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梦”不属于全龄人动画电影,而是主要给小朋友看的剧场版动画,所以本身低龄化没什么,因为去看不为其他,只为那几分深切的情怀。
而儿时看“哆啦A梦”都是感受情绪的共鸣,和大雄一样为新奇的道具惊奇欢喜,对充满各种经典元素——如法老、太空、魔法世界——的奇幻的冒险感到兴奋。
懂事了看,类似的情绪基本不会被带动了,但能感受到很多真切的人文关怀。
如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大雄妈妈对大雄的管束),幻想与现实的冲突(被要求送走的幻想宠物),社会问题的展现(土地问题),以及对历史的尊重等等。
这些深入浅出的内容在动画里得到最直观的表现,和网友喜爱的对“喜羊羊”“熊出没”一类的调侃是截然不同的。
你可以站在看待电影的角度指出这一部哆啦A梦很多不好的地方——尽管严格意义上它也不算是电影——但不可否认它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动画作品,就像原作者藤子不二雄的系列其他每一部作品一样。
不过没有情怀的还是不要看了,更不要搬出自己那套评判电影的标准来评判它惹人嫌。
本来就是儿童动画,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又开始看叮当猫了,豆瓣上评分并不高。
但我想看,或许每个人的冬天都需要一些什么,火锅、电热毯、保温杯、听范晓萱唱《雪人》或看一部哆啦a梦。
大雄考零分、小夫被逼学外语、胖虎有干不完的活儿、静香(什么原因忘了)、哆啦a梦怕家里那只仓鼠,所以大家一起离家出走了,计划去七万年前的地球。
仅仅看到这里,我简直要流下回忆的热泪。
小时候看哆啦a梦,对任意门有不一般的执念,痴迷瞬移。
在一个冬天晚上,我梦到自己真的拥有了任意门,而我用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瞬移去卫生间。
因为梦里的我十分尿急,但是不想起床,对于南方人来说,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半夜爬起来去更冷的卫生间,是一件残忍的事。
梦里的我灵机一动,用任意门去了厕所,当然,我以为自己人在厕所,所以尿起来非常地顺畅,一开始还有些犹疑和试探,到了后面简直不管不顾。
光良唱“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是在2005年,对我来说还是有些晚。
因为当晚我就发现了这个残酷但是早知道早好的现实——我被冷醒了——发现尿床了——世界上根本没有哆啦a梦和任意门。
尿床,以6岁高龄尿床,对谁来说都是一个打击。
梦醒时分,欢迎来到没有任意门的现实。
谢天谢地,从此我再也没有尿床过,尊严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看电影的时候,我开了弹幕,大家都在刷一些带有「回忆」、「童年」、「童真」、「怀念」字眼的短句,其中有一条弹幕格外醒目——以后要是生出大雄这样的儿子可怎么办?
这群看着哆啦a梦长大并曾经无限代入大雄这个角色的人,已经到了操心孩子的基因的年纪了。
以前千方百计离家出走的小孩,现在害怕生出会离家出走的小孩,不失为一种做人的福报。
做人或许就是,此刻屁股在这头,彼时屁股在那头,由屁股上的毛细血管向大脑神经释放指令。
可是不离家出走,怎么见到七万年前的地球?
难道小孩要像大人一样做着乏味的工作,重复无聊的生活吗?
永远在此地,也就永远没有新生活。
后面就是常规的动画片套路,拯救、团结、与暗黑势力斗智斗勇、占上风、大团圆、泪洒现场。
动画片总是这些情节,影视剧总是这么设定,可我们还是喜欢看。
电影里的生活有两点好,一是情节转折带来的痛苦是确定的,关关难过但关关都会过的;二是生活的苦难是有尽头的,要么在一小时二十分钟,要么在一小时五十分钟,没办法,电影总要结束的呀!
生活不会结束,也因此一切都不确定——山水轮流转,你倒是转呀,生活说:别急,还没到点。
人有时候会不确定能不能活着看到山水轮流转,说不定转的周期比你生命还要长呢?
