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那年是一部让人可以看得到大海美丽,听得到海浪声音,感受得到海风轻抚的作品。
电影画面优美,人物灵动。
是一部不容错过的清新剧
《毕业那年》算是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一种尝试吧。
里面很多镜头拍的很美,很有种台湾小清新电影的感觉了。
很唯美的景,配上很恰到好处的音乐,瞬间就给观者带来很多感动。
最开始那段校长的毕业致辞挺有意思的---很潮但很质朴的话语。
恍惚一想,自己也就这么毕业了。
看到电影结束的时候,片尾的那段采访倒是比影片本身更有意思一些,因为更真实。
无数的我们的无数的青春,曾经的我们的曾经的毕业那年。
女主角的颜不是我喜欢的型,不过倒是很喜欢她的笑,好像天下没有任何事情能打败她的笑一样。
我想我也应该多笑笑,笑着就不会被打败吧。
男主角很青涩啊,然后我就觉得自己老了。
那些在校园里很青春的身影,也就留在青春的记忆里了吧。
他们是高中小妹妹们的菜,而不再是我的菜了。
影片的故事情节与我的本身的想象差别很大。
本来以为会讲去山区支教的事情,不过没有,大段的篇幅在讲他们校园里的故事。
感觉讲了半天,也没有讲出一个所以然。
故事情节上面还是有待加强吧。
今天本来打算去看范爷的《二次曝光》的,到了影院才发现临时换成了这部看似青春成长的电影,看完了只好轻叹一声:2.3的评分名副其实啊,小成本电影的通病显露无疑啊!
作为一无名角,二无G点,三无故事的三无烂片,可以说烂的毫无新意。
故事主要讲一个屌丝和白富美的爱情故事,千疮百孔啊有木有。
为什么一眼就看出导演没钱呢,因为本片场景就俩,学校和男主角老家,钢琴就那一台啊,最雷的是为了制造美的画面居然让同一台钢琴从练琴室穿越到了海边的山上,他老家这么穷有可能有这个?
全片充斥着庸俗的桥段,一个个用烂了的点子毫无新意,跟我一块看的哥们表示恶心得快吐了啊啊啊。
唯一出彩点的可能就是配乐了,全片一个接一个的唱歌,让人怀疑这导演是拍MV出道的吧,可观众也不是来看演员好声音的啊 啊!
我们不禁要问,小成本就意外着粗制滥造吗,小成本电影不能逆袭吗?
答案是小成本不代表没有好作品,只要把故事讲好就成功了一半。
大多数的观众是来看故事的,其他的一切只是为了把故事讲好的辅助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宁浩的电影从根本上只是满足了观众看故事的需求,疯狂的石头如此,疯狂的赛车更是多线叙事,还能让观众看懂。
永远不用低估群众的智商,试图用傻瓜电影捞钱的可以歇歇了,你侮辱的只能是自己。
个人很欣赏彭浩翔的第一部电影《买凶拍人》,让你被导演的才华吸引并深深折服,而不在于是不是大片。
还有昆汀的电影,善于讲故事的导演一定不用担心口碑。
而这部电影,摆明了用老掉牙的故事忽悠人时,就不要怪群众说你是狗屎。
shit!
马上就要毕业了,看完这部电影突然在想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后悔着没在大学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能是还没找到心仪的他吧!
