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丝

翠絲,Tracey

主演:姜皓文,惠英红,黄河,袁富华,余香凝,吴肇轩,周祉君,陈蕾,葛民辉,岑珈其,梁舜燕,顾定轩,黄溢濠,李昭南,陈志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8

《翠丝》剧照

翠丝 剧照 NO.1翠丝 剧照 NO.2翠丝 剧照 NO.3翠丝 剧照 NO.4翠丝 剧照 NO.5翠丝 剧照 NO.6翠丝 剧照 NO.13翠丝 剧照 NO.14翠丝 剧照 NO.15翠丝 剧照 NO.16翠丝 剧照 NO.17翠丝 剧照 NO.18翠丝 剧照 NO.19翠丝 剧照 NO.20

《翠丝》剧情介绍

翠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安宜(惠英红 饰)与结缡多年的老公大雄(姜皓文饰)在同个屋檐下,一同育有儿子(吴肇轩 饰)与女儿(余香凝 饰),出嫁的女儿也已有孕在身,一切看似和乐无忧,但她竟却从未发现与枕边人原来是同床异梦。某日深夜老公接到越洋来电,得知儿时老友已在伦敦逝世,致电告知的是他的合法同婚伴侣阿邦(黄河 饰),并预计携带老友骨灰返港安置。与此同时,老公又安宜客串票戏的场合,重遇他儿时认识的昔日粤剧花旦打铃哥(袁富华 饰)。故友骤逝又加上巧遇故知,翻起老公许多往事,他决定坦承揭示深藏已久的秘密:他想要变性。安逸过着师奶生活多年的安宜,自认平静的婚姻生活顿时发生剧烈家变,她与家人将如何面对曾是一家之主的人,如今改名唤做“翠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爆裂警察黄金时段银案迷踪时尚女郎之女人江湖我早就死啦!社畜人薮兔子洞女人的反攻奶奶的家鬼入侵墨西哥裔美国人换屋惊魂新盗火线一袋弹子话神传一家两口华丽转身达利之地中国刑警杰西卡的麻烦复婚贻笑大方人狼游戏最强的名医2023新春SP完结篇日心说公牛风雪谷心冤南茜的情史僵尸飞鲨

《翠丝》长篇影评

 1 ) 我本是女娇娥,恨天生做男儿汉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穿旗袍的书】影片概述2018年金马奖中备受关注的两部LGBT题材的电影,一部是邱泽主演的《谁先爱上他的》,另一部就是今天的主角《翠丝》。

这两部电影都是关注性少数人群的作品,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重点放在男同性恋,后者则关注跨性别者的自我认同。

这两部影片我都很喜欢,相比金马奖八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影后的《谁先爱上他的》,仅仅拿到最佳男配的《翠丝》受到的关注逊色不少,但这并不影响影片带给观众艺术上的享受以及价值理念的碰撞。

《翠丝》这部影片主要讲述自我认同为男跨女(即拥有男人的身体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女人)的佟大雄和妻子生活了数十年并育有一子一女,某天,发小也是自己五十年来最爱的男人阿正在叙利亚从事战地摄影师的工作时不幸去世,阿正的男友把他的骨灰带回香港入土却被海关扣留,在处理阿正骨灰的过程中,在阿正男友的推动之下,佟大雄最终决定和妻子坦白,并做变性手术成为女人。

佟大雄(姜皓文饰)剧情推演(一)影片以佟大雄(姜皓文饰)五十年来反复做的一个梦开始,在梦中年少的自己和阿正一起在山涧嬉戏,电话铃声把他从梦中惊醒,来电的正是阿正的男友,告诉他阿正在叙利亚工作时不幸身亡。

大雄(左)阿正男友(中)阿俊(右)大雄、阿正、阿俊从小一起长大,接到电话第二天大雄去找阿俊,告诉他阿正离世的消息,并表示阿正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够抛洒在香港。

大雄和阿俊一起去机场接阿正男友的时候,因为香港不承认同性婚姻且证件未带而无法正式阿正身份,海关扣留了阿正的骨灰,无奈之下,三人只能先回酒店安排阿正男友住下,再想办法。

大雄(左)和阿正男友(右)聊阿正和大雄的往事大雄请身为律师的女婿帮忙,正好有议员在提案同性骨灰处理,想借助阿正的事情,阿正男友也同意,就向律师详细讲述了自己和阿正相知相识相爱的事。

骨灰这事儿虽然闹得沸沸扬扬,但也算解决了。

可能是出于对同一个人的思念,当天晚上大雄去酒店看望阿正男友(这一点我确实觉得很突兀,没有理解为什么大雄会突然去酒店)。

也许是白天的讲述勾起了内心的回忆,大雄来到酒店的时候,阿正男友由于对阿正的强烈思念,情绪一度失控(也许是听了阿正的故事,同样勾起大雄对阿正的回忆,故而来此?

)。

大雄在酒店门外有一个插曲,白天律师还没来之前,大雄和阿正男友简单聊起了阿正和大雄之间的事,阿正男友说阿正经常提起大雄,还说自己很爱大雄,也知道大雄爱他,只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大雄在逃避阿正。

当阿正男友问到大雄逃避的原因时,大雄岔开了话题。

阿正男友(左)、大雄(右)当天晚上大雄敲门进入酒店房间之后,和阿正男友聊天,其实主要是大雄在安慰他,阿正男友提到他们已经考虑领养小孩,最挠心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惊动律师、议员、记者,我们才能讨回一点点尊严呢?

