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误杀》第一部反转再反转的剧情,题材也让我瑟瑟发抖,所以第二部上映立马入场观影。
不得不说肖央的演技确实可以,JM则是我喜欢很久的香港艺人,跟Angelababy组合出道,希望她能拿到更好的资源。
这次惊艳我的是演坏人的李治廷,戴上眼镜后的斯文败类应该加一员,出场即是偷心贼没错了。
这次的剧情看得我尴尬癌晚期了一个想杀医生的、捅伤别人的人可以两个月后参加葬礼?!
法律法规在哪里???
大人的心脏不能换到小孩身上,剧本能不能不要秀智商???
换心手术两个月后能出席爸爸葬礼???
媒体记者除了是个演技差的花瓶,还是个调查能力超越警方的存在,啊喂,你是无间道想被炒了回警队吗???
最后一个父亲,一家之主死去,是要让老婆一个人还200w的债???
求不要再搞这种翻拍大乱炖,求放过肖央~
刚看完,如坐针毡。
找那些觉得难看的朋友,来点共鸣吐槽,粉丝和没看过的,请绕道。
谢谢!
以下为100%剧情梳理1.肖央来医院急诊室一顿操作:放火吸引走门口保安注意力,锁门,让电梯停运,鸣枪,制造混乱,劫持一众人质,人质有:孕妇夫妻俩,搞对象社会小年轻,一个死了妻子要来杀医生的男人,一个医生,一个院长,一个保安,一个保洁老大爷。
警察团团围困住医院。
2.警察一通喊话:你已经被包围,赶紧投降!
肖央:我只让媒体工作者进来现场直播。
一女主播蹭热度,做假新闻播放了前几天肖央来求她帮忙,却踩空无意扑倒她的镜头,变成被非礼的假新闻。
3.肖央钦点女主播进场。
开始叙述自己为什么劫持人质:原本家庭欢乐有爱,父慈子孝,夫妻恩爱。
一场足球比赛,发现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心脏移植手术。
需要手术费200万,夫妻俩开始艰难凑钱。
到这里,30分钟过去了。
看电影几乎不看表的我,看了第一次表,因为太无聊了!
4.继续现场直播回忆桥段。
凑钱不够的时候,心脏匹配和排队成功,必须一小时内交钱,要不心脏等不了。
肖央儿子的病情也等不了了。
肖央借了高利贷,回医院的路上,接到妻子来的电话:孩子的心脏被别人抢走了,是卫生局局长安排的,孩子没救了!
肖央劫持医院的原因,就是为了要回那颗心脏,给儿子移植。
并获得舆论关注,制造压力,调查医院院长和卫生局局长。
5.人质、女主播、外面的群众、带队警长任达华,被肖央的痛诉打动了,纷纷同情他,理解他。
但是警察局长来了,因为看了肖央(他是个编剧)写的剧本,认为不强攻,一会肖央就开始兽性大发,屠杀人质了。
于是派了一名特警,排通风管道进去,准备击毙肖央。
女主播出来,去调查心脏的去向,去往器官移植管理中心,准备查询记录。
6.女主播两个小弟,要搞新闻,派了一个机器人拍摄机也从通风管道进去,在通风管道遇到特警,因为机器人扮成一个电锯惊魂杀人狂面具(真是得到了陈思诚真传了,不搞这种一惊一乍的东西,不会拍电影是吧?
C!!!
我心脏病被吓犯了,电影发行方给治疗吗?
NT!!!
)特警被吓到了,加上通风管道螺丝松动。
走火,爆炸。
通风管道砸下来,医生护住孕妇,要杀医生的男子救了医生。
前面男子追问医生为啥不救他老婆。
医生此时回答:因为她到医院的时候就没救了!
然后,男子接受了这个答案!
(???
之前你不知道你媳妇没救了???
一直恨医生。
就非要到这里当人质,你才信么?
还是秒懂?
这什么电影剧情)院长捡到一把刀。
肖央枪毙了特警。
告诉任达华,你们再乱来,我就急眼了啊!
