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期的日本有个风俗,不愿继续婚姻的女性在男方不写休书的情况下,若逃至镰仓的东庆寺(实为尼姑庵),满2年达成寺内所需标准,丈夫必须写出休书强制离婚。
影片则是在这么一个时期,由一个满载剧作梦的见习郎中在寺内的所见所闻,串联了诸多女性的爱恨情仇,有欢笑有泪水、有情深有哀愁,塑造了不同女性对于婚姻、理想、爱情等在不同境遇下形成的不同个性,让人物丰满而各有特色。
另影片有不少涉及到文学剧作的日本古典文化篇幅,碍于这方面的匮乏而缺少了进一步的理解。
这个故事有关女子,东庆寺是她们最后的救赎。
感谢导演拍成喜剧,没有毁掉这最后的希望。
阿茹和信次郎的故事很美好,但不知为何,我记的最深的,却是阿吟这个傻丫头。
曾经她于觥筹交错间妩媚多情,长袖善舞;如今病痛缠身、倦梳妆容,但仍旧风姿潇洒,于大殿上为阿雪呐喊,古道热肠、感同身受。
重新回看一遍,终于发现她在与夫君告别之日,曾留恋地看过屋子的每一处摆设,那柄梳子大概也是故意遗落给夫君的念想。
在宴会上她的手轻轻触上夫君的衣角,那一刻她的眼睛一刻不离地望着他,深深凝视、如落雪之渊。
此去经年,纵有千言万语,终究不复相见。
那男子在知晓真相之时,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一位江洋大盗的头领,此时竟脆弱如孩提,受尽下属鄙视。
长夜横流、南柯一梦;不舍别离、晨钟唤醒。
美梦如泡影,终成虚妄。
阿吟病重,弥留之际十分平和。
我愿意相信那位站在门外诵经祈福的男子就是她的夫君,没有死去。
只是遁去姓名,从此为僧。
这是最后的送别。
从此,所有的爱恋柔肠都将重锁楼阁,任它灰尘满布、再不开启。
整部影片的配乐都婉转优美,最后的尾曲更是勾人愁肠。
实在太美。
两个女孩子都很美好,梨子像野草一样倔强又坚韧,光妹像漂亮的蝴蝶,在风里摇摇欲坠。
两个女孩子相依为命想要互相救赎的故事真的很好看。
快要死掉了,绝望了,所以我们一起逃走吧。
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相遇了,互相扶持帮助,但我们还是要走完各自的人生路。
两位女性的人生都非常有意义,从苦难到美好。
梨子是个沉默而受尽折磨的姑娘,她慢慢学会成长,不再是依附于丈夫而存在的一头耕牛,沉默地把苦难侮辱和着铁花一起咽下去,她拿着武器勇敢直视别人的目光,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接受着阳光和爱,这一切都是她理所应得的。
光妹是个太聪慧又深情的女孩,她比很多人都更清醒,已经没有人能教她些什么,给她知名一个方向了。
她慈悲温柔地笑着,清醒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着,没有犹豫没有埋怨。
她需要的不是新生,不是希望,而是安宁。
她有爱的人,她为她的爱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即使走到生命的重点也是完满的。
最终,野草开出了花,蝴蝶在大雨之前找到一片叶子停留。
很用心的片子,从台词到拍摄都很讲究。
俏皮话,落语,习武,念经,吟诵看出一股浓浓的近代民间风情。
这一点很佩服日本影人的匠人精神。
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在加上好的剧本,就算是流水作业,作品也不会太差。
封面海报戏谑嬉皮,像极了皮影戏里的人物,实际上整个演出风格,作品的脉络就算是改成皮影戏,节奏也应该不差。
毋宁说,这就是一个皮影戏的剧本,很好的搬上了大荧幕。
投靠女与出走男,就透着一股民间,世俗,戏谑的味道,乍看之下,会觉得又是一部被标题毁了的电影啊。
然而看完之后搭配整个片子的风情再来评论的话,又会觉得这个题目再合适不过了。
这也说明的了制作方对电影的考究之深。
这也从另一方面考研了观众的耐心和素质。
