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的是<爱的边缘>.快一年了,终于把它给看了,这感觉,好像迷恋健身的肌肉男第一次要吞下传闻中恶心至极的蛋白粉...长不长肌肉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生猛也需要内服外调,并且,竟然觉得狠美味...我尝试罗列当初拒绝看这部片的理由:不喜欢奈特莉的脸型看上去太过商业的海报无数杂志对"服装+演员"时尚参考度的褒扬之音,真的狠吵..那么接受的理由呢:我得承认,是西耶那米勒..以及."必须做点什么."就规定自己一天看进去一部片.在无休止的变化令人猝不及防的年份里,混乱总好过崩溃,我这样以为.混乱大有暴乱之嫌,错乱之趋势..妙就妙在"the edge of..."无规矩不成方圆,可不就是这意思.身为中国人,挺庆幸不是通过杂交了解这个道理的.
和《赎罪》一样,因为是Keira Knightley,所以即使电影是牵扯了战争,我还是会看。
对于影片中的诗人我并不了解,可他也许太文艺了,掉进了过去的甜腻中无法脱身。
爱情的成全是需要两个人的顺从的,因此即使我多么不喜欢这个飘渺糜烂的诗人,我都得承认若只是他一个人的不忠,是无法完成这段恋情的。
当我看到归来的大兵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俊朗挺拔时,心里不禁酸涩,战争毁掉了我们的一切,他的大脑里被搪塞进太多残忍血腥的画面,它们抹去了他对妻子的信任,差点就忘记了自己还心怀爱恋,甚至不去触碰那个孩子,他以为,那是妻子和诗人所生。
也许是我没有看懂他们之间的纠结,我以为Vera为了自己的大兵丈夫留守,我以为诗人一直都是个混蛋。
我还以为大兵一直误会了他的妻子,孩子是他的,Vera也是爱着他的。
似乎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团聚以及互相和谐,才是我们毕生的归宿。
有人见到据掉手臂的那一幕吗,这种场面要比任何恐怖片都恐怖。
诗人那要命的气质李泊岩刊于2009年8月14日《假日100》《爱的边缘》是一部关于诗人的电影,同时,又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
在1914年,两个女人同时爱着一个诗人,这个诗人拥有不羁的个性、优雅的气质、丰富的情感,迷他的人很迷他,厌恶他的人对他嗤之以鼻,他是历史上争议极大的诗人,也有人说他是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叫狄兰·托马斯。
《爱的边缘》便是以诗人狄兰的感情生活为蓝本拍摄的。
面对妻子痛苦质问的时候,只一句“我是个诗人,诗人就是这样”。
诗人大都如此吗?
让女人深陷感情之痛苦,而自己脑中仍迸出委婉的诗句。
这看似无比残酷,请仔细听——那些贯穿在影片中的诗句——让人着迷——让女人着迷!
我想说的是,诗人爱女人和女人爱诗人,是两种类似的感情,彼此各得其所,贯穿两者之间的,便是诗歌。
诗成了一种媒介,诗人爱女人是化爱为诗,女人爱诗人是化诗为爱。
在当代中国,也有类似情况,比如诗人顾城那段婚外恋,弄得人人皆知,自己还写成小说《英儿》,最终他竟是为爱而死的。
沈从文也有过一段婚外情,他为此很痛苦,还很委屈地找林徽因倾诉。
林徽因有篇文章中写到这回事:“他的诗人气质造了他的反,使他对生活和其中的冲突茫然不知所措。
”再说回这部电影,《爱的边缘》并非单一在描写诗人狄兰·托马斯的情感经历,或者说,此片并非传记,而是将这段感情故事置于战火纷飞的背景中,战火的悲情与床笫的缠绵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部电影看下来,我们发现诗人和战争并未发生关系。
这就很有意思,一个整天泡妞,不问战事的骄傲自大的酒鬼,竟有天大本事让两个女人爱着他。
而影片偏偏要做这种对比,并用一以贯之的油画般的画面,精妙的蒙太奇剪切处理,叫观众置身于20世纪初的那个诗化的气氛中。
由于战争,世间充满末世情怀,似乎容易叫人寂寞,诗与酒就成了人们心灵的慰藉。
《爱的边缘》把这种慰藉搬上银幕,叫我们惊讶20世纪绝妙的“气质”。
吒!
貌似我是在为这种滥情辩护,其实,我是想说,不在于滥情本身多么值得一说,而在于我们怎么看它。
电影《爱的边缘》结尾处,两个女人打过闹过,竟言归于好,互道“不要再寂寞了”。
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似乎诗人不以为然,表情依然不屑,因为诗人知道,20世纪不缺少滥情,只缺寂寞。
诗人永远是诗人,那要命的气质!
