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观音山》张艾嘉说人不应该永远孤独,可是快乐能维持多久?
并不是所有理想生活都实现了快乐就会一直伴随,就像天气不会永远晴朗,总是会有阴雨连绵的时候。
我一直好奇结了婚的人拿什么维持感情?
真的有那么多话可以说吗?
琉璃子和聪的婚姻生活看上去很美,欺瞒了所有人,但还是有装不下去的时候,再怎么小心翼翼也还是被人发现不在状态。
可是那样的相处模式却又是很多情侣所向往的婚姻,不干涉彼此的自由,有自己闲暇的时间和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寂寞还是如影随形,体现在每一个可以体现的小细节里,连陌生人都可以感觉的到。
伪装的太过完满,不仅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
忘记了怎么去沟通,忘记了生活里应该有些激情。
好像就是因为太过熟悉,所以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那有主动投怀送抱的后辈出现时就来一场约会吧。
不过聪一点也不认真,看上去十分勉强,并不是真的想要偷情,只是想把自己的寂寞找一个寄托,而且时时刻刻他都在拿后辈和妻子做比较,她们完全是性格不同的两类人,但是也没有想象中的新鲜感和刺激,只不过是按部就班。
亦或者是借后辈的回忆想起他和琉璃子的最初。
回忆不是最重要的,想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而琉璃子也许是因为活的更自我些,所以她也更孤独些,执着的津川一出现我就知道她逃脱不了。
总是选择在晴好的日子和津川做爱,但还是要按时回家等待丈夫归来,即使在家也需要用电话联络,但那毕竟是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地方。
隔空的拥抱得不到温暖,但其实这是最好的距离,我以为这是你想要的,所以始终没有让你离我更近。
她没有对聪说我爱你,那是因为如果说出来就像是欺骗,而她在津川面前可以坦诚,所以她虽然看着津川告白,但空洞的眼神出卖了她,所以津川才会觉得好过分。
美弥子很懂寂寞,她看得出泰迪熊寂寞的姿态,怎么会不期待一只不放开的手?
只是那个人的目光被别人吸引了。
一个人寂寞两个人同样很寂寞,所以兜兜转转一大圈还是回到了原点。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还是有很多人前扑后继的加入这座巨大的墓冢。
未来是乏味的,除了接受别无选择,惟有孤独才是永恒。
貌似拍若隐若现的爱意的电影总脱不开这种调调,想想也是,爱情这种物质本身就不是诉诸赤裸裸的视觉和波澜起伏的听觉的。
电影要想拍好爱情的感觉大多数导演和编剧都欠缺这层功力。
不过还好,日本这里早已经被杰出的电影大师埋下了幽情四溢的种子,再借着中谷美纪苍白清透的脸,不想有淡淡的哀愁都难。
好,故事氛围已经有了,四五个在爱情里挣扎的男女便怡然自得的在这里徜徉。
你爱了,她散了,让人不得不承认这貌似一场游戏,这局你赢不一定下局你不会输。
导演是想告诉我们柏拉图式靠不住的吗?
这个早已经被证实了吧,连爱侣都会分道扬镳,更别说夫妻了。
这点上这对夫妇的结合让我很纳闷。
我不是一个好莱坞俗套主义者,但是结局原本期待了琉璃子的回归也是我的一厢情愿。
她该多少有些转变吧,脱下圣洁的外衣,回归妻子的常态。
谁都看得出,丈夫不是不爱你,而是不再爱这种纠结的距离。
导演没有安排,难道是想继续塑造一个女神?