你们还有40分钟去给我儿子找心脏。
到这里已经过去了1小时10分左右吧!
我满脑子都是问号??
我在这里坐一个多小时,这电影都给我看了些啥???
这些内容基本在预告、简介里或多或少都有呈现了。
一句话概括主线:家庭和睦,儿子突发心脏病,没钱治疗,凑钱,心脏却被抢了。
这里除了心脏被抢这个,观众不知道以外,其他观众都已知。
我没有看过原版电影,对于我来说这是个崭新的故事,可这故事到这里都如此不吸引人,让我坐立难安。
7.住院部那边,妻子守护儿子,和病房的人一顿互怼,接着拒绝配合任达华说服丈夫。
任达华让手下去器官移植记录中心调查一下心脏的去向,女主播也赶到了。
和记录中心主任一顿嘴炮,没看到记录。
偷偷进去之后,发现肖央儿子的心脏移植记录被篡改。
主任出现,要掐死她。
任达华手下赶到,救下女主播,两个人得到一支录音笔,里面有所有非法器官交易对话录音。
8.市政府秘书出场,带了心脏和医生团队到肖央老婆和孩子那里。
告诉他老婆:心脏带来了,赶紧给孩子手术吧!
给你换个高档病房,好好的。
赶紧给肖央打个电话,让他出来吧,事情解决了!
然后又赶去劫持现场,表示他已经去调查了卫生局局长,没想到这货畏罪直接跳楼自杀了。
肖央一边接着妻子的电话,一边高兴孩子有救了,一边看电视新闻:卫生局长死了?
刚才高兴着呢,马上脸色一变:不对,我儿子没救了。
(观众肯定想:咋回事呢?
其实可简单了!
)9.肖央说投降,叫任达华过来,走到门口,和任达华说:我儿子的心脏其实是市政府秘书抢走的,你能不能追查他?
此时,砰,肖央中了一枪。
任达华和群众愤怒了,怎么投降你还搞他?
他是好人!
没想到肖央穿了防弹衣和脖子上挂了一块奖牌,没死。
在对讲机里揭露市政府秘书才是幕后真凶。
因为她妻子根本没听到院长说卫生局局长抢走他儿子的心脏,是他故意那么说的,一看到卫生局局长死了,就知道是秘书给卫生局局长搞死的,让死人背锅,所以心脏已经追回来了,给他儿子移植了,都是骗他的。
这些剧情中间,我已经看了无数次表了。
咋就还不结束啊?
有没有点有意思的演一下啊?
即使反转来了,也不惊讶。
我也没被剧情吸引,一点兴趣提不起来。
10.医院院长找到了自己的手机,被肖央发现他要搞小动作。
(剧情是真的没法推动了,只能靠这样了。
)然后,过去逼着院长解开手机,院长用捡到的刀捅了肖央,招呼大家一起对付肖央,大喊:你们不想出去了啊?!
然后被医生一灭火器给干晕了。
人质们纷纷关心肖央的伤势,帮他包扎。
肖央问医生:你就回答我是不是,医生说是。
看起来两个人早有个什么观众不知道的事,商量过。
(这个情节发生就在这附近,具体是不是这里的剧情,记不太清了)肖央查看手机,在众多的号码中发现了一个号码,点开看到此号码给院长发了一条“谢谢”的短信。
(市长亲自用电话给院长发信息表示感谢???
真是一点架子没有吼?
也一点不怕自己败露呀?
)肖央给这个号码拨过去,电话铃声竟然在自己控制的这栋楼里回响。
然后人质们开始帮肖央找电话,没有。
肖央仔细听,发现铃响来自楼上。
自己坐电梯上去一看。
一个孩子正在躺在手术台上,被做着心脏移植手术。
市长在门外,市铃声就来自于市长的手机。
原来是市长的儿子出了车祸,需要心脏移植,才抢走了他儿子的心脏。
肖央苦苦寻找的心脏,就在楼上。
两个人一顿父爱不容易对话。
11.门外的警察全程状态是一会上,一会撤退。
秘书喊:给我冲!
