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少年拿起刀子捅向刚刚和自己发生了性关系的母亲之后,他却异常平静,点了外卖,静静的等警察的到来。
这是一个真实的弑母案件,1972年11月17日,在伦敦一幢豪华公寓里,名门贵妇Barbara Baekeland惨遭毙命,凶手竟然是其亲生儿子Antony Baekeland。
电影改编自描写这个案件的小说,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成长于上流社会中畸形扭曲的家庭和关系之中使得本身就敏感细腻的少年,变得扭曲而绝望,从而走上一条不归路。
电影的着眼点在他们的母子关系上,Julianne Moore饰演了一个焦虑、空虚的,将对丈夫的失望转嫁到儿子身上并偏执的独占欲的爱着儿子的母亲;而Eddie Redmayne则是那个孱弱苍白、渴望着父爱与完整家庭的忧郁美少年。
“同性恋”、“乱伦”、“情色”等等是电影很容易被扣上的标签,可是除此之外,在唯美和压抑的镜头下,只是一个简单的具有弗洛伊德式的象征意义的家庭故事。
拥有一份窒息的母爱和缺失了的父爱的Tony,在这样一个抑郁虚伪的豪门家庭里,爱上同性似乎成了他某种内心对现状的反抗,他需要的是一个父亲的影子和挣脱母亲的束缚,但是同时他经历了父亲的冷漠,又放不开对母亲的牵挂,一步一步的走向崩溃与死亡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个举止轻浮的内心却真的爱着沉闷丈夫的脆弱的母亲,把对丈夫的爱转嫁到了儿子身上之后,发现儿子的不同性向之后,变得焦虑失控,甚至不惜以自己的身体来作为改变儿子性向的工具,这是一个最为癫狂而悲哀的母亲,让人在不解的同时却又不禁扼腕叹息。
还有一个逃避妻子与家庭的懦弱父亲,迷恋着妻子的美貌却又无比厌恶妻子的浮夸做作与控制欲,疏远儿子仿佛他是个小怪物,和儿子的准女友出轨,以冒险为由逃避本该是他要面对的责任,一定程度上他才是该为这场悲剧负责的人。
电影用时间为主线把这三个人的故事零散的表现出来,贯穿其中的是Tony的独白,与其说他是在讲故事,不如说这是一个孩子在诚惶诚恐的诉说他对母亲的不舍,和对父亲的渴望。
这对母子有着共同的执念,儿子执念父亲,母亲执念儿子,这执念让他们爱,让他们恨,更让他们不惜毁灭彼此来完成自己的救赎。
杀死母亲之后的儿子,出入监狱几次之后,仍旧将自己窒息在一个塑料袋里,结束了他短暂而悲哀的生命,一直他的生命就像还在母亲怀里的胎儿一样,和母亲的生命紧紧连在一起,没有办法单独存活下去。
可是电影里那个骑在马上的纤细少年,会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刊于《通俗歌曲·摇滚》2008年8月号。
Just finished watching it. Very...fascinating and chilling. I like Redmayne's acting. Didn't know it was based on a true story until the end. All the more tragic for it.
刚看完的时候脑子很混乱,而且第一次看的版本翻译乱来,不敢想象有多少人看了这个胡言乱语的翻译版本,所以重看了一遍,并试图梳理线索。
电影开头的自述是一封tony从监狱写给父亲的信。
在tony杀死母亲之后,母亲对他的精神影响仍然困扰着他。
故事回到tony出生时,tony描述自己的父母性格迥异,父亲布鲁克斯冷漠阴沉,母亲芭芭拉热情似火,而且自己夹在中间,就像水一样受到二者的温度影响。
tony能够想象,自己杀害母亲的事情会被定义会出于怨恨,但是tony否认这一说法,认为这出悲剧的起因其实是因为“love”。
在知道后续剧情的前提下,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在父亲抛弃妻子离开后,tony被迫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他对母亲的爱和责任让他无法选择一走了之,这也是他精神崩溃的原因。
第一场tony的父母亲的交锋戏是一次晚宴,布鲁克斯形容芭芭拉像安排猴子一样命令他参与他憎恶的社交场合。
席间布鲁克斯一开始兴致缺缺,令客人有所察觉。
芭芭拉引导话题来到布鲁克斯的探险行动,布鲁克斯勉强参与到话题中。
或许是布鲁克斯提到在一些古老的村落有食人肉的习惯,客人们开始讨论起是否愿意为了十万美金食人肉。
或许敏感的芭芭拉认为布鲁克斯在就此话题与一位女性调笑,她立刻将话题生硬地转移到布鲁克斯是否愿意为了十万美金与这位女性发生关系。
这句话显然是非常冒犯的,引起了布鲁克斯和客人的反感。
芭芭拉继续追问布鲁克斯是否愿意和出门遇到的第一个人回家。
这句话前后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
完全是芭芭拉神经质的体现,她是在用这句话激怒布鲁克斯吗?
