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名字叫《落红》落红的另一层意思 很隐晦所以这是部有点隐晦且少儿不宜的越南电影和我之前看的那部比起来 这部好看多了电影主要就是抨击两个陋习一未成年少女结婚生子 二是重男轻女思想
女主角就是只有14岁 千里迢迢嫁给富豪成为了三姨太 然后发现作为女孩命运悲剧最终带着刚生不久的孩子逃离寻死虽然电影最后开放式结局不知道死没死这个家庭里的女人们都是不幸的大夫人虽主管家事 但却许久不被丈夫宠幸生下唯一的儿子 以为能靠着儿子高枕无忧没想到儿子却和二夫人搞上了 不愿娶妻害得别人十几岁的姑娘自杀了重新怀孕却流产了 害怕女主生儿子 抢地位二夫人长得最美 懂的最多 温柔大方可是接连生了三个女孩 就被冷落了不甘寂寞和大少爷开始了乱伦 不过幸好没有像《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戏子夫人一样落了个很惨的下场但她二女儿觉醒了 将一头长发剪去的时候简直不能再酷了
三夫人是女主角 未成年就要经历男女之事被男主人命令调教 明白要生儿子才能生存后面撞到了二夫人与大少爷的禁忌之恋发现自己爱上了二夫人 对大夫人产生妒忌最后生下女儿 不想让她重蹈覆辙 逃离寻死
最惨的莫不过是被嫁给大少爷的女孩因为被退婚 被父亲认为是可耻之人不让她再回家 辱骂她 不要她最终寻了短见 可是明明她才十几岁的花季这个家的男人也是不幸的 也是让人唾弃的还有那个小插曲的出现 催化了女主角觉醒导演好文艺 很多镜头拍摄的很隐晦很意境后半段那梦境简直深奥 不仔细看真看不懂二夫人真的太好看了 我都爱上她了
“女孩子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花但总有人觊觎着将花摘下有人珍藏 有人玩腻就丢 有人喜欢破坏花不再美好 还被人怪罪花做错什么 花只是吃了那女孩”
一、如果有人问你,14岁的女孩一般在干吗?
相信大家的反应差不多:这还用问?
放在今天,确实不言而喻,可在100年前,就不一定了。
越南少女小云14岁嫁人,丈夫是45岁的富家老爷,论年龄完全能给她当爹。
自己还是孩子的小云深知,想要在这深宅大院能有点尊严和地位的活下去,只有一条路:生儿子!
仿佛她来到世上,唯一的使命只在于此。
小云的命运,也是当时千千万万女性的命运……电影名叫《三太太》,由越南女导演阮芳英自编自导。
根据她奶奶的真实经历改编,在泰国某山沟拍摄三月完成。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女主是一位14岁的女孩小云。
旧社会女子的婚姻,都是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却做不了主。
在小云尚不知嫁人为何物时,便被许配给大户人家的老爷做三太太。
她坐着小船前往夫家,舟行岸移,青山绿水,风景秀丽。
但配乐凝重低沉,小云眼里的空洞迷茫,都在暗示什么。
婚礼隆重而热闹,张灯结彩,宾朋满座,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可小云像局外人,她不敢说话只静静地坐着,打量着周遭的一切。
新婚之夜,小云的眼睛闪烁着明亮单纯,好奇、恐惧笼罩了婚房。
次日,垫在她身下的白布被仆人晒出来,鲜艳的落红代表着贞洁。
大太太亲自查验并确认过,她的三太太身份才算定了下来。
年幼懵懂的小云小心翼翼,用心观察着大院里的人和事,学习府上的规矩礼节。
温婉大方的大太太生有一子,也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在家里的地位很高。
二太太虽然貌美明艳,但只生了三个女儿,这让她总有些抬不起头。
小云从仆人口中得知,唯有生儿子才能得到老爷宠幸和下人的仰视。
她也渐渐明白,为何婚礼上大太太只用招呼客人就行,而二太太还要一展歌喉为众人助兴?
桌上的一碗石榴,象征多子多福,这些无不在警示她,必须得生儿子。
看到此处,观众想必会感慨,这不就是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吗?
从男权社会背景下女性沦为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这点来说,的确如此。
张艺谋的高明,在于他让掌控大权的陈老爷没有露正脸,全片笼罩着阴森恐怖的氛围。
“舍弃”了历史和权力的寓言,注重对女性的观察和生命体验的书写。
不同于陈府中四房太太勾心斗角的宅斗,本片里三位太太相处很和谐。
她们在一起聊天说笑,二太太甚至还为小云示范怎样侍奉老爷的秘诀。
小云因和二太太的女儿年纪相仿,两人总在一块玩。
在婚礼上她就被二太太迷人的风姿和美妙的歌声吸引,小云不自觉地对她有一种特殊情愫。
不久,小云怀孕了,日子在云淡风轻中一天天消逝。
她似乎少了点恐惧不安,对未来多了一份期待。
如果能生个儿子,她就能安稳地呆在老爷身边,享受她作为三太太的尊荣。
只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连发生,一次次打破了她的美梦。
看似和谐有序的深宅大院,竟藏了那么多羞于启齿的丑事!
