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这部电影的解说,看到开头就被这个极度肥胖的人物吸引了,没等看完解说马上打开电影细细品味。
这是一部关于梦想、友谊、孤独的电影。
主人公的梦想——拍出艺术照。
尽管有着生命危险,尽管亲人阻拦,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旅途。
电影比较触动我的几个点是:保罗说的几次谎。
“你走运了!
”给他一次次带来了希望。
还有在旅行社为他出头,指责女前台歧视弱势群体。
还有给他带来了专业的相机,提议带他去海边。
还有一次次的陪伴。
有人会觉得保罗为他付出了好多,但其实他也收获了很多,他享受与朋友相处的快乐,他也有一颗热爱摄影的心…
费德虽然行动不便,甚至还有很大的体味,但他怀有一颗纯真的心,三个朋友待在一起,即使不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
记得有一个场景是,三个人出见面,雷蒙和保罗产生一点小争执,但费德在中间协调,最终他们成为了彼此的好友。
雷蒙也是拥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他被强势的老婆束缚着。
他享受与费德在一起的时光,他可以谈论他的爱好,不必被生活琐事所烦躁。
每每看到费德的笑容,都感觉很治愈。
电影结尾没有给出日出的画面,也许也是导演留给我们自己去探索自己的日出。
还有一点感悟,尽管费德拿着一个破旧的小相机,依旧可以拍出很优秀的作品。
每次我想开始一件事,总想着自己要拥有最好的设备才能开始。
其实,还是技术问题。
整部片子的叙事曲调异常平静、平和。
主人公费德是一个患有肥胖症和心脏病的900多斤的大胖子,终日只能呆在房间里,做点手工勉强维持生存。
偶然一次,妹夫雷蒙和费德分享带着妹妹罗绍拉出去旅行时拍的照片,并给费德展示了新买的相机,从此费德便爱上了摄影。
费德拄着拐杖,拿着手巾,独自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一家影像店,用自己能够支付得起的价钱买了一个打折的相机。
可不久,相机的充电器坏了,费德打电话给影像店的老板保罗报修,保罗犹犹豫豫地还是来了。
充电器修好以后,费德给保罗支付了150比索,还请保罗喝咖啡和饼干。
最后保罗离开的时候,将150比索给费德留下了,但带走了一整盒的饼干。
从此以后,保罗常常来费德家里,和雷蒙一起,陪费德聊聊天,看看无聊的电视剧,或者一起做做手工,欣赏费德拍的照片。
后来费德想去海边,保罗送给了费德一套专业摄影师用的相机,费德坐在雷蒙卡车的后斗上,三人一起驾车驶向海边… 费德的人生在我们看来是不幸的,唯一的妹妹罗绍拉对他嗤之以鼻,费德与她分享拍的照片,费德:“看看这只蝴蝶,挺漂亮的,是吧?
”罗绍拉:“嗯,没觉得”费德:“你看这张拍的,好棒啊!
”罗绍拉:“那不就是个普通电话啊,五岁小孩都能拍出来…”换来的是不屑一顾,不过幸好,他还有两个朋友和他一起。
当费德想去海边,却因为缺钱在旅行社购票失败而闷闷不乐时,保罗和雷蒙为费德打理好了一切,就在三人准备出发的时候,碰巧妹妹罗绍拉来了,妹妹拦住费德,罗绍拉:“别做梦了,费德,来,回床上待着去。
”费德:“不,罗绍拉,我就要去,这是我的相机,我的人生,我的梦。
”最终,他们还是出发了。
费德坐在卡车的后斗上,路过的风呼呼地吹着费德鬓角的头发,道路两旁的树飞快的向后退去,几个小时后,他们抵达海边。
雷蒙和保罗扶着费德,三人站在海岸边,保罗:“现在干什么?
”费德:“等”保罗:“等什么?
”费德:“日出啊”雷蒙:“日出?
