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几年前和秋姐聊图灵的时候就聊过,这个人必须拍成电影吧,Maybe会有一天吧。
真心话,这一天来的比想象中早。
2 其实图灵对于解码的热爱远超过救国救民的情怀,技术宅关注的只是他自己兴趣以内的事。
这和陈蝶衣给日本人唱戏本质一样。
科学和艺术,是超越政治的。
3 但天才也是人类,他时刻都活在政治里,因为他活在人的世界。
形婚,与苏联间谍共事,直至最后因性向被逮捕。
同性恋定罪,就是典型的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天才也逃脱不了,所以剧情的最后部分,就是给天才一记耳光。
而这种无助感,观众不需要是天才,也不需要是同性恋,都可以代入,个体在群体政治面前的无能为力。
4 配乐标签太强了。
5 Kk终于选对角色,影史最迷人beard。
白羊女的阳光气质照亮全场,这些年来为了“突破”接演一系列怨妇作女简直是自己找墙撞,这次重新找回方向感。
6 Bc不止一次提到英国政府欠图灵一个道歉(免除“定罪”无异于笑话),这部电影算道歉吗?
它过于工整,过于中规中矩,过于意料之中。
一个好学生的四平八稳的好作文,改变不了得事实是,它还是一篇好作文。
7 100分钟时本该是一部剧情片的尾声,战争结束各自归位,最后来个几分钟的多年后回忆适当煽情。
谁知会有后来的狗血抓马,英雄反落难,这本该是发生于前苏或某国的剧情吧....reality is always stranger than fiction.
因为你的生活是因为他们,才有如今的模样。
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世界上99%的人都极其愚蠢。
勿感冒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和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都是其中的一份子。
我们有着平庸的头脑,做着重复性的,没有创造性的劳动,以此应付我们的生活。
同时我们还在不停地抱怨世界给我们的太少。
而剩下1%的人,或者更少,他们是这个世界前进的真正的源动力。
而他们,从不关心这个世界剩下的其他部分。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天才。
GENIUS-天才也许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对他们本人来说。
《模仿游戏》或是其他很多作品已经有了这样的描述:与众不同的人,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侮辱,怀疑,鄙视和伤害。
为什么?
人类惧怕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制定了这样那样的规定。
因为大多数人穿一样的校服,不穿就是邪恶的。
因为大多数人是异性恋,所以同性恋是邪恶的。
因为大多数人都应该结婚,所以不结婚是邪恶的。
etc.正如片头那个小哥。
我可是拿了XX奖的,他笑着说,两次。
这只不过更是证明了他只是99%愚蠢者中的一个。
因为天才是不会跟别人比较的。
天才只会专注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天才甚至不会关注做的东西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多么震撼的作用:他们从来就不是为了名誉,金钱或者任何普通人梦想的东西而工作的。
他们只为满足自己内心而工作。
而他们的成果,只是顺便地,或是拯救了世界,或是让人类前进了一大步。
看到片尾的时候我一直不停地在抹眼泪。
在绝大多数时候害死天才的是我们,愚蠢的普通人们。
我们害怕,我们恐惧,我们不能接受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影片给了一个和我预想的不一样的结局,原本在看电影之前,我想我在看到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时候,一定会泣不成声。
幸好导演放过了我,但出现的那几行字,也让我平静了好一会才能走出电影院。
"图灵逝世时年仅四十一岁”。
我所从事的专业叫做交互设计,和许许多多专业一样建立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
没有图灵,我现在可能还需要拿着尺规作图,或者用几十张纸日以继夜地画手稿。
想想看,如果他没有遭到那么多的迫害,可以一直安心地做他的研究,家用计算机出现的日子不知道要早多少年。
但是已经没有也许了。
图灵的英年早逝,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你知道他的工作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吗,14 million。
一千四百万人,因为图灵的贡献,得以保全自己的生命。
不禁想到至今还流传在网络上的恐同言论,又或是一些“我可以理解同性恋,但我不接受我的家人是同性恋”,之类的blablabla。
很好,我但愿你的家人里不会有图灵这样的天才,否则人类又要往后退一大步。
我希望大家一起善待我们身边的天才,他们会有很多这样那样让人看不惯的地方。
不善于交际和沟通,行为奇奇怪怪出格,很多时候不能忍受。
但也许他们中就有图灵那样的人。
我们对不一样的部分要给予最大的善意。
那样智慧的大脑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
而我们在未来每一天可以享受到的所有东西,都来自于这些天才们。
向和图灵一样遭受过这样那样迫害的天才们致敬。
---转自Wikipedia:“苹果公司的商标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源于图灵自杀时咬下的半个苹果,但该图案的设计师和苹果公司都否认了这一说法。
而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节目《QI》的主持人史蒂芬·弗莱问到此事时说:“It isn't true, but God, we wish it were."”