”(指阿正骨灰的事)。

大雄的一句“阿正在我们心里”也点燃了两个人的激情,在宽衣解带的时候,阿正男友碰到了大雄穿在里面的女士内衣,突然想到自己还穿成这样的大雄裹好衣服匆忙离开了。

大雄(左)向阿正男友(右)坦白第二天阿正男友到大雄开的眼镜店,再次质问他到底在逃避什么。

纠结再三,大雄把阿正男友带到了小时候和阿正阿俊常来玩的山涧,向阿正男友吐露自己逃避阿正的原因。

多年来大雄知道与阿正两情相悦,阿正是gay,看到阿正和别的男生接吻时,恍然大悟自己的想象中与阿正是一男一女,当他在浴室偷穿自己母亲的内衣时,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跨性别者,拥有男生的身体却不具备男生的灵魂。

害怕阿正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这就是一直以来逃避阿正的原因。

打铃哥(袁富华饰) (二)在向阿正男友坦白之后,大雄带着他去见了一个关键人物,即本片获得最佳男配的角色,打铃哥。

打铃哥原本是广东粤剧的一位花旦演员,艺名花艳红,后来在酒楼打工,为了养家的大雄在同一家酒楼做兼职,二人由此相识。

有一次大雄带着阿正阿俊来酒楼,巧不巧的,打铃哥进女厕被人殴打,下班之后到打铃哥家里,他想阿正大雄透露自己是一个女人,外面不是里面是。

(私以为,打铃哥应该和程蝶衣一样,扮演的是花旦,入戏太深。

打铃哥在票友会演唱,与大雄偶遇后来打铃哥去四川进香,大雄在这个时候离开酒楼帮自家二叔开店,二人就此一别数十年未见。

影片开头大雄遛狗的时候看到一位身形很像打铃哥的捡破烂大爷,把狗拴在路边去寻,人未见到,结果狗还正好生病失去知觉被送医院抢救,还被家人数落。

(号外:大雄家狗叫Bowie,这个名字是有由来的呦,观影自寻,有奖问答。

大雄一家在动物急救中心之后,大雄在妻子的票友会上再次见到了打铃哥,两人一见如故。

(对大雄而言,更多的是找到自己人的欣慰吧),在之后的一次见面中,打铃哥把自己当年去四川求来的观音送给了大雄。

打铃哥(左)送大雄(右)观音吊坠大雄带阿正男友以及阿俊来见打铃哥,阿正男友突发奇想,让打铃哥扮上女装,大雄也在阿正男友以及阿俊的鼓动之下换装,四个人一起到酒吧嗨去了。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被打铃哥的女装惊艳到,觉得好美。

)虽然由于这次经历太过兴奋,耄耋之年的打铃哥生命就此终结,但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应该是打铃哥这一辈子最开心的一天,终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女人,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女厕。

(即便只是伪装。

从左至右:打铃哥、阿俊、阿正男友、大雄 (三)就在把打铃哥送往医院的时候,同样身着女装的大雄在上车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儿子,同样他也认出了大雄。

身着女装的大雄遇到自己的儿子这算是一个契机吧,一方面是被家人撞破,另一方面出于穿上女装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安逸,大雄最终决定和妻子坦白一切,离婚,做变性手术,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

这是一场爆发力极强的戏,作为一个一向喜欢内敛表达的人,不得不说我很喜欢。

就像我一直以来不喜欢政治正确一样,并不是说政治正确的观点就怎么样,而是你的立论让我觉得你只是在宣泄情绪,毫无道理&逻辑可言。

缺少铺垫的情感爆发,只会让我觉得目的性太强而逻辑支撑不足。

大雄的妻子,安宜(惠英红饰)出演大雄妻子的演员也是我最近很喜欢的实力派演员惠英红。

我认为,对于这场戏的铺垫有三个地方:第一,影片开头,安宜(大雄的妻子,惠英红饰)因为嫌弃女佣人和别的男人出入酒店,调虎离山之后在佣人房间搜出避孕套。

借此事初步表现安宜封建的思想,在自家不允许存在性欲,被儿子吐槽“道德洁癖”。

安宜和儿子讨论女佣第二,女婿出轨并把淋病传染给已经怀孕的女儿,身为母亲的安宜在得知小孩未受影响后坚持要女儿生下小孩,并绝不同意离婚。

(这一点上,安宜似乎比《春风沉醉的夜晚》中林雪(江佳奇)更加迂腐,认为女人一但离婚就什么都没了,这也是她多年来深知丈夫的心事却依然隐忍的原因,即便在大雄明确表示之后,安宜仍旧坚决不离婚,还希望双方将就。

安宜反对女儿离婚第三,安宜偶然发现大雄买女士内衣留下的小票,质问他怎么回事,还提出在电视上看到阿正喜欢男人(因为骨灰),大雄表示自己多年从未行差踏错,安宜一句“我倒希望你有”侧面透露安宜早已心知肚明。

最后大雄说了句“我会好好照顾你和孩子的”。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能这样想已经是很难得的了,只是,安宜,安宜们,想要的并不仅仅如此,她们想要的是这些男人们不愿给予亦或根本无法给予的感情上的支持。

安宜发现大雄买女士内衣的发票有了这些铺垫,再来看结尾大雄和安宜的这场戏,虽然情绪表达的激烈,但并不觉得有什么突兀的地方,面对女佣女儿事件时安宜所表现的愚昧,和儿子关于离婚的争论,都让观众觉得,面对大雄突如其来的坦白,这像是安宜做出来的事儿。

安宜(左)与大雄(右)争吵大雄最终迈出了这一步,影片也就接近尾声,最后就是交代一下主要人物的结局。

大雄最终做了手术,等着恢复;女儿生下了小孩,母子平安;安宜仍旧到剧团唱戏,并成功演出,只是一个人难免凄凉;阿正男友也为阿正举办了摄影展,算是实现了阿正的心愿吧。

安宜(左)与大雄(右)争吵畅所欲言(潜台词:瞎聊)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几场戏,一场是在和律师聊完的当天晚上,大雄去酒店看望阿正男友。

