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人物的架设很有创意,并不是所谓的完美学生,而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缺点却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闪光点。
毒舌却坚持自我的会长,成绩不好但是热血仗义的古井,在不同人之间徘徊的阿部余和海老,爱吃但知识丰富的远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而老师和校长们的刻画也是个个都饱满丰富,狡黠的,现实的,完美主义的,又或者那些有着双重角色的,每个人的心里活动都非常的贴切自然。
第一集的开头就非常精彩,男女主角在校园口的第一次碰面实在让人捧腹。
接下来几乎每一集都有的剧情反转也是一大亮点,在14年前的火烧礼堂事件的背景下,围绕不同的学生展开的不同故事,尽管听起来老套但看起来是绝对有滋有味。
每一集的嘴炮时间,对不起电台,以及代表着愧疚的大佛母亲,也都给这部剧添色不少。
最后不得不说在这部剧里最喜欢的三个人,会长和我们的男女主角。
美丽大方,进退有度的会长,真的就是青春的一个缩影,我想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会有这么一个女神级别的存在吧,不管是爱慕还是嫉妒。
至于男女主角,不夸了,从演技到颜值,没话说啊!
《对不起青春》里面有好多对有爱的情侣,高中生之间爱来爱去单纯又美好,但最喜欢的还是两位老师之间莫名其妙的恋情。
实话说,蜂矢老师的人物设定,对于不会撒娇的我实在太有代入感。
从蜂矢的出场就注定了女主角不同于其他言情小说的设定——语速飞快,身手了得,霸气得一塌糊涂。
如果其他日本纯爱电影的女主角是香甜的草莓蛋糕的话,那满岛光饰演的蜂矢就是一块芥末蛋糕。
一丝丝辛辣,却仍有着蛋糕软香温柔的一面。
记得剧中,蜂矢对于治理调皮的男生很有一套。
习惯了软绵绵的原平助,东高男生遇到了一位河东狮吼的女老师,自我介绍第一句就是“我是处女,这里的女同学也是,所以不要随便谈论女生的杯罩!
”,狠狠地教训了爱开黄腔的男生。
第一节上课就吼得所有男生连屁都不敢放,甚是吓人,好像一个女金刚。
但再强势的“金刚”也会有致命的温柔,就好像阿喀琉斯的脚踝。
当她和原平助一起抓住列车上的爱心吊环时,蜂矢就认定了她一定要嫁给原平助,即使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他哪一点。
看到这里,好像闻到了那块芥末蛋糕在刺鼻味道后面,散发着如同少女般的香甜。
而当蜂矢稀里糊涂的向原平助表白之后,原平助把蜂矢叫到天台告诉她,想先从朋友做起。
蜂矢就带着哭腔说,原老师应该不喜欢像我这样的女生,原老师应该更喜欢会在腰附近小幅度挥手的女性。
看到这一幕简直是绝望的要死,因为温柔可爱的女生不用动脑子想也一定是男生的最爱啊,谁会喜欢一个动不动就大声嘶吼的女生?
好在原老师安慰蜂矢说,保持你现在这样就好了,这样就很棒了。
并向蜂矢伸出友谊之手。
当蜂矢娇羞的握住原平助的手时,脸上的甜蜜简直能融化世界,让人羡慕的要死。
爱情多美妙啊,当你遇到对的人的时候。
软绵绵的原平助也在最后一集向蜂矢求婚,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让人感觉到温暖,是那种冬天握着一杯热牛奶的温暖。
电视剧的幸福结局也给我没有男朋友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我是一块芥末蛋糕啊,你们男生通常只爱草莓味的,我得双手插着口袋,在人群中晃荡的比普通人久一些,才能找到喜欢吃芥末蛋糕的那位。
(最近爱死这样的标题了:《黑色的我的花朵》《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
)追完一集,中了其中一段BGM的毒,马上去翻原声带,找到了《VOID》。
追到一半,就恨不得给剧打六颗星,大声说:“真是太好看啦啦啦”===============“多亏老师您,这两天我们过得超级开心。
我们今后,不管是考大学,还是找工作,走进社会后,即使遇不到一件顺心事,我们也可以昂首挺胸地说,高三的第二学期是最棒的时光。
真心很感谢您。
”最终回,成田代表班上同学,和老师说了这段话。
追完剧后,这段话一直都忘不掉。
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青春。
自己的少女时代到底是怎样的?