女主角老了点,男主角还没配角好看。
片子剧情还是挺好的,选的景点也很美。
毕业那年,我希望我们能一直笑着离开学校。
里面插曲都超好听。
有种即将离别的忧愁感,喜欢女主角的声音。
淡淡的校园爱情。
我不是很懂的电影,也不懂什么才是人人所谓的完美之作,关于这一类的电影,说模仿也好,说烂片也罢,感受的角度不同,在心里的份量也就完全不一样。
这类题材的电影之所以有的人叫骂,有的人落泪,仅仅只是因为有些回忆只属于走过的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我几乎没记住男女主角的名字,也不知道情节是什么,甚至到后来连演员的样子都没任何印象(国类的这些片的水平实在没法多说),花了几十块只是奔着里面的拍摄地点去的,那个曾经生活过三年多的地方,那些曾经埋葬过我们最美年华的校园。
脑子里满满的都是电影里的那些地方,以及那些从十八九岁的青涩走到二十几岁成长。
晚上去的电影院,人很少,来的绝大部分都是校友,有十几年前毕业的,也有在校的学生,刚开始的几个两院的的镜头,有人呼喊,有人嬉笑,说这当年自己曾经在那些地方的故事,这种氛围更像是一场久别的校友会,播到后来,安静了很多,很少有人再出声的说。
不知道思想跑到了哪里,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大部分都沉浸在回忆里,点点滴滴,每一个关于两院的镜头仿佛都能讲好几天的故事,回忆太长了,不知不觉得眼泪就冒了出来,走出电影院院的那一刻,大家都很沉默,几乎很默契的都没人议论故事的情节以及演员什么的,只是聊起了很多曾经在那里的故事,每一片风景,每一条小路,每一张凳子,每一块路砖,当年的图书馆,那片人工湖,那个情人岛,那条植物园的小路,那个住了那么久的寝室楼,还有当年纯真的我们。
电影结束了,回忆却被勾起了,仿佛看到的都是当年的自己,一遍遍的在那里找着曾经的记忆。
一部电影,有他的商业价值,也有他的创作价值,我们不是导演,不是演员,也不是制作商,没必要去了解那么多的幕后利益,票房好与坏,赚还是赔,钱又装不到你的口袋,费那神的干嘛,国产烂片要是真能被口水淹死,早都不知道淹了几座城了。
对于一部电影,仅仅作个观众,谈不上需要有多么多么的喜爱,只是有那么一刻或被一个镜头深深的触动,这种触动久久的被感动。
其实有的电影我们都只是在其中的故事里找寻着各自曾经的回忆罢了,又何必在乎那么多其他的呢!
那一年,那些年,一切跟青春挂钩的都很美,,哪怕四年之后梦想残了,也会让人笑着落泪。。
谨以此纪怀念下那个美丽的两院。
由姚宇担任导演,顾莉雅、朱文超、叶新晨、丁汀、王仲欣、1983组合(龙飞、龙泽)等主演的电影《毕业那年》,2012年9月21日在全国上映。
有的人把《毕业那年》比作大陆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其实无论类型还是剧情,《毕业那年》和《那些年》有所不同——讲述三女四男在毕业那年,携手面对团队的作战、爱情的考验、现实的磨练,书写灿烂青春的故事。
对于某高校(电影拍摄地是海南大学儋州学院)的音乐系的男生来说,美术系的女生令他们感到恐惧,因为每次辩论赛,美术系的女生,特别是“系花”艾拉,带领着她的姐妹们,侃侃而谈、妙语连珠,谁也招架不住,可谓无懈可击。
男生们害怕了,恳请他们的“老大”——有“钢琴王子”之称的康林出手,为音乐系挽回一丝颜面。
可是,一心投入与音乐学习中的康林,把他们都轰了出去。
可是康林没想到,他还是在最后时刻代表音乐系出战,战胜了艾拉率领的美术系辩论队,而康林和艾拉的故事、他们毕业那年的故事,刚刚开始......说到《毕业那年》,让我想起今年上映的两部电影,一是《狂奔蚂蚁》,讲述以大学毕业生为主题的“蚁族”,面对现实打击和就业压力,一度彷徨和放弃,而最终选择坚持梦想、寻找梦想的故事,那句“世界这么大,我这么渺小”足以引起所有“蚁族”的共鸣。
《毕业那年》和《狂奔蚂蚁》类似的地方,就是影片中的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一是杨颖和赵又廷主演的《第一次》,号称“大学生的恋爱教科书”,既让我们看到了青春不屈的光芒、爱情温暖的力量和人性善良的美好,又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残酷。
但是,《毕业那年》,既不同于《狂奔蚂蚁》,又不同于《第一次》——美好与残酷都不回避,却不把过多的笔墨集中于残酷,而是带我们尽情感受、尽情体验、尽情品味,青春带给我们的美好。
