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这或许就是习武之人的至高信条吧,对封于修来说便是如此。
从热爱到痴迷,封于修沉迷在武林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更希望通过武功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然而,封于修面对的对手则是夏侯武,一位真正的武者。
这场巅峰对决,与其说是强者的对抗,不如说是封于修与自己的一战。
影片设定在现代都市中,甄子丹饰演的夏侯武,曾是佛山武馆合一门的弟子,因一次比武失手打死对手而入狱。
三年后,一宗离奇车祸引发了他的注意,他推断这背后隐藏着一场针对武林高手的猎杀行动。
与此同时,王宝强饰演的封于修,一个对武术痴迷到近乎疯狂的反派角色,四处挑战并杀害隐于闹市的高手。
两人的命运因此交织在一起,最终迎来了一场终极对决。
作为一部动作片,影片的动作设计非常精良。
甄子丹将自己对武术的理解和多年动作片经验融入其中,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将这种复杂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每一次近身搏击、每一处辗转腾挪都刚劲有力、气势非凡,让人目不暇接。
使得每一场打斗都极具观赏性。
王宝强的表现也让人惊喜,他成功塑造了一个为武痴迷,甚至不惜走上极端的角色。
在封于修的眼中没有对错,只有对武学的极致追求和对胜利的渴望。
他的动作迅猛而狠辣,眼神中透露出的疯狂让人不寒而栗。
每一招每一式都经过精心编排,不仅展示了武术的美感,还强调了实战中的实用性和力量感。
无论是拳拳到肉的近身搏击,还是刀光剑影的冷兵器对决,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肾上腺素的飙升。
导演巧妙地将传统武术与现代动作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打斗风格。
最后一场公路打戏,甄子丹对阵王宝强,打得更是火爆刺激。
这场大战经过前面打戏的层层铺垫和渲染,更加引人入胜。
除了精彩的武术对决外,影片还深入探讨了武术和武者的精神世界。
封于修为了武学走上歧途,而夏侯武则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后,重新找回了作为武术家的责任和担当。
他们之间的对决,不仅仅是肉体上的较量,更是精神上的碰撞。
夏侯武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对武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封于修则因为对武术的痴迷而走上了不归路。
影片试图传达一个信息,即真正的武林并不在于个人的争强好胜,而是在于内心的修为和社会的责任。
这种深层次的主题探讨,使得这部动作片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刺激,而是有了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
回到主题中去,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这是习武之人难以逾越的心路历程,一旦跨过,无论是高下还是生死,都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分享一下我的想法观点,有过渡解读之嫌,不喜勿骂。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功夫是杀人技巧。
’不断强调这一观点,并且身体力行的封于修(王宝强饰)在片尾死在一个不会武功的警察身上,三枪...“砰!
”“砰!
”“砰!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以上是我的笑声。
不能怪我啊,这实在是一个大讽刺。
一个磨练杀人技巧的人,追求最强杀人技巧的人,死在了不会杀人技巧的人的枪下?!
这不好笑吗?
你花十年的时间挖一个坑,然后一个在蓝翔的学生用挖掘机拿一周的时间挖了一个和你一样大的坑...物极必反,悲剧的极致就变成了喜剧。
封于修是一个武痴,他觉得武功是杀人技巧,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明白,原来枪才是真正的杀人利器。
封于修更像是一个代表,是那些拥有‘武功就是拿来杀人,伤人’这种想法的人的代表。
有不少人总是觉得中国功夫没有杀伤力,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我觉得这种思想的潜台词是:中国功夫不能杀人伤人。
那我又问:有什么事非要用功夫杀人,伤人来解决?
就算有这种事,你为什么不用枪?