究竟有没有可以昂首挺胸地说出来的最棒的时光?
如果“初中—高中”时期算少女时代,那我的青春=VOID。
没有颜值像锦户亮这么高的班主任,这都不要紧。
最重要的是,所有少女时代的老师教给我的都是同一件事:学习最高。
当时觉得理所当然,回忆起来,觉得好单调、无趣。
唯一一位老师,我的回忆里,他和其他老师有一点不同,他唤起过我少女时期朦胧的梦想。
中考冲刺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要找一道数学题目去问数学老师。
从前我以为这种拼命劲儿单纯是因为我想把数学学好。
即便高中那会儿为了每天能见到暗恋的男生掐着时间上学,我估计也还没明白初中对数学突然的热爱算怎么回事儿。
再后来,发现自己一直记得那位老师的名字,留着他在几何课上让我们用圆规画的星星(同一张纸上,他还要求大家写“红星照我迎中考。。。
),记得他的高个子和灿烂的笑容,我才开始觉得,当时的自己不可能没有带着一点少女心思,即便今天,老师也是我理想型之一啊:阳光、健康。
不过反射弧太长了,这位老师的存在,也没能改变我的青春是空虚的这个事实。
没有难忘的集体活动,没有热血的记忆。
当时的集体活动大多带给我的只有焦虑。
每天的早操都是一天中最讨厌的时候,高中女生总得跟别的女生一起,一起上下楼,一起上厕所,这些在当时也算烦恼。
初中三年有固定的伴儿。
所以早操、运动会、暑期兴趣小组、班级元旦活动都比较容易地度过了。
高中焦虑过,三年就换了三个伴儿,有分班的原因也有吵架的原因。
从小到大,我所在的班级都是以小圈子为单位活动的,常常是2个人最要好,3、5个人经常一起玩。
即便是集体活动也没有全班齐心协力,像日剧那样热血的集体我没遇上。
可能是人以群分,我本身就是冷淡体质。
所以我记忆里的集体行动是这些:运动会上,我没法大声喊“加油”,很多参加项目的同学我都不熟;高中做早操,对同班同学没印象,只记得那会儿做早操总有机会碰到暗恋的男生;暑期兴趣小组,我参加了一个物理班,集体的回忆还是零,就记得结束那天,老师带大家去操场发射了自己做的火箭模型,我的模型降落偏了,最后我都没找到它;班级的元旦活动,都有些什么节目,记不住了记不住,唯一让我难忘的是活动开始前,班上一个同学很有创意的,用一小瓶汽油在水泥地板上写了字,然后点着,蛮酷的。
少女时代的朋友,那些伴儿,26岁还在联系的就剩4个了,其中两个是发小。
也就是说,整个少女时代留给我的只有两个朋友。。。
关于同学和朋友,一起的壮举没有也罢,到有一些想拿橡皮擦掉的不美好的回忆。
初中时年少无知,爱起哄。
和初中的同桌吵架,老师不得不给我俩调位置,那次我在日记里还写了“高中一定要去别的学校”之类的狠话。
和这个同桌后来一直没怎么说过话。
另一次是高中,我和一个发小吵架,当着辅导老师和另一个发小的面,我说了伤害她的话,她也特别狠地骂了我。
当天回家后,我哭惨了,第二天就发烧了。
高一暑假吵架,一直到我大二的时候,和她才和好(两个金牛座)。
少女时代留给我的一些阴影却影响我直到现在。
说阴影也可能严重了,但绝对影响过我的性格和观念。
初中时借读在别人的子弟学校,我总觉得自己是第三类人。
不是工人子弟,也不是农村借读生,是非子弟非农村借读生的另一种借读生(父母离开农村工作很久了,但我们也不是子弟)——第三类人。
后来,进入任何环境,我都害怕身份界定。
我怕有人问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也不喜欢被问你是哪里人。
好想有人问我我是谁,而不是问我是哪一类人。
直到去年开始,独立起来,理性起来,我才能坦然地回答这些我讨厌过的问题。
中学时,一直没有多余零花钱。
