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多年前的片子了。
之所以拿出来看,是因为重庆大巴落水事件中,有公众号提起了这部电影。
当然,这两者并不相同,也不能拿来比较。
但引出的主题是,愈发冷漠的社会人,是否要对正在上演的犯罪或悲剧负责。
回到电影中来,罪魁祸首只有一个,就是假借精神疾病逃脱法律制裁的,对小女孩行禽兽之事的那个畜生罪人。
但是,只要有任何一个路人加以援手,这一切可能就完全不会发生啊。
假如那对男女有那么一点点责任心,不要让小孩一个人流落街头;假如那个大汉善良那么一点点,不要因为一些小纠纷大吵大闹揪住不放;假如那个司机怀揣一点点同情心,不要把小女孩半路赶下车;假如那个律师还没有冥灭良知,去帮助十恶不赦的罪人逃避法律……那么,一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报复,也不再存在了。
严正花演技极好,一个母亲以如此惨痛的方式失去了女儿。
没有经历过的其他人,根本连评论的资格都没有。
什么公义,对错,善恶,统统都不用去管。
社会是人,人是社会。
而社会反映出的冷漠或丑态,也正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啊。
这次公交车坠江的悲剧令太多人痛心,以此为鉴。
《奥罗拉公主》,一部“悲伤且残酷”的女性复仇电影。
一段杀人情节拉开了故事的序幕,非常血腥。
我们都看到了杀人凶手的脸,一个美丽端庄却表情愤怒的女人,她用尽手段接二连三地杀死了五个人,其间险象环生,自己也差点被人杀死。
为什么一个柔弱的女人要这么做呢?随着故事的推进,真相渐渐揭开:郑顺贞原本是个和善的家庭妇女,有一天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去幼儿园接自己的小孩,结果孩子最后被一个变态带走了,强奸杀害并抛尸于垃圾场,做母亲的随即就崩溃了。
她精心地部署了一切,不惜代价地和直接或间接导致小孩死亡的人进行周旋,并将他们一一杀死。
最后,她装疯进了精神病院,杀掉了那个因为装病而逃脱法律制裁的变态,自己也自杀了。
电影很好看,但也让人郁闷,尤其是一段回忆的镜头。
往日那温馨的画面配上小孩子咿咿呀呀的歌声,再对比现今孩子悲惨的遭遇,真是让人心碎。
看到最后那个变态惊讶的脸,打死他也没想到竟然有人会这样为自己的孩子报仇。
所以说,得罪谁也不要得罪做母亲的,作为女人她可能是软弱的,但是为了孩子她可以很强大。
母亲一旦发怒了,后果很严重!
看了这部电影有很大的感触,一位失去女儿的可怜母亲为了报复那些害死她女儿的凶手,无论是对于她女儿的死有直接关系还是间接关系的人都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令人寒颤……但是那个虐待孩子的后妈,那个尖酸刻薄不讲理的小三,那个背着老婆偷情的好色老总,那个猥琐恶心的烧烤店老板娘的屌丝儿子,那个为了利益拒绝搭载乘客的老司机,他们真的该死吗?
这些人并没有直接杀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缺少道德,没有人性,他们与小女孩的死都有关系,但他们在犯下这些错误的同时也不会料想到这些错误会害死一条人命,更不会想到一年后要拿自己的性命作为代价。
如果要算起来,那些对小女孩视而不见的路人,那些没用伸出援手帮助她停下来的司机,是不是也算是凶手?
真正见死不救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见死不救,但又能怪得了谁呢?
在当今人们都习惯冷漠的社会,这些见死不救的行为层出不穷,或许我们也可能无意间害死了一条人命,这时候,谁知道会不会有一个拿着刀片的欧若拉公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向你走来……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2005年的片子,无论是从叙事节奏还是结构上,依然可以打出四颗半星。
每场凶杀案都有一个引子,继母虐待女儿,小三欺辱送外卖的大妈,土豪的花心随性,小吃店老板儿子不务正业,出租车司机对客人的嫌弃不尊重,但直到律师案,我们才为之一惊,原来四位被害者真正的被害原因是这样。
正是这几位环环相扣的不善良才导致小女孩的死亡。
焦点聚集在垃圾场的哭诉,一场模仿女儿的哭诉让无数人为之揪心。
当观众都以为失去女儿之痛,为女儿复仇的母亲变成了一位精神分裂患者后,奥罗拉顺利被送往关押精神有问题的羁押罪犯的场所,然后,她终于亲手结果了那位残暴的凶手。
原来,垃圾场模仿女儿的哭诉是为了向所有人显示自己是有精神问题的,当然,心痛是真的,但目的也是真的。
结尾处,隐晦的表现了警察父亲对律师下手了,弥补了垃圾场律师没有死的遗憾。
完美的复仇终于结束了。
与人为善,善待遇到的每一个人。
复仇。
杀人是可以被原谅的吗?
