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到标题时,对于一部类型是文艺、爱情的影评,我一时无法理解标题的含义。
但实际上看完整部影片之后,再去读标题会发现,标题更像是一个简明扼要的倒叙,影片从内容上去诠释了标题的内涵。
以三皮为旁白,在几个时间的点去讲述剧情,也从某种意义上暗示了,三皮在影片中实际上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的,甚至于之后的转学,也正是表明了旁观者的身份,而他作为故事的旁白,导致他进入主线的,除了四人的兄弟情、同窗情以外,更重要的是到后期三皮对大四失手杀人保持了行为上的沉默,这件事将三皮卷入了进来,也因此,三皮讲述的语气是沉重的。
赵小龙、方圆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追求真理、不屈不挠、但也偏向情绪化,而后者的名字似乎更隐喻了其人生的转变,从不羁的技校学生,到后来的事业有成,他是曾经是个感情用事的人,而最后却变成了一个理性派。
只有大四,真正的凶手,却又是个受害者,对于这件事,他的责任毋庸置疑,他的恶意揣测,导致了最终过失杀死了李冬冬,也因为这件事,痛楚,悔恨,恐惧,盘踞于他的潜意识之中,但他也让时间的灰尘掩埋了这个真相,在最后平稳度日。
四人复杂纵然有着的关系、多变的心理,但殊途同归,他们都在某段时间里妥协,人生的反复无常足以抹平年轻的冲动,四人虽然抵达了新的伪善的、豁然的成人世界,但是否又抵达了内心那个不愿妥协,追求真实的世界中去呢?
从拍摄的手法而言,这部片子在留白和默片两个地方做的较为优秀,因为对于整个风格来说,一场九十年代的叛逆少年的痛苦的成长之旅,用沉默来抒发内心的迷失、恍惚是贴切的,几处声音的静默,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当事人逃避现实的心理,在车上武忠对方圆的质问,将他从另一个世界拉到了不得不面对支离破碎的兄弟情谊上来,他的大脑用一片空白来逃避这段事实,而片末的大四在推开门后,那一份面对自己失手杀人的真相,和说出真相后兄弟的责问,恼怒,失望,另大四又回到了砸完歌舞厅之后的那个状态,他懊悔,绝望,内心如同行走在沙漠之中,探寻着遥不可及的彼岸——解脱的彼岸。
另外最后小龙用脑海去臆想了一幅画面,最终选择了让小龙离开,也就是这一刻,小龙才真正地释然,一合居里大四的撞玻璃、方圆的质问责备、三皮的逃避沉默,似乎也正是小龙最后内心的挣扎,当小龙流下眼泪的时候,也就暗示了一切都已经任由时间去掩埋,那个谜底,永远都不会被方圆知道,也永远都会像李冬冬一样沉入深海之中。
最后李冬冬的画面,也打破了观众的幻想,这份幻想,或许也是我们在看到李冬冬手持很多现金,却又穿着性感时产生的惯性思维,这份谜底,也在最后展示给了观众,同时也回应了片名。
而最终的四人闲谈、说到方圆的演员董博睿的真名,也算是一个彩蛋。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整部影片虽然故事紧凑,衔接较好,但是在中心焦点的问题上,似乎又有一些散漫,例如主人公的界限不明、配角的故事贡献程度不一等等,本应该由四兄弟为焦点的故事,在中后期出现了焦点分散的情况,以及大四的女朋友在故事中,仅仅是完成了这个故事的主线任务,从洒脱不羁到温文尔雅的蜕变,有一些刻意点题或者说是有意保持整体结构完整的现象。
另外转折点我认为有些滞后,在大四说出人是他失手杀的那一刻,才掀起了最后一阵引起蜕变的波澜,虽然片子在中期四人开始寻找李冬冬的时候就已经冥冥中产生了分歧与争执,但有些隐秘,真正点醒标题的是大四说出真相那一刻,因此这个点应该用更合适的方法去做适当的提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期产生分歧的暗线也正是为了过渡到后期的方法,另影片合情合理,有一些欧亨利式结尾的感觉,尤其是大四砸夜店时的疑惑,也在最后揭开,使得影片跌宕起伏又在情理之中。
较好的一点是从开头到结尾,时代的转变并不是很突兀,开头奠定的九十年代风格,那个昏沉的港口城市,有人靠着卖鱼、维修贴补家用,有人靠着偷税漏税,买卖汽油瞒天过海,这些碎片化的日常都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市井之中,也侧面反映了人心、命运和世界的多样。
总的来说,演员的演技与导演的选题也较为契合,虽然有一些较为突兀的地方,但并不影响故事的剧情轮转、时间推进,以及对于一些拍摄手法的把控,确实是恰到好处,内容上也已经敲开了灵魂层面的大门,但是对于灵魂与内心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更加新颖一些,过失杀人这一个“敲门砖”难免有些陈词滥调的感觉,所以《抵达之谜》这部影片,需要增加观众思考的成本,来加深思考的深度,但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引起思考的影片。
