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了解基本故事和演员阵容的情况下 我抱着9分左右的心态去看的。
看之前我觉得豆瓣这个分估计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这类题材的片子太过挑剔。
看完之后我才知道我错了 这戏如果没有富大龙就是个废。
特别是润生跟俩女主的线 我在电影院简直尴尬得想离场 我寻思着不放感情线对这个电影徽班进京的主剧情也没影响啊 为啥非要放而且还这么详细地放这种感情线??
跟王子文春荣那个角色的毁三观 跟马伊琍那个格格角色的尴尬癌 偏偏演员们演技还真挺不错的 演这样的线就更让我尴尬了。
首先春荣是被迷晕偷出来的 在那个时代这就相当于被润生毁了名节吧?
而且历史怎样我不知道 但电影里来看春荣之前对润生也没啥感情 结果润生三言两语卖卖可怜和决心就决定跟他了?
这也太生硬了吧?
甚至还直接就这么啪啪啪了?
what?
就算你忽然莫名其妙忽然爱上了 你也要想想你父母吧!
再说润生 戏子不许娶良家女是规定 不说这个规定合不合理也不说女主一家的态度 但是当时大环境就是这样的啊!
你就是不能娶啊!
结果你做戏子都还没成角儿的时候就把姑娘弄出来 你想过她以后怎么办吗?
最关键的是 人家私奔都是两情相悦 你这人家之前都对你没感情 你硬把人偷出来也太渣了吧!
不能过明路那就先把姑娘的人搞到手?
这比现代那些为了不给彩礼先把姑娘肚子搞大的渣男还无耻!
现代的姑娘自己硬气起来可以重新生活 那个年代姑娘就几乎等于死路一条了吧!
还有格格 马伊琍出场的时候我以为终于能顺口气儿了 多好看多睿智多高贵!
结果!
好好的人设为什么非要跟润生搞暧昧啊 什么西厢什么牡丹亭!
你们就不能好好当纯粹的知音吗?
非要搞腻腻歪歪那套!
格格多好的人设啊!
最后简直立刻落了下乘 润生也连带着显得更渣了一些 这是图啥!
男女直接难道非要搞点暧昧才算正常??
润生这个角色简直妥妥的杰克苏 我的妈 我没想到我看网文完美避过这种小说 反而在这种我以为正剧的电影里见到了!
这个角色简直浑身缺点 但就是命好呀!
从搭档 老东家 师父 岳九 到春荣 格格 简直全围着他转全都欣赏他全都帮助他 醉了!
他没担当没脑子意气用事毫无大局观最重要的是还渣 如果不是命好 春荣那件事他简直会害死春荣还有他师父!
监狱回来一蹶不振还得靠老东家师父来费苦心敲打他 春荣还在那受苦呢!
就这么放任自己自怨自艾?
还是个男人吗?
刚被格格叫去的时候还端架子 也就是自带光环 不然这么得罪贵人你自己死了没事 那是封建王朝啊喂!
难道不连累你一起去的搭档?
不连累后面那一大家子戏班的人?
醉了!
我真是完全不明白为啥非要这么写润生春荣格格 不写或者一笔带过也比现在好多了!
最后!
吹爆我岳九!
富大龙真是宝藏我就知道他这种妖孽角色最合适了!
三星全给他!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为戏而生,为戏而亡,挺不错的历史改编剧,相对于我们这一代人都了解的知之甚少,对于我们的下一代的来说估计都没有多大的兴趣听,只能说我们可以很愉悦的接受外来的文化,对于经典的东西我们却无法传承,可惜了国粹京剧的没落。
对于作品拍的有点象电视连续剧的既视感,唯一不喜欢就是最后一幕的大团圆的结局,个人觉的以当年的那种历史背景既然都守寡了就应当守妇道,又何必找曾经的“未婚夫”来个大团圆的结局显得有点画蛇添足。
这部电影的群演稍显有点差镜头感十足,群演的戏份太假了。
《进京城》怎么看都像是精剪版的电视剧。
故事改编自历史真实事件“徽班进京”,讲述一众“戏痴”的爱恨情仇。
其实作品有着一个很讨巧的题材基础,在那个年代作为娱乐明星的“角儿”们,他们一生为戏痴迷,他们一生渴望感情,但他们身份卑微,命运只能由他人掌控。
这些特点都赋予了故事很强的戏剧冲突,同时也给予两位男主足够的表演空间,而其中富大龙的“岳九”更是把角色演出了血肉,一个地道的西北汉子,能把一位旦角儿塑造的如此到位,离不开他的努力和用心!