《毕业那年》给我印象深刻的,有那些同学们做过的趣事、囧事——看到苏露露裸露全身画自己,引来一群男生偷窥,苏露露一开门,结果路过的康林成了“替罪羊”;辩论赛前,三强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为音乐系出口气,结果要比赛了,大气都不敢出,而其他男生更是紧张得要命,上场时连续出丑;大龙和二龙,一对热爱音乐的青年,在寝室里录着歌,沉醉之余,却忘了自己没按录音键;还有大家一起去KTV唱歌,“芝麻女”吴婷婷给康林开的玩笑,虽然确实有些过分,如果我是康林,估计这辈子都不愿意见吴婷婷了。
但是细细一想,大学里能有人跟你玩这种恶作剧,说明有些人还是在乎你的。
学生时代的玩笑,终归微微一笑,虽一时生气,却一生难忘。
《毕业那年》给我印象深刻的,有爱情和友情,那所学校的温情,还有蔚蓝纯净的大海、如诗如画的南国风光。
爱情,自然指的是艾拉和康林之间、吴婷婷和路人丁之间;友情,指的是这七个好朋友,在打打闹闹中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深厚友谊;那所高校堪称是中国最有人情味的大学了,校长能够放下架子,与同学们“称兄道弟”、劝服康林参加辩论赛、甚至在艾拉和康林面前淡定扫地;假期了,伙伴们经常结伴旅游,可是这一次却略有不同,因为这是毕业前属于他们的最后一次假期。
他们去了康林的家乡,一个有着辽阔大海的地方,有美丽的景色,有淳朴的居民,也有很多小小的,却不可磨灭的梦想——从东北来的王老师,在海边组织起简易的小学,教海边的孩子们学画画,一教就是几十年。
王老师何尝不想回到家乡,可是他留在这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梦想、就是希望、就是幸福。
《毕业那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毕业那年里和那年后,同学们学会了选择、珍惜和担当:面对“小仙女”(吴婷婷)表现出对康林的喜欢,路人丁并没有选择吃醋,而是大方地接受这一现实,并带着她去找康林和艾拉;当知道与康林不可能后,“小仙女”伤心地哭泣,而此时路人丁给了“小仙女”一个温暖、结实的肩膀;四年后,拒绝了路人丁200多次的吴婷婷,梦见自己被坏人抓走、危在旦夕,醒来后感受到了路人丁对她的重要,终于接受了路人丁的感情。
而艾拉和康林,虽然毕业前因为性格原因而选择分手,但是双方并没有相忘于江湖。
特别是康林,放弃了未来向国际音乐大师求教的梦想,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回到那所海边的小学,在渔船上延续着王老师的事业,将王老师的爱与希望,传递下去。
与四年前当人体模特、酒吧卖唱、执意分手的他相比,此时的康林,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乐观,多了一份担当。
简单说说影片中的人物和演员。
艾拉,虽然出生、成长在一个条件不错的家庭,但是她的身上并没有小公主的飞扬跋扈、刁蛮任性,而是处处体现着知性美,落落大方、善解人意,没什么坏心眼儿,有着温暖的微笑和善良的心灵。
虽然她画画功底了得,但是她对音乐、对生活有着对画画同样的感知力和热爱;她看到康林自甘堕落,去酒吧卖唱,本可以坐视不管,但是她没有这么做,不只是因为爱情,更是因为她对康林的惺惺相惜;还有在KTV唱歌时,她悄悄去付钱;在与寝室姐妹的相处中,她是可以依靠的大姐姐;在山海之间,她与康林相视,聆听着大海的呼唤,感受着梦想、青春和爱情交织时的美妙。
还有,就是毕业典礼前,艾拉呈现观众面前那张美丽的脸,一滴泪珠流下......可以说,顾莉雅真挚、出色的表演,是打动人心的源泉,也是《毕业那年》最大的成功与收获。
对于顾莉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名歌唱演员,虽然阔别学校多年,但是岁月的流淌并没有改变她的性格和品质,她用善良、感恩和美好,与人相处、热爱生活,用辛勤的付出和严谨的态度,演绎她的作品,用最初的心,一步比一步坚定,实现她对美好的梦想与追求。
艾拉,其实就是顾莉雅,而她在电影中演唱的多首歌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在演唱方面的魅力,动听、动容。
而康林,与艾拉不同。
他出生于一个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家庭,从而养成了他孤僻、冷酷和自负的性格,一心扎在学习当中。
当然,康林也不是个木头——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努力挣钱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同情弱者。
