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马的时候,直到结束,都没有意识“莫子仪”“影帝”是多么重的荣誉。
入围者的笑脸放大放大超倍数在屏幕上,莫子仪微微皱眉的一张脸就显得冷淡。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电影入围,他发型和角色看起来相差不多。
桂小姐的发型也和角色相同,别的演员没太注意。
虽然没有看过内娱的活动,但稍微有些印象的艺人,气质也绝不是这样复杂的。
我看他像有心事压在身上。
起身,领奖,致辞。
没有激动,拿奖不拿奖对他似乎没什么区别,鼓掌也敷衍了事,仿佛随时准备在镜头转移的下一秒把手放下。
没有紧张,语速不快不慢,简简单单几句话,除了特意感谢淑芳阿姨,只有最后几句露出来一点不那么冷淡的热气,一听就是他能说出来的话。
尊重电影,尊重人权,爱惜自己。
电影里健一明明是隐忍的男人,给别人留下的也是很压抑的印象。
我记忆最深几处都是他在哭。
检察官拷问健一为什么不在男朋友死后搬走,一点体面没给人留下。
我以为的大吵大闹,或者更戏剧化的桥段都没有出现,健一只是冷冷淡淡几句话,甚至是刻意处理过的平静。
好像在这之后所有的尊严都失去了,抱着小尤大哭,看着悠宇掉眼泪,在绝望中笑着哭。
电影看完,首页推荐的耸动标题视频,莫子仪怎么样怎么样,一刷新也就划过去。
林健一的隐忍,脆弱,温柔,我觉得这些才是莫子仪。
最重要,为什么声音这么好听,咬字发音克制,腔调也刚刚好。
一个陌生的房客心甘情愿地照顾一个老太,和她的孙子小宇。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要比亲人还要尽心尽力。
所以,当被问到为何如此时,这个房客反问:如果他是一个女生,那么照顾恋人的家庭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一个男人照顾另一男人的家庭就显得十分奇怪了。
同性之爱的尴尬和被误解就这样推到了眼前。
影片用了许多沉默而优美的镜头讲述了房客林健一对恋人王立维的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
爱是美好的,无论是在什么名义下。
老太突然去世,在其死因不明的情况下,林健一受到了检方的搜查,怀疑他的动机跟争夺老太的遗产有关。
而报案的是老太的另一个儿子,警方也认为定然如此。
他们根本没想到林健一的唯一动机就是爱,是纯粹而温柔的践行对逝去爱人的诺言。
而对于小宇,房客林健一是个怎样的人,能不能代替他的父亲给与他家庭之爱,这也是一个悬念。
一方面是林健一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小孩,一方面是他也需要同性之爱的释放和治疗。
他带着小宇去高山看云海,陪着小宇的父亲一起冲顶巅峰。
他扮演了一个半父半友的角色,一个爱的伴侣的角色,他的使命就是付出和坚持,去治愈人心,去点燃希望。
此片没有过多讨论同性之爱是对是错,而是探讨了在艰辛的生存中,在冷漠而艰困的世界中,如何坚守着爱,坚守着人与人之间的本真和温柔。
影片用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向观众说明了生活的真谛,那就是用心对待每一个汲取你和给与你温柔的人。
因为点滴的温情会慢慢汇聚爱的河流和大海,会带走我们的悲伤,也会化解生活的残酷。
电影基本上都是在回顾林健一和小宇还有老太的幸福生活。
还原这个亲爱的房客来到这个烦恼多多困难多多的家庭后慢慢有了起色的点点滴滴。
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老太多服了止痛药(麻醉药)造成了类似于安乐死的结果,其罪不在林健一。
而林健一也确实有罪,他为了独占恋人,从而破坏了一个家庭,尽管在爱的名义下,但一个符合社会伦理的家庭的分崩离析的确会对老人和孩子造成伤害。
最终,小宇的回忆洗脱了林健一的杀人嫌疑,但他也失去了小宇。
在远方的小宇的钢琴曲和歌声中,在需要重新面对新的人生的时候,他会不会依然选择用爱和温柔,坚强地面对这个充满不幸和艰困的世界呢?