因为布鲁克斯疑似与女客人调笑?
布鲁克斯确实被激怒了,提出他会和别人回家。
当然这显然是气话。
芭芭拉却对布鲁克斯这种反击进行了回击,晚餐结束后她立刻跳上一个陌生男人的车,表示要另寻地方喝酒,让布鲁克斯和别人回家。
布鲁克斯劝阻失败后,在客人面前颜面尽失并对芭芭拉的挑衅感到十分愤怒,此时背景音是芭芭拉扬长而去的狂笑。
这一大段表现了芭芭拉可怕的控制欲,为布鲁克斯的离开埋下伏笔。
我除了“癫婆”两个字也没什么想说的。
我看评价时,好像看到有支持芭芭拉的人认为她体现了女权,我是十分困惑的。
关于她为什么要在席间包括离去时不停地挑衅布鲁克斯,我只能猜到是因为一句调笑。
故事前后都没有提及这位女客人和她丈夫有什么越轨关系。
在这种互相对抗和倾轧的夫妻关系中,tony的成长环境是恐怖的。
当母亲温暖宜人的时候,tony是可爱乖巧的小儿子,会把早餐端到宿醉的母亲床头。
当母亲灼人的气焰伤人时,tony就成为了工具。
在第二场社交场合中,芭芭拉假装法语不好,和法国来的作家客人套近乎。
并夸奖tony的法语都比她好,让tony来朗读这位法国作家的作品。
tony的法语或许并没有芭芭拉想得好,至少他显然没读过这个作家的作品。
此时善良的女客人为tony解围,说大家都太累了,应该好好休息。
芭芭拉却被激怒了,认为这种虚伪的体谅是在羞辱她,并对刚才这位作家用法语对芭芭拉身材开低俗玩笑进行回击。
又一场以芭芭拉情绪暴发作为结尾的不欢而散。
这里你说女权我是同意的,对于女性的凝视和低俗玩笑,女性应当被鼓励当场反抗。
但是tony被作为展示的工具,这里他很有可能归罪于自己法语不佳,导致了这场冲突。
就像后面他觉得是因为父亲讨厌或者害怕他,才离开他并抛弃母亲的。
在这场冲突后,布鲁克斯没有回家自己到酒店住了。
这显然并不是第一次,因为芭芭拉熟练地收买了酒店门房。
这里布鲁克斯对芭芭拉进行了一场以性为载体的“惩罚”。
也反映了芭芭拉的悲哀,就算她能在语言上占上风,或者当着所有人的面羞辱自己的丈夫。
但回到家庭中,她仍然需要放下身段讨好并挽回丈夫。
在一段芭芭拉和tony的对话中,tony问到父母的职业是什么。
芭芭拉说自己几乎成为好莱坞明星,而布鲁克斯会探险,数学也很好。
显然他们都没有正经职业。
布鲁克斯出身富裕,祖父是橡胶发明人。
或许芭芭拉曾经在好莱坞闯荡过,但在母亲的教育下,她选择嫁给有钱人过着不需要工作的人生。
这也是芭芭拉悲剧的根源,她对曾经成为万众瞩目的职业念念不忘,因此不停地积极地进入社交场合。
但被束缚在婚姻里的她事实上成为了一个男人的从属物,除了丈夫的认可没有价值来源。
这可能是心高气傲的她挑衅丈夫的原因,想通过丈夫的妥协和认输来收获价值感。
但是当丈夫选择一走了之后,她的精神也就崩溃了。
tony从小就喜欢和男孩玩,和布兰卡的恋情完全是心不在焉,让父母安心而已。
所以后来布兰卡说她和tony父亲搞在一起并没有令tony伤心。
相反tony直接摊牌了,和杰克在一起了,并没有避讳母亲芭芭拉。
母亲芭芭拉也并没有表现出恐同的意思,还邀请专门陪贵妇游玩的同性恋sam来消遣。
sam和芭芭拉某种程度上建立了一种友谊,sam鼓励芭芭拉在贵妇间打舆论战,将布鲁克斯的道德低劣宣传出去,并且重新开始画画,以艺术家身份抬高社会地位。
在这期间,sam以关怀的名义先后和tony与芭芭拉发生关系,他实际应该是个双性恋和不受伦理约束的混蛋。
杰克因此离开了tony。