实在不行学学化学,下毒也成啊。
说到这有人会反驳我说:“不一定拿来杀人伤人,我们拿来竞技。
”拳脚之间的竞技说白了也是伤人而已,不过是用规则限定到一定程度罢了。
直接了当了说,大部分(是大部分啊。
)中国功夫真的不适合拿来竞技,不适合拿来杀人伤人。
最多是拿来防身以及观赏罢了。
如果你极端追求杀伤力,很可能就像封于修一样走火入魔了。
总之一句话:“功夫在屌,一枪就倒。
”这电影把‘功夫是杀人技巧’这一无价值的思想撕破给观众们看了,所以是喜剧。
跟袋袋一起看的这部甄子丹的新作《一个人的武林》,我俩也是丹哥的影迷,一路看着丹哥的功夫片走来的……在现在这个时代,拍出一部像样的功夫片确实很难,早期的一些功夫明星,特别是邵氏动作片的明星现在一点都不吃香了,就像剧中那些曾经的武林高手全部融入社会,开店的开店,打工的打工……现在的功夫片也就那几个动作明星苦苦支撑着,确实不容易,找不到一个好导演一个好剧本空有一身功夫却难拍出一部像样的功夫片!
扯得远了,再回看这部电影,宝宝的戏份大过丹哥了,有武术功底的宝宝在剧中扮演一个武痴,不仅性格扭曲,连表情都扭曲了,发现宝宝特别适合演这种坏人形象,前段时间贾樟柯的根据是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天注定》里,宝宝就扮演了一个杀人犯,原型就是法外狂徒周克华,也是蛮拼的……剧中的动作戏都是有功夫底子的演员拍摄的,这比现在某些偶像拍的花拳绣腿的真实多了……剧情上面比较单薄,说是动作悬疑片,可是呢一点都不悬疑,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了,观众没有什么好猜测的,唯一的期待就是宝宝和丹哥的最终一战,好在最终一战也是蛮过瘾的,虽然不能和《导火线》《杀破狼》里的最终一战比,,也比《特殊身份》《冰封侠》的最终一战强不要太多!
再说丹哥,近几年的作品都没能超越05年的《杀破狼》和07年的《导火线》,想想丹哥也51岁,还能再拍几年啊……电影的最后致敬了很多老牌动作明星,愿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的动作明星撑起这个不太好撑的电影武林!
由于电影的主演之一甄子丹近年来接戏水平十分吓人,加上身上还有些负面传闻,因此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对本片抱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我就劝他们,这电影的导演是陈德森,从之前的《十月围城》来看,应该是个很认真的电影人,所以这部影片也许不差。
就为了一个甄子丹错过一部好电影未免得不偿失。
因为对导演还有所期待,所以看完本片之后更难掩失望之情。
《十月围城》的最大成功在于以情动人,本身是个比较主旋律的故事,但是通过与一帮子小人物、失败者的人生轨迹的交叠使普通观众产生共鸣。
这一优点在本片里完全丧失了,没有一个人物让人喜欢的起来,导演似乎也完全没有试图通过故事与观众进行感情上的交流。
感情丰富当然不是电影拍的好看的必要条件,但如果导演不屑于渲染情绪的话,那么能冷静的讲好一个故事也行。
电影剧情拼凑感极强,故弄玄虚,主角的行为逻辑匪夷所思。
最典型的莫过于中间夏侯武跟师妹去请教前辈堂前燕的由来,顺便套出了封于修这个人名,这里完全是故意做戏给观众看。
电影要制造悬念有时候是要通过观众与戏中人的信息不对称来进行的,但是戏中人违反正常人的行为逻辑只为误导观众这就不好了。
甄子丹可以做戏给观众看,但夏侯武不可以。
夏侯武是电影中的人物,他根本不会意识到银幕外还有观众在窥视他,所以从夏侯武的心理出发,他只会做戏给电影中的其他角色看,比如给陆玄心看。
但是当时的场景里只有夏侯武、师妹以及两位武林前辈,他跟在场的其他三个角色没有利益冲突,根本犯不上做戏给他们看。
从后面的闪回来看,在这一幕发生的前一天晚上,夏侯武的师妹刚刚在武馆里问过他,“你是不是早就认识他(封于修)?
”然后在这里又看到师兄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给陆玄心打电话,她不会怀疑师兄是神经病吗?
一个正常人的做法应该是到了佛山确定了师妹安全然后就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陆警官。
还有就是,夏侯武身为一个习武之人,渴望与封于修一战,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是真的有必要拿其他同道中人当诱饵吗?
