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视频在推荐美剧时,把一张头戴花环满脸雀斑的小女孩海报送入我的眼帘,暖黄的阳光底色上印着四个大写英文字母《ANNE》。
虽然明知欧美世界里有无数人叫“安妮”,但看到名字的那一瞬间,我还是在心底轻轻一颤:这不会是那个“安妮”吧?
是的,就是那个“安妮”,鼎鼎有名的“绿山墙的安妮”。
我应该是在上初中时就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但一直没有机会去读。
时过境迁,人早已被推着长大,也不会想起去读青春成长的书了。
这次,看了电视版,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一读,就看了一遍。
一边读一边深以为憾:在人生的重要时期错过了使我醍醐灌顶的书。
当我成了眼珠无神满脸油腻浑身臃肿的中年妇人,镶着蕾丝小白花的淑女裙终于送到了。
即便如此,对于育有女儿的妈妈们,还是值得一读,为时并不太晚。
📚原著《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得·蒙哥马利于190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露西从小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的农村,大自然的浸染使得她的作品带着强烈的诗意与原始的美感。
她自幼喜爱文学,并表现出出众的文学天赋。
她在大学时提前完成课程,并获得教师执照,后返回爱德华王子岛任教。
《绿山墙的安妮》写完后,在几年间连续遭到多个出版社的退稿,直至1908年出版,迅速地成为了当年的畅销书并且风靡全球。
故事讲述了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婚未嫁的两兄妹马修和马瑞拉阴差阳错地收养了孤儿安妮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安妮从小经历坎坷,无人疼爱,却纯真善良,对生活充满热情。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冷酷现实的残忍打击下,安妮还对周遭的一切都抱有美妙绝伦的幻想。
她的想象力丰富使人惊叹,联想自然又不失童真。
她的真诚与美好感染了年迈的老兄妹,也逐渐影响了周围的人,并获得了大家的喜爱。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作为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曾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
从出版至今,发行版本有数十版,印刷量不计其数。
并且,由于该书在世界的影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各国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爱德华岛1。
另据居住在爱德华岛附近的华人网友提供的信息,爱德华岛现在的状态和小说里描写的差不多,还保持着原生态大自然的美景。
📺电视中的美景小说里有很多关于景色的唯美描写,对美丽辞藻无感又没有耐心的人,可以通过电视剧来了解。
和小说相比,电视版的改动并不大,基本忠于原著。
更胜一筹的是,电视里把那些震撼人心的景色都拍得非常美,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冲击力。
片头就拍得极美:马修骑着马驰骋在茫茫湖边,微黄橙红的阳光还未升起,明晃晃的光亮照耀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跃动的马倒映在湖水里,影子碎成了一条条的断纹。
急促的马蹄声与马修慌张的赶马声,加上远处传来的火车鸣笛声,告诉我们:故事开始了。
白纱新娘樱桃树
火车到站了,马修要去车站接人,他要去接一个小男孩。
与此同时,站台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安妮,她忐忑不安地看着铁轨旁一颗开满白色小花的樱桃树。
樱桃树上繁花盛开,璀璨芳华。
安妮眨眨眼睛,微动了一下嘴唇,灿烂美景无法抚慰她前途叵测的惶恐。
在这里导演给这棵樱桃树拍了一个特写,虽然很美,刚开始我觉得没有必要,后面才知道有用。
继续往下看。
马修到车站后发现弄错了人,天生害羞使得他对陌生小女孩难以言明实情。
他无法直接拒绝安妮:我们要收养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你继续回到孤儿院去。
未等马修开口,安妮就上前主动说了一大段话,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在面试官前极力地表现着自己的热情。
安妮说,如果没有人来接她,今晚她打算在那棵樱桃树上过夜。
原来,安妮对樱桃树的期望,实用超过了观赏。
即便坐在白色小花萦绕的树腰上,月光洒满全身,无比的惬意。
但只能在树上过夜的无家可归之人,是多么地凄凉。
电视剧里第一个出现的来自安妮的想象使我折服:人在没有落脚地的时候还能把凄凉的处境描述得如此美,她是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啊!