《模仿游戏》是一部余韵悠长却又不容易讲明白观后感的电影。
感触颇多又稍纵即逝,必须要赶快化成文字才不会胸闷气短。
人物传记类的影片常以时间轴作为叙事的主线,此部电影也不例外,三条时间线平行展开又相互承接说明,配以字幕交代时间地点,天才图灵短暂但熠熠生辉的一生便跌宕起伏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很好的避免了平铺直叙的枯燥,而导演恰到好处的剪辑让一向看电影反应慢的我没有因为时间线的穿插交错而凌乱。
看完电影时还是很澎湃的,然而查了一下史实,戏说的成分还蛮不少。
- Turing破解Enigma的机器在1939年完成最初的设计,名为Bombe,不是Christopher;1940年第一台Bombe便已投入使用。
- 除了Enigma,德军还有别的密码系统。
后续担负起破解任务的机器叫做Colossus(因为体积很大),而建造Colossus项目跟Turing的直接关系并不大。
在Computer History Museum看到的一段科普片里也提到将战争缩短了两年的说法,但是指Colossus- Denniston本人其实也是密码学家。
关于Turing本身,电影似乎有塑造Turing带有自闭症(autism) 的倾向,表现他有社交沟通障碍(要不要去吃午饭、不懂什么是flirting等)、强迫症(分开胡萝卜和豆子)。
但在本片所基于的传记著作里,Turing是一个甚有幽默感,跟同事相处也很和谐的人。
而同性恋部分,传记所描述的Turing,并没有向朋友和同事掩饰自己的性倾向,还会主动去结识男人。
电影原本拍了一个Turing死在床上、床旁边桌子上有个半咬的苹果的画面作为结局,但是编剧和导演觉得goofy,最后剪辑掉、换成了屏幕文字来交代。
_______可以理解传记片为了戏剧效果而篡改事实,唯一觉得比较刻意的是为了塑造对立感、营造「Turing是个伟大天才却备受社会卑劣对待」的悲惨命运式煽情效果,模糊掉了推动密码破解过程中其他unsung heroes...电脑的发明,至今没有给任何一个人颁发专利。
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取得,都是很多人互相助力、互相启发的结果。
Source:http://www.slate.com/blogs/browbeat/2014/12/03/the_imitation_game_fact_vs_fiction_how_true_the_new_movie_is_to_alan_turing.htmlhttp://en.wikipedia.org/wiki/Cryptanalysis_of_the_Enigma#British_bombehttp://en.wikipedia.org/wiki/Cryptanalysis_of_the_Lorenz_cipherhttp://www.theatlantic.com/entertainment/archive/2014/12/the-imitation-game-wants-the-happy-ending-alan-turning-never-had/384084/http://www.nybooks.com/blogs/nyrblog/2014/dec/19/poor-imitation-alan-turing/
The Imitation GameIt was only a step Turing happened to take while solving Enigma, on his long journey to find back Christopher, as the title suggested, the imitation game, in which he tried to replace Christopher with a machine whose way of thinking though different couldn't be judged as not thinking. In this sense, Joan just never got it. She had a great talk in the end but never got what Turing meant. Her speech was a product of logic, from the respective of cause and effect, Turing's achivements along with their attributions. But it was interesting how Turing responded with one question -- Do you really think that? (Quite a typical act Turing would have as a guy troubled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t is not fair to say Joan was wrong because she plainly didn't know the story about real Christopher, like we did, but we could say that this machine shouldn't be simply called Turing machine, nor the computer. -- It was Christopher.
