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皮特与狼》看完了,鸡动一下!
虽然现在3D电脑大行其道,像《玛丽和马克思》、《狐狸爸爸》,这种传动手工制作出来的,加上电脑特技,不管是粘土还是木偶,看得都让人嫩流满面。
一个脏兮兮的瘦弱小孩,一个固执倔强的爷爷,一个神经兮兮的鸭子,一个骄傲自满的肥猫,一个凶恶的狼,一个断翅捆着气球的乌鸦,就这么几个角色,完成了一个很棒的故事。
彼得的眼神做的太传神了,每当他低着头,斜着眼表达内心的情感时,我都被震撼的不行!
没有一句对白,背景音乐就是普罗柯菲耶夫的童话交响乐《彼得与狼》,所以,要动画角色传达出的情感,导演很聪明也,把眼神做的这么棒!
彼得被街上的小流氓欺负,那种委屈和不服的眼神;每次扒着栅栏看时的那种好奇的眼神;被爷爷训导失望的眼神;看到断翅乌鸦时由惊恐变成可爱的眼神;第一次打开围栏大门时的眼神;和鸭子一起滑冰时的眼神;被爷爷拎出去不满的眼神;看到自己的鸭子被狼吃掉时悲伤的眼神;对付狼时那种坚毅勇敢的眼神;第一次看到钟情金发小妞那种青涩可爱的眼神;第二次带着战利品狼看到钟情金发小妞那种得瑟的眼神;站在卡车上那种小威风的眼神;看到小流氓拿枪欺负狼时那种厌恶的眼神;看到人们对狼不友好的愤怒眼神;最后和狼一起走掉那种满足淡然的眼神……如此传达给观看者这种细致了然于心的感受,看来真是磨出来的呀。
彼得和狼最后一起走掉,矛盾冲突被自然和谐,彼得的精神境界不是一般的高!
也许正是因为只有小孩才有这么纯朴善良一眼看透事实的心智吧。
鸭子最后被狼吃掉的那一瞬间,我都想替彼得嫩牛了!
我一直以为肥猫把可怜的气球乌鸦吃了,然后狼再把肥猫吃了!
可是,最后死翘翘的居然是那只神经兮兮的小鸭子!
肥猫的神态做的也挺好,就是感觉还不够憨傻,有点得意!
除了在树上扒着老往下滑有点好笑以外,最后它居然安然无事,连个忙也没帮上什么彼得的。
小乌鸦的翅膀最后终于好了,可以飞了!
也许彼得正是因为看到了小乌鸦的飞走,才理会了狼的内心吧。
就像狐狸爸爸看到狼会哭一样,野性是动物的天性,彼得一直被爷爷束缚着,不准进出院子玩,三不知还会被发配到街上买土豆,正是风华年少的小少年,哪个不是叛逆不是自我意识特别强的小孩!
挣脱对大人的束缚,就像狼喜欢原野一样!
最后说一点,我觉得那个在街上给彼得小气球的大叔,那个造型让我想到了林海雪原里面的杨子荣,他第二次出现在市场的时候,又让我想到了小龙人里面那个雪山猎人!