那不如离婚,让琉璃子一个人寂寞的流眼泪,然后镜头缓缓从中近景拉成全景,定格。
爱情不能承受超越柏拉图之重……
红玫瑰和白玫瑰从一开始片头就贯穿整个故事情节。
“爱情需要红玫瑰和白玫瑰。
红玫瑰代表热情,白玫瑰代表真实。
只要有它们,两个人就可以相处的好。
”女主角大概是这样对男主角说的。
刚开始看这片子的时候,以为作者想告诉大家的是,现代男女的机械婚姻生活出现的问题。
看得出女主角是个推崇夫妻间有个人空间的信念,白天男主角聪上班,女主角在家缝制泰迪熊。
一下班男主角就回房间打游戏机,女主角做完饭则打电话叫他出来。
他们之间奇怪的相处方式显然更突显他们之间的婚姻问题。
他们连拥抱也是隔着一段小小的距离,没有肌肤之亲带给他们的除了是寂寞感就是寂寞感。
后来才知道他们推崇的是柏拉图爱情,但这样的爱情模式根本不能维持。
他们纷纷的出轨虽然只是肉体上的出轨,但还是爱着对方的。
但我仍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爱着对方却不能肌肤之亲呢?既然没有激情了,为什么不能选择分开。
显然这跟柏拉图式的爱情有关。
确实,爱情需要红玫瑰和白玫瑰。
他们用谎言来维持这段平实的婚姻。
婚姻是完满的吗?
出轨是对婚姻完满性的破坏吗?
如果从一个德里达主义者来看,婚姻和出轨这个对子意味着伦理的内在困境正如片中所指的那样遗憾的是婚姻并不是一个完满的能指,亦或者说婚姻本就是一次出轨一次对恋爱的出轨红白玫瑰的枯萎,“真诚”与“热情”的永久丧失,从而只能以物的形式象征在场,试图填补婚姻的空虚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原谅了观众的阴暗想法,与谎言堆积的婚姻相比,热诚的出轨仿佛也没有那么面目可憎了片子隐喻性还是很强的,意涵的抵达则取决于观者对婚姻和出轨的的理解,即——婚姻和出轨是互补的,两者互相维持着对方的稳态
上善若水 《甜蜜小谎言》,这部电影,一周内我看了两次。
虽然,也许我的思考,和小说作者或大多数观众的思考截然不同,甚至相反。
故事从温馨的早晨开始,琉璃子轻擦窗户,微笑着向丈夫聪问候早上好。
贤惠的妻子做完早餐,送丈夫出门。
礼貌,客气而又温和。
似乎,真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然而,一个老朋友的到来,琉璃子那发芽的土豆,那说出来的话,震惊了我,也和温馨的早晨格格不入。
她引着聪一起看玫瑰,给他讲好的婚姻应有的模样,那儿应有红玫瑰和白玫瑰,红玫瑰代表激情,白玫瑰代表真实。
聪未置可否。
聪的妹妹发现了些怪异,家里就两个人,琉璃子喊聪,居然需要用电话。
这一点,琉璃子和聪倒也习惯了。
许是琉璃子觉得应该改变一下,一次拿着水果敲聪的门,聪的房间还是游戏声巨大,完全听不见。
等电话通了,琉璃子进了房间,问可以和他一起坐一会吗。
聪表现紧张,局促不安,琉璃子温柔地给她剥了水果后,就知趣地出去了。
聪一个人在房间,也玩不下去,顺势躺在地板上。

此时,夫妻二人既没有红玫瑰,也没有白玫瑰,好似一潭死水,让人窒息。
故事开始出现转折,两个人的生命中都出现了玫瑰。
下文我简称男二,女二。
男二执着而疯狂,他对“自己女朋友的爱”打动了琉璃子,他的真实和敢于表达又赢得了琉璃子的心。
琉璃子没有挣扎就陷入了。

女二单纯又真实,和聪有着共同的爱好,有着小狡黠,但又让人厌恶不起来。
给聪每周三带饭盒,约聪去潜水,唤醒了聪沉睡多年的爱好和激情。
在他们面前,琉璃子和聪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爱人的呢?