他其实可以说服警方对潜在的受害者进行统一保护,然后自己出马跟封于修约架。
王宝强扮演的封于修是个类似于魔人布欧的角色,活着的乐趣就在于杀死强者。
擂台比武也要按照基本法来进行,所以一般的点到为止的比试满足不了封于修的欲望,但如果是水平比他不知高到哪里去的夏侯武发出挑战,相信他很难忍住不约。
从后面他被夏侯武打败后请对方杀死自己来看,他并非怕死之辈。
所以如果夏侯武真跟他约架,哪怕明知道是警方的陷阱,与高手过招的强烈欲望应该也会刺激他约约约。
何况以夏侯武的身手,摆脱警方的监视是分分钟的事,他完全可以一出狱就先配合警方安置好其他潜在受害者和师妹,然后去跟封于修约,无论警方同意与否。
那样的话电影大概半个小时就能演完。
本片的打戏当中,一开始的监狱风云和最后的公路对决都比较精彩。
中间封于修杀死几大高手的部分,则有凑数之嫌。
第一场压根没演出来,第三场通过闪回演了一半,也就第二四场释延能与樊少皇出场的算是比较实惠的武打戏,但也没能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我严重怀疑是动作导演甄子丹为了保证最后自己出马的压轴戏份足够拉风而把前几场戏故意设计的稀松了一些。
在这儿稍微跑点题,貌似释延能和王宝强都是少林弟子吧,怎么这俩人的艺名风格差异如此之大?
甄子丹设计的武打风格我一直欣赏不了,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接战之前,双手一定要不停在空中翻飞舞动,就像圣斗士在放大招之前要先摆一会儿pose。
除此之外,由他设计的打斗戏,人物的手臂动作幅度总是特别大。
既然大家都很清楚功夫是杀人技,为什么还要反复使用这种在体力消耗方面很不经济的招式?
甄子丹这些年来演过的口碑最好的电影恰好就是洪金宝而非甄子丹本人担任动作指导的两部《叶问》,我想绝非偶然。
这部电影最令人失望的莫过于王宝强了。
一开始宣传这电影时说王宝强要演个变态杀手,很多人都觉得是个笑话,我却不这么想,反而觉得导演有识人之明。
之前《天注定》里王宝强的表现有目共睹,其扮演的冷血杀手真是看得观众不寒而栗。
越是他这种平淡无奇的长相,越能反衬出角色的变态和冷酷。
有武术根底,又成功演绎过变态杀手,这样的履历让我觉得王宝强很难把封于修这个角色演砸。
结果导演又让我意外了。
本来只要让王宝强重复自己在《天注定》里的表演然后再加上一些动作戏份就可以了,导演偏偏要给他加上夸张的表情和令人蛋疼的台词。
表情方面,王宝强只要目露凶光的站在那儿,一个安静的变态美男子的形象就跃然银幕之上了,结果电影中的他却时刻歪鼻子斜眼的,配合上本就亲民的长相,根本不会让人联想到连环杀手,顶多是个村头恶霸。
那些略显风骚的台词配合上宝强犀利的普通话,也是几乎要把观众的耳朵给听醉了,让人觉得这就是个患了中二病的乡村非主流。
曾经化春哥为神奇的陈德森这次手握王宝强这样一个公认的演技派却只发挥到这种程度,实在令人惋惜。
顺便说一下,本片导演陈德森似乎一向都对调教内地实力派男星的颜艺这件事十分上心。
早在这一次宝强鼎力贡献表情包之前,就有《十月围城》里的胡军在大银幕上尽情展现五官的风骚走位。
只不过那部电影本身情感充沛,看得观众时时热血沸腾,因此演员偶尔表情夸张一点也不会让人太容易出戏。
如果拿主演甄子丹近两年的其他电影作为对比,那本片简直可以称为惊喜之作了,但以陈德森的水平,却只达到如今的效果,恐怕他自己和观众都不会甘心。
这部电影跟去年的《金刚狼2》一样,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了最后的彩蛋。
只不过本片的彩蛋可是长达两分钟的对香港武打片的致敬,因而仅凭着彩蛋就把电影整个的可看性给拉高了一个凳次。
听着激动人心的《如来神掌》的音乐,看着画面中闪过的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与一个个令人敬仰的名字,回忆着那些年看过的以及憧憬着那些年错过的一部部经典香港武打片,几乎被前面无趣的电影情节冻住的热血终于在最后又沸腾起来。
只不过,经典不会过时,但经典的吸金能力会。
观众怀念经典,但并不表示观众会允许电影人们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功夫是杀人技,所以如何不断设计出更有视觉冲击力的杀人招式是动作片拍摄者们应该始终放在心上的。
希望经典的存在能为现在和未来的电影人不断提供灵感,而不是束缚他们的思路。
今天才看的一个人的武林。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是甄子丹这近几年拍的电影中最好的。
什么特殊身份、大闹天宫。。
就真的无语了。
关于电影的剧情就不多说了,这类型的电影看到开头一般都猜到结尾了,大体的剧情还是老生常谈。
影片中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枚堂前燕。
清朝考武状元失败之人被官府赐予一枚堂前燕,意思是说无论你武功多好,也只不过是朝廷屋檐下的意志燕子。
这令我想起旧时的一句话: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任你武功盖世,满腹经纶,还不是一样要向统治阶级低头?