一年前,庞博发过一条微博:只要跑得足够久,所有雨都是阵雨。
我马上照葫芦画瓢,发了一条:只要活得足够久,所有的痛都是阵痛。
当时觉得很励志,现在很想问,久到底是多久。
没人知道多久,我想这是生活的迷人之处,可爱又可恨。
一年前,我和朋友打算一起开个播客,我想了个名字:本地不宜久留。
当然,这个播客至今也没有做起来。
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本地不宜久留。
想起每次搬家的场面,我很喜欢搬家,去一个新的地方,总是一场冒险。
那种不熟悉的感觉会让人浑身充满警惕,会注意路标、注意楼下便利店、注意红绿灯以及左拐或右拐后的那条路都有些什么新鲜场景。
解锁新场景,人的感官也被激活了。
直到对这里感到熟悉,熟悉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迟钝,迟钝太伤人了。
这也是本地不宜久留的全部内涵——避免陷入迟钝。
所有的事情都在等一个转折,没有转折就没有事故,同时也没有故事。
不得不提一部古早偶像剧,《转角遇到遇到爱》。
为什么过去了这么多年,偶像剧的剧情一点都没有变化。
有一天我在家吃饭,随手打开了一部当下的偶像剧脑残剧,和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些剧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女主/男主闯进了男主/女主平静的生活里,制造了一系列事故,在事故中,爱情长出来了。
没有事故,就没有爱情故事。
但大家还是要看,因为故事的本质就是起承转合,只留在原地的人,可不会拥有爱情故事啊。
当然,爱情没什么了不起的,好看的永远是故事,而不是爱情。
许鞍华的《第一炉香》上映蛮久了,一直被骂。
原著里葛薇龙本来在上海,想去香港读书,故而投靠了姑妈,于是有了后来一系列的故事。
谈《第一炉香》,谁都会想到葛薇龙第一次进姑妈给她准备的卧室,打开衣柜,看到那一柜子富贵荣华的衣裙,她幸福得发昏。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念头。
没有这个念头,没有第一炉香。
后来她每每在分岔路上做选择的时候,都是这个「留在香港」念头助推了她一把,否则,做这些选择干嘛呢?
她一步步堕落完全不意外,因为给自己的人生来了个大转弯选择留在香港的葛薇龙,注定就是后来为了留下了无限妥协的葛薇龙。
一环扣一环,一幕接一幕,故事流畅顺滑,是命中注定。
去年,一位朋友和女朋友在一起多年最终依然闹得分手,他不堪痛苦,研究起了紫薇命盘命理学之类的,他说他特别想在现实中找到一个能够证明他俩真的有缘无份的证据。
刚听到时我觉得特别好笑,心想怎么有人信这个呢?
过去很久了,突然想到这件事,觉得没那么好笑了,甚至对他这种行为肃然起敬。
当时我们有过一个争论:我说:如果人的命运是既定的,那不是说明人要么根本没有自由意志,要么自由意志根本起不了作用吗?
如果命运发给我12345张牌,那么此刻我意识到了这就是命运,于是我干脆掀了这张牌桌,一张牌也不要,不玩了,那怎么算呢?
命运对我还管用吗?
朋友说:有没有想过连你掀牌桌这个反常举动,也是写进命运里的呢?