一个人伤心并不一定要哭的,就算是哭,也不一定非得在葬礼或者看到骨灰的时候,感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冲刷殆尽,反而会随着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潜藏在内心深处越积越深,等到某个时刻回忆起来,等到深夜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伤心便像积聚已久的火山彻底喷发,那种刻骨铭心宛如昨日。

所以,看似坚强的人或许往往都不那么坚强,同样,看似伤心或许下一秒早已抛至九霄云外。

大雄(右)到酒店看望阿正男友(左)除了最后大雄向安宜坦白那场情感激烈的戏,还喜欢的就是大雄和打铃哥换上女装在酒吧狂欢,这场戏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释放,是一种自由。

(不过,姜皓文的女装比起秦昊来,那真是差好远,我还是喜欢秦昊的女装。

打铃哥在酒店与男人拍拖大雄的儿子看到自己父亲穿女装之后,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且不说是异装癖还是gay亦或别的什么情况,他都不想也不愿知晓,甚至都不愿给他父亲一次解释的机会。

这就是曾经用彩虹做头像、吐槽母亲翻女佣房间道德洁癖、声称紧跟时代潮流支持同性恋支持LGBT的年轻人。

我突然间想起《知否》中的一句话,“你看,板子不是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只要不是死了自家人,也是可以慷他人之慨的,真扯到自己身上,是宽宥也没有了,慈悲也没有了,是不是挺可笑的。

大雄儿子(右)结尾安宜和自己儿子聊天,说了一句让我挺心疼的话,“我只是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妻子,为什么要这样逼我?

”。

安宜从剧院出来,看到门口“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倡议,拿起笔准备签字,可最终还是搁笔拒绝了。

如果放在以前我会觉得安宜终于开窍儿了,可如今只觉得无奈,这要多少个不眠之夜才能换来这样的坦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自己的自由而强求别人,终究还是错了,也许,从一开始就错了。

安宜(惠英红饰)独自一人回家影片结尾部分有点拖沓,我本以为会结束在大雄变性后阳台上看到女儿顺利产子那一幕,或者安宜和儿子交流那一幕,或者安宜从剧院走出独自一人回家那一幕,结果并没有,后面还有很多场戏。

这就是《翠丝》在时长上比《谁先爱上他的》多出的二十分钟,我想,两部影片质量也就差在这个地方了吧。

(当断不断,不懂得割舍的结果就是冗余。

后记:开头剧名“翠丝”二字一分为二,一半是象征自由的蓝色,一半是象征厮守的红色,正好预示了大雄和安宜两个人的内心追求。

结尾,那半蓝色被粉色所替代,正好是红蓝融合之后的色彩,或许象征着迈出关键性一步的跨性别者。

PS:后台回复[翠丝]自动获取资源。

如果你有想要分享的电影,欢迎留言或者发送后台消息。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穿旗袍的书】

 2 ) 短评写不开 写给自己看

4.8/5 最近看铁探所以比较迷惠英红和姜皓文 我不想因为这部片涉及政治正确就给5星 演技剧情都很棒 但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也担心自己太过主观不小心多打分年轻大雄第一次穿上女装的时候bgm真是绝了 是那种轻松愉快 没有因为发现自己穿上女装就羞愧耻辱担惊受怕 而是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勇气爆棚 也为后面挣脱束缚做手术当女人呼应了可能有人觉得和打铃哥换装去夜店的欢乐镜头拍的太长有点重复 但是对于他们这一生来说这一短短的快乐时光一点都不长全片我都不想去对主角进行道德批判 比如形婚对家庭造成的创伤 我倒是想说说阿邦这个角色 他一直很激进的推动主角“出柜”向朋友坦白换女装做手术等等 有种何不肉糜的讨厌 我知道他没有恶意 你想让主角真正自由 可是我们都无法感同身受另一个人遭受到的煎熬歧视 这也正是现在很多支持同性恋出柜的人的心理 或者是那些已经出柜但由于所处的环境没有被歧视那么多的人 他们觉得你勇敢就好啦 你不要在乎别人感受就好啦 真的那么简单吗儿子被炮友讽刺使用彩虹头像然而一旦家里有人涉及lgbtq就全然不顾支持无能 真是太真实了 活生生啊全片想不通为什么阿邦要和翠丝做爱 还说阿正也会这样 全片败笔最后感叹一下看女儿抱着孩子的影片的时候的翠丝太美了

 3 ) 一条专访《翠丝》导演:性别其实是流动的

《翠丝》是中国第一部跨性别题材电影,入围了今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金马奖最佳男、女配角提名。

这是一部中国版《丹麦女孩》,主角是一个50岁的中年男子,有妻有子,突然有一天跟家里人说自己要变性,掀起轩然大波。

《翠丝》的导演李骏硕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演员却都是香港电影圈的资深大拿:姜皓文、惠英红、袁富华。

华人社会的跨性别议题,自此走入人们的视野中。

导演说,“其实整体的社会是比想象之中开放的。

”自述 李骏硕 编辑 陈星

《翠丝》讲了一个中年人的变性故事。

一个男人,50岁时,从身到心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女人。

男主角大雄,是一个老式眼镜店的老板。

他结婚30年,育有一儿一女,木讷老实,平时生活基本就是三点一线,也没有什么交际圈子。

他对他的妈妈很孝顺,对子女很疼爱。

他和老婆之间虽然早就没有了性生活,但他仍然顾家,从来不出去鬼混。

从外表上看,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男人。

然而,他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年岁越长,越令他抑郁:他生就成男儿身,但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女人。

从初中开始,他一有机会就偷偷穿女式内衣裤。

成家以后,他备了一套女装内衣在眼镜店里,上班后换上,回家前再换回来,持续几十年。

他以为日子就会这样平庸地波澜不惊地过下去。

没想到有一天,他突然得知,自己儿时最好的朋友去世。

年幼时,他暗恋他的好朋友这个男生正是他情窦初开时的暗恋对象。

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愫,慢慢觉醒,最后终于决定去做变性手术,真正成为一个女人。

很多变性故事的主角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翠丝》的主角比较特别,他变性时,已经50岁。

30岁和50岁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环境,也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中年人,他有上一辈的父母,有下一辈的子女,还有同辈的妻子、朋友,他要怎么和周围的人交代?