此片获第15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有剧透内容】只说自己动容的点1.如果我是女生,你还会问同样的问题吗?
爱人离去,替他照顾母亲;以及完成他的遗愿:照顾他的小孩。
为什么这么难以理解?
因为只是一个房客,一个同性房客。
2.你愿意叫他爸爸吗?
不愿意(因为我有自己的爸爸)我可以叫他把拔二号(虽然但是我想让他做我的爸爸)我的作业本上家长签字都是你的名字哦3.谢谢你有把我当一家人总归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生死关头有些事情如果害看不开,我跟觉得还蛮可悲的。
阿嬷罹患糖尿病,每日哀嚎,迷信偏方,时日无多。
但是她可以临终托孤,办好转让房产,收养手续等,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
她总是说:为什么我的人生这么苦?
她说第一遍我以为是在说自己的身体,她说第二遍我才知道,她在气。
气为什么自己的儿子喜欢的是男人,她的人生才会这么苦。
或者她并不怨儿子,她只气眼前这个男人,仿佛没有他,自己的儿子就是不同的结局似的。
4.你收养小孩,你还约炮啊性欲竟是这么的肮脏龌龊,不屑提及。
仿佛每个人都只是响应国家号召,为了培育祖国下一代才进行生殖繁衍行为。
看似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实则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长大后也必然要为这个社会畸形的要求付出代价。
“养父为了你一辈子不结婚不约炮不打飞机,你怎么可以不洁身自好呢?
”5.我不会跟你去的为了躲债,把烂摊子留给自己亲哥哥,自己跑去大陆。
浪子回头金不换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基本不会发生。
自己母亲都看的透透的,这样的小儿子不值得托付。
宁肯把亲孙子的抚养权交给一个外姓旁人。
可是这样都逃不开血缘两个字,最终还是轻描带写地改判回了叔叔。
而他也终究还是卖掉老房子,这所升值了的老房子。
6.男主的发型一开始和小宇爸爸在一起的时候,他是为了爱情,所以头发还是自己叛逆和自我的紫色中长发。
后来照顾小宇和阿嬷,头发是中规中矩的文艺男中年,黑色中长发。
再后来就是一切尘埃落定,小宇被改判给叔叔抚养,他留了黑色短发。
社会对于一个人的定位竟是如此清晰和精准,没有多余的一秒可以来浪费。
【最后的最后】生活充满坎坷病痛,能够平凡无灾地走完这一生,真的是件很难的事。
奇怪的是有很多人都看不透这一点。
阿嬷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自己又病魔缠身,按理说人生的大灾大难都经历过了。
却还是哭着喊道:“我好痛,我好痛。
”我也好想哭,哭这一切一切。
为什么人生这么苦?
为什么爱一个人这么难?
不是所有涉及同性恋的电影都是好电影,也并不是把大量的社会话题(患病老人安乐死、老年丧子、同性恋人的感情和欲望、孤儿的问题)放在一起就是好电影,电影讲故事的能力才是衡量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先说好的,演老人和男主角表演还是不错的,不浮夸,小演员表情不多也还好。
但是故事情节上有几点是值得商榷的,1、健一和王立维去爬山,王立维就抱定去死的想法?
如果不是,明明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还故意清晨独自离开?
2、王立维看起来应该是个海员,又是同性恋的情况下,小孩为什么不由母亲抚养而要由基本上没得能力的父亲来抚养?
即便各种原因是父亲来抚养,在小孩母亲还在世的情况下,父亲去世了也应该由母亲来监护而不是找一个养父。
3、王立维的妈妈,也就是片子中的老人,开始的时候语言都很刻薄严厉,但是后来又承认早就把健一当成了家人,中间其实并没有经历大的变化呀,这个转变是如何来的?
4、老人和小孩应该都不知道健一后来拿回来的药是效力更厉害的违禁品,怎么在喂药吃药的时候就感到了生离死别?