封于修根本是个脱离了人群一心练武的痴人,而夏侯武这是属于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之类的人。
最后封于修死在了杨采妮的枪口之下,倒在了他自己造的堂前燕面前。
在枪械这一杀人利器面前,武术最后还是敌不过。
这是时代的进步,亦是练武之人的悲哀。
现在我们总说习武是用来强身健体不是用来好勇斗狠的。
强身健体,跑步爬山游泳一样可以做到,功夫是用来打架的。
任你武功再好,也是一只堂前燕。
(上大学以来很久没写东西了,电脑快要没电,仓促之间有些词不达意,见谅)
一个人的武林,这题目很哲学,是有点吸引人的。
以为如“最后的武士”题材,多少有点内核。
看后发现错了,就是个武打片。
除了打,还是打。
为了体现武打性,拉着香港警察玩了一场大戏,结果证明,后者确实没啥软用。
需要拿另一种价值来垫背才能传递的价值,不是好价值。
何况,传递的“不再追求天下第一”的所谓武术价值,本身值得商榷。
换作90年代,这还能整个噱头,引人注目,而在当下,则实在情节过于简单。
本片唯一的惊喜,我认为是王宝强,演武术高手,还真是第一次看到,演技很到位,表情很凶残。
刚出来时,让我大大吃了一惊。
先拳后腿次擒拿,兵器内家五合一,一句门派口口相传的口诀居然是一个杀人凶手犯案的顺序。
接二连三死去的武术家令香港警方倍感压力,为了破案,重案组陆玄心不得不与三年前因误杀入狱的原警队教官夏侯武合作,给他一次假释机会,协助自己破案,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真凶封于修死在了陆玄心的枪下,案件终结,夏侯武也得以如愿以偿,返回佛山与自己的师妹单英走到一起。
一部简简单单的香港动作片,却有着不一般的含义,因为这部电影是对那些为香港动作片在台前幕后奉献一生的人的一次致敬。
香港动作片自武侠剧开始,乃至后期的都市武打应该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多少少年因为一部《少林寺》萌生了学武的想法?