二、某夜,小云如厕,却瞅见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像是二太太。
忍不住好奇心的驱使,便悄悄尾随。
定睛一看,正是二太太,她居然和大少爷偷情,直接吓坏了。
小云没有多看,她始终难以相信,慌慌张张地跑了。
对年少的小云来说,这种事不易理解,她的心里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
躺在床上的小云,满脑子都是二太太温柔妩媚的样子。
第二日,小云又撞见另一桩“丑”事。
府上有一对仆人私通被发现,男仆身受鞭刑伺候,完了继续留下来干活。
可身怀六甲的女仆却糟糕了,落得个剃发出家的下场。
两件事对小云触动很大,她很清楚必须替二太太保密。
之后,小云更愿意和二太太亲近了。
她为她揉肚子涂抹精油时,小云将头凑了过去,她鼓足勇气表白,但遭到拒绝。
二太太当她是女儿来看待,而小云以为两个人可以有爱情。
不得不说,在高墙大院的森严秩序下人性很容易扭曲变形。
二太太和大少爷的不伦恋,既可能是因生不出儿子对大太太的“报复”,也可能是被丈夫冷落后的发泄。
小云对二太太的畸形恋,潜意识中是一个孩子对母爱的深情呼唤,或者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互怜爱罢了。
小云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可她心里没着没落。
在她养胎期间,处于“空窗期”的老爷,也让高龄的大太太怀上了孩子,这令小云深切地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她担心大太太生儿子,竟跑到佛前祷告。
年龄一到大少爷的婚事被提上日程,可他不服从父母安排,心里只有二太太。
其实,他和二太太的苟且之事,仆人们和大太太早已知晓。
大太太爱子心切,自然嘴上不说啥,只想着安慰儿子。
可是不知趣的大少爷硬要“闹腾”,一度以死相威胁。
大太太一巴掌过去动了胎气,不幸流产,孩子没了。
大少爷执拗不过,只得和当初的小云一样,与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结婚。
初夜之时,他喝得烂醉迟迟不进房间,且拒绝圆房嚷嚷着要退婚。
老爷没办法只得叫来亲家处理,答应给他们三倍嫁妆的“赔偿”。
虽说姑娘仍是处女身,可以“告示”于众再嫁人,但他父亲丢下她走了。
觉得女儿无能辱没家族门面,嫁进门的新娘何其委屈,在河边自缢身亡。
府上接二连三的事让小云心惊胆战,身为女人的悲惨命运可谓在劫难逃。
尽管祈祷万千,但她生的还是女儿,一股不祥的压迫感从天而降。
影片的结尾是开放式的。
小云抱着孩子沿着河岸前行,目送着送葬队伍。
面无表情又若有所思,她像是要逃跑,摆脱男权文化封建枷锁的束缚。
追寻自我生命的掌控权和自由,是每个人骨子里的天性。
但小孩哭闹不已只好给喂奶,此时她摘下一朵颠茄花(有毒),犹豫不已。
也许,小云已经看到了自己悲惨命运的结局,她不想让女儿再重演。
也许,小云本身对生活已万念俱灰,所以有了轻生念头。
导演没有明确交代,而是将镜头切换到了二太太的女儿小闲。
她将长长的秀发剪去丢进河里,微笑的面庞似在宣示抗争和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三太太》讲述了男权文化下,女性地位的卑微,以及情感欲望被压抑扭曲的生存境遇。
影片的画面很美,手法含蓄,极具东方美学的沉静幽远气质。
故事倒很“残酷”,视觉和文本的反差构成强烈的冲击力。
看似轻声细语不动声色,内里却暗流涌动留给观众极多遐思。
1、吃人的封建社会,女性存在的价值只是生儿育女的工具在讲究母以子贵的年代,能生个儿子是全体女性共同的追求。
片中的三位太太和刚出嫁的新娘无不卑微,她们以夫为纲,一生努力只为讨好男人。
大太太墨守成规,严格遵循府中规矩行事,帮老爷操持打理家族事务。
二太太看似敢于冲破枷锁,可她也坚定地和大少爷撇清关系,本质还是对男权的屈服。
她完全知道,自己和大少爷的感情见不得光,无论家庭还是社会均不被认同。
2、男尊女卑的既定规范,紧紧地束缚着女性诉求的实现片中一家人讨论卖掉小牛之后款项的去处。
老太爷称大少爷想要匹马,二太太用试探的口气说想为女儿买礼服。
大太太觉得少爷快结婚了,应该为他考虑。
老太爷点头默许,众人不再作声。
同样是孙辈,女性的诉求被忽视,大家习以为常。
掌握家族最高话语权的老太爷,也是男权的化身。
在这样的文化秩序下,女性只能是被压迫的对象。
3、能解放女性的是自身,从觉醒到蜕变还有很长路要走小闲是一抹清新的亮色,犹如一株积蓄着巨大能量的幼苗,代表向传统发起挑战。
当大人无情地杀死年老的母牛后,她怒气冲天地大吼大叫,控诉成人世界的丑陋。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她偏要剪掉长发。
恰是女性的卑贱,被男权文化一味地压制,所以她厌恶自己的女性身份,祈求能变成男人。
毫无疑问,小闲将是这个深宅大院里十足的叛逆者,寄托着导演对越南新女性的希望。
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但加诸在女性身上的一些思想束缚仍然还在。
无论越南抑或中国,只有摆脱束缚,女性的生活空间才能真正打开。
沉重的历史包袱下,女性独立绝不是一句空话或口号,而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仅靠一部女性题材的影片,是不能改变现实的!