如果有理由的杀人不是罪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罪行?
死刑是被允许的,但它并不道德。
符合道德的并不一定就符合法律。
那法律又是基于什么而存在的?
杀人者必将付出代价。
得到与失去是等值的。
灵魂的堕落和不被救赎就是一种代价。
在看片子时,同情而不希望凶手被抓住,我们的道德就改变了,我们心里的魔鬼就正在唱歌。
片子开头,是女主角穿着灰色的风衣。
杀人。
用尖状的厉器在卫生间杀死了一个女人。
因为,这个女人毒打她的继女。
这个女人不停的杀人。
不同的人,看起来像是毫无关联。
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的只是,用残忍的方法,弄死一个人。
片子中,她是母亲。
她爱着自己唯一的女儿,六岁。
女儿死了。
奸杀。
被弃尸在一个垃圾场。
发现的时候,没有穿着衣服。
我想,任何一个母亲看到这样的画面都会疯狂的。
我可以理解她的疯狂。
但是,即使杀人的理由可以被原谅的,杀人的实质却不可以被原谅。
记得有句话,那位哲学家说:“死刑是被法律允许的,但是,它是不道德的。
”道德。
道德的底线是什么?
什么才是道德的?
道德,是人的道德。
人的规矩。
看着片子里的女人,哭泣,在女儿被发现的垃圾场。
在女儿生日和忌日的这一天,她把那个虚伪的律师绑在起重机的机臂上。
她打了电话给电台,告诉了警察自己在哪儿。
她疯狂。
疯狂的报复。
但是,她假装成女儿,哭泣,害怕。
她没有真的疯了,只是,假装。
想起以前看的一部电影的影评里说——电影里的女人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她要杀人报复,为了出院,她配合医生,最后,医生都认为她好了,让她出院了,在走之前,她对她的朋友说了一句让我恐惧的话,她说:“我要杀人。
”另一个女的说:“可是,你杀人是犯法的。
”她说:“没有关系,我只是假装正常。
”假装正常。
谁在假装正常,或者疯狂?
《睡公主》里面的女人,她假装疯狂。
因为,真正杀害她女儿的凶杀,因为律师的开脱,以精神病的理由住进了精神病院。
她不甘心。
所有的报复,必须以真正的凶手的死为结束。
所以,她假装疯狂。
之前的杀人,因为她也有精神病,所以,同样把她也送进了同一家精神病院。
她见到了凶杀。
杀了他。
刀片,脖子的动脉。
血喷出来,染红了整个桌子。
他死了。
她笑了。
同样的刀片,同样的脖子动脉。
她死了,因为她的女儿,被她称为奥罗拉公主的女儿,早就死了。
疯狂的母亲的复仇。
片子里,在她杀人的时候,经常放着她女儿唱的歌。
童声很可爱。
六岁,天真的年纪。
到最后快结尾的地方,导演用回忆的方式告诉了观众,女人所杀每一个人都是与她女儿有关的。
第一个被的继母,是因为她的继女和女人的女儿是同学,女儿说那个小女孩很可怜,那个小女孩总是期望她的继母死。
被杀的女人的朋友,因为她的自私,导致女人的女儿必须自己回家。
被杀的烧烤店的男人,因为他无赖,导致女人不能按时到店里去接自己的女儿。
被杀的出租车司机,因为他不载没有带够车费的女儿回家。
每一件事都是有它的理由的,只是,看你知道,或者不知道。
睡公主。
看完这个,我觉得有些不合理,特别是在观看小女孩受害的当天。
遇到的每个人都......可能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吧,可是放在我大天朝,我相信还是不会一连串遇到这么多素质低的人。
而且,我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小女孩的母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能我比较现实吧,现在的社会,孩子都6岁了,怎么可能不教点迷路的回家小技能呢?
“别跟陌生人走”,我想每个家长都有教吧?
家里的地址,爸妈的电话什么的,总是要背熟的吧。
像我6、7岁的时候也和妈妈逛街走丢过,我清楚记得妈妈教我怎么做“身上一分钱没有,就直接搭上的士,找师傅借电话,打给外婆,叫她拿上钱来****接你!
”退一万步说,如果你什么都不记得,就叫的士师傅搭你去最近的派出所!