琉璃子眼中的聪,可能是个拒妻子于千里之外的奇怪的男人,要么不爱自己,要么出轨了;而聪眼中的琉璃子, 可能是个艺术疯子,怪人,成天就是做熊,要不就思考一些漫无边际的小说里的话。
琉璃子心中防范着聪出轨,如果出轨会杀了他;而聪呢,读不到妻子的内心,只认为这日子了无生趣。
夫妻二人成功地把对方认识成和实际相反的人。
而且他们虽遇到玫瑰,可是那是假玫瑰。
男二一心想永远占有琉璃子,醋意满满,他和琉璃子出现越来越多的窒息和不和。
女二倒是也想追随聪到天涯海角海枯石烂,可是聪倒是被女二调教出来,开始反思检讨,会给妻子温暖了。
对啊,正如琉璃子告诉男二的,我要的,只是温暖。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琉璃子和聪都能轻松地回归家庭,因为他们内心装着对方。
只不过,聪既没读懂妻子爱自己,也不善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而琉璃子太“顺从”丈夫,没有像女二那样找到并安抚激发聪隐藏在深处的激情。

那么这就能解释,琉璃子告诉男二的,对想保护的人和关系才撒谎。
其实,真正的谎言,并非她爱男二,而是她爱聪。
她说,聪是她的窗户,还有她对聪的办公桌和老板都妒忌。
这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不得不说,出轨题材中,这部电影比香港的xx三部曲深刻得多。
香港的那三部片子,简直可以让人怀疑人生。

开始绑着的泰迪,悲伤的泰迪,到后来全新张开怀抱的泰迪,琉璃子和聪从误解、苦闷,到后来走向水乳交融。
电影开头,远流走的红玫瑰白玫瑰,和结尾在浴缸里,从天而降的红白玫瑰,就寓意着重新认识和爱的新生。
无疑,这是美好的结局。
反观另外几对,就没那么幸运了。
老奶奶,她是否误解了或者因为妒忌老公而杀了自己的爱人,从而由两个人孤单,最后变成一个人还是孤单呢?
而男二的女朋友,被分手,分手前也是孤单,分手后除了孤单,内心还充满了愤怒。
其实孤单不孤单,是完全和婚姻无关的啊。
只会和你的内心有关。
对人生和对爱人的误解,是最大的悲哀。
一念生,一念灭。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那种 想要继续下去 却又沉闷难耐的煎熬和不甘 大概就是鸡肋般的爱情吧电影的节奏如同男女主角的感情一般沉闷而又不舍三星半毕竟我是抱着期待的我想看到解决这种闷局的方法然而并没有只是妥协 认可彼此的不舍 再鼓起勇气去爱对方一次 因为不想放手 因为不论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都是孤独的所以 不要把孤独感仅仅怪罪于对方孤独 来自于自己 来自于我们。
不得不说我是因为池胁千鹤才看了这部电影。
我对所谓的道德、爱情、夫妻之间相互扶持走到最后,什么样才是幸福得不到一个很好的诠释。。。
本身还是相信柏拉图式的爱情的。
白色的家具,淡淡的色调,可爱的布偶小熊,丢失又回来的心...是因为厌倦了2人的生活,开始偏离正常的轨道...不必隐藏的,其实他们彼此都已经知道了吧其实到了结尾,真的有点心痛。。。
这仅仅是夫妻间一个小插曲而已吗?
是否想过别人的感受。
喜欢在水族馆工作的学妹志穗,或许一开始觉得真的这个女人好烦。
为什么一直缠着聪?
想和他在一起,为聪做便当......?