我最初接触《哆啦A梦》是从漫画开始,那时它还叫做《机器猫》。
<图片1>不论是面对爸妈、老师的批评,还是积压了一个长假的作业,或是与同学、朋友间的摩擦,只要投入到《哆啦A梦》的世界,这些都会淡然退却。
而尚未待少时爸妈咬牙切齿地撕毁漫画痛斥的,“沉迷于这个,你就废了”的状况发生,如今我自己就已难再代入情境。
明明配音、画面、剧情都比曾经大幅进步,但看着银幕上接连不断的神奇道具,听着身边孩子们的开怀大笑,我能清明地看见曾经心中的理想乡,却再也找不到隐去的路。
果然是时光荏苒,阿蒙、小叮当、机器猫、哆啦A梦、蓝胖子,它守着一代又一代的童心从未改变,但我已经变成了小时候自己不喜欢的样子……<图片2>但至少还有一点,是让我觉得安慰的地方,我不会像曾经的家长那样无理粗暴,如果我有孩子,我会放心地把它交给《哆啦A梦》——1它有纯真的童心《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的故事,是从几个主角共同的一场离家出走开始的。
<图片3>不论是剧场还是TV,“离家出走”几乎是《哆啦A梦》系列,大部分故事的起点。
<图片4>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家长们的担心。
但是让我们看看他们离家出走的理由——大雄是因为考试零分;胖虎是因为要帮家里送货、锄草;小夫是因为被逼迫学习汉语、法语;静香则是被逼练习钢琴;而万能的哆啦A梦,是因为爸爸代养了它最害怕的啮齿动物。
这一系列的简单的原因,与大人们想要逃离惶然的生活,却又不知所踪的迷茫不同,它们想要的只是无忧无虑,这多么符合孩子单纯的心性。
<图片5>大人们在用自己已蒙尘的心揣度小孩,认为孩子也应当老气横秋地中庸隐忍。
而大雄一干众离家出走后,并未沉迷于不良嗜好,而是在史前无人的日本,有序的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没有压迫、纷争,充满无限惊奇、美好待其探索的世界。
<图片6>相信世界的美好,对世界葆有好奇,这又是多么朴素、纯良的童心。
无需大人们多言,随着成长,孩子们自会知道,哆啦A梦不存在于现实,改变世界要靠自己的努力。
甚至以现在小孩的智力,恐怕他们在甫一接触这动画时,便已对此了然于心。
与大人们唯一不同的一点是,他们还愿意相信这样纯粹的冒险故事——“我没有竹蜻蜓、任意门、航时机,来探索世界、预见未来、改变过去,我只是片刻进入到这心想事成的美好国度,来圆满梦想。
”这样的童心不好吗?
只这对此关照的一点,如果我有孩子,我定会放心地把它交给《哆啦A梦》。
2它教会孩子独立哆啦A梦装有无数来自于未来,奇妙先进的道具的四次元袋,<图片7>是多少人小时候的梦寐以求,我还清楚的记得考试前,我希望能有记忆面包,只要往书上一摁吃下肚,书上的内容就铭记于心;<图片8>好吃的东西只剩最后一口,我希望能有分裂药水,只要往食品上滴一滴,它就能细胞式的无限分裂;当眼巴巴地望着别人吃了什么美味(原谅小杀姐姐天生的吃货属性吧),我希望能有分享口香糖,只要我和吃东西的人各一半嚼一嚼,就能尝到他吃的东西的味道……但这又让大人们产生了,关于孩子能否独立自主的担忧。
大雄每每遇到困难,的确会第一时间哭闹着找哆啦A梦帮忙,哆啦A梦也总是会拿出解决问题的法宝,但动画里从未说过,可以倚靠道具万事了。
<图片9>动画一直在向孩子们灌输,道具是帮助生活变好的手段,但完全依赖于它们,则会让事情变得一团糟。
而《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中,当面对携有23世纪科技的大反派,来自22世纪的哆啦A梦的道具无能为力时,最终将之战胜的,是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工具与坚毅。
<图片10>不能投机取巧,让世界变好,只有靠自己的努力。
对于动画这样的理念的传达,有什么可不放心的呢?
另外,这部剧场版中有一个道具,叫做“停止时间闹钟”。
只要一摁,除了持有闹钟,或闹钟碰到的人,世界上所有的时间都会停止。
<图片11>这是多么imba的黑科技,我在观影时突然想到,有这牛B的道具,我就发啦!!!