会不会被片子题目欺骗,错过一部好片子。
又恰恰是这一点反应出了导演对作品的把握和自信。
这种看起来客客气气,谦卑有礼的文化的背后,再有处于作品自信的我行我素的精神,才是真正的潇洒。
今天我看山本耀司的一个访谈,里面说道真正的日本文化人是不会到处参观艺术展的,这样会降低自己的品格。
同样,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会为了观众下意识的反应考虑而去做一些迎合商业的无用之功。
我优秀,口碑自然来。
阿吟走之前踹了铠甲一脚,可能一夜五次是真的出门之前环顾了房间一周晚上跟丈夫见面时眼睛亮亮的,细端看他的眉眼,手轻抚过他的衣襟。
走之前听的是八犬传还是外面的诵经声呢镰仓的树镰仓的雨镰仓的离别长夜横流,南柯一梦,不舍别离,晨钟唤醒。
大梦一场。
勇于最先离开的人大概才是最风流的人。
很久没有动手写影评了,完整的作品也是很久都没有拿出来,惰性太重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
2016年的12分之一马上也要过完了,可原本应该在2015年完成的计划也没有做太多。
上周的时候看了自己豆瓣观影报告,诧然发现2015年自己记录的影片居然只有三部;但事实上我的阅片量不下百部,这就是惰性,仅仅是记录这样的事都让我不想做。
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或者说其实我一直在都经历很多事,但是最近的事让我更迅速的成长了。
猛然惊觉,不能再这样懒惰下去,不然离我想要的生活与日子,我只能是渐行渐远。
昨晚缩在被窝里安静地看了《投靠女与出走男》,很幸运,我能把2016年的起点交给这样一部作品。
刚看影片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部轻松诙谐的日式喜剧片,而且因为大家评分比较高,我任何明细甚至连预告片都没有看就直接看了,唯一所知的就是户田惠梨香参演这部作品。
看到十分钟左右就发现与自己的预期完全不一样,但是却很惊喜。
大泉洋刚出场就嘴炮MAX大谈文化与民生,再加上周遭群演专业的妆容与表演,那个苍老邋遢的年老艺妓,还有那些被捆绑的卖艺女子迷茫的眼色,我登时感觉——阿勒,画风不对!
说好的轻松诙谐日式古装喜剧呢?
紧接着满岛光出场小夏我更是一惊,高度还原的日本古代富贵女子妆容,苍白如纸的面色,连牙齿都染黑,分明就是一部正剧节奏,但是接下来光妹自带腔调松弛有度的表演却又把我已经严肃的观影态度带到了放松的阴沟里;最后敲击盔甲的一下,更加满满都是戏谑的态度。
紧接着就是光妹全片水准最高的一段表演,在夫君宴会上最后告别。
光妹给观众,以及给戏中崛切屋展现的都是一个长袖善舞、风情万种的日本古代贵妇人的形象。
那一句情话出口虽然有些许谄媚,但是阿吟坐在崛切屋身后唤他时那轻轻地一伸手,饱含着深情与不舍,在片尾再去回想,有些泪目。
梨子出场显得有些灰暗,包括找夫君回家的那一段表演也力度不足,在阿茹这个人物塑造上有些单薄。
阿茹与阿吟的相逢作为全片第一个线索点,很奇妙,但也很突兀。
轿夫为什么绑架阿吟?
阿吟一个女子是怎么能搞定几个大男人的?
导演都铺成的有些不合理,其实导演在很多小细节上都有些问题。
比如后来信次郎与阿茹阿吟在东庆寺前的相逢,守门人明明也是多年未见信次郎却一眼认出信次郎,法秀尼进入密室的反应,许多小细节都有些问题。
或许是受篇幅限制,毕竟本片是从四个小时的时长缩至两个小时,存在一些瑕疵也是难以避免的吧,但其实这样为时长而舍弃逻辑的做法并不明智。
阿吟与阿茹进入东庆寺部分的有些匠心,阿悠的出场也很有意思,光妹在这里也再一次以自己的表演压住了梨子的女主光环,但最后进入山门时候那一场光妹有些用力过猛,甚至让我在很长时间里也都误以为光妹真的是因为钱才决定逃婚的。
如果能够再放松一点,或许能够让片尾更加催泪。
但其实不管是梨子的角色阿茹显得单薄,还是光妹的角色阿吟某些部分有些不合理,其实都不是演员的锅啦!