我并不是李现的影迷,但是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演员表里有李现的名字。
想着再怎么样也是流量男影星的电影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事实证明我可能被骗了。
因为这部电影真的是好无聊的一部电影。
本以为开头讲的是怀念青春,一种情怀类的艺术片,但是不曾想后面还有一个女孩的狮子,问题是我对这个女孩的始终完全不好奇。
首先说这个开始的时候营造出一种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那种时代感。
好像挺能带入人的情绪,可事实上感觉看着挺尴尬的,并不是什么美好的青春回忆,就是几个社会青年描绘的他们本以为的懵懂爱情。
就是那种在我们小的时候。
算不上是非主流,反正就是那种。
荷尔蒙分泌过剩。
觉得全世界都是一起和浪漫的因子,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再去看当时的情况,就觉得当时真是傻的可以。
故事就是这样几个社会男青年围绕着两个社会女青年,我为你打架你为我脱衣,以至于最后冬冬消失的我真的是一点一点都不好奇。
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讨论的是青春失去了什么。
我想说谁的青春是这样,谁的青春是不良少年之间的情情爱爱?
而且这部电影就是悬疑,也没悬疑起来,既没有勾起观众对于谜团的渴望揭晓。
有感慨电影情节的平淡无奇,就算说为了李现坚持把它看完,但有的情节确实觉得李现有点用力过猛。
就说如果情节足够的勾人心弦跌宕起伏,那么也许主角的表情多层次会是一种内心独白的体现。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面情节设有些尴尬平淡,而李现又想用变化无常的面部表情来表现内心的波澜。
两者一放在一起就觉得真的是演员的演技用力过猛,其实也未必是件好事。
还有可能是我自己个人的狭隘想法吧,当然没有针对演员,只是就电影来讲,我觉得冬冬选择的方面是有待欠缺的。
首先他是按照剧情的需要,选了一个稍显有些社会敢的女孩。
就是那种不是很清纯,没有18岁少女的少女感的那种演员。
甚至脸部线条过于棱角分明。
有种欧美妆博主的感觉。
放到这样一个90年代初的情节设定里面,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而我对演员演技之后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小太妹。
上学期间单独约社会男青年独自外出脱离学校的管束。
和众多男社会青年喝酒跳舞也好,在两个男人之间周旋也好,只是这样一个情节设定,让人很难去产生怜悯。
所以当女主角消失之后,完全没有想要找到他的想法,或者是说完全没有想解开他为什么死去的谜团的想法,就感觉死就死掉吧,也就那样了,还能怎么滴,不是情杀就是意外。
所以这部电影看起来真的是相当相当的无聊,我记得评价这部电影,还参加什么电影节的展映,那真的是纯属是情怀的艺术片吧。
因为很多这种电影节的展映都是搞一堆所谓的深层次的艺术片,或者某某导演的创新之作。
并不是观众所欢迎的那种各种深层次的情节讨论啊,各种理性人性世俗观念的探讨啊。
而且这部电影应该是拍了有两年了,好像是直到2020年7月份才要上映,这点不太确定,因为确实好久没有去电影院了。
我觉得如果是真的上映的话,真的票房不会很高。
可能来看的80%都是李现的影迷,另外20%是其他场次的票都已经卖完了,或者免费赠票。
不然真的没有看的必要。
就连我这个在网上找的资源都觉得白白浪费了时间。
这部片子题材和画风都是和我胃口的。
先来说说优点吧,我个人认为前半部分剧情是流畅的,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没有看懂,我觉得是很好懂的,其次,画风画面应该是整部片子最大的亮点,时代的画风都get到了,我很喜欢。
再来看看缺点,第一遍看完的时候本来觉得挺不错的,但是后来细细品味了一下,槽点真的挺多的,第一点是结尾的问题,看到片中的时候挺期待导演会怎么把场圆回来,看到倒数十分钟的时候就有点失望了,知道导演圆不回来了,俗话说就是烂尾了,第二点是台词的问题,有些台词真的很迷惑很迷惑。
第三点,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他要干什么?!!!
