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很好,但是拍的差了点,剧本的深化程度不够。
感觉用了曹云金是个失误,怎么看怎么像说相声,他演技实在不行。
刘佩琦的演技没得说。
剧情设置有点假,感觉编剧没走心,还有就是最后火龙那一段,一个百年酒窖点燃后比加油站着火还厉害,不太真实,而且点燃个酒窖也不用麦大人在酒窖里放火还出不来吧。
其实,我感觉这种弘扬我们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英雄的电影还是拍的更真实一些比较好,投入应该更大一些,不要总是那种没内容的商业片投资大,却没什么内容。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中国史实电影。
给你们讲一段剧情:首先曹云金与壮族女孩在打仗前夜自己决定洞房,洞房还设在了酒窖,当时我没想明白为啥洞房要在酒窖,还以为是个习俗,后来发现我太年轻了。
接着开始打仗,打起来是炮弹不要钱似的放,机关枪(你没看错就是机关枪还是重机枪)哒哒哒哒一场战争就没停过,比抗日神剧的火力猛多了,让我一度以为这场战争发生在二战时期,白刃战只有非常少的一小段镜头,还是在最后法军拿着枪冲上了清军阵地后,居然默契的没人开抢了,开始和青年军拼刺刀。
然后晚上休战,曹云景犯军法,自杀了,自杀时跟他爹说“我做鬼来帮你打仗”我以为他就是喊喊,没想到他是认真的,因为紧接着第二天白天正在打仗时 统帅居然睡着了,然后大白天还看到了他死去的儿子曹云金的鬼魂,鬼跟他说,我跟你儿媳妇打炮的地方有个酒窖,你把它烧了能够退敌。
我以为他就是说说,毕竟酒窖怎么能烧死敌人,后来发现我太年轻了,一队官兵来到酒窖准备放火,这里还有段感情戏,好想放火的人会被烧死,他们在生离死别,而我强忍着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烧个酒窖会死人,后来发现这个酒窖点燃跟煤气爆炸一样,不光炸死放火的人,还把山炸漏了,然后整个山跟火山喷发一样喷烧着的酒,法军远远看到大喊:快看!
火龙!
然后这条火龙嗖的就烧到了几千米之外的法军阵地,把法军烧的大败,清军大胜!
这也是这个电影之所以叫《龙之战》的原因,编剧扣题能力还是没得说的。
难得一见的良心作!
尊重历史事实,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却也荡气回肠,气壮山河!
演员表演到位,诠释形象饱满,推荐认真看看,因为认真看了才具有发言权!
背景基于中法战争的镇南关大捷,老将军冯子材老当益壮,治军严明,用兵如神!
法军拥有强大的炮火,装备力量悬殊,因此冯军需调动一切力量,严密布阵,合理攻守。
整部电影看下来如行云流水,无一丝喘息机会,犹如身临其境,直至播放结束方才如梦初醒,不禁感叹!
除了曹云金和罗云琦,其他演技全部在线,为数不多反应清朝战争的片子,不虚夸,不浮躁,这是罗云琦的角色让我觉得多余又无聊,满屏都是大胸大屁股,特意去搜索了下,居然没有一张图片和剧中的身材相仿,也是醉了,曹云金全程面无表情,还是请曹老师好好的去说相声,赞我刘佩琦老师,把一位爱国英勇,刚正不阿的老英雄演的惟妙惟肖,这是唯一让我能看下去的理由,为刘佩琦老师向大家推荐,尾声的火龙凸显五毛特效,请忽略
本片只值一星,这是当下国内电影工业水平的体现,充满了煽情和政治正确,还有熟悉的强行感情戏,战斗连械斗都算不上,战场地形也没有还原。
不过还是给了四星。
一星给题材,少有的近代史,中法战争。
一星给历史上的冯子材。
一星给导演没有拍成神剧。
当下环境,中法战争是冷门。
大多数人对镇南关大捷的印象只有历史课本上的“不败而败”。