马修想暂且带安妮回家,让马瑞拉来处理这个差错。
安妮非常高兴,以为马修同意收养她了。
从车站离开的时候,导演还没有忘记那棵樱桃树。
安妮对着樱桃树摆手说:“再见了,树”。
随着远处樱桃树的再次被放大,安妮摇摆的手显示着她把今天无家可归的惶恐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瑞喜白光之路(the white way ofdelight)
马修驾着马车驶进了两边开满白色小花的林荫道。
景色太美了,安妮忍不住赞叹,并问马修:这是什么地方。
马修回答:林荫道。
在马修或其他人看来,这确实是普通的一条林荫道,即便两边的绿树上盛开着美丽的黄蕊白花,阳光洒在树上有一层迷雾的光辉,宛如洁白的梦境,但它依旧是一条林荫道。
可它又如此的美,美得不善言辞的马修都忍不住活泛了脸上的表情,略带笑意地说:它很漂亮是不是。
在安妮眼里,它岂止是美,简直就是仙境,是圣光,是她黑暗人生中难以遇见的喜悦。
安妮马上发挥想象,给它改了名字“the white way ofdelight”。
誓约的花园
马修和马瑞拉收养安妮之后,邻居们都知道了。
巴里先生家有个女儿戴安娜,和安妮差不多大,他和太太担心如果安妮品性不好,以后和戴安娜成为朋友会影响戴安娜,便想请安妮喝下午茶,事先了解安妮的为人。
虽然巴里太太有些傲慢,但是戴安娜却非常的温柔善良。
当只有安妮和戴安娜两个人在花园漫步时,两人交谈甚欢,安妮提议两个发誓成为好朋友。
安妮说,最好是在月夜或流水边发誓,我们现在尽情地想象这是夜晚,这条小路就是溪边。
安妮让戴安妮拿着蒲公英,两人手握蒲公英,小手指拉勾,郑重地起誓。
两个小女孩身处翠绿的草丛,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一人身穿洁白高贵的泡泡袖小纱裙,一人穿着暗淡的款式老旧的粗布衣服,真诚地为她们的友谊盟约。
成年人的眼里才有利益和区别,孩子们只有发自内心的欢喜。
巴里先生和巴里太太知道安妮来自孤儿院,便看不起她,也时刻担心她是个坏孩子。
和煦的光辉普照在大地上,孩子们纯粹得在太阳底下也照不出任何杂质来。
安妮和戴安娜的服装差异对比,表明表面上两人是有差别,但小手指拉勾十指连心,她们的心是一样的连在一起。
这些都是《小小安妮》第一季的第1、2集里我认为十分唯美的场景。
电视拍摄得非常好,后面还有很多类似这种能触动人心的美。
真正拍得美的画面,不仅愉悦眼睛,更愉悦心灵。
☁️安妮的想象力安妮的父母双亡,安妮从小寄人篱下帮人带孩子,被人打骂受人凌辱。
但回忆往事,安妮并没有太多地沉浸在悲苦之中。
她呈现给我们的全是无尽的美,这些美都是她想象出来的。
我在敬佩她的想象力的同时,不禁疑惑:她的想象力是怎样来的?
剧中,安妮和马修说话时,提到过,人在心中有所触动时,总要找个合适的词来表达。
当安妮和戴安娜在一起时,戴安娜说想象力向来不是她的强项。
而安妮则反问:这是真的吗?