意义在哪里,这点是致命的问题。
有了上述几点问题和优点,我觉得可以给到两星,但实在很喜欢画面,就给到三星吧。
个人认为这部片子不止4.7分,至少6分应该是有的
我觉得故事讲的还可以,没什么硬伤,也不硬坳悬疑设定,给我好感的是剧情不狗血不套路,是在认认真真还原一段记忆里真实发生的事一样。
有些违和的是多年后几个人没有演出人到中年的感觉,没有年龄感。
演员方面男生都不算一眼帅哥,颜值都合格,女演员很漂亮!
气质很独特!
尤其在回忆的滤镜里太美了!
唱野花那段也很有氛围。
演技方面几个人演技都可以,还蛮自然的,不尴尬,个人觉得比现在一些电视剧和电影里一些人演的好太多,几个人身上能看到钻研的诚意这很不错了服化道方面没什么错处主题曲也很好听。
有人看完说镜头很晃头晕,我是坐在后排最中间的位置,倒没有一点晕的感觉。
说说印象比较深的几处吧。
方圆摞轮胎,那是一个长镜头,冗长又压抑,相信很多人看的莫名其妙又不耐烦,凌乱淋雨的轮胎脏污沉重,方圆一口气都摞完了,最后一个却轻轻一推便歪歪扭扭地扑倒在马路中间泥坑里,就像方圆此刻的心境沉重灰暗中仍隐藏着叛逆和躁动,在不得不认定的冬冬离去的阴霾之下怀着一丝丝侥幸和隐隐的期盼。
关于野花这首歌,真的蛮好听,有人觉得那时的柔光镜头很假,我却觉得很温馨,烛光营造的特殊氛围和效果谁都不能否认,否则就没有那么多的烛光晚餐催化的情感升华了,中国古人便知道灯下赏美人的好处,烛光下冬冬非常漂亮,在场的至少三个男孩子心动了,冬冬就像顽强倔强生长和盛开的野花一样,她不温润也不娇气做作,细腻善良又仗义,艳丽又肆意绽放着。
优秀的编剧,就是要亲手制造出最美好的东西然后在观众面前活生生毁掉它。
很好,我惋惜而心痛了。
关于小龙和他父亲的对手戏,同样在灰暗压抑的色调里,连句很好的台词都没有,感情表达却一点也不逊色,艰苦的营生环境,两个人表情的转换,貌似粗糙实则谨慎细致的伤口处理,还有最后那一声恨铁不成钢的嘶鸣,小龙还是迈步走了,背后是父亲深沉的含蓄的爱,迎面却也是冬冬以拥抱抒发的直白的心疼怜爱,这一小段是爱的故事。
日本酒家里,几个人争执撕扯自伤自残的情景,是小龙脑子里的推断,新奇但也符合常理,我们在做出选择,甚至迈出长久以来一直期待执意坚持的道路时总会脑补后面的结果,来之前小龙根本不愿意脑补这段,他只怀着恨意勉强见一面,可是那副挂历和他们无所谓的态度激怒了他,他们都轻松揭过了,各自生活的很好,凭什么?