最后,夫人想说几句“题外话”:121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121年后的今天,夫人想大声疾呼:女性强则国强,女性独立则国独立。
女性在家庭、职场、社会中得和男性有一样的地位,男女平权。
女性之强之独立,事关家庭和谐幸福,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培养。
不尊重女性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看越南、印度等就知道了。
喜欢追剧的国人,可能不知看了多少清代民国戏。
这个时代急剧变革:有多少人为爱情婚姻自由,不惜与旧家庭割裂;也有多少人为利益尊严,在旧家庭争得你死我活。
越南2018年电影《三太太》,则是讲19世纪末越南新娘的故事,相当天朝清末,又是农村,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越南广阔的社会画卷。
导演兼编剧阮芳英,自述这部导演是根据她奶奶的事迹改编。
静谧的山水
饰演三太太小云的阮芳茶眉出场
洞房花燭夜
落紅
阮如瓊
大太太瑪雅
二太太陳女燕溪
孕育新生命
不伦之恋,男方被罚,女方送到寺庙
牛老病死,与主人诀别。
清美嫁人却受冷落,愤而自杀,水葬。
梅吉薇
这水,真清澈。
全片画面惟美清幽,但是气氛沉闷。
同为东方儒家文化圈,果然是同类的文化基因。
百度搜索「越南新娘」。
相关结果高达14,400,000个。
内容,无一例外。
全都指向一个词——买卖。
谁能想得到,都已经9012年了。
她们依然被当成一件物品。
男人只要花几千到几万块钱,就能买一个越南新娘帮自己生孩子。
很多人或许好奇,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让人气愤的现实,一切皆有历史原因可以追溯。
从古至今,越南新娘都是悲剧的存在。
答案,就藏在这部电影中——《落红》2019
海报下方的一行字,格外夺人眼球。
年方14岁,洞房花烛夜。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越南乡郊。
主角是一位叫小云的女孩。
电影的开篇,宛如一幅画卷。
远山,朝阳,远处几艘小船。
未谙世事的小云,眼神中充满迷茫。
她不知道,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人生。
生活的美好和未知,在此刻形成巨大反差。
14岁,女孩的豆蔻年华。
对不少姑娘而言,此刻的她们,要么正在为学业而烦恼,要么刚情窦初开。
然而,小云却早早过上了另一种人生。
嫁作商人妇,成了三姨太。
歌舞升平,红灯高挂,推杯换盏。
喧嚣过后,等待她的是——神秘、未知的洞房花烛夜。
躺在她身边的不是别人,是比她大十几岁,在婚礼上才刚刚见过面的丈夫。
那之后,小云更成为丈夫的泄欲机器。
两人见面无非就两件事,吃饭、睡觉。
赤裸裸的饮食男女。
而丈夫,很享受操控小云的感觉。
颐指气使地要求小云:跪下来、爬过来。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三个女人,一个丈夫。
这不得打成一团!
但在电影中,小云和大太太以及二太太不仅相安无事。
而且,还很和谐。
大太太,勤俭持家,是丈夫的贤内助;而且,因为给家族生下了儿子,更是母凭子贵!
在女性中话语权十足。
二姨太,天性活泼,多才多艺;和小云更亲如姐妹。
三人没事闲聊,话题也很open。
发现和认识身体的秘密。
不过在这看上去很美的外表下。
这个家族内部,却有着很多不能说的秘密。
最让小云震惊的是——大少爷和二姨太之间的乱伦奸情。
另一方面,到了结婚年龄的大少爷。
被父母做主,安排了婚娶。
可观众都知道,他爱的是父亲的二姨太。
即使他以命相搏,也是徒劳。
更夸张的是——小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二姨太。
这个大家族的故事还在继续......
宅院、红灯笼,嫁入大家族的姨太太。
无论从影像还是文本。
《落红》都像极了另一个版本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据说,电影是导演阮芳英根据其曾祖母的真实故事改编。
不过,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不同的是:电影中没有过多展现妻妾争宠的戏份和权力寓言,而是用更多具象化的物件呈现了封建思想;比如,绝对的物化女性。
落红,是处女的验证;女子洞房落下的血,代表女子的贞洁。
石榴籽,儿孙满堂;在这里,女性成了生育机器。
以及无处不在的重男轻女思想!