击毙肖央!
警察上。
任达华:给我停!
撤退撤退!
警察退。
来来回回好几次,(没啥剧情演了,警队来凑吧!
)任达华反反复复看录制视频,发现肖央前面根本没有击毙那个潜入的特警,用的是角度障眼法,因为特警还被绑着,肖央要杀他的话根本不需要再绑着他了。
此时,女主播带着录音笔回来了,当场给各大媒体朋友和群众揭露真相,播放录音笔的录音。
是秘书和移植中心主任的对话:市长需要心脏,拿来吧,不管平民儿子的死活。
群众愤怒。
(🙄秘书,你是最强卧底吗?
就你这么办事,第一时间给自己老板供出去,你是怎么考进体系队伍的?
关系户吧)12.肖央拿枪指着市长的脑袋出来了,说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大概意思是,咱们底层人民就不配活了吗?!
统治阶级都是魔鬼!
咱们得站起来!
此时给了人质之一保洁大爷一个特写及台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肖央把市长推出去,然后拿着枪做要开枪的准备。
与此同时,任达华发现枪是假的。
一直呼喊着,枪是假的,别开枪!
然后特警砰一声,给肖央脑袋正中来一枪,击毙了。
(特警没有命令可以随便开枪哦?
就算情况紧急,可以随意开枪,那肖央只是把市长推出去了,也没开枪,特警就开啊?
还有,这么长时间,明显任达华警长和警察局长都给肖央盖了好人章了,也不吩咐一下手下别搞肖央?
就任达华在那那么喊别开枪,特警还开枪,是聋啊?
还有,真相都揭露了,市长和秘书都不是好东西了,底层大众都要揭竿而起了,还开枪保护市长呢啊?
什么逻辑啊?
这只能说明,编剧让你肖央死,你必须得死,因为后面还得用你心脏救你儿子呢,要不咋煽情啊!
)13.市长和秘书被警察局长控制,压上车。
众人质冲出来要看肖央,群众愤怒,纷纷闯过警戒线围堵市长和秘书上的车,发泄不满,场面混乱。
然后谜底揭开,肖央在手术室外就和市长说了自己的枪是假的,是道具。
不得不演戏,才能救儿子。
市长问还有什么能帮你们家呢?
肖央说:陪我演戏。
然后就是肖央自己算计好的,市长假装被他劫持,他被击毙,自己的心脏拿出来,移植给儿子。
前面问医生,也是和医生事先商量好了。
能不能帮自己移植心脏,配对成功了吧?
表达这是自己最后救孩子的机会。
14.肖央的心脏成功移植给了孩子。
众人来到他的墓碑前,为他扫墓,缅怀他。
又来了一段,他生前一家三口的开心时刻煽情。
电影结束。
15.彩蛋,计划C:刚才演的全是肖央编剧及他家三口演的电影。
其实他儿子没得病,一家三口好好的。
啊!!!
2个小时,我终于打完这些字了!!!
电影都没这时间长!
为什么不喜欢一部电影。
还要总结它的剧情呢?
因为我对它期望太高了!!!
结果,就这???
剧情不仅是不精彩了,甚至可以说是老太太裹脚布又臭又长。
我不知道原版的电影怎么样,我只知道改编的一塌糊涂。
尬笑的点,我一个没笑。
比如那对年轻小情侣,男的被女的家暴,可笑吗?
还有那个要杀医生的男子,有啥存在的意义吗?
为了掉一把刀?
还是为了肖央墓碑前和医生说的那句:本来我要杀你的,但是通过这件事,我看到你是个好医生。
医生说:谢谢。
好笑吗??
咱要说,煽情的泪点有吗?
爸爸为了救儿子,下了这么大盘棋,揭露社会黑暗,抢回我儿子的心脏,不成功,我可以牺牲我自己!
按理来说,很感人对不对?
可是我泪点这么低的人,都哭不出来?
这电影表现力是有多弱!
悬疑元素呢?