”费德:“对啊”…歌词: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尽管我的灵魂备受折磨,我仍希望前路义无反顾,在暴风雨中寻得安宁。
费德善良真诚而单纯的灵魂被装在庞大的身躯里,每天一成不变的老旧的家,熟悉的光和影,无聊的工作,时间流逝伴随着深入骨髓的孤独。
从客厅到卧室的走廊是导演常用的构图,也是费德走的最多的一段路,无助和局促是最常出现在他脸上的表情。
走廊当他决定去保罗的店里洗照片,保罗开始走进他的生活,保罗也不算什么正常人,一个狡猾的中二少年,打扮还不伦不类,但幸好,他同样是一个善良的男孩,被费德打动,每天找借口来骚扰费德,从此费德的生活便不仅有了妹妹和妹夫。
影片节奏很慢,故事性也不是很强,色彩是淡淡的,传递悲伤和孤寂也一样,慢慢一层层叠加,最终压的人喘不过气。
在妹妹帮费德洗完澡后,他拿出死亡清单,把妹妹的名字划掉,在第一个写上自己的名字,他的生活是没有念想的,面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的死亡,他彻底不想挣扎了,对他来说,生存已经没有了吸引力。
帮费德洗澡的妹妹
死亡清单保罗一个人开店,一个人打烊,熟练销售,或许根本没有他口中的爸爸,在遇见费德前,或许也没有人,那么单纯而真诚的待他,愿意被他骗,要我说,双向救赎的故事我永远爱看,也永远是自然而真实的。
我只身一人踽踽独行
做手工的费德
看着自己拍的照片,开心的像小孩一样
可爱的“艺术照”
每天都来骚扰的保罗
等什么?
《行走距离》观后感: 一个善良有趣四百斤的胖子大叔在感知到生命可能的尽头后,靠着梦想的力量和两个朋友的帮助完成了海边旅行的愿望。
男主蒙德是个400斤的胖子,因为肥胖而闭门不出,在妹妹妹夫的一次家庭做客后,发现了摄影对于自己的魅力,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
照相馆保罗是个善良可爱爱看漫画又有点傲娇的少年,在发现蒙德独居在破败到连老鼠都不会出现的小区时,感受到了蒙德终日的孤独与对摄影的热爱,总是以一种不伤害蒙德自尊心的方式默默陪伴。
妹夫拉蒙是个惧内但又时常不顾妻子阻挠,与男主和保罗混在一起,成为和保罗能够一起读懂蒙德内心的好朋友。
三个有趣的男人聚在一起看漫画、串珠子的情景,总能让我想到“男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三个不同年龄的男人在漫画、串珠与摄影中成为了知己。
电影通过蒙德喜欢摄影这件事将三人联系在一起,又通过蒙德心脏病住院时刻面临生命危险和蒙德未能实现的愿望之间的戏剧冲突,将三人的灵魂,默契的守护在一起。
电影中共出现了三次幸运:一次是保罗帮蒙德洗好过去的照片,让蒙德看到了回忆中的美好,加剧了蒙德对摄影的热爱;二次是保罗帮蒙德修好了电池充电器,开启了二人的友谊;三次是保罗送给蒙德新的尼康单反,在所有人都担心蒙德身体将他困于房间的时候,第一时间读懂了摄影对于蒙德人生的希望,最后与拉蒙一起为蒙德实现了去海边旅行愿望。
于我而言,我觉得最大的幸运: 一是男主蒙德遇见了保罗及妹夫拉蒙,人生难得一知己,有懂自己的朋友陪伴,孤独的人生似乎也在荒凉的心上开出了花。
二是蒙德找到了梦想,从电影开篇就能知晓,活着对于蒙德或许只是一种生命体征的维持。
斑驳发霉的墙壁,男主四百斤的身体背对着镜头缓慢穿好衣服,然后程序化般抹好果酱吃饭、刷碗,工作串珠子,晚上看电视,最后又拖着沉重的身体走向一天的终结,毫无表情的脸上只有沉重的喘息声证明他还活着。
但直到发现自己对摄影的热爱后,他变了,他在过去留存的美好人生回忆照片中找到了些许生活的希望,他开始拍摄家中的一切,那些在别人看似习以为常的事物,他会对着镜头摆出可爱的表情、会将所有的小物品摆在桌子上为它们拍照, 他创作着他所热爱的一切“艺术”,在看似丧气又自卑的人生中忽然有了奔头,他开始梦想着走出门外憧憬一次海边的旅行,是梦想让他已经濒临死亡的心重新复活。
在影片最后,海边旅行前,蒙德将自己的名字重新写在了“死亡笔记”的第一位,似乎映射着蒙德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随时死亡,但此时的心境已大有不同,他拥有了最好的朋友和最美的梦想,怀揣生命希望的人生落幕更像是等待着另一种重生。
就像结尾的对话, “现在要干嘛?