阿嫲死后的清晨,健一好像知道老人过量服药死亡,小孩也清楚是自己多喂这个药是导致老人死亡的样。
世界上有些爱是不被世人接受的就像林健一和王立维无论多么深爱也是不能被家人祝福的所以王立维选择了结婚生子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婚姻是否能够幸福王立维是不是能够回到普遍的家庭中因为知道了真相妈妈也离开了这个家庭父母离婚最可怜的应该是小孩但是守着不幸福的婚姻彼此将就应该也不会给小孩带来快乐所以离开或者将就都是对自己最好的决定因为那一次意外王悠宇失去了爸爸林健一承担起照顾这个家庭的责任照顾奶奶和悠宇可能是因为内疚也可能是因为那一份爱竟然因为这不被接受的爱给自己引火上身在审问林健一的时候他说出了一句特别锥心的话“如果我今天是一个女生,你还会问我一样的问题吗?
”这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善良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黑暗看过很多反应人性的电影之后看到这部反而觉得人性那些善很温暖很温柔最后那一幕简直直戳我心悠宇边谈边唱送给健一的歌也就是他最想要说的话虽然他们已经无法再在一起生活但生命中有过的那些瞬间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爸爸二号”
《亲爱的房客》《亲爱的房客》是由郑有杰自编自导的剧情电影,虽然台湾电影关注比较少,但是里面有些演员还是比较熟悉的面孔,主演莫子仪里面的演技还是非常到位,细微的神情表演很容易把观众拉电影之中,《亲爱的房客》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前几年我觉得拍的很棒的同性电影《谁先爱上他》,两部电影都是从同性的视角去探讨更深层的议题。
(神秘房客)《亲爱的房客》由神秘房客林建一展开的故事,首先从电影中阿嬷对待林建一和林建一对待阿嬷两者的态度能感受出他们直接有很微妙的关系,电影前半段交代了建一和她儿子的情侣关系,作为阿嬷的母亲不知道如何去看待这位“儿媳妇”还是“女婿”?
最后在亲情之中释怀了,林建一得到阿嬷的认可和儿子王悠宇的“爸爸二号”的称呼这可能就是全片最温暖的一段了。
《亲爱的房客》我个人觉得很好的一点就是从这种同性的点出发衍生出更多的我们常人能在生活之中体会到社会话题、家庭话题、生命话题,电影中阿嬷对于死亡的面对真的直击观众内心,阿嬷被病魔的折磨让她想更快的迎接死亡,周秀玉对于电影中几段与病魔的挣扎表演的非常到位,并且死亡前看见自己儿子的幻觉让我们观众有一种说不出口的难受之感。
也许她一切觉得都是无奈的,儿子的死,儿媳妇还是女婿的关系,面对眼瞎和截肢的恐惧,这一切发生到最后都是无奈的妥协。
电影中林建一与儿子王悠宇这一对重组的父子关系也非常的打动观众,林建一带着儿子来到山上,这个地点和举动可以说明林建一想要与爱人和儿子做下最后的道别,林建一对儿子说出那一段关于“以后会发生很多讨厌的事情”的这一段话也成为全片一大泪点之一。
电影中房产也衍生出了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偏见,警察的咄咄逼人和爱人弟弟的态度,可能这就是弟弟的偏见,林建一如果是女性可能一切都没有这么复杂也不会拥有这么多的误会,虽然现在都是2021年了,但是社会对于少数群体的偏见还在地球上的莫些角落一直发生着。
《亲爱的房客》整体观影下来非常的平静,平静的开始平静的结尾,整体电影还是蛮有日本电影的风格,上面讲述的亲情、生命、偏见任何的一个话题都可以成为一部独立电影的根基。
讲完喜欢的地方现在我来说说个人觉得不妥的地方,其实整部电影导演可以把林建一的爱人王立维这个角色给完全隐藏住,因为这样才会让观众不断的猜想这个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角色,或者可以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去从不同人的口中塑造出这个角色,其实《孤味》对于那位父亲的塑造手法就比这部电影中高级不少,这部电影结尾强行把王立维这个角色代入进故事画面之中,有点拉垮整体电影气质的感觉,并且导演非常不聪明的又把王立维的内心戏给人隐藏了起来,所以我观众看见他明知道身体不适还要继续登山的作死行为就想说句“神经病吧!