他赌气去找那个爽约的杀人凶手,而坐在雨夜车子里的大四也仿佛预知结果一样像个被押赴刑场的死刑犯僵直又绝望,大四是直接凶手,他们几个、他自己难道就是无辜的吗?
从决定偷窃开始,便是一步错步步错!
小龙愤怒悔恨烧焦心窝,真正的当面对峙公开屠戮他下的去狠手吗?
很多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也像小龙一样在激愤不平里最终选择了放过和妥协么。。。。。
这部剧想表达什么?
想表达很多,总结起来就是那个年代带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的经历和感悟,是一种带给稍微有一些年龄的观众回忆青春的磕磕绊绊的引子。
他们经历相似情感想通。
但是也不可否认青春的坎坷不独是那一群同导演一代的人的遭遇,每一个成长起来的挺拔树苗没有经历社会现实带来的不甘不平和遗憾疼痛呢,很多时候大家最后还不是静悄悄平静的承受了,没有去报复变态的上级同事、劈腿花心的另一半、对自己不闻不问的父母亲人、糟心讨厌的邻居…也放过了无知犯错的自己,错失绝佳机缘悔恨难当的自己,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自己…这是一块鹅卵石的故事,是放过自己的故事。
那段青春,那段记忆,一去不复返了!
老去的是时光,失去的是青春,留下的是记忆!
年少的青春做过对的错的,终究过去!
一起长大,一起成长,一起犯错,有执着,有错误,有叛逆,有不甘!
那些都是属于青春年少时的轻狂记忆!
懵懂的青春,懵懂的爱情,美好而且追忆!
有遗憾,有向往,所有的记忆犹如昨天,又如很远的过去!
那些属于生命中的记忆里,爱!
唯一会让你流泪,心痛,犯错!
失去会痛,遗失会痛,错过会痛!
青春就如一首永恒的歌曲,它会在你记忆的深处,时而出现,时而忘却!
就是属于那些年,那些人,那些哥们,那些义气,那些过往,人们依然怀念,也留恋!
看完了,过来写个回答。
可能有点晚,没关系,说说心里话这部电影我没去影院看,因为上映前透露的剧情和预告没有吸引到我。
我有预感,这会是部很闷很闷的片。
果然,中途有好几个瞬间我都看了看进度条。
我不抵触文艺闷片,相反,我热衷于在文艺闷片那些对节奏有损害的镜头里试图去理解:导演想说什么。
只是,我觉得我从里理解到的有点肤浅。
老一套的缅怀放荡不羁的青春,大量无意义的一起坐着放空镜头。
如果这就是导演想缅怀的青春的话,恕我不奉陪。
这几个男角色的塑造让我无法理解。
听说电影推迟了好几年才上映,这几个男角色确实有点太老一套了。
在致青春那会上映,我有可能会买账。
现在不行,现在让我尴尬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缺陷叭,通过时间前后和冬冬失踪的事件,来撕开多年后众人的心。
如果能把前面各位角色做的再丰满些就好了,铺垫没铺好,自然结尾的直面内心不能打动到我。
当然也有优点,配乐和摄影。
这部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结尾李冬冬去拍写真,拍完拿着钱数钱的时候。
她轻微的笑了一下,对,她笑了。
前面三皮说她从来没笑过,拿到钱后她笑了。
然后她一转头,镜头从她的红唇转到她的脸。
配上背景乐,真美。
不光是好看,还有那份感情的纯粹。
画面再转黑,让我陷入了无尽的思考和怀念。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对李冬冬的塑造是成功的和多年后众人在现实里的苟且相比,她应该在那个时候死去。
她太纯粹了希望你我都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孩
这部剧是我朋友推荐我看的,观后感就是感觉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有让我惊喜!
结尾不是那种老掉牙的男主最后与女主甜蜜的生活在一起,这也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
现实生活中不一定所有事情的结局都是美好的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没有办法改变,只能坦然接受而且男主寻找女主那么长时间没有放弃也感动到了我,但凡有女主的任何一丝消息男主都没有放弃寻找。
这很难得。
此外男主的整个造型不太像现在这个时代的审美,感觉很独特,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还有他的眼神戏也很棒,代入感极强!