等…… 等什么?
日出啊。
”
1.费得是一个特别的胖子。
特别不是指他是漆夜中的萤火虫,而是特别重。
保守估计三四百斤,看上去就像会移动的石头。
不管在哪都是视线焦点,只是不知包含多少善意。
2.费得不喜欢这种被人当成动物园看稀奇的感觉。
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体散发着难闻味道。
他不想安于现状,终于想出了「不出门」的方法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医生也曾不止一次地嘱咐他不能「贪吃」和「节食」。
费得觉得很有道理,完美地执行了后者。
减肥是不可能减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减肥。
所以每天基本都会独自呆在破旧家中,仅靠着串珍珠得来的微薄收入度日。
生存之上,生活之下,很少时间开心,很长时间迷惘。
3.有时候妹妹罗绍拉和妹夫拉蒙会来看他。
妹妹很嫌弃自己这个哥哥,费得感受的到。
仅一个眼神就会让费得如坐针灸,仿佛呼吸都是错误。
不过拉蒙到很关心自己这位大舅子,这会正给费得展示着和罗绍拉旅游时所拍摄的照片。
费得来了兴趣,曾经他也有照相机,可惜坏掉了。
东西一旦坏掉,就会被遗忘吧,相机是这样。
人也是这样。
4.费得决定把胶卷洗出来。
这是他晚上在床底翻出坏掉的相机拿在手上把玩间发现的。
要知道早上有人敲门,费得跑出来开个门可能时间就到中午了。
这次出门洗胶卷的决定无异于二万五千里长征。
记不清有多久没出过门的费得就这样出发了。
拄着拐棍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5.当费得满头大汗地推开照相馆的大门,歪歪扭扭地朝柜台走去时,店员保罗正边听听金属音乐,边看《死亡笔记》漫画。
保罗是照相馆店主的儿子,总穿着黑色衣服,刘海遮住半边脸,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也就是这个人,让费得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绝望。
费得:我要洗照片。
保罗:嗯,一个半小时后过来取吧。
6.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费得越来越不甘心于匍匐在时间底层。
钟表转的默不吭声,日复一日。
可至少也发挥了自己的价值,何况有血有肉的人。
费得想要做些什么,比如此刻他正在家中拿着在保罗忽悠下买的不知道转了多少手的相机在拍个不停。
即使拍摄的内容随处可见并无寻常,可供拍摄的模特只有自己。
费得管自己的拍摄出的照片称作艺术。
7.这条道路注定曲折。
阻碍费得艺术道路的绊脚石出现了,这让他头痛不已。
相机电池冲不进去电,还怎么拍照呢?
无奈,费得拨通了保罗所在的照相馆电话寻求帮助。
可能是因为摄影,两也可能因为费得家中的饼干太过美味,一来二去间,保罗和费得越走越近。
费得还介绍了时常与自己交流摄影心得的拉蒙与保罗认识。
三个热爱摄影的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呢?