又有几多明星成名于动作电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火爆一时的动作片在香港越发难寻,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一如武侠一般,闪亮过后是无休止的沉寂。
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而喧哗的时代,小清新、悬疑剧、魔幻风大行其道,曾经的侠义好似被遗忘一般,直至《一个人的武林》的出现,才让人猛然醒悟,原来,香港动作片依然存在。
电影中的反派封于修天生残疾,双腿一长一短,本不可能成为一代强者,但是,十数年如一日的苦修代替了天分,港澳拳王麦荣恩、北腿王谭敬尧、擒拿第一人王哲、兵器王洪叶悉数死在他手中,对他人狠的人必然对自己更狠,海盐搓脸,吊打沙袋,用生命练功的封于修也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果。
每次出手前用老旧复读机播放的《出五关》好像象征着封于修和关公一般,过五关斩六将,终成正果。
夏侯武因一次错手杀人导致身陷囹圄,三年牢狱之灾让他渐渐成熟,曾经冲冠一怒的合一门掌门不再存在。
往日为了天下第一而相当激进,三年让他清醒,曾经十分同意封于修的“功夫是杀人技”,如今只愿安分生活。
功夫应该是用来匡扶济世的,不该是恃强凌弱,滥杀无辜。
这也是香港动作片一贯宣传的观点,行侠仗义,除恶扶善。
最后一把枪结束了封于修短暂而又精彩的一生,在多数人评价搞笑的同时,我更感觉到一丝深深的悲哀,再好的功夫也抵不过枪,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不得不承认的尴尬事实,也许,这就是武侠不再被人看好的一个原因吧,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改变了人们,一招一式的武打被猛烈刺激的枪战所取代,这是武侠的悲哀,也是动作片的悲哀。
一部《一个人的武林》唤醒的是国人对于曾经那个时代的留恋,不知不觉,曾经的动作明星一个个老去,但是那个时代的烙印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武林不会永远只是一个人的武林。
艺术家、刺青师傅、外卖摆摊、电影武行,再加上一个监狱服刑。
顶尖高手纷纷改行,武林早就不复存在。
所谓一个人的武林,或许就是,你的武林只属于你一个人罢了。
夏侯武这样的礼貌温驯,还会点推拿按摩的,有机会帮警队当当教练已经算是不错的差事了。
而封于修这样的天生残疾,又没啥智商的,多半没什么好下场。
所谓不疯魔不成活,或许是除了疯魔,没有出路。
封于修之所以习武成痴,或许也在于除此之外,他还能干什么。
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找一个存在的价值,不然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自我怀疑。
封于修要做武功天下第一,这是他唯一可能的存在方式。
虽然所有的高手都改行,基本上多年不习武了,和练武成痴的他其实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但他选择性忽略这点,自定义这是公平对决。
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所以最后即使败于夏侯武,他也并不会求饶,甚至希望他杀了自己。
这是死得其所,这是他要的结局。
相比与近几年甄子丹的片子,本片算是水准之作。
原因就是剧情很简单,本来就是以功夫为卖点,没必要在剧情上太费周折,当然如果费的好也行,但多数时候剧情都是漏洞百出。
而本片就是一个武痴杀人,高手对决的故事。
从开始就是一个杀,一个抓。
简单,就不容易出错。
甄子丹在武术设计方面还是不用担心,白冰用剑和王宝强过招的那段,剑的锋利感十足,划伤到时候让人隐约有痛感。
王宝强的演技还是有待雕琢,邪气还是不足,毕竟不是本色出演。
而甄子丹的角色不功不过,但每部片子都是如此,脸谱化的有些严重。
之前《冰封侠》抬出了甄子丹+王宝强这对匪夷所思的功夫搭档,虽然搞砸了,但也让大众领教了宝强哥的硬桥硬马,跟甄子丹平分秋色,竟然毫不露怯。
查了资料,原来宝强哥也是少年习武,童子功扎实,难怪刀枪剑棍腾空劈叉玩得有模有样。
本来指望《一个人的武林》连口碑也翻过来,毕竟导演陈德森手下出过《紫雨风暴》这样成色顶级的港片和《十月围城》这样口碑不俗的合拍大制作。
然而看完了,却只让我恨不得重看了一遍《冰封侠》。
这两年,熟悉港片的影迷逐渐达成共识:想从甄子丹电影里找艺术品质,就像从迈克•贝电影找深度一样荒唐。
这位宇宙最能打的大叔,作品文戏稳稳徘徊在零分附近,武戏水准也是起伏有致。
去看他的电影,犹如参加公司年会抽奖,失望透顶大有可能,拿个小奖或许有料,想拿大奖门都没有。
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反正观众期待值低,更无须用心编用心拍,只要动作交货就行。
有甄功夫挂帅,难道连爽一把都做不到吗?
遗憾的是,年过五旬的甄子丹,从去年开始,对于不动脑子爽一把这样的录像厅追求,也渐渐力不从心。
往往是前戏各种吊胃口,真上阵了三两下搞定,那点high的时间,还不够奥特曼亮个红灯呢。
我理想中的甄氏动作片,应该走邵氏老片的路线,二话不说动手先,“你这杀人凶手!