可是转念便忆起小时候看它上一版动画时,我并未作此观想,甚至并未觉得它和其它道具有甚区别。
所以,只能说……童心与便利的工具皆无害,下作的是长大以后的人。
有这种对独立意识的灌输培养,如果我有孩子,我定会放心地把它交给哆啦A梦。
3它倡导爱与和平记得小时候,有一阵子兴起了对日漫的道德批判,称其为“日本用来销磨中国少年意志的文化毒品”,《哆啦A梦》成为了其中的典型。
对此,且不说哆啦A梦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图片12>单就这部剧场版来看,想要离家出走的少年,发现土地都已有主,于是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不觉得荒唐吗?
土地早在有人之前就有了,可是人们却自作主张的,各自把它们占为己有,是谁赋予的他们这样的权力呢?
”看似不切实际的天真,但这种对人类物欲、竭泽而渔式的发展的思考,难道不应当是启发孩子去打量的问题吗?
给其播下对此思考的种子,难道不比直接让孩子打小开始争夺、占有更好吗?
看似简单的《哆啦A梦》,对孩子积极正面的世界观的塑造还不止于此。
这部动画中,就大雄一干众在七万年前的日本,要赶往中国的情节展开了讨论——“因为冰川期河水结冰,所以海水体积大幅度减小,海平面下降,日本和中国的大陆就连起来了。
日本人的祖先,就是这么从中国大陆迁徙而来。
最初的时候,人类的祖先发源自非洲,就是这样迁移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定居下来。
”
配合着这段台词,画面上是一棵满是童稚风格的树,镜头由枝繁叶茂的树冠慢慢移至粗壮的树干、扎实的树根,厚密的树叶在明媚的阳光中舞动,诉说着天下本一家的理念。
这种对爱与和平的宣扬的视点,已经比那些打打闹闹、唱唱跳跳的动画,高出了不知多少个层级。
所以,如果我有孩子,我更会放心地把它交给哆啦A梦。
尽管我们终将长大,尽管现实总是无情,尽管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堪,但这些都不属于孩子。
孩子的世界就应当是充满想象的,应当是无忧无虑的,应当是相信善良美好的。
可能如今以我们被尘世浸染的心,再看《哆啦A梦》时,已难拾当年的兴奋激动,但至少我们并未将之忘却,我会相信今后的孩子,能被那个世界感召,更好的成长,因为我曾从中感受过美好。
这是儿童动画能给孩子们,给世界带来的最好的影响。
如果我有孩子,我会放心地把它交给哆啦A梦。
第一次看到哆啦A梦的漫画应该是在小学二年级吧,是在学校边上的文具店里看到的。
那时候每一个看哆啦A梦的孩子们,内心都会希望有那个神奇的任意袋,随时都可以拿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一直都天真的以为会有一只这样的机器狸猫出现在抽屉里,陪自己度过童年。
那时候漫画的封面上写的还是机器猫三个字,而且不管是漫画还是动画,里面的翻译都称呼哆啦A梦是机器猫,以至于第一次看到长篇特辑封面上出现哆啦A梦三个字以为是盗版,还和小伙伴们争论过机器猫到底是不是哆啦A梦这种问题。
《哆啦A梦:大雄的日本诞生》是我最喜欢的长篇。
那时候一本长篇要6块钱,犹豫了很久,还是最终以三天不吃早饭的代价买下了这一本。
这之后,反反复复看过这一篇不知多少遍,既是因为情节的精彩(区别于短篇),也是因为当中哆啦A梦使用了超过任何一部长篇的道具数量。
再后来,到了四五年级,心智和身体开始发育,就将这个童年里最神奇的漫画伙伴束之高阁,开始关注《灌篮高手》、《足球小将》这些充满了热血激情的漫画,甚至于《天使红河岸》这类言情戏为主的少女漫的吸引力也远远超过了《机器猫》。
这一次,最喜爱的童年故事重新翻制,让我不由地产生了想去重温的冲动。
虽然情节已经烂熟,甚至于有些台词历经那么多年都还能顺着电影里的对白讲出来,但跨越了十几年再重新去看这部童年时的最爱,我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电影里大雄、哆啦A梦和他们几位小伙伴们“离家出走”建造一个属于自己世界的过程,让我不由想到,这不正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努力为自己构筑梦想的过程么?