家里卖了牛。
有人问,可不可以给小姐们买几件衣服。
但老爷却回答,这钱自有用处,因为少爷要买马。
在这里,女性需求直接被无视。
因为你是女性,所以要为男性让步。
另一方面,妻子在家族中的地位,也遵循了大家都熟知的母凭子贵法则。
存天理,灭人欲。
当然,深受封建礼教压制的,不仅仅是女性。
家里的男仆和女佣发生了感情。
男仆,要忍受身体的鞭笞;女佣,要被剃度送到佛寺。
看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性别和出身决定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真是这样吗?
实际上,现实更残酷——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
还记得这个家里的大少爷吗?
男性,出身高贵。
但,最后不同样也是牺牲品。
即使把刀架到脖子上,也没有人听他的心里话。
一番折腾,还是和自己不喜欢的阿雪结婚。
于是,上演了一出出悲剧。
大少爷和毫无任何感情的女孩成婚。
随后,用一种更夸张的方式对抗家族的安排。
非暴力不合作!
最终,大少爷家里人决定。
将娶来的新娘阿雪退还给婆家,并赔偿三倍嫁妆。
在阿雪的父亲看来。
这无异于是对家族的最大羞辱。
身为父亲,他不仅不为女儿说话,反而对阿雪又是一顿痛骂。
最后,这个父亲更是坦言:阿雪,既然已经嫁到这里。
那,生是你家人,死是你家鬼。
这没出息的女儿,我不要了。
接连被丈夫、亲家和自己父亲羞辱。
此刻的阿雪。
哀,莫大于心死。
最终,在一个无人的早上。
自杀了。
当然,更难能可贵的是——《落红》在对封建思想进行无情控诉外,更展现了女性的意识觉醒。
文本上更加注重女性观察和生命体验,这也和导演本身是女性密不可分。
故事中的小云便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这一过程中,她思想也逐渐开始转变。
最开始,懵懂无知的她,只能接受家人安排,小小年纪便成为三姨太。
一切以丈夫为中心,毕恭毕敬。
在社会规则的潜移默化下,萌生出,生儿子比女儿好的想法。
慢慢的,伴随着性意识觉醒。
她开始遵从内心的想法。
敢于跟丈夫说不。
到最后,阿雪自杀,她生下一个女孩。
小云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可能要遭受这样的悲剧时。
于是,她选择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方法。
喂刚出生的女儿吃下致命的毒草。
除了小云,《落红》里还有个有趣的角色。
那便是二姨太的小女儿阿闲。
如果说,小云是见证者的话,那阿闲就是革命者。
电影最后,阿闲来到河边,用剪刀剪掉了自己的长发。
看着被水波带走的发丝,她快乐地笑了起来。
但笑着笑着,表情又变得严肃坚定。
一切不言而喻。
作为新女性代表,她要对封建思想进行义无反顾的反抗。
虽然任重道远。
但只要坚持,改变总会发生。
观影结束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莲说的话。
那时候,她睡眼惺忪,对着妹妹的喃喃自语:“我长大之后要变成一个男人,然后要娶很多房姨太太。
”有多少女性,小时候曾幻想过要成为一个男人呢?
我幻想过。
不过,这更多的是基于对性的好奇。
而在19世纪末的越南,这种转换性别的想法,显然源于女性的悲惨生活。
彼时的越南,无数女性虽被扼住喉咙,却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息。
影片的主人小云年方十四,就嫁给一大户人家作第三房姨太太。
身为妾,她经历了拘谨的婚礼、诡异的初夜、微妙紧张的家庭生活,她怀孕、探索性、目睹少女新娘的死亡,卑微的她在此过程中,逐渐累积起绝望……导演阮芳英在展示一个畸形的性别秩序。
其特别之处在于,她并不刻意运用阴暗的色调,与压抑的音乐,来渲染窒息感,从而烘托女性的悲惨。
相反,电影画面明亮清新,如同少女的生命底色。
在一帧帧画面中,芭蕉、斗笠、季风雨、蚕、纱笼、红壤、神明等元素交错出现,不由得令观众惊叹不已——这片土地的生命力是何等旺盛,而在这种旺盛之中,女性却又如此地隐忍地生活。
如果你在炎热的夏日正为滂沱大雨所困,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想念起武越国镜头下的中秋之夜、月夜之下的民谣、民谣中传唱的神话故事“阿贵奔月”;会和我一样,想念起陈英雄电影里那群婀娜少女,她们身着洁白无瑕的越南旗袍,衣袂飘飘,眉眼盈盈;还会和我一样,回味着《情人》的故事,想象着少女杜拉斯,穿着风流,情窦初开,信步走在西贡街头,邂逅那个中国男人,情欲满满……也许,越南越美;也许,湄公河畔仍传唱着无数古老和动人的传说。
那片湿润的土地带给我美好的遐想,是我头痛欲裂时的一剂良药;更是我在贫瘠的海岛上,经历数个酷暑后,对热带地区尚存的一丝美好的憧憬。
虽然是越南,这部影片的背景也是在浓浓的传统汉文化之下,看看门上匾额的汉字,理解毫无隔阂毫无难度。
有人说这是国外版没有勾心斗角的《大红灯笼》,其实是和《雷雨》的混合,因为二太太和大太太的儿子之间的不伦恋极其相似,不过不同的是《雷雨》中喝药的是蘩漪,被抛弃的也是蘩漪,本片中是少爷。