志穗知道他仅仅是为了暂时的慰藉罢了。
但是志穗是真心爱着聪的,很早以前就是那样的。
志穗不想破坏别人的家庭,最终只能放弃。
但还是珍惜着那片刻的欢愉......仅仅是喜欢他而已。
今天想记述的,是部电影,《甜蜜小谎言》。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婚姻的宿命。
反思是重要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不能太过深想,婚姻生活,如果沉湎于洗衣做饭对话家常,生活过得浮云流水些,日子好像很快就会过去。
年轻时候,未婚的时候,该恋爱的时候恋爱,该结婚的时候结婚,没有按部就班,马上就对自己产生怀疑,匆匆把自己归到”剩女“队伍里,带着惶恐和期待,其实我想很多女生都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究竟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按部就班实际上不过是父母和社会环境要求我们这样,年轻的时候心态总是这样,不恋爱不结婚,就像没赶上火车一样,赶上了,才松口气,才开始反省自己。
我想,真正活得比较自我的人生,应该是心里明白清楚的,恋爱,是因为爱这个人,不是因为背景、收入、有无房子,可是,我们很多人的婚姻恋爱,无可奈何的和这些外部因素牵扯上关系。。。
我总认为,女生大概要到35岁左右,才能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可是,这样,又不符合父母的要求,和中国男人喜欢娶年轻女子的习性。。。
内心的希望,就是希望我们这代做父母的时候,不再这样的去”赶“自己的孩子。。。
心里觉得父母赶着你结婚生孩子,实际上是完成他们的传承任务,他们自己也就是这么糊里糊涂的过来的。
这部电影,展述的是婚姻的平淡无味,和出轨的问题。。。。
年轻恋爱时的失恋、不年轻时候面对对方的出轨,这都是人生需修炼修行的课程之一,我是这样认为的。
出轨几乎破坏了所有的婚姻,无论离婚没离婚,都把原本的情感,给摧毁的摧枯拉朽。
书本里讲,通过经历这件事情,去修复,去相互再理解,感情会比以前更好。。。
狗屁。。
婚姻这玩意,平淡和庸俗已经无需复述,,有人批评你,你不用心经营婚姻,婚姻是要经营的,,说实话挺烦这话的,什么叫用心经营,无数女子把老公吃喝拉撒睡照顾的服服帖帖,多少辛苦劳作,不抵一句”她不理解我“。
做错事情的大摇大摆,没错的急急反思自己,已经看太多。。
良家妇女是比较好勾搭的,男人们不会拒绝自己贴上来的女子的。。。
觉得这两条,放在真实生活里,也是四海皆准。。。
最后想说的是,别对婚姻抱着太多希望,实话说,一家子看上去不错的,都有个你不知道的人在默默的付出无数的心力维护浇灌。。
如果遇到让自己不爽的事情,在自认倒霉的时候,别太自责,有些事情不是你怎样怎样就不发生,,我想,,保持自己平静,别做出格事,保护好自己,有知己倾诉,,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这是因这部片子想说的,也是对某人说的。
有的电影是治愈系的,有的却会加重病情。
本片属于后者。
电影改编自日本女作家江国香织的同名小说。
描述了一对在外人眼里恩爱幸福的夫妻,各自出轨后又回归家庭的故事。
这对夫妻的相处模式很奇怪:睡在一张床上却有两年多谁也不碰谁;男的回家后把自己锁在房里听音乐打游戏,女的做完饭打电话让他出来吃饭。
两人从来不吵架不拌嘴,互相客气礼貌得很。
有时会问:我可以拉你手吗?
要我抱抱你吗?
一一这样“相敬如宾”的一天天,看着令人胸口闷得发慌。
突然感冒的我,只觉得身上一阵阵发冷,头昏脑胀。
周末,他们一同去附近的玫瑰花公园散步。
女的突然想起近期看的一部电影里的台词:“夫妻需要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代表热情,白玫瑰代表真实。
若拥有这两样东西,夫妻就可以很好地相处”。
一一这个确定不是剽窃张阿姨的创意?