果不其然,费得和拉蒙都看起了《死亡笔记》。
8.费得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摄影了。
不只是爱好,似乎成为了某种寄托。
看着自己拍出的一张张照片,费得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有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
偶然间费得在旅游杂志上瞥到韦拉克鲁斯,于是在拉蒙和保罗的帮助来到了电话咨询过的旅行社。
费得很开心:我终于可以看看外面世界了。
拉蒙很绝望:我终于要被你妹妹打死了。
保罗很机智:就让费得坐在后车箱里开车过去吧。
9.费得:你好,我想去韦拉克鲁斯,帮我订下周的票。
店员:还有名额,一共3500索币。
费得:好店员:稍等,我请示一下老板,不好意思,下周旅行团人满了。
费得:高峰期过后的几天也行。
为了去海边,我不介意多等几天。
店员:不好意思,全都满了。
旅行社的这套素质三连打的费得一行人猝不及防。
有生意为什么不做,因为你太胖了,要是你出事了,我们要赔钱的,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对吧。
胖是一种错误吗,对于事不关己的人来说,对错其实无所谓。
10.费得失踪了。
保罗和拉蒙急的四处寻找,那天从旅行社返回家中后的告别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费得出现了。
却不在家中而是医院。
同时伴随着医生地告诫:你的心脏是常人的两倍,负担很重,你的情况很严重。
费得是在街边晕倒的,真是瞎胡闹不是吗。
可费得只是想拍一拍踢球的少年。
11.妹妹将费得接回家中照顾。
她从来都对费得所拍的照相不置可否,评价这是5岁小孩都能拍出来的东西。
她会强迫费得吃饭,强迫费得洗澡,即使那样费得感到难堪。
她也曾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哥哥,紧握着手,泣不成声。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一个是踌躇满住。
面对无边的夜色,费得翻开了笔记本,在上面涂掉了妹妹的名字,写下了自己。
12.对于费得来说。
与活着相比,死亡显的容易许多。
费得曾以为自己的生活会那样如行尸走肉般一直重复直到死去。
可是摄影、拉蒙和保罗的存在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会有那么一点意义。
嗯,现在还要加上妹妹罗绍拉。
活着需要意义,真的一点点就够了。
14.故事的最后,费得终于看到了海,这是他梦中出现过无数次的场景。
所幸保罗和拉蒙没有像费得一样放弃希望。
三人面朝大海,在一片氤氲的雾色中静静等待太阳来临。
太阳总会升起,只是时间早晚。
世界上最长的距离,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念之间。
我想这部来自墨西哥的电影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如果这浅薄的语言让你对这个影片产生兴趣,那么我将不胜欢喜。
这可不是什么一个胖子和两个好友去海边拍照的故事那么简单。
如果你曾遭遇迷雾,请记住阳光迟早会到来。
《行走距离》:这是一部墨西哥电影,开场就是一个如山一样庞大的背影, 男主角费德出场直接且震撼。
保守估计400斤,自己穿个衣服都困难,在房间里走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于是观众们揪心的看着独居的他缓慢的挪步,面无表情的吃喝拉撒,仿佛是最自觉的囚犯,将自己囚禁在一个老房子里。
每天靠串珠子过着无聊至极却相对安全的生活。
陪伴他的除了广播、电视、咖啡、甜点,就剩下自己费力的喘息声。
生活无望得让人窒息,房子里连老鼠和蟑螂都不肯逗留。
电影的开始便是灰色基调,死亡是心照不宣的主题。
费德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妹妹和妹夫一周一次的探访。
不仅是亲人间的关怀,更是他唯一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巨大的胖子是如此的孤独且对这份孤独的不甘。
这一天妹夫拉蒙给费德看了他们旅行时拍的照片,聊了那棵能测量人生命的大树。
手长抱住多活的短,而手短抱住少,活的长。
费德开心的说,我手臂那么短,肯定抱住的少,会活的很长。
妹妹流露出难过的表情,因为谁都知道,这么胖的人是活不长的,而费德对生命是如此的渴望。