我没有了想象力真不知道该如何活。
生活将变成一种煎熬,十足的煎熬。
所以,有可能,安妮是个天生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能展开联想。
还有可能是,安妮的生活太艰苦,看到一点美好,她就容易触动,容易幻想世间的美与甜。
安妮的想象力丰富并不夸张,她使我再次反省:在养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想象。
面对自然,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有着天马行空的艺术力。
如果孩子的想象力有如安妮般强大,那是她的天赋,是她的宝藏。
✋安妮的冷静处事安妮是一个天生的想象家,经常白日做梦,但受馈于苦难的教育,她也是一个生活中能干的好帮手。
正是因为她在几次现实生活中冷静机灵地解决了问题,才赢得了镇上成年人的尊重。
一次是马瑞拉不愿意收养安妮,打算送她回孤儿院。
在路上,马瑞拉的马突然被一只恶狗惊吓,安妮被摔下了马车。
她立刻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对着恶狗大吼:走,快走开。
恶狗被她吓跑了。
她赶紧去抚慰受惊吓的马。
马瑞拉从马车上下来时,安妮已经解决了一切。
这时,马瑞拉是非常吃惊的。
毕竟安妮是一个孩子,摔下了马车,却没有顾及自己受伤,而且面对恶狗一点也不害怕。
这件事对马瑞拉之后收养安妮起了转折的作用。
一次是镇上的邻居半夜失火,大家都拿着水桶去救火。
安妮勇敢地跑进房间,关闭了窗户和门,使房间里没有空气流动,切断了火源。
大家都敬佩安妮的果断,安妮说:是在孤儿院的手册上看到的,没有了空气,火就会灭。
这件事,使镇上的所有人都对安妮有所改观。
大家在说她是从孤儿院里来的野孩子时,也会觉得她是个热心的女孩。
另一次是戴安娜的妹妹得了急性肺炎,安妮想办法让她吐出了痰,在危急时刻使她转危为安。
安妮并非医生,在救治的过程中,安妮也十分的害怕与不安,却还是异常镇定,靠着经验与胆识,救了戴安娜的妹妹。
巴里太太一直对安妮存有偏见,自从安妮被误解后,她禁止戴安娜再与安妮交往。
经过这件事,巴里太太才允许戴安娜继续和安妮做朋友。
在帮助邻居修复房子时,女孩子们出于好心便做好了吃的给干活的男孩子们送去,谁知,男孩子们竟然嘲笑她们:女孩子们就只配在厨房做点吃的。
安妮十分生气,当场便捡了石头砸无礼的男孩子们,并大声说:女孩子并不比男孩子差,男孩子能做的事,我女孩子也能做。
并马上要上去和男孩子比拼,好在一位同学拉住了。
安妮在思想上大是大非的观点是很正并且坚决的。
安妮虽然感性,但是在理性地处理事情上,超过了很多同龄的孩子。
👀社会风向作为一部在百年前的年代里发生的剧,它的各个方面都展示了当时的风貌。
当马修来到火车站,从马上下来,正要走过去时,碰到了几位女士经过,他马上退到旁边,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等女士们先过。
女士们和他擦肩而过时,和他道日安。
在百年前的加拿大农村,绅士风度与日常礼仪还是很规范的。
出门着正装,戴帽子。
餐具是银器。
安妮来的第二天早上,马瑞拉发现安妮不见了,第一反应是检查家里的银器有没有丢失。
还有正统的下午茶,不仅安妮十分期待,这种礼仪规格正式传统的场景,我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彼时,女性主义的思潮开始发生变化。
巴里太太总是叫戴安娜做女工,马瑞拉也总是教安妮缝布片。
后来有宣扬女性主义的人来叫巴里太太去参加会议,讲现在女性的一些变化。
我看完了第一季,浅层次的感受就是这些。
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多次品味的作品,每品一次就能品出不同的味道与新东西。
作为女生,看这部剧,不仅愉悦了眼睛和心灵,在思想上也会有许多感悟。
世上的剧有很多,想要给女孩子们培养出有层次的品格,真的应该让女孩子多看看这样的剧。
小安妮来自孤.儿院,她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她聪明伶俐、能言善辩,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编造故事的能力,总把自己想象成落.难公主。
在她11岁时,美梦成真了——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了她。
但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妹.妹本想领.养个男孩来帮忙干农活,送来的却是女孩安妮……
虽然中间有一些误会,但安妮主动出击,一再承诺自己会表现得符合他们的期望,蕞终让这对老兄妹接纳了自己。
但在镇上居民的眼里,红发安妮布满雀.斑的脸丑陋不堪,她的出身也使大家对她有着阶.层的偏见:肮.脏、无礼、文.盲、下.等……大家对她总是冷语嘲讽,对她避而远之。
在学校,渴望朋友的安妮也经历了备受冷遇、霸.凌的时刻。
但她的同桌兼闺蜜努力地帮她带入群体,一个暗恋她的男生吉尔伯特也暗自保护着她。