广袤的世界,仿佛我们出生时的样子,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一步步地走来,就正如他们努力播种、开垦、创造世界的过程。
这个过程里,有收获的喜悦、有强大的阻力,有相聚的幸福、也有分别的不舍。
也许梦想会如大雄创造的三只生物一样,明明已经成功,却最后失去,但那又能如何,毕竟已经努力。
即使是梦想破灭,也可以回到现实,努力做好手头上简单的事情,把握住眼前。
电影散场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们很快就走了,最后留着的,是包括我在内的三名男生。
我不知道另外两位是什么感受,对我来讲,一直坐到片尾曲毕,当然不是在回味情节,而是沉浸在已经很久没有过的童年的感受。
哆啦A梦是不会出现在生活中了,但他代表的童年梦想,却一直都在,随着年龄和经历在不断成长,不断地造就着全新的自我。
再见,小时候的梦。
小时候看动画的时候,还叫机器猫,不过剧情很平淡,所以断断续续的看了N集,在我心中的地位比不上暴力的魔神坛斗士等等。
后来妈妈买了几本机器猫的漫画给我,无聊时候反复翻看,才渐渐的喜欢上这个无所不能的蓝胖子,那时候的梦想是自己也能有一只。
当然了,我只是喜欢蓝胖子,而不是无能懦弱的大雄,一直如此。
剧情好像是复刻版,不过原版没看过。
因为成绩差或者压力大等原因离家出走的一群小朋友却无处可去,最后决定去到七万年前的日本。
一开始种花的种花,挖洞的挖洞,种料理的种料理,养宠物的样宠物,玩的不亦乐乎。
结果发现了来自中国的原始人,获悉了巨尊比的存在。
装神弄鬼的一行人来到中国,在三只宠物的帮助下大战来自23世纪的巨尊比,最后的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了。
剧情什么的很重要吗?
以前看这个,喜欢的就是奇思妙想的种种道具。
这集里面的常规的时光机、任意门、竹蜻蜓就不说了,还有可以种出种种料理的种子,有省力的工具,有空调原始人套装,有火车绳救援瓶和造型奇特的宠物。
不得不说,有些挺羡慕的,我是吃货,哈哈。
可能是真的老了,转眼就是奔三的人了,看着大雄的哭笑和成长,看着众人的友情却再也没有童年时的代入感,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份快乐和感动。
只剩下淡淡的忧伤,是真的越长大越无奈了,整日为了生活奔波,再也没有那些美好的幻想,但是当初的那份童趣我还记得,谢谢你曾经的陪伴,永远的机器猫。
#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映画ドラえもん 新・のび太の日本誕生#哆啦A梦不按套路出牌呀,去年就把野比大雄和源静香弄一块结婚了,本片又回到了小学时代。
看着哆啦A梦的观众都老了,为什么这帮人还是小伙伴呢,人家李雷和韩梅梅就已经长大了。
本片故事放在了环保话题上,为了一片世外桃源穿越到了原始时代。
童年的回忆~不管长多大一直还是很喜欢哆啦a梦,大概是因为希望自己身边也能有一个哆啦a梦吧……可惜……动画的美好也只能存在于想象中,就好像童年也不会延续下去一样……说回电影,剧情其实不太抓人,看的时候经常有看不下去的虫洞,特别是前段,可能对于我这种缺乏耐心的大人来说不算是很精彩的影片。
不过基于它的定位还是不错的,是很适合小朋友的影片。
感动的点和正能量的点都有,前一场出来的小朋友一直在大叫着“好好看啊好好看啊还要再看”,据说还有小朋友看哭,挺好的-_-#总之~看的更多是情怀啊~