随着对艾拉的相处,他觉得艾拉是个好女孩,他喜欢上了艾拉。
但是,他选择与艾拉分手,不是因为艾拉不好,而是因为艾拉太好了,他把艾拉对他的好当成是一种施舍,而他在艾拉面前表现出的自负,在我看来完全就是自卑,因为我能感受得到,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他不想让别人成为自己的依赖。
没有人会否认康林是个好男孩,却实实在在地伤了艾拉的心。
这并不怪谁,这只是因为家庭和心理的阴影在作怪,却在体现着青春的任性所带来的痛苦与残酷。
对于扮演者朱文超,长得有点像周渝民。
作为一名影视新人,希望《毕业那年》会成为他影视事业的新台阶。
还要说一下“芝麻女”、“小仙女”吴婷婷,虽然她与艾拉的家庭条件都很优越,但在婷婷身上,体现的则是机灵和可爱,外加一点大小姐般的娇气与傲慢(在路人丁追她的经历里就可以看出)。
不过,虽然婷婷有心计,并且喜欢康林,但是平心而论,她并没有阻止艾拉和康林在一起,甚至都没有向康林表白,四年后艾拉的老同学相聚时,婷婷和路人丁还撮合艾拉和康林重归于好。
在此,我还真得感谢一下编剧和导演,没让艾拉和婷婷彼此成了情敌,保持这部电影所展现的美好。
要不然,成了“回村的诱惑”,就真的不好收拾了。
对于扮演者叶新晨,在表演上来说,跟顾莉雅和朱文超相比可以算得上是资深了。
作为胡歌和韩雪在大学的同班同学,叶新晨在电视剧《爱上日月潭》中扮演高山族姑娘爱丽,广受好评。
而这次扮演“大芝麻”,她的“芝麻语录”颇具特色,对于叶新晨本人来说,也是她个人演技的一次突破。
吴婷婷和苏露露在寝室,抱着艾拉痛哭,而艾拉心里也很难受,一直在说:“我们怎么就毕业了呢,我们怎么就毕业了呢?
”是啊,我们怎么就毕业了呢?
我们在大一的时候,可能会想大四会是什么样子。
可是,当我们真的大四了,真的要面临毕业了,我们可能惊呼:哇,真的要毕业了,怎么办?
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
我不想离开这个该死的学校,我不想与大家分开呀!
诸如此类的话语,并非毕业季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说我们没有准备好迎接未来,而是意味着,大学里的美好青春,我们舍不得。
但是,我们并不后悔。
我们因为不同的梦想和目标来到了大学。
这大学四年,无论大学给予了我们什么,无论我们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无论我们当初定下的梦想和目标到底实现了多少,无论我们对大学是恨还是爱,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没有白白浪费四年的青春年华,我们为最初的梦想和目标而付出过、努力过,我们确实在大学里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收获,提升了个人的能力,获得了实质上的成长,感觉大学四年没白过,就足够了。
顾莉雅演唱的《这片海》,作为《毕业那年》的主题曲,将海南民谣和自己对大海和生活的热爱完美融合,非常好听。
说到大海,我想起了大连的那片海——暑假期间,我曾多次去星海广场,去看看那里的大海,去摸摸海滩上的贝壳和鹅卵石,甚至想过像艾拉和康林那样,跳进大海,尽情、畅快、自在地遨游,亲吻海水的味道。
因为,我在这里度过了将近四年的时光,我把最美好的那部分青春留在了这里,我的生命已经与这里紧紧相连,切切相依。
总有一天,要说再见。
任何事情也不可能没有遗憾。
但我最爱的,还是这片海。
因为在这片海,我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放飞了我最初的梦想。
《毕业那年》选择在这个时候上映,就跟《那些年》在贺岁档上映一样,日子挑得不是特别好,更何况《毕业那年》还要面对《敢死队2》、《普罗米修斯》、《蝙蝠侠》等进口大片以及前有《白鹿原》后有《危险关系》、《二次曝光》等国产电影的冲击。
换句话说,这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愿意掏钱去看那种气势恢宏却怎么看不懂的片子,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去看一部我们看得懂还能真正打动心灵的电影呢。
看了豆瓣上关于《毕业那年》的诸多评论,我想问你们真的看了整部电影了吗?
纠结在一幅海报是否为抄袭的问题上,你们觉得这么做是对一部电影的尊重吗?