不久之后,饱读《简·爱》等名著的安妮,其成绩突飞猛进,在拼写单词的测试上更是和吉尔伯特分列前两名。
与此同时,她通过自己富有个性的朗读与讲故事的天赋,慢慢地消.除了大家对她的偏见,与大家拉近了关系。
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也努力地守护着安妮。
为了让安妮能体面地参加宴会,马修特意抵.押了自己的怀表,给她定做了裙子;为了让安妮融入集体,玛丽拉邀请安妮的闺蜜来家里吃下午茶……在镇上,安妮一往无前的表现不断刷新大家的好感:她在火灾现场冲入浓烟滚滚的屋子,只为了关上窗户,这样火势就能变小;闺蜜的妹.妹突发恶疾,安妮再次凭借个人在孤.儿院时照顾小孩的经验,帮助闺蜜的妹.妹转危为安。
更让人吃惊的是,她教会同学们要坚守自己的“言.论.自由”。
可就在这时候,“养父”马修为了让安妮的未来无后顾之忧,决定将绿山墙贷给银.行,甚至在自己突发心梗后想到了自.尽;“养母”玛丽拉仅仅因为自己的老花眼引起愈加频繁的头晕,就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只为了不成为安妮的累赘……安妮也完.全接收到了兄妹俩对自己浓烈的亲情之爱,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力挽狂澜,蕞终守住了绿山墙,买回了马修的怀表,成为全镇人认可的——绿山墙的安妮。
而到了第三季,对爱情迟钝的安妮,终于确认了自己心里一直爱着一个人——正是蕞初和她互生好感、大学考试并列第.一的吉尔伯特。
而此时,马修兄妹也帮安妮找到了她生母留给她的一本干花日记。
结局皆大欢喜,勇敢无畏的安妮把自己的悲剧起点演绎成了喜剧长路。
这部剧的小岛取景让我想到了电影《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绿山墙的生活和电影《秘.密.花.园》一样疗.愈人心,而安妮也活出了《简·爱》般的传奇人生。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 (2018)7.42018 / 英国 美国 / 剧情 爱情 历史 / 迈克·内威尔 / 莉莉·詹姆斯 米希尔·赫伊斯曼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8.8[美]玛丽·安·谢弗 安妮·拜罗斯 / 2013 / 南海出版公司
秘密花园 (1993)8.51993 / 英国 美国 / 剧情 家庭 奇幻 / 阿格涅丝卡·霍兰 / 凯特·马伯里 海登·普劳斯
秘密花园8.1[美国]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 2020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简爱 (2011)7.62011 / 英国 / 剧情 爱情 / 凯瑞·福永 / 迈克尔·法斯宾德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
简爱 (1996)7.91996 /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美国 / 剧情 爱情 / 佛朗哥·泽菲雷里 / 夏洛特·甘斯布 威廉·赫特
简·爱8.9[英] 夏洛蒂·勃朗特 / 2020 / 人民文学出版社
看到 Netflix 出了这部剧以后,兴奋的又回去看了一遍原著,然后累积了两季才翻开看。
但是看到第一季第四集 “pet the mouse” 那里,我是怎么也看不下去了。
这部剧的服化、道具、取景和某些角色的选角上无疑是真的棒。
比如说女主,瘦、白、丑、红发、灰眼睛、麻杆身材等都是十分贴合原著的。
爱德华小岛的取景也是让人大饱眼福。
但是除此以外,这部剧实在是没有一点我想夸赞的。
尤其是剧情的改编,让我感觉吃了苍蝇一样,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这部剧的编剧,据说曾经编写过四部 Breaking Bad 《绝命毒师》。
在一次与加拿大电台 CBC (也是拍这部剧的合作伙伴之一) 的访谈中她说: So it’s like I sort of open up the spine of the book, reach in between the lines of the pages, and chart some new territory不知道编剧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所以整个改编后的剧情,暗黑的过了头。
比如,这部剧的前四集(我只能看到这里)中不停出现 “pet the mouse” 梗,这里的 mouse 指的是男性生殖器官, pet the mouse 此处意为“性交”。
Anne 不光知道这个表达,还在学校里吃午餐的时候侃侃而谈她听到的 “pet the mouse" 行为中女性所发出的不同呻吟。
不光如此,编剧好像还貌似 “无意” 的,把 Anne 在孤儿院里受到霸凌时的道具安排成一只 mouse 老鼠?