风景也很美,下面开始说说三太太和二姐姐的正式内容。
三太太年仅14岁,估计刚来月经就被出嫁了吧,基本上还是一个青春期的女孩。
本文称呼为三太太,将她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感情来看待,毕竟都有生育的经验了,完全是一个女人了。
二姐姐是因为还有大姐姐。
三太太对于二姐姐的感情是从一开始一直到结束都有的。
对于一个刚刚14岁的女孩子来说,婚姻在她是从小被灌输的一道程序,究竟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这里也并没有交代三太太因为什么嫁到财主家的。
(财主,我给他定义的,因为不是官,还有养蚕缫丝商业经营,在地方上还有威望也不是地主。
)反正嫁人就是任务,从后面的大少爷的小媳妇没有破处就可以看出来。
人生就是这样,长到能嫁人的时候就去嫁人,在之后的重要任务就是生男孩,没有男孩的母亲就没有家庭地位,所以三太太刚来就怀孕了。
但是在这个年纪也是刚刚产生爱慕之情的年纪。
她第一眼看到二姐姐的时候就是两眼放光,在开始结婚的场景里,二姐姐献歌一首,妩媚动人,从那个时候开始,小云就在心里暗暗的喜欢上了这个成熟的女性。
在周围完全的陌生环境中,一边是石榴象征的婚姻的生育任务,一边是温柔的小姐姐,她露出了浅浅的笑容。
之后就是三个人妇聚集一起,一把梳子的象征,后来这把梳子还被回忆起。
二姐姐挑逗性的动作让小云哈哈大笑,这里可以看到三太太看二姐姐时候的眼神,真的是一种迷恋。
在河里的场景也是一样,三太太看着二姐姐给孩子们洗头发,河水把二姐姐的衣服弄湿仅仅贴在身上的性感简直让人难以没有非分之想,这样的场景在三太太来说自然是经常看到的,在晒头发的时候开心的看着边唱歌穿着湿湿衣服下性感的二姐姐发出会心的笑容。
后来三太太发现她喜欢的二太太和大少爷私通,回到床上之后是难过的流泪,真的好伤心啊!
接着的转机就是少爷需要成婚,二姐姐从此抛弃了这个没有任何希望的男子。
因为大太太的流产二感到害怕的三太太终于找到了借口可以和喜欢的二姐姐一起休息。
(是不是谋划很久终于找到好机会的感觉?
)所以就经常过来了吗?
总之在一次亲爱的二姐姐帮她摸护肤品的亲密接触时候,(手把手的镜头在之前的洗头发中也出现过),难以抑制的抓住了她的手想亲吻,深情的告白了,告白了!
可是,对不起,慌乱的二姐姐自然是拒绝。
不拒绝还能怎样?
表白被拒,内心崩溃难过流泪。
“你不爱我?
”带有怨恨的问道,然后准备闪人。
谁知二姐姐竟然说出“我爱你!
”,让刚想逃走的三太太留下来了。
但,但是后面 才最重要,爱你就像爱自己的孩子。
哎,说多了还是不爱。
从此,三天太对二姐姐的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从此成为亲人。
从二太太来说,可能真的就像对自己女儿一样的爱吧。
毕竟二太太是男女老少通吃的全能向选手。
我把她作为性的象征,是人类对美和本性的追求。
影片中还有一个很小的角色,她的塑造要比二太太更多,就是二太太的二女儿闲。
这是一个倔强的反抗者。
最开始说自己祈祷长大之后变成男人,娶很多妻妾。
还是通过闲我们知道了黄色的花有毒,在小牛快死的时候是她千方百计阻止,在被罚跪时妈妈喂吃的也推开食物宁愿一直犯规。
从一系列的点滴小事的贯穿中,闲表现出不同于任何一个大人的倔强,最终在结尾的时候以她的短发随流水二终也有很强烈的象征意味,她就是之后的反抗者。
还有一个贯穿就是蚕,吐丝,作茧自缚,破茧成蝶,都是一种循回往复。
三太太小云去看死去的新娘时,就出现了蝶,这就是女子在婚姻中的悲剧。
从懵懂无知就进入婚姻中,为了生存祈求生下最后一个男孩,造化弄人生下了女孩。
真正的感情都是对二太太的,这种自我的意识,有强烈的爱所以能感觉到欢喜和痛苦,当她哭或者笑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一个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
最后看到大少爷的新娘独坐窗前,可能就想到了刚入门的自己,循环着女人的这种命运,没有爱情的命运。
《大红灯笼高挂》大家耳熟能详,把封建社会的封建思想的丑陋一览无遗。
堪称国际电影的经典之作。
而这部越南电影《落红》与《大红灯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影评拍的十分唯美,犹如女性的温柔,如水的清澈。
故事背景是19世纪的越南一位年仅14岁的少女云奉父母之命嫁给了当地的一个比她大几十岁的土豪,做三太太。
云与土豪素昧平生,却要共处一室行夫妻之实。
14岁的年纪,什么都不懂,云却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太太与大太太和二太太同一屋檐下过起了三女一夫的生活。
白天三位太太帮忙干着家里的农活。
大太太给老爷生了唯一的儿子,地位显赫,是家中日常工作的负责人,虽然不苟言笑,但是还算通情达理十分贤惠。
二太太正值青春年华,温柔漂亮,行为举止端庄优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生了两个女儿,地位尴尬。