演员在三次创作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偏差,但导演在全片调度以及演员把控和戏份分配上没有控制好就是导演的锅了。
不得不说的是片中的着重刻画的几个逃婚女还是能够看得出导演的用心,阿吟代表被压迫的商人阶层,阿茹是底层的手工业者,阿悠是没落的武士阶层,阿雪阿蜜则是平民中的平民。
导演将彼时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层层结构都照顾到,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那些阶层在那个大环境的真实生活,还原了历史,也算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但是可能还是导演功力不够的原因,原本作为女主的梨子饰演的阿茹,人物单薄也就算了,就连她的环境她的苦难也都单薄了,倒让阿吟和阿雪阿蜜出彩了一番,让阿茹的苦难全都归结到了她的老公是渣男,从而失去了这个角色厚重的历史感。
阿吟最成功部分就在于阿吟的存在不是割裂的,而是与她的丈夫这个人物及丈夫的事业和境况相辅相成,从而给了观众一个完整的观影背景,阿雪阿蜜的成功也在此。
阿悠本来也是可以好好着墨的,估计最后也是被导演放弃了。
而阿茹,全片结束之后大家对这个人物的感受就是这是个女汉子,她老公是渣男,但这样的人物放到任何时代环境里都是成立的,那么在这样的历史电影里阿茹被其他更真实更有历史感的人物淹没也就是必然的了。
导演原田真人其实在日本也算是名导了,经验丰富,但是至今在学院奖上一直都是提名陪跑,刨除掉运气的成分,大概就是导演在许多细节把控上真的还有待打磨。
但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名导,原田真人当然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在几个角色的设定以及选角。
原田真人用自己老道的手法,丰富的经验让原本沉重久远的故事变得诙谐起来,并且切入点找得非常准确。
从近代日本女子逃婚入手,却可以辐射到当时整个近代日本社会,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最难得的部分还是那些轻松诙谐的片段,比如信次郎的嘴炮,法秀尼的攻气满满,还有两人给阿吟和阿雪看病时的对手戏,点到即止,却满是笑料,让原本久远的故事鲜活了起来,更加提升了观众对于整个故事的接受度。
但又不得不说,原田真人的导演功力真的是有限,成功之处在于有一双慧眼。
这个故事的选取,角色的设定,演员的选定,都做得很好。
尤其是宝冢出身的阳月华,本身是个过于现代在宝冢显得突兀的娘役,但是演法秀尼这个霸气满满的将军之女却是恰到好处。
而其他的配角,如树木希林,也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这样到位的演员阵容,这样有趣却又有意义的故事,其实如果放在其他更有实力导演手中,本来可以做成更完美的作品。
所以之前一个朋友跟我说的,很多戏剧作品的锅真的都不是别人锅,全是导演的锅。
说到这里了,还有几个槽不得不吐,就是最后部分。
阿茹的性格转变太突兀,两年时间从一个连逃婚都要问菩萨的逆来顺受的女子猛然就变成了一个力战恶武士的女汉子,不是说不可以,但是完全不给交代,观众接受起来逻辑真的很吃力!