短片彼得与狼是根据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改编。
片长32min,比起一般的动画短片长了不少。
32min的时间里,刻画了彼得、爷爷、鸭子、鸟、狼、胖猫、马戏团长、大兵等不同的性格形象,也展现了一个张弛有度的完整故事。
片中,很喜欢那只鸭子,呆萌的样子,没有了通常卡通描绘的大屁股造型,而是细长脖子、细长身体、细长双腿,如此瘦弱的身体在地上扑腾居然也站不起来,特别可爱。
鸭子是彼得最好的朋友,经常和彼得拥抱、头靠头的温存。
冰上起舞的那一段,阳光照耀,冰面闪光,它活泼快乐的身姿左摇右摆,摔倒身体就做起了滑板。
当爷爷领走彼得时,它在冰面上呆呆站立,落寞的样子很让人心疼,身型不禁想到了《冰河世纪》里的那只大地懒西德。
后来初见狼时,它吓得咽了下口水,微小的拟人动作出色的表现出它的害怕。
彼得因为爱它,所以向它招手,它狂奔却不幸被狼囫囵吞下了肚。
这是短片故事情节唯一让人觉得有点遗憾的地方。
也恰恰是这个安排,才有了以下彼得愤怒的眼神和去捉狼的决心。
故事的结尾彼得把狼放走了,和狼肩并肩走的那几步,看的心潮澎湃,自然和谐世界的完美展示。
彼得是个善良的孩子,他看着肉铺里倒挂的动物肉、橱窗展示的狼皮、马戏团海报里穿裙子的大熊照片,彼得犹豫了。
当那只翅膀受伤的鸟翅膀恢复,重新在彼得头顶盘旋时,彼得坚定的打开了木箱,他没有以恶报恶,像个天使一样选择让狼回到野外,重获自由。
经常听说狼是一种懂得报恩,且很具有人性的动物,所以才会不时听到狼孩这些说法吧。
让·雅克·阿诺《子熊故事》里面,人与熊的恩怨,最后在熊的大度下结束了。
我们人类做一回让步也未尝不可,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
关于那只小鸟,它是彼得的另一个小伙伴。
它被气球从树上高高的带着飞下来,神情陶醉极了,微闭双眼,吸气缓慢,镜头也随着慢慢移动,感觉它只有一片羽毛的重量。
天空对它来说太重要了。
拟人化的展示在它身上还有,彼得和它商量作战对策,在它和狼对视了几秒钟后,头像拨浪鼓摇动一样的拒绝彼得。
又当它看到狼差点吃掉肥猫时,它惊得长大了嘴巴。
猫,虽然它的形体特憨态,但眼神出卖了它,自私又谄媚。
自私在贪婪的想去吃掉鸟,又不顾他人,一心只想自救,它有一段树枝断开,贴着树干站立的样子特别搞笑;谄媚的是只讨好老人,在老人脚下来回趁着走。
短片配乐是跟着故事发展而走的,苏联的交响童话度娘告诉我: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
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
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
3、表示猫的主题音乐猫在这部交响童话里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因此,表达它的音乐,是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4、表示老爷爷的主题音乐由于老爷爷讲话的声音低,并且说起话和走起路来慢吞吞的,又爱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所以就用音色浑厚的大管,徐缓地吹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
使妈咪和宝宝仿佛看到老爷爷唠叨样子。
5、表示大灰狼的主题音乐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表达它的音乐是用三只圆号吹奏出来的,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
妈咪和宝宝会感觉到这是反面形象的音乐。
6、表示猎人开枪的主题音乐定音鼓急速密集的滚奏,表达猎人从树林一边走出,一边开枪。
7、表示彼得的主题音乐最后,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小朋友彼得的机智形象。
总之庆幸的是,短片没有选择和交响童话一样悲剧的结局。
查了下,苏打绿也有一首同名歌,也是根据这则交响童话而写的。
吴青峰的立场正和短片一样,将自由还给狼。