然后到了整个电影最声名远扬的芭芭拉,sam和tony躺在一张床上的戏,我并不认为他们之间发生了3p的戏码,因为如果是这样后面tony就不会抗拒芭芭拉触碰自己的下体,但是母子之间身体界限被打破了。
这里我的理解是,tony回来发现杰克已经离开,而sam和芭芭拉躺在一起,破罐破摔脱光了排排躺。
三人醒来后发现这荒谬的一幕纷纷大笑,将这种混乱的关系转移成了一种轻飘飘的游戏。
实际三人之间并没有建立起任何有关爱情的东西,只是一种动物性的抚慰。
sam作为短暂的慰藉离开后,芭芭拉回归孤独又痛苦的生活,并选择了割腕自杀,但被tony发现并救回。
芭芭拉恢复一点后选择和tony搬到伦敦重启新生活,但是tony也被完全困在了芭芭拉身边。
当芭芭拉发现tony来到伦敦后与一个男生有交好趋势,她其实不是害怕tony是同性恋,而是害怕tony因此离开她。
因为不知从何时起,芭芭拉已经开始利用tony的身体慰藉自己的孤独。
对于这种利用,tony虽然内心抗拒却仍然放任,或者说他试图不去在乎,只想知道贾多的项圈去哪里了。
最后,爆发的契机是狗狗贾多的项圈在搬家途中不见了。
这个狗狗贾多从来没有在电影中出现过,但是它象征着tony在意大利度过的短暂的快乐童年,那时父母感情还好。
在狗狗年老去世后,tony一直保留着贾多的项圈,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精神支持。
这个项圈意味着至少曾经父母爱过自己,尽管现在一个因为不习惯站在道德低处逃之夭夭避而不见,一个像对救命稻草一样为了抓住自己无所不用其极。
最后tony在伦敦的生活,从精神上已经不堪重负,他觉得母亲故意藏起了狗项圈,出现幻觉和记忆错乱,崩溃下杀死了芭芭拉,并平静地叫了救护车和一个外卖。
这一段冲突的节奏非常地奇妙,tony崩溃杀人后异常的冷静,有一种火焰燃尽后的死寂感。
最后tony在狱中自杀。
最后一些碎碎念:1. 天杀的狗男人布鲁克斯怎么没死,老天能不能开开眼收走他。
到处和别人吹嘘自己的祖父,实际是一个虚伪的废物胆小鬼。
他的情人一个小姑娘都比他有担当。
看到儿子走过来都要躲起来的怂货,悲剧的万恶之源。
2. 怎么会有翻译这么乱来的!
我感觉豆瓣好多评价都是基于这个乱来的版本,甚至觉得杰克和sam是同一个人!
tony的男朋友是杰克,不是3p那个男的,那个男的sam是母亲请来消遣的。
天杀的这个电影分真不应该这么低。
3. 影帝和影后的演技太棒了,风情拉满。
电影结构其实很老套的,但是埃迪梅在这部电影里太好看了。
4. 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女人想要靠男人,迟早变成疯女人。
跟做梦一样,一个个场景来回漂移,封闭的,异类的,残酷的,美好的,温馨的,冰冷的...(中文译名“迷宫”还是不错的)影片最后道出人物的真实性,不过我相信,真实的故事远比电影残酷。
朱利安摩尔的表演可以说是“歇斯底里的镇定”。
她跟那件血红色裙子一样耀眼。
母子脸上的雀斑,和他们内心的“污点”。
想起另一部不知名的法国影片《Mon fils à moi》(http://www.douban.com/subject/2189875/?i=0),只不过,那里面的儿子还没有长大,冲突就发生了。
提醒一句:片中的雀斑真的不是一般的多。
不认为小雀斑演的托尼有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啊!
