的艺术水准拉升了不少。
记得几年前在看关锦鹏的《长恨歌》的时候,就已被梁家辉的演技彻底折服,而本片更是证明了梁在表演艺术上的惊人才能。
正像电影《长恨歌》那样,与梁演对手戏的女主角其实多少有些不幸,在梁的耀眼光芒下,再看到她们实在太难。
看完影片,感觉心中有点堵。
可能是因为职业的原因。
一位人民教师的一生就这样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结束了。
结尾相机拍摄想留住最后的身影,但是最终镜头落下的那一分钟,还是没能留住主人翁的身影。
就这样平凡的来又这样平凡的离去,留下的是为社会培养的各种各样的人才!
人民教师在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后,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印记呢?
最后空空的镜头也就是留给我们的思考!
直到影片的最后我才知道饰演陈玉的人是梁家辉,期间多次看着这张脸有些恍惚,却在下一瞬被情节给带走了想法。
一个香港影帝把一个如此平凡的内陆教师演的出神入化,着实令人惊叹。
我其实没有耐心看电影,途中甚至有几次中场休息,但影片的最后还是让我回味许久。
陈玉又回到了月亮湾,踏进了他刚来时留影的那条小溪,架好相机摆好姿势,却以差阳错,没有进入镜头。
这个寄托了陈玉一辈子情怀的月亮湾,陈玉连个身影都没能留下…… 陈玉该是所有老师的榜样吧,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中让农村的孩子尽量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自己出钱让有天赋的孩子学习音乐,当学校有成绩的要求时顶住压力继续上书法鉴赏课。
但扪心自问,这些我做得到吗?
应该是不行的。
他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高中,跑到北京打工,自己没能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和另一个平凡的女人厮守终生……陈玉太无私太伟大了,他为教育为别人奉献一生却一张影像都没有留下。
我的教师生涯-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回不去的年代武汉,汉阳,两江交汇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窗外是永不停歇的黄黄的长江;窗内电视上放的是《我的教师生涯》。
没从头看起,看完才知道是说的湖北;去机场的路上问司机,知道长阳是湖北恩施的土家族聚集地;片中的景色就是当地的风景,很美;梁家辉一点没让我失望,演的很好,不愧我心中的演技之王;看著看着,不由想起了《棋王》中的王一生。
导演很有功力,很好的控制了整体的节奏和情绪,甚至也控制了观者的情绪;可能是跟正在武汉正看着长江有关?
水,总是这样让人不自禁的伤感。
这是一部好电影,一部应该被广为流传的电影,不是因为它在说教师,不是因为其他,只是因为它所传达的情绪,它所传达的执着,它所传达的简单,它所传达的时间的流逝,它所传达的对纯真年代的回忆。
尤其在现在过度物质的社会。
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头一次想上来发影评。
下午刚看完,在中央4,赫赫,机场匆匆写就,聊表心情。
看完全片后,作为电影我最喜欢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饱含故事腔调的旁白,二是结尾的空镜头。
尤其是结尾老人想要拍照记录,却没有被拍下来的场景,仿佛也在诉说着老人这一生,仿佛也没留下些什么。
但是真的没留下些什么吗?
不是的,他还是用他的言行,用他的音乐和思想去影响了一些孩子,改变了一些孩子。
分享影片内容两点让我最有感触的地方:一、副课不能缺少。
影片后段,当老人在班级里上书法课时,年轻教师过来送考卷看到了,问他为什么不遵循学校把副课改为正课的要求,还在上着副课。
陈玉回答:“我按照教学大纲上的,有问题吗?