一个家庭,三代人,他们对男主角这个决定各自有各自的反应。

《翠丝》既是一个跨性别议题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当代华人社会的成年文化、家庭文化的电影。

“黑哥”翠丝饰演翠丝的姜皓文,因为长得人高马大、霸气外露,有个外号叫“黑哥”。

国外的很多跨性电影里面,主角都是很唯美的。

本身已经很女性化,很纤柔,大家看这个男人,甚至觉得他做女人比女人更漂亮。

开拍前与跨性别者一起开会但是其实我自己现实生活中接触一些跨性别者,高矮胖瘦都有,不同相貌气质的也有。

既然已经有那么多女性化的男演员演过这个题材了,我们这次就想做一个市场上没有的,让一个阳刚的男演员来演女人。

其实黑哥长得很好看的,他的腿很好看,又长又直。

最开始他很简单地试了一下造型,我一看,感觉好像一个女明星,好像梁咏琪哦。

为了演这个电影,他自己在家里面也会试穿女人的内衣裤,来习惯这件事。

我们第一次见面,就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我曾经做过一个跨性别的研究项目,认识不少跨性别者的朋友,他们又带他们的朋友来,其中有一位跨性别者后来留在了我们的剧组。

《翠丝》拍摄现场其实黑哥对跨性别还有好多疑问,拍摄过程中一有问题、或者有想不通的地方,都会问他。

我们整个剧组都是很认真地看待这件事。

拍摄现场从来不随便笑场,完全没有任何不尊重的事情出现,因为都上下一心希望这个电影对这个边缘群体有一点点贡献。

一个变性人的家庭《翠丝》除了讲男主角自己变性的心理历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是他的家人的感受。

他的妻子(惠英红扮演)是一个很传统的女性。

当大雄向她提出离婚、要做变性手术的时候,她整个人都震惊到濒临崩溃。

主角的妻子(惠英红扮演)你说,她之前知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对劲,是一个跨性别者呢?

一个女人不可能不知道的。

就算不能准确地知道他想变性,但是她一定知道她丈夫不是一个纯正的异性恋者。

她就是对变性非常不理解,觉得为什么自己的丈夫想做一个女人?

她极力维护自己的婚姻,可以说到执迷的程度。

主角的儿子大雄的儿子,看起来好像很开明的样子,平时言行都是维护人权平等,但是到这样切身关头,他反而却步。

父亲喜欢穿女装的癖好,是他首先在夜店里发现,但是回去一想却没办法接受这个事实。

其实我见到很多同辈也是一样,我有时候也是这样,自以为很进步、很开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勇敢,那么前卫。

唯一没有明确反对大雄变性的是他的女儿。

她自己婚姻不幸福,老公出轨,一直忍气吞声,所以对“忍”这件事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主角的女儿“我是女人,不是gay”这是片中男主角的一句台词,也是很多跨性别的人都会经历过的阶段,就是疑问自己到底是不是gay?

这确实有点难区分。

因为同性恋和跨性别者,常常喜欢的都是同一个性别。

区别在于,对于同性恋来说,ta对自己的性别没有疑问,ta喜欢的是同性。

而异性恋的跨性别者喜欢的是异性,然而这个异性和ta外表的性别相同,因为ta自己认为自己是另外一个性别。

片中的另一个跨性别者而且也有跨性别者是喜欢同性。

在这种情况下,ta看起来反而成了一个异性恋者。

我不想把“跨性”这个词,单单框在变性手术上,因为“跨性”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行为。

性别其实是流动的。

主角向家庭坦白之后,曾想过自杀我们在剧中也尽力表现了这些,希望观众也能经历这样的思考。

因为拍这部戏的目的,其实是针对主流的观众,想给他们打开一扇门,去理解主角的心路历程。

片场花絮“剧组里所有人都比我资深”《翠丝》其实是我导演的第一部长片。

我大学的时候是读新闻的,研究生去了剑桥大学,继续读性别研究。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性向跟别人不同,那时候关心的议题,就是性别观念、性别政治。

回香港之后,做了一年的社工系研究助理。

李骏硕在剑桥进入电影圈其实是缘分。

2014年底,我大学刚刚毕业,以演员的身份参加了香港“鲜浪潮”,是一个鼓励年轻人创作的国际短片竞赛。

可能是我自己没有什么包袱吧,我就当作暑假作业来拍。

我们拍了一个真实人物的故事,叫《浏阳河》,主角是一个在香港被称作“一楼一凤”的性工作者。

这个片子获得了竞赛首奖。

其他奖项的获奖人员大部分是电影学校毕业的,只有我不是科班出身。

《浏阳河》剧照当时我心里就想,下一次我要当导演,拍自己想拍的故事!

我的整个成长背景都是处于一个边缘状态,所以我对其他边缘人的故事都挺感兴趣的。

《翠丝》剧照做研究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所以不会把主流的生存方式当成是理所当然、很自然的事情。

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其实整体的社会是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开放的。

主角的母亲坦然地接受了“她”我只是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状况拿出来说。

如果你问我,社会准不准备好去接受这样的议题,我觉得,“永远都不会有人说,我准备好了!