”,这就是导演处理的很不好的一点,你要么就别让这个角色出现在画面之中,要么出现就让角色更加丰富立体,但导演偏偏让角色不痛不痒的出现,可以说非常的画蛇添足。
《亲爱的房客》和前几天观看的《无声》有同一种观后感,也就是电影高级感不足但是整体质量还是挺不错的,值得一看。
【主观评分:9分】【海报&基础信息】🎬
【剧情概述】💊讲述了台湾一对热衷户外的俏同志,因为意外身亡一个,剩下二号扮演房屋租户勤勤恳恳的照顾一号的母亲和孩子,阴差阳错把一号的母亲助力完成了安乐死。
【评价感受】🤨男主知道真相,为了保护孩子一直不愿过多披露实情,但幸亏警察办案细致,所有细节线索都进行了深究,一步一步还原了案件真相整个过程也非常过瘾,缺了一个悬疑类的标签。
电影从房屋受益人是二号的疑问开头,猎奇猜测真凶到纠结不愿相信,到了解真相心疼二号男主整个过程节奏都控制的非常不错,孩子和啊嘛的演技也在线。
【印象深刻】💾之前确实不知道糖尿病会这么的痛苦,还以为坚持打针就与常人无异
因为吃了过量的药剂也出现了回光返照
最后才晓得二号也是被三的无辜人士,同时还身负大爱的肩负起了一号死后的育儿养老的重任。
很久没有看过明明节奏那么慢,却让整个影片充斥悲伤的电影了,好多话都让我觉得很难过,“如果我今天是一个女生,我的老公过世了,我继续照顾他们家,你还会问我一样的问题吗?
”就这么一句算不上质问的问题,让我感受到很憋闷的不公。
我必须承认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林健一这样的人,无论是男性伴侣还是女性伴侣,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少见的情况发生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家庭身上,构成了故事的合理性,也带动整个故事的情感。
我想说导演没有把这个群体美化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点,无论是王立维过世后健一约炮排解苦闷,还是当初在社交平台上告诉小孩妈妈她老公是gay,这都是人性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导演没有刻意避开这些,因为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是一样的,对恋人的占有欲,不能容忍他或她之外的另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吧。
最后再私心补充一句,林健一的演员无论是外形还是演技都很适合这个角色,忧郁气息简直刻在呼吸里了(仅针对这一部电影而发言)
《親愛的房客》以乖順於世俗價值的情節,講述不同形狀的愛
父親從事紡織業,鄭有傑在家人期待下,唸了建中,也上了台大經濟系,三兄弟就屬他成績最好,原本被期待接班家族事業,但他卻選擇電影路,唸大學就開始拍片,還拍到差點被二一退學,休學時母親哭了一整夜,父親也不能諒解,畢業後還是堅持走電影路。
談到逝去的父親當場淚崩,他說寫劇本時一直思念父親,甚至還坐在基隆港邊哭泣,拍電影的過程彷彿是對父親尋求一種諒解。
本片從同性伴侶的議題出發,在世界對 LGBT 的不理解,甚至晉升成歧視與仇恨中,隨著劇情的撥雲見日,緩緩流淌出平凡卻溫熱真摯的情感;對於赤裸的歧視,《親愛的房客》不做強烈地反擊,而是在乖順於世俗價值的情節,講述每個人對於愛的雕塑,都有著屬於彼此的不同形狀。
在基隆濱海的老房內,住著患有糖尿病的周秀玉阿嬤、年幼喪父的孫子王悠宇,頂樓違建加蓋的雅房,住著悠宇父親生前的伴侶林健一。
健一在伴侶身亡後擔下照顧其家眷的責任,健一和王家的關係,從房東與租客的契約關係,漸漸地成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
然而,看似已是一家人的三人,卻在秀玉阿嬤的猝逝,不得不直面那些難以啟齒的過去……有一天,你一定會找到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地方,跟真正愛你的人 影迷間戲稱「國民阿嬤」的演員──陳淑芬,在片中飾演晚年體弱的秀玉阿嬤,而在十一月上映的國片《孤味》中,陳淑芬亦有出演要角,近期前往觀影的影迷們,想必會有滿滿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電影中,秀玉阿嬤對兒子生前的伴侶林健一,從最初滿腹的不諒解與惡言相向,但在健一悉心照料與無私付出後,早已放下了對健一的憎恨,欣然接受他成為悠宇的繼父、兒子的情人。
導演透過鏡頭所呈現的,不是苦苦付出而有獲回報的那份喜悅,林健一對於秀玉阿嬤的付出,更是對已故伴侶的愧疚與承諾;選擇留在伴侶的家中,對悠宇與秀玉阿嬤付出同樣的愛與包容,明知再多的付出都無法撫平失去兒子的悲痛,卻堅持以自己的方式贖不應加諸在己的罪。
健一在得到秀玉阿嬤的原諒時,放下了對秀玉與悠宇的愧疚,在這個毫無血緣的家中,他終於不僅僅只是做個寄人籬下的房客,而成為了情比血濃的「家人」。
當說出什麼才是「正常」的當下,同時也為他人貼上了「不正常」的標籤 檢警在相驗時發現了阿嬤遺體中的毒品殘留,便將健一列為嫌犯進行偵查。
偵訊時,檢察官對於健一在伴侶死後卻仍居住於該處,這樣無私的付出無法理解;對於荒謬的問題、無心的歧視,健一反問檢察官「今天如果我是女生,我老公死了你還會問我同樣的問題嗎?