”,双方哼哼哈哈……十分钟后,“我没有杀你兄弟,是大刀门王五干的!
”,“错怪你了兄弟,我找他报仇去!
”——这个节奏才合适。
而《一个人的武林》剧本,完全暴露了甄氏动作片的软肋。
100分钟的片长,加起来武斗不到20分钟,剩下80分钟,无非是重复一些空中楼阁的破案信息,没有半丝感染力的感情戏,所有人都像在梦游,说台词仿佛念课本,而台词本身还不如课文耐人寻味。
为了照顾那些被致敬的幕后大佬出场,故事被扯得支离破碎,比如非要来一场毫无必要的记者招待会。
另外我实在弄不懂,不在致敬之列的方中信,其角色存在作用为何。
老甄的表演也刷新了新纪录,比《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还没有层次感,在神秘高人、深情好男人、孤胆复仇侠和逗比二傻子之间跳来跳去,演技无非两套:眉头紧蹙一副饿极要吃人的凶相;要么就是三板斧,傻笑,装憨,再说几句没头没脑的,如此不断循环,他若像洪金宝《龙的心》一样,改变戏路演一个傻子,或许能勇夺金像奖。
更糟糕的是,这片子还套了个悬疑的壳,带观众跟着一群蠢警察兜圈子。
功夫片里有一类过关斩将,警匪片里也有一类连环凶杀,把两个异中存同的亚类型缠成一股,构思不能不说有新意。
然而编导的创新到此为止,完全缺乏纵深发展的推力。
所谓连环凶杀的动机,稍微有经验的观众看过预告片都能猜出来,正片不到20分钟也差不多拨云见日了,叫人直着急,那群警界精英怎么就是想不通,就这智商,去国产恐怖片里都能让假鬼玩死了。
在《冰封侠》,一本正经的老甄被糗事不断的王宝强抢了许多风头,于是他无论如何不肯给后者给这个机会,两人这回都是苦大仇深到底。
然而王宝强的喜感岂是区区剧本可以压制的,带点乡土口音撂狠话就非常好笑,挤眉弄眼暴戾恣睢到完全失去本真面目的表情,更是逗人发噱。
最搞笑的是,为了弥补身高不足,给他安排了一个跛脚的特征,可以名正言顺穿增高鞋,而且演员本身没残疾,穿上了反而“跛足”,正好也方便诠释角色,这么一举两得的妙招,越想越叫人莞尔。
当然老甄不是一点喜剧细胞也没有,两人举着长竹竿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啪啪啪过招,足够封个年度最佳喜剧场景和最佳喜剧搭档的称号。
拳怕少壮,比老甄年轻21岁的王宝强,在这里进一步展露出年龄的优势。
正面对决之前,已经斩下三个半高手,干翻了一票警察,跳了大楼也飚了游艇,功德圆满;再看甄子丹,只调戏了几个囚犯,跟警察玩了几招擒拿夺枪,就算终场赢了,也是占了以逸待劳的便宜,一点没给人正义胜邪恶的心理愉悦。
再算上王宝强闪回那几下子练武,更是老甄难望项背。
单论终场决斗,王宝强也胜出好几筹,身姿矫健,腿法华丽,柔韧极佳,炫耀了蝎子踢,也示范了撑杆跳,被扼住咽喉弓身那个动作,如果没有威亚辅助,他的腰肌力量简直令人惊叹,我那些常泡健身房的朋友,很少能做出这么一个完美而强有力的腰弓。
而甄子丹的招式处处假大空,摆着各种起手式,连招牌的后踢也让王宝强代劳了,打到后来这个传统武术练习者索性用了几招MMA来充数。
看完这片,只让我坚定了一个念头,现实里开打,老甄不到一分钟就要被宝强KO。
其实剧本完全可以反过来,王宝强演个憨厚一根筋的小武痴,年少轻狂铸成大错蹲监狱;甄子丹演走火入魔的老武痴,心魔障目,一心想干死这个后生,反而在决斗中让后生领悟到天下第一的虚无,消除了戾气。
这样不但双方演技有的发挥,还不会出现正派明明身手不济却力压反派的自相矛盾。
功夫是杀人技,当初见这话出现在预告片末尾,很是震撼。
电影里反反复复的说,反而叫人哭笑不得。
用20年前《精武英雄》船越正夫的一句话就能噎死他:要杀人,最好的办法是手枪。
讽刺的是,王宝强最后还真是命丧枪口了。
而搞翻老甄的竟然是卡车而非拳头。