课外书非常少,借过同学的《哈利·波特》(1-4),没见过几本课外书,因为这几本书,我那几个月竟然特别开心。
还记得人民文学这套书内文纸张是淡绿色的,同学还在每本书扉页上贴了小贴纸,精致,质量很好的贴纸(现在看到漂亮的进口贴纸,25块钱一张,我也舍不得买)。
我自己周末很快就读完了,因为太好看,我想着自己读完了,弟弟也有空读。
可是对门那个女孩也来借,她看得特别慢,几个月后那个同学问我要书,我才管对门要了回来。
当时啥也不懂,只记得一种很窘的感觉。
后来我没再借过她的书,现在我也几乎不借别人的书。
想读什么,宁愿自己买。
别人借我的书,过多久不还我也不愿意提。
我家有我和弟弟两个(同学中好多是独生子女),妈妈也很节约。
整个少女时代我的衣服特别少。
初中三年,穿校服的日子最多。
高中就糟糕了,衣服少,还不是我特别喜欢的款式和颜色。
后来自己赚钱了,我可以不讲究吃,穿却一定要穿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好质量(对少女时代没衣服穿耿耿于怀+金牛座体质)。
我的这段青春,最让我失望的是我太安分,四平八稳。
学习好、纪律好,就是没有个性。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前。
看这部剧的时候,笑个不停,也想了很多。
想了很多如果。
如果我有一个像小平这样热血的老师,告诉我青春不只是学习。
告诉我什么是人,什么时青春时的爱,告诉我……如果我们的集体活动像剧里的校园祭那样,是全班一起努力的……如果我有零花钱买杂志、课外书、CD,如果我打开了眼界,我会不会很早就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会不会过得更充实?
如果我不安分,哪怕我有什么古怪的癖好,我是不是会经历得更多,少女时代会不会有更多回忆,我的性格是不是会更丰富。
如果我向我暗恋的人表白过,如果我试着早恋,如果我读过很多言情小说,我是不是能更懂得怎么说“喜欢你,最喜欢你了”。
……没有如果,我的少女时代已经结束了。
如果有一档《对不起青春》节目,我一定要打电话和年轻的自己说“对不起”,什么都没能给你。
如果还可以按心态来判定青春,我该庆幸,我的第二次青春“仿佛自23岁开始”,自我学会做自己开始。
好日剧,让我回忆起了那么多好的、坏的。
阿里嘎多!
红豆泥阿里嘎多!
一部作品的成果同票房与收视率并不是永远挂钩的。
《肖申克的救赎》当年经历惨淡的票房,却倚靠租借dvd的时代获得了一个时代的好口碑。
《对不起青春》在某种意义上同理,收视率可谓秋季日剧中最不堪的几部之一,却在日网和中文日剧圈子里获得了交口称赞。
人总会挑对自己有利的记忆来美化。
念男校的宫九把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写了出来,没有校园暴力,升学压力,没有明枪暗箭。
柏拉图一般的设定唯有一个矛盾的对焦点,那场二十年前的火灾。
因为这场火灾,两所学校开始交恶,两个家庭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这部作品的有趣在于充斥了偶然性。
诚然,人生是由无数的必然构成的,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你的性别与面容。
而无数的偶然性依旧存在,偶然之于我们就如同彗星之于行星,无可避免,无时不在。
当年的那场火灾是偶然,原老师与蜂矢老师在电车上的命运之吊环是偶然,各种偶然造就了各种神转折与神剧情,只能一边服气的感慨宫九的剧本太厉害一边老老实实的看下去。
另一方面这种理想国一般的描写从各种意义勾起我们的集体回忆。
谁不想回到高中?