感觉他很爱父亲但是父亲不太满意他,他父亲伤害了母亲,进而疏远母子两后,托尼在书信中已经把父亲当成了精神寄托了!
一次次的假象父亲和自己通信,承受母亲的压力和欲望,而母亲芭芭拉的家族似乎有精神病史吧?
我觉得这是被忽略的一点,好像托尼做电影旁白时说了母亲的爸爸和爷爷还是姥爷都是自杀的?
还是我理解错了?
反正托尼不正常绝不单单是同性恋者就能概括的,性向不是大问题,问题是托尼精神早出了问题!
芭芭拉的心高气傲和丈夫肯定是背道而驰的,悲剧的开始!
芭芭拉女权主义是肯定的,她毁了托尼也是真的,另外影片结尾处让我觉得是真人事件改编的?
大家觉得呢?
总之,这影片被低估了,没有任何肮脏的片段,没有色情的指向,我倒觉得十分文艺,抑郁,性冷淡风!
我也觉得此片可以深层挖掘人性的凌乱和精神混乱的层次啊!
「I was eating a tomato at tea time a few weeks ago, and I suddenly realized that mommy is not dead at all. Just very, very mysterious.」「Tony takes care of Jake. Tony takes care of Barbara. Someone must take care of Tony.」「If you're tired of Paris, you're tired of everything.」「My great grandfather Leo once said:"One of the uses of money is that it allows us not to live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our mistakes." But I fear that in this, Leo was wrong.」「Did you cum?↓No.」「For a long time, I didn't know where I was. Past memories kept flooding my mind, and I felt like I was re-enacting parts of my former life. You know I loved, and stll love and adore my mummy more than anyone in the world.」「I have so much in my head that to let it out would surely kill me. Nevertheless, I feel better now. And even feel that a great weight has been lifted from my shoulders.」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有钱普白伦理片,大概是爹有钱但天天探险,于是妈(朱利安摩尔,老年美国唐嫣)经常出轨宠爱儿子,儿子(小雀斑)是给,妈雇黑皮西班牙铁t勾引结果儿子不感兴趣反而和伪西班牙黑皮矿工(小茶杯饰)好上了,爹和儿子女朋友跑了,妈和儿子男朋友和儿子3p了,分手了,天天搬家,妈自杀未遂,儿子天天照顾(你们真有钱),妈觉得儿子怎么还是给要跟儿子做,最后儿子受不了把妈杀了的故事很难看,这么狗血还能拍得难看真是服了美国人了,每十分钟都在看女主戴墨镜到不同的国家说蹩脚的美式小语种装逼,上次看她还是在克洛伊,一位被阿曼达勾引又玩不起的中年侄女——啊,朱利安摩尔,你的脸就是美国中产的卫道士,让我一看就很萎这个片子让我想起少许灰烬,明明简介都很劲爆但拍出来真的很难看,我主要想让美国主演道歉,一个罗伯特帕丁森一个朱利安摩尔,导演还非当受抚慰拍……请问哪里有魅力了……还有很多本应是白学名场景的困惑床戏,我真的服了,尴尬对我来说是褒义词,但我从头到尾只有困惑:这谁?
怎么睡了?
我脸盲了?
这不还有第三个人看着呢?
怎么又睡了?
你们怎么不问问别人啊!
