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的女人
La mujer sin cabeza,无头女(港),失忆薇若妮卡(台),无头的妇女,无头的女性,The Headless Woman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玛莉亚·奥内托,Claudia Cantero,伊娜丝·艾芙隆,凯撒·博尔东,Daniel Genoud,Guillermo Arengo,María Vaner,Alicia Muxo,Pía Uribelarrea,Sebastián Montagna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8
简介:人过中年的牙科医生维洛妮卡(María Onetto 玛丽娅·奥内托 饰)事业有成,衣食无忧,过着轻松自在的中产阶级生活。某天,她在驱车返家途中撞到不明物体。汽车没有停下,而是径直开走。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维洛妮卡不断遭受良心的谴责,她试图让别人和自己相信那天桌在汽车上的是一只狗。随着时间推移,维洛妮卡再也无法承..详细 >
还是马特尔那味。视觉思路极其清晰:浅焦和车窗作为割裂了女主与外界的手段,也同时隐喻为白人与当地人,年轻与老年之间的割裂。一系列事件与隐喻通过女主绑在一起,失焦叙事但仍有凝聚力。最后女主真正消失了。殖民者才是池子中的海龟,即使看得晕晕的也仍然迷人。(马特尔全部补完,感觉最迷人的还是圣女)
也不知道发没发生,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也不知道何去何从,headless
#BFI 长评-完不成的宴会。故事把阶级问题赤裸的摆到台面上,我们“跟随并注视”着女主,来感受并给她带去“他人即地狱”之感,视觉整体呈现出的效果是极其契合主题的,看似那一切相关的事物都是“他人”,但我认为影片中的“他人”更像是观众,由两种镜头为女主构建的地狱。固定镜头带来的受困的效果,而摇镜头则带来极强的凝视感,看着她彷徨无助遭受折磨。长镜头带来的空间连续性让我们体会着她的苦痛但大量中断叙事的剪辑则带我们体会她那极度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光影上女主在出事后基本就没有“见”过太阳。非常喜欢1. 查房间戏,没有开过的房间不光是现实意义更仿佛让女主找到了一个缺口,潜意识逃避责任的出路,那一切不曾发生。2. 撞人戏,越过脸颊我们可以看到玻璃上留有小孩的脏手印,仿佛视觉化了被撞的“小孩”从而强化了罪恶。
开场的车祸造成了失序,影像上体现为以撞击为中心的跳轴(右侧——左侧),同时也分割了中产阶级的创伤时刻与日常生活,右侧的车内镜头每次出现都伴随着对于真相的,对于自我(历史)罪孽的发现,在这个层面上,撞到的是狗或是人已经没有区别。另一层面,Vero的“认罪”同时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作为一个一切都任由他人摆布,如笼中鸟一般的女性形象,自毁似乎是摧毁现有秩序的唯一方案。空间被精细的设计分割,人物都被空间本身压迫、囚禁,这种抗争最终消融在模糊的人流之中。
这是第一部让我看睡着的悬疑片,我看完需要去看导演英文采访和影评人解读的片子,导演想拍女主自我谴责+悬疑的故事,但是没把故事讲明白前就开始输入女主各种自我意识流烦恼。影评人类比了希区柯克的《迷魂计》,导演确实想学希区柯克麦格分表现手法,可惜第一要务把故事给观众讲明白都没做到。
5分。表达没有重点,剧情过于平淡,演员也没有特色。
刀锋是暧昧的,象征是模糊的。无头是千头万绪,女人是笼中困兽第一次看这种象征电影,非常喜欢,期待一下以后得《再见菲律宾》92/100
影片将马特尔的导演才华完全展露了出来,主题、调性、氛围、叙事、节奏都拿捏地很好,作者味儿十足。另外,马特尔的影片一定程度上终结了上世纪末期拉美电影魔幻现实主义的方法论,拒绝任何浪漫化的文化表述。
“撞击”只是一种haunted,或者说是一种并不优雅的evoke,它“闯入”中产阶级的日常之中
概念型电影,无序和混乱的情节,错综复杂的细节和人物出场时间会让人几乎摸不到头脑.但在最后会给观众泼一盆凉水
致命缓慢的87分钟,沉闷冗长到让我怀疑我是不是在看一部187分钟的片子?看完后的第一观感居然是想爆粗口,那么也不必要再评论什么狗屁剧情了,25年看过的第一烂片差不多可以提前锁定了。
08戛纳竞赛单元
±0.5,Waiting for ZAMA.
看的我很窒息 但有些许神迹
找不到外挂中字 强迫看的英文内嵌 感觉女主的记忆混淆还是有人在替她销毁证据 没字幕看不太懂
各种机位的摆放,疏离感的构图摄影,还有电影之间的互文,不需要多少言语便可表现出人物矛盾的内心。总而言之卢奎西亚最好的影片。
开篇事件的结构作用不言而喻,更重要的题眼则是将车祸瞬间的情绪提炼出来,其后各种大量的画外空间穿插构筑成的生活,极其逼近复刻物质现实的渐近线,在里面填充的就是那个意外对人状态延展的极致拉伸。
挺好的 正如短评里说 是听觉的电影 (更加)潮湿的阿根廷西语 粘滞的声音和镜头 Martel真是把“沼泽”用的出神入化 困困的
这景别卡的
没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