有看似凶狠但实际很可爱的老师,有会叫你去打饭接水一起上厕所的邻桌,有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为了一个单纯的梦想傻傻奋斗的理由。
这部作品的理想化就在于,当我们在太多的日本影视剧里习惯了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的存在,这部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里却满溢着人文主义情怀。
性别认知障碍的少年被同龄人、老师都温柔的接纳,发现最初反映强烈的父亲都原意去阅读百十来本相关书籍甚至穿上女装,去感受去试图理解儿子的内心。
在现实的校园里,哪怕只是性格有些羞涩都容易被大群体所排斥所忽视,在这所虚构的圣俊高中里,全无踪影。
对不起呢青春。
为什么要道歉?
为了当年没说的话,错过的人,做错的事,还是那段消失的岁月?
美国与日本的高中文化都被渲染的无比浓烈,每当此时我都会百感交集。
回想自己的高中岁月也有过社运也有过文化祭,但总觉得却了些什么。
那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离开高中快四年,我却依旧想不明白。
唯一明白的是,与当年的朋友再聊起那段年月,有些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却轻而易举的在记忆中消失了。
前几日和友人A聊起高中的话题,我俩绞尽脑汁想了半宿,也想不出来高中的体育老师究竟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模样。
对不起呢青春。
十几岁的我从未想过二十多岁的自己会变成这样一个无趣而无聊的大人。
可生命有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们不断的在彼此生命中交错,有的人会再度重逢而有的人就此别过,我们也曾矫情的高唱青春不死,带着各种偶尔与必然交织而成的伤痛,一步步走向成熟。
在这部剧的最后,背负了十五年心理包袱的原老师在学园祭领奖台上面对所有人说出了自己经历的真相,虽然如预想一样又被反转,但那段独白真的很感人。
恶意总是比善意更容易传播更让人印象深刻,但善的存在会让我们永不在黑暗中失去自己的方向。
从青春中毕业吧,尔后再永怀一颗赤子之心,永远年轻的活下去。
十多年前那部蓝色大门的独白里,有这么一段我久久不能忘怀,每个夏天都会伴着蝉鸣重新听上几遍。
电影的记忆早已磨灭,这段话却一直萦绕在耳边:在人生的河流,有一个渡口,即使你已经驶离它很久很远,你仍然会随时想回到这个渡口看望,去留连探望它的风光和气味,这个渡口,就叫做,青春。
所以有人才会说,青春是不死的,它只是一直藏在记忆里的蓝色大门内,随时等待我们翻箱倒柜重温它,也重新去解读它给我们的迅息,然而,你真的很清楚记得自己是在哪一个夏天成熟,变成大人的吗?
那么我相信那个夏天,肯定有很多冲突,困惑,有甜蜜,有爱,更有许多不知所措,只不过这一切,你现在全部都弄懂了吗?
不用想的太复杂,就是怦然心动.第五集他们去海洋公园的时候,平助不小心对丽莎壁咚,好巧不巧的是,两个人同时抓住了传说中中每天只出现一次的心形吊环.两个人对视的时候,丽莎很明显地有些慌乱,然后带着一丝害羞,说我也有错,不应该一直提回去的事.之后,丽莎拒绝了半田的表白,告诉半田,她要和平助结婚.不过她告诉半田,她并不喜欢平助.大家不要被这句话骗了!
丽莎说自己不喜欢平助,不是因为没有感觉,而是她自以为自己不喜欢平助.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得从蜂矢丽莎这个人说起.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性,强势到她自己有时候都会忘记自己内心深处只是一个需要关心和呵护的小女孩儿.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情节有很多,在此我仅引述两个最有代表性的:1.第三集路遇沙勿略.