彼得被欺负彼得被爷爷关在院子里彼得唯一的伙伴——鹅被狼吃掉彼得打败了狼彼得和爷爷把狼带到市区换钱彼得威风凛凛彼得羞辱了欺负他的两个兵彼得看了一眼仍在谈价钱的爷爷彼得放走了狼我相信这部动画片所要表现的并不是什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论,物种平等说等等不知所云的连国产动画片也能说的头头是道的主题。
我们纠结着彼得放走了狼,纠结着狼温顺地与他并肩同行,纠结着他们先深情地对望才各奔东西。
还纠结着海报里彼得拼接的是狼的影子。
狼激发了彼得,也唤醒了彼得。
他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彻底幻灭。
原来无论人类社会还是动物世界都有它的弱肉强食冷酷残忍无法逃遁永恒不变。
只有站起来,站到高点;只有迎上去,迎面危难。
否则只能躲在篱笆背后,只能缩在垃圾桶里。
他可以做到,在与狼交锋的绝境中他意识到,他可以。
他可以春风得意可以威风凛凛可以光彩夺目可以焕然一新——但不变的,仍是爷爷苦涩的眼神,不变的是捉襟见肘勉强度日的生计艰辛。
他看见了世界,他认识了自己,他发觉了相似,也找到了狼与欺负他的那两个人的差异。
他还那二人以羞辱。
他放走了狼。
P.S. 当初对这个片子感兴趣是因为介绍上说它的配乐很赞,由于没有任何台词,所以每个角色都用一种乐器扮演。
但是,在看的时候,由于人物制作简直太逼真了,表情神态动作超级细腻丰富栩栩如生,加之深夜看时把音量调小,因为完全忽略了配乐…orz…http://coldenjoy.blogbus.com/logs/32485364.html
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和他自身对新事物的开拓以及经历息息相关。
《彼得与狼》是一部制作细腻,隐含丰富的定格动画作品,它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乐童话改编,滑稽风趣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男孩从怯懦到勇敢的转变,从释放压抑的天性,到感悟生命的平等,自由的可贵。
影片中每个人物设定都有很鲜明的特点。
片中祖父是一个典型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代表,他本身是一个怯懦者,并把这种胆怯同样传达给孩子,却形成反作用。
男孩人物弧光很大,祖父对他的过度保护,是他对森林里的食物既好奇,又恐惧,跟随乌鸦的指引,他第一次体味到了自由。
直至自己唯一的朋友——鹅,被狼当做午餐,他带着复仇的心,冲破了恐惧。
这是男孩心灵的转折点,也造就了后面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小剧情。
事实上,小鸟的经历牵引着男孩的成长,受伤的小鸟渴望飞翔,正如男孩渴望外面的世界。
最后,鸟儿长满羽翼,飞向远方,预示着男孩也找到了自由,鸟儿的离开,让男孩思悟片刻,他明白了,任何人,或是说任何生命,都有自由的权利。
最后,男孩与狼四目相对,仿佛是灵魂上的沟通,心有灵犀,狼没有攻击男孩,静静和男孩一起走出人群,因为此时,对于那些追求利益,狂妄自大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伙伴。
无论是那只忠诚的鹅,还是那只伤残的鸟,那只贪婪奸诈的猫,甚至是那只凶猛的狼,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
加缪说过“自由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男孩在追求自由的路上,完成了成长。
最开始的彼得懦弱,不自由,被人欺负,没有朋友,只有一只同样不中用的鹅作伴。
当彼得因为狼吃掉了鹅而愤怒后,他不再懦弱,他变得像狼一样凶狠,这才有了拿网套狼的一系列过程。
当凶恶的狼在网面前变现的十分无力,彼得看到了欺负自己的人居然打了一冷枪便吓跑了,他才知道原来最凶恶的是狼,但如今狼也在他的猎枪下任凭他宰割了。
彼得很得意,尤其是在他看到把他当成小孩子送他气球的大叔和那些孩子不可置信的眼神,在他看到欺负他的猎人也被他的网套住以后,他觉得原来这一切来的很容易,只要你比别人凶,就会得到尊重。
彼得会就此变成一个比狼还凶恶的人吗?