到哪谁还敢管你要的士费!!
别说“你是你,别人是别人,你怎么能拿你的尺子去衡量一个6岁的孩子呢?
你以为每个人都做到吗?
”屁话,这个社会就TM弱肉强食,你不学会保护自己,到头来结果你怪谁?
怪社会?
难道你要拿着“人外有人”这句话,当作你不学会保护自己的借口吗?
总而言之,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说的是,走丢的孩子,就像泼出去的水!
只能靠自己,靠你平时教给TA回家的方法,识人的能力!
别说TA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怎么会学的会呢?
有本事你就别把TA弄丢,不然你只能防患于未然,给孩子上那么多兴趣班,还不如多教TA在外保护自己的技能!
社会如此,我们不能去改变这个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唯一能做就是适应!
是保护自己!
而不只是谴责他人做法的不对。
剧中的母亲,我理解,但不苟同她的做法。
她本身也有错啊!
从这个结果看法律似乎又是公平的了,你是精神病,你杀人了,也不必偿命。
那我们是不是该拍手叫好,法律仍然公平?
我看到的是1.法律有漏洞,在这个漏洞被补上前,漏洞可被重复利用。
可怕的是法律不止一个漏洞,这些漏洞连起来我们称之为灰色地带,这些灰色地带可来回跨越。
2.有能力跨越灰色地带的律师往往很贵,这一条件筛选了普通人很难跨越灰色地带,即法律实际上限制的是大多数人,少数人限制不大甚至一定条件下可视为无物3.近期内没有更好的取代法律的手段曾几何时我听人说过“只要是人造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完美的,因为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
法律这个东西诞生于神圣的古罗马,法律诞生之初有这么一条“如果一个人砍断了你的手,那么你也可以选择砍断那个人的手”。
我希望女主生活在神圣的古罗马,我更希望她的女儿没有死,那么也就没那么多人死了
又看了一遍差点把我看哭了,好心疼被害的小女孩,这是一部关于母亲一步步复仇的电影。
人性的丑陋暴露的淋漓尽致。
小女孩她才6岁啊,在生日那天,被拐带性侵杀害后丢在垃圾场,假如那其中一个人发了善心她可能就不会被害了。
人性。
因为刮车把急着去接小女孩放学的母亲堵在路上的胖子、把小女孩赶出店门的男女、因为钱不够而将小女孩扔在半路的出租车司机、黑心律师、假装有精神病而逃脱法律制裁的杀人犯。
母亲只能靠自己复仇。
所以说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
电影采取倒叙的手法,后面才揭露原因。
父亲作为一个警察却忘记了女儿的生日,还保护不了自己的女儿,前面那些人都是女主杀的,后面的律师没死成,结尾留下悬念父亲准备杀了那个律师。
电影告诉我们,有时候自己的一个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可能会间接导致别人的死亡,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看电影是一种享受,但有时候也是一种折磨.遇到令你情感崩溃的剧情,不想中途放弃,却又为结尾牵挂.一种欲罢不能,一种不忍割爱.许久以前,我是不轻易接触恐怖片.但类似的电影看的多了,便也会产生一种麻木的情感,越看你的恐怖神经越来越迟钝.渐渐地也就不那么排斥.但有一种电影,是我着迷的却又是令我不敢接近的,因为没有更多的勇气承受剧情中的悲喜,不管看过多少部都仍然为之动容.那就是写有关于孩子的电影.印象中,只要讲到有关于孩子的电影,我几乎都会在剧情中找到某个哭点.把自己整的像个情感泛滥成灾的角色.记得很久以前看过的那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剧情中母亲那最后几声哀号至今仍然回荡在脑海.还有较为温情的<外婆的家>,小男孩最终感动于外婆的爱而有所改变时却不得不离别的不舍眼神,而今也仍然时常浮现于脑海.那些因为天真无邪所射放出来的纯真,那些因为年幼无力所陷入困境的无奈,无不一一地刺痛内心那片其实仍然存在的柔情与温软之地.令我情感无法压抑住悲伤而潸然泪下.前段时间想看韩国电影<奥罗拉公主>.因为这个美丽的电影名字,也因为这部电影美丽的宣传照.当然,更吸引我的是,所有的故事因为一个美丽的小女孩的遭遇而发展开来的.我想任何一位女子都逃不开因"美丽"所产生的吸引.对于一直将感性做为标号的我来说,更是无法不为之着迷.今晚,停止网络游戏停止偷菜游戏专心看起了这部电影.原谅我此时此刻无法将剧情写出来,哪怕一个大概我也不愿意碰触.因为不忍,因为疼痛,因为愤恨,因为...因为太多的嘘唏.我不能理解一个事业第一的父亲怎么可以无视于自己女儿丢失这一事情,我不能原谅那个最终以精神病理由走进医院而逃避法律的犯人,他怎么能忍心对一个如此可爱漂亮的年仅六岁的女孩痛下毒手,我更无法明白一个应当做了父亲角色甚至可以做爷爷年龄的出租车司机怎能忍心让仅仅差了两块钱而在中途赶孩子下车,让她在夜色中孤独地走在地下通道.难道这仅仅的两元钱比一个可怜的孩子的命还重要?!!