我说的话,跟影片没多大关系,都浸没在我对人物关系的想象里了。
看过影片的人,一定会知道我在“涉及影片内容”,没看过片子的想必也看不懂我在说什么。
这是基于影片而发出的臆想。
废话有很多。
只有太喜欢影片的人才有可能看完。
如此冷漠,却都急迫地需要被爱。
托尼像极了芭芭拉,大概总是跟母亲待在一起。
父亲从最初就觉得母亲是背叛者,她看不起他,他还是忍不住被她吸引。
布鲁克斯明显表现出的控制欲,他认为是她的祖父的遗传。
他认为父亲并不是值得提的人物,而祖父才是强者。
布鲁克斯热衷探险,这也是芭芭拉所欣赏的。
布鲁克斯寻找祖父的踪迹,他背后承受的事贝克兰家族。
而芭芭拉对这个家族的事全然无视,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享受,要刺激。
只接受自己认为合适的事。
一点不顺心就要大骂发泄。
终于遇到就算发泄也不能释怀的事情。
布鲁克斯的离开,让她的人生都毁灭了,她跟出租车司机上床,还打算付他钱。
她自杀未遂,勾引他的儿子。
她抓着他的儿子决不放手,与他合为一体,让儿子成为她的陪葬品。
芭芭拉在外人眼中是光彩照人的疯女人,在丈夫眼中是不守妇道的高傲的女人,在儿子眼中是骄纵的不可违抗的母亲,而后来是残破不堪的要把自己吃干抹尽的女人。
托尼一直都是克制和平静的。
他在于时刻都带有点神经质母亲时也很泰然。
他是了解母亲的,正因为了解,擅自决定了要杀死母亲。
不是冲动的选择。
可能说已经很久以前就在考虑了,也决定了,只是没有动手。
母亲的绝望轻易侵入托尼的情感。
托尼一但要作为彻底的知情者站出来,就不得不采取毁灭的行动。
他生在这样的家族里,他有这样的父母,包括他母亲的一切,他都认命并且在其中游刃有余。
托尼是被动的,他是芭芭拉的儿子。
他承受的会比他的父亲,布鲁克斯还要多。
布鲁克斯选择对他的人生会有关注的布兰卡而离开母子俩,他的离开在表面上是对母子俩的背叛,但在托尼的旁白中否认了这件事对自己的伤害,托尼认为母亲受的伤害更重。
芭芭拉不能忍受自己的丈夫跟一个小女孩跑了。
就像很久以前不能忍受托尼是个同性恋一样,但当她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并不能改变现状的时候,她就破口大骂。
她绝对不会输在嘴上,她会四种语言,是个对年轻人来说是恶魔的女人。
芭芭拉当众咒骂吃嫩草的布鲁克斯,而她却在自家沙发上解了儿子的裤子纽扣。
她从来都一点也不卑贱,高傲凌然的做个冲击者和破坏者。
她的占有不是像布鲁克斯那样简单粗暴的强奸式性爱。
她会在你被她吸引后带你上床,做爱是符合她内心需要的,随性但是却有要有着挣扎的感觉。
我在一瞬间觉得芭芭拉原来出去鬼混是为了维持她与布鲁克斯的扭曲关系,她对布鲁克斯的渴望让她这样做,而布鲁克斯是满足她的欲望和其他一切需求的载体。
芭芭拉是活在自己的世界的,而她又追求这个世界的秩序感,她是中心和秩序。
托尼带回来的女孩,她要让托尼上她,而结果是托尼上了她,布鲁克斯也上了她。
都无所谓,可是布鲁克斯却因为这个女孩离开的自己,这种“毁灭感”或许就是芭芭拉所需要的,她能从中获得快感的。
平庸是不被忍受的。
托尼爬上萨姆的床,这是乱伦关系的开始。
实际上托尼完全可以爬上布鲁克斯的床。
如果这样芭芭拉就用不着自杀了。
接着萨姆爬上芭芭拉的床,托尼很自然的就也爬上去。
尴尬的萨姆早早离开了这母子。
难怪回到巴黎的芭芭拉要自杀了。
扭曲纠结的欲望在狭窄的空间中会越积越多,得不到释放。
如果3P的时间段可以作为快乐的来做参照,那么以后就是不放纵和不快乐。
没有中间人,两人又要面对的道德或者是其他的压力(两人获得性高潮的可能少)。
最后在厨房里的谈话,托尼问芭芭拉,纸条是怎么回事,她为什么要写纸条。
这时候,托尼就已经拿起刀子了。
我不太明确托尼究竟是因为什么才拿起刀子的。
肯定跟愤怒和羞耻是无关的,甚至不是为了谁。
他说:“现在你平静了。
”托尼结束了芭芭拉,但一切都没有结束,他感到饿,他点了外卖。
他被判到精神病院,后来跟外婆回到美国。
相隔差不多十年,他在争执中刺伤了外婆,不久就自杀了。
我担心托尼一直都活在芭芭拉的世界里,甚至连他的性向都是受芭芭拉暗示的。
托尼的精神世界全是关于这个女人。
我认为托尼的死法是塑料袋窒息也算是他人生的佐证。
只是这个男孩他在没有爱的世界里渴望爱,终于在他冷漠的母亲那里获得了存在感。