但把这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就是我们的导演胡玫,全程单一生硬的淡进淡出转场,将故事切割的七零八落,全片所谓“四平八稳”的叙事节奏,可能只是导演技法穷尽的另一种说法吧。
4分。
Ps:虽然确实没啥可比性,但看到这种题材还是会想起那部经典中的经典《霸王别姬》。
看到有富大龙老师我才充满了期待。
发现上映了可排期少得可怜。
看剧情介绍难免会和霸王别姬比较。
但是从时代背景到人物冲突完全没法比。
虽然影片一开头想用戏子下九流等在当时不被世人看得起来的卑贱身份来突出人要高看自己才能被人看得起的立意,但真的塞得有些生硬啊。
有种为了冲突而冲突的感觉。
看完全剧的感觉不像部大戏,像科教片。
四星给富大龙和马伊琍。
影片一开头的特写镜头,没有用滤镜去柔化明显的脂粉感和略粗糙的手就是为了贴近岳九这人物,用他戏里的话,虽说是唱旦角的可是他还是个爷们。
他和程蝶衣一样都是戏痴,但不一样的是程蝶衣活在戏里他活在戏外。
从他一刻都不放松的练功和拚尽全力要争回的一口气,他有戏魂更有戏骨。
富大龙老师的演技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夸他。
他饰演的旦角媚而不俗。
既有旦角的柔美又有骨子里爷们的硬气。
最喜欢他的两场戏一是求班主带他入京搭戏。
这个表演可谓层层递进,既有有求于人的无奈也不失名角的身份与气度。
最后那一下眼神透出的光,明明是求人我却看到了秦王的虎狼之态啊 哈哈哈。
话说开头我好像看到嬴华了?!
二是,给乾隆演戏前他已经支持不住 靠着金针强撑,那奋力的抬眼拔针。
最后我愤愤的想,润生何其幸运,有凤格格这样一个知音,而九爷何其不幸,可能连那句深得朕心都没听见。
转念一想,我又有什么资格替九爷感慨,九爷什么都明白呀。
马伊琍实在很适合清朝阿哥的妆扮啊。
最后一次见润生前悉心妆扮的那几个镜头很美。
我搞不懂,明明化那么美,为什么转头又是死亡芭比粉色系的唇彩。
她可不可以不要涂那些颜色啊,我瞬间会跳戏到罗子君。
她饰演的格格是个赋予上帝视角般的人物,完全是一个教科书般的现身说法教你怎么做合格的观众。
捧角儿的行为规范示范。
立意很好,可人物之间关系与冲突就淡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戏里 马伊琍说人要活得有规矩才踏实。
以前觉得人要任性才不枉活一场,像蝶衣,不疯魔不成活。
后来才知道,所有任性的背后都是岳九爷那样十年如一日的练豆子功在支撑着。
自从5月初上映以来,一直想到电影院看进京城,奈何拍片实在太少,终于赶在快下映的时候跑去看了。
一个很小的影院,一个很小的厅,意料之中的不多的人。
在场的看客普遍年纪都很大了,更是有几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这个片子可能真的很小众。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徽班进京的故事,富大龙饰演的岳九是一位旦角名角儿,被陷害被赶出京城,这成为了他的心结,终其一生就为了能重回京城唱戏,岳九的原型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魏长生先生,据说这位老艺术家是惊才绝艳,艺术登峰造极。
他是最后演完了一场戏,然后死在后台上的。
戏大如天即是如魏长生也是如岳九。
为了能跟春台班搭班进京城唱戏,岳九不惜丢掉尊严跪求班主;为了能在皇上面前唱戏正名,已经病入膏肓的岳九靠扎针刺穴顶着一口气坚持唱完;终于在听到皇上御批:”甚得朕意“后微笑着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戏大如天,戏重于一切,重于金钱、重于尊严、重于生命,在岳九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电影中,有一场“踩豆子”的戏,体现了练功之辛苦,据说是富大龙和导演聊出来加上的,在豆子上的稳和美让人感叹,角儿就是角儿。