太多的不明白,太多的不理解,太多的无法原谅.因为人性的冷漠,因为世态的炎凉,最终硬生生地推着一个有着伟大母爱的女子走上了杀人与自杀之路.情,何以堪呀...当母亲在不同的杀人地方扮演着自己心爱的女儿的角色说话时,我想任何一个观众,哪怕你不曾做过母亲,都会为她的无助与苍白而痛哭.当母亲在最后为女儿策划的生日"晚会"上所出现的人格分裂时的那种呐喊与悲苦,当做为父亲的男子默默地说着"对不起"时所流下的眼泪,它们是否都滴进了忏悔的心坎.人群中突然沉默的那几个警察脸上的动容之态,谁能明白,世间可以有如此伟大的一种爱,可以不顾自己,可以不顾自由性命未来而为之赴汤蹈火.这样的对白与剧情,谁可以抵挡?
抛开看电影应当所具备的那些专业的眼光,就因为这样一个母亲和这样的剧情,我给予这部电影五颗星,并且力推您去欣赏.生活中,请给予你的孩子多一些温暖与疼爱,多一些时间与陪伴,让他们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你真诚且无私的爱.二〇一〇年一月四日星期一
曾经,我们都有很多的兄弟姐妹,那时候养多一个小孩和养多几个小孩就像养多几只小猪一般没什么区别,不像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带来的问题不单是对小朋友的过分溺爱,大人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一个小朋友的身上,一旦碰上意外,失去了小朋友,这个打击对一家人来说几乎是致命。
所以,为了自己的小孩,母亲能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严正花饰演的复仇女神就是一个恐怖残忍的复仇母亲,但你却忍不住同情原谅她。
她把失去小孩的罪行算到了所有直接或间接的经历过的人头上。
她要把自己失去女儿的愤怒,悲痛,无奈...通通都控诉并实施在这些人身上。
不要得罪母亲,母爱可以很伟大也狠残忍。
这不算什么高智商的复仇,但却是一个构思巧妙,虽然剧情比较狗血,却看得很痛快的复仇故事。
导演通过一个复仇母亲的故事直白的指出了现今社会的冷漠人性。
影片中几乎每个被害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冷漠人性而被残忍杀害。
这个世界太冷酷了,他们的冷酷来自于麻木,来自于自私,所以才需要一些鲜血一些生命唤醒人民的良知。
安静舒服的我们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来警醒我们一个事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关于仇恨的传染..
最后的再一层推进不能挽救整篇的乏味无奇。
呵呵。
揪心
这剧情。。真是。。。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個都不會少的。
姐,你的片子跨度好大……
女主为死去的女儿进行的复仇计划,最后死的两人还得到了女主前夫的协助,堪称完美啊。“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公正。我只是为了我爱的人。”ps.片里竟然有玄英、权伍中,惊喜。图解:http://tieba.baidu.com/p/2221488237 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346
难看
故事挺无聊的,我们的女主角各种即兴或者有预谋的杀人,场面一般,血腥谈不上,创意还凑合,然后每杀一个人,两位警员就出来装模作样的查一查,结构就这样了。主题的诉求我没看出什么来,或者看出来了也不关心。亮点是几个镜头的处理,当然最大的亮点是女主角有很自然的露点,露点就该这样,自然才好
漂亮的结尾
好容易找了个在线观看的,不易。早几年看也许能给四星。女主是不是整容脸?祸害们的死,一个都不能少,她是母亲,也成了死神。
复仇电影
感觉女猪脚好像在那部电影中让我记忆挺深刻的。没想到韩国电影演员那么肯露点。
男二号是《食客》里扭曲的大哥~
烂透了,简直浪费时间
之所以推荐这部影片,完全是因为我喜欢最后在医院里的镜头
小女孩兒太可愛了~太可憐了~
小女孩可爱死了。
影片想表达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从不关心妻女只顾工作的爸爸的罪难道就轻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