看到图灵因为一个灵感,冲回办公室,之后图灵机计算出结果的那一刻,我直接泪奔了,坐在我旁边的人肯定觉得这哥们疯了。
虽然我这辈子绝对不可能达到图灵的高度,但图灵那种孤独感我还是能感受的到的,所有技能类的工作,不管是写作,拍电影,画画,创作音乐还是写代码的人,在这个层面上都是相同的,就是,外人永远只能看到结果,而看不到创作的过程,也无法理解这个过程,最终导致这个创作的过程无比孤独。
你以为,创作出少女在花田里奔跑的动画的人,就是那种在花田里奔跑的人吗,怎么可能呢,而是走火入魔伏案工作,呕心沥血燃烧生命创造作品的人阿。
1.老祖图灵没有造机器,图灵在1939年提出的是计算理论,和理论设计思路,真正的机器是由Harold Keen和很多工程师完成的。
机器的名字也不叫Christopher,而是不那么浪漫的名字Bombe来源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Bombe2.在整个破译Enigma Code的初期工作中居功至伟的是波兰密码学家Marian Rejewski, Jerzy Różycki 和 Henryk Zygalski,电影里只是提了一下波兰帮助走私了Enigma Machine来源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Cryptanalysis_of_the_Enigma3. Bletchley Park Hut 6 最早在英伦空战期间破译了德国空军的Enigma,因为德国空军对密码疏于管理,让Bletchley Park找到了很多人为漏洞来破译密码,其中就包括那个“女朋友”事件。
4. 电影里所说德国电报员发送CILLY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个事件发生在破译德国空军密码工作中,德国空军要求自己的电报员随机选择3个字母设置齿轮,再发送随机选择的3个字母帮助密文接受方将Enigma配置成相同设置来解码。
其中有个一个名为Walter的电报员,每天都将他的Enigma齿轮设置成他名字的前三个字母 W A L,然后发送的3个字母是他女朋友名字Kalare的前三个字母 K A L,这是Bletchley Park的一个传奇。
因为人无法真正做到随机,所以产生很多让人能猜的Enigma设置,比如LON 后面跟 DON,BER后面跟LIN,HIT后面跟LER等,还有很多这类设置是德语中的脏话(人就是人啊)5.Turing主要参与的是德国海军Enigma破译工作,因为海军Enigma管理更严格,海军不允许电报人员像空军那样自己任意选择6个字母(3个设置齿轮 3个发送),字母必须从一本用水溶墨水印刷的密码本上选取,所以破译难度更大。
6.对于破译海军Enigma Machine中起到的重要事件是1941年5月9日英国皇家海军HMS Bulldog俘虏u110潜艇缴获Enigma Machine和密码本(因为德军人员急着弃船,而没有销毁密码本),以及1942年俘虏u559潜艇的Enigma Machine和密码本。
相关事件美国拍过一部电影,没错就是那部《u-571》7.Heil Hitler 只是一个crib,在Bletchley Park,他们用某些德语中的已知固定搭配或者已知信息作为解码的key,这些key叫cribs,因为Enigma被设计成对于任意相同的电文所输出的密文不含有重复字符,所以可以用cribs比对找出cribs在电文中的可能位置来帮助破译当日24小时内的Enigma设置。
8. Bletchley Park后来甚至发展出了一套新战术来人为创造crib,Bletchley Park要求英国皇家空军(RAF)在固定海域投放水雷,然后德国海军巡逻人员就会用密码汇报水雷位置,从而人为制造一个crib,这一战术Bletchley Park称之为Gardening9.但即使这样,比对cribs仍是一个机械耗时的人工工作,Turing的主要贡献是把这个漫长耗时机械性地人工工作用机器取代,他提出的自动逻辑计算模型,帮助工程师制造出了一个自动搜索机器Bombe(电影里叫Christopher)10.用crossword招募人员是Bletchley Park一直在做的工作,不是Turing想出来的。
招募的人员的背景庞杂从语言学家到古埃及学家,甚至还有律师11.我们用的电脑不是Turing Machine,Turing Machine是一个理论计算模型,如果想了解请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Turing_machine#Comparison_with_real_machines整个Enigma破译工作是整个Bletchley Park很多很多人的集体智慧和努力的成果,这部电影把所有的贡献都说成是Turing一个人的有点有失公允和真实性,不过这部电影拍的还不错,值得一看。
观完影片,不少人会爱上这个有着独特性格与非凡智力的人物,图灵对自己“心爱之物”执着追求,永不放弃。