中间有次特警没死的反转,早就料到了。
最后,真相揭晓的时候,我也是一点不惊讶!
我倒是在琢磨,那女主播是怎么从高傲冷血、势利眼、没有职业操守的人(两天前还对肖央的哀求连话都不让他说全,二十分钟前还一副只要有热度,有流量,做假新闻污蔑肖央非礼她),转变成:在劫持现场听了肖央悲惨故事,忽然变成正义使者,立誓彻查真相,连台长打电话命令她赶紧回台里,别再查了,事情太大,公司都承受不起了,她都不听。
的呢?
像这样的逻辑不通,还有挺多的,现在我都想不起来,我还想吐槽什么了……这电影的感情和剧情,真的代入不进去。
只剩下“太难看!
”这三个字在脑袋里一直回响了!
晒票根自证我看的是15号晚上的点映场,开场前我看了一下淘票票,满座。
我没看过1,但听说1和2是两个故事,不影响观看,至少我看的时候觉得蛮流畅的。
第一次看肖央的戏,他让我好惊喜,希望明年他能提名最佳男主角。
惊喜点太多了罗列不完,简单说两个:一个是他嬉皮笑脸给医生塞钱的整个的情绪递进,另一个是他和boss对峙拿枪指着boss的眼神。
总而言之,太惊喜了,我之前到底错过了他多少次啊!
文咏珊在树林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肖央的时候,我承认我好动心,柔情似水,我巴不得溺死在温柔乡。
还有其他病人赶她走时候她说要拼命的眼神真好,一个母亲的坚韧和被逼入绝境的凶狠都很到位。
另外还让我发掘了陈雨锶这个大惊喜!
我看过她的《梦见狮子》,可能是角色人设的原因,中规中矩挺一般的,但是这部片她前后的人物变化表演得很细腻!
未来可期!
整个故事的流畅性都是不错的,只有最后快结局的时候让我觉得略微有一点点潦草,要是能再打磨一下配角的人物动机和行为逻辑就好了。
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另外这部片跟片名的关系可能就跟菠萝和菠萝蜜的关系一样——没有关系。
也不必硬蹭第一部热度取名叫误杀的,叫消失的心都比误杀切题。
电影结尾的人物大反转,也是影片着重突出的主题父爱,大概就是男主做了二手准备,即使要不回心脏,儿子也有救,做父亲的会以死把自己的移植到儿子身上。
前期高阶级反派拿走了心脏,底层男主发动暴力事件也无果,最后心脏还是移植给了市长家的孩子,可能这就是现实吧,普通人在权势面前只是蝼蚁。
如果改写成男主一路披荆斩棘成功拿到心脏救回儿子,反而不符合实际,那只是底层群众的虚假爽感狂欢而已,这种情况下,男主以父爱之名献出了自己的心脏,结尾处孩子活了下来让人感动,可父亲还是死了,他明明可以不用死的,如果心脏没有被市长抢走,他们一家三口会过着简单且平凡的生活。
所以,结尾处,让人意难平,百分之八十是悲哀,百分之二十才是希望。
借用影片一句话:“为什么萤火虫在灯下面就不亮了呢?
因为他们太弱了,只有在黑暗中,才看得见。
”底层普通人太弱小了,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法掌控,像一只随时会被碾死的蚂蚁。
在被逼到绝境的生活里,他们不缺誓死一搏的勇气,而这份勇气和自我牺牲的希望才是照亮他们暗无天日的世界里的唯一一抹光亮。
当然,这么微弱的光亮在庞然大物的社会机器下,是不会被人看见的。
电影由陈思成导演,肖央、任达华主演的一部密室风格的电影与大鹏的《大赢家》同一种类型,区别于密室杀人主题的犯罪片,如《电锯惊魂》,不同于密室逃脱影片如《心慌方》等,这类电影主要通过屋内屋外的对立冲突中描述事情经过,反应现实问题。
这部电影就讲述了一位普通父亲为拯救自己孩子与不公对抗的故事。
引出了许多让人共情的主题如——平凡人,“我们可以忍气吞声,像虫子一样卑微的活着,但是他们不能像虫子一样把我们随意踩死。
”;强权,“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父爱,这个主题让我想起了《万神殿》中父亲,还有那一首《how does it feel》,把自己的一部分就给了孩子,每次看到这种讲家庭的我都会泪崩,可能是真的上年纪了。
肖央、任华达的演技无可挑剔,我也是才反应过来肖央是“筷子兄弟”里的筷子肖。
结尾看演员表才认出任华达,化妆师要加鸡腿。
电影好在哪里?