三个女人同为太太,却相处的其乐融融,并没有上演宫廷剧。
大太太和二太太更是对三太太教诲有方,云也从她们身上学到了以前身为女人不知道的东西。
云也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并且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不对劲。
而且她也明白生一个男孩对她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果不其然,别的不快怀孕最快。
云如愿以偿的怀孕了。
然而在不久的将来云发现了二太太的秘密,原来大少爷与二太太有着不伦之恋。
云出于好奇的看在眼里并没有告发她们。
不久后,老爷为大少爷安排了一桩婚事。
大少爷死活不从,他的心里只有二太太却又不敢公开表露,无奈加痛苦使大少爷以死相逼。
老爷无奈只能协商退婚,而女方家长视退婚为耻辱,女方的父亲绝情的丢下自己的女儿扬长而去。
最终悲剧发生了,女孩受不了打击上吊自尽。
这一切不合理的事件对于一个14岁的小女孩来讲造成的心理阴影极大,她庆幸自己被娶了,同时也看到了作为女孩的悲惨命运,而生一个男孩是多么的重要。
日复一日,云与二太太交往密切,感情得到了升华,而这又是背信弃义的,二太太深知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以悲剧收场,所以果断的打消了云的念头。
10月已到,云顺利的生产,可惜事与愿违是个女儿。
云的内心是迷茫的,她独自带着女儿来到了小溪边,含泪给她喂下了毒花……
看完电影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想为这些越南姑娘打抱不平。
同样是女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越南姑娘总是那么温柔如水,温文尔雅,而在那个悲剧的时代决定了他们悲剧的人生。
她们仿佛被体制化了一样,从出生到死亡,命运由不得她们自己来掌控。
她们可以成为商品一件件的被买卖,完全没有人权。
以往的封建社会简直令人发指。
对于女性来讲无论是妥协命运还是反抗,都是死路一条,重男轻女成为了扼杀女性的毒药。
封建迷信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每个人都执迷不悟,麻木不仁,思想被禁锢,行为荒诞。
好在电影最后剪断头发的小女孩给了我们些许欣慰。
女孩剪掉了束缚,剪掉了压迫,断了封建思想,让反抗的决心重生。
这就是女性的自我觉醒,她们再也不能这么过,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成功之时。
电影的重点非常突兀,就是为了女权发言,现如今女性的地位有了质的飞跃,男女平等的社会女性展现了她们智慧的一面,她们并不输给男人,甚至于在某些反面更胜于男人,比如说女篮,女足。
女人早就撑破了那半边天,尊重是靠她们早就赢来的。
她们更加独立,自由,不再依靠男人,或者不再需要男人,她们一样过的精彩。
作为一部文艺片《落红》拍得非常含蓄,画面感柔和舒适,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美在其中,节奏缓慢却不乏张力,无声的呐喊隐藏其中,非常值得推荐的一部好片。
无处可逃的时代悲歌——《落红》
今天聊聊越南电影《落红》。
片名Vo Ba / The Third Wife (2018),别名三太太/小三妻(港)/ 第三夫人与发饰。
越南是我们的邻国,但我们对越南的了解并不多。
提到越南,大家想到的除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剩下估计就是越南逃跑新娘了吧。
正好这儿有一部越南电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下邻国。
这部《落红》通过女性视角看待越南社会,让我们看到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影片也荣获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落红》将时间设定在十九世纪末,讲述在越南乡村一个地主家中发生的一段故事。
年仅十四岁的小云刚刚成人,便被父母嫁给进地主家。
在这里,她满满地察觉到了自身命运的不幸,性别意识逐渐萌芽。
究竟是反抗还是屈从,人生的幸福和希望又会在哪里,年幼的小云何去何从,一切都留给观众们无尽的思考。
《落红》全片波澜不惊,像极了含蓄的东方人。
但细细品来,我们都可以读出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旧社会不同阶级自然生活状况天差地别,即便是同处地主阶级的人们,也会因为种种原因生活在抑郁之中。
作为关注旧社会女性的同类型影片,《落红》很容易让人想起老谋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按照《落红》导演阮芳英的说法,影片是根据她曾祖母的真实故事改编。