推荐理由:本年度最纯正的英伦气息都在这部电影里了,四位主演的表现无一失手,戏份拿捏之准,值得鼓掌。
片 名:《爱的边缘》导 演:约翰•梅布瑞主 演:凯拉•耐特丽、西耶娜•米勒、希里安•墨菲、马修•瑞斯出品时间:2008年读 家:石头花园的歌女关于诗人,我听过的最优美的一则传说是这样的——有一天,身无分文的海子走进昌平的一间饭馆,对老板说,“我没有钱,但我是一个诗人,我可以给你背诗,换顿饭吃”,而老板说诗他听不懂,但他可以管诗人吃饭。
一个好的世界是,在其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如其所是地活着,我的意思是,现实主义者凭借他们的现实主义,而梦想家凭借他的梦。
当然,诗人来到这个世上并不单单为了活着,呵不,他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找死。
海子在那段流浪之后选择了卧轨。
而五十五年前,也是个十一月,爱尔兰诗人迪伦•托马斯在喝了十八杯纯威士忌和两杯啤酒之后死去,致命的因素还包括毒品和药物,终年39岁。
本片关于迪伦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他的初恋情人薇拉和他的妻子凯特琳,二者之间微妙又温暖的关系。
钱钟书曾在《围城》里戏谑,共同爱着一个女人的两个男人是“同情兄”,那么深爱着同一个男人的两个女人该如何定义?
恐怕很难。
女人才不会喜欢这样的玩笑。
而如薇拉跟凯特琳这般竟然能够惺惺相惜做成了知己的情况,说到底也不过是两个人都隐忍到七窍流血的化险为夷而已,并且,势必是,她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对那个共同的男人已经爱得没有那么绝对了。
“光在大质量客体处弯曲”,这样壮丽而诗意的句子当然不是我的创见,这是相对论。
过度的才华,赋予其拥有者强大的蛊惑力,令他们能够以一种天真的理所当然的残酷,在自己周遭制造各种麻烦的关系,如同布下陷阱,伤害身边所有的人,——妻子、情人、情人的丈夫、孩子、朋友,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诅咒,就像遇难。
想想看,薇拉要有多么爱迪伦,才能容忍他带着妻子住在她的家,深夜在一帘之隔的床上听着他们做爱?
这是多么该死的事情,又是多么的寂寞啊。
解脱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就是不再爱他。
而当得知薇拉不再爱他之后,迪伦的表现果然像是个真正的诗人,即,表现得像是个真正的混蛋,——他企图通过诬陷,把薇拉的丈夫送进监狱。
呵,这么不成器。
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热爱这电影的最后一幕——隔着汽车,金发的凯特琳与黑发的薇拉对望,告别。
凯特琳说,“不要寂寞啊”。
薇拉回答,“你也不要。
你也不要,凯蒂。
”她们的眼神、泪光、笑意,甚至唇角扬起的节奏和弧度,苍凉而深沉,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悲悯。
因为,到最后只有她们两个人才近乎等量的知道,对诗人的爱像是悬崖绝壁。
你看,还是爱玲奶奶的那个逻辑,这是因为懂得,而生出的恩慈。
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之后,西耶娜•米勒于我,不再仅仅是裘德•洛的前女友,或是与凯特•摩斯齐名的英伦风混搭女王,靠绯闻和街拍维持曝光率的明星,而是一个真正会演戏的演员。
呵,你看,这年月,评价一个演员“是演员”变成了一种赞美,有点滑稽是不是?
《公子阿尔菲》里她的轻狂我已过目不忘,再到《工厂女孩》中重见,我以为她只能演这类又浮浪又纵情的本色故事,直到这部《爱的边缘》。
我印象很深,她站在冬日刺骨的海水里对薇拉说,“我怀孕了,我不能生下来,你有没有钱?