当时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二十年,同时也是欧美二次工业革命,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
中外军事技术的差距反而比鸦片战争时代大了,不仅对二十年前镇压太平天国的淮军是如此,对冯子材部更是如此。
法军海军总吨位50万吨,仅仅靠一万多吨的力量就取得了南海的制海权,在马尾海战全歼了福建水师。
技术代差,仗怎么打。
这个问题,是近代一百年中国人始终面对的问题。
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军队均没有远离海岸线深入内地。
技术优势还没能抵消自然的限制,即使到了今天,在阿富汗同样如此。
清军毫不意外的在交通方便的河内平原战败了,可是法军优势的地理极限在哪,谁都没底。
事后诸葛亮的看,群山环绕的中越边境地区限制了法军的火炮,浓雾和陌生的环境抵消了法军的侦察优势。
此消彼长,冯子材抓住胜机,利用工事把法军拖入近战肉搏。
这是近代中国对西方军队第一次胜利。
影片中袭击法军运输队的情节使虚构的,因为黑旗军在云南老街方向。
至于火龙更是扯。
战争是客观的,胜利来自冯子材应对得当,也来自将士的血战和法国人的失误。
法军主力迂回结果因为大雾迷路掉头返回浪费了五个小时,法国将军误判迂回成功,又送掉了正面的法军。
法将生于虎门销烟的那一年,此时45岁,是参加过普法战争的老将。
法军两千多人参战,其中约一千人10门炮参与了进攻,一个阿尔及利亚营四百多人,一个法国人的营四百多人,一个外籍军团营,法国人阵亡七十多人,伤亡近三百人。
从这个伤亡比例估计法军全军应该损失过半,被击溃。
普法战争后法国有主张殖民扩张的亲德派,和主张复仇的仇德派。
本次战败使亲德派内阁下台,清政府也见好就收。
不过这并不代表清政府知晓法国国情,仅仅是一味主和歪打正着。
总之,阴差阳错下顺利结束了中法战争,洋务派的裱糊又混了十年。
到这里,历史背景就说完了。
鸦片战争三个甲子后的今天,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首往事,难道中体西用真的错了吗?
唐朝吸收龟兹乐也是中体外用。
洋务派的“西用”不过是学了些皮毛点缀一下。
后面却转向彻底否定中体,否定汉字、音乐、民俗、宗教,一切的一切。
人,总是不珍惜所拥有的,也总是喜欢按已有模式解决问题,从而逃避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我们逃避虽久,最终却还是要面对,那就是真正的西用是什么,或者说,西方靠什么取得并保持技术优势?
思考是今天的奢侈品。
政治立场入脑,即使立场相反的双方,得出的结论都是同样愚蠢。
鼓吹西方文明开化、主和派理所当然的,和相信应该为失败背锅的仅仅是清政府主和派的,在网络舆论上都为数不少。
即使如此,虽然不敢说冯将军能流芳百世,但是只要中国独立存在,冯将军在镇南关的功绩就不会被忘记。
片子的战争戏和刘佩琦的表演其实还不错,但是自以为是的亮点恰恰是败笔所在。
1.冯子材单挑黑人军官。
冯子材是运筹帷幄的统帅,可能会亲临前线冲锋,但不会弱智到和一个黑人底层军官决斗吧。
2.冯子材阵前斩子。
如果说冯子材单挑黑人决斗侮辱了冯子材的智商,那么他的儿子私放逃兵就侮辱了他儿子的智商和人品。
3.酒窖烧出火龙。
哪怕这是龙之战片名的由来,这又侮辱了观众的智商。
多少酒什么酒才能和火山喷发的岩浆一样在山上流淌成河?
4.阮月为什么不愿陪法军将领回法国?
能不能给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想看一部血战台儿庄这样写实凝重的战争片,看到的却是一部华而不实迎合市场的动作片,可惜了好题材!