但这时彼得看到了重新得到自由会飞的乌鸦,他为它高兴,他也相到了自己的初衷,他想要自由,想要被人尊敬,但他不会变成狼。
就算是狼也该有自由,不该成为肉,不该成为马戏团的小丑。
所以最后彼得放走了狼。
也许这就是道士下山时老道说的那句,初衷不改。
不择手段非人杰,不改初衷是英雄。
为什么大家听到的是——不择手段是人杰,不改初衷是英雄呢。
这部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是根据俄罗斯音乐家普罗柯菲耶夫的一部小型交响乐改编的。
为了配合音乐的节奏,本片采用了传统的逐格动画的形式,和音乐结合得非常传神。
彼得、爷爷、狼、呆鹅、乌鸦、肥猫、士兵分别用不同的乐器演绎。
那一桢桢的逐格动画我想起了中国动画的名作《牧笛》,水墨画风格,也是逐格动画,动听传神的背景音乐……《牧笛》角逐奥斯卡,肯定拿大奖。
可惜现在国产动画片实在是没救了。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Peter是一个“怪”孩子。
他很少笑,脸色苍白的吓人。
现在和爷爷相依为伴,但爷爷他很严格的看管着他,从不让他去屋外的空地玩,这让他很不自在。
爷爷只让他到镇上去。
当他被爷爷派到市集的时候,却又显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更为糟糕的是,他还受到了两个士兵的欺负——不小心碰了一下一个士兵后惨遭被扔到垃圾桶。
这时,他流出了伤心的泪水。
好在还有两个宠物伙伴:长颈鹅和残翅鸦。
只有和它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他的脸色才稍微红润一点。
终于有一天,Peter趁爷爷睡觉的时候,偷偷跑到了空地去。
伙伴残翅鸦和长颈鹅也跟着他在畅快的玩耍。
连爷爷的宠物猫也出来凑热闹,不过它不是很受他们的欢迎。
因为它想欺负残翅鸦。
在结了冰的湖面上,他们三个玩的十分开心。
这或许是他平生第一次如此快乐了!
好景不长,爷爷醒了。
他被爷爷拉回了院子内。
但是残翅鸦和长颈鹅还留在外面。
这时,一匹狡猾的大灰狼来了。
它已经饿得不得了。
一场生死逃跑在残翅鸦、长颈鹅和大胖猫三个展开。
最后,很不幸的是,长颈鹅成了狼的囊中物。
Peter再次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这时他不知从哪里得来了勇气(化悲痛为力量)拿起套狼的绳索,翻出了内墙。
经过一番搏斗,小Peter凭借自己的智慧抓住了大灰狼。
但他没有让爷爷杀掉狼,而是选择运到了市集去卖给杂技团。
这时的Peter已经变得坚强起来。
再次碰到欺负他的坏士兵,他沉着应对他们的蛮横挑拨,并毫不留情地给予惩罚。
杂技团不买狼,想到狼或许会被杀掉,最终,他把狼放归了大自然。
或许这只是真实人生的一幕短剧:好人坏人,我们都无法避免。
仇恨的最终出路,Peter说:是宽容。
P.S.短片的开头和结尾完全是默片,中间就加了一些很棒的音乐。
这样处理,让源于音乐的主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人物和动物等等很有质感,模仿的非常逼真,动作稍微有些生硬。
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是经交响乐老师课上推荐过来看的,这部动画影片最让我惊掉下巴的有两点:一是在管弦乐器的选用上抓住了乐器的个性并巧妙地运用到对角色的性格塑造上,将乐器拟人化如木管类乐器中的长笛,通过利用长笛高音区空灵、明亮的音色来表现小鸟灵巧的舞动翅膀并发出清脆的叫声;双簧管相对于其他木管类乐器而言,对气息的要求要大于对技巧的要求,所以对技巧性要求差一些的双簧管用来描绘呆萌、憨憨的小鸭子再合适不过了,就是小鸭子最后没能跑到彼得怀里那里好难过啊,只有一片羽毛飘落到彼得身边,哈哈哈好希望大灰狼行行好把鸭子吐出来;单簧管较具技巧性,不像双簧管那样笨重,故用单簧管的低音区来塑造诙谐(一肚子坏水)、调皮(除了好事啥都干)、步伐轻快的小肥猫,最好笑的一段是猫上也不是下也不是的挂在树干上,树枝上是小鸟,树下面是随时会扑上来的大灰狼,哈哈哈我脑补猫猫的内心独白:精打细算的想要吃了小鸟垫垫肚子,失算啊差点要去大灰狼的肚子里陪鸭鸭戏水了,还好我会爬树!