作为一个不是蓝胖子天真病患者的成年人陪着某重度蓝胖子控去看的一部之前没有什么特别想法的电影,结果竟然把自己感动到了.不得不说,这样一部经典的作品和形象,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洗礼,依然有着如此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是作者本来的世界观和功力就很宽广深厚,而只有在深厚的土壤上才能长出真正的大树.虽然电影中还是孩子居多,虽然朋友嘲笑我想得太多,虽然只是小的时候才零星记得机器猫动画片的片段,但是没想到剧场版的哆啦A梦有着天真之外更多的洞见,值得回味.下文涉及部分剧透,没有看过原著,又想看电影的可以晚点再来交流.关于诗和远方整个故事从一场离家出走开始,就像大雄的爸爸所说,每个孩子大概都有过离家出走的想法或者行动.就在成长的某个阶段,即使是小孩子也会感受到生活的桎梏,这么讲大概比较夸张,但是就是考试考砸了,被老师家长说教,补习班压力太大了,家里的事情太烦人,甚至家里多了一只仓鼠等,这些事情摆在孩子眼前就是天大的事情了,要离家出走,要摆脱现在的生活,其实从小孩子开始就有了,对自由的追逐就是人的天性.不过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者显然不是真的要叫小朋友离家出走,大家在原始世界玩得尽兴了,纷纷担心起家里的情况,于是还是坐着时间机回去了.应该说,现在成人世界津津乐道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多少年前在这部作品的想象里面就已经实现了,就从”眼前的苟且”和”诗与远方”的平衡中,没有人比这帮孩子们做的更好了.在繁花似锦,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里面玩耍、创造后,第二天背着书包正常上学,这时候我无比想拥有一个哆啦A梦来平衡现在世俗的生活。
关于羁绊和成长大雄和哆啦A梦的友情的部分,已经被歌颂得很多了,小伙伴在一起冒险也总是不离不弃,不过这次电影的一大亮点应该是大雄和亲自孵化出来的神奇宠物之间的感情。
同时这部电影也是大雄大翻身的一部电影吧,一直以来被认为废柴的大雄先是最早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
来到原始世界,每个人都分到了有意义的工作,只有大雄被分到了创造宠物这种最不需要的工作。
不过人家说,养的宠物就是自己的投影确实有道理,原来只在幻想中的天马、狮身有翼兽和龙被大雄创造出来,并且性格都温驯可人,其实都是还原了大雄这个“妈妈”的性格。
在雪地遇险的场景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当伙伴们都不在身边,营救的道具在路上也被敌人破坏,只剩大雄一个人在挣扎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为什么要离家出走的理由,如果不要独立不要自由就没有这样的后果,但是最终他选择了相信自己,吹起了那只口哨的时候,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羁绊,不是亲情的保护,不是友情的救援,而是呼唤那个由自己的“独立运动”而产生的,由自己创造出来的动物们。
所以当大雄乘着天马来到地宫营救小伙伴们的时候,不得不说,还真是很帅气!
过了这么多年,这么多的故事,如果还是单纯认为大雄就是废柴的软弱的,没有看到在长篇故事里面作者对大雄的描绘和期待,其实是我们观众自己太偏执,对人的成长没有信心吧,总是容易标签化别人,比如大雄是软弱无能的,胖虎是欺负人的,这样的我们是无法自诩成熟而嘲笑天真的。
关于文明和历史这个部分是我最想聊的,也是最有感触的部分,可能很多人没有那么多的共鸣,在电影院里面看着哆啦A梦掏出一个又一个的道具,能够清楚地听见小朋友嘻嘻哈哈的笑声,这些小朋友肯定没有经过当年的“机器猫时代”,不过他们很自然地认定这个萌物掏出一个又一个好玩的道具来解决难题是一件非常好笑的事情。
万能的哆啦A梦真的可以变成哆啦尊比,原始人对着22世纪的机器人,当然没有任何可比性,哆啦A梦就可以变成他们的神!