其实《毕业那年》本身的缺点不少,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我们用心去看这部电影,我们才有资格、有证据去说,这不仅是对影片和主创人员、对中国电影负责,更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不要总说这年头烂片太多,因为我们的灵魂,早已经卖给了浮躁和冲动的魔鬼。
一句话,总会有那么几个字眼让你心乱。
一首诗,总会有那么一行让你难忘。
一场电影,总有那么几个画面,会让你追忆往事,黯然落泪。
经历万千变化的我们,还会有多少人,多少事,会让你记忆犹新,甚至一想起来,还会隐隐作痛?
但愿,往事进行至今,仍是一片花开的美感,而没有秋叶凋零的哀伤。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陈旧的桌椅,来个特写,曾经刻上去的字句还隐约可见。
宿舍的那张空床,总是与记忆中的画面,有些对比鲜明。
如今识得的,熟悉的,有过恩怨的同班同学,各奔东西,过着各自的生活。
那个曾经暗恋的男生,也悄然在心里扎根发芽,时而落叶,时而开花。
有着青春记忆的我们,始终想让心万古长青,可是那些残留的遗憾,却是不能承受的轻。
喜欢的男生,总是不敢直面接近。
虽然,拿着挡箭牌,靠着障眼法,换来看似朋友的头衔,却依旧难以平复心中的渴望……只可惜,最后那男生喜欢的是自己同寝室的好姐妹,本是两情相悦,从一开始便是输,而后只能自己消散心中的痛楚。
小仙女就是这样认为,亲手把心爱的男孩儿送给了姐妹艾拉,可是她仍然欣慰,他们可以幸福。
奈何再坚贞不渝的爱情,摆在现实面前,还是显得苍白无比。
艾拉的家境,时常让康林喘不过气,最终康林等着艾拉说分手,艾拉泪雨滂沱的说出了口,两人这也算是完了……四年,会改变很多人和很多事,但是有些感情,只会被尘封起来。
追小仙女的男生,依旧像个小跟班一样,跟在她的身后。
而康林最终回到了那个小渔村,教孩子读书画画,也会在海边弹起自己心爱的音乐,或许也会时而想念曾经和那个美丽的女孩儿,来过这里,和海浪一起奔跑,还有她画纸上的猪。
而艾拉,因为和康林感情的决裂,去了国外留学。
四年后,同学们再次相聚。
尽管和小仙女求婚了不下两百多次,那个四年多来一直追随小仙女的男生依旧没有放弃。
也或许是时间太久,小仙女已经习惯了这个男人的示好与关切,便最终在一场噩梦来袭后,和这个男生走在了一起。
而艾拉踏上了去小渔村的船只。
当康林在教孩子们画画的时候,他看着在夕阳下,穿着一袭长裙,在石壁上行走的婀娜身姿,他感觉到最美好的,莫过于希望就在前方。
本来从来不爱影评,但这真心是一部天雷滚滚的片子。
演员长得不那么养眼就算了,一部青春校园的片子,女主角一笑各种的鱼尾纹都出来了,有的男同学都老得像大叔还大学生。
服装造型也很搞笑,片中就“小仙女”的造型好那么一丁点,但是从头到尾也都是一个款的花瓣无袖裙换着颜色的穿。
最雷人的是钢琴可以无交代的搬到海边,您在拍MV么?
为了制情节,从礁石很多的石头上跳海,那么窄的个地儿怎么跳啊,太假了,您想摔死男主角吗?
整个画面PS得太无技术可言了,很多场面本来为了营造唯美的画面,但是实际是你看这个电影就像在看美图秀秀的动态版。
真的是雷得笑翻全场,我倒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喜剧。
真的想说一句还我的90分钟,好久没有时间看电影,终于今天偷偷的找了点时间,看了一个这段时间新出的电影,我的妈啊,还我的90分钟,整个就是一个素材镜头的堆积,十几部电影里素材的组合,想学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你真实点啊,想学青春期你暴力点啊,最后还想整点因为爱情呢!!我的天啊!想学励志青年,你别整的像流星花园一样好不好,想搞笑您就嗨起来,就用寝室里那两大叔,就来搞笑,想偶像你还不整点养眼的女孩儿,你整了个鱼尾阿姨,我的妈啊,电影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意识的片子,结果看着看着,我哭了,我是心疼我的90分钟啊,我很忙的!大哥哥,请您以后不要用这么青春的片子欺骗这么青春的心灵好不好!你以为大学毕业都是要哭的吗?好!就按是都哭,也不至于哭的像他妈死了一样好不好!对了还有,你是用什么拍的,妈啊,索尼190P吧大哥,好多颜色都溢出了好不好!
