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
متر 200,200 Meters,瞒天过界(台)
导演:安敏·纳耶费
主演:阿里·苏莱曼,安娜·乌特伯格,莫塔兹·马希斯,Lana Zreik,Gassan Abbas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土耳其,瑞典,约旦语言: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巴勒斯坦人穆斯塔法和他的妻子儿女住在隔离墙的两边,距离只有短短的二百米。迟迟拿不到工作许可的穆斯塔法只能等待亲人定期来访而无法履行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一天当听说儿子出了意外,穆斯塔法决定以走私的方式铤而走险;然而与一位喜欢拍纪录片的德国女孩等人的相遇却在悄然改变着穆斯塔法的内心。详细 >
补标 看过忘记了,只记得那边的人都会好几种语言,为了生活哎
真实
上影节错过的
蛮不错的片子!意犹未尽!字幕已完成,转战下一个~
当West Bank的父亲在自家阳台上亮起彩灯那一刻,由衷的感到温暖快乐,仿佛隔着隔离墙,也能共享团圆之乐,物理的隔离终极不能隔断亲人间的连接,男人的妈妈说的那些杂物大概都是从地道偷运进去的,也正是母子间的会心一笑就是对冰冷绵延的隔离墙最大的戏弄。此时,巴以冲突升级,几千条生命就此结束,他们可能有各种信仰和倾向,可是他们都有亲人和朋友,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有着普世的道德观,都是一些“好人”杀死另一些“好人”,一边的爸爸仇恨另一边的爸爸,一边的儿子憎恨另一边的儿子。不管世界乱成什么样,关注自己,保护家人。
“平衡是一种艺术” 没拍出牵绊感与紧张感,平平无奇,就跟我的这次上影节之旅一样。24th SIFF最后一部。
细节里有很多没看懂的情绪找一些纪录片补补背景知识先SIFF 2021.6.20
@2021-06-20 21:32:41
又是处女作?牛蛙,完成度很高 @2021SIFF UA梅龙镇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边境,拒绝申请以色列身份的爸爸每天隔着200米的围墙向另一边的母子互道晚安。向往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但因为宗教信仰像他这样固执的巴勒斯坦人不是少数,而当亲情在那端呼唤,他还是毅然放下了成见,顺利完成了这“短短”一天的旅途。在SIFF其他影片的衬托下的确质量还可以,但电影节过去后观看,影片还是比较普通的。
飞机上看的。有点混乱。
这次又回到了巴以问题人为建立的高墙(8米)把一座城生生分割成两部分 也隔开了一家人 直线距离却只有200米为了见面 没有证件 不得不用上各种方法像是跟着主角走了一遍巴以的偷渡路 在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英语之间努力分辨电影节的片子就目前为止 我看的质量都很高
2021siff第十一部:成熟且流畅的叙事,配乐与一些类似留白的画面相得益彰;一群人在路上的偶然相聚,个体、整体的冲突聚焦
儿子被骂西岸小混蛋却帮不了,家距住处只有两百米却过不去。应该像一位父亲搬去以色列和家人团聚,还是如一个儿子留在巴勒斯坦坚守土地。偷渡的路上,没人在意他的至亲遭遇车祸,只在意她的镜头拍到扯下的国旗。不在意谁在后备箱憋闷致死,只在意谁在高墙上扔下绳缆。约旦河两岸只有彩灯的光可以通行。
竟然还挺好看的!简简单单的!
因为对背景了解不深 只有大概的了解 所以感触上还好 有几个过检查站的环节确实让人揪心和气氛紧张 / 感谢小程看完电影后给我讲述了一些巴以冲突的背景 愿世界和平
配乐蛮好,也许是换了坚果j10s后的音效改善。。。
又是一部讲巴以冲突隔阂的电影,居然盲买到了两部巴勒斯坦电影。这部叙述流畅许多,也对隔阂的感觉更深刻一点。年轻人拉米为了生计不惜偷渡打工甚至摔断了腿,他的故事我也挺感兴趣的。反而是女记者一对很莫名其妙。
蛮有意思的,通过电影更感情理解了巴以冲突现状。200米,一个家,两个国。
非常特殊环境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