他的“心爱之物”一直没有变,一是作为人的“克里斯托弗”,一是作为机器的“克里斯托弗”(也就是之后家喻户晓的电脑)。
我们可以用“技术宅”来形容图灵:闷在实验室,一门心思为了破解英格玛密码,并对自己的“作品”不离不弃。
在遭遇重重打击与挫折后,他仍没放弃长久以来的信念与梦想。
除了机器实验、推敲数据,爱情与友情对他来说都是多余的陪衬。
克拉克的出现,让这一封闭的个体慢慢认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以顺应这一动荡的社会与环境。
电影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情节都集中在布莱切利园的解码室中,这一稍显沉闷的环境与图灵儿时常被同学欺负关闭在木制的地下室有关,而这正是图灵的人格形象及形成的原因。
影片并未局限在此,通过平行叙事与交叉叙事的方式,不仅交代了图灵众所周知的故事,而且用一种隐晦的手法透露出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整个影片的主旨内涵一共出现过两次,即“有时候正是人们不报期望之人做出了人们不敢期望之事”。
这句话第一次是从图灵之口说出,目的是为了能够让琼·克拉克前往布莱切利园共事;第二次则是在影片结尾,琼·克拉克用这句曾经点醒她的话激励图灵。
在舍本公学学习的图灵,从小就是一个沉默寡言之人,与周遭的孩子们相处都不太融洽,也在那里,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性向,与一名叫克里斯托弗的男孩越走越近。
儿时的记忆中,他是一个经常被欺负的“怪胎”,对暴力嗤之以鼻的他,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而在克里斯托弗死后,他凭借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获得博士学位并进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
无论是在母亲与同学歧视下生活的图灵,还是在当时社会对女性歧视的环境下成长的克拉克,这句话都有着自己的价值。
可以说,这句话拯救了克拉克,却最终没有让图灵释然。
图灵的生活原本平淡而简单,克拉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让图灵能够更加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而克拉克同样是为事业奋斗的女人。
这一兴趣点让两人的关系上升到一种能够类似于灵魂伴侣的状态,甚至在图灵告知自己的性取向后,依旧没有改变,尽管有过口角的争执,但是最终都冰释前嫌。
人生的意义,不仅仅需要的是有自己的喜欢的事业,而且更加需要拥有灵魂上的知己。
幸好,在图灵自杀前,他已经拥有。
不幸的是,科学界失去了一位顶尖的人才。
影片中,没有过多地描画图灵的同性恋问题,用一段公学期间的青春往事与英国警方的指控表现这一稍显晦暗的部分,而着力笔墨在图灵破解Enigma英格玛密码系统与对计算机智能化的伟大事业上。
热爱长跑的部分,被用来作为影片的过渡衔接。
相比现在的英国,1885年至1967年间约有49000同性恋依照英国法律判为有罪,同性恋可以说是禁忌。
不论是拥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与权力,一旦被发现与同性恋相关,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正如影片最后,图灵被强制进行化学阉割以治疗同性恋。
这一非人的治疗,使得图灵的身心遭受到难以磨灭的伤害与痛苦,甚至无法进行自己最爱的猜字游戏。
对于同性恋身份的挖掘,导演可谓层层深入,从图灵公学阶段进行,到遇到克拉克后,困惑自己的性取向,随之纠结与克拉克的婚姻问题。
这无疑加重了该人物的复杂性,同时也更好地交代了时代的背景。
在人物塑造上,男主角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并没有刻意突出图灵的口吃问题,以使得这一人物的“残障”问题过于生硬,而是放置在诸多细节描画,诸如与同事间的交流障碍、即将破解英格玛密码前穷追不舍的问题,这样一来,这一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不仅仅是个留在表面的形象构建。
与他对手戏最多的凯拉·奈特莉,也奉献了较为出色的表演,这一冲破社会偏见的女性形象,在经历与图灵的多次人生或者工作探讨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不同于以往女性角色,这一女性角色多了不少内心的坚韧,甚至在得知图灵的性取向后,仍能坦然接受,并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丈夫与正常的生活。