”为了报复她的诗人丈夫,凯特琳跟路人甲上了床。
但她并没有因报复而变得强大,相反,她更柔弱了,更无助了,——她没有办法少爱他一点。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明白,西耶娜的表演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那时她的表情像一个看破了红尘的妓女,曾经挣扎过,而此刻旧痛仍在,但她是认命的。
因为这一点痛,也因为这一点认命,她变得复杂起来,高贵起来。
当然,西耶那•米勒始终是适合这种带点自毁倾向的角色,外在强劲暴烈,内中柔肠百折,并且,她们都曾像挥舞鞭子一样,挥舞过自己的生命。
2008-11-10
爱的边缘 展现了生活和人性的多种对立面,爱与恨、羡慕和嫉妒、理念和现实、期盼和逃避、 友好和仇恨、俊俏的面孔和丑陋的心灵、完美的开局和遗憾的结局、这样的丰富也许才是真正的生活。
Keira Knightly真是femme fatale,迷死人了。
Murphy的蓝眼睛也非常迷人。
唯一不喜是Dylon的展现方式。
电影对他的刻画非常流于表面又单薄,完全没有把一个诗人孩童般的天性,甜蜜迷人的一面展现出来,因而我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两位女主角为他神魂颠倒。
他的脆弱与心碎,伤人而不自知,他的顽劣自私所牵扯出的残忍,这些我都没有看到。
两个女人都讨人喜爱。
一个又疯又强韧,一遍遍弥合碎裂九十九次的心,另一个善良又坚忍,一遍遍心软动容。
她们之间关系诡密,在战争中又显得理所当然。
世界原本的秩序在战争中扭曲,变得迷幻起来,于是人物的关系复杂畸形也通通被合理化了,仿佛天然如此。
你有过初恋吗初恋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滋味呢你的初恋结局如何呢你觉得你的初恋甜美吗你还和你的初恋有联系吗你还依然爱着你的初恋吗两个女人两个男人其中的一男一女曾经是初恋情人虽然他们的曾经好象是那么朦胧但对于两个人那段日子却似乎是美仑美幻的就像他们唯一的一次做爱在海边的沙滩上虽然两个人的记忆已经模糊甚至不统一但是那场景却深深的印入他们的脑海无法磨灭命运让他们再次聚首但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这四个人走在一起生活和心灵会有多大的冲击你想体会吗
爱上诗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电影里的凯特琳和薇拉这两个爱上同一个诗人的女人,仿佛两朵不同的花,虽然在诗人的眼里同样美丽,或者同样爱,但也仅仅是爱而已,而不是保护或者呵护;而她们自己在彼此的身上找寻自己也在救赎自己。
这样的过程充满了苍凉和悲伤。
诗人与普通人的差别是什么,我们同样都爱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但是转身之后,普通人会去菜市场买完菜做饭吃饭,然后去微博骂骂人之余仍旧要算计着下顿饭如何吃到那件心仪的衣服要攒钱买到;诗人呢?
会因为这良辰美景感慨或者愤然,然后坐下来吃饭,然后再去感慨或者愤然。
诗人的眼里只有美丽或者不美丽而缺少生活,否则怎么能成为诗人?
所以,电影里的爱情满是无奈的哀伤,得不到的求不得的握不住的,在爱情里面,只有低到尘土里面的卑微,没有谁可以保持着高姿态——除非他不爱。
是的,诗人迪兰不爱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他所爱的只是爱情里面爱上那一瞬间的感觉。
为了这感觉,他可以为了凯特琳去决斗,也因这这感觉他心安理得的接受薇拉的接济,不管这个女人有远赴战场生死未卜的丈夫和同样需要喂养的婴儿。
因为,在诗人的心里,所有的爱都应该是自己的,没有理由无需原因,他自然也享受的心安理得——如同他与薇拉的对话那样,薇拉:你不能这样任性,诗人顽皮的笑着说:这有没有什么坏处。
是的在诗人的眼里自己的任意妄为永远都是事出有因。
这或许就是诗人爱情故事的悲哀之处——诗人的世界无法理解和进入,爱上诗人的人永远在诗人爱情的边缘张望或期盼,却无法再进一步。
我想这也是电影片名的原因之一吧。