误杀1误杀别人,误杀2误杀自己。
我给误杀1打了5星,这一部我只打四星。
尽管能看出陈思成和编剧李鹏的诚意,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打磨。
比如,女记者的演技很浮夸,演技与颜值不匹配。
潜入查看电脑竟然没有密码,被掐脖子后没有掐痕...还有很多情节和道具上的不合理。
并且这种国产电影拍成海外场景真的很无奈。
上周,想着这周要看误杀2,就又把误杀1再看了一遍。
无论看多少遍,我都要大喊:误杀1从剧情、角色、镜头、节奏,都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完成度非常高的电影!
所以,在我同时得知误杀2更换了导演的时候,我很担心。
担心误杀2是否会和第一部一样精彩,担心误杀系列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电影系列。
但在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发出了这个月的第二次大喊:你永远可以相信肖央!
总体来说,误杀2是瑕不掩瑜。
仅从前面部分的剧情来说,如果带着悬疑滤镜来看,误杀2要略逊色于误杀1。
但是,误杀2在最后的30分钟里,奉献出了比误杀1更高光的剧情和更深刻的立意。
在最后的30分钟里,你永远无法猜对下一个反转会在哪一刻降临。
而自以为在一开始就猜到了通俗结局的我,最后哭得上气不喘下气。
或许我还是低估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意,或者说是低估了一个普通人民的人性。
肖央饰演的林日朗,无疑是全片最为精彩的角色。
戴墨导演与几位编剧老师的人物塑造太厉害了。
除此以外,误杀2和误杀1的关联也很有意思。
苦苦寻觅的,一个在地下,一个在顶层。
最后还丢了一个彩蛋。
我刀子吞到一半了,马上就拔出来了,彩蛋直接给我开了一枪。
或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他们真的在幸福地生活着。
看完电影很是震撼,单是从预告片,是无法真正体会,这部电影为何会和“误杀”扯上关系的,其实影片的内核,和《误杀》系列一脉相承。
这部电影,是底层人物和上层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是一位平凡的父亲,为了自己孩子而战的一场大戏。
全片的每一帧画面都浓缩着紧密相连的血泪情感,亲情所蕴含的能量有多深、带给人的冲击力有多强,由此可见一斑。
一边是小人物,无处申冤。
一边是大人物,权势滔天。
这要如何去斗?
林日朗面对的,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可就我们能看到的,已经非常让人揪心了。
所以为了孩子能活命,林日朗即便只是个小人物,也要排除万难,与大人物斗志斗勇,即使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只因为,他是一位父亲。
散场了很久,我依然记得电影中的那句台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听起来就让人心碎,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现实。
小虫和另一个孩子,只能一个活,一个死。
仔细看,认真品,这部电影虽然翻拍自《迫在眉睫》,但本土化的改编很完美,没有让我失望。
观感流畅但漏洞百出为什么要安排林写的最后一个剧本是相似内容?
为什么要安排通风管道里一个吓人的鬼脸?
为什么安排一个女家暴男的无聊笑点?
为什么设置一个要暗杀医生的人却不作为第二矛盾铺陈开写?
为什么非要安排成假枪,假枪能发出剧情一开始医院大厅里那么大的枪声吗?
为什么编剧不去查查足球有没有金牌,成年人心脏能否移给儿童?
为什么特警的手开枪前被绑起来就证明特警没有被杀?
为什么前一秒还在给林叫好的民众看到一个条子死了光速改变立场?