! 除此以外,Anne 在上一个寄样家庭中被鞭笞的时候,她和施暴者的姿势也是非常的具有 “性” 的意味 —— Anne 跪趴在一个砍掉的树墩上,寄养家庭的父亲单膝跪地,在她背后用腰带抽打她的臀部... 等都让我看的十分不舒服。
我并不是对 “性” 这件事情大惊小怪,有不少儿童文学作品都曾经或在 “性” 的边缘试探,并且通过试探,把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不失优雅和美的描述了出来。
而这部剧的改编,则是带着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暗黑、冰冷基调。
编剧似乎在极力推翻原著所想要表达的:生活虽然有各种“转弯” (也就是原文中所说的 bend ),但是持有乐观、韧性、亲友并知足常乐的话,也是能过上美好生活的。
毕竟读者们也不是傻子啊。
任谁有一点(按照 Anne 的话来说) scope of imagination 都应该能想象到,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颠簸流离的生活有多么的凄苦。
书中也并不是没有隐晦的提到,之前的寄宿家庭中并不是什么神仙快乐日子。
甚至包括马瑞拉,在前大半本书中,也是十分的难以取悦,以至于我认为,在作者蒙哥马利的童年生活中,也曾经存在着这样一位严厉、保守、虔诚、不苟言笑的长辈。
这位长辈可能一直不喜欢蒙哥马利,而她在用这本书的方式,软化她的记忆,抚平她曾经因为不讨她喜欢而留下的不快乐。
因为在书中,她不止一次的描写到,Anne 并不知道,严厉的马瑞拉其实已经内心柔软并且十分的喜爱 Anne —— 没有一定的童年未解心结,也不至于这样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其实她是爱你的,她只是不会轻易表达出来而已。
这些我们都懂,但是编剧可能觉得不把伤口割到见骨,观众们就会忘记这里有伤口一样。
编剧不光给 Anne 安排了 PTSD , 还把她绚丽的文学天赋改编成是受虐后的 defense mechanism 防御机制?
我可去你的吧!
我们的 Anne 可不是一个和现实失调、失联的受害者啊!
不仅如此剧中还安排了 Anne 在村里聚会上和在学校中都受到了歧视和霸凌。
又肥又圆的最好朋友戴安娜,在剧中变成了早熟的方脸老管事婆子一样到处和稀泥。
在第四集警告 Anne 不可以染指别的女孩看上的男孩,和女孩们一起吃午餐那里,我差点以为我看的是 Mean girls 《贱女孩》... 当然这部剧让我不爽的不只是这里,包括但不限于男主 Gilbert 的选角失败,老马修骑马奔驰去寻找回孤儿院的 Anne 时被撞头、卖怀表,Anne 在树林中被一个大男孩威胁、差点被打,马修到后来还因为难以忍受心脏问题想要饮弹自尽?!!
这都一套他妈神马??
虽然这部剧的评分蛮高的,我觉得有部分原因是它是 Netflix 出的。
现在仿佛有种 “潮流”:只要是Netflix 出的剧,都是好看的、特别的、有立意的... ... 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和评论认为,这部剧太过成熟、暗黑。
The New Yorker 上有篇文章直接 diss 道 How not to Adapt Anne of Green Gables (Sarah Larson, May 11 2017),指明了这部剧简直就是一部 “如何错误改编《绿屋的安妮》” 这篇文章中作者有句话我觉得说的挺好: A realistic but warmhearted “Anne” could have been made, with these actors and these aesthetics, if its creator had had faith in Montgomery’s narrative and had more clearly seen the power of what’s already there. 但凡编剧对蒙哥马利的原著有多一点的信心,并且能真正读懂里面所蕴含的力量的话;再加上这部剧的选角和服化道具,我们说不定能看到一个从书里走出来的 “绿屋的安妮” 了。
可惜了。
这几天开始二刷anne with an e了,想给大家强推一下这个剧集,这个netflix出产的剧集改编自小说"Anne of the green gables (绿山墙的安妮)“,讲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叫anne的小女孩被一对善良老实的兄妹the cuthbert收养后成长的故事。
剧中加拿大爱德华岛的景色随便截屏都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我觉得,那个年代的人们虽然物质匮乏,没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但是也拥有许多属于那个时代特质的很美好的我很怀念东西,比如说不论多忙每天固定的下午茶时间,从头做起的烘焙(made from scratch),一年一度的county fair,因为没有冰箱所以大家在小溪里冰牛奶,邻里之间都互相认识帮忙,大家上学会拿自己的小黑板练字等等。