还有阿茹与信次郎萌生的爱情,阿悠突然就不想复仇的转变,一样不交代,一样接受无能;包括最后搞定堪助那一下,导演为了给梨子这个女主多一点光环,硬是把这个任务给了梨子。
但其实阿茹能够跟武士对打,阿茹这个人物就已经很成功了,搞定的那一下如果能交给阿悠,或者,尤其是能够交给被挟持的阿种,阿悠或者阿种的人物形象就能更完整了。
原来本片的名字叫《徒花》,但是因为出品方的要求才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其实从名字上看得出导演的野心。
但是导演在几个女演员的塑造上真的做成了徒花的只有三个半,分别是阿吟、阿雪、阿蜜,还有半个阿悠;至于女主阿茹,戏份受限,角色受限,怎么也不是徒花的样子,不幸的婚姻只能怪阿茹自己没有识人之明。
徒花虚无,就如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飘摇的久远的女性形象,她们是一个个个体,但也是历史本身。
导演原本的野心是以裹挟着历史感的小女子让我们感受那个时代,说这作品着重在女权上其实也不尽然,说是人权更贴近一点。
因为“徒花”们的悲剧不是男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时代强加给她们,那时的男人们一样在品尝“徒花”虚无的苦涩果实,只是导演讲述的不够完整。
说到徒花,我就猛然想到“虚花悟”。
虽然“虚花悟”与“徒花”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但是共同之点在于两者都是旧时代造就的悲剧产物,其实也无所谓男女,任何人都可以是徒花,也可以是虚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如镜花水月,终将被历史消灭,被人们摒弃的存在。
但是无论徒花虚花,若是能够像种子钻破土层那样,去打破时代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都能够结出自己真实的果实。
所以说梨子的阿茹在故事里的单薄是《投靠女与出走男》最大的遗憾,若是这朵“徒花”能够开得更艳丽娇媚一些,叫观众印象深刻。
那么最后阿茹作为唯一一朵打破了时代加在身上的枷锁的“徒花”,必然会在世间开出最美最真实的样子。
伏笔很多。
阿吟头上的簪子,马琴大师的八犬传,断手喝酒的细作,江户避难的小哥,卖竹荚鱼隐姓埋名的大婶,以好言劝说阿如观察人世的见习剧作家等等,剪辑片段交错复杂,叙事也呈现交错呼应之态,所以往往给人惊喜之感。
江户时代,世上男子可薄情寡义随意休妻,女子却只能忍气吞声,无法改变自己自己的命运。
东庆寺的逃婚制度,就给了女子一次重新选择命运的机会。
所谓逃婚制度,即女子在东庆寺陈述合理的逃婚理由后被允许得到庇护,由东庆寺代理受迫害女子与男主调停离婚,若不签下合离书的话东庆寺将收留女子。
女子入山两年,每日打坐、诵经、武艺、打杂,忌口五辣膻腥。
两年期满后男子必须签下合离书,还给女子自由。
小妾阿吟和炼铁屋夫人阿茹相遇于逃往东庆寺的山上,又与避难的信次郎相遇。
两人误以为其是追兵,阿吟崴着脚依然往前一拐一拐地走着,阿茹接过木屐扔过了柏屋的山门,逃婚成功。
两人是相依为命、命运与共的关系,阿吟会在申请上等待遇后要求把剩下的十两银子花在阿茹的待遇上,阿茹会为阿吟整日在其侧侍奉,种植药草园提供药材,详细记录阿吟的病情。
好妹妹,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方言)。
呼应之前阿吟玩笑似的询问阿茹这句话方言的说法。
阿茹背着阿吟的一脸沉重,和阿吟最后一面的泪如决堤,在这句台词中达到了高潮。
阿吟来到东庆寺另有隐情。
早已得知自己得了肺痨,不堪爱人看见自己一日日憔悴凋零下去,所以独自到东庆寺来了却一生。
然而心心念念的,是要在临死前读完《八犬传》。
这也暗合了影片一开头包头的信次郎对女子义大夫的支持,“世上享乐之事莫非都成了大错特错”,这句也是对影片背景中鸟居要藏如白色恐怖般清洗大众娱乐活动的反抗。