看了照片后的费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找出了一台旧相机,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去照片冲印店。
虽然只有短短一个街道路程,对于400斤的胖子来说,比爬长城还累。
看到他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走一步休息一阵的样子,所有的观众都会于心不忍。
可是外面的世界多好啊,不再像个囚笼里的犯人,那里有高高的蓝天,街头有踢球的孩子,就连过往的车辆,路边的小狗,飞扬的尘土都那么可爱。
于是他认识了开冲印店的年轻人保罗。
一来二去中,两人成了好朋友。
保罗经常去费德家里,外加那个十分善良温和的妹夫,三人搭档,一起看电视,一起看书,一起做手工,画风十分温馨。
他还是那么胖,家还是如此破败,可是有了朋友,一切都不一样了。
互相拌嘴,一起分享美食,聊人生理想,做手工。
听着妹妹妹夫说的旅行趣事,费德非常想出去旅行。
费德第一时间告诉了妹夫和保罗,三个人开了一个小货车去了旅行社却被婉拒了。
是啊,不怪旅行社。
费德心里清楚,拉住了同仇敌忾的妹夫和保罗。
失落的费德决定走出家门,去找其他的旅行社。
但是这一走,却让他昏倒在路上。
当拉蒙和保罗找到他时。
费德已经躺在了医院里,肥胖的身躯让他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费德的心脏每分钟跳120下,体积已经是正常人的两倍啦。
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那个貌似很嫌弃费德的妹妹,是打心眼里在意担心哥哥。
出院后妹妹帮他洗澡,照顾他的生活,并劝他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是出自妹妹的关心。
可这也是妹妹不了解费德的地方。
费德似乎被判了死刑,生活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死气沉沉没有希望。
保罗带来了费德昏倒前拍的照片,十分精彩,十分动人。
说到底,对于摄影的迷恋其实是对生活的迷恋和对世界的好奇。
如果放弃了这个爱好,也许对于胖子来说,真的意味着死亡,哪怕肉体还活着。
两个好朋友冒了很大的风险,妹夫甚至不惜与妹妹翻脸,带着费德去看大海。
这一刻,我好像看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奔向大海,这一刻,我好像看到飞越疯人院里酋长打破牢笼。
也许费德在路上就会心脏病发作,也许会出现各种危险。
但旅途不就是充满各种未知吗,正因为未知才具备吸引我们的魅力。
而温暖的是,有好朋友不惜一切的愿意陪伴帮助实现梦想。
哪怕第二天就死去,仍然不辜负来这个世界一趟。
那么,拥有健康、体格正常的我们,是不是更走运一些呢,是不是应该更加勇敢一些走出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个平凡的个体,都有各自的精彩,纵然凡庸,也无可替代。
这部电影是在去厦门的动车上看的。
发现旁座的小哥探头看我的屏幕,我轻轻把屏幕侧向他那一边,于是 愉快的度过了一段漫长的旅程。
看电影是我所爱,把所爱分享给同好之人,真令人愉悦。
亲爱的正在看这段文字的你,谢谢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很感动。
喜欢简单纯粹的情感。
布衣探案看的片段。
我现在的状态是没有任何力气去做任何事,摆脱不了心理的泥沼,并且实在无法活下去,每天刷抖音来麻痹自己,从而避免情绪崩塌。
快毕业实习了,对工作没有任何概念。
我几乎能确定自己有抑郁症,然而还是工作后有钱才会去正规医院诊断。
对着镜子做一些可怕的表情再说一些极端、血腥、暴虐的话,每次能把我吓得脊背发凉,镜子里面好像是另一个人,一个来自地狱的自己,它想要吞噬我。
如果再放肆一下,我觉得精神分裂是件很容易的事。
我刚刚忍不住问自己,抑郁症能被彻底治愈吗?
一开始回答就是不能,转念之间,想到抖音里的传送带片段,生活状态是可以转变的,也许转变之后心态和精神也可以转变。
长期处于正面性的,就如同我长期处于负面下一样。
会变化的。
我活着,就是在和那些我反感的人斗争,尽管我痛苦,在一个人类的天秤上,比你们加在一起还要有重量。
我会因为与那些人相比较而感到恶心,实质性的是她们根本不配。
她们刺痛我,然而我也将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也许我能有正常人类的生活。
今天偶然间看了一部墨西哥冷门佳作—《Distancias cortas》。
一个因肥胖而只能在脏乱的房间呆着的人,被妹夫拍的旅行照片勾起了回忆,自己也曾是被家人关爱着,呵护着,而不是现在这样被自己的妹妹嫌弃。
于是,他不顾医生的劝阻,步行去了照相馆,买下了相机,也因此和照相馆老板的儿子结下了友谊。