然后,这对夫妻分别遇到了“野花”。
一边采野花一边困惑迷茫。
说实在的,各自找的情人确实都不怎么样。
所以两人纠结了半天,都认为对方才是真正离不开的人。
既然家花更香,那就回家吧。
ただいま(我回来了)。
虽然剧本实在乏善可陈,但是演员们的表演还是值得一看的。
尤其是中谷美纪,用一贯优雅的姿态,成功扮演了一个孤独寂寞又充满矛盾的女人。
她本人也如同一朵玫瑰,当时正在盛开,现在几年越来越憔悴不堪⋯⋯“玫瑰花盛开于枝头,世间神秘之景莫过于此。
待到三春花谢时,枝头花瓣零落,一如电光火石。
”片中女主微笑着看着窗外吟着。
哎呀呀,我也要枯萎了,赶紧喝水去。
《甜蜜小谎言》这部电影,于我而言不是可以一气呵成便能看完的电影。
不得不承认,缓慢的节奏和并不跌宕的剧情,乍一看还有一丝枯燥在其中。
可是细细品味,倒是能获得一些了悟。
这部电影或许被人理解为夫妻相处模式的一种体味与解读。
但很抱歉作为一个尚未走入婚姻围城的人,我起初看此片男女主角的夫妻日常生活,表示实在无法理解。
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戴着假面一般的夫妇,让人感觉很病态。
我甚至换位思考下,同一屋檐下要用电话沟通才能叫来执着于打游戏的丈夫一同用餐、想牵丈夫的手还要提前询问是否可以、以及丈夫从不表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认可与欣赏甚至不闻不问。。。
如果我是女主,可能早就暴跳如雷甚至提出离婚了。
在我看来,这种消磨情感如温水煮青蛙般的日常,可以被视为另一种冷暴力吧。
但是或许导演的立意并不止于此。
在看到女主琉璃子和独身老奶奶的那段闲聊后,我突然想起之前看另一部电影《冰辙》时的一段台词:“两个人相伴仍是孤单,一个人独处更是孑然。
真实是两人烦闷不可解,真实是一人孤单不可堪。
”用这段话做注解,突然就理解了这部电影。
老奶奶对琉璃子说,自己用庭院里的毒草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因为难以忍受孤单与寂寞,我猜老奶奶年轻时就是另一个琉璃子。
这时琉璃子反问,现在还孤单么,老人浅笑:依旧孤单。
或许这才是导演要透过电影传达的真正主题吧。
生而为人,始终都会与孤单同行。
无论人生路上是孑然一人,还是二人相伴。
虽然在心态上人们不愿直视这个事实,大家天然地渴望有人理解、认同和陪伴。
但很多时候,即使我们身处繁华,却依旧感觉寒冷孤单。
女主琉璃子的心态转变足以诠释这一主题。
起初,作为新婚三年的少妇,她因与丈夫相敬如宾、琴瑟和谐而被外人艳羡,但琉璃子内心清楚,表象之下难见真实。
她挣扎过,也试图努力改变过,甚至在压抑的夫妻生活中极端的冒出了要用土豆毒芽毒死丈夫的疯狂想法(很像老奶奶当初的做法,但她并未付诸行动)。
压抑窒息的她终于找到了发泄出口:她出轨了。
老实说最初看到这块时,我有些意外。
如此不食人间烟火的端庄女子,竟然可以轻易和一个男人发生关系,惊讶之余也颇为同情,她需要一些变量制衡空虚已久的灵魂。
但后来我很迷惑,她似乎愿意一直保持这种偷情状态,对于丈夫,从未想过离开,似乎也并未有太多愧疚。
对于情人,她也从未想过和他的未来。
直到,情人和女友的分手打破了这一状态,她无法接受这种变量失衡,离开了情人,回归了婚姻围城。
这里有个令我疑惑不解的问题,她对情人说“我爱你”时,我还在想她终于找到了真爱(尽管我很怀疑那是否是真爱),猜测结局或许她会离婚,和她爱的人在一起,但她最终选择了分手,回到丈夫身边。
我不明白她为何这么做。