很难想象富大龙并没有用替身,一颦一笑,婉转身段,都是富大龙“演”出来的,富大龙就是岳九,就是那个名冠精华的角儿,真的是要吹爆富大龙的演技了。
说完男主角,再来说说其他角色,不得不说,胡枚导演选角选的很好,每一个角色都很贴合,没有任何违和感。
年轻有为的润生、清纯温婉的春荣,甚至是东家、班主都完全与角色合二为一,很自然,很带入。
特别要说的是马伊琍饰演的格格,马伊琍把皇家格格的大气演绎的淋漓尽致,把对润生的爱和爱而不得表演的深入人心,让我觉得那个爱戏懂戏的格格就该是那个样子的。
徽班进京是历史上的大事,50年后诞生了国粹京剧,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多少个戏班多少人付出的结果。
戏子,在那个时代代表着下九流,但借用格格说的一句话,别人贱看了你,你不能自己把自己看矮了。
在电影的最后,导演细数了从同光十三绝开始的京剧名家,四大须生、四小花旦,这些角儿用自己的毕生让人们爱上了京剧,让别人看得起了“戏子”。
人之贵贱,不在于身份,只在于自己。
整个电影风格很“传统”,画面精致,服饰走心,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地方的剧情转换略显生硬,可能是受限于时长限制吧,很喜欢这个题材,不过可能真的有些小众吧,小众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喜好本身就不是能强求的。
电影中,班主给润生的儿子起名长庚,影院里依稀2-3个人同声轻轻道出了程长庚三个字,值得会心一笑。
故事感很强,四大徽班进北京那段历史其实也算得上是一段传奇,现在很多人只知京剧但不知其所以然,富大龙的演技简直出神入化,把一个男旦演的入木三分,整体人物性格、节奏把握,功夫身段都非常出色,把一个有血有肉有尊严有骨性的人演活了。
在那个年代戏子的身份地位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就算成了角儿成了名,在看客眼里也还是个玩物一般的物件儿,但是身份高低不在他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
印象最深的是说爷虽然演的是旦角儿,但别不把我当爷们,只有这样的自爱、自尊和坚持,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总的来说拍摄和表现手法无功无过,但是作为传播这段历史的载体,没有被更多的人看到也实属可惜了。
由真实历史人物事件改编,记录国粹前身缘起的题材符合时下主流文化价值观,身为一名安徽人,我为徽班进京感到骄傲!
胡导到底会选角,富大龙老师和吴敬涵都有练家子的底,演员最重要的是演技,老戏骨+优秀青年演员的黄金搭档为故事情节再加分。
影片中特别喜欢岳九扮阎惜娇和穆桂英的片段,凭着尊严吊着最后一口气执拗进京的九爷,在得到了乾隆爷高度评价之后西去,也是毕生心血和抱负有了最好结果。
汪润生(程长庚之父)最后身着红颜知己凤格格赠予的黄忠行头演绎《定军山》的片段也是大放异彩,老生也能立显俊逸阳刚之美。
影片戏剧冲突还不是太明显,有点平淡了。
突然想起几年前文艺联春晚邀请了谭鑫培的后人,祖孙三代继承京剧演艺事业,一个青年人在当代能沉下心把京剧当成事业真叫人敬佩👏我国的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技艺从前都是金贵得只能家族、师徒相传,现在开放了,却没几个年轻人乐意花苦功夫学习钻研,希望国家可以多多重视,断不可断啊!
有机会一定要去听几场当代京剧名家名曲目!