为什么一楼和外面都是翻天覆地二楼却能安心做手术?
为什么林要制定这样的计划?
首先明确计划前他已经决定将心脏捐给儿子,并且他不知道谁截走了心脏,那他还要演一出戏无非是想揪出真凶并在媒体前曝光。
看似合理,但换做是我我是没把握揪出真凶的,大概率只会白白把命搭上。
事实证明没有那个记者以及“市长手术刚好就在二楼做”的巧合,他也根本完不成自己的计划。
网上说的最后一个小时去借高利贷我倒觉得没什么,毕竟林日朗的人设是很规矩本分的人,原本一直在向亲朋好友借钱,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借的高利贷。
闹出这么大的事,处于舆论压力警方也一定会保护母子的安全不被放贷者为难的。
建议加强倒计时的紧迫感。
建议详写医院内部斗争,不然真以为劫持医院那么简单啊。
《误杀2》演技最差女记者,没人反驳吧?
都在说文咏珊演的母亲多好多好,可是她的哭没有感染力,毕竟没当过母亲!
和赵薇演《亲爱的》里那个母亲一样让我代入不了;同样是演父亲,可以看出肖央真的很努力,但是太用技巧,建议看看《送你一朵小红花》里蹲在路边哭着吃盒饭的老汉,仿佛全世界他最可怜!
结尾的信,要是作文比赛,文笔一定可以考满分,放这电影里我觉得不及格吧,什么“萤火虫的光太弱了,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看到”,这个暗喻一点深意都没有,还不如别说话给空镜,让网友自己去脑洞解读发挥;想反映人性和阶级感,一点也不强烈(导演肯定没过过苦日子)!
节奏很拉胯,我既没看生气也没看紧张也没看压抑更没看哭!
《误杀2》沿用了第一部的片名,讲的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说完全不同,是指故事框架,主旨却是一脉相承,同样讲述了身为底层小人物的父亲在家庭遭遇绝境时,如何为了保护家人铤而走险——而两部电影中的父亲同样均由肖央饰演。
不得不说,肖央实在是太适合演看似懦弱无能,为了家人可以不顾尊严一退再退、任人揉捏的废柴形象了(没有贬义)。
在两部电影中,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很明确:为了保护妻儿,一个父亲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在第一部中,李维杰为了保护受辱在先、过失杀人的妻儿伪造证据、企图瞒天过海,最终无法忍受良心的谴责,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家人,一人包揽全部罪责,自首伏法。
在《误杀2》里,同样由肖央饰演的父亲“林日朗”则是为了救儿子、抢回本属于儿子的心脏,铤而走险,劫持医院急诊室。
虽剧情设定不同,但两部电影的主角都有极为明显的共同点,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们是同一类人:都善良本分,甚至懦弱无能,身处底层,有个和睦温暖的家庭,是周围人眼中的“好人“、”老实人”,如果家庭没有遇到如此变故,他们本可以就这样一直躺平下去,和家人安稳知足地平淡一生;都热爱电影——第一部把主角设置成了电影迷,号称“只要看过1000部电影,对这世上发生的任何事就都不会觉得离奇”,第二部则直接设定成了电影编剧——正因如此,一个原本老实巴交、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懦弱男人才能做到对谋略布局如此熟稔于心。
而正是因为他们深入人心的老实与善良,在关键时刻也帮到了他们,争取到了众人和媒体的同情,引发了舆论的支持,甚至引起了暴动。
不由想起有一期《锵锵三人行》,主题是讨论犯罪心理学,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工作的李玫瑾老师提到的一句话:“善待他人其实不仅仅是利他,还是在生死关头可以救命的东西。
”这一角度在两部《误杀》中也有所体现,如第二部中善良的医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化了本想袭击他的患者家属。
看到一些短评,有些网友看完电影后对这一细节的刻画很不满意,觉得本想刺杀医生的男子是暴徒、是罪犯,最后竟然还与医生达成了和解,实在是“法理不可容忍”。
忍不住想说: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以任何理由企图伤害、袭击医生都是犯罪。
但电影只是电影,它的可贵之处是可以让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模拟人生、了解人性、观察人性,而人性又是复杂的,如果我们把过多的社会责任、黑白分明、道德良知像枷锁一样套在电影身上,要求它只能有一种善恶鲜明的表达方式,那我们看到的就永远只是我们已知的角度,就永远无法拓宽我们的对人性的认知局限。
不要试图让一部电影肩负过多的伟光正,那或许会使我们失去很多观影的意义与乐趣。
在《误杀2》的设定中,同样体现了小人物与强大势力的PK。
两部电影中,都出现了对比鲜明的“穷爸爸”和“富爸爸”——“穷爸爸”自不必说,自然是指由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和林日朗,而在第二部中,饰演“富爸爸”的演员也同样是第一部中的“议员父亲”姜皓文,只不过这一次,他升级为了市长。
两个演员站在一起,光看形象气质、身体语言就能感觉是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而《误杀2》的主要戏剧矛盾也来源于此:当你和远高于自己的另一个阶层的对手陷入抢夺生存希望的困局时,小人物如何才能获胜?