窒息是没有空气的死法,是把你从来没有离开过的东西与你隔绝的死法,是挣扎和残酷的自杀法。
我想托尼是知道这个的。
他知道的太多就得死。
抱歉我忘记了这是一部涉及乱伦或是同性恋的电影,直说吧,在影片中这两样都排不上禁忌的位置。
真正的禁忌是像“纸条”那样的密语,只要说出来,托尼就要杀人。
就像掉在路边的冰淇淋,会招来蚂蚁一样,是出于本能的。
谋杀是一场意外,过失杀人,自杀是有预谋的,但自杀未遂。
结果摆在那里,其他悬而未决。
我没有看过原著,却听说是编剧了不起的改编让电影成为有剧情有张力作品。
很多人觉得这是部不知所谓的影片,但我却看了两遍。
我觉得除了演技值得认可外,编剧和导演把人物那种荒诞和变态做得很清析。
你说一部电影再好,你再喜欢,过十年你还能想得起来多少。
估计我能会忘了那个骑马镜头,因为很多电影里有,但是吃冰淇淋的会记得。
我会记得芭芭拉数扣子的桥段,也有可能在杀人后点一大份外卖。
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是想讲什么除了比较劲爆的题材其实就是一个电影女明星和一个大款的婚姻女的不能被满足老到外面偷吃男的也不说什么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找个女朋友却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男的然后小女朋友就跟着老爸跑了老妈一生气就带着儿子走了后来儿子看老妈带人回来就上床去玩3P老妈一看这可不行就亲自教导儿子希望他领悟女人的好处可是儿子没理解倒是两人大吵一架儿子拔刀杀了老妈就这么个变态的故事不知道是我没看明白还是怎么回事总之没什么意思如果有空可以自己看看别被我误导了
虽然个人并不喜欢同性恋,也比较反感他们,往往一些事情出自他们之手会被人们扣上更严厉的帽子,诸如超级bt之类但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自由,有他们的天地我承认当初下这个片子的初衷很邪恶,没想到却是如此沉重的题材,想思索些什么,偏偏却一片空白,对于芭芭拉来说,家庭重于一切,但她却被人误解,这和她的行为方式有关,片子细节表现的很完美,当然看到那个双性恋的家伙和托尼,芭芭拉在一张床上大笑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这算什么,互相认同,戏剧化...
我就是来看斑斑的,剧情就不评论了(′・_・`)
两遍了 散文式的叙事语言 一首永恒之歌 关乎家庭 关乎父母 关乎子女 关乎爱情 和人生。。。
有点混乱有点无聊。但是,把我家小雀斑和我家Hugh Dancy集中到一个镜头里,导演你狠……PS:小雀斑筷子用的不错(你滚!)
居然是部美国片
狗屎!
男主角长得太帅了!!!
一开始把儿子第一个相好认成Hugh Dancy了……后来才发现他演的是那个即上了儿子又上了老妈的人= =后面乱伦的戏码看的真是窝火,那熊孩子一开始就没拒绝他妈倒是事后神经质地杀死他娘。Eddie Redmayne当年还是一个满脸雀斑的清秀小受,怎么没过几年变成现在这副搓样了……
shock了,受不了这种不伦关系。两位男女主演白皮肤下的各种斑啊啊啊
不知导演是怎么想的 母子乱伦 挑战观众的道德底线
支离破碎。剪成这样的?太糟践东西了。
perfect in every way...
片名直译:野蛮恩泽。一个死撑着面子故作强硬企图控制生活表面和谐的富有的蠢女人养育了一个被她扭曲的儿子然后又被儿子杀死的故事。儿子多年释放后因伤害外祖母再次被关,自杀。这电影失败在于悲剧人物太令人讨厌,反思和批判都失效了。后话:看片之前两天2015金球奖两位主演分别摘得影帝影后。
有够扯淡。就算朱丽安摩尔长成老菜皮了,也用不着走这种路线吧
五味杂陈,不置可否,完全不能接受。
看不懂...
芭芭拉知道托尼是名同性恋,并极力撮合他与西班牙女友的爱情,可是托尼最后并没有跟那名女孩在一起。
真实事件,shocking
摩尔你演点欢快幸福的角色吧|||
服装实在美轮美奂~
字幕有点渣。。。故事是好的,但是电影太浮于表面了。MOORE演的再卖力无奈剧本剪辑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