如果有同样经历的看完电影应该蛮难走出来的!
男主还有一场哭戏,备受争议,但是仔细想想,人在很绝望的时候哭真的没啥声,然后是突然爆发的那种感觉,感觉男主演绎的很好。
给了5颗星,值得一看,真的太喜欢了!
知道《抵达之谜》这部电影源于现哥,去看也是因为现哥。
从这部电影名字上看略带有深层含义,“抵达”何为抵达,从明面上理解是抵达心中最深层的疑惑。
抱着对电影名字的大致理解和对现哥的喜爱去看了这部电影。
纵观整部电影,在叙述上整体节奏稍慢,慢得容易让观众进入疲惫状态,其次这是现哥多年前拍的电影,客观来说可以看出演技的青涩。
回归电影本质,这部电影讲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小镇青年赵小龙在面对心爱女孩冬冬离奇失踪后十几年不肯放弃寻找的故事。
由此可以知道电影《抵达之谜》的迷指的是什么?
这指的是赵小龙对女孩冬冬的无缘无故失踪心存多年的疑惑。
整部电影围绕赵小龙从冬冬失踪到不断寻找的过程及态度、心理进行展开,在多年后的朋友聚会上,一个无意的点再次点燃了赵小龙内心的疑惑,导致朋友间埋藏多年的往事被揭开,矛盾一触即发。
朋友们努力摆脱青年时犯下的纵火事件被小龙再次挑起,众人一再强调“过去就过去了”而小龙还不罢休,执意要知道事情的缘由。
这个众人青年时期犯下的过错背后跟冬冬失踪失踪又有什么联系…这是这部电影要讲述的。
电影过后,深层次回顾、细品,可以理解到影片最后的一个眼神存在的含义,也说明了赵小龙最后知道了这个寻找多年的答案:赵小龙和冬冬他们彼此相爱,他们甘愿为彼此付出,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对方为自己具体做了什么。
电影结尾处冬冬的回眸,知道真相的小龙崩溃…让人心痛!
深爱彼此的两个灵魂,只有短暂的交汇,却成了小龙一生的伤痛…这部电影属于文艺片范畴,需要观众慢慢琢磨,且需要有一定的欣赏阅读水平,如果仅仅表面观看这部电影就否定他的艺术表达,拿文艺片和商业片对比,那只能说不懂得欣赏。
因此我认为要看这部电影就要摆脱对主流市场电影的观影印象。
今天看的这部电影,名字叫做《抵达之谜》。
初看题目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抵达之谜”,抵达什么地方?
又有什么谜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我们都不知道,但是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抵达之谜。
”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的长江边的小城市里面,赵小龙遇上了心爱的女孩儿李冬冬(ps插句话:我觉得李冬冬好美哦!
),赵小龙其实挺喜欢李冬冬的,但是赵小龙不敢表白,两个人眉来眼去,可就是不敢要走出下一步。
李冬冬也喜欢赵小龙,李冬冬要去参加比赛,于是李冬冬就去找赵小龙,两个人在鱼摊打了一个赌。
打赌的时候,李冬冬说:“你说这条鱼有没有鱼籽?