」社會普遍瀰漫著「受壓迫者的抗爭是過度反應的衝動」的氛圍,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去減輕壓迫者的罪過,並將非議重新移轉回了受壓迫者身上。
歧視如同病毒,縱使不見其形,卻總是在眾人的體內進入、竄出;不論是電影中的檢察官、刑警、老師,對於同性戀有著千奇百怪的偏見,這份偏見潛藏在無心的話語中,缺乏同理心的文字屢屢刺傷了受壓迫者的心,忘了你我都是個有血有肉的人。
電影進入尾聲,秀玉阿嬤對健一的釋懷、悠宇理解健一不曾說明的回憶,在壓抑苦悶的電影情節中終於見到了一絲曙光。
人與人之間的愛不只有一種形狀,但這世界卻沒有容下各種形狀的空間;《親愛的房客》以沉痛緩慢的筆法,代替憤世嫉俗的反擊,運用富含情感的低吟,卻比粗暴的咆嘯更撼動人心。
《亲爱的房客》是透过同性之爱,进而扩展到各个面向的书写。
有很多在我们眼里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同性恋人这里却必须忍受外界的质疑和不理解。
健一在同性爱人立维离世后收养了他的儿子悠宇,把他当成亲生儿子疼爱,但之后只是因为一张奶奶把房子过户给悠宇的纸,便让所有人认定健一对悠宇的好是别有用心,还觉得他为了房子而害死了奶奶。
可是就像健一对检察官说的:“如果今天我是一个女生, 丈夫走了以后,我继续照顾他的家人,你还会问我一样的问题吗?
”是啊,明明都是在爱人,为什么异性恋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是道德正确,但同性恋人却会被各种质疑,好像做什么都不对。
又好比健一说的:“我全心全意爱着这个孩子, 这有分什么正常和不正常吗?