看电影的契机很奇妙,先看了好友推荐的《东邻西厢》漫画,抱住放松一下的心态去接触京剧类题材。
最早对京剧感兴趣要说小学时期的《梅兰芳》漫画,更多是沉浸于精美的画工,对京剧还是蛮陌生的,再尔是喜欢看戏曲节目的母亲,因为“喜欢他们的扮相”,最近期赶上元旦晚会央视播出了《戏曲》,1.3日凌晨碰上电影卫视播出《进京城》,有了《东邻西厢》建立起对社会背景、人物关系等的初步认识,在观看《进京城》时更好地了解了。
电影讲述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徽班进京而带来京剧繁荣的故事。
我对此最初步的认知止步于历史课本零星的几个字,更多的是好奇心驱使我看完了电影。
画面:跟随镜头像是在看纪录片,想到荒木说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触动人的作品。
”对中国戏曲的初步印象是“武功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一身华丽的行头,都有过人的基本功,力量与美感相融。
一瞥一眼,一个手势一个身段都是身体肌肉的控制。
我很喜欢反差感,褪去凤冠霞披十年如一日的枯燥练习,一身薄汗衫,素净或是布满皱纹汗水与油脂的面容,与精致舞台宛如神仙的竟是同一人,他们能忍,为了那三声好,他们能忍。
最喜欢的画面是监狱里九爷清嗓子然后起舞的片段,哪怕处于深渊。
对比囚徒绝望双眼的特写,只能说震撼,这得是多大的热爱啊,对比接触过的人与事特别是自省,我从未有过这些付出,有些人之所以青史留名是他们应得的,因为他们只是想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含一丝功利之心。
语言:我真的太喜欢角色对戏的寒暄了,中国语言真是博大精深!
特别喜欢格格和润生之间的谈话,其次是东家和润生的谈话。
格格通过试探让润生抓住老爷戏的精髓,说话之道三分点到为止,听着很舒服!
东家在润生因周身刺耳的声音想放弃唱戏时,邀请他去见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抓住扰乱润生思绪的源头托人带回情报,嘴上说着把决定权交给润生,但怎么想都是润生欠下了好大一个人情。
最后凤格格拯救两人于水生火热之中,润生前来感谢,两人对诗的画面虽然有点牵强,但颇有日式热血少年漫中歌颂的友情与义气。
特别喜欢格格这个角色,大气,说话稳妥不紧不慢,临危不惧,认真思考步步为营。
惜才,爱才。
浓郁的老北京味,在纠结怎么回报格格时,九爷一句“演好你的戏就是对格格最大的回报”。
印象很深的词是九爷提的“惜福”。
对比电影外的我们面对诱惑总是产生太多的贪欲,应该惜福。
转换为实践者的角色,用俗气的话语来讲述这才是工匠精神吧,没有退路,没有人看好,但心中怀揣梦想,没什么高低贵贱,自重自爱用心做事就好。
我一直以来对国产电影不感兴趣。
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胡玫,才心动去看。
她以前导演的《汉武大帝》我特别喜欢,得知她是一个女导演,还曾导演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等几部赞誉很高的电视剧,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高希希等同为著名的第五代导演。
在一个男性为王的世界里,诠释着男人的故事,并且获得得无数重要的奖项,心中倍生崇敬之情。
《进京城》是著名编剧邹静之取材“徽班进京”历史事件改编而成,耗时6年潜心打磨。
期间,换过三任导演,最后由著名导演胡玫执导,马伊琍、富大龙、马敬涵、王子文、焦晃等实力派演员加盟共同制作的影片。
电影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的故事,以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两位戏曲天才爱戏入迷、坎坷跌宕的传奇人生。
这里说说我的几点看法:1、服装、道具、化妆,包括摄影都很有美感,相较以前的国产电影有很大的进步。
2、故事发展中有很多交待不清楚的地方。
也许,胡玫擅长拍摄电视剧,在长篇大作中娓娓道来讲故事。
但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在删减剧情时造成了衔接上的问题。
而且,故事高潮也没有很好地被烘托起来,结尾又有点虎头蛇尾,让电影显得有些平庸、不出彩。
一群精英,搅和到一起,出了一锅家常菜。
可惜了!
3、重要人物汪润生的表演不够丰满,主角的表现有生硬。
他和女主角春荣之间的感情过程没有很好的交待和过渡,显得剧情发展有点突兀。
反而是第二号主角九爷抢了他的光芒。
九爷的表演倒是十分的有味道,尤其那场月下豆子上练习的戏,从身段到手法,把一个爱戏、入戏的戏痴表演的入木三分,“你要唱得让鬼附身,魂附体”。
但过后回忆,感觉表演有些太过刻意,透着那么一股油腻的感觉,不似张国荣在《霸王别姬》中表演的那般对艺术的执着、纯情,达到人戏合一的境界。
4、马伊琍还是演现代戏比较自如,本戏中的格格演得气势不足,远不如TVB的佘诗曼、蔡少芬对古装戏的把握和驾驶能力。
真心地希望中国电影能学习学习韩国影视的表演,故事架构逻辑严密,情节推动步步深入,演员的表演细腻、自然、感情充沛。
不管是情节的衔接,还是人物情感的过渡,自然、流畅、一气呵成,观看时让人有入迷的带入感。
整部剧美味演员都是那么的专业,尤其富大龙让我大吃一惊,演技太棒,完全看不到之前角色的影子,唯一缺点就是将京剧演员幕后继承东西没有演出来,只是考台词带过!