” 杀鱼经验丰富的赵小龙说:“当然没有鱼籽。
” 李冬冬说:“我们来打赌吧,输的人要答应另外一个人一件事。
” 然后赵小龙就说:“我赌这条鱼没有鱼籽。
”李冬冬赢得了比赛,要答应冬冬一件事,可他偏偏讲起了不合时宜的兄弟义气,居然带着另外三个人一起赴约。
这位兄弟....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反骨叛逆的男孩赵小龙遇上心爱女孩冬冬及其好友小梅后,随着初心萌动,与几位好友:方圆、大四、三皮、武义走过肆意张扬的青春时光,这段青春随着冬冬的失踪戛然而止,几个人不说是反目成仇,但是也互不联系了。
“李冬冬,我很想你,你那么那么迷人” 李冬冬失踪了之后,赵小龙一直一直都在寻找她,只不过可惜了,那样美好的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在人海之中,杳无音讯。
后来方圆再去寻找李冬冬的时候,偶然之间碰到了路边有人在往江里面丢死去的猪娃。
其实这个时候,方圆就已经开始在胡思乱想了,方圆觉得李冬冬应该也已经消失在了大江里面,失去了性命。
因为兄弟四个人偷了别人的油去卖钱,结果不仅仅没卖多少钱,还被油的主人给盯上了。
人家让他们兄弟四个赔偿比卖油更多的钱,兄弟四个人还不起钱。
李冬冬去帮助他们拍挂历照片(虽然这个照片在我们这个年代其实是可以引以为傲的),但是李冬冬在拍摄了照片拿到了钱之后,就去找武义,想要把钱给还上。
而武义根本就不想要还钱,武义只想要怂恿兄弟四个人去烧掉他哥哥的船。
武义看起来是靠着他哥哥,但是其实武义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因为烧船的时候,武义根本就没有动手...他只是在旁边递着火把,然后说着鼓励大家的话。
李冬冬失踪了,赵小龙一直一直都在寻找着她,因为李冬冬是赵小龙生命里面的光,没有了李冬冬,赵小龙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了。
赵小龙一直一直怀着李冬冬没有死去的希望,寻找着。
对于赵小龙来说,李冬冬就是赵小龙生命之中的希望。
“李冬冬:即使离去,我也依然很爱你” 看到了最后,我才明白了整个故事的脉络。
大四以为李冬冬水性杨花,表面上看和方圆在一起了,实际上又是喜欢赵小龙,最后还和武义不清不楚...出于兄弟义气,大四气得不能行,觉得说怎么一个女人可以这个样子呢?
于是大四把李冬冬推下了江,但是其实他是不小心推下去的。
等到大四反应过来了之后,李冬冬已经掉下了水。
等到了故事的最后,我才明白了这部电影为什么叫做“抵达之谜?
”原来是因为等到了赵小龙兄弟四个人重新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小龙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被方圆阻止了。
方圆说:“没必要再纠结一个结果了,事情已经过去了。
” 可是当时,在小龙的内心深处,还是没办法走过这样残酷的事实。
小龙想要当着大家的面说出当年的事实真相,可是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只是没有明面上提出来而已。
最后的最后,小龙接上了大四之后,还是对生活妥协了。
小龙把车子停在了路边,对大四说:“算了,没必要了。
” 因为说出来的话也不过是兄弟反目,大家大打出手,以后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又何必呢?
这就是赵小龙所谓的“抵达之谜...”抵达终点之后,赵小龙觉得其实没有必要在纠结一个结果了,没有必要再知道结局了,没有必要大家再闹得并不愉快、 可是赵小龙又开始迷惑:“这样真的对吗?