不过一旦进入了科技竞技的时代,大家在器物上争胜,那么新的总会胜过旧的,来自23世纪的巨尊比在道具上也是胜过哆啦A梦的。
但是最终战胜企图统治原始人巨尊比的恰恰是他鄙视的原始人之一,克克鲁。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场景,在哆啦A梦也束手无策的时候,克克鲁一跃而起,以原始人非常的跳跃能力跳上了时空扰乱装置,生生以自己一身的蛮力扯断了链接的钢索,阻止了一场巨大的时空灾难。
而结束一切的,打败巨尊比的标枪,也不是什么来自未来的道具,只是原始人用自己的手一点一点打磨而成的真正的原始人武器。
真正创造历史的是人类的双手和自身的力量,而非任何便利的道具,不过文明越是发达,人类就似乎越忽略自身而倾向于借助外力,高度文明会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优越感,但是殊不知,在茹毛饮血,兽皮裹身的时代,人类一无所有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面对广阔的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坚强和壮美!
藤子·F·不二雄作为哆啦A梦的作者,在漫画中畅想了那么多神奇的未来道具,小伙伴们也坐着时光机穿来穿去,不过作者却对科技、历史和文明有着清楚的洞见和尊重和反思。
文明需要积累,历史不能被篡改,科技有其局限,这才是大师应有的视野。
无论如何,去观影的小朋友们看得很欢乐,在最后大家分别的场景更是赚取了好多的眼泪,如果只是一场离家出走的冒险故事,那么小朋友们显然非常尽兴,作为蓝胖子的粉丝们看到原著重现,也是回忆和感动并存,作为一个观影的大人,也能从中感受和思考平时不太会想到的道理,在一个故事中有这么多的内容却融于无形,有那么大的道理却能让小朋友都看得懂,这是真正举重若轻的大师风范!
我太喜欢这部剧场版的立意了,联系藤子老师的ZZ立场,这部作品便是他对二战日本战败国的最佳注脚。
故事要从主角团集体离家出走说起,在寻找无人之地时将目标放在日本的过去,也就是尚无人类活动的时代。
在地壳运动作用前,日本与中国相连接。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国这片大陆。
我记得旧版剧场版弹幕里有说,原来我们是黑暗族的后裔。。。
新版电影弱化了哆啦A梦的能力,反派亦是来自于未来,并且还是更远的未来。
因此,道具发挥作用不大。
在寻找遗落的大雄时,未来道具被反派破坏。
迷迷糊糊中,大雄走起了回马灯,走投无路之时,吹起了克克鲁给予的哨子,在幻兽的帮助下成功得救。
在大决战时,同样是古代简易制成的长矛拿下关键一击。
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来武器打败未来高科技的设定简直太浪漫了。
这样返璞归真的故事情节还体现在0分考卷中。
在结尾,大雄订正了试卷趴在桌上小憩,在历经一场大战后的片刻安逸妈妈也没有打扰。
这一起离家出走由大雄的改过自新而结束。
几天前知道哆啦A梦要上映的时候,就决定了买票去看。
电影开场前两个小时,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全称是“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才知道这是一个被我反复看过无数次的老故事的新翻拍。
倒背如流的剧情几乎没有改动,台词方面增加了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鸡汤和煽情,这在最终大战的情节设定里也有体现,画面挺美,克克鲁依然是我记忆里帅气的少年。
十多年前,第一次在奶奶家的老书柜里发现哆啦A梦漫画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部天马行空的儿童读物会对我的童年乃至三观的建立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三四十本连载,十几本剧场版,一本哆啦七小子的番外篇,一本哆啦道具大全,几张剧场版碟子,陪我度过了无数个蝉鸣不休的夏日午后。