到了两人面对面躺在地上的时候,我已经肠子都悔青了,越发怀念起《冰封侠》里那两个明朝人,还有青马大桥上那场爆了很多汽车的决战,那里的功夫还有点杀人技的感觉,这里完全是逗比技。
(文/方聿南)
学武之人,自古以来就沿袭着好勇斗狠的传统,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凡你入了这行,没有个争胜之心就肯定是学不出个什么名堂来的,无论是武侠小说也好,还是现代的有关功夫的影视作品也好,这能超脱于胜负高低之外的武学高手,又能有几人。
所以呢这话就说回来了,但凡是要比武就要见个输赢、比个高低,俗话说的好拳脚无眼,这相互比划的时候就难免有失手伤人的时候,说好了的点到为止,真能做到就没那么多江湖恩仇了。
高手之间的狭路相逢,那更是凶险无比,水平伯仲之间的比划,那真就落实了本片中大反派,王宝强扮演的封于修每次比武之前总要说的一句话——即分高下,也决生死。
高手过招往往胜负就分在毫厘之间,而分出胜负的结局往往就是,一横一竖,赢了才能继续站着,输的就只能躺下。
年前的一部毫无节操的《冰封:重生之门》,让甄子丹和王宝强的合作招来了无数口水,相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片的关注度和票房业绩,别的不说,就甄子丹近两年糟蹋来之不易的口碑的速度,相信要不了几部戏他就应该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中没什么号召力了。
(眼看着冰封2就要来了,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至于王宝强本来就是位龙套出身,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估计早已超越了他的梦想,所以他再怎么折腾,也都无所谓,不过呢看的出来这位武术的根基还是不错的,一招一式,劈叉、一字马都还像那么回事。
其实整部影片的情节相当的简单,就是把武侠小说中,武林人士对于“天下第一”名头的争夺从古装换成了时装,逐个挑战当世高手,用他们的性命铸就自己武林至尊的宝座,但说实在的,这香港功夫片包括大陆拍摄的各路功夫电影,其实已经打不出太多的新花样来了,就那么有限的几位武术指导,设计出来的动作大部分都跟以前的动作片没什么太多区别,就是那么几招,无非就是换换前后组合,换几位演员而已。
瞅准了中国人的功夫情怀,挣点钱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呢既然在质量上提高的空间已经不大了,所以为什么不考虑在数量上做点文章。
现在的网络时代相信很多功夫片的影迷们应该不会错过泰国的《拳霸》系列,和印尼的《突袭》系列,那打的,基本是从头打到尾,靠着一出接着一出的不断打,保证全片无尿,什么情节、特效一概皆为浮云,咱们的片子没翻译都能看的下去。
有了这样的例子,反观现在的国产功夫片,真就只能用平庸二字来形容了。
在故事的结尾部分,当封于修被夏侯武打的跪地抱拳的时候,那情形那架势,就应该来上一句“好汉饶命”但编导实在是太不解风情,来了一段一点都不靠谱的话,把好好的意境一下给冲散了,(这是不是我太恶搞了)其实片中王宝强的那段台词貌似才更加适合他的那个角色的武痴定位。
不过呢在此之后封于修的行为证明了两件事情,第一他是个疯子,第二任你练得一身铜皮铁骨,被子弹招呼到,一样得躺下。
整部影片如果说还有些许亮点的话,那就只有“致敬”二字了,影片中充满了对功夫电影工作者以及很多前辈的各种致敬,其中不乏李小龙、成龙这样的称霸影坛的巨魁人物,但很意外的是好像没看见李连杰,这位算的上是甄子丹师兄的,超级明星的身影。