再就是用大管的低音区发出低沉的音色来塑造爷爷严肃、唠叨的形象;用弦乐来奏出彼得勇敢、正直的形象,弦乐是管弦乐队中合奏音响效果最为和谐的,在这里我觉得是刻画彼得化解内心的冲突,追求内心世界秩序的和谐;大灰狼的主题音乐主要采用铜管类乐器中三只圆号的低音区来表现,我印象中的圆号一直是走温柔路线,没想到小白兔也能变大灰狼,用来表现大灰狼的残忍;最后就是用明亮的小号、打击乐器定音鼓和钹来表现猎人以及枪声,浅损一下虽然没有打中但人家装备齐全。
整部影片没有对话或者角色的独白,为音乐赋予电影台词般的作用,塑造的角色鲜活而富有力量,属实佩服。
二是能用短短的三十二分钟把故事情节交代的如此清楚,在我这里彼得的善良大于我对彼得勇敢的赞美,他敢于对这个世界说不,敢于维护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重点是他不会以恶报恶,而是以自己最温柔的方式与这个黑暗的社会对抗着,在威武的押送大灰狼去动物园的路上,当他看到挂满动物尸体的肉店、用动物皮毛为原材料制作衣服的服装店、马戏团团长拿着的动物表演海报,重点是彼得透过关在笼子里的大灰狼真切的看到那个被爷爷以保护为名封锁在院墙里的自己、被仗势欺人、不仅猎物还要猎死小孩单纯美好世界的猎人扔在垃圾箱里的自己,所以他动容了,决定与自己和解还他人以自由,也还自己自由和敞亮。
彼得放掉了亲手抓到的吃掉自己最好玩伴鹅的狼。
冷酷?
温情?
胆怯?
残暴?
桎梏?
自由?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匹狼,您呢?
源自俄罗斯作曲家Prokofiev的同名交响乐童话,0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人类与野兽虽不可相处,但不应该敌对。
彼得最后把狼放了,化解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也许并不一定能终止却是一个善良的忠告。
想到过去那许许多多民族、国家以及宗教之间的争斗,一代代人的延续,仇恨只会增加更多的仇恨。
但愿未来是和平的。
我们都应该善良些。
两个家伙有一样的眼神 狼就是彼得
乌鸦亮了~
定格技术越来越牛了……
好漂亮的眼神
动画做的太细致到位了!音乐跟着人物转换,人与动物的各种眼神交流~彼得的有勇有谋!!!
男主那个眼神坚毅勇敢?我怎么觉得跟智障一样……神经病啦!!!!这他妈到底在干什么东西看到有人说就冲这制作技术也不该给一星好吧我想说你都有这技术了就做这么个玩意???!!
其实是个蛮诡异的片子诶……
渴望自由的心是一样的,不论是人还是狼。音乐和画面配合得挺好的~
喜欢呀真喜欢
你凶有毛线用啊,我那才叫狠。人比狼还狠,我不如放你回去
狼代表了野性,彼得是被束缚住了野性的狼.最后彼得将狼放走,可不可以视作野性回归.彼得就是狼,狼就是彼得,由海报可知.
不喜欢这风格的
有点冗长
理解万岁
在无休止的压迫下,我们终会释放心中的残暴,和那烧不尽的怒火。
一星半
最残暴的动物不是狼
看不懂
我承认我没看懂。
无声定格短片。给狼自由就是给自己自由。可其实我很怕隐喻太多伏笔太厚重的无论什么,能够直言不讳的比云里雾里的要好得多,私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