薇拉与凯特琳是同样不幸的两个人,凯特琳因着诗人曾经瞬间产生的爱情而将一生付出,她渴望诗人的爱而不得,在与诗人所钟情的另一个女人薇拉的身上寻到了诗人不曾给予的温暖,但这样的温暖终究不会久长,她所求的无非只是诗人能够给予的关注与关心,来温暖自己的人生而已。
我记得电影里有这样一幕,薇拉去看流产之后的凯特琳,在卧室门口看到的是漠然的诗人,他并不知道屋内的女人发生了什么,而卧室内的凯特琳那样孤单而又寂寥的蜷缩在床上,所有的悲痛无法与诗人诉说,也不能诉说,她背对着薇拉依然假装着无所谓的坚强,只是这样的坚强在旁人看来却是满目疮痍的忧伤。
薇拉看上去比凯特琳好一些,她早一步看清了诗人的爱的结果,于是她嫁给了威廉,在这份婚姻里或许爱情不多,但是依赖很多,我相信在与威廉的婚姻里,薇拉充满了诚意,她如同任何一个女人一样,渴望着安定从容的生活,而威廉确实可以给她,但是这样的期望却因为离诗人太近而变得遥不可及。
在威廉退伍之后,种种的猜疑与不信任还有那些战场上带回的伤痛将这个曾经许诺会爱护她的男人摧垮,于是间隙和猜疑让这个男人扣动了扳机,也让原本互相扶持的两个女人之间的纽带瞬间分崩离析,故事已经无法继续,每个人只能各安自己的天涯。
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虽然两个女人约定她们会常常联络不会相忘,但是关于她们的故事已经结束了,结束了,甚至连一个句号都没有。
最后导演让薇拉和凯特琳隔着车子握手承诺,这一幕真的让我潸然,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已经无法再相拥取暖了,她们曾经美丽美好的人生瞬间失去了所有的色彩和温暖,她们今后的人生已经注定未必会幸福。
甚至连温暖都不会再有了。
所以她们才说:不要寂寞。
是的,只要不寂寞就已经很好了。
PS:电影里的诗最爱这一首:When only the moon rages And the lovers lie abed With all their griefs in their arms I labour by singing light Not for ambition or bread Or the strut and trade of charmsOn the ivory stagesBut for the common wages Of their most secret heart.
看得我是TM的生气!!!!
迪兰这个角色在片中无时无刻都透露着滥情、自私、自大、卑鄙等多种人渣的特质!
在初恋和妻子间左右逢源,到外面找女人恬不知耻地对爱着自己的人说“我是作家,我需要体现生活”。
他一无所有,能给女人的只有性和一堆华而不实的诗,在我看这只是一堆谎言。
而糊涂的两个女人却爱得死心塌地。
容忍着他出轨,给他维持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他花着威廉的钱在众人前一而再地羞辱着威廉,当时我真心能感受到威廉所受的折磨妻子的背叛、旁观者的耻笑、挥之不去的战后阴影,我似乎也跟着威廉一起疯狂起来,迪兰在别人的屋中喝着别人的酒,娱乐着自己的朋友,卖弄风骚时,这一刻我只想威廉拿起手榴弹扔进去,炸死这一屋贱人(除了凯特琳)!!!!!!!!!!!
这刻的我是真心的上火啊!!!!!!!!!!!!!!!!!!!!
然而最让我怒火中烧的是,迪兰从发起官司到做假供词的时候。
真是把人渣这两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先是凯特琳说,我没钱了,我一无所有时,看他那个失望的眼神,天啊!!!!!
这是你妻子,不是你的摇钱树!
然后他居然因此发起官司以便赚点亏心钱来维持他可笑的诗人生活!!!!
渣打官司过程的表情,正确点说是婊情(只能说 Matthew Rhys演得太好了)在薇拉的苦苦哀求后,仍然给假供词,一心将人置诸死地。
薇拉问为什么要如此狠心将她的丈夫送进狱中,他的问答是“为了你”。
薇拉说那就立即离开你的妻子和我在一起!!
他沉默了,他两个都想要,他想所有事情都如他所愿,他就没有为这两位女人考虑过一丁点!
他从没想过一心一意对待让自己的妻子,至少别让她活在煎熬中,他从没考虑过是否应该放开薇拉,让她跟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安静地生活,他为了一己私欲把爱他的人放进无尽的痛苦中!
滥情、自私、自大、卑鄙!!!!!!!!!!!!!!!!!!!