在《落红》中没有妻妾争宠的过程,三房太太都能够比较和谐地相处,大家并没有将心思花在勾心斗角方面,更多地是操持家庭,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小云嫁入地主家后,才第一次见到大她十多岁的丈夫。
年幼不更事的小云对一切都显得十分好奇,她只会按照别人教的去做,并不知道自己未来。
好在小云十分敏感,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能够很快地接受。
大太太因为生了儿子,母以子贵,在家中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二太太则连生了女儿,在家里没有什么话语权。
这些细节从家里老爷和佣人的态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于是小云也暗自下定决定,自己一定要生一个儿子。
女性的诉求在这里永远得不到重视,女性被严重物化。
在这里,女性不过是一台行走的生育机器罢了。
老爷对小云的态度也是当做玩物一般,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谈不上什么人格尊重。
小云的落红是她能够进入主家的通行证,只有验证合格了才有资格在这里生活下去。
14岁进门、15岁生养的小云也不过可以传宗接代的一房太太而已。
地主老爷对女儿想买新衣服的诉求充耳不闻,心里正想着给适龄待婚的儿子买匹马。
女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成人后,就要嫁给别人家里做太太或者小妾了,花在女儿身上的钱永远只是亏本买卖,花在儿子身上的钱还在自家家里。
除了生理被严重压抑外,心理也同样遭受压制。
女性在这里除了帮忙做做农活,平时也没有什么活动,精神生活几乎为零,追求爱情更是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
如同《雷雨》一般,小云撞见了大太太儿子和二太太的野外苟合,她没有选择告发他们,而是在试图理解两人的行为。
家中长工和女仆发生关系,女仆未婚先孕,成了家族丑闻,于是女仆被剃度送入寺庙,长工因为还可以当做劳力,便被主家鞭挞。
男性女性在这里永远无法快乐开心地生活。
女性长大成人后就一定会被送出去嫁人,嫁给从未谋面的男人,嫁得远话再也见不到家人。
男性长大成人后就成了新的传宗接代工具,娶到一个从未见过的女人,再努力生一个儿子继承家业。
不甘心的小云不愿意自己和自己的女儿这样活下去,于是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
无声的抗争看似平静实则很惨烈,但凡能够看到生活希望的人都不会选择这样的抗争方式。
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行发掘。
这是小云的不幸,也是婴儿的不幸,更是时代悲哀的缩影。
任何怀念旧社会的人都是以为自己活在统治阶级,并没有想过自己是社会底层的情况。
想要避免这些悲剧,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有可能。
时代悲歌,无处可逃。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剧情很平淡,封建旧社会里被符号化,被禁锢的女人们的处境。
没有人会喜欢这种被压迫的感觉,没有人会不想要反抗。
但这种封建父权却从古至今不曾被彻底颠覆,甚至于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仍会有女子应传宗接代,三从四德的思想不时涌现。
即使不便明说,那暗涌的优越和压迫还是会出现在不少人的家庭里。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如长在脑神经上的毒瘤。
我想现在单身不婚女子群体,就如电影里抱着孩子逃离的三姨太,就如减掉长发的女孩小闲。
而质疑你的社会和那些邀你入围城的人就是这弥留不散,苟延残喘的封建裹挟。
我现在已经很难得静下心来认真观看一部影片了。
而且这部影片评分不高,之前看到我是跳过了的。
但还是被电影的海报画面吸引了。
海报上就是电影的主人公三姨太,她坐在舟上,于青山碧水间,前往遥远的乡郊夫家。
清晨的阳光斜斜的打在她的侧脸上,水面粼粼的波光映衬着她,她周身笼罩着一层柔光,如阳光下少女脸颊上透明的细小绒毛。
这位三姨太其实长得不算美,但开篇的这个影像,把所有少女的纯真和美好都捕捉到了。
这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之最,应是这般不染纤尘的少女。
影片中明暗更替,场景画面的转变自然而然地推进了时间和剧情的变化。
翠绿环绕的溪水边,粉衣罗裙梳洗的女人们。
小栓窗前,素色罗帐下,打闹嬉戏的少女。
画面明亮,有流水声,有山谷里的鸟叫声,女人和女孩们脸上的欢笑,被阳光照射得明晰透亮,像一束束打在心上的光。
情节低转处,远处的青山如墨,空气里是延伸的浓雾。
真如林夕的歌词里说的“天青色等烟雨”。
雨后烟雾笼罩的清晨,被风吹动薄雾尽染的空气。