直接自己一个人冲了过去,喊都没喊平助
事后帮平助把脚踏车扶起来.????
这顺序不对吧?
2.第九集佑子回来的时候,丽莎一个人坐在湖边委屈巴巴,平助追了出去.正常情况下,女生肯定就静静地等着男生安慰她,然后扑在对方怀里放肆的哭一场.然而,丽莎是这么处理的:
完全没给男主开口的机会!!!
男主:???
这两件事足以说明,丽莎看似独立,但其实需要关心,虽然当关心到来的时候,她会表现得很强势和倔强.就像她说的,因为姐姐永远是话题的中心,所以她总是被故事的那一个人,心里其实积攒了很多很多的委屈.后来佑子因为教堂被烧的事情辍学离家出走,丽莎在三岛就读的时候还曾因为佑子的事情被欺负过.她的强势,一方面是强忍着自己内心委屈的倔强,一方面是害怕被伤害的自我保护.此外,佑子还影响着丽莎的爱情观:
她自以为的不喜欢平助,只是不想自己仅仅只是因为感觉而和平助在一起,根本上是害怕迷失自我,重蹈姐姐的覆辙.人啊最擅长的莫过于自我蒙蔽而无所觉察.别看丽莎在课堂上说的一套一套的,什么“人生只有一次,贪婪又有何妨?
”,什么别犹豫别观察,相信自己的直觉.果不其然,到了自己身上她就开始慌了.毕竟,她是一个没谈过恋爱的小白.即使她像十七八岁的那些小女生一样也坚定的相信着心形吊环的传说,但当缘分到来的时候,难免手足无措.所以她才会拼命的寻找平助的优点,不是因为她发现不了平助身上的闪光点,而是为了让自己确定这是一段不会让自己迷失的感情.除此之外,丽莎对平助的怦然心动是一种更高级,更深刻的表达.如果说中井对平助的告白和半田对丽莎的告白分别代表着人的理性与感性,那么丽莎就是超越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引用热评第一楼主的观点,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把爱情定性并简化的时代,很多人出于某种偏见和狂热拒绝或选择跟一个人在一起,他们对爱情的态度,更像是去验证自己储存在大脑中的偏见(比如衣品)和迷信(比如对颜值).而丽莎对爱情是一种完全开放的态度,她对平助是一种不抗拒也不迷恋的态度.他们之间的心动,她认为这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件,是她的命运的一部分,她愿意接纳并投入.她不是带着偏见或者某种狂热去认识平助,所以她不会刻意地闪躲或者亲昵,只是让一切顺其自然.2.她对爱情的态度,本质上是对个我生命的忠贞和信奉,所以,当平助坦白自己是纵火犯的时候,她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恢复平静了:
她不介意平助是纵火犯,也没有因为喜欢就轻描淡写地说原谅.这冲突吗?
不,她没有因为一件事情就抹杀两个人之间的羁绊,也没有因为喜欢就放弃内心的判断.这种感情,是对对方的全面接纳和信任,实际上是源于对个我生命的接纳和信任,这样的爱情,是必然会幸福,且一定能够走到最后的.いじょう.
居然都没有人写这个大亮点!!!
校长/墙头草/荒废广播节目主持人3D大人,虽然别的地方zen zen 不靠谱,但是一定按时主持对不起青春,想到要翘班就吐舌这已经成为我每集最期待的moment啦!