看完之后心里很难受....我失语了,好窒息当了真情实感的观众。
起初是在dy上看到这个电影剪辑片段——炮火连天的战争时代,歌唱的舞女,冷调的大尉,缠绵忧伤的音乐配上烟雾缭绕的烟还有一饮而尽的伏加特,我的心被这个片段拨动了。
但是却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女主童年的诗人像个苍蝇一样在女主身边飞来飞去的,两个可怜的女人带着孩子,女主带着大尉的孩子很孤独,另一个女人是诗人的妻子这个傻女人深爱着空有浪漫的诗人,心里充满对这个可怜女人的怜爱,这个女人原本可以过的非常好。
女主和诗人妻子像一对非常要好的闺中密友,实际上可能也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只不过这段友情是围绕着诗人...多么可恨,多么悲哀。
男主很爱女主,他被为壮士唱歌鼓气的女主深深吸引了,我仍然记得昏暗的灯光下他那一双温柔凝视着歌者的眼神,像个黑洞那么的深沉。
蹩脚的搭讪,跟着女主去酒吧,邀请女主去跳舞,飞速的求婚,甜蜜被定格在男主去希腊的那一天。
男主随着飞机飞远了,飞到遥远的他国,留给女主的只有一个还在孕育中的生命还有补助金。
女主跟着诗人和诗人妻子去到海边的房子生活。
一望无际的大海真是太清新了,海风狂妄的打着人们的头发和衣袖,想必非常的自由且快活。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疑惑,为什么女主还要继续跟着她们胡闹,但是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想要生存下去确实很困难,所以当男主回来后看到女主和诗人夫妇在一起,同时谣言四起都在传他的孩子是诗人的孩子,这种暴怒的心情让他失去控制。
作为看客,能理解他们每一个人,但是没有上帝视角的男主感到悲哀、羞耻,还听到养尊处优的阔太太高谈阔论,言说战争,他很愤怒,午夜梦回的英国少年的残肢,迸发的红色血液,无数的枪声,飞速的子弹,轰鸣的地雷,每个午夜都有可能闯进他的美梦。
他有个可爱的孩子,可是他不确定这是不是他的孩子;他有个美丽的妻子,可是他的妻子把他上战场的吃血肉的补助金给混蛋诗人买食物。
他刚从残酷的战场上走回来,身上有伤口,心上却早已是千疮百孔了,却无人知晓无人能体谅。
他是个当之无愧战功累累的大英雄,可是他保护的群众却挖苦他讥讽他,于是被酒精麻痹了的大尉拿起手榴弹和枪支往那些混蛋的家里走去,他的妻子被打晕了,他的妻子该有多难过,长得如此美丽却爱上了一个军人,还在交往的时候某天激情冷却后大尉对女主说tell you love me,大尉仍然觉得她的爱太虚无,感受不到,其实她已经用这段等待大尉的时间证明了她对他的爱是多么的深情,大尉的怀疑才是最讽刺的,嘲讽了她的一片真心,大尉不愿意听她的解释听她的真心话,甚至连他们的孩子都不想多看一眼,她昏过去的那一刻该有多么的害怕。
法庭上大尉的表情看得我很难过,他的辩解也是,一个军人受到这样的耻辱,我为他感到不平,还好最后无罪释放了,他终于释怀了紧紧抱住他的妻子犹如抱住珍宝一般。
在被送去法庭之前他终于愿意看孩子了,还夸孩子的睫毛像羽毛那样纤长,像她,灰蒙蒙的眼睛重新绽开了笑意,笑的很英俊。
结尾是诗人夫妇要去新的地方了,很圆满的结局,但是我又很难过,看完这个电影心里好痛苦,牵扯着我情绪是什么呢?
围着男人转的女人不管你是妻子、情人、青梅竹马,无论处于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你都是干着给男人擦屁股的活儿。
作为Dylan Thomas的fans,我看了十分钟就忍不住快进快进删了
你的爱 丰富 精彩 热烈 洒脱 真诚 让我 无限渴望 分到我这儿总希望能多那么一点点儿 就多那么一点点儿 我就赢了
要命了,凯拉奈特莉竟也可以艳成这样。战争版的《午夜巴塞罗那》。
其实我想说 跟娜塔莉的 兄弟 好像哦。。。
很复杂的感觉,一时间语塞....
片尾曲又骚又赞
没看完...拖沓啊,困过去了
When we were young, we got love and everything. When we were older, we got life... and everything.
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关于女人和友情的故事
嫁什么也不能嫁诗人!
烂烂烂。滚 开
有无法说清楚的情愫,迷惑的,感知的。
狄兰托马斯
很复杂的爱情。我大概是这部开始不喜欢凯特奈特莉的。不喜欢她越来越硬的感觉。
摄影喜欢。关于Dylan Thomas的生活。
从来喜欢欧洲那帮人的二战与爱情的关联
诗很美丽,梦幻,有丝绒的质地,但是创作诗的诗人,却总是鲜为人知的过着不齿的生活,卑劣,自恋,兀自伤害他人。这是不是个悖论?诗中永远有爱,有美,诗人,却是没有爱的,不堪审视
迪伦不过是我看过的又一个软饭男而已,还有卑劣。原来和ec合演的迪厅男孩Cillian也成了一个被战争搞傻的神经病。诗人和战争,都是人间噩梦。她们俩的友谊我没看出有多深刻,倒是两个男性角色刻画的有模有样。偏离主题的四星。
前半部太散乱,画面很精致,故事让人窝火,西耶娜·米勒、 凯拉·奈特莉两位美女的激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