所以看着这部剧也更加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和说话的方式,真的很有趣。
当然剧集最吸引我的,还是这个拥有火红色头发的,有着自己有时候有些倔强小脾气和敏感,可是又有那么热烈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的惹人疼爱的小女孩,anne。
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我十几岁时候的影子,那么敏感,那么执拗,那么诗意,这个世间的万物都好像被她戴上了一层火热的滤镜,一切的感情都被扩大了,都被那么深刻的感受到了。
Anne,好像引领我回到了我的十三岁,那个会和好友结下”我们永远不分离“这类海誓山盟的年纪,那个会围着火堆戴着自己编的花环歌颂友谊,跳舞祈祷的年纪,那个会和洒落的樱花树和闪闪发光的湖面打招呼的年纪。
这部剧还有一个非常棒的点就是,它融入了很多男女平等,种族平等,同性关系等等那个时代看起来很超前的话题,把这些话题从少年少女的角度做了很好的诠释和讨论,看着当年这么保守的一个社区变成了现在更加接受不同的文化和声音的样子,就觉得我们人类在过去的一百年后还是有很多进步的。
包括anne小时候作为孤儿的经历带给她的一些创伤和她的resiliency(修复力),都被小演员诠释的真实又感动。
这部剧再次提醒我,不忘初心,赤子之心,希望自己永远可以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去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也希望自己永远不要畏惧去与别人探讨一些看起来很“远大”的话题,因为我的心中一直住着一个小小的anne, 也因为很多真正的变化,就是从这一点一滴开始的。
谢谢你,Anne with an E.
刚刷完第一季,剧里的运镜和画面都很棒啦~就是有些剧情看的挺揪心的,安妮经历了很多,还能一路前行,超级佩服~其他人物也挺喜欢的,马修,玛莉拉,还有她的小伙伴们,让安妮的生活多了很多美好。
第一次那么喜欢一部剧,而且竟然想看原著😌当年为啥没早点看,说不定读后感都好几篇了~~~~~~~~~~~~~~~~~~~~~~~~~~~~~~~~~~~~~~~~~~~~~~~~~~~~~~~~~
完全被塑造的人物打动了,小小安妮充满大大的力量。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安妮,几经收养,经受雇主们的折磨,却勇敢面对生活,在黑暗的成长经历中,她在书籍中汲取力量,乐观生活。
好在命运有了转机,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这对善良的姐弟俩收养了她。
勇敢善良的安妮,努力融入这座小镇的生活,慢慢使周围人消除对她的偏见,更是给绿山墙带来了活力,大家都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女孩。
当命运无法改变,眼前一片黑暗时,书籍给了安妮巨大的力量,从阅读、识字认词到上学,她对未来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和探索热情。
故事也透过安妮,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农村女性力量开始被唤醒,女性开始在生活中争取自己的话语权,逐渐被尊重。
整个拍摄取景很美,不只安妮爱上了绿山墙,我都爱上了。
片头曲也很棒,充满童话气息。
看了剧,我赶紧找来原著去看,再次去感受这个充满魅力的勇敢女孩。
有些剧情和原著不太符,但毕竟是美剧,改剧情可以理解,但第一季大多重要剧情都是符合原著的,第二季完全不走原著了有些伤心。
BTW 吉尔伯特和安妮锁死!
我可以是假的,但他们就是真的。
再说这两人的选角相当好!
他们简直就像是书里跳出来的人物(而且这部剧帅哥之多啊…加拿大那么多好看的小哥哥吗!
{打住!
})吉尔伯特和安妮真的非常符合詹莉的原型了。
吉尔伯特一开始那种幼稚的小男孩,捉弄女生给女孩子取外号,很多幼稚的男孩子都通过激怒对方的方法来引起对方注意。
然后被安妮一块石板砸头之后总算开始安分了。
真的和詹莉非常相似了——五年级的詹姆是怎样的:看见莉莉在周围就表现得像个“小傻瓜”,把头发揉的乱七八糟,不断摆弄着飞贼。
但后来“詹姆的脑子就不那么膨胀了”(小天狼星语)他成为了一个真正成熟稳重的男人,一个勇敢地投身于正义,跟伏地魔对抗的人。
两个人在原著中,就是自从课堂风波之后就再也不说话,还成为竞争对手,最终两学霸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女王学院。
[啧啧啧]吉尔伯特在这期间道歉了几次都被安妮无情拒绝了(最终还是和好了呀,主要是这两人变化都挺大的——他们都成为了更好的人:安妮不再是那个只会沉迷于幻想、脾气差的女孩,相反越读到后面就越觉得她情商高,优秀而耀眼。
吉尔伯特当然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后来两人和解后,还一起去读大学,最终成了夫妻。
真香定律:“我一辈子也不会原谅吉尔伯特的!