小时候只图新奇,看得开心最要紧,《大雄的海底鬼岩城》让我好奇百慕大三角,《大雄的南海大冒险》勾起我幼稚的海盗梦,《大雄的太阳王传说》让我初次了解玛雅文明,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才发现《大雄与动物行星》呼吁人们爱护地球环境,《大雄与铁人兵团》批判过分的争强好斗,《大雄与白金迷宫》警示对科技过度依赖的危险性。
这些作品通过几个平凡的、各有自己优缺点的少年,以他们单纯的视角,揣摩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并传达创作者的思考。
连载内容大多是日常琐碎,与此不同的是,剧场版几乎始终围绕同一个主题:惩恶扬善。
不管你是被时空乱流卷到现代的远古少年,还是因为飞船舱门意外与大雄的榻榻米连接在一起而来到地球的外星少年,哪怕是带着铁人兵团来占领地球的机器人少女,只要你有难,我们就帮你到底,为你疗伤,为你加油打气,为你穿越时空,为你奔赴前线,最后,历经磨难,打败坏人。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善良是唯一的标准。
《大雄与铁人兵团》里的莉露露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女性角色,甚至胜于静香。
起初她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机器人,奉命行事,没有自己的思考,后来她被这世界的温柔感化,她反省自身,思索战争的意义,最终决定牺牲自己拯救世界。
她和静香诀别的那一幕,我看一次哭一次。
今天下午在电影院里,偌大的厅坐不满十个座位,有两三个陪孩子来看的家长,小孩嘈嘈杂杂,大人无聊犯困,想起几年前我拉着我妈看《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险》,她在电影院睡着了。
哆啦A梦啊,是只属于我们那一代的梦。
满满的都是童年回忆,也仅仅只是回忆。
非常失望😞
这是1989年剧场版《大雄的日本诞生》升级版数码重映,虽然剧情幼稚向,但萌点泪点依旧是那么戳中我们,“被篡改的历史永远战胜不了真正的历史。”哆啦A梦大电影在源源不断输出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给大朋友小朋友们,即使我们长大了,一样喜欢这只蓝胖纸。p.s.喜欢大雄的三只神兽萌宠
20160730李飏王府井 9厅 4 01 02怀旧片音乐是新的。。。。
打打杀杀睡着了
现在的学前儿童也都会上豆瓣了?
这才是电影院应该放映的好动画!
主题曲还没响起之前的远古黑洞吞噬原始小孩一场,就把坐在我后面的小朋友给吓哭了,嗷嗷哭着逃离了电影院。
7.22,今日大暑,一起,天真。
感觉不过不失,没啥亮点也没啥缺点,蓝胖子的基本片子!
其实某种角度看蓝胖子也是一种韩剧(意淫神作),只不过是给软弱无能的小孩看的,凡事有哆啦A梦都好解决,和斩荆披棘的王子如出一辙。我过了那个意淫的年纪了,第一次在电影院看2D版蓝胖子,以后估计不会再看了。
这部影片整体上与上一部《伴我同行》相较,少了一分功利,多了一分单纯。与最早的系列动画片靠拢,祭起的大旗依旧是用怀旧的情感打动观众,情怀大于本身内容,而且真的有几幕能戳中观众泪点,毕竟哆啦A梦、大雄、静香、任意门、竹蜻蜓是属于一代人的记忆,所以别提什么故事了,日本动画还是二维的最好~
(2016.07.22) 向原始中国进发的日本小分队,帮助善良的中国人从邪恶野蛮的中国人中解救出来,并且最终将善良的中国人带回了日本,成为了日本人类的祖先。缺少创意与灵感,简单薄弱的剧情让人后半段犯困。没有小时候看漫画书时无限乐趣的feel,感觉去年《多啦A梦:伴我同行》还更好一点。2.5星。
前半程赞赞赞,后半程小丸子大战圣斗士。
还是那个机器猫和大雄了吗?是吗?不,有些东西永远只适合怀念
不好看。放映厅只有我一个人包场。。。
一起天真?你自己去天真吧!我回不去了…
“日本人的祖先就是從中國移民過來的!”小夫這句臺詞一出,激動得我無言以對。
扎实的剧情细节和严密的叙事逻辑是片子最大的亮点。
毁童年,槽点太多,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