《龙之战》,燃起每一个观众的心影片立足于镇南关大捷,讲述了老将冯子材的英雄壮举,作为主演,刘佩琦的塑造也是有血有肉,很有老将出马的风范。
对于战争场面的描述,影片做到了有点有面,呈现了战争的惨烈和战士的勇敢。
对于情节的衔接和人物情感,处理得相对而言简单些。
最后的结尾,硬生生地拔高了主旨,意在燃起每一个观众的心,却有些过了。
比较有气势的爱国主义片子,刘佩琦饰演的冯子材老将军非常到位啊,只可惜让曹云金演他儿子太败笔了,四颗星上不去多半是因为他,这么严肃的题材,曹云金怎么说出来都显得不那么严肃,太不好了。
镇南关大捷,凉山取胜,在这么落后的条件下,在朝廷腐败无能勾心斗角的大背景下,由衷的非常敬佩像冯老将军这样的真正的爱国英雄。
,黑旗军曾大战于台湾抗击倭奴,黑旗军萃军挺近镇南关抗法,这一切证明他们是真正的大英雄真汉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性男儿。
所谓的靼子大清朝当然会辜负像冯老将军这样的爱国将领了,因为慈禧和其朝中重臣除了弄权,勾心斗角,腐败无能,割地赔款还他妈会什么,冯子材老将军在他们眼里就像根刺扎进他们眼里一样,属于另类啊,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人民、民族的榜样,历史会记住他的丰功伟绩,使其伟大,同时也会记录慈禧这狗逼会如何遗臭万年,不得好死。
再加一句:慈禧就是史上最大的狗逼艹出来的杂种串子,祸国殃民,蛮横专权,割地赔款,劳民伤财,把国家真正变成了地狱。
这样的狗卵子逼就该让万狗糟蹋致死,死了再让倭寇矮懶子奸尸,最后和倭寇矮懶子天皇一块烧成渣子做成屎盆子供人拉屎用,真是越说越气了。
要不是这逼,中国能这么屈辱么。
看这部电影,就想到之前的《冯梦龙传奇》。
不过《冯梦龙传奇》名曰传奇,自然有大量的虚构和拔高。
至于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屈辱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对列强的胜利,所以只要是读过历史教材的,都记得这个人。
电影到底还原多少都不重要,关键的是这毕竟是真人真事为基础,何况镇南关大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电影应该说从内在外在因素详细地让我们理解了胜利来之不易,也可以看出冯子材这个老将的不凡之处,与《冯梦龙传奇》相应,一文一武,一虚一实,同样传递着政府官员的正能量。
而我看到的是一个问题,一个之前应该有人提过并且尝试回答的问题:清朝,外国列强入侵中华,来犯敌人毕竟是千里迢迢,人数有限。
而中华怎么说也有几亿人口,即使武器装备再差,也是列强子弹炮弹耗光了也杀不绝的,何况还有山川地利。
当年看《火烧圆明园》,看到僧格林沁的八旗军,只是凭着旗兵弓箭去对抗八国联军的火炮和枪弹,尽管没有一个后退逃跑,但是结果全军覆没,而且没有伤到八国联军分毫。
那时候想到的是,为什么要到平原决战,为什么要一个劲地正面冲锋?
似乎只是战术的问题而已。
然后看到《龙之战》就明白了。
清王朝的军队不少,但是大家都把自己的军队当作“基业”,不愿轻易送上战场,不舍得军队,更不要说官员自己的性命了?
在临敌之时,依然想到的是“彼此”,对于冯子材的军队粮饷加以克扣,从中谋利。
所以,从官员的问题出发,关键是缺少“无欲则刚”的根底。
冯子材,不满法军屠戮百姓(法军的意思就是要杀鸡儆猴,通过杀戮,打击中国人的抵抗意志,要把我们打怕了),上书朝廷,表明心志,不求功名,一心求决死。
当然,冯子材作为老将,不是个鲁莽的傻子。
他不只是牺牲儿子,牺牲功名,更是耗尽体力心志。
首先,他懂得军心,虽然年老但是凭借一身好武艺,他亲手杀了法军的黑人上尉,让百姓和军队知道洋人不是钢筋铁骨无法伤害,告诉大家洋人也是人,能伤能杀;其次,他懂得官场,他一开始就将破敌的功劳送给上司,换的上司的支持;再次,他懂得战略,不搞孤军作战,而是与黑虎军互为犄角,让敌人腹背受敌;复次,他懂得裁决,官员贪墨军队的粮饷,他立马斩杀,不留情面,同样地儿子纵容兄弟当逃兵被发现,他当场就让儿子自杀谢罪;最后他懂得战术,利用地理和轻兵,毁坏敌人弹药和粮食,运用游击战术,对敌人搞突袭,更利用近身优势,先避敌锋芒,待敌人近前才与之搏杀。
所以,冯子材的胜利不仅鲜明而且清晰。
虽然,现在我们的军事实力当年可比,但是作为软实力,尤其是战将官员的品质才能,才是战之必胜的重点。
18.2.21
很传奇的题材,运用却不好。
前面的内容还算可以,一直到夜袭法军,都算是比较尊重历史(《清史稿·冯子材传》中确实记载镇南关大捷之前有一次夜战"宵搏敌垒,斩虏多",当然电影里的方式简直是武侠片么)。
然后突然就跳脱了,水攻敌船,儿戏一般,冯子材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能用这种《水浒》里的桥段去打仗?