一帧帧都是让语言描述失色的极美画面。
除了主题的压抑,这部片子是一场美好的视觉享受。
仅仅百来年,像越南这样的国家,包括中国,女子的命运彻底改变。
这个人类历史的大飞跃,在经历几千年的所谓文明社会,虽然来得迟了点,改变得迟了点,但改变是彻底的,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影片通过一个小女孩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大家庭当三太太的经历,来表现封建社会的家庭伦理故事,反映了越南百年前封建时期一个农村大家的女人们的感情与生活,男女的不平等。
女子在14岁左右就要嫁人,完全不懂事的年龄,却要面对着感情,家庭,性情,生活,生育,死亡等种种问题,而所有的期待,最最大的愿望,就是要生一个男孩。
男人是主宰一切的,而一个女孩的命运,自己完全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电影的故事相对简单,但通过电影可以了解越南的历史风情和习俗,大体与中国百年前的情况差不多,例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所反映的故事,基本意思差不多。
片子排得唯美,画面,音乐,镜头语言都漂亮。
今年越南电影的话题之作,除本土票房冠军、现象级动作片《二凤》外,还有一部《三太太》(内地曾用译名《落红》,港译《小三妻》)。越南导演阮芳英首执导筒。一个发生在19世纪末越南乡村里的女性悲剧故事,14岁女孩小云被嫁给地主做小三妻,沦为男权社会下的生育机器。影片沉重基调下夹杂一丝淡然和禅意,有种无声呐喊。片子摄影造诣很高,镜头下的越南乡村风貌和景观都堪称绝美,也捕捉到了陈女燕溪、玛雅等一众女演员的动人时刻,除了片中演员以女性居多,据说幕后班底中,女性工作者亦占半数。本片也是女主阮芳茶眉亦大银幕首秀,无论是性意识之觉醒,还是内心欲念的敞开,均有着超出这个年龄的细腻表现,与陈女燕溪等实力派对戏,亦无差错。美中不足的是,片子形式大于实质,概念先行,剧作松散,把主题直接抛给观众,余味不足。
日子平淡如河流,内心却暗流汹涌,有柔软沉静的神秘诗意,有古老腐朽的庭院气息,二者糅成一出高潮不足的东方故事,余味悠长,却也少些滋味。
生为女人,实属不易。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女性导演视角下的越南版《大红灯笼高高挂》。对19世纪越南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卑微地位与不可自我掌控的命运有所展示。但也并无强烈的批判意味。剧情削弱了姨太之间勾心斗角的成分,甚至还有女同暧昧的环节。柔美有余,高潮不足。结尾有些故作深沉、莫名其妙。若想表达女权觉醒,效果并不佳
可惜了,還差一口氣
什么垃圾玩意
看过陈英雄的越南三部曲 所以这篇有熟面孔 阮如琼.陈女燕溪 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都不错 开篇小云坐船一场非常美 最喜欢嫁进来的姑娘"雪"的部分影片尺度不小 多隐喻 前半程节奏很缓 最后半小时荷的儿子结婚开始 剧情冲突集中爆发 瞬间觉得前面一小时太拖沓 又零散琐碎全篇涉及不少题材角度 但没有重点 都有提到 都不深入 少女寻求自我救赎?没看到云的反抗还一心祈求生个男孩;封建礼教压榨女人?三位姨太还相处融洽甚至公然探讨私密话题...还莫名的加入女同元素 懵了
奇怪这电影评分这么低,不好吗?故事,美术,摄影,表演?越南版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啊。人类在奋力繁衍的过程中,女人沦为浮萍。影片通过三个太太和一众下一代女孩的命运对这种伦理束缚进行鞭挞。最喜欢片尾的那个回溯,片段一个个回到母亲的怀抱中,模仿蝴蝶手,寺庙,鸡血,再到刚出生的婴儿,暗示了女人一代又一代相同的命运和轮回。最后影片通过女孩剪掉头发随波逐流来做出女人对命运抗争的希望。这真是一部豆瓣低分好电影。
不好看
画面是真唯美,素雅清新的色调特别讨喜。其他方面就不喜欢了。
优秀之作!个人认为落红这个片名更适合。
镜头越是唯美,事实越是残酷,抽丝剥茧呕心沥血,生而为女,可知落红不是无情物。
有种大红灯笼的感觉
快进看完的
画面古朴,有点民国的感觉!是女导演
吃生鸡蛋的镜头看得我作呕
太慢了
画面很美,但总觉力量不够
落红片名变成三太太本身也挺悲哀 女性只要不足够强大就会被苛责成为弱者 男性却非常不同 电影多了唯美却少了那股力量
越南片,还是一如既往地只能当风光片看。除了那些殖民地风情的片子,其它的、似乎都很难摆脱陈英雄的影响与痕迹。尽管陈英雄也并不认为就是“本土”的、至少全然不是当下的。这种对往昔岁月、往日情怀田园牧歌似的粉饰、惋惜留恋、与礼赞,不知为何,我也曾为之着迷过。大概都不过是因为太肤浅与表面。而当我长成至今、嫁作人妇,昔日『青木瓜之味』中的小女仆、少女梅,长成至如今的『三太太』,看着饰演大太太的陈女燕荷,可还能花忆前身。梅,大太太、三太太们,不过是女性命运共同体、轮回里的一双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