直到影片结束,瞬间恍然,或许琉璃子已经想通了这个问题,无论和谁在一起,无论是爱或不爱的人相伴左右,人心理上的孤独感会始终存在,我认为她最终妥协了,或者说释怀了,在短暂的流连在外后,她最终选择了回家。
同样的,男主聪也面临着一系列心态的转变。
我很怀疑男主是个摩羯座,不善言谈的沉闷表象下却也并非死水一潭。
在与学妹的偷情中,他曾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往往这种沉默寡言的人内心最是细腻,所以我猜测在那次四人聚餐中,他或许已经察觉了那个男人与妻子的某种关系。
这大约也让聪陷入某种反思,妻子的出轨有多少是因为自己的缘故。
倦鸟归林,最终他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夫妻间似乎都在双双出轨后进行了一次渐进式的成长,彼此多了份理解和释然,虽然依旧举案齐眉,但终于放下了意难平。
或许,当我们彼此不在有过多期待,接受人与孤单同行的事实,生活反而会平顺许多。。。
无感
7.5很精致的设定,很狗血的情节,很恐怖的杀夫心,很漂亮的中谷美纪
做作
电影叙述的很慢但很真实 双方出轨的故事
昼颜一样的剧情,不同的结局,但是一样虐心
我居然比较喜欢特别闷的前半段~就欣赏女主怎么看着窗外怎么缝泰迪熊~后面就很没意思了…
真是日系风格的电影。缓慢而细腻。甚至说沉寂如水。女主角真好看。只是这样的婚姻关系让人惊愕。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并承受
主题不错,拍得做作。女主我接受无力,难怪男主老是别别扭扭的。
幾人的私慾顯得太過荒謬和動物性。一旦做出選擇,就要承擔責任。什麼心靈的回歸,都是對當初愛的誓言的褻瀆。
你打你的电子游戏,我做的泰迪布偶,互不相见,相见亦无言,相敬如宾,也不过如此吧
越轨处理得太轻飘飘了,伤口都没真正割开呢谈何治愈呢?空间的设计仍然有特点,情人的房间窗户是敞开的,如同偷情在潜水后发生;家中却门窗紧锁,每一日,她都用力地将玻璃窗擦得锃亮。人既想要安稳,又想要震荡,这没错,问题是怎么能蹚了水还毫发无损?只是窗外殉情的怨侣替他们死去,也太容易了。“这根本一点也不甜蜜”才是痛点之所在,可惜也仅有这一处。8年后矢崎再拍记忆的静物,才真正把这个故事讲到位。ps.用土豆毒死丈夫的想法挺有趣的,想起矢崎在三月的狮子里也放置了一瓶毒药
一人だろうと、 二人だろうと、寂しいもんなんだよ。
两个不爱彼此的人结合,时间久了关系就像枷锁,总有人想挣脱束缚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于是,两个人各自出轨,体验了一番爱和激情,最后因出轨而顿悟爱是什么,可即便是回归,又能坚持多久呢?!以出轨的代价唤醒彼此的爱,代价有点大,但也许这就是不够爱的极端表现。无欲无求的夫妻有什么意思呢?
我回来了/我很快就回来了
女主还可以,男主感觉有点没有入戏~~
矢崎仁司的所有电影都刷完了(除了一部没资源),日本“墨镜王”拍出来的都是杨德昌的感觉
一看就具江国香织作品的风格,这种在清淡中沉浮可是她拿手的,非常接近《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气味“。
全程看室内设计哈哈哈😄
沉闷的电影,耐着性子看完,越来越佩服自己。惊叹于导演挑选演员的眼光:中谷美纪自不必说,她会成为吉永小百合第二;看到大半才发现眼熟的男主角就是“杀手阿一”的扮演者;女配角起先觉得别扭,后来感到就是她,非她莫属。“我回来了,这就是全部故事。”“我俩的回忆比前方的路更漫长。”
肉体的出离,精神的执念。到底怎样相相守才是相爱。