鸟居要藏铲除地方势力的野心,与阿吟的丈夫相对,最终双方展开了一场厮杀。
这眉、眼、鼻、嘴、下颏,无一不透着一股男儿血性与老成持重的味道。
这句话犹如能印证出真心的信物,千言万语都可算作废言。
弥留之际,伴在阿吟旁侧的不只有《八犬传》的结局,还有挚爱的丈夫为其超度的诵经声。
在尘世中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的男子,最后成为一个沉默的游行僧人。
长夜横流,南柯一梦,不舍别离,晨钟唤醒。
浮沉乱世,独自凋零,韶华日影。
与你的相遇,真如生死大梦一般。
阿吟与阿茹入山之后,几个女子的故事也被展现出来,根据之前的草灰蛇线,给故事画了一个圈。
阿千。
一个11岁被掳去卖身的女孩,本可赎身只因为受到大名的阻挠,其姊阿蜜和姊夫想出了妹妹假冒姊姊到东庆寺逃婚的计策。
真正的阿蜜在两年之内无法在世间抛头露面,丈夫也要顶替着妻子逃婚的恶名。
世道为艰,人心易变。
然而三人还是相信着彼此,强烈恳求源定卫大人收留阿千。
两年期限已到的那天,在两人对阿蜜起疑的那刻,远处传来了竹荚鱼的叫卖声。
影片前对卖竹荚鱼的女人不多的细节在这里终于完整,像终于掀开了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生活的幕帘。
原来阿蜜忍辱负重走到了今天,平凡的每一日在她看来都是一种隐忍与煎熬。
原来她并不是只有卖竹荚鱼这一苍白的路人形象,她是那个在清晨的大雪中抱住妹妹和丈夫恸哭的姐姐和妻子,不凡地坚守了两年的女人。
对抗着妹妹命运的不公,怀着拯救她命运的希望。
“等回到腰越已是傍晚,早早就寝,黎明即起,无论晴天阴天,一天不落。
”阿雪。
并不是受到丈夫的虐待才逃到东庆寺,而正因为饱含着对酗酒丈夫的爱被逼入山。
又怀着对养父母的愧疚,将育子视为义务,然思而不得,便产生了怀孕的错觉,得了“假怀孕”的病。
“别再把自己逼得痛苦不堪了。
没必要用假想的痛苦惩罚自己,阿雪夫人。
”信次郎这样劝说道。
在绝望的大喊之中,肚子消下去了。
阿雪从自我折磨的妄想中挣脱出来。
东庆寺的住持也非常人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阿雪可以提前下山与丈夫签合离书,如有再犯阿雪便可自动离开。
影片有一个入山的年轻女子集体游戏欢乐的场景,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镜头的意义。
那些受丈夫、兄弟迫害、虐待的女子,齐聚一堂,欢笑着、跳跃着,释放着年轻女子的唯美气息,又无拘无束如天上飘飞的雪花。
那一刻他们是忘却自我的,仿佛这就是在东庆寺的枯燥修行之外生活给予他们的善意。
还有一些不相关的隐晦。
例如在那场纷纷大雪中三人拥泣的场景,与襁褓中的阿雪同样在大雪中被送至养父母的门前暗合。
“万一事情败露的话,我们就去那打手那,泼上平日里卖的油,点上火,与他们同归于尽。
”阿蜜在雪地表决心的话,与信次郎用“油”泼在上门讨要阿千的无赖之徒身上的情节暗合。
(也可能是一种过度解读)最后是阿茹。
喜爱锻铁不惜留下烧伤痕迹的阿茹,背着阿吟踏实稳重的阿茹,细心学习武艺的阿茹,一时激动便会使用方言的阿茹,在信次郎说“一起去长崎吧”回“因为我是你的患者吗”的阿茹,砍向恶霸的阿茹,要求信次郎做剧作家与其神隐山林的阿茹,见到马琴老师一个劲地喊着先生的阿茹。
阿茹是纯真美好、独立自强的女子的象征。
所以阿吟才会说出“你是我的至宝”这句话,阿茹就是江户乱世中代表女性的至宝。
好有趣好有趣好有趣!
有些恍惚不敢确定的这种感觉,在追兵醒来与老太吵架的场景中爆发了~hhhhh~这个欢乐的气氛是怎么搞出来的,比《殿下利息》好太多了,没有说教没有生硬的那种时代的古旧味霉味儿,幽默也没有尽情挥洒,而是浅浅埋在下面。
真是一部,恩,好剧!
8+,讲述略平面,没有波澜没有层次的犯困感女主美,景色美,爱玩儿会玩儿且能玩儿的制作者和一众演员,真是越来越打动我!