--以后我会写多一点把这个变成长评的分割线--
关于男女校舍合并
关于男生说“眼里只有你”
关于女生说“就是我没有男朋友,也不想和你交往”
如果丢脸不可避免,不如趁早
观察派 VS 直觉派
“在考虑是否值得爱之前去爱”
“不喜欢上的话,就无法理解为何喜欢”
“面子” 青春的不可理解属性
“失败才是青春”
“不知为佛”
关于“以貌取人”
知道了关于青春
喜欢这个比喻
姐的告白,就是这么干脆
来个对照组
HE其他…
日本桂纶镁
日本周迅
日本陈坤
校长好颜艺宫九的台词真有趣,好多都想截图摘抄。
这部剧的呈现的青春太美好了,理想得像童话。
音乐和画面节奏超赞,中二抓马漫画风爆笑。
神佛和对不起青春电台的存在,都是倾诉真心缓解愧疚的良方。
愧疚心魔和年轻时的虚荣怯懦恐成学生时代拖延症的原罪。
平原助磨磨唧唧的青春,终在勇敢坦白和众人偏爱下还完欠款,顺利毕业。
这是时间的恩典,也是青春的特权。
日本陈坤周迅桂纶镁组合太养眼。
耷拉眼河童咋就突然喜欢上了黑暗之虎丽莎啦,拖延症晚癌患者遇上抢话妖怪,观察派遇上直觉派,加上莫名其妙无厘头的宿命感,好吧要磕也可以磕,毕竟有趣的脑洞和想象力赛高!!
不知道第几遍看了 记得之前接着700多集看海贼王的时候 觉得自己以前是不是瞎了眼看了那么无聊的动画 结果频频刷到以前的片段 眼光没错 是真好看 这部剧也是 现在年近30了 看得还是好有趣 加上懂日语后一些以前完全不知道的梗让我笑掉大牙频频地感动 青春于人生究竟是一段怎样的时光 还年轻幼小的人们 冥冥中接受了多少世间事 囫囵吞枣地吃过多少甜果与恶果 还青春 还柔软 还张怀着真心与真情谊直到那一天 神与佛 重归于好 即是青春初始之际向神祈誓 不知为佛 这样的校歌究竟在哪里才可以听得到 平介的色气老爸在fm跟已过世几年的妻子说“这辈子将就着和这样的我在一起 对不起” 要有多少的爱意 才撑得起这样的一句对不起 “对不起” 是还柔软的人才能用真心说得出口的 只是如今 不道歉已经成了成年准则了 但还能看到这样柔软的剧 倒原谅了以前傻乎乎的自己🌕
第一集末尾班主任锦户亮带着十五个男娃去女校进行合并女校学生渐渐露出真面目的设定的确有点夸张,吓坏不少观众但是作为有可能是中国唯一的七年制女校的毕业生来说两句(一年预备班,相当于小学六年级,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中间有中考作为选拔依据,大部队不直升)女校的学生对外温文尔雅,可以温良娴熟,可以挺身而出概因成长环境中没有男性所致所有的困难要自己扛,小到拍蟑螂大到担责任所以女校的妹子们都很强大,尤其是智慧和精神面上(体力自然不可能与体格更健壮的男性相比)不需要假扮淑女,因为没有男人在场没必要装可怜,因为没有男人在场寻求不到体力和劳力的帮助,因为没有男人在场男人们的不在,让女性知道只能靠自己所以都变得很厉害当然毕业后,有很多女性又会重新变得娇弱懒惰因为男性又出现在她们的周围只要你显得弱小,他们就会傻呵呵的挺身而出,觉得自己很厉害要是你再夸他们几句你好厉害哦,他们就嗨上天了但是在校期间,即没有男性的期间,女中妹子们在教室换运动服连窗帘都懒得拉(没个男人何必麻烦)说话也很随便,无需装可爱扮娇弱所以第一话的女学生乱暴还是有理可循的ep01最棒的是教会我们“我现在还不想跟别人交往”=“即使我没有男朋友也不想跟你交往,这是真理啊
终于迎来了大结局,没有意外,却是满满的感动,那个时候,心里酸酸的,想要哭,但眼泪却还是固执的不肯落下来。
不禁想起了今年毕业的时候,那中感觉和此时一样,心里满是悲伤,满是不舍,但眼泪终究还是没有落下来,明明想让感动与悲伤的情绪一并释放,但终究还是没有,我不禁怀疑,是自己渐已变得淡漠了吗,可为什么,回想起往事,回想起校园时光,心里还是满满的温暖与怀念,怀念的美丽的过去,怀念那回不去的从前。
难道真的是当你明明感动,却无法落下眼泪来的时候,说明自己已经老了,老了......