”“我不想要钻石首饰和大别墅,我只要你。
”一个我喜欢的太太,她在文中写到:爱是牺牲。
是的,没有一个词比牺牲更适合形容爱了。
牺牲理想,牺牲时间,牺牲原先的生活轨迹。
吉尔伯特和安妮,他们都因为对方而改变,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更好的人,这是他们之间的爱情中我最欣赏的地方,他们绝对是天作之合。
顺便一提,《绿山墙的安妮》中,故事只讲到他们都决定留下来教书就结束了,再往后应该继续读《安维利镇的安妮》《小岛上的安妮》《白杨山庄的安妮》《梦中小屋的安妮》事实上安妮和吉尔伯特在《梦中小屋的安妮》中才终成眷属。
名著推荐往往只推绿山墙,显然只是考虑作品名气而没有考虑故事完整性。
大家都应该读《绿山墙的安妮》,我难以想象人生中缺少这样有爱的作品会是怎样的。
虽然和原创相比变动很大,但安妮丰富的想象力,教科书般的口语表达,流畅自然的情感变化,都把我十足的带入戏中。
每次看到她说起来停不下的样子,每次看到她想要讨好别人却屡屡出错的样子,就替她伤心,为她也为自己哭过好几次了。
书中对安妮的描写 “帽子下一直拖到后背的是两条粗粗的红发辫子。
她的脸又小、又白、又瘦,布满雀斑;嘴巴很大,眼睛也是;一双眼睛在某些眼神和状态下看上去是绿色的,而在另外一些眼神和状态下又是灰色的。
” “我太瘦了,是吗?
我身上一点肉都没有。
我真的喜欢想象自己长得漂漂亮亮、胖乎乎的,胳膊肘浅浅地凹下去。
”
剧中安妮 不禁想到当初那个以为只要主动和别人接触,说话面带微笑,就会交到朋友的单纯愚蠢的我。
主动迎合别人,得到的都是白眼,为什么,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一个丑小鸭就应该躲在角落里看别人在搭建的舞台上优雅表演。
喜欢看书有什么用,就算你为了一本书彻夜难眠,也不如一个美女几分钟的摆拍。
当然这有些负能量,其实这也算一种成长吧,也不算特别残酷,可能因为自己当时真的不太会说话,土里土气,成绩不好,又黄又胖。
她是一个特别的女孩,从小生活在孤儿院,没有人告诉她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她喜欢看书,喜欢说复杂感性的话。
瘦小红发满脸雀斑。
这三点都使她与别人格格不入。
但幸好戴安娜欣赏安妮的才华,幸好安妮一直善良,幸好安妮能让大家看到她的价值。
幸好卡斯伯特一家看到了安妮的特别。
安妮情感的切换简直无缝衔接,前一秒兴致勃勃地讲着一件事,后一秒马上黑脸,不是恐惧就是气愤,然后时间静止,安妮情感无处排泄,最后跑出去痛哭。
我喜欢这样的安妮,会善待人但也有自己的个性。
最后谈一下自己最爱的情节,当然是吉尔伯特,好帅好帅好帅,尤其是葬礼的那一集。
原来不是所有地方的雪都像我们这里,因为化得快,所以踩上去会粘上妮。
那里的雪,踩上去,粘在裤腿上,一抖,就会坠落,干干净净。
好想和男朋友去冰岛踩雪。
第二季还是会这么虐吧,现在真心想第二季赶快出,赶快出,赶快出吧。
有些人讨厌剧中的安妮,可我喜欢并且怜惜。
剧中的安妮也是让很多人都讨厌的角色,也许导演达到目的了吧
持续偷瞄后,鼓起勇气但仍害羞地看向安妮
被戳到痛处后冷酷的大少爷
内心痛苦也假装坦然
This film istotally suitable for me.How adorable anna can express herself so confident and enthusiasm.Gilbert is so handsome that i can't move my eye off him. Matthew used his silent love to warm the heart of anna.Marianne seems to be strict and serious,but warm in heart.The film is not only about the girl's growth,i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school education,school bullying.