只是个人观点。
整部剧美味演员都是那么的专业,尤其富大龙让我大吃一惊,演技太棒,完全看不到之前角色的影子,唯一缺点就是将京剧演员幕后继承东西没有演出来,只是考台词带过!
只是个人观点。
没有想象中的好,可能预设是经典了。搞不懂胡枚邹静之的组合制作的戏怎么这么乏善可陈,平庸无奇。
从头到尾没有讲清一件事,没有塑造一个人物,没来由的混乱破碎剪辑,毁三观迷晕拐带妇女爱情线,拍戏曲题材连功课都不做的吗(千里送京娘是建国后根据江淮戏移植的新编戏,扮相也是新设计的,竟然穿越到乾隆年间。片子开始时表演活捉的扮相也是后来去鬼化的改良扮相,不是原貌。牡丹亭唱词"是答儿闲寻遍"也说错了。)。凤格格“我想把你叠起来揣进怀里,想的时候就打开看看”的弱智台词和含香拿熨斗熨平蒙丹眉头可以一战,富大龙装腔作势阴阳怪气欣赏不来,胡玫一贯膜拜皇恩浩荡的奴才味道是改不掉了。
实在
1、抱着期待去的,以为至少可以听一段戏呢,一窥京剧的魅力,可是真没看懂,原来这部剧就是放给专业人士看的,有门槛。2、王子文过来打了个酱油,整部剧平铺直叙,没啥矛盾,官商和谐,皇帝体谅下面,有情人终成眷属,知己亦求得。
拍的啥乱七八糟的
好失望,期待了挺久的,但是不好看,按理说这个题材和故事容易出彩的。
虽然在弘扬京剧,很多地方却是在糟蹋
好!真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要讲述戏清年间戏剧起源的爱恨情仇,诸多人物感情的交织、历史背景下对戏剧的不懈追求让人印象深刻。其实各行各业都是,成功离不开台下的苦工。片中有一个观点很好,”演戏的再好最需要的还是会看戏的观众”,可能现代人不了解戏才看不懂,不觉得哪里好。最后马伊琍演的很好~ 富大龙(岳九)真的是演神了,一颦一笑一个神态都让人折服!
看毕,导演胡玫来现场交流,气场强大,行为言语皆强势,不愧是拍出了《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女导演啊!四星支持,还有富大龙演技是真的好,碾压所有,除了焦晃老爷子出境的那几分钟!
好看!富大龙演的太棒了!
正好最近在学敲锣鼓…)总体感觉人物还是人物偏扁平…这个故事还是有意思啊。戏子无情,地位低贱。可又有那么多人爱戏,这世界常常这么矛盾吗?
演员表现确实不错,厉害。啥事都得付出和入迷。
为了这个电影,我真的是找了很久的资源。虽然没有期待中的那样,媲美《霸王别姬》。但富大龙真的很亮眼,美中不足的就是商业气息过重,最后那个女二能再回来,我觉得有点脱离现实,如果他娶了一个普通女人,不是格格也不是初恋,我倒觉得真实。
粗糙的镜头语言,台词表现以及情节衔接,让没有惊喜的剧情和故事发展,人物成长更平庸。虽然是真事改编,但是完全没有传奇感。胡玫好好拍电视剧吧。另外猫眼9.3认真的吗?
3315——戏比天大(徽班进京)——2022.12.6
除了富大龙之外,都很不喜欢,尤其是那个什么格格。
是什么力量让人周六起了个大早舍近求远还花了80块坐在vip包厢忍受两小时古早风cctv8古井贡酒热播剧场剧情稀烂的杰克苏传奇电视电影?那是对富·驷·大龙老师爱得热烈深沉……
两条线真的太散了,男二的演技有点拉垮,专注岳九一条线多好,富大龙很出彩啊。
也就是题材好,题材值一分,富大龙、马伊琍各一分,其他的很一般,感觉就是电视剧缩减版
真的太像电视剧了。这本子肯定不是邹静之自己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