青春就是集体意淫也能被原谅。完全的男本位创作,有单拎出来还不错的片段,但难以连贯,屎里淘金得看一下歇一下……也还是没看完……故事讲得很碎,不知道是我没完整看下来还是剧本身的问题……
本来是最讨厌青春题材的,但是这个实在太好看了! 算上交响情人梦,这种大大小小每个角色都可爱炸的作品应该被供起来
一种不尊重女性 把女性当生育工具的感觉 平等地谈恋爱不好吗 看了开头一两集 弃了
最后一集收尾太快,留下些许遗憾,尽管这不是一个多么恢弘的故事,但这无法掩盖宫九对于笑点和泪点的精确把握。
宫九,剧情太糟糕了,ごめんね!
妈的别人的青春,怎么这么燃!!!!!想给十颗星,光妹娶我!!!!!
Kudokan秋季神番!卡司120分 + 笑点密集到炸裂!006终于接了部各方面满点的神剧 #十年阿姨粉の欣慰# 笑点共泪点齐飞,戳中我关于校园青春剧所有点!最终话十分本质,十足日剧式地给每个人安排了妥帖的美好结局。谢谢宫九谢谢66谢谢光妹,2014秋季档最佳日剧完美收官!
有一些剧情我还是想往下看的,我连第一集那么不尊重女生的剧情都忍过去了,实在忍无可忍了,男主父亲。我也不知道女性到底在日本处于什么地位,这剧就是放在十年前也应该被喷啊。
第一集17分钟弃,少男少女喜欢看吧,不适合我这个年龄。
第一集感觉还行
已经开始追了。另外给标签加陈坤的那个,放学后别走。。追到没有动力 马马虎虎追完了的 完全get不到笑点啊,那些无名的热血也不太懂,可能编剧自己很感触自己的青春有很多话要说吧,不过编剧老师你也就自己high而已。。
看过《龙樱》之后,觉得这些片已经很难无出其右了......
我最爱的日剧之一。
谢谢能让shige有机会来演这个剧【我在说啥?总之就是很高兴这个剧能让更多人认识他!而且是这么好的本子!!
9.0分?
这剧简直绝妙!2ch好评一片声声嘹亮,几乎每一场戏都要看很多遍笑到没有气力才过得了瘾。收视率和主妇,快和宫九说声对不起!软萌的66和彪悍的光妹带着一压缩包搞siao耍宝的孩子大玩特玩,所谓风华正茂,才不管你是新人或旧人。第一次觉得能看到别人不讲道理、恣意生长的绚烂青春,于自己也是一种补偿
电视剧玩到这个份上是真·炸裂。没一句废话,没一处闲笔,明明都是写烂了的校园师生但设定个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引入大量电影语言,节奏好得不得了,最后居然还那么好笑。真想在宫九脚边长跪不起。
值得五星的点: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的桥段虽然重复了无数次还是感人的,大家的演技都不错,专门用来道歉的电台是神来之笔。值得一星的点:对纵火这件事轻描淡写以青春之名淡化犯罪;把性骚扰搞笑化、浪漫化,从头到尾都是过时的对女性的幻想和物化女性的笑点(从袭儿媳妇的胸作为考得好的奖励到色鬼老爸,到从大胸女生被两个男生追);男性之间惺惺相惜互相原谅而真正被伤害的女性角色(姐姐妹妹)得到的是一半告白一半道歉、男主爸爸莫名其妙地训斥姐姐后反而是自己爸爸跟男主爸爸称兄道弟,妹妹还被写成原谅了男主并且仍然死心塌地要和他百年好合,让人看得难受。
3—7赞爆,重刷一遍。日剧例行烂尾。人物实在太可爱了!青春么么哒。
很欢乐,到了最后一集就是走个过场。女主很漂亮,非常有记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