在妹夫和朋友的帮助下,去了海边。
在结尾,他说要等日出,其实也是在迎接他自己的崭新的生活。
正如影片末尾插曲所唱:“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尽管我的灵魂倍受折磨,我们都希望前路义无反顾, 在暴风雨中寻得安宁”。
喜欢镜头的情绪表达:费德在胶片冲洗店看到相机很惊叹,镜头是对着一排相机扫过去,就像费德的视线从左往右缓慢扫过;最喜欢的镜头是家庭聚会的照片冲洗了出来,费得捏了又捏照片,过了一会儿镜头又聚焦到他颤动的脸;影片开头和其他某些画面处理得像油画一样,有一种时间感和寂静感,观众看画面,就像费德看自己的生活。
虽然是节奏缓慢的治愈片,也有一些情节有细微的冲突和张力,于此处最动人心弦。
费德拿到相机,拍了很多“艺术照”——是家里的电话、墙壁、饼干、静物,全是家里的东西,他对生活多热爱啊。
而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都已拍到了远方的景色。
(非家庭主妇)一开始或许会觉得妹妹有些讨厌。
但看到最后,她拦不住费德出门、崩溃地跌在家门口,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就是东亚女性为家庭牺牲、没有自我的一生。
换个视角,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而她对费德的厌恶,只是对自己人生无法稍喘一口气的投射罢了。
这部片子真的挺治愈的,虽然看起来整体氛围很平淡,男主桑切斯是个几百斤的大胖子,不仅胖还挺自卑的,这个片子很真实的,没有什么过分的套路,没有以往的片子一个胖子很励志突然变得很牛掰,就像港片大块头有大智慧刘德华演的那样浮夸,男主的颓废很真实,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每个动作和细节都很真实,还有家人的反应。
真的几个真心朋友对一个人克服困难和自卑真的很有帮助,还有男主也没有放弃对于美和摄影的追求也挺让人感动的,片尾曲也很好听。
桎梏之内、风平浪静,心愿之外、波涛汹涌!
2.5。
把或许死水一潭的电影时长精简一下拍成短片,这样节奏快起来旅社那里的冲突才能把老态之龙睛点亮,节省大家的时间也达到了关爱边缘人群传播正能量的效果。★★☆
又是一部极其孤独的电影,不,听起来很孤独,实际上很温暖。真想建一个孤独到极致的豆列哈哈
纯真到冒傻气的情感 是真的好疗愈啊~
一个超级胖子,普通老百姓,喜欢拍照,最后在朋友和小舅子的帮助下到了海边等待看日出
限制费德行走距离的是他身上挥之不去的赘肉,而禁锢我们的,是很多无形的“赘肉”:每日机械重复的工作,平凡而无聊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三个人的报团取暖总会等来日出🌅。
一颗平常人两倍大的心脏在危险地下坠,一次花费了平常人二十倍努力的日出在拼命地跃起。
超重摄影师和西班牙死亡笔记,海边等待日出,知心好友两个足矣
有时候朋友往往会给你勇气,让你能够勇敢的去尝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拉蒙和保罗就是在他孤独又低沉的时候出现,拉蒙带来的照片以及相机触发了他内心中的渴望,保罗的朝气以及陪伴给了他勇气,为什么不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尝试一直以来被限制,不能尝试的事情呢?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旅途上的距离,更是内心走出大门的距离
2020.02.15心中有蔷薇,奈何虎躯嗅不到。有朋友带去大海,日出还会远吗。
我的人生我的梦
仅仅依靠别人的善意,走不了多远。
谁又是不孤独的呢?影像店的小哥和男主的小舅子其实也是孤独的,他们和男主在一起也许有同情,但更多的是这种相伴也能解救他们内心的孤独。胖子其实很幸运了,找到了摄影这个爱好,拍出来的照片水平也可以,不管自己多臭也有朋友陪在身边玩耍,有深爱自己的妹妹,有愿意一起去海边看日出的好友。
朋友多来我家做客
性冷淡风的镜头和色调,讲了一个如此温暖的故事。
友情就是,在你变成鸵鸟的时候,带你装逼带你飞。
看见他那么胖,我就要哭了,T﹏T我感觉看到自己老年了,一个人,一间破屋子,一千斤
刚开始质感真的好哦.. 越到后面越像墨西哥连续剧。喜欢俩人坐床边,串着珠子唱世上有人比你更惨,始终是阳光的调子。
三星半,简单轻松得像一杯加糖咖啡,里面的那种孤独感和温情我都很喜欢,有种《心房客》的感觉,可惜电影到了第三幕明显弱了很多。不过摄影和音乐还是不错的,男主角庞大的身躯和两个瘦小男配角的对比也有种微妙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