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蒂米德的膝盖
Le genou d'Artémide,Artemis' Knee,阿尔特弥斯之膝,阿蒂米之膝
导演:让-马里·斯特劳布
主演:Andrea Bacci,Dario Marconcin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法国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08
简介:For Le Genou d'Artemide Jean-Marie Straub once again chose a dialogue by Cesare Pavese. And not just any dialogue, but one that tears open a painful, mystica..详细 >
鸟鸣山更幽
以影像为悼词,自然的语境就像是遗留的喘息,从中捕捉着她的最后存在,让丧失的一切都回归荒野。
自然
影像 詩
标题的Artemide是谁?8.1分...4'41''+1'16''的首尾黑屏...下次这种从影生涯后期的导演短片都不看了,太抽象了。最后一组巡视镜头匪夷所思,imagination of nature,届不到,if he really looked, how could the nature rejects his camera?和《缪斯学院》归为一类。可能需要先读下Cesare这本168页“与神对话”的书。[书作者41岁时自杀]。。他无法再入眠,陌生人却劝他不要醒来,梦中的相见、她的野性(的眼神)和黎明般的微笑、大地和路的夜以继日、神圣摧毁了人性、她完好的膝盖、野兽和浆果、一切戛然而止反倒令他欲罢不能的阿某山,尽力了,真看不懂。。。
一个正面一个背面 一首长诗
7。我本以为他们夫妻俩会一直导下去,直到我的膝盖中了一剪
如此克制的表白更能让人感受到斯特劳布对于于伊耶那炽烈的情感
德国导演让-马里·斯特劳布悼念亡妻之作,改编自Cesare Pavese的诗作《与琉珂的对话》,这也是斯特劳部第四度改编 Pavese的作品。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39646/note/198402777/
8/10.静立的人物、持续性的黑屏、无目的的摇移空镜、不受干扰的声景,人为创造的视听语言正在力所能及的向着自然的原初形象所靠拢,自然由被人类所借用与定义到反向感染人类的情绪与思维,以至于人类也需要靠有限的物质去模仿它的“形态”。摄影术发明百余年,我们无休止的将数不胜数的自然景观纳入镜头画框,但却时常忘记给予它们以纯粹的回赠,或许斯特劳布在此用肃穆而神圣的“静止”所要表述的,不仅有着对亡妻的沉重悼念,同时也为自然献上的是绝对崇高的敬意与感恩。
开头结尾组成的环形结构像是闭眼在歌剧声中入梦又醒来;旅人与陌生人诗句一般的对答,梦中的她有很多名字,是一头母狮或是一滩绿水让人不敢触碰
淒美悼亡詩
+ 先是有个好文本,其次是电影。一问一答中,「她」已经化成了自然的一部分——被还给了这片山林草木,不可见的爱变得可见了
如此確信,幾乎不需要一毛錢。
歌剧和神话是幕布,语言和声音作为媒介/悼亡诗穿越拉塔莫斯山寄予神性,凡俗无法靠近丛林,与我对话的是我自己还是神灵?
其中一分是给开头,三分钟的黑屏,只有马勒的大地之歌,比较有感觉。
外乡人啊,我的睡眠中再也找不到安宁。
森林、爱人、死亡他者之恐怖,母狮/鹿/蛇的欲望。
有一天,你会老去,化為土,化為碑,碑上刻著銘文,悼念,深深的痕跡會慢慢地填滿灰,然後是遺忘。有一天,你忘記了你,是否存在過,是否感知了這個世界?可是,花會開,草會綠,樹會投蔭,時間不會老去,老去的只是思念,或者,是記憶,殘留著廢墟,在光的暗影里,靜謐,滑過風的棱角,遺忘在歲月里。
89/100 哀叹!失去的、背对的、残存的精神在树林中、在风中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