”直接去做就是了。

拍摄花絮所以拍摄《翠丝》我很荣幸,希望能“做个大饼”,把更多的人容纳进来。

对跨性的议题,支持也好,反对也好,有机会让大家释怀,让大家和解,对于整体的文化也是有帮助的。

影音资料由天下一电影公司、李骏硕提供

 4 ) 真理是:每个人都是各种形式的奇怪

这部和《叔叔》不同。

拓宽了认识。

有人是接受自己是男人/并喜欢男的GAY。

这部里面是男人身/女人心/不接受自己身体/喜欢男人 TRANSEXUAL。

+1姜皓文太强男人气质。

扮女人。

带来视觉违和感太强烈。

一种荒诞 矛盾。

一个努力做好社会认同的【理想男性】。

51年的痛苦和自己斗争。

有事业有家庭,选择变性选择离开当前社会关系,选择自己的勇气。

睇完第一遍。

前一小时的铺垫简直想Stop..后面的冲击大。

特别是和家庭和社会割裂和自己和解。

七个月前的熊熊烈火,七个月后的风平浪静。

时间令人慢慢去接受【伤痛和失去】。

更加领会到【无色无相】。

因为角色的勇气。

领会到有时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区别之大和明显】。

最终回到一个词【形式】。

男女只是只是多种关系中的一种形式。

夫妻关系也有多种存在形式。

这个世界的人就是各种各样的。

 5 ) 胡思乱想~

今天终于有时间去看这部影片了,本来是冲着红姐去看的,但是在整部影片的基调下,演员个人就太过渺小了。

这是华语首部跨性别电影,也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跨性别电影(看之前还以为只是同性)。

感触最深的一点还是当儿子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之后不认同,其女友的一句话,大意是别人可以随便出柜什么的,当事情发生在自己亲人身上的时候又第一个无法理解。

确实,或许我们真的没有自以为是的那么开明。

人物设定、选角都很有意思,不是年轻人的荷尔蒙,唯美的爱情故事无奈提早落幕,而是一个已经步入中年、家庭稳固的丈夫、父亲、儿子,其背后的伦理冲突、家庭矛盾更甚。

但还是想说,男主确实太过幸运了,少时有相知的长者,中年有鼓励的朋友,他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都在理解、支持着他,甚至其母亲也能理解这一切。

坦白讲这太过理想化了。

红姐饰演的(同妻)着墨不多,但是演技在线,几次亮相表演都很有张力,而这个人也是全剧最大的悲剧人物。

男主对朋友说自己不怪她。

坦白讲,他并没有资格怪她,相反最应该对她说声抱歉。

男方主动欺瞒自己,女方则是被男方欺瞒。

诚然女方一定早就有所感知,对方坦白后也不愿意离婚,但这也正是现实中“同妻”最真切的状况。

 6 ) 我是女人,一直都是

电影并没有过多描述男男之恋,只是有很少的片段提醒观众或是提醒大雄自己,他喜欢男人,他想变成女人从一通电话开始的剧情,让大雄重新回想起他和阿正的时光,回忆开始了,故事开始了,转变也就开始了思想陈旧的妻子,被丈夫出轨的女儿,总与妈妈争吵的儿子自己在这个家没有安心开心过而他也只是为了逃避内心而组建家庭知道儿时暗恋男孩在英国和男人结婚看到儿时前辈勇敢化妆打扮成女人自己在好友的劝说下打扮成女人在不用躲躲藏藏,穿上自己很想穿的女装,化上漂漂亮亮的妆,戴上假发之后大雄决定要和妻子说明,他要做女人,他想做女人,他要做变性手术他一直都想做女人,一直都是整部影片,看到他/她们在舞池开心跳舞时,我很感动就像因为世俗观念,因为不符情理,因为各种压力压抑自己最想展现出来的一面,压抑到中年,到最后终于实现自己愿望可能这是我感动的原因吧,尽量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7 ) 首先是一个人,再是女人或男人

说一下情节上的小问题,其实是可以在剧本阶段规避的。

首先是男主的自戕。

在与妻子声嘶力竭地爆发之后,接下来的一场戏就是男主在卫生间哗哗的水声中,割伤下体。

我不知道是否有情节规律这一说,我个人感受是很难在一个情节高潮时不带喘息的马上进入下一个高潮。

或者将自戕放在摊牌的前面,有些尴尬有些冷淡的时刻之后,最终再爆发。

或者根本不要,会引起不适。

而且我觉得这个老实男人并不敢。

其次是那位远方到来的,男主初恋的新加坡爱人。

在影片前半部分,主要是男主和他共同怀念逝去的爱人。

但是整个看起来,男主对于逝者的情感仅仅存留于年少时光,因为他个人的特殊身份好像让他对于这个爱人超出了一般意义上遗憾的爱情。

这份念想其实并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厚重。

当影片进行到后半段,这两人意外地走近实际是架空了他们对于逝者的共同念想,至少是稀释了男主对初恋的那份执念。

这种“你知道吗他和我说了很多你们之间的事情””直白表述,在逝者的纪念性摄影展在巨幅的男主青春光影下两人撞杯,都太表面,少了些许进入男主内心深处的孤独的时刻。

另外也看不到男主对于初恋坦然面对同性身份,有一个合法的同性爱人这个事情上他多少会有的内心波动,还是说,电影过分含蓄了,没有半点行迹。

影片最为费解之处在酒店房门外的痛哭失声,这里绝不是什么男主隐忍的精湛表现,而是作者强行的两人合声。

新加坡爱人在音乐陪伴下抚摸自己并借以怀念爱人直至放声哭泣,为什么男主恰好在这里也要泪崩。

他在门外并不知道门里面在干什么。

他听到那人哭,他当然也在想念那位逝者,他也就哭了起来?

我觉得在此他无非是眉头稍有触动,在门外捂着脸好哭了一阵,并不太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和年龄。

是为了表现怀念太深?

并不。

这种外放的哭只会引起反效果。

而且何以至两人如此合拍呢?