这部片不仅幽默、调皮,让我想到北野武,而且在立足世外桃源讲故事、展示物性人性时代性,让我想到严肃的《空山灵雨》。
希望后面不要掉,可以加一星的グッ!(๑•̀ㅂ•́)و✧卧槽,9+呀9+
古今中外女性受压迫的事层出不穷,而影片中东庆寺的出现,给了婚姻中受苦难得妇女一个庇护的场所,影片画风平淡至真,叙事温婉。
每一个逃到这里的女性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备受丈夫压迫的阿茹,怕自己死去丈夫会伤心的阿吟,为父为夫报仇的阿恕,为脱离苦海的阿千……每一段婚姻中最受伤害的女性,在这里修行得以脱离苦难,每一个有勇气摆脱困境的女性对生活的希望都值得被尊敬。
影片中每一故事都感人至深,刀刀见血,阿茹的丈夫重藏在交出合离书的时候才幡然忽悟,明白阿吟良苦用心的堀切屋只能诵经相送不得相见,早知如此,为何不能早早的珍惜眼前人?
吟酱~:的爱内敛而单纯,为了不让爱人看到自己病重的模样,于是选择了逃婚;好在掌柜的也是非凡人呢!
茹酱~:的爱厚积薄发,智勇双全的处世之道,和大夫真乃绝配!
不过,我有个大胆的猜想:师太是不是也对郎中有想法?
寺庙里供奉玛丽圣母可还行?
必须沉下心来看的一部电影哦!
毕竟2小时➕呢!
👍
也许是部好电影,但是我没看懂。
电影太长,没什么高潮。断断续续好几次才看完。。。
镜头很棒
是出走女和投靠男。很欣赏树木希林、木村绿子的演技,大泉洋也不错。子宫外孕育着双亲,假怀孕反映桎梏重重,女性们怒吼将其击碎。“一直以来多谢你了”用你的家乡话怎么说,这问题令我感动。只是,阿吟出走是因为太爱,最后一程上她仅仅与阿茹话男人、床笫之事,太可惜了。阿茹恢复自由之后竟首先考虑信次郎的才能、梦想和未来规划,也令我不满,她究竟有继续炼铁吗。
满岛光在里面闪的耀眼啊
一个小时没演出个所以然 日影真的是节奏慢死啊
女人在任何年代的生存从来都是比男人更为艰难的,也许谁都无法知道,我们这么决绝的选择割舍过去,是对还是错,多想也是无益,唯有一条路走到黑。指望别人去改变从来不现实,既然如此还不如就盲目的相信自己,别人为你所做的选择未必就适合你,起码你自己还是能尽可能为自己考虑而做出决定的。有的男人从来就是不值得,你从一开始便知道,所以也不必骗自己,静静地活好自己的生活,总比回到过去要好得多。
这个时代很不好 这个时代也很好 在冷酷的时代遇到了充满人情味的人
真是太可惜了……底子这么好的故事和演员,被拍得七零八落没头没尾重点全错。最让人不能忍的地方在于,一群受尽男人欺辱而逃进寺庙的女人,居然还会对男人抱有莫名其妙的执着,而且被导演反复强调当作笑料……这个故事就不适合拍成喜剧。
一直不喜欢大泉洋,但他参演的电影还是不错的。
春日的山樱,夏日的风铃,秋日的红叶,冬日的寒雪,四季的镜头非常美,整部电影画面很好看,比起主角的故事,穿插的姐妹俩的故事更感人。
1、首先要了解东庆寺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投靠女”,事实上这片名译得真烂;2、幕府时代女性的悲哀,在中国却是整个封建男权社会女性的命运,敢于逃婚就是女性意识的觉醒;3、没感觉,单纯没get到任何笑点和泪点吧;4、又见镰仓。
这里有聂隐娘故弄玄虚之下本该有的美丽全景,在风雨飘摇时代里,一袭青衣柔弱又坚强的女性身影们,逃离不幸福的人生,奔向星辰大海。
不知道讲什么,也许字幕组不行,一个小时后,关了
好片!
徒花无果,一枝独秀
户田的二婚少妇形象从外形到技能都是无死角的优秀,搭上同样的万能暖男大泉洋,好顺眼的CP。虽然还是新日片标配的长度,可是细节、节奏、音乐都那么妥帖,演出一曲小人物的史诗。原田真人今年的表现很两极啊。
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情与人世百态,用出逃和自我救赎在面对悲惨无助的命运,是不是比如今的女性多了一些出路?
众多日本电影类型,这类型是我最讨厌的。
很有日本特色 户田惠梨香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