大哥,我劝您,以后别拍电影了,要是再想做电影的话,就下载几部好一点,1080P的电影,把上边好的镜头剪下来,再从新组合一下,我觉得这样会好一点,省力,省事,主要是省大家的时间,我很忙的!还我的90分钟!
由姚宇担任导演,顾莉雅、朱文超、叶新晨、丁汀、王仲欣、1983组合(龙飞、龙泽)等主演的电影《毕业那年》,2012年9月21日在全国上映。
有的人把《毕业那年》比作大陆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其实无论类型还是剧情,《毕业那年》和《那些年》有所不同——讲述三女四男在毕业那年,携手面对团队的作战、爱情的考验、现实的磨练,书写灿烂青春的故事。
对于某高校(电影拍摄地是海南大学儋州学院)的音乐系的男生来说,美术系的女生令他们感到恐惧,因为每次辩论赛,美术系的女生,特别是“系花”艾拉,带领着她的姐妹们,侃侃而谈、妙语连珠,谁也招架不住,可谓无懈可击。
男生们害怕了,恳请他们的“老大”——有“钢琴王子”之称的康林出手,为音乐系挽回一丝颜面。
可是,一心投入与音乐学习中的康林,把他们都轰了出去。
可是康林没想到,他还是在最后时刻代表音乐系出战,战胜了艾拉率领的美术系辩论队,而康林和艾拉的故事、他们毕业那年的故事,刚刚开始......说到《毕业那年》,让我想起今年上映的两部电影,一是《狂奔蚂蚁》,讲述以大学毕业生为主题的“蚁族”,面对现实打击和就业压力,一度彷徨和放弃,而最终选择坚持梦想、寻找梦想的故事,那句“世界这么大,我这么渺小”足以引起所有“蚁族”的共鸣。
《毕业那年》和《狂奔蚂蚁》类似的地方,就是影片中的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一是杨颖和赵又廷主演的《第一次》,号称“大学生的恋爱教科书”,既让我们看到了青春不屈的光芒、爱情温暖的力量和人性善良的美好,又让我们看到了命运的残酷。
但是,《毕业那年》,既不同于《狂奔蚂蚁》,又不同于《第一次》——美好与残酷都不回避,却不把过多的笔墨集中于残酷,而是带我们尽情感受、尽情体验、尽情品味,青春带给我们的美好。
《毕业那年》给我印象深刻的,有那些同学们做过的趣事、囧事——看到苏露露裸露全身画自己,引来一群男生偷窥,苏露露一开门,结果路过的康林成了“替罪羊”;辩论赛前,三强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为音乐系出口气,结果要比赛了,大气都不敢出,而其他男生更是紧张得要命,上场时连续出丑;大龙和二龙,一对热爱音乐的青年,在寝室里录着歌,沉醉之余,却忘了自己没按录音键;还有大家一起去KTV唱歌,“芝麻女”吴婷婷给康林开的玩笑,虽然确实有些过分,如果我是康林,估计这辈子都不愿意见吴婷婷了。
但是细细一想,大学里能有人跟你玩这种恶作剧,说明有些人还是在乎你的。
学生时代的玩笑,终归微微一笑,虽一时生气,却一生难忘。
《毕业那年》给我印象深刻的,有爱情和友情,那所学校的温情,还有蔚蓝纯净的大海、如诗如画的南国风光。
爱情,自然指的是艾拉和康林之间、吴婷婷和路人丁之间;友情,指的是这七个好朋友,在打打闹闹中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深厚友谊;那所高校堪称是中国最有人情味的大学了,校长能够放下架子,与同学们“称兄道弟”、劝服康林参加辩论赛、甚至在艾拉和康林面前淡定扫地;假期了,伙伴们经常结伴旅游,可是这一次却略有不同,因为这是毕业前属于他们的最后一次假期。
他们去了康林的家乡,一个有着辽阔大海的地方,有美丽的景色,有淳朴的居民,也有很多小小的,却不可磨灭的梦想——从东北来的王老师,在海边组织起简易的小学,教海边的孩子们学画画,一教就是几十年。
王老师何尝不想回到家乡,可是他留在这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梦想、就是希望、就是幸福。
《毕业那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毕业那年里和那年后,同学们学会了选择、珍惜和担当:面对“小仙女”(吴婷婷)表现出对康林的喜欢,路人丁并没有选择吃醋,而是大方地接受这一现实,并带着她去找康林和艾拉;当知道与康林不可能后,“小仙女”伤心地哭泣,而此时路人丁给了“小仙女”一个温暖、结实的肩膀;四年后,拒绝了路人丁200多次的吴婷婷,梦见自己被坏人抓走、危在旦夕,醒来后感受到了路人丁对她的重要,终于接受了路人丁的感情。