” 我觉得现哥真的看起来好刚哦,不管是现哥杀鱼的动作还是现哥咬手上死皮的动作都很帅气,真的让我觉得眼前一亮;这个动作真的是细节好评哦。
总之呢,就是很青春的一部电影呗。
抵达之谜,抵达自己心中的那束光,这也是赵小龙一直苦苦寻找冬冬的原因吧,青春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赵小龙性本善,在大四说出实情后,没有举报他,即使后来大四没有给他们兄弟说,赵小龙在车上流泪,说明他也释怀了,后来三皮拿出的海报是冬冬为了给赵小龙他们还钱拍的,所以冬冬是死了的,影片还不错。
23岁的李现演技很青涩,人看起来也非常青涩,不过还是可以的,这个主要演员演技看起来也可以,看完这部电影意犹未尽啊,看完感觉挺好的,挺喜欢的。
这也是导演的处女作,作品总体还不错,看到很多恶意差评给一星二星的,不知道心里怎么想的,虽然作品和演员演技看起来青涩,但是不至于啊
8.1看的,今年第一次进电影院,知道是文艺片风格,所以倒也不觉得沉闷,甚至在发现是这种不同视角拼凑的带点悬疑的叙事风格后还有点惊喜,但整体还是偏无聊,一些镜头语言莫名其妙,不知道要表达啥,李现哭戏的特写瞬间串戏到哭不出来的韩商言,演方圆的那位,前期长得像李鹏+本煜,剪了头发后又像许君聪…
岁月是一把杀猪刀,时间会慢慢冲淡一切的,学着释怀,学会成长,再见青春。
太难看了喂
看完回家,一路上和我弟讨论剧情,青春悬疑有时代感,影片中李现饰演的赵小龙其实是很多很多人的缩影吧,虽然有挣扎矛盾过,到最后还是对社会妥协了,李现的眼神还挺有戏的,期待他以后的作品。
什么烂东西浪费我六张飞…别污蔑小镇青年,干个屁,连皮囊都难看,女的也难看到不行,简直一文不值。装逼不成且油腻。
#BJIFF09#2.5。就像是非要这些年轻人演中年人,导演在一个假定的没有真实经历又跨越年代的故事里,不知道如何收尾,中间也还有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连故事,是个谜。自己用“尴尬”俩个字结尾,算是自嘲吧。
有一点惊喜吧,5年前的李现还是有点嫩的
居然是在芜湖拍的(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大学时常去的电影院),还挺适合这种三线小城青年野蛮生长的故事的,但是适合归适合,拍的烂归烂。全片充满了令人没眼看的陈词滥调,说白了就是个“当一个人成了谜”的故事,邓紫棋一句歌词就唱完了,宋文老师您折腾半天拍了将近俩小时?压了两年才放出来我估计李现自己都不好意思给这片站台吧。
好像回到青春时,野蛮生长的时代。看到了迷茫,青春
真的好看,李现演得不错啊………………
天呐真的好难看!😭剧情真的无力吐槽,看得我太太太尴尬了!为了李现给三颗星吧(其实想给一星😭)
今天下午去看啦 这镜头抖的和娄导有的一拼了 现现的演技真是让我还是挺意外的 就是成年后的那一段有些许尴尬 但让我最懵的是冬冬被推下水的那一段 为什么大四他们不救?前面好像并没有看到铺垫说大四和三皮不会游泳吧或者怕水之类的吧?有点模糊不清...但是整体营造的文艺、青春迷茫的氛围还是很好的
难看,本来想三分给李现,中途睡着了有点冷,出来找车找了二十分钟影响了心情各扣一分。
小城的故事,青春的悸动,少年的执念,每个人心中都带着一点点善,又有着一点点恶。剧情有两处硬伤,为了推动矛盾而矛盾。
宋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这部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浅薄的电影实则就像一首诗,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在咀嚼的同时,你会逐渐发现一些微妙的细节。导演展示了中国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思考:即人们如何面对过去,即使每一个人都常常缅怀过去,但为了更好的生活,人们常常选择遗忘。
210125看
2.9星。很可怕的不知所云无病呻吟的假文艺片。1.用黑白滤镜,手持摄影和看似聪明实则杂乱的剪辑来凸显本片的“文艺”气息,画蛇添足,像暴发户买遍LV证明自己有钱。2.让人无法信服的故事,让人无法感动的爱情,导致所有爆发戏都显得莫名其妙,高潮戏更是话剧感十足,直接崩出宇宙,每个演员都用力过猛,李现一哭,我笑了。3.李现自带“糙帅”,本身其实也算有文艺片气质,但他需要好导演调教,本片导演道行太浅。4.导演请你告诉我,本片主题到底是“迷惘的青春”还是“刻骨的爱情”?或是别的?5.配乐挺好听。ps:本片这个时间上映多少有吃李现流量红利的嫌疑。
摄影给加分不少,要不然只想给2星...
太难看了
首映日从外海出差回来直奔影院看完,散场一看,连我3个观众。我是去看了一场电影吗?不,我是去看了一场李现而已。至于电影,像是命题习作,老师规定要体现青春、懵懂三角恋情、友情与爱情、悬疑之类的主题和倒序插叙等表现手法。学生给交了一作业。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