无论是第一部中的小业主李维杰,还是第二部中的落魄编剧林日朗,让两位小市民父亲铤而走险也要舍命一搏的原因都是为了自保,是为了活命,是在迫不得已、毫无退路的情况下,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存智慧绞尽脑汁去守护原本就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最后,林日朗劫持了医院、甚至获得了民众、媒体和被劫持人质的支持,当他终于找到了本该属于他儿子的心脏,却发现即使如此,让儿子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仍然毫无希望——因为在他搏命抗争这一切的时候,那颗能救儿子性命的心脏已植入了另一个孩子的身体中。
更令人无奈的是,幕后主使抢夺他儿子心脏的罪魁祸首也是一个绝望的父亲,和他一样,也只是想动用一切资源让自己的儿子活命。
“你也是一个父亲,你应该能体会到一个父亲为了孩子能做到什么地步……”对方在林日朗的枪口下苦苦哀求。
林日朗绝望怒吼:“我是一个父亲!
可我不会去抢!!
”在我看来,之所以说自己“不会去抢”,不仅仅是因为道德约束,也是因为林日朗“没有去抢的能力和机会”——如果他与对方彼此交换地位身份,一边是生命垂危的独子,一边是陌生的同样奄奄一息的生命,他会如何抉择呢?
他会放着铤而走险但会让自己身败名裂的便利不去使用,而看着自己的爱子死去吗?
虽然残忍黑暗,但这就是人性,无法简单用“善恶”两个字来概括。
觉得值得肯定的是,在第二部中,导演并未把身处另一个阶层的终极boss进行脸谱化的处理,他和林日朗一样,同样是愿意为了拯救儿子付出所有、最终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的父亲,这也回应了两部电影共同烘托的主旨:为了孩子,一个父亲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为人父的男子都能做到如此,况且,基本99.9%的男人都不需要为了保护妻儿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自由、生命或是完全摧毁自己的事业。
而电影中把父亲的形象烘托得越高大、越具有奉献精神,通过对比后,反而越会令人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感到失望和无奈。
身为女性,我们不需要男性为家庭、为妻儿完全奉献出自己的自由、生命、事业、前途,只希望他们可以做到对婚姻忠诚、对子女尽责,履行应尽的义务就好,不要让自己的妻子丧偶式育儿的同时,还要面对被出轨的耻辱……毕竟,多多承担家务、和妻子一起分担育儿压力可比伪造不在场犯罪证明、挟持急诊室要简单多了~但却琐碎真实,需要真切实在地付诸实际。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恐惧婚姻、拒绝生育?
除了社会压力、家庭责任压得女性无法喘息,还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男人徒有李维杰、林日朗在事业上的懦弱无能、平凡落魄,却没有他们的柔情与牺牲精神。
正如影片所说,此片“献给我们的父亲”,也希望每一个看过这部影片的男子,在成为父亲后,也能真正做到对自己的妻儿问心无愧。
PS:1. 看完电影,最大的疑惑就是:成年人可以把心脏捐给孩子吗?