干脆抱在一起哭好了。

反正我对那位小男生的全身性回想表示无感。

竟然呢,我最喜欢的镜头是男主不露脸的。

一个背影,他变身之后去看了老婆的票友演出。

人有很多不得以这样才有了故事有了魅力,并不是跨性或者什么。

 8 ) 紅與黑的衝擊

1. 整體而言太多不必要的交代。

雄哥蘭桂坊易服前最大的問題是過度使用flashback,但還是有三星的水準,角色間的chemistry夠,演員表現都很好,第一場爆發戲是律師女婿外遇一事,惠英紅和吳肇軒表現不凡。

2. 接下來是全片拍的最好的部分,由蘭桂坊易服的自我釋放,到一代名花的華麗絕唱,再到雄哥面對家人面對有道德潔癖的太太,那樣的悲痛與無助,黑哥紅姐的衝擊帶來充滿爆發力的演出,最後在浴室一度崩潰旋即淡出...這短短近20分鐘的戲碼,足以撐起整部片,不論是議題剖析的深度或角色內在的掏空,都是今年港產電影的最佳典範。

3. 但!

非常可惜的是緊接著的那場戲講述又七個月後成為女人的翠絲看著孫子的出生,完全破壞了上一場戲達到的高度。

像是觀眾跌落谷底前硬是要把大家拉到一個正面歡快的光景,在我看來,或許是阿雄和阿俊製造的氣氛太過跳tone,尷尬之餘還稍稍失去了真實性。

再加上主題曲的潤飾,一度對這樣的不正經感到非常失望。

反而接下來新光戲院的那場戲,翠絲去看Anne唱戲,鏡頭只捕捉Anne的眼神和翠絲的背影,沒有台詞,卻力道十足。

要是浴室戲後直接接上這場戲,在未介紹變成女人的翠絲之前,能利用留白製造一點神秘感,必定讓這部片再上一個高度。

可惜,可惜。

4. 這之後還有最後兩場戲,也是有類似的情況。

最後一場戲是Vincent和媽媽Anne的對話,拍的也非常之好,若接在新光戲院那場會更好,其實也比較合理。

而倒數第二場戲是阿正的展覽、阿邦的新書,以及翠絲告別大雄身份的戲碼,導演想交代的太多,告別舊有身份是重要的,但可以點到為止,而攝影展和新書的橋段,我覺得其實沒有那個交代的必要,又阿邦和翠絲發生關係更是不明所以。

總體而言,come out+浴室戲>>新光戲院戲>>母子對話這樣的組合作為這部電影的結束會是我心中最powerful最精簡的收尾。

5. 戲中兩場戲用了辨識度很高的Adagio in G minor(也就是Manchester by the Sea中的最高潮——男主在警局試圖自盡——所使用的配樂),其一是雄哥帶阿邦去以前的溪邊,其二是近尾聲兩人去看阿正的畫展,兩場都帶有悔恨和sorrow的命題,看似是雄哥和阿邦的對手,實際上是兩人對阿正的回憶與悼念。

 9 ) 华语电影里罕有的跨性别题材

相当凑巧地,这部影片和去年戛纳金摄影机最佳处女作《芭蕾少女梦》有着相同的主题:主人公对自身性别的认知过程,香港中年大叔的心理压抑与斗争以及遭遇的社会家庭压力丝毫不亚于比利时那位花样青春少年。

结局处理更是类似,两位主人公都狠下心走上变性之路,同时也获得家人赞同支持。

华语电影里难得有一部如此正视跨性别少数群体的作品,值得为新一辈的电影创作者鼓掌。

开放豁达的心态与探索敏感话题的勇气丝毫不逊色于上一代电影人。

然而,这位新导演的掌控程度显然力有不逮,群星荟萃的阵容并没有碰撞出意外的火花,感觉是不同演绎流派的演员在各自为政,难以融合统一起来。

而剧情在刻意生活流的风格里变得碎片化而令主题涣散,支线人物(金马金像双料男配角)有过于抢戏的嫌疑。

而重灾区应该是部分刻意编写的对白(儿子与父母之间),流露出肤浅生硬的政治影射意味,不小心暴露出创作者对现实的关注。

明显看得出导演和编剧对时下香港政府的不满态度,然而这些政治隐喻内容并没能增添更多思考空间,反而再次模糊了影片的焦点,无形中浪费了一众实力派的演出。

 10 ) Who's name is Tracey.

年龄越长,越觉得命运有趣。

上天早早对你有了安排,起点和终点是在同一位置,但是时间纬度却不同,要你自己领会。

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紧。

为了生我,老妈产房大出血差点被阎王爷唤了去,生下我后老爸也因超生进过局子。

据我外婆描述,生下我后老妈就把我送到了当时还没结婚的舅舅家养活,把幼小的我放在里屋樟木柜里,半掩着门,外婆就坐在正屋门槛旁,一边提着耳朵留心我的呼唤,一边守着大门口,有人来了就赶忙迎到院里说话,绝不让街坊邻居踏进屋门半步。

暂且不说我在柜子里不哭不闹多么争气识大体,单是听到出生后就在柜子里躺了一个月这样的剧情我就已经心里妈卖批,抬头望着这恶趣味的上天,鼓掌围笑“干得漂亮,Bitch!

”外婆就这样把我带到了六个月大,非常的不容易。

于是我疑问就来了,我问我妈,计划生育抓这么紧,你还生我干什么!

正在扫地的我妈腰杆子突然挺直了说:干啥?

还不是为了生个男娃,指望你传宗接代!

我听后内心杨幂同款苦笑,再次睥睨苍天,唾沫横飞“Bravo,son of Bitch!

”翠丝的主人公是个要做变性的50多岁的老男人,可见,变性对于跨性别者来说是内心永恒汹涌的渴望,这份渴望不过时、不褪色,甚至每当你打开时都一如最初时保有那份新鲜和活跃。

同样的对于身为同志的我们来说, “出”或“不出”这也是一个恒久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死,但并非每个人都真正活过。

有人评论说,这么大年纪还不顾妻儿折腾?