而艾拉和康林,虽然毕业前因为性格原因而选择分手,但是双方并没有相忘于江湖。
特别是康林,放弃了未来向国际音乐大师求教的梦想,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回到那所海边的小学,在渔船上延续着王老师的事业,将王老师的爱与希望,传递下去。
与四年前当人体模特、酒吧卖唱、执意分手的他相比,此时的康林,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乐观,多了一份担当。
简单说说影片中的人物和演员。
艾拉,虽然出生、成长在一个条件不错的家庭,但是她的身上并没有小公主的飞扬跋扈、刁蛮任性,而是处处体现着知性美,落落大方、善解人意,没什么坏心眼儿,有着温暖的微笑和善良的心灵。
虽然她画画功底了得,但是她对音乐、对生活有着对画画同样的感知力和热爱;她看到康林自甘堕落,去酒吧卖唱,本可以坐视不管,但是她没有这么做,不只是因为爱情,更是因为她对康林的惺惺相惜;还有在KTV唱歌时,她悄悄去付钱;在与寝室姐妹的相处中,她是可以依靠的大姐姐;在山海之间,她与康林相视,聆听着大海的呼唤,感受着梦想、青春和爱情交织时的美妙。
还有,就是毕业典礼前,艾拉呈现观众面前那张美丽的脸,一滴泪珠流下......可以说,顾莉雅真挚、出色的表演,是打动人心的源泉,也是《毕业那年》最大的成功与收获。
对于顾莉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一名歌唱演员,虽然阔别学校多年,但是岁月的流淌并没有改变她的性格和品质,她用善良、感恩和美好,与人相处、热爱生活,用辛勤的付出和严谨的态度,演绎她的作品,用最初的心,一步比一步坚定,实现她对美好的梦想与追求。
艾拉,其实就是顾莉雅,而她在电影中演唱的多首歌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在演唱方面的魅力,动听、动容。
而康林,与艾拉不同。
他出生于一个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家庭,从而养成了他孤僻、冷酷和自负的性格,一心扎在学习当中。
当然,康林也不是个木头——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努力挣钱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关键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同情弱者。
随着对艾拉的相处,他觉得艾拉是个好女孩,他喜欢上了艾拉。
但是,他选择与艾拉分手,不是因为艾拉不好,而是因为艾拉太好了,他把艾拉对他的好当成是一种施舍,而他在艾拉面前表现出的自负,在我看来完全就是自卑,因为我能感受得到,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他不想让别人成为自己的依赖。
没有人会否认康林是个好男孩,却实实在在地伤了艾拉的心。
这并不怪谁,这只是因为家庭和心理的阴影在作怪,却在体现着青春的任性所带来的痛苦与残酷。
对于扮演者朱文超,长得有点像周渝民。
作为一名影视新人,希望《毕业那年》会成为他影视事业的新台阶。
还要说一下“芝麻女”、“小仙女”吴婷婷,虽然她与艾拉的家庭条件都很优越,但在婷婷身上,体现的则是机灵和可爱,外加一点大小姐般的娇气与傲慢(在路人丁追她的经历里就可以看出)。
不过,虽然婷婷有心计,并且喜欢康林,但是平心而论,她并没有阻止艾拉和康林在一起,甚至都没有向康林表白,四年后艾拉的老同学相聚时,婷婷和路人丁还撮合艾拉和康林重归于好。
在此,我还真得感谢一下编剧和导演,没让艾拉和婷婷彼此成了情敌,保持这部电影所展现的美好。
要不然,成了“回村的诱惑”,就真的不好收拾了。
对于扮演者叶新晨,在表演上来说,跟顾莉雅和朱文超相比可以算得上是资深了。
作为胡歌和韩雪在大学的同班同学,叶新晨在电视剧《爱上日月潭》中扮演高山族姑娘爱丽,广受好评。
而这次扮演“大芝麻”,她的“芝麻语录”颇具特色,对于叶新晨本人来说,也是她个人演技的一次突破。
吴婷婷和苏露露在寝室,抱着艾拉痛哭,而艾拉心里也很难受,一直在说:“我们怎么就毕业了呢,我们怎么就毕业了呢?