然后辕门斩子、儿媳截粮、酒窖爆炸……这都哪儿对哪儿啊?!
真实的历史比这激烈得多,"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
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
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
"这才击败了法军,哪里用得着什么火龙。
编剧显然对这段历史没有认真的推敲,还总想搞得传奇点儿。
两个女角纯粹多余,无论清军还是法军,都不可能在军中养着女人,更别说让女人上阵、出使了,那可真是自打嘴巴。
曹云金就别说了,这也算是他在努力,不过看着真的很出戏。
刘佩琦一个人顶起了整部戏,修庆也不错。
别的人就算了。
法国人都是龙套,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刘佩琦看的~超喜欢他~
晚清名将冯子材 七旬仍击溃法军的故事。农业国和工业国的战争,惨烈可想而知。《龙之战》的名字 显然比字面意思更有寓意,既指冯子材从龙临镇一役开始反击,也指泛指了龙的传人的精神。前半段拍得很好。尤其是冯子材在龙林镇生擒北非雇佣军之后 当众与他单挑对峙,冯子材并非好斗逞勇之人,他在想的是 就算不能完胜蛮夷 哪怕只是伤夷七分,那么民众就不会再觉得洋人并非神魁、我大清子民亦可抵御。年近七旬的冯子材负伤 但依旧克敌制胜,想起了昨晚看的《八佰》里何香凝的那句:「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最后,反转击退法军未免也太玄学,居然是引爆了壮民的数千坦藏酒之后引发了龙形山火…… 不难看出,其实是想要强行点题龙之战,但这个骚操作实在太减分了。最后一幕,中国版图从海棠叶变为雄鸡,真的看得让人唏嘘。
那个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仗打得不仅残酷,还窝囊。
那兔为龙之战做的预告片挺好看
可以的。爱国主义题材要建立在真实的事件之上,虽然有些过于矫情,但是总体来说很客观,刘佩琦老师可以的!
除开电视剧般的画质,不知所云的片名,故事确实不错,很扎实,看完之后想要去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人物。
CCTV6看到的,没想到2019第一部居然是这个,哈哈哈,还不错的,看得又翻回去看了历史书,希望中国电影加油!
烂片,西部电影播的烂片
假脸大胸妹子一出场,全场倒吸一口冷气,拒绝被拙劣的直男癌审美绑架,导演请扪心自问这么做对得起老戏骨刘佩琦?
自《大明劫》后好久没看到满意的历史题材国产电影。老将军实在不易,朝廷guan场f败,淮军只想保存实力。只能靠着老上级老部下,带着两个儿子和以前壮族世交,苦心经营。农业国与工业国的代差在战争中就是惨烈二字,炮兵被法国大炮秒秒钟压制摧毁,唯有近距离肉搏。安南被阮月放走有些牵强。悲壮的火龙有些理想化。一声叹息……这个古老的国度只能靠民z脊梁勉励撑起部分希望。《国土》成龙
不咸不淡
有点无面,电影大忌。
就是你小子在油管有七个版本共计2022+562+640+39=3263万次观看是吧🫡🫡
三颗星都是刘老师的嘿嘿
清末少有的胜利:电影清晰的展现了战争胜败的因素,将、兵、钱粮、援护、后台、大局、政局、兵器、地形、天气、工事、供给、士气、恐惧、情报…一场战争,条件多是限制,有几个点可为:当权者的支持,同僚的一气,鼓振的士气…PS.电影频道出品了一些模糊旋律的抗战片,这个转向有意思,而电影也很好看
在大陆就挺不错了,虽然剧情的细节有的很傻。我最喜欢的是他们管理作战的情节,以前大陆拍电影从没提过。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记述优异管理者的电影。
军服装备等细节很考究。
国产片一直具来的缺点。
近期的国产古装战争片是有进步的,剧本往往牵扯官场暗渠,源于省成本但也利用了中国的人际学维持可看性,本片还有些儿女情长,好歹契合了战役进度(但女一最后下落非常莫名其妙)。水下摄影、武器、爆炸(包含CG)等元素表现在及格以上。67岁冯子材动作设定不合适,涂黑的假黑人凑数,最后龙火非常扯淡
西陲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