”其实, 为人师的坚持与选择,这股认真劲贯穿着全片。
他一直想把教学知识以外的一些内容传递给这些山里的孩子们,比如音乐和书法。
其实,这些东西是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吸收知识,认识世界的。
艺术的熏陶并不是为了要让孩子走上需要花更多钱去学习的道路,而是滋润孩子的心灵。
二、通过劳动自己创造条件。
当演出费没有之后,陈玉告诉孩子们不能问家里要钱,要自己创造。
于是他们一起搬竹子,编竹篓,最终还是成功的创造了一点费用,虽然后来也被骗走了。
劳动教育是不能缺少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书里说过的“ 手上的动作永远与思想相联系:思想检查、改正和完善劳动过程,手似乎是把细节和详情报告给思想,而劳动则发展了其理智,教会他逻辑连贯的思考,深入分析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例和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当孩子劳动时,他不仅在体验,其实也在思考。
但是现在学校里提倡的劳动是否都是真劳动,这还有待商榷。
《我的教师生涯》讲诉了一名乡村教师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从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头,他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做一件事情: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这也曾是上一辈和上上一辈人中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只是在今天喧嚣的社会中显得很特别。
这样的一生虽然简单、平淡甚至清贫,但是我想主人公的心里应该是踏实、幸福的,甚至比那些“风云人物”更踏实、幸福。
这样过一生也不错!
题材还是这个题材,镜头还是这个镜头,角度还是这个角度,片子还是这个片子。
先声明,没别的意思啊……我不是小看这部片子,只是觉得为什么大多数的片子还是这个样子。
一成不变的受苦、一成不变的付出、一成不变的误解、一成不变的感动。
梁家辉的演技值得肯定,比较欣赏这样上得了黑帮,下得了田地的演员。
不过秦海璐倒是不敢恭维,前面对白部分竟然透着京味儿,而且生硬的理解使得她无法将对白真正的含义表达出来,表演也是非常的别扭。
另外,战线拉得太长,一直和陈玉通信的小兰居然一路跟到了片尾,仍是没有任何发展,而且她说话的声音怎么听怎么像八十年代的译制片,倒是给陈玉配音的男声令人觉得挺舒服。
还有!
导演请了个垃圾的化妆师,还有个不错的服装师。
当然,也许是因为我没有办法理解那个年代人的思想,所以不能够理解导演的深意。
最后,对于导演的结尾处理非常满意!
赞一下!
有点愤怒,从60年代到现在,一直都会有老师找学生上课的情节,一直都极端忽视音乐等艺术方面的教育等等。我们的教育是没希望的!!!
平淡泛味
和同时期的《芳香之旅》如出一辙。教师这个职业经历了太多变化,从高高在上的铁饭碗到“臭老九”,经历了动荡后,即便是没有优厚待遇,而陈玉将这个职业作为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坚守,这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存在的意义。从63年—00年的纯线性叙事其实很简单,但是梁家辉饰演的陈玉的第一人称自述却将这段人生经历的心路历程讲的很生动。秦海璐那个时候年龄并不大却能够搭配梁家辉,在演技上的确很有造诣,而她的角色周敏也将一个由乡村支教到勤俭持家的形象演的深得人心,而夫妻俩对陈有困难的学生的支持帮助、挖掘培养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材清却没有将唯独不了解自己的儿子,更是中国万千教育工作者的矛盾缩影。总之影片的故事线索虽单一却丰富,搭配上梁家辉的影帝演技,也算是00年代内地故事片的“文艺复兴”一员。
全校一起看的。。我们班现在一个同学还是群众演员- -
我就知道有大把的人说这是好片
好人无好报
怀念学生时代的电影
五星给梁家辉
家辉好样儿~
梁家辉的表演无懈可击。秦海璐也不错。每一个人都如山间松子,自生自灭,无人理解,绝对孤独。
梁家辉演啥像啥 真的服结尾真漂亮
看到很多农村场景 如果你是个农村孩子 或经历过七八十年代 一定能钩起你的回忆
缓缓的旁白像在心头钝钝的敲击,不管是他的一生还是那个时代
偶然在电视台上翻到,被吸引看了.还是有些主旋律的影子在里面.梁处理起任何角色来都有高度...
梁家辉比较像校长,是千面影帝,但估计也得淹“重量级”的角色。清白不染的男知青,和48岁的梁家辉互相契合不上;到了满头花发的中老年才像起来。
梁家辉演绎教师。秦海璐接地气。
庆幸拥有那些年代。
我以后也一定要去山区教次书,恩,就在毕业后!
在我家这边拍的,切肤。
1198---不痛不痒---201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