当然,这一女性形象并未有图灵这一人物的形象复杂,可以视为另一个了解图灵的突破口。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模仿游戏》比较完整地交代了图灵一生中的重要故事,并留下了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同性恋的问题,对于战争的态度,以及对待生命的思考。
导演在最后用一种开放式手法交代了图灵的自杀——关灯走向自己一生钟爱的机器。
那是一个无法宣泄的时代,不可以袒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不可以违背常人眼中的价值观。
然而,那是一个可以纵情狂欢的时代,可以肆无忌惮追求自己的梦想,可以将所得的一切统统烧毁;那是一个创造奇迹与历史的时代,因为图灵的贡献,我们才可以坐在电脑前,敲打出这些文字……
*伪背景介绍,全部是拉郎和脑洞。
*腐国演员的圈子就这么大,合作多了每一部都是AU。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将使用“《锅匠》”指代。
*献给圆场的good old times.Benedict Cumberbatch和Mark Strong分别在2011年锅匠电影中饰演了Peter Guillam以及Jim Prideaux,剥头皮小组的前任与现任小组长,在《模仿游戏》中他们则是Alan Turing以及Stewart Menzies。
前者的身份无需吝述,重点介绍一下Stewart Menzies:片中他是MI6的负责人,指挥一切战时海外与国内的情报工作。
历史上此人从1939至1952年在任,经历了整个二战与冷战的前期。
在一些文件中显示英国情报工作的头子通常代号为Control,或者C。
间谍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以他为原型的人物,在《锅匠》原著作者John le Carre的作品中这个代号被保留下来,而在007系列里他被称为M。
据说Stewart Menzies的第一任妻子Lady Avice Ela Muriel Sackville是John le Carre笔下人物George Smiley的妻子Lady Anne的原型,她在1931年因为另一个男人离开了他。
下面将由Colin Firth作为切入点,讲一些双面间谍的往事。
各位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他根本没出演《模仿游戏》啊!
虽然他没有演这部电影,但他的影子无处不在。
准备好了的话我们继续。
回到TTSS中,2011年的《锅匠》电影里Peter Guillam是同性恋者,而由Colin Firth饰演的Bill Haydon提到的“某个男孩”也给他加上了这个身份。
Bill Haydon是圆场中的“地鼠”,在Alan Turing率领的解密小队里也有这样一位向斯大林同志提供情报的人物——John Cairncross。
关于Bill Haydon原型著名双面间谍Kim Philby的故事这里先暂且不提,需要注意的是他所属的“剑桥五杰”这个团体。
“剑桥五杰”由四位曾在剑桥大学受教育的英国间谍组成,成员有:Kim Philby,Guy Burgess, Donald Duart Maclean,Anthony Blunt,他们大多来自中上流社会,在二战爆发到冷战期间一直向苏联提供情报,包括英军的部署,武器的研发等等。
虽然说是五杰,上方列出的名字却只有四个人的。
那是因为第五名成员的身份一直众说纷纭,还有人声称并没有第五人存在。
如果有第五名成员,可能性最大的就是John Cairncross,这个说法曾被“剑桥五杰”苏联上司及接应员证实。
在影片中,将英国人破解Enigma密码这一情报提供给苏联人的就是他。
回想当年的TTSS电影上映之后,本人的一位亲友,远在美帝的L小姐发来这样一条短信:我要被结局那里Colin叔和发际线叔之间的相爱相杀虐哭了!
“发际线叔”就是Mark Strong饰演的Jim Prideaux,作为一直知道Bill Haydon身份的人,他经历了太多。
除了各种对视,unpaid bill梗,与结局的安排(结局什么的看过的人都知道,没看过的现在发现被剧透也已经晚了),在电影中有一台词委婉地道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Jim Prideaux and Bill Haydon together of course. The inseparables. 其实整个《锅匠》的故事都是这一对基佬作(一声)的啊。
说到基佬,就需要《模仿游戏》中另一位专业户Matthew Goode出场。
虽然这片里他饰演的国际象棋大师是个花花公子,好像一点也不GAY的样子。
而他在《单身男子》中饰演一位大学教授死去的年轻恋人,共演的正是Colin Firth。
看完《模仿游戏》的那天本人和小伙伴开玩笑道:这部片的卡司真是Colin Firth的男人们的联欢啊!