”从这些片段也不难看出,外界的眼光依然深深的影响着同志们,哪怕是多元文化并行的社会,人一旦多了“同性恋”的身分,许多人就会立刻戴起有色眼镜,像审视犯人一样,只因为你和他们不一样,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不正常”。
而也因为这些外在压力,让立维终究选择选择了异性婚姻,试图逃避外界的眼光,这让我想到先前看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里面的Birdy也是走上和女性结婚的道路,也都有了小孩,但最后都离婚收场。
我觉得这段婚姻中的女生和小孩是最可怜的,而这何尝不是因为大环境造成的悲剧,害了这么多人赔上一切。
我常想,这个世界看起来好像变好了,但其实也没有,歧视和鄙弃无处不在,尊重和包容似乎只是包装精美的一句口号罢了。
虽然这么说是有点灰心,但现实就是如此,电影中的悲剧其实不曾停止。
我们给这个世界很大的愿景,而我也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能真正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声音。
真正的爱,不分种族、性别、性向,大家都是用尽全力在爱人,同时也在被爱,祝愿所有的感情都能得到祝福和支持,每个彼此相爱的人们都能美好长久。
因為淑芳阿姨哭得唏哩嘩啦。小莫內斂卻堅定的愛意也很觸動人心,愛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後,做可以讓對方幸福的事。
小朋友台詞功力很強,和爸爸二號被迫分開的那一幕拍得很煽情,故事很真實很有生活氣息,唯一生硬的情節就是爸爸一號高山症去世。
探讨多元议题值得肯定 但是酷儿真的不是万金油 配乐加分明显
即使平淡缓慢,但事情的真面貌也在层层显露,也就不显得沉闷了。
TGHFF57- 剪接點和時空穿梭銜接得滿流暢的,但一切都略顯[匠氣],工整/煽情都讓人感覺得出背後導演的安排… 但溫情部分還滿打動人的(親情[?] 愛情…) 一開始覺得個別演員狀態[不對],但可能連這種[怪怪的]都是導演刻意的,讓觀眾好奇看下去… 但一些台詞真的硬傷,在那個當下講出來非常彆扭… 大量的晃動手持鏡頭/長鏡頭,有點太[過]了… Foley有的地方失真了… 評分很"有趣",影評人圈大概是2.5-3星,TW本土觀眾圈大概給到3.5-4星… 最近也在處理同志議題,通過本片忽然領悟到了老師所說的[窠臼]:現在再說同志,不能再停留在[正常/不正常]這些老議題,太陳腔濫調… 莫子儀的詮釋為本片大加分,影帝實至名歸… 如果是新人編導的作品,這片能入選[資優生]佳作…
过时的苦情戏。
莫子仪很好 郑有杰不行
台湾自从对同性婚姻合法化后,LGBT题材越来越成熟,对于一个社会以及文明的进化,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细水长流的力量。本作比较引起共情的设定是以一个男性代入女性的身份去诠释同性情感,有爆点,更有泪点。对于某些现实题材的类型片,我往往不会单纯地只从影视语言方面去丈量,而是审视其社会意义。本片最佳对白:“没有我你会比较轻松吧”,“但有你我会更快乐啊”。
什么时候这个题材不再有同婚男啊?小孩给人感觉蛮好的
为了达成目的,故意制造完美受害者,是在创作上走捷径。
甚至还不如《谁先爱上他的》 1.5倍速艰难看完 演技摄影配乐都在线也拯救不了这浅薄老套又凌乱的剧本
其实没有必要制造一个案件,自作聪明的叙事手法也实在是大可不必。莫子仪的质问在后半段的混乱下渐渐迷失。莫子仪、白润音和陈淑芳的演技撑起整部电影。
作为一个男生来说,真是让人无语。接受不了
下错了。
构图着实让我着迷,包括雨景、海边和那烟雾萦绕的山顶,节奏舒缓。聚焦LGBT现在在台湾已经不是什么大话题了,本片文本上冲突点在于有罪推定和斥同偏见所塑造的故事线,观影后细思一些细节是有问题的,比如明显的刻板化的警察形象。当然,莫子仪和陈淑芳的角色塑造非常完美的拯救了这个故事。7.5
节奏真不行
同性题材逃不出异性恋模式了吗?!俗气又刻板!
很柔情也很无趣
陈淑芳应该这部拿最佳女主而不是孤味,孤味的角色太脸谱化了,房客里的阿嬷表演极其有层次,既筑起了高墙,又在高墙的背后守护着她最珍视的亲情之间的爱。本片的编剧也是值得赞赏的,不紧不慢地一层层拨开迷雾,就如同电影里被雾环绕的群山一般,太带感了。唯一遗憾的是对男主的刻画太down了,一路走下坡,能不能给他一点快乐呀!
比《刻在》好太多了。莫子仪近乎全程都在克制情感表达,除了结尾回忆片段里眼睁睁看着爱人离去时的咆哮。陈淑芳戏份比想象中少太多了,但每场戏都张力十足,瘫在床榻上感慨自己为何活得这般痛苦、这样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的画面似曾相识。讲真,林健一太彬彬有礼了,换做是我,早就手撕王立纲了……不承担家庭责任,在外欠债拖累家人,对自己妈妈不关心不照顾,侄子与他几乎毫无感情,还有脸来反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