影片取名为一个人的武林,不知道是不是如今的功夫电影圈,甄子丹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之感,才有此一名,确实国产功夫明星,一代代的传承到了他这里,貌似有种后继无人的感觉,当年的“力王”樊少皇,现在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充当龙套,释行宇在演了无数配角之后,总算是在《金刚王:死亡救赎》有了独挑大梁的机会,但看情况不是太美妙,眼看要40的他,不知道那天才能混出自己的江湖地位,其他各路高手也出来过几位,但皆如过眼云烟,没能大红大紫。
作为一位功夫片的铁杆粉丝,真的期待国产功夫电影,能够再创辉煌。
反派的动机太奇怪了,不过王宝强的造型居然有点帅。
王宝强可能功夫是实在,但他这卖相有点…本来红起来是靠演技,这会儿演技不讲了讲武技,那就没啥看头了。加上角色本身就一根筋二缺,武术是杀人技这点在他口里吐出来简直是中二X无限…甄子丹在偶看来是正常发挥无功无过的,于是还有点苦劳。结束前的一段打斗挺好。
大概是期望不高,所以还是很惊喜。将武术与探案结合不失为功夫片的一个有益尝试。王宝强果真敬业,功夫精进颇多。小街一段打斗非常精彩,高潮也酣畅。可惜比起辉煌时期动作片,少去很多新意,人物、价值观也不够完善。能看到那么多熟脸动作演员也很感动。
比预料中的好看多了,王宝强演技很到位。但结尾的决战感觉偏弱,反而前面王宝强杀死几名武师的打斗比较过瘾。
觉着习武之人气质上应该高人一等,可怎么真子弹却越发的猥琐了呢(其实本身基数就不高),连宝宝都比他顺眼好多~!ps,杨采妮真是老了好多
马蓉看了这片不会害怕吗?只见王宝强握紧拳头:“今日我们即分家产,也决生死。”
片尾公路大战很完美,致敬部分也算有诚意。总体三星,加一星拉拉分数吧~
哎 玷污眼睛的片子 一颗星给家里的电视机好了
昨晚吃饭时看的,故事情节乱七八糟的,打斗场面蛮有意思的,典型的甄子丹式电影。最后致敬功夫片的幕后人员让人挺感动,这个片尾值两颗星。
甄哥的电影,武戏还是这么带劲,过瘾!PS:劣徒封于修就这么挂了,是时候该老衲出场了。6.3
打片…为了宝强的腹肌…
片子一星,片尾致敬送1星,一共两星。突然感慨,功夫片已死。天下第一,手枪干死啊!
树先生、追凶、一个人的武林,宝强都快成为神经病专业户了,一个人的武林里还有接班新一代咆哮派掌门人的潜质,那狰狞的面目马景涛也比不过,这么拼,就给他个金马、金像奖的影帝吧。
宝强哥牛逼!
期望太低以致看完后觉得有点惊艳!文戏依然是鸡肋,导演想讲太多可惜时间有限,给个120分钟会好很多。丹爷继《导火线》后最好的动作设计(别跟我谈叶问!那是宝爷的事!),全片各种武术尽出才,诚意十足(你终于肯不玩MMA了)客串阵容吊的一逼,不过都是香港电影幕后功臣。水军太多,多给一星!
故事有新意
《一个人的武林》,导火线之后,甄子丹自己都无法超越的电影,近几年最劲的功夫片,集齐了N多老武指,片尾特别鸣谢里有苏照斌,也就是说剧本是请了剧本医生的,王宝强的融入感还算可以,没跳戏。
「誰能想到,戲子的功夫不是演出來的。」致敬功夫片,但用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太簡陋了點,也不太對味道。宇宙最強還是以一敵百沒看頭,王寳強著實很努力了,但這種符號性的武痴角色也太沒有發展空間。最後端出功夫片各路監製導演編劇武行演員甚至服裝音響配樂,倒是比電影本身有意思得多。
很好的功夫电影! 有《武侠》的一点影子,海报色调和片中的情景再现比较像。
甄子丹看长相都越来越尼古拉斯凯奇,炒啊炒啊炒冷饭,炒的都馊掉了好么。宝宝宝强你面部表情那么丰富多采以后就别说台词了,两者你放弃一个吧,两个同时进行就像一个不会爆炸的闷弹。片名不如改成《武林去哪儿了》吧,都去干副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