脑洞再大一点的话,本作负责原声的Alexandre Desplat正是Colin Firth奥斯卡称帝之作《国王的演讲》的作曲。
《模仿游戏》开头那段二战刚开始的时候,从兄长手中接过江山社稷的乔治六世殿下正准备发表鼓舞民心的演讲。
所以Colin Firth一直都在。
最后矫情一下,当年《锅匠》在我宿舍取景的时候身边同学大多不认识BC,毕竟那时三集片的名气远不如现在,哪里到现在这么红又是奥斯卡影帝热门人选的程度。
三年时间从《锅匠》中的冷战间谍到《模仿游戏》中的二战密码破译者,脸的长度和发际线的倒退路线完全不影响他拯救世界。
△Matthew 7:7-8Ask, and it shall be given you; seek, and ye shall find; knock, and it shall be opened unto you; For every one that asketh receiveth; and he that seeketh findeth; and to him that knocketh it shall be opened. △-It's about cryptography.-Like secret messages?-Not secret. That's the brilliant part.Messages that anyone can see,but no one knows what they mean unless you have the key.-How's that different from talking?- Talking? - When people talk to each other, they never say what they mean.They say something else,and you're expected to just know what they mean.Only I never do.So, how's that different?△Of course machines...can't think as people do.A machine is different...from a person.Hence, they think differently.The interesting question is,just because something, uh,thinks differently from you,does that mean it's not thinking?Well, we allow for humans to have such divergences from one another.You like strawberries,I hate ice-skating, you... cry at sad films,I... am allergic to pollen.What is the point of-of different tastes, different... preferences if not to say that our brains work differently, that we think differently?And if we can say that about one another, then why can't we say the same thing for brains... built of copper and wire, steel?△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And we'll have each other's company.We'll have each other's minds.
Overrated
【B+】同样的学院派规整路子,比万物理论真是好多了。剪辑和剧本相当出彩,闪前和闪回的搭配,一波一波的情节冲突,剧力极强。马脸演的不错,但是怎么演都太直了。
用无趣就能概括的电影。硬捉着原型人物的性向写进没必要的故事,不是更显歧视吗。
拍得很具可看性,有很多好玩的桥段,不过也就止于此了。
各种煽情,够不着老衲的尿点,只好为了电脑多打一星。
今年奥斯卡领跑者又出现了,具有能讨好所有人的特质,当然个人认为能把一些计算机的干巴巴地知识通过剧本设计得到通俗化解释还是挺好的!
非常一般,分数高是不是因为有真实历史事件?
真的只是还行吧
无人所念之人,方能成就无人敢想之事
看完之后才理解为什么学校的数学楼叫alan turing building,为什么工程学院的咖啡馆叫enigma cafe
不喜欢康伯巴奇的表演
影院二刷,从中午12点赴一场电影到晚上22点,十个小时。剧作可能是这两年最工整最近乎完美的一部了节奏张力极佳,配乐也极灵,虽然命题作文痕迹明显,紧扣模仿和游戏把图灵的悲剧表现得很透,尤其是最后,克里斯托弗堪比「玫瑰花蕾」,后半段大量的泪点虽有堆砌之嫌,但第二遍依然哭成狗,也是真挚。
莫扎特还有露点,图灵无看点
世上的秘密错综复杂,若从开始就一无所知,一切都容易得多;但我们依然选择保留这些秘密,也许只是为了不要过于孤单。
一般般,对图灵描述过于浮夸,不真实,这个主演就是个狗屁
三星半,故事非常流畅,角色也很鲜明,这方面有点像《国王的演讲》,都属于趣味性十足,节奏非常好,传主比较吸引人的传记电影,但在角色的开掘和故事的内涵上,比《国王的演讲》还弱一些,跟《美丽心灵》之类就差距更大了。看完少了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规整圆滑不是错,但始终不够登堂入室。
根本没有看点嘛
战时不搞笑版《生活大爆炸》?一直不喜欢卷福,演技浮夸表情僵硬。结尾从传记片突然变成同志维权范儿。。。
想拍成史诗片最后还是失败了。简而言之就是各种元素剧情大乱炖,看似想讲点什么,但其实估计根本导演自己也不知道想讲什么。解谜/恋情/生前三条线并行,但彼此的融合度还不够,虽然导演努力拧巴做了几次交叉剪辑,但就一看感觉就很拧巴。观感上还不如剧情简单的万物理论,但叙事上完成难度要大一些。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对方,我们能一起过我们想要的生活,你成不了完美的丈夫,好吧,跟你说,我也不想做什么完美的妻子。我不会整天给你做羊排,等你从办公室下班回家。我也上班,你也上班,我们会享受互相的陪伴,我们会享受互相的思想。这听起来不比一般人的婚姻要好吗?因为我在乎你,而你也在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