”是啊,我们怎么就毕业了呢?
我们在大一的时候,可能会想大四会是什么样子。
可是,当我们真的大四了,真的要面临毕业了,我们可能惊呼:哇,真的要毕业了,怎么办?
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还有很多梦想没有实现!
我不想离开这个该死的学校,我不想与大家分开呀!
诸如此类的话语,并非毕业季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是说我们没有准备好迎接未来,而是意味着,大学里的美好青春,我们舍不得。
但是,我们并不后悔。
我们因为不同的梦想和目标来到了大学。
这大学四年,无论大学给予了我们什么,无论我们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无论我们当初定下的梦想和目标到底实现了多少,无论我们对大学是恨还是爱,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在这里没有白白浪费四年的青春年华,我们为最初的梦想和目标而付出过、努力过,我们确实在大学里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收获,提升了个人的能力,获得了实质上的成长,感觉大学四年没白过,就足够了。
顾莉雅演唱的《这片海》,作为《毕业那年》的主题曲,将海南民谣和自己对大海和生活的热爱完美融合,非常好听。
说到大海,我想起了大连的那片海——暑假期间,我曾多次去星海广场,去看看那里的大海,去摸摸海滩上的贝壳和鹅卵石,甚至想过像艾拉和康林那样,跳进大海,尽情、畅快、自在地遨游,亲吻海水的味道。
因为,我在这里度过了将近四年的时光,我把最美好的那部分青春留在了这里,我的生命已经与这里紧紧相连,切切相依。
总有一天,要说再见。
任何事情也不可能没有遗憾。
但我最爱的,还是这片海。
因为在这片海,我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放飞了我最初的梦想。
《毕业那年》选择在这个时候上映,就跟《那些年》在贺岁档上映一样,日子挑得不是特别好,更何况《毕业那年》还要面对《敢死队2》、《普罗米修斯》、《蝙蝠侠》等进口大片以及前有《白鹿原》后有《危险关系》、《二次曝光》等国产电影的冲击。
换句话说,这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但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们愿意掏钱去看那种气势恢宏却怎么看不懂的片子,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去看一部我们看得懂还能真正打动心灵的电影呢。
看了豆瓣上关于《毕业那年》的诸多评论,我想问你们真的看了整部电影了吗?
纠结在一幅海报是否为抄袭的问题上,你们觉得这么做是对一部电影的尊重吗?
其实《毕业那年》本身的缺点不少,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我们用心去看这部电影,我们才有资格、有证据去说,这不仅是对影片和主创人员、对中国电影负责,更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不要总说这年头烂片太多,因为我们的灵魂,早已经卖给了浮躁和冲动的魔鬼。
幼稚
且不说情节安排严密与否,它带给我们青春了,让咱想念校园了,不要怀疑。
不论是所谓的好片或烂片,能引发自己过去的回忆或者未来怅惘的就是好片!
其实还不错啦,虽然还是差了点什么,但很多地方效果不错
插曲都非常好听
音乐很清新,现在的中国编剧们丢了!
好傻逼
还行吧!
一部让你可以看得到大海的美丽,听得到海浪的声音,感受得到海风轻抚你肌肤的校园音乐电影
电影里的各个插曲很好听,这种校园爱情片总是能打动人,不管拍的有多烂都可以,唉~~~~
如果有什么烦恼就跳海吧
真心一般可以随意看下子
其实真的还不算差虽然没那些年的那种感觉但是拍摄选的场景很不错 有些地方也运用的很好该有的元素都有了 不过很多地方都欠考虑 细节经不起推敲总体还是可以的
没有青春的共鸣感
开篇让我对本片满怀期待,后来的剧情发展跟想象的不一样。相比某些,也还算不错的了吧!快结束的时候有一句话:幸福就是看见希望!值得回味。
歌不错
和GF看的 个人觉得马马虎虎 凑合吧 GF说 一般 有点小清新 所以评3星吧
山寨货无理由顶到一星。
TMD 除了说脏话 没别的了
什么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