我只能淡然“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切的不合理现象背后其实都有着最为合理的部分,并非每个人都能够看到。

谎言中往往最能蕴藏生活的真相,并非每个人都会去探究。

痛苦的源泉就在于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许多不得已。

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而不幸又不能共通的,不幸的表现形式千奇百怪。

今天你因为生活的苦难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明天我因为生活的压抑亦可浓妆艳抹,鬼魅众生。

搬到台面上,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今天我笑你老婆传销被抓,锒铛入狱。

明天你笑我儿子搞同性恋,不知廉耻。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你甚至不用撕开来看,你只需定睛就能发现人生百态,作为生活主角的我们,你笑笑我,我笑笑你,落幕后各自江湖依旧,柴米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

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去品,平凡的生活依旧,没有人替你去过。

物竞天择,人类是惯会趋利避害的生物。

人是可以得过且过的,有人可以一辈子不出柜,把秘密带进坟墓。

单身的时光游戏几场恋爱,婚后也用钢铁般的心智对妻儿尽责。

我礼貌的回问他:这么晚了还不睡在干嘛?

他说:刚草完老婆的逼。

我只能为他鼓掌,他说:这是我应尽的义务。

我手机打过去一个赞,随手拉黑,真是可会了,引起老娘的不适。

我只叹他们是聪明人,不得已听从生活的指令,无奈中却也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适者生存,不适者痛苦生存。

他又有什么错呢,能够让自己活得舒心一点可以理解。

以后看着儿女成群,想必他也会像主人公佟大雄一样“我忽然有一种感恩的感觉”。

只是,以谎言为根基的戏,做的再全套再完满,这个中真的有对得起谁么?

你什么时候才会坚定地想要做自己呢?

为什么做自己这么难呢?

因为真正能够直面自己的人很少,能够将自己解剖开来认识自我的人更少。

出柜,从来不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你与他人与世界的抗争,它首先是你与自我的抗争和救赎。

出柜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阿邦对大雄说:如果你可以活到80多岁,你还有30多年的生命。

是啊,如果我能活到75岁,我还有48年的生命。

这是一个事关48年往后余生的选择,不可逆的选择。

出柜又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在于它并不能决定你往后的生活是否一定会有幸福。

因为人会懒惰、会嫉妒、会贪婪、会作妖,生活依然有众多过不好的可能。

任何动机不纯的的出柜和草率的决定都将被生活一个个耳光回敬,你就在这回敬中品味痛苦与成长。

每个社会和时代都有自己的选择,剧中“打铃哥”所生活的时代“跨性别”这个词都是没有的,他作为男扮女装的花旦艺伶更是不人被看得起,但这依然不能剥夺他生而为人,正视自我的权利(该句摘自某影评)。

他是个善良的人,也是个坚韧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者袁富华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金马金像的双料最佳男配。

金马评语四个字:浑然天成。

在剧中那一低头、颔首,下颌微颤间尽显人间无奈。

后续更是在落幕前贡献了一次情感高潮的蓝莓之夜。

我本是女娇娥,恨天生做男儿郎。

错位的人生,最是无奈。

再次画上精致妆容的他已经芳华不再,他也曾是冠绝一时的名伶花艳红。

如今朝闻道,夕死可以。

爱若虚假,终将褪色。

爱若真实,有何不可。

Jolin在金曲奖发表感言:在任何时刻我们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少数,所以我们更要用同理心去看任何在我们身边的人。

这首歌献给总认为自己完全没有机会没有选择的人们,你们一定要记得选择自己,支持自己。

我拒绝可笑的隐忍,我更拒绝无奈的悲壮,生命中的隐忍和悲壮不该用在这么可笑的事情上。

我只想和一个心爱的人平平淡淡过一生。

最好的报复是美丽,最美的盛开是反击,多和自己较劲,少向他人索取,不祈求陌生人的善意,但同时热爱这个世界。

同志也好,跨性别者也罢,少数群体需要的或许并不是理解,而是一个出口去呈现真相,结束压抑多时的谎言和欺骗。

上天将你生为同志,是他相信你可以带着这个身份过好一生。

而答案,冥冥之中已经藏在你的过往,你的内心,去探求吧,进而指引你的未来,愿你深柜深得舒心,出柜出的坦然,不在出柜中爆发,就在出柜中“梭哈”,“一切尽在卡牌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不要忘记:要加油!

我们相依为Gay,啾咪!

《翠丝》短评

气死我了,去年就标记想看,结果这种题材这个班底给我拍成这样,生硬,尴尬,乱七八糟。看完我就想冲过去问主创到底怎么回事儿,结果队排太长怕赶不上末班车回学校就走了。台词尴尬到我头发都快抓没了,最精彩的就是那句“之前谁在fb上换彩虹头像,原来换成自己就不行了”。香港人真的很爱David Bowie...看到特别鸣谢里的黄耀明我从椅子上蹦起来了。还是爱香港的,但是真没办法爱翠丝。

3分钟前
  • 柯士甸虾滑
  • 较差

看完感觉这片是疯了吗?转头一想编剧舒淇老师好像也还可以理解

4分钟前
  • 西奥
  • 较差

三星半。尽可能生活化地去表现transgender从压抑到放开的生活,人物都很扎实,粤剧老花旦的配角尤为出彩。姜皓文值得一个金马提名的。

9分钟前
  • Tilda Li
  • 推荐

侧重点放在心理挣扎的刻画,但是冲击力不够,后面两个“七个月后”就把结尾匆匆交代了更是头重脚轻,画面也不好,台词大道理噶烦,没有出彩的地方,现在6.8分估计全给题材的

13分钟前
  • 查奈er
  • 还行

內容時而新潮、時而落俗(情節)。影片結構過分古板,難以突破。最記得惠英紅爆發一幕。★★☆

16分钟前
  • 一朵潛水云
  • 较差

幽默彩虹。惠英红打老公仲好笑过Sa姨打大兄lol

17分钟前
  • Zemeckis
  • 较差

“当初是谁在脸书用彩虹头像的?原来其它人搞gay、易服、变性全都可以,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行。”