小学时看过《绿屋的安妮》,特别喜欢,记得是在黄金书屋买的,星期六,去二姑家,在他们家楼上一口气看了快一半。
如果不是真的喜欢,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呢?
我还记得插图里长大了当了老师的安妮,落落大方,有一丝落日余晖照在她身上。
今天突然想到应该有电影吧,搜了一下原来有这部剧。
一集还没看完迫不及待写影评了。
真的好棒!
画面就很治愈,还原了乡村的美景。
那个说名字希望Ann加e发音的情节我还历历在目。
我想我小时候那么喜欢安妮,可能也有多多少少和她有点像的原因,红头发,有些雀斑,给喜欢的风景取名字,幻想自己是个公主,希望长大可以漂亮,希望自己特别,希望自己聪明… 安妮的性格可圈可点的太多了。
勤劳勇敢,乐观善良,小时候受过那么多欺辱她还是喜欢花朵、诗词;一直拥有期待;觉得自己不能被领养了,她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做家务争取表现自己;被别人嘲笑红头发雀斑瘦弱,当即反驳,毫不示弱。
二十多岁的我看到这里也对她的勇气感到敬佩;她意识到这样会使家人丢面子后就主动道歉,并仍然说明嘲笑别人外貌是不对的。
小小年纪就能拥有这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真的很不容易。
值得的话,这部剧以后可能会反复看了。
这女主…… 真的非常讨人厌…… 我没看过原著,已经看不下去了。
虽然已经忘记了年少时走过的沙滩 但再次经过时 你依然会被那些精美绝伦的贝壳迷了眼 它们还在那 熠熠生辉 绝不会因为岁月而削减了光芒 那是你梦中的沙滩
这么珍惜这户人家还这么让人讨厌,就不能拿出在别人家的乖劲儿和能干劲儿吗不合常理。
没看过原著,很喜欢这个,据说是绝命毒师的编剧,被看过原著的人们批评为太“黑暗”。结尾一下子把心吊到了嗓子眼儿。虽然有个貌似无所不能的话痨女主,但顽固养母话旱养父以及帅准男友,打酱油的小帮手等人物,都很可爱。本剧可以延展出去的东西太多了,原作者写了无数续集,拍几季绝对没问题,跟。
可以打零分不?原著党不推荐!简直五雷轰顶!硬加进去一堆政治正确女权主义和lgbt的内容都让人烦死,但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居然把安妮塑造成一个咋咋唬唬、满嘴跑火车、谎话张口就来的小孩,原著里玛丽拉最称赞安妮的优点就是她从不说谎!一个十岁的孤儿院出生的孩子,如果不本性善良正直,心眼越多越是得不到别人信任和好感的好吧?!
不是很喜欢改编,我就是想看一个温馨简单的成长故事,你给我搞这么多drama干嘛
第一集刚看完 我的眼泪没停过。我需要治愈。。。。
主角这种人设真的是深井冰,编剧的人格很明显没发展成熟,还沉湎于刻板的对人的想象。
加拿大乡村风光太养眼,主要人物个性太亮眼。美中不足的是强行安排英雄救难、矛盾草草和解。
安妮很倔强,很有生命力!第一季结尾居然是坏人来家里了。很担忧啊!
安妮演技太浮夸了。。
田园女权
我不懂安妮一开始为什么排挤帮工杰瑞明明大家都是可怜人,可能是害怕他的存在让安妮失去价值,可是在第二季代替回信被发现那里,杰瑞善意的关心她,她却朝着杰瑞大吼那一刻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剧里的安妮表现的好像有狂躁病,情绪不稳定。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分
生命力
啊啊啊红发多好看呐啊啊啊小妹妹你多漂亮啊
非常好的剧,但就是对我这个人来说美景吸引力大于内容上
39.網飛會員快到期隨便找來看的XD
小女孩的表演痕迹一定程度玷污了原著的纯真美好~
经典著作,数次翻拍。
前面几集真的是从头哭到尾,觉得这个女孩经历这么苦的日子还能如此真诚乐观的对待生活让人十分感动。但后面对人物的塑造就好奇怪,在一季里面想展现太多的故事,结尾也停在一个尴尬的地方,没什么看第二季的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