抱着给电影挑漏洞的心度了下,发现不但可以,国内还早有案例(怀疑编剧是不是也是因为看到这条新闻产生的灵感2. 同样是劫持人质的题材,倒是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绑匪让人质集体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老电影《热
后
在电影院坐牢,坐立难安,感觉被喂了一口💩
煽情戏份略重。男主妻子扮演者口音有点出戏,女记者的戏份牵强了些。与误杀1没什么关系。
剧情有点太好猜了
假泰国和假泰国人有点出戏 结局的父子情还是有点感染力的 没必要非拍泰国啊 中国背景不行吗?
没有翻拍的1好看。整个电影感觉有点港片化,场景又是放在外国,理解过审的原因,但是这样对外国也不友好。。文咏珊演技一般,那个记者更是格格不入的感觉。劫持人质的剧情和韩影《率性而活》类似。劫匪和被劫持者这么容易共情也是比较奇怪。
父爱如山
粗糙、刻意、煽情,又让人难过。对那个袭医者的洗白不合情理,女记者演技很差,总体而言影片质量一般,白瞎了任达华和肖央的演技。
觉得不合理的情节太多了,我没法共情,剧里的人是怎么做到一会冷漠一会正义的。
为这个项目做了很多策划,很难下手给它打差评,它有缺点,但也有被观众放大的误区,从始至终,它就不是一部悬疑推理类影片,它主打的是影片中复杂的情感内核,因此如果把它当作一部推理电影来看,那么出发点就错了。
来自蝼蚁层的意淫
大家想一想,一群中国人在架空的泰国城市,说着中文,拍着反政府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这不比电影本身来得更有意思? 我建议这些映射现实的敏感题材都可以把空间背景放到国外唐人街,致力于开创一种揭露他国政治黑暗的新流派。
不带脑子看的话还是可以看的
慢动作大特写不要钱,电视剧一样的套路拍法,充满陈辞滥调的俩小时。映后有位演员到场,主持人只是让演员聊了几句没让大家提问,今晚最大的慈悲。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我们为了生活可以忍气吞声,但我们不能让他们把我们当虫子一样肆意践踏。心脏复苏前的鸣声,结尾最后的一家人与镜头的交汇,和观众太有共鸣了。
“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胜利。”写出这样的台词,我真不知道该不该谢谢电影的编剧。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政权控制下的民众能说出这样卑微的话。用死亡去换取胜利,用一代又一代的人心脏去供给一群人、一群家族、一个阶层的生命?哪里发生这样的故事?是虚构的新曼,是遥远的泰国。
类比前两周看的古典局中局 剧本虽然都不怎么喜欢 但这部情节的呼应做得更好 剪辑更好 画面更细腻
电影技法之类就不说了。bug也好,煽情也罢,有这份心,能站在鸡蛋的角度,就已经很难得很难得了。特别是做电影的,应该能体会到这份艰难。要想安稳割韭菜,整点家长里短温暖人间不更容易?所以我决定加半颗星。
最多四星,不能再多了,200万债务留给人间bebe机珊珊子,原本就是因为小虫长了一个不是正常八岁男孩的心脏才需要心脏移植,最后成人爸爸的心脏也安上了,完美了
前半段有些俗套,节奏太慢,觉得跟第一部完全没法比,但是后半段开始发力,一步步把整部影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直到结尾,一气呵成,影院抽泣声一片,可以说非常优秀了。权力顶端、国家机器、媒体、普通百姓,多个视角呈现一个故事,对于社会不公不义的发声是本片主题(这一点有点像我不是药神),但同时也反映了民众作为狂热之徒其实也是愚昧的(容易受影响改变立场甚至成为“暴徒”),这个主题其实也是从上一部延续而来的。几个主要演员都挺不错,李治廷还真的很像坏人,但记者真的演的用力过猛。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