19分钟前
  • 毛栗子爱果果
  • 还行

跨性别者自我认同的故事,也有代际及社会时代的背景。一些设定有点刻意(比如文身店女友),整体叙事也有些拖沓,但惠英红和姜皓文都演得极好。

23分钟前
  • btr
  • 还行

比较失望。剪辑拖泥带水,台词空喊口号,强行大团圆结局,表演也不在同一个状态内,黄河的角色尤其出戏,红姐则是用力过猛,姜皓文不功不过,只有袁富华让人眼前一亮。三代人三条线没有完整叙述,越到后面越像一盘散沙。只剩下不够引人入胜的猎奇噱头和难以深入人心的社会意义。

24分钟前
  • 傅尔曼
  • 较差

情节、角色戏份比重分配的问题实在太大。姜皓文的戏写的也不好,即便有些细节上的自觉处理,这个角色的面貌也相当模糊。

26分钟前
  • 舒农
  • 很差

一种关注。不是肤浅的跨性别奇观,却是对人个体,做自己的关注

28分钟前
  • 扬花点点
  • 推荐

男主角一直坚称自己不是gay,他是女人!他们只是生活在男人躯壳里女人。但依旧很多人把这部电影标上同性标签。这是对这部分人群最大的不尊重!

32分钟前
  • 麦弧
  • 推荐

作者精分。一边以滤镜慢镜沉浸式音乐极尽夸张地铺陈人物情感,一边又难以摆脱日常生活语境,以及并尤其是意识形态宣教姿态,双方不断彼此瓦解。但看港片时我又总可以神奇地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于是矫揉造作断裂违和也就都可以转化成恶趣,片里越悲情的段落我笑得越惨。舒琪的自我认知挺对的,他确实不适合创作。

34分钟前
  • Octopus
  • 较差

没有被剧透情况下的看片心路变化:一开始因为片名《翠丝》而误以为是Les片,后面阿邦的出现怀疑是Gay片,随着观影的继续才知道这部电影的重心其实是跨性别者(Transgender)。—— 电影的情节和台词编排不太满意,如阿邦的一些LGBTQ言论虽然有部分认同但挺激进、过于说教,可能他成长的环境比较开放,但更多现实生活中的LGBTQ群体因为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而没勇气做真正的自己甚至不想做真实的自己。…… —— 姜皓文的外貌太男人了,即使后面变性剃掉了胡渣,穿女装还是不如袁富华来得自然。—— 嘉欣(对立贤):当初是谁在「脸书」采用彩虹头像的?原来其他人搞Gay、异服、变性全都可以,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怎样也不行。→ 看过蛮多父母无法接受儿女LGBTQ身份的电影,少见儿女不接受父母是LGBTQ的作品。★★★☆

3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九月,终于有机会好好看下《翠丝》。GBT元素凑齐,哪怕放在港产片纬度,也比想象中大胆一些。特别美丽的一幕,是打铃哥化好妆容,自此可以含笑此生。阿俊与母亲的反应很暖,只可惜安宜的表现才是常态。一场蹉跎,谁错多少很难量化,但错这个字,本身太多为难与遗恨。三个时代的人一摆,真觉得我们经历得再艰难,也比不上大多数人到死也做不成自己一次,而这当然不止于LGBT层面。功能性极强的邦,有时很违和,可能因为演绎方式与表现角度,最后他与翠丝的关系哪怕拓展了性向流动的边界,但是彼此都有些突兀。惠英红和袁富华演技精妙,非常享受,姜皓文很勇,不过还可以更勇。三星半。

4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和《女孩》类似,其中《女孩》侧重点在变性的过程,《翠丝》则是以变性前的心理活动为主。正因为如此,《翠丝》也显得有点头重脚轻。大量篇幅讲述大雄变性之前的故事,变性的过程是一笔带过,变性后的部分更是只占了很小一段,给人的感觉是很容易就成功了,过于顺风顺水,没有把大雄面临的阻力和逆境展现出来。大雄的儿子的女朋友那句“当初是谁在脸书采用彩红头像的?原来其它人搞gay、易服、变性全都可以,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行”很扎心,和网上那些“我不反对同性恋,但我儿子不能是同性恋”之类的话是一样的。大雄他(她)们最大的困难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家人、群众的歧视和误解。电影整体不够好,但是题材和立意值得肯定,更何况是华语电影很少涉及的类型。台湾拍了《谁先爱上他的》,香港拍了《翠丝》,唯独内地还停留在上世纪。

4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题材挺好的。但是用力过猛。后半段真的越看越不喜欢。剧作上面也不太好,篇幅基本上都在讲变性前的挣扎,挣扎也没表现好,变性后蜻蜓点水一笔带过,仿佛矛盾,问题都不存在一般。台湾《谁先爱上了他》讲了同妻香港《翠丝》讲了跨性别大陆什么时候才有这样题材的电影出现。

47分钟前
  • 童话
  • 还行

跨性别、“同”妻、中年变性… 《翠丝》非常勇敢地面对这些话题里无法解决的事物的集合,虽然煽情,至少没有转移话题。大而全、奇观式地讲lgbtq始终是浅薄的没有情感的东西,但观众也并没有能微观具体认知性少数的能力和需求。压抑了,见到了,斗争了,(不得不)承认了,成为了。不可思议,简直是神话叙事

52分钟前
  • 陈矮
  • 推荐

三星半。主題視角特別好,但是劇情過於注重延展,反而顯得片面和淺薄,darling哥的表現比姜皓文要細膩自然和動人,黑仔的外型侷限太大,變裝的違和感,恰恰和結尾的手法一樣,令人遺憾。

56分钟前
  • 某C
  • 还行

667+1